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2025-05-12 14:25:05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昀舒/译
关键词:俄罗斯 乌克兰 普京 点击: 我要评论
普京已将大量俄罗斯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将全体民众作为政治人质,同样存在弊端。如果移除这个体系的核心——普京——它就会开始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俄罗斯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期望膨胀可能会随之产生。但到那时,这些预期将指向一位新的领导人。

  多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利用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纪念苏联在二战中战胜希特勒)庆祝活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945年苏联的胜利是极少数真正能够团结俄罗斯人民的历史事件之一,至今仍是如此。随着普京政权日益成熟,他自然对此加以利用。不仅如此,他还将这项活动个人化,窃取了它的国家意义,甚至操纵了其公共仪式。例如,由民间社会发起、吸引数十万普通俄罗斯人举着参战祖先肖像参加游行的“不朽军团”活动,如今已被克里姆林宫完全掌控。2015年胜利日70周年之际,普京就曾亲自率领其中一支纵队穿过莫斯科市中心。

  然而,自2022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这个年度节日被赋予了新的、更具现代色彩的意义。过去三年来,克里姆林宫积极宣扬一个论调:与邻国的冲突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延续,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较量。过去几个世纪,俄罗斯的敌人是拿破仑和希特勒,而如今,敌人变成了乌克兰和欧洲(自从唐纳德·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已被排除在这一行列之外)。这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宣传的核心,而胜利日游行及相关仪式如今旨在强化这一论调。

  出于所有这些原因,普京决心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庆祝苏联胜利80周年。他还必须表明,他并未被世界孤立,那些被克里姆林宫称为“世界大多数”(指全球南方国家,普京自诩为其非正式领导者)的国家和人民——即那些曾或仍在与所谓“西方霸权”和“殖民主义”抗争的国家和人民——正支持着俄罗斯,尽管乌克兰战争本身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殖民行径。因此,克里姆林宫邀请了其所谓的“世界大多数”的代表参加今年的胜利日游行。游行队伍包括来自缅甸的士兵,以及来自赤道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其他国家的贵宾。毋庸置疑,这些国家与1945年的胜利毫无关系。当然,一位历史上的盟友也将出席:中国。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展现的团结与同盟关系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普京的需求远不如普京对他的迫切。然而,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苏联在二战中的主要盟友——那场历史性胜利的共同缔造者——却被普京排除在了庆祝活动之外。这难道不是与世界隔绝吗?

微信截图_20250512143003.jpg

俄罗斯士兵为 2025 年 5 月莫斯科的阅兵式进行排练

  然而,在今年这个特殊纪念日背后,潜藏着一个更具分量的变化:特朗普连任以来俄美关系的转向。今年春天,俄罗斯曾为与华盛顿关系改善而欣喜若狂,尽管如今这股热情已有所消退,但许多俄罗斯精英和普通民众仍寄希望于特朗普政府能成功斡旋停战,并促使美国支持俄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对普京而言,在俄罗斯日益严峻的时刻,美国新政府不仅提供了达成有利经济协议的契机,也提供了让他能体面地摆脱乌克兰困境的机会。尽管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均未出席胜利日庆祝活动,但克里姆林宫官方言论及宣传已将美国塑造为俄罗斯的合作伙伴,甚至称其为历史性伙伴,这与如今的主要敌人欧洲形成鲜明对比。不久前,情况恰恰相反。

  与特朗普的互动

  至少自冷战开始以来,美国一直在俄罗斯的集体意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几十年来,俄罗斯人对他们的超级大国对手怀着既钦佩又憎恨、既傲慢又嫉妒的复杂情感。他们在精神上常认为自己比美国优越,但在物质上则自惭形秽。当然,阴谋论者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包括俄罗斯自身的问题,其幕后黑手都是美国。根据这种论调,这些问题都是美国隐秘政策造成的恶果。近年来,在俄罗斯宣传中,“英美帝国主义”或“盎格鲁-撒克逊人”等词汇已成为家常便饭。后者是俄语中的一个贬义词,用来指代美国和英国的威胁性主导地位。在这样充满敌意的叙事下,欧洲被简单地归入了“西方”的范畴。因此,即使在普京时代,欧洲在俄罗斯人眼中的地位也与美国大体相当:对美国的态度恶化时,对欧盟的疑虑便会加深。

