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美国经济
德克萨斯停电警示:美国重建基础设施计划迫在眉睫
美国竞争的并非仅仅是全球企业的关注。基础设施将影响美国培养和吸引全世界人才的能力,美国是否仍旧是全球创新的领导中线,以及美国工人和公司是否具有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坚实基础,而美国目前的基础设施状况拖累了美国发展的前景。...
【详细】
2021-02-26
美国“95后”青年们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
Z世代的许多人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感到怀疑,对全球挑战感到苦恼,对技术的延伸感到不安,对美国国内的不公正感到愤慨,他们对我们接手的这个世界感到愤怒,对美国驾驭这场地缘政治漩涡的能力感到警惕。...
【详细】
2021-02-23
谢韬:特朗普的罪与罚——第二次弹劾案与美国的政治危机
特朗普的支持者属于民粹主义选民,他们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主张政府保障基本经济权益(如社会保障和联邦医疗保险),二是强烈抵制民主党推崇的身份政治。只要他们的基本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只要文化多元主义、同性恋权利、堕胎权利等议题仍然主导民主党精英的话语...
【详细】
2021-02-22
林红:丰裕社会的减贫实验:西方全民基本收入运动及其困境
在西方深陷政治极化、经济停滞和文化分裂的结构性困境之际,各派力量都在寻求突围之策。由于经济与社会基础十分薄弱、主流政治精英尚未接受,全民基本收入目前只在一些地方层面开展阶段性实验,正式而持续的国家级实践的条件远未具备,这种理想主义的激进构想要成为可...
【详细】
2021-02-02
美国新政府如何破旧立新:拜登的“十日计划”与“百日新政”
拜登的百日新政计划包含了一些他能迅速采取的举措,比如通过发布行政命令来扭转特朗普的一些举措,以及让美国重新加入先前退出的国际协议。还有一些需要国会配合的目标,比如,要国会批准1.9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纾困案以及确认他对内阁人选的提名,这些目标在国会推进的...
【详细】
2021-01-20
刁大明:2020年美国大选中的2024政治
在2020年大选之后,特朗普又摆出一幅拒不认输的架势,甚至传出在卸任前后直接宣布参加2024年大选的猜测。特朗普会与拜登展开更长时间段的“加时赛”,甚至把2020年戏剧性地直通2024年吗?...
【详细】
2021-01-06
约瑟夫·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取决拜登能否妥善管理“合作竞争”
拜登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要恢复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毕竟,基于规则的国际机构仍是美国推进以下工作的重要基础:与重要盟国合作,促进民主和人权,同时与更广泛的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网络攻击、恐怖主义和经济不稳定等跨国威胁。问题是,美国能学会妥善管理...
【详细】
2020-12-30
孟迪斯&陆安宁:为了制衡中国,拜登会延续特朗普的对印政策
为了制衡日益自信的中国,拜登总统必须推动特朗普政府构想的印太战略框架,同时支持美国自由和民主的立国价值观。通过在世界舞台上坚持这些价值观,拜登以后至少会被人们铭记为一位真正的美国总统……...
【详细】
2020-12-28
《大西洋月刊》:特朗普的政治遗产是什么?
在特朗普之前,最虚伪的总统也会会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想法藏在私人录音系统内。特朗普公开地说出了这些话,不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而是为了有意地、甚至是有计划地破坏那些可能会限制他权力的规范。...
【详细】
2020-12-15
川岛真:拜登政府将弱化印太战略,与中国和谐对峙?
就是说,作为与中国对抗的主轴,不强化印度太平洋的框架,也包含着与中国和谐对峙之意。拜登政权把外交的主轴放在重建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关系上,认为欧洲之后是中东和阿富汗,然后是中国,或者印度太平洋。更何况,拜登政权在其优先课题如气候变化等方面,与中国的合作是不可或...
【详细】
2020-12-10
周志兴:大砍刀和压路机——戏谈中美关系的变化
如果下一个总的判断的话,拜登的对华政策原则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甚至是敌意,在美国已经有了共识,改变很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应该会有不同。...
【详细】
2020-11-27
福山&里奇曼&格尔:如何从技术中拯救民主——终结大型科技公司的信息垄断
控制大型科技公司的经济理由是复杂的。但还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政治理由。互联网平台造成的政治危害远比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令人担忧。它们真正的危险不是扭曲市场,而是威胁民主。...
【详细】
2020-11-26
道格·班多:从韩国撤军,这是拜登上台后应该考虑的半岛战略
这样做也可能会缓和关系,以赢得中国在半岛无核化方面的帮助,以推动朝鲜实现目前似乎遥不可及的核裁军和无核化的愿景。北京不会采取违背自身利益的行动。增加新的制裁措施和加强执行都有可能导致朝鲜崩溃,半岛统一。这样一来,中国边境就会出现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与...
【详细】
2020-11-24
周志兴:站在高处看美国
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当然应该有自己的态度。不能指责他们。遇到想说的又可以说的事情说几句或者多说几句,无论对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假如更科学一点,也许还应该站的更高一点,胸怀再大一些。这里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看到美国的问题时,不要只是...
