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中国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让许多西方观察人士感到尴尬——或者至少应该如此。不久前,非洲大陆和欧洲的许多记者和经济学家称赞北京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谋划。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做法优于其起来混乱的市场经济。现在,中国模式看起来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当然,并非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其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产物。有些是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尽管如此,北京的管理方式是其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现在拜登政府已经屈服于始终存在于华盛顿的诱惑,即利用产业政策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换句话说,像北京那样来管理经济发展。
白宫将其经济计划称为“拜登经济学”。从根本上说,它推动了产业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华盛顿的规划者决定了经济未来的需求,并通过补贴、低成本贷款、税收抵免等手段推动私营经济向他们喜欢的方向发展。政府已经大肆宣扬有数十亿美元流向了合规的生产商,仿佛这不知怎的就能增加美国的财富。如果规划者对未来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这些努力和数十亿美元将带来可观的经济红利。问题是没有人,即使是最好的政府规划者,也无法预见未来。他们无法确定消费者是否会想要他们认为必不可少的产品。他们也不能预见到可能使今天看来必不可少的技术很可能会过时。如果这些计划出了问题——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将会浪费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而且很可能会转移人们原本可以满足未来需求并刺激经济增长的精力。正是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的经济规划,现在正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此前的历史看,中国的规划似乎避免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首次向世界开放中国经济,投资资金涌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惊人的,特别是北京利用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启动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了经济的增长。从1980年到世纪之交,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实际速度增长。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到2015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增长率略高于10%。2010年,当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超过日本时,人们很容易推断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并推测中国经济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北京的所有计划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惊人的进步激发了西方记者和经济学家的想象力。他们的热情关注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中国可能拥有比美国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市场经济体系更优越的经济模式。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甚至表达了对中国管理模式的嫉妒,以及北京如何“迅速扭转经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赞同特鲁多对集中计划而非混乱市场的偏好。《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对中国的做法大加赞扬。直到2021年,还有一篇文章解释了“中国的创新新优势”。就在去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克劳斯•施瓦布称中国“当然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模式”,值得“许多国家”考虑。2020年,时任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负责人的吉姆·奥尼尔称赞中国的医疗体系对冠状病毒爆发做出了“快速、积极”的反应。
这些只是西方对中国计划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的经济管理方式赞誉有加的评论的一小部分。这种热情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记录及其看似不可思议的计划能力的一种可以理解的反应。中国的增长和计划经济的成功更多地是由于邓小平改革时中国经济极度欠发达的结果,而不是任何计划经济的先见之明,更不是计划经济的优势。