  然而,特朗普的胜选及其维和努力颠覆了传统观念:如今,欧洲(包括英国)成了罪恶的根源,而美国反倒成了正义的化身。早在2月底,普京在联邦安全局(其前身是克格勃)发表讲话时指出,与华盛顿新政府的接触“激发了一些希望”,并补充说“并非所有人都乐见俄美恢复接触”,安全部门需要“保持警惕,以免新的对话脱轨”。几天后,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呼应普京的说法,称美国从未对俄罗斯发动过战争,与苏联和俄罗斯长期以来的观念恰恰相反;主要威胁始终来自欧洲。“过去500年来,世界上所有的悲剧都源于欧洲,或是由于欧洲的政策而发生的,”他说道。

  在这些言论影响下,许多普通民众乃至精英阶层都燃起了和平的憧憬。早在2024年下半年,大多数俄罗斯人就已明确表示希望和谈,而随着特朗普的上任,这一愿望更是愈发强烈。许多俄罗斯人如今将美国视为务实的合作伙伴,并期待战争能够通过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直接谈判得以解决。列瓦达中心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原则上只有通过调解方才能实现和平,而美国无疑是潜在的调解方之一。然而,到了2月份,对美国主导的调解机制的信任已显著加深。列瓦达中心当月的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70%)认为美国应与俄罗斯进行和谈,而更高比例(85%)的受访者则赞成俄美自当月起在沙特阿拉伯举行双边会谈。在俄罗斯民众看来,尽管最终仍需与乌克兰达成协议,但最关键的是要与特朗普达成共识。通过寄希望于美国总统支持普京的核心诉求,俄方相信这样能确保达成可持续的和平协议,并在未来维持互利的经济关系。受此预期推动,俄罗斯人的反美情绪明显减弱:2024年9月,仅有16%的受访者对美国持积极态度,而到2025年2月,这一比例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0%。

  克里姆林宫在言辞上对美示好,也提升了其自身的公信力。或许是出于对和平的预期,此前支持率停滞不前、但此次在列瓦达民调中有所回升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一度成为仅次于普京的第二大最受信任的政治家。(尽管今年4月,随着谈判开始陷入僵局,拉夫罗夫的支持率再次下滑至第三位,落后于通常位居第二的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华盛顿表现出的明显愿意与莫斯科达成协议的姿态,也令俄罗斯商界备受鼓舞,一些人甚至宣称美国可以成为俄罗斯国家预算的新收入来源。考虑到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收入为俄罗斯国库提供了重要补充,但随着全球油价下跌,预计2025年石油收入将大幅下降,因此这一点可能至关重要。俄罗斯政商精英们明白,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压低油价,并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变得更加复杂。

  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普京带着他的心理情结(自我膨胀)和地缘政治野心(他的大俄罗斯之梦),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与之就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达成一致的对手——特朗普。人们认为,有了特朗普,普京就可以将热战转为冷战,并乐于接受这一结果——毕竟俄罗斯的军事和财政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这些假设源于俄罗斯人对特朗普本人的理解。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特朗普是一位真正的和平缔造者,正如一些受访者所说,是一位“冷静而聪明”的政治家。对许多普通俄罗斯人来说,他是一位深谙务实交易之道的商人——他们希望通过交易来实现即将到来的和平。此外,与美国前总统乔·拜登相比,大多数人并不认为特朗普反俄。尽管谈判缺乏进展,但对美国主导调解的希望依然未灭,人们对特朗普的失望情绪尚未出现——至少目前是这样。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人近期对美国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只是他们对和平谈判寄予厚望的一个侧面体现。在俄罗斯少数自由派人士中,他们能将特朗普本人与美国区分看待:他们普遍对这位“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总统持负面看法,甚至感到恐惧,却倾向于将美国视为西方世界及民主的堡垒。这部分自由派人士希望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够阻止其走向独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些人包括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反对普京政策(包括其战争)的人;以及那些倾向自由主义的人。这些人也倾向于阅读独立新闻,并常通过YouTube(需使用VPN观看)获取信息。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YouTube如今已成为他们获取官方渠道之外信息和观点的主要平台。无论如何,俄罗斯人如何看待美国仍然是他们如何看待俄罗斯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主要因素。

