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东
宗蕾:德黑兰学车记
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和西方国家过往甚密,所以路上还随处可见五、六十年代从美国进口的,恨不得一辆车占满一根车道的宽身凯迪拉克、庞蒂亚克等车。除此,大部分马路上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车道线。市中心最著名的,当年有东方香榭丽舍之称的瓦利阿斯大街虽是单向...
【详细】
2019-11-19
布雷特·麦格克:美国如何评估中国当前的“中东战略”?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作用必定会越来越重要,美国及其盟友应在塑造中国在中东的角色定位方面起关键作用。...
【详细】
2019-11-08
昝涛:土耳其的“和平之泉”行动的多角度分析
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叙利亚北部地区的局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美军退出叙利亚;土耳其通过“和平之泉”军事行动取得了重要的安全和外交成果;俄罗斯的协调作用、影响力和话语权相应上升;库尔德人武装从叙北重要城市撤出,更加依赖叙政府。这其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土...
【详细】
2019-11-08
孙海潮:巴格达迪之死与全球反恐形势
10月27日,特朗普宣布“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被消灭,为美式反恐取得的“巨大胜利”欢呼的背后,实际上在为其竞选连任拉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中东外交并不出彩。世界形势是否如特朗普表露得那般乐观,仍有待谨慎考量。...
【详细】
2019-11-05
宗蕾:伊斯兰革命后,这座曾有“中东巴黎”之称的城市时不时让她抑郁
向往大自然的席拉其实是向往自由。许多在伊斯兰革命前被视为再平常不过、理所应当的自由,现在却完全被压制了。这份对自由的渴望,只在摘下头巾的此刻得到了些许释放。...
【详细】
2019-11-01
宗研:美国的中东外交能否突破五大因素诱发的局限?
对于特朗普来说,谋求连任比卷入一场无法预料后果的战争更加重要。宗派、民族、能源、争霸、政治体制,种种限制性因素构成的复杂情势,让美国在中东陷入外交困局。本文将从上述因素分别解析,透视美国的中东外交能否突破各种因素诱发的局限,以及这些局限会否对于美国团...
【详细】
2019-10-15
陈宇宁:伊朗和沙特刀兵相见的可能性不小
伊朗再次挑衅各国底线的可能性是有的、沙特盟军因此反击的可能性也很高。“礼尚往来”,两国在接下来的日子动武的可能性不小。但终究这对谁都不是好事,这正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纵横于沙特和伊朗之间,游说两方不要逞一时之气,铸成大错。在中美贸易战打得正炽热的时候...
【详细】
2019-10-11
特朗普撤军致中东战火再起,乱局中“伊斯兰国”会死灰复燃?
有中国的军事战略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撤出中东乱局是为了强化其重返亚太的政策,将美军的重点放在亚太地区集中对付中俄两国。从美国国内来看,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军是从美国国内选情出发,兑现承诺让美军士兵们回家准备过节。此外,特朗普目前陷入乌克兰门的丑闻调查...
【详细】
2019-10-10
张敬伟:美伊战与和是危险选择题
追求“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不会轻易动用战争手段,还是通过更严厉的制裁更保险。在此之前,特朗普已经显示出美国的对伊克制,当伊朗击落美国造价不菲的无人飞机时,美国对伊动武可谓一触即发,但是特朗普忍住了。显然,在对伊动武方面,特朗普不像他的推文所昭示的那样强硬和...
【详细】
2019-09-27
从人质危机到斡旋外交:安倍访问伊朗与日本的中东外交
日本外交依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利益诉求自我调整的目标为:大国博弈外交的协调者,大国激烈外交的缓冲者,世界热点外交的获益者。这可以视为后冷战时代日本外交的自我定位和身份认同,时间可以验证日本外交、包括中东外交的变化和转型。...
【详细】
2019-08-26
丹尼尔·本纳姆:特朗普中东政策的变与不变
美国当然不会很快离开中东,但美国在中东的部署已经不成比例、失去平衡,以民事力量为代价,变得政治化、个性化、军事化。这样的风险在于,在未来的美国政府找到替代军国主义和撤军、有意义的发展方式时,将会发现已经没有力量去实现;政府将延续在中东的姿态,想要改变,却...
【详细】
2019-08-15
中国在中东: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和中东的共同经济利益不仅从石油扩展到其他形式的能源,而且还迅速扩展到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等行业。在这些地区,中东的巨大需求与中国庞大的供应相匹配,形成了一种协同关系。...
【详细】
2019-08-05
美土联盟正在破裂:为什么土耳其押注俄罗斯?
随着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进一步下滑,为了避免美国的制裁,埃尔多安似乎将希望寄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身上。埃尔多安对6月底在日本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与特朗普的会谈表示满意,特朗普将S-400导弹危机归咎于此前的奥巴马政府,与美国政府其他部门发出的信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详细】
2019-07-17
约翰•米尔斯海默:特朗普难阻伊核雄心
没有任何的直接证据表明,伊朗方面可能会屈服于来自美国的要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可以通过封锁、制裁、围攻和轰炸等行动对对手实施巨大的惩罚,但这种“痛苦疗法”很少会迫使目标国家行为体完全屈服。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行动曾使得超过10万名的伊拉克平民...
【详细】
2019-07-08
奥斯托瓦:美伊冲突的根源和双方走向战争的内在逻辑
现实的情况仍然是,两个国家都不愿妥协,无法对话,领导人过于傲慢而不愿让步。双方似乎都不想要一场战争,但被各自的极端政策和不妥协所束缚,又都在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然而,和平不会通过攻击船只或向空中击落低速飞机来实现。要想持久解决这场危机,就必须进行妥协,寻...
