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乌克兰
科班·蒂格:要逼普京和谈,用“以实力求和平”的制裁策略打破僵局
要把普京逼上谈判桌,制止这场无谓的杀戮,特朗普总统应当推行一种“以制裁求和平”(Sanctions for Peace)的策略。 俄罗斯经济已经为战争而重构,为当权者和相关行业提供了支持普京暴行的经济激励。要打破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扭转这些经济激励——这也是迫使普京认真对...
【详细】
2025-07-23
金马奇&利普曼:社会平静的表象下,普京正将俄罗斯推向失衡的深渊
在国内,普京握有诸多选项。他掌控着进行大规模动员所需的一切基础设施,包括安全部门和国家控制的媒体。他可以发起一场严酷的、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征兵运动,并对拒不服从者施以重罚。如果说普京至今尚未走上这条路,并非因为他不愿在国内动用强制手段,而是因为他不愿...
【详细】
2025-07-18
托马斯·格雷厄姆:如何终结俄乌战争,通往和平的四个步骤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侵略者未能被剥夺全部不义之财,普京不会被送上海牙国际法庭,俄罗斯也无法全额赔偿其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实是,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连同乌克兰,都必须找到一条与俄罗斯共存的道路。...
【详细】
2025-06-20
阿德耶莫&希默:让莫斯科付出代价,扣押俄罗斯资产以资助乌克兰国防
扣押对欧洲经济和金融稳定构成的风险比战争期间任何其他时期都要小。欧洲促进增长和维持经济稳定的能力——尤其是在投资者仍然担心源自美国的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资产配置者而言远比俄罗斯主权资产的状况更为重要。乌克兰的潜在崩溃对欧洲经济构成了更...
【详细】
2025-05-21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普京已将大量俄罗斯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将全体民众作为政治人质,同样存在弊端。如果移除这个体系的核心——普京——它就会开始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俄罗斯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期望膨胀可能会随之产生。但到那时...
【详细】
2025-05-12
查拉普&拉琴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平谈判为何失败?
事实上,最近几周,美国政府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达成停火协议的努力,转而讨论最终解决方案的条款。今年4月,在巴黎和伦敦与乌克兰及欧洲代表的会晤中,美国团队提出了一项多点和平计划,涵盖了许多最具争议的问题,从排除基辅加入北约到美国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这项旨...
【详细】
2025-05-08
塔尼莎·法扎勒:乌克兰和平协议或将进一步助长领土征服的“正常化”
自二战以来,许多国家已经习惯并受益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所带来的相对稳定,以及这一秩序所维护的对领土主权的尊重。 如果当前对领土征服的限制持续减弱,我们很难准确预测这个体系会崩坏到何种程度。 但一旦这项准则彻底消失,无论是弱国还是强国,都一定会怀念它的存...
【详细】
2025-03-21
塞莱斯特·瓦兰德:确保乌克兰长期安全的关键是欧洲能够团结一致
即使和平谈判之路最终受阻,乌克兰也并非毫无胜算。经历了自 2014 年以来俄罗斯的持续侵,乌克兰建立了一支在 2022 年成功击退俄罗斯全面入侵的军队,并在随后的三年中保持了强大的防御能力,乌克兰人民现在单方面投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随着欧洲积极响应联合防御的号...
【详细】
2025-03-17
安德烈·扎戈罗德纽克:失去美国支持的乌克兰,不妥协就会输掉战争吗?
鉴于当前的战场态势,乌克兰完全有可能继续挫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战略目标,限制俄军在当前战线上缓慢而代价高昂的推进。 今年或明年,欧洲进一步的支援可能会使乌克兰军队能够阻止甚至扭转当前的颓势。 简而言之,尽管俄罗斯体量庞大,且拥有相当可观的资源优势,但乌克兰...
【详细】
2025-03-05
钱跃君:德国2025年大选结果分析和展望
我想,要使极右势力降温,不能靠压制和引导,而是靠提高经济。如果人人安居乐业,这些极右党派就立即枯萎。但同样道理,如果经济再这样持续低迷,甚至更差,则极右党派势力会更加强盛——当年纳粹希特勒从只有3%选票的小党,一下暴涨,就因为1929年黑色星期五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
【详细】
2025-02-26
托马斯·赖特:美国应如何施压促使俄乌战争以各方尚可接受的方式结束
如果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能够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筹码,那么最终或可确保乌克兰最终走上“以色列模式”的道路——即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使其在俄罗斯领土遭受袭击时,有能力对俄境内目标实施有效打击,并获得美国在爆发新一轮战争时将提供间接支...
【详细】
2025-02-24
艾玛·阿什福德:乌克兰的长久安全取决于自身的军力建设
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通过部署军队,还是通过北约联盟承诺直接保障乌克兰安全,对欧洲和美国而言,都蕴藏着过高的风险。然而,谈判者们仍需直面一个核心问题:究竟如何才能制定出一份和平协议,既能避免俄罗斯在未来几年内重整旗鼓,再次觊觎乌克兰领土,又能确保乌克兰的持久...