  寻求和平还是拖延战局?

  在俄罗斯人新的和平希望背后,是战争日益加剧的心理创伤。巨大的人员伤亡、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无休止的战斗,正悄然损害着民众的身心健康。持续的敌对行动,让那些并未身处前线战壕的人也无法获得安宁。即便如此,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战争造成的创伤保持着一种沉默,这可以称之为“沉默共识”。列瓦达在其4月的调查中发现,40%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的对外扩张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危害,而33%的人认为它带来了好处。(另有28%的人表示不确定。)调查显示,那些认为“特别军事行动”弊大于利的人谈论的是巨大的生命损失,而那些认为利大于弊的人则倾向于首先提到“归还俄罗斯的历史土地”。

  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逃避战争的现实,不去触碰与之相关的一切,似乎是维持正常生活的更轻松方式。除了紧邻战区的俄罗斯地区外,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特别军事行动”本身的影响无处不在:尽管发生了乌克兰对库尔斯克地区的入侵以及在俄罗斯境内发动的无人机袭击(这些袭击大多遭到俄军抵抗),但这并未打破他们心理疏离的状态。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仍然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当然,一些民众始终反对战争,他们约占总人口的20%,与被称为“涡轮爱国者”的普京狂热支持者群体的规模大致相同。后者希望战争继续,认为俄罗斯必须赢得这场战争。大多数支持和谈的普通民众仍然提出了两个基本条件: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被征服的领土必须继续属于俄罗斯。但问题在于:许多人正从战争经济及其带来的奖金和加薪中获益。因此,一些人将即将到来的和平视为对其收入的威胁。而缺乏人手的军方则迅速抓住了这一点:近几个月来,一些海报开始出现,呼吁俄罗斯民众在战争结束前尽快签署有利可图的军事合同。

  然而,对于任何关注和平的人来说,和平仍然遥不可及。既然特朗普和普京都谈到了这个想法,普京就必须开始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包装成一场胜利。由于克里姆林宫一直回避明确界定“胜利”的含义,大多数民众可能会认为,任何满足普京最低要求的和平协议,都可视作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俄罗斯军队不一定要继续向西推进,莫斯科也能宣称取得了胜利。此外,通过继续战争让俄罗斯付出更多代价,普京可能会让公众更难消化所谓的胜利:俄罗斯还没有发生经济灾难,但滞胀(经济增长缓慢与通胀高企的结合)显然已经扎根。

  普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在战争结束后维持稳定。数十万退伍军人将从前线归来。他们都是战争英雄,并要求获得应有的待遇。但为他们承诺的优渥工作岗位和其他优待却远远不够。问题可能由此产生:长期以来对战争漠不关心的主流社会,可能会开始将退伍军人视为不受欢迎的工作竞争者。此外,克里姆林宫自2022年以来实施的经济调整措施——包括提高工资以及为军工企业和工人提供优惠待遇——将不得不被取消。这也可能带来不稳定的影响。然而,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政府未能满足退伍军人的需求,或未能解决国内经济日益加剧的扭曲,克里姆林宫将面临更大的麻烦。

  因此,普京面临着一场期望膨胀的危机。他拖延与特朗普的谈判,实际上是在两面下注:一方面,结束冲突的激战阶段将导致经济和社会出现不稳定性变化;另一方面,公众对和平即将到来的期望迟早会落空。目前,他并没有解决方案,只能选择拖延。他或许意识到,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他拖延结束战争,至少再容忍一段时间。