【详细】
2019-07-02
兰顺正:叙利亚为何邀请中国协助打击武装分子?
未来中叙两国政府进一步加深合作将是大势所趋。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笔者认为仍会以经济投资、基建,以及人道主义援助为主。鉴于中国对于自身军力“走出国门”向来谨慎,网传的“中国军人直接参与叙利战事”的情况很难发生,不过中国也可能通过向叙政府军提供相关培训...
【详细】
2019-06-25
无人机事件后,特朗普仍不想在伊朗问题上陷入战争泥潭
对于美伊局势可能失控,进而造成连锁反应,中国方面也发出了警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此前对外表示,伊朗核问题形势持续紧张,中方对此高度关注。中国呼吁各方共同推动伊核问题和海湾地区形势走向缓和,而不是任其恶性循环,甚至滑向冲突。...
【详细】
2019-06-24
中东“混不吝”伊朗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伊朗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威胁要对美军展开袭击,对此,川普前所未有的强硬回应:"如果伊朗想打仗,那么伊朗将迎来正式的终结。永远不要再威胁美国。"谁是纸老虎,一打便知。事实上在这场博弈中,我们遭受的损失最大——中国是伊朗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详细】
2019-05-31
西方国家与穆斯林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
中东民主化进程竟会被美国的民主给中断,美国用民主的方式决定在中东撤军,令其放弃了完成中东民主化责任。美国享受了“中东大民主计划”的荣耀,却丢下了“胜利者”的道德包袱,而欧洲独享了“胜利者”不得不承担的道德包袱,这是“失败者”永远也不会理解的。...
【详细】
2019-03-25
王惠 :迈入“能源新时代”,美国正在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正在减少与欧佩克国家的能源联系,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能源独立,逐渐改变其与欧佩克国家、俄罗斯以及委内瑞拉等的竞合关系,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撬动和冲击现有的国际关系格局。...
【详细】
2019-03-24
王惠:水资源告急,中东亟待技术革新
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地区的几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正在试验太阳能海水淡化和反渗透海水淡化,这些技术能耗相对较低。然而,这些非常规供水技术方案的实施成本较高,在该地区较贫穷的国家并不太常见。一些国家采用废水处理、地下水回灌、雨水收集和雨...
【详细】
2019-02-05
丁隆 :风口浪尖上的沙特政府调整内外政策
沙特改革顺应国家进步发展的潮流,也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赏,但改革不是万灵药,更不是护身符。未来,沙特会否进行王室内部改革,重组效忠委员会;会如何处理萨勒曼·奥代等宗教人士;会否与以色列举行高级别会晤,甚至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些都将为观察沙特内政外交调整与转型...
【详细】
2019-01-29
王惠:影响现代中东形成的欧洲,如今在中东被边缘化?
关于地区秩序以及中东与国际体系关系的争论远未结束,欧洲不应成为旁观者。随着对中东未来的争夺如火如荼,欧洲需制定一项更长期、更具价值观的外交政策。如果欧洲不参与和投资中东的转型,该地区的激进主义、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仇外心理、民粹主义等问题的发酵和...
【详细】
2019-01-26
小林良和:作为全球风险的中东能源形势
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一旦某一地区发生供给中断,便会立即引发全世界范围的价格上涨。为此,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供给中断不单是中东地区本身以及购买了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国需要面临的问题,它还会通过石油/天然气国际价格的暴涨给世界经济造成...
【详细】
2019-01-11
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俄罗斯体育与政治:欺骗手段和俄国复兴相伴而来...
雷颐:到访斯大林的“革命天堂”,茨威格、罗曼·罗兰、纪德的不同态...
法雷德•扎卡里亚:遏制中国并不可取,美国应继续奉行接触加威慑政策...
沈大伟:美中须紧迫行动让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再挂钩”以避免全面...
阎京生: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幸福生活
以历史视野看中美贸易战:要力避贸易战发展成经济冷战乃至全面对抗...
特朗普韩国国会震撼演说:金正恩,不要对美国有致命误判...
Andrei:一万个“小普京” 统治俄罗斯
中美如何突破僵局,签订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
俄罗斯体育与政治:欺骗手段和俄国复兴相伴而来...
张琏瑰:为什么说朝鲜半岛局势有可能重陷危机?...
王文奇:与中国社会相比,制度与规则让美国人不必把精力消耗在人际关...
雷颐:到访斯大林的“革命天堂”,茨威格、罗曼·罗兰、纪德的不同态...
曾彦修:闲话勃列日涅夫
李南央:我打工遇到的美国老板
张琏瑰:朝韩关系的本质是对国家继承权的零和竞争...
魏加宁:当前最要防止中美脱钩,否则我们的“和平红利”可能消失...
特朗普版“统一战线”:“中国威胁”首次写入北约声明意味着什么?...
中美如何突破僵局,签订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
中津援助数据巨大差异背后:钱去哪儿了,“全天候朋友”不铁了?...
曹辛:中欧双边关系正走向高度敏感
【西太湖论坛】彭森: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形势与任务...
为什么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11倍,中国物价却反而是美国的5倍?...
为何这么多人相信西方国家是中国的敌人?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中美经贸关系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世界历史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俄罗斯
韩国
中国
印度
全球化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苏联
美国大选
一带一路
德国
英国
全球经济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