欠发达是巨大的负担,但在创造惊人的增长记录和看似辉煌的规划方面,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投资资金对原本贫困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原本需要更多资金流入的中国经济增长。欠发达也使得规划工作相对容易。几十年来,北京的规划者们只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就能预见未来。在那里,中国的规划者可以看到,他们国家的繁荣需要可靠的道路、电力线路、铁路连接、港口设施等。对这些项目的追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并以更快的速度刺激了经济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赶上发达国家,情况发生了变化。北京的中央规划者失去了他们预见未来的魔力。中国未来的需求变得更加难以评估。规划错误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北京的规划者有很大的权力来整合财政、管理和劳动力资源,这些错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中国目前房地产业面临的困难就说明了这些问题。几年前,这个国家的住房存量不足。规划者可以看到这种需求,并通过补贴、通过国有银行安排融资、加快审批和发放许可证等方式鼓励发展。开发商对这些激励措施做出了回应,建造了西方媒体经常报道的大型公寓楼。最初,这一努力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但是,即使这些努力满足了全国的住房需求,规划人员仍在继续。直到最近,中国仍将高达25%的资金用于住宅开发。(相比之下,在房地产市场强劲的年份,美国也只是将其经济的5%左右投入了住宅建设。)中国建造了超过其人口吸收能力的住房,并将其建造在中国人不一定愿意居住的地方。这些项目都没能获得回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开发公司——尤其是地产巨头恒大——都失败了。
住宅开发并不是唯一规划失败的例子,尽管它是最引人注目的。规划记录中充满了无处可去的道路、未充分利用的铁路、错位的港口设施以及长期的电力短缺。在这方面,中国并不孤单。美国也有许多由于计划不周而浪费精力的例子,通常是商业利益。但与中国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很大不同。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使错误的程度较小,而且由于市场为导向的体系中努力的多样性更大,它也比中央计划安排更有可能更快地满足未来的需求。
在市场体系中,计划是由成千上万的公司和个人分别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管理者并不比政府规划者更善于预见未来,甚至可能能力更差。但是,这些管理者犯错的后果比中央计划者要小很多,因为中央计划可以而且确实把大量的经济活动集中到计划者喜欢的相对狭窄的活动范围内。此外,与政府的努力不同,商业计划者面临着更紧张的预算,需要不断地审查他们的努力,而且因为他们离客户更近,所以不太可能像遥远的中央计划者那样长时间地投注于一个失败的项目。也许最重要的是市场体系缺乏重点,缺乏纪律和组织,而这些在中国曾经一度很有吸引力。当成千上万的人追求不同的项目时,在混乱的活动范围内,其中一个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难以捉摸的未来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刺激增长。
相对债务水平可以反映出中央计划造成的浪费规模(诚然,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每一个项目,无论是由规划部门还是私人公司推动的,都需要融资,而且通常会产生债务。这些债务可以是中央政府、地方当局或私人实体的债务。然后,将总债务水平与收入进行比较,可以表明项目的规模是否偏离了目标,是否未能产生经济回报。在中国,错误的程度是巨大的。总债务水平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在截至2019年的10年里,也就是大流行前,中国的总债务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整体经济仅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的可比数据显示,在这十年期间,总债务的年增长率为5.6%,快于约4%的名义经济增长率,但比中国的差距要小得多。
从那以后,这种差异只增不减。即使加上华盛顿在应对大流行方面的所有支出,截至去年年底,美国的债务——联邦、地方、州和私人债务——总计约为57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名义GDP的2.2倍。中国的可比债务水平相当于超过51万亿美元,几乎是中国名义GDP的三倍。换句话说,中国错误项目造成的累积浪费比美国高出三分之一,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发达年限比中国多得多,因此积累规划错误和债务的时间更长,这种差异就更加惊人了。此外,根据官方的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所的数据,仅中国地方政府今年就计划发行相当于5,700亿美元的新债,为北京最新的基础设施支出提供资金。
拜登经济学倡导的这种产业政策,加大了重蹈中国覆辙的风险。当然,规划者可能会很幸运。中国的规划者或许也是如此。毫不奇怪,这两个地方的规划者都把重点放在了同样的未来上——先进的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其基本投入。如果这些成为未来,新技术同样有可能取代它们。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事情,当时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广泛使用使得日本在更简单的芯片市场上垄断市场的计划徒劳无功。另外,中国和美国有计划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这些产品的全球供过于求。或者,无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公众对这些项目的兴趣可能会比规划者少。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些规划者所投入的所有努力和资源都将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回报,而与此同时,所有这些努力将挤掉其他可能满足未来需求的项目。
除了少数情况下,未来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经济计划,无论是由政府还是由私营公司制定的,都是一个猜谜游戏。有时他们会成功,但通常不会。由于中央计划不可避免地只关注有限数量的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几乎总是来自当天的头条新闻,因此它们很容易错过。一旦它们这样做了,经济就会遭受巨大的浪费,并背上失败的项目无法支撑的债务,中国的巨额债务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以这种方式给经济带来负担的同时,中央计划从更有可能找到难以捉摸的未来需求的各种努力中转移了资源。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今天陷入的困境,也是拜登经济学不利于美国的地方。
作者简介: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 是纽约通讯公司 Vested 的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利益》的特约编辑。本文译自《国家利益》网站。