  但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特朗普的耐心有限。出于政治和经济考量,这位俄罗斯独裁者不愿错过将美国总统变成盟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平协议最终可能成为一项经济利益丰厚的协议,其收益将延长普京政权的生命线。没有人能预测特朗普何时会如其政府曾威胁的那般,真正“放弃”其和平努力,或者普京将如何应对潜在协议破裂的局面。但拒绝谈判将使整体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这就是普京的困境。

  消费主义与民众顺从

  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俄罗斯精英阶层依旧像个黑箱。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对他们所效力政权的态度,都难以衡量:不满者选择沉默,而更具适应性的人则急于追求既能在政治上保持高度忠诚、又能在技术层面高效的职业发展。但即使是许多精英也预计战争将会结束,尽管不会很快结束。例如,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拉夫罗夫似乎在针对那些正在为战后盘算另类未来的俄罗斯自由派官员。他警告称,如果制裁解除,一些“自由派”会试图“推翻进口替代和本国经济自主化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尚不清楚他指的是谁,而这些战时政策收效甚微更是毋庸置疑的。所谓“自主化”以及不受约束的军费开支水平,已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长期问题。

  无论如何,对和平与胜利日益增长的期待,不应与克里姆林宫会重新自由化的希望混淆:普京政权僵化、高压,其本质就是镇压。根据俄罗斯独立人权监测机构OVD-info的数据,截至5月初,全国仍有3284人因政治罪名遭到起诉,其中1590人正在狱中。司法部已将900多个俄罗斯实体列为“外国代理人”,且几乎每周都会新增名单。其中超过500人是个人公民,他们的权利受到极大限制。国家还单独设立了一份不良组织名单,无论其为俄罗斯本土组织还是外国组织,任何与这些组织合作的人都可能面临刑事指控。所有独立的在线媒体均被屏蔽,只能在非法状态下运营,且只能通过VPN访问、阅读和观看。

  枪声沉寂后,这种兵营化国家的状态不会轻易消失。日益增长的对爱国主义行为的要求——包括在学校引入效忠仪式,以及要求企业、大学、图书馆等机构负责人对普京主义口头效忠——不会消失。该政权也不会停止对公民社会的战争。事实上,如果没有战争的干扰,克里姆林宫可能会变本加厉地镇压公民社会,并对俄罗斯年轻人进行思想灌输。

  如果西方市场能重新向俄罗斯开放,消费主义能够再度蓬勃发展,即使在更加严苛的政体下,这或许足以让政治上漠不关心的俄罗斯主流人群维持顺从。关于西方品牌即将重返俄罗斯的猜测四起。列瓦达中心3月的民意调查显示,约一半受访者认为,所有西方公司都应受到严格审查,只有那些被认为对俄罗斯忠诚的公司才应被允许重返俄罗斯市场。近20%的受访者表示,所有已离开的公司应被允许不受限制地返回,而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认为,这些公司根本不该被允许进入。换句话说,许多俄罗斯人似乎认为,一旦战争结束,西方公司就会蜂拥而入俄罗斯。在这方面,他们也容易抱有过高的期望。

  为了满足这些渴望,普京必须与特朗普达成和平协议,最好还能附带一项或一系列经济协议。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社会之间隐含的社会契约:这份契约是:以国家实现和平与胜利为交换,公民必须对政权表现出绝对忠诚(否则将面临报复),同时国家保障市场经济和正常的消费水平得以维持。

  当然,普京已将大量俄罗斯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将全体民众作为政治人质,同样存在弊端。如果移除这个体系的核心——普京——它就会开始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俄罗斯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期望膨胀可能会随之产生。但到那时,这些预期将指向一位新的领导人。