【详细】
2020-11-24
廖荣君:美国也需体制性改革,否则拜登在任期内难有建树
以选票来计算,拜登是美国有史以来得票最多的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之多同样空前。统计显示,支持拜登的多为精英阶层,而下层民众支持特朗普的较多,这体现了美国的阶层撕裂。尽管拜登在演讲中表示,自己在当选后要弥合两者的矛盾,但缓解阶层矛盾,须通过增加底层人民收...
【详细】
2020-11-19
包刚升:是“可能的威权主义者”特朗普让美国民主面临危机吗?
美国历史上民主政体的稳定性跟这种非成文规则,跟互相包容与克制的民主规范关系很是密切。但不幸的是,在莱维茨基和扎布拉特看来,美国的这种民主规范如今正在弱化。他们认为,特朗普并不是美国民主规范弱化的原因,而是美国民主规范弱化的症状。换言之,不是特朗普的崛起...
【详细】
2020-10-21
胡德平:特朗普的当头炮——漫谈今年美国总统大选
当前的美国大选,使我们更加清醒:首先要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无时无刻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更要重视国内需求,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要把社会主义需要办的事情精心办好才合格。这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产品、公...
【详细】
2020-10-16
格雷厄姆·艾利森:承认吧,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为了迎接中国的挑战,美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竞争中,中国已经超过了我们。此外,到2020年年末,中国将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唯一一个年末比年初体量得到增加的经济体。这对美国安全所造成的后果不难预测:不同的经济...
【详细】
2020-10-16
沈志华: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模式对立,意识形态对立是表面文章
美国是个两党政治,苏联是一党制,美国是两种声音,苏联是一种声音。苏联报纸上说的,就代表了政府,而美国不是,舆论和国会都有不同的说法,有反对苏联、要求遏制苏联的,但是也有支持善待苏联的。而苏联的宣传往往起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作用,打击了自己的支持者,却给反对自己...
【详细】
2020-09-27
郝志东:美国抗疫不力背后的四大文化原因
美国建国理念之一是个人主义、个人权利的神圣性。这本来是非常重要的普世价值,也是中国人需要学习的。但这次在美国,强制戴口罩却被不少人认为是对这种神圣性的一种侵犯。他们以自由为借口,逃避自己对社群的责任。美国的社会团结到了非常脆弱的一个地步,这就使得...
【详细】
2020-09-16
大选后的美国外交政策走向:“美国优先”是基调
几乎可以肯定,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将不会由外国担忧所决定,尽管诸如恐怖事件等国际危机,可能会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影响投票结果。但考虑到美国选民的情绪,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除了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路线外,公众对美国采取更积极、更合作外交政策的压力将会很小,而拜登...
【详细】
2020-09-10
谢韬:美国大转型:从“例外”国家到民族国家
作为价值观共同体的美国只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作为族群共同体的美国则是残酷的现实。在想象的共同体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美国人;然而在现实的共同体中,只有符合特定族裔特征才能成为美国人。...
【详细】
2020-09-04
美国是不是真的在衰落?并不……
对中国来说,美国的强大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反过来看,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来说也是好消息)。事实上,中国本身就受益于现有的国际环境,在美国主导的秩序中快速崛起,而且美国资本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好处,比如苹果在中国的产业链带来了大量就业,激活了中国整个手机产业,培养了大...
【详细】
2020-09-03
伟达: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博弈变动是否会引发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冲突?
关于中美关系的前景,坦率地讲,无论何人当选美国总统,中美关系的基本面都已经变得极为艰难,严重对抗。这其中的一大关键动因,就是美国主流朝野对中国目前体制及走向的认知,在意识形态层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详细】
2020-08-27
理查德·哈斯:特朗普是如何破坏美国外交政策的?
在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继承了一个不完美但有价值的体系,并试图在没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废除它。其结果是,美国和世界的境况将会日益恶化。而这种破坏将留下一个持久的印记。如果这种破坏持续或加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当选连任,那么“破坏”很可...
【详细】
2020-08-19
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何瑞恩:中国的挑战没有那么可怕,夸大中国威胁会破坏美国的战略...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曹辛: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三个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红色高棉:空前绝后的恐怖执政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秦晖:“帝国后遗症”
小辣椒:法国美国院士与烟草白酒院士的差异性...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伟达:拜登政府下,中美“冷和”,双方的敌意、对峙和不信任将持续存在...
格雷厄姆·艾利森、胡祖六:接触政策失败了吗?拜登需要现实的对华...
王缉思:中美双方越了解,越反感?关键是了解的思想深度需要大力挖掘...
曹辛:从“更长的电报”到拜登的演说,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核心是什么?...
陆克文:中美战略目标的冲突和两国间的竞争可能使战争看起来不可避...
东欧六国行:抛开意识形态的枷锁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邓小平对外战略的可贵在于透过冷战的重重迷雾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
唐德鑫:平壤,如是我见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中美经贸关系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