中国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让许多西方观察人士感到尴尬——或者至少应该如此。不久前,非洲大陆和欧洲的许多记者和经济学家称赞北京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谋划。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做法优于其起来混乱的市场经济。现在,中国模式看起来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当然,并非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其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产物。有些是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尽管如此,北京的管理方式是其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现在拜登政府已经屈服于始终存在于华盛顿的诱惑,即利用产业政策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换句话说,像北京那样来管理经济发展。
白宫将其经济计划称为“拜登经济学”。从根本上说,它推动了产业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华盛顿的规划者决定了经济未来的需求,并通过补贴、低成本贷款、税收抵免等手段推动私营经济向他们喜欢的方向发展。政府已经大肆宣扬有数十亿美元流向了合规的生产商,仿佛这不知怎的就能增加美国的财富。如果规划者对未来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这些努力和数十亿美元将带来可观的经济红利。问题是没有人,即使是最好的政府规划者,也无法预见未来。他们无法确定消费者是否会想要他们认为必不可少的产品。他们也不能预见到可能使今天看来必不可少的技术很可能会过时。如果这些计划出了问题——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将会浪费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而且很可能会转移人们原本可以满足未来需求并刺激经济增长的精力。正是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的经济规划,现在正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此前的历史看,中国的规划似乎避免了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首次向世界开放中国经济,投资资金涌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惊人的,特别是北京利用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启动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了经济的增长。从1980年到世纪之交,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实际速度增长。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到2015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增长率略高于10%。2010年,当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超过日本时,人们很容易推断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并推测中国经济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北京的所有计划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惊人的进步激发了西方记者和经济学家的想象力。他们的热情关注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中国可能拥有比美国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市场经济体系更优越的经济模式。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甚至表达了对中国管理模式的嫉妒,以及北京如何“迅速扭转经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赞同特鲁多对集中计划而非混乱市场的偏好。《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对中国的做法大加赞扬。直到2021年,还有一篇文章解释了“中国的创新新优势”。就在去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克劳斯•施瓦布称中国“当然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模式”,值得“许多国家”考虑。2020年,时任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负责人的吉姆·奥尼尔称赞中国的医疗体系对冠状病毒爆发做出了“快速、积极”的反应。
这些只是西方对中国计划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的经济管理方式赞誉有加的评论的一小部分。这种热情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记录及其看似不可思议的计划能力的一种可以理解的反应。中国的增长和计划经济的成功更多地是由于邓小平改革时中国经济极度欠发达的结果,而不是任何计划经济的先见之明,更不是计划经济的优势。