  作者简介: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ANDREI KOLESNIKOV)是《新时代周刊》(The New Times)和《新报》(Novaya Gazeta)的专栏作家。本文由“钝角网”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昀舒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2025-05-12 14:25:05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昀舒/译
普京已将大量俄罗斯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将全体民众作为政治人质,同样存在弊端。如果移除这个体系的核心——普京——它就会开始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俄罗斯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期望膨胀可能会随之产生。但到那时,这些预期将指向一位新的领导人。

  多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利用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纪念苏联在二战中战胜希特勒)庆祝活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945年苏联的胜利是极少数真正能够团结俄罗斯人民的历史事件之一,至今仍是如此。随着普京政权日益成熟,他自然对此加以利用。不仅如此,他还将这项活动个人化,窃取了它的国家意义,甚至操纵了其公共仪式。例如,由民间社会发起、吸引数十万普通俄罗斯人举着参战祖先肖像参加游行的“不朽军团”活动,如今已被克里姆林宫完全掌控。2015年胜利日70周年之际,普京就曾亲自率领其中一支纵队穿过莫斯科市中心。

  然而,自2022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这个年度节日被赋予了新的、更具现代色彩的意义。过去三年来,克里姆林宫积极宣扬一个论调:与邻国的冲突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延续,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较量。过去几个世纪,俄罗斯的敌人是拿破仑和希特勒,而如今,敌人变成了乌克兰和欧洲(自从唐纳德·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已被排除在这一行列之外)。这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宣传的核心,而胜利日游行及相关仪式如今旨在强化这一论调。

  出于所有这些原因,普京决心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庆祝苏联胜利80周年。他还必须表明,他并未被世界孤立,那些被克里姆林宫称为“世界大多数”(指全球南方国家,普京自诩为其非正式领导者)的国家和人民——即那些曾或仍在与所谓“西方霸权”和“殖民主义”抗争的国家和人民——正支持着俄罗斯,尽管乌克兰战争本身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殖民行径。因此,克里姆林宫邀请了其所谓的“世界大多数”的代表参加今年的胜利日游行。游行队伍包括来自缅甸的士兵,以及来自赤道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其他国家的贵宾。毋庸置疑,这些国家与1945年的胜利毫无关系。当然,一位历史上的盟友也将出席:中国。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展现的团结与同盟关系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普京的需求远不如普京对他的迫切。然而,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苏联在二战中的主要盟友——那场历史性胜利的共同缔造者——却被普京排除在了庆祝活动之外。这难道不是与世界隔绝吗?

微信截图_20250512143003.jpg

俄罗斯士兵为 2025 年 5 月莫斯科的阅兵式进行排练

  然而,在今年这个特殊纪念日背后,潜藏着一个更具分量的变化:特朗普连任以来俄美关系的转向。今年春天,俄罗斯曾为与华盛顿关系改善而欣喜若狂,尽管如今这股热情已有所消退,但许多俄罗斯精英和普通民众仍寄希望于特朗普政府能成功斡旋停战,并促使美国支持俄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对普京而言,在俄罗斯日益严峻的时刻,美国新政府不仅提供了达成有利经济协议的契机,也提供了让他能体面地摆脱乌克兰困境的机会。尽管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均未出席胜利日庆祝活动,但克里姆林宫官方言论及宣传已将美国塑造为俄罗斯的合作伙伴,甚至称其为历史性伙伴,这与如今的主要敌人欧洲形成鲜明对比。不久前,情况恰恰相反。

  与特朗普的互动

  至少自冷战开始以来,美国一直在俄罗斯的集体意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几十年来,俄罗斯人对他们的超级大国对手怀着既钦佩又憎恨、既傲慢又嫉妒的复杂情感。他们在精神上常认为自己比美国优越,但在物质上则自惭形秽。当然,阴谋论者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包括俄罗斯自身的问题,其幕后黑手都是美国。根据这种论调,这些问题都是美国隐秘政策造成的恶果。近年来,在俄罗斯宣传中,“英美帝国主义”或“盎格鲁-撒克逊人”等词汇已成为家常便饭。后者是俄语中的一个贬义词,用来指代美国和英国的威胁性主导地位。在这样充满敌意的叙事下,欧洲被简单地归入了“西方”的范畴。因此,即使在普京时代,欧洲在俄罗斯人眼中的地位也与美国大体相当:对美国的态度恶化时,对欧盟的疑虑便会加深。