【详细】
2025-02-19
托马斯·格雷厄姆:特朗普2.0将如何对待俄罗斯?
管控预期应该不难,因为在当前充满敌意的环境下,很少有人会期待此类接触能取得重大成果。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将是回击那些质疑与近年来如此行径残暴的俄罗斯恢复关系的批评者。我们必须持续努力解释这种做法所能促进的国家利益。...
【详细】
2025-01-17
阿尔哈&斯库塔鲁&弗罗莉:特朗普不能为了停战把克里米亚送给俄罗斯
许多人认为,当选总统特朗普更像丘吉尔而不是张伯伦。他应该拒绝任何将克里米亚交给俄罗斯的短视和平协议,而应该将自由的克里米亚作为实现公正持久和平的核心。特朗普专注于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致力于让美国再次伟大,他可以利用一个自由的克里米亚,将该地区转变为...
【详细】
2025-01-10
波兹南斯基&沃尔福斯:拜登政府的乌克兰政策是完全失败吗?
讽刺的是,华盛顿的“切香肠”策略现在成了替罪羊。正是这一策略让乌克兰局势没有出现重大升级,批评人士认为,拜登政府本应更大胆一些,放弃可能从一开始就有助于防止局势升级的渐进主义。从这个事例中吸取正确的教训,对于应对未来与修正主义大国的危机至关重要。...
【详细】
2025-01-03
塞缪尔·查拉普:谈判结束乌克兰战争可能需要一年而非一天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表示他希望结束战斗,但他还没有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任何此类计划都应包括四个关键特征:精心设计的停火协议、对乌克兰战后安全的可信保证、追究俄罗斯侵略责任的方式以及稳定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措施。...
【详细】
2024-12-25
易卜拉欣:美欧如何塑造战后欧洲安全架构,威慑俄罗斯
尽管存在与美国接触的可能性,但如果华盛顿与莫斯科单独推行自己的议程,欧洲也不应该感到惊讶。这需要管理预期并为美国利益与欧洲利益出现分歧做好准备。欧洲面临的挑战是将问题区分开来,并为双方关系制定新规则,以将损害降至最低。欧洲不可避免地要管理好自己的事...
【详细】
2024-12-20
迈克尔·麦克福尔: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特朗普就可以结束俄乌战争
这一计划的能够实行的可能很小。无论是普京还是泽连斯基都很难被说服就范,特朗普可能对维持甚至扩大对乌克兰的支持以迫使谈判感到不满。但无休止的战争或向普京屈服将更糟糕。...
【详细】
2024-12-13
斯涅戈瓦娅&奥特曼:西方国家如何破坏伊朗与俄罗斯的脆弱伙伴关系
目前,华盛顿的倾向是将伊朗和俄罗斯归为一类,将它们视为威胁美国利益的某种持久轴心。但鉴于两国存在诸多差异,美国官员应该将他们视为:权宜之计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华盛顿不应将两国归为一类,而应耐心寻找将它们分开的方法。...
【详细】
2024-11-25
娜塔莉娅·古梅纽克:乌克兰能否赢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
为了应对美国不确定的未来,乌克兰的策略很简单:解释俄罗斯的胜利对美国来说极其危险。这不仅会加强伊朗和朝鲜等国的力量,还会诱使其他独裁政权入侵自己的邻国。与此同时,基辅可以提醒华盛顿,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中很大一部分主要用于国内:美国国防工业获得政...
【详细】
2024-11-15
保罗·桑德斯:特朗普秘密的乌克兰和平计划到时是什么?
特朗普想要在乌克兰问题上进行的交易是什么?更准确地说,既然这位前总统似乎对乌克兰的独立或领土完整不感兴趣,他希望普京能做出什么来换取这些呢?他为什么认为普京会这样做?特朗普将乌克兰交给俄罗斯而不求回报,他不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不会从他最忠实的支持者...
【详细】
2024-10-12
托马斯·格雷厄姆:大选后的美国新政府必须明确乌克兰战争的胜利是什么?
美国应该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愿景,明确它在乌克兰冲突中试图实现的目标以及成功战略。它应该立足于客观现实,明确评估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和美国的利益和能力,并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详细】
2024-09-23
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麦克福尔&米拉尼:普京的“中东牌”崩盘之后...
金马奇&利普曼:社会平静的表象下,普京正将俄罗斯推向失衡的深渊...
麦克米伦:告别“盟友时代”?特朗普的外交策略正在让美国重回“孤...
马克·哈斯:人口老龄化与数量萎缩,或将带来一个更和平的世纪...
科班·蒂格:要逼普京和谈,用“以实力求和平”的制裁策略打破僵局...
热门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
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俄罗斯
朝鲜半岛
美国外交
社会万象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世界历史
中美贸易战
全球化
美国大选
韩国
中东
全球经济
乌克兰
印度
苏联
中国
欧洲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