欠发达是巨大的负担,但在创造惊人的增长记录和看似辉煌的规划方面,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投资资金对原本贫困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原本需要更多资金流入的中国经济增长。欠发达也使得规划工作相对容易。几十年来,北京的规划者们只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就能预见未来。在那里,中国的规划者可以看到,他们国家的繁荣需要可靠的道路、电力线路、铁路连接、港口设施等。对这些项目的追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并以更快的速度刺激了经济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赶上发达国家,情况发生了变化。北京的中央规划者失去了他们预见未来的魔力。中国未来的需求变得更加难以评估。规划错误变得越来越普遍。由于北京的规划者有很大的权力来整合财政、管理和劳动力资源,这些错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中国目前房地产业面临的困难就说明了这些问题。几年前,这个国家的住房存量不足。规划者可以看到这种需求,并通过补贴、通过国有银行安排融资、加快审批和发放许可证等方式鼓励发展。开发商对这些激励措施做出了回应,建造了西方媒体经常报道的大型公寓楼。最初,这一努力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但是,即使这些努力满足了全国的住房需求,规划人员仍在继续。直到最近,中国仍将高达25%的资金用于住宅开发。(相比之下,在房地产市场强劲的年份,美国也只是将其经济的5%左右投入了住宅建设。)中国建造了超过其人口吸收能力的住房,并将其建造在中国人不一定愿意居住的地方。这些项目都没能获得回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开发公司——尤其是地产巨头恒大——都失败了。
住宅开发并不是唯一规划失败的例子,尽管它是最引人注目的。规划记录中充满了无处可去的道路、未充分利用的铁路、错位的港口设施以及长期的电力短缺。在这方面,中国并不孤单。美国也有许多由于计划不周而浪费精力的例子,通常是商业利益。但与中国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很大不同。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使错误的程度较小,而且由于市场为导向的体系中努力的多样性更大,它也比中央计划安排更有可能更快地满足未来的需求。
在市场体系中,计划是由成千上万的公司和个人分别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管理者并不比政府规划者更善于预见未来,甚至可能能力更差。但是,这些管理者犯错的后果比中央计划者要小很多,因为中央计划可以而且确实把大量的经济活动集中到计划者喜欢的相对狭窄的活动范围内。此外,与政府的努力不同,商业计划者面临着更紧张的预算,需要不断地审查他们的努力,而且因为他们离客户更近,所以不太可能像遥远的中央计划者那样长时间地投注于一个失败的项目。也许最重要的是市场体系缺乏重点,缺乏纪律和组织,而这些在中国曾经一度很有吸引力。当成千上万的人追求不同的项目时,在混乱的活动范围内,其中一个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难以捉摸的未来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刺激增长。
相对债务水平可以反映出中央计划造成的浪费规模(诚然,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每一个项目,无论是由规划部门还是私人公司推动的,都需要融资,而且通常会产生债务。这些债务可以是中央政府、地方当局或私人实体的债务。然后,将总债务水平与收入进行比较,可以表明项目的规模是否偏离了目标,是否未能产生经济回报。在中国,错误的程度是巨大的。总债务水平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在截至2019年的10年里,也就是大流行前,中国的总债务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整体经济仅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的可比数据显示,在这十年期间,总债务的年增长率为5.6%,快于约4%的名义经济增长率,但比中国的差距要小得多。
从那以后,这种差异只增不减。即使加上华盛顿在应对大流行方面的所有支出,截至去年年底,美国的债务——联邦、地方、州和私人债务——总计约为57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名义GDP的2.2倍。中国的可比债务水平相当于超过51万亿美元,几乎是中国名义GDP的三倍。换句话说,中国错误项目造成的累积浪费比美国高出三分之一,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发达年限比中国多得多,因此积累规划错误和债务的时间更长,这种差异就更加惊人了。此外,根据官方的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所的数据,仅中国地方政府今年就计划发行相当于5,700亿美元的新债,为北京最新的基础设施支出提供资金。
拜登经济学倡导的这种产业政策,加大了重蹈中国覆辙的风险。当然,规划者可能会很幸运。中国的规划者或许也是如此。毫不奇怪,这两个地方的规划者都把重点放在了同样的未来上——先进的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其基本投入。如果这些成为未来,新技术同样有可能取代它们。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事情,当时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广泛使用使得日本在更简单的芯片市场上垄断市场的计划徒劳无功。另外,中国和美国有计划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这些产品的全球供过于求。或者,无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公众对这些项目的兴趣可能会比规划者少。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些规划者所投入的所有努力和资源都将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回报,而与此同时,所有这些努力将挤掉其他可能满足未来需求的项目。
除了少数情况下,未来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经济计划,无论是由政府还是由私营公司制定的,都是一个猜谜游戏。有时他们会成功,但通常不会。由于中央计划不可避免地只关注有限数量的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几乎总是来自当天的头条新闻,因此它们很容易错过。一旦它们这样做了,经济就会遭受巨大的浪费,并背上失败的项目无法支撑的债务,中国的巨额债务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以这种方式给经济带来负担的同时,中央计划从更有可能找到难以捉摸的未来需求的各种努力中转移了资源。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今天陷入的困境,也是拜登经济学不利于美国的地方。
作者简介: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 是纽约通讯公司 Vested 的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利益》的特约编辑。本文译自《国家利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