  然而,特朗普的胜选及其维和努力颠覆了传统观念:如今,欧洲(包括英国)成了罪恶的根源,而美国反倒成了正义的化身。早在2月底,普京在联邦安全局(其前身是克格勃)发表讲话时指出,与华盛顿新政府的接触“激发了一些希望”,并补充说“并非所有人都乐见俄美恢复接触”,安全部门需要“保持警惕,以免新的对话脱轨”。几天后,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呼应普京的说法,称美国从未对俄罗斯发动过战争,与苏联和俄罗斯长期以来的观念恰恰相反;主要威胁始终来自欧洲。“过去500年来,世界上所有的悲剧都源于欧洲,或是由于欧洲的政策而发生的,”他说道。

  在这些言论影响下,许多普通民众乃至精英阶层都燃起了和平的憧憬。早在2024年下半年,大多数俄罗斯人就已明确表示希望和谈,而随着特朗普的上任,这一愿望更是愈发强烈。许多俄罗斯人如今将美国视为务实的合作伙伴,并期待战争能够通过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直接谈判得以解决。列瓦达中心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原则上只有通过调解方才能实现和平,而美国无疑是潜在的调解方之一。然而,到了2月份,对美国主导的调解机制的信任已显著加深。列瓦达中心当月的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70%)认为美国应与俄罗斯进行和谈,而更高比例(85%)的受访者则赞成俄美自当月起在沙特阿拉伯举行双边会谈。在俄罗斯民众看来,尽管最终仍需与乌克兰达成协议,但最关键的是要与特朗普达成共识。通过寄希望于美国总统支持普京的核心诉求,俄方相信这样能确保达成可持续的和平协议,并在未来维持互利的经济关系。受此预期推动,俄罗斯人的反美情绪明显减弱:2024年9月,仅有16%的受访者对美国持积极态度,而到2025年2月,这一比例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0%。

  克里姆林宫在言辞上对美示好,也提升了其自身的公信力。或许是出于对和平的预期,此前支持率停滞不前、但此次在列瓦达民调中有所回升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一度成为仅次于普京的第二大最受信任的政治家。(尽管今年4月,随着谈判开始陷入僵局,拉夫罗夫的支持率再次下滑至第三位,落后于通常位居第二的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华盛顿表现出的明显愿意与莫斯科达成协议的姿态,也令俄罗斯商界备受鼓舞,一些人甚至宣称美国可以成为俄罗斯国家预算的新收入来源。考虑到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收入为俄罗斯国库提供了重要补充,但随着全球油价下跌,预计2025年石油收入将大幅下降,因此这一点可能至关重要。俄罗斯政商精英们明白,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压低油价,并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变得更加复杂。

  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普京带着他的心理情结(自我膨胀)和地缘政治野心(他的大俄罗斯之梦),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与之就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达成一致的对手——特朗普。人们认为,有了特朗普,普京就可以将热战转为冷战,并乐于接受这一结果——毕竟俄罗斯的军事和财政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这些假设源于俄罗斯人对特朗普本人的理解。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特朗普是一位真正的和平缔造者,正如一些受访者所说,是一位“冷静而聪明”的政治家。对许多普通俄罗斯人来说,他是一位深谙务实交易之道的商人——他们希望通过交易来实现即将到来的和平。此外,与美国前总统乔·拜登相比,大多数人并不认为特朗普反俄。尽管谈判缺乏进展,但对美国主导调解的希望依然未灭,人们对特朗普的失望情绪尚未出现——至少目前是这样。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人近期对美国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只是他们对和平谈判寄予厚望的一个侧面体现。在俄罗斯少数自由派人士中,他们能将特朗普本人与美国区分看待:他们普遍对这位“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总统持负面看法,甚至感到恐惧,却倾向于将美国视为西方世界及民主的堡垒。这部分自由派人士希望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够阻止其走向独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些人包括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反对普京政策(包括其战争)的人;以及那些倾向自由主义的人。这些人也倾向于阅读独立新闻,并常通过YouTube(需使用VPN观看)获取信息。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YouTube如今已成为他们获取官方渠道之外信息和观点的主要平台。无论如何,俄罗斯人如何看待美国仍然是他们如何看待俄罗斯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主要因素。

  寻求和平还是拖延战局?

  在俄罗斯人新的和平希望背后,是战争日益加剧的心理创伤。巨大的人员伤亡、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无休止的战斗,正悄然损害着民众的身心健康。持续的敌对行动,让那些并未身处前线战壕的人也无法获得安宁。即便如此,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战争造成的创伤保持着一种沉默,这可以称之为“沉默共识”。列瓦达在其4月的调查中发现,40%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的对外扩张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危害,而33%的人认为它带来了好处。(另有28%的人表示不确定。)调查显示,那些认为“特别军事行动”弊大于利的人谈论的是巨大的生命损失,而那些认为利大于弊的人则倾向于首先提到“归还俄罗斯的历史土地”。

  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逃避战争的现实,不去触碰与之相关的一切,似乎是维持正常生活的更轻松方式。除了紧邻战区的俄罗斯地区外,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特别军事行动”本身的影响无处不在:尽管发生了乌克兰对库尔斯克地区的入侵以及在俄罗斯境内发动的无人机袭击(这些袭击大多遭到俄军抵抗),但这并未打破他们心理疏离的状态。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仍然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当然,一些民众始终反对战争,他们约占总人口的20%,与被称为“涡轮爱国者”的普京狂热支持者群体的规模大致相同。后者希望战争继续,认为俄罗斯必须赢得这场战争。大多数支持和谈的普通民众仍然提出了两个基本条件: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被征服的领土必须继续属于俄罗斯。但问题在于:许多人正从战争经济及其带来的奖金和加薪中获益。因此,一些人将即将到来的和平视为对其收入的威胁。而缺乏人手的军方则迅速抓住了这一点:近几个月来,一些海报开始出现,呼吁俄罗斯民众在战争结束前尽快签署有利可图的军事合同。

  然而,对于任何关注和平的人来说,和平仍然遥不可及。既然特朗普和普京都谈到了这个想法,普京就必须开始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包装成一场胜利。由于克里姆林宫一直回避明确界定“胜利”的含义,大多数民众可能会认为,任何满足普京最低要求的和平协议,都可视作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俄罗斯军队不一定要继续向西推进,莫斯科也能宣称取得了胜利。此外,通过继续战争让俄罗斯付出更多代价,普京可能会让公众更难消化所谓的胜利:俄罗斯还没有发生经济灾难,但滞胀(经济增长缓慢与通胀高企的结合)显然已经扎根。

  普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在战争结束后维持稳定。数十万退伍军人将从前线归来。他们都是战争英雄,并要求获得应有的待遇。但为他们承诺的优渥工作岗位和其他优待却远远不够。问题可能由此产生:长期以来对战争漠不关心的主流社会,可能会开始将退伍军人视为不受欢迎的工作竞争者。此外,克里姆林宫自2022年以来实施的经济调整措施——包括提高工资以及为军工企业和工人提供优惠待遇——将不得不被取消。这也可能带来不稳定的影响。然而,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政府未能满足退伍军人的需求,或未能解决国内经济日益加剧的扭曲,克里姆林宫将面临更大的麻烦。

  因此,普京面临着一场期望膨胀的危机。他拖延与特朗普的谈判,实际上是在两面下注:一方面,结束冲突的激战阶段将导致经济和社会出现不稳定性变化;另一方面,公众对和平即将到来的期望迟早会落空。目前,他并没有解决方案,只能选择拖延。他或许意识到,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他拖延结束战争,至少再容忍一段时间。

  但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特朗普的耐心有限。出于政治和经济考量,这位俄罗斯独裁者不愿错过将美国总统变成盟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平协议最终可能成为一项经济利益丰厚的协议,其收益将延长普京政权的生命线。没有人能预测特朗普何时会如其政府曾威胁的那般,真正“放弃”其和平努力,或者普京将如何应对潜在协议破裂的局面。但拒绝谈判将使整体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这就是普京的困境。

  消费主义与民众顺从

  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俄罗斯精英阶层依旧像个黑箱。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对他们所效力政权的态度,都难以衡量:不满者选择沉默,而更具适应性的人则急于追求既能在政治上保持高度忠诚、又能在技术层面高效的职业发展。但即使是许多精英也预计战争将会结束,尽管不会很快结束。例如,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拉夫罗夫似乎在针对那些正在为战后盘算另类未来的俄罗斯自由派官员。他警告称,如果制裁解除,一些“自由派”会试图“推翻进口替代和本国经济自主化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尚不清楚他指的是谁,而这些战时政策收效甚微更是毋庸置疑的。所谓“自主化”以及不受约束的军费开支水平,已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长期问题。

  无论如何,对和平与胜利日益增长的期待,不应与克里姆林宫会重新自由化的希望混淆:普京政权僵化、高压,其本质就是镇压。根据俄罗斯独立人权监测机构OVD-info的数据,截至5月初,全国仍有3284人因政治罪名遭到起诉,其中1590人正在狱中。司法部已将900多个俄罗斯实体列为“外国代理人”,且几乎每周都会新增名单。其中超过500人是个人公民,他们的权利受到极大限制。国家还单独设立了一份不良组织名单,无论其为俄罗斯本土组织还是外国组织,任何与这些组织合作的人都可能面临刑事指控。所有独立的在线媒体均被屏蔽,只能在非法状态下运营,且只能通过VPN访问、阅读和观看。

  枪声沉寂后,这种兵营化国家的状态不会轻易消失。日益增长的对爱国主义行为的要求——包括在学校引入效忠仪式,以及要求企业、大学、图书馆等机构负责人对普京主义口头效忠——不会消失。该政权也不会停止对公民社会的战争。事实上,如果没有战争的干扰,克里姆林宫可能会变本加厉地镇压公民社会,并对俄罗斯年轻人进行思想灌输。

  如果西方市场能重新向俄罗斯开放,消费主义能够再度蓬勃发展,即使在更加严苛的政体下,这或许足以让政治上漠不关心的俄罗斯主流人群维持顺从。关于西方品牌即将重返俄罗斯的猜测四起。列瓦达中心3月的民意调查显示,约一半受访者认为,所有西方公司都应受到严格审查,只有那些被认为对俄罗斯忠诚的公司才应被允许重返俄罗斯市场。近20%的受访者表示,所有已离开的公司应被允许不受限制地返回,而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认为,这些公司根本不该被允许进入。换句话说,许多俄罗斯人似乎认为,一旦战争结束,西方公司就会蜂拥而入俄罗斯。在这方面,他们也容易抱有过高的期望。

  为了满足这些渴望,普京必须与特朗普达成和平协议,最好还能附带一项或一系列经济协议。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社会之间隐含的社会契约:这份契约是:以国家实现和平与胜利为交换,公民必须对政权表现出绝对忠诚(否则将面临报复),同时国家保障市场经济和正常的消费水平得以维持。

  当然,普京已将大量俄罗斯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将全体民众作为政治人质,同样存在弊端。如果移除这个体系的核心——普京——它就会开始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俄罗斯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期望膨胀可能会随之产生。但到那时,这些预期将指向一位新的领导人。

  作者简介: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ANDREI KOLESNIKOV)是《新时代周刊》(The New Times)和《新报》(Novaya Gazeta)的专栏作家。本文由“钝角网”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为何大多数俄罗斯人愿意容忍普京拖延结束战争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