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全球卫生
张琏瑰:新冠再肆虐,人类应该如何面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不能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大自然造就了我们,并给了我们丰饶的恩赐,我们对大自然要有所敬畏。我们不能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否则大自然必定降灾惩罚。这次瘟疫的流行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智者老子的开示对当代...
【详细】
2021-01-22
曹辛:美国疫苗研发也“政治挂帅”?对依靠疫苗进行全球抗疫的忧虑
辉瑞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这种类似的疫苗开发情况,当前在别的国家也同样发生了,共同的表现是:不公布准确的实验数据甚至不公布数据;开发技术不明或者用老技术;技术障碍导致疫苗对人类的核心后遗症无法解决等等。这一切不由得让人想起“政治挂帅”和“多快好省”这...
【详细】
2021-01-11
伟达:2021年如何走出大瘟疫造成的世界三大困局?
大瘟疫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还造成深重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动荡。典型的案例,是本来少有悬念的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由于疫情暴发而大大强化了左右势力冲突、选举程序和手段改变,导致终局至今悬而未决,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美国民主宪政的危机。2020年所造成的危机...
【详细】
2021-01-08
约瑟夫·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取决拜登能否妥善管理“合作竞争”
拜登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要恢复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毕竟,基于规则的国际机构仍是美国推进以下工作的重要基础:与重要盟国合作,促进民主和人权,同时与更广泛的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网络攻击、恐怖主义和经济不稳定等跨国威胁。问题是,美国能学会妥善管理...
【详细】
2020-12-30
曹辛:中国疫苗在海外推广的争议与中欧投资协定的有望签署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稳定的中欧关系就此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险。今后中欧之间还会在人权、香港、南中国海等议题上继续存在矛盾和博弈,但欧盟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对手的反华盟友,尤其不会与中国的对手联合对华采取实际的对抗行动了,只要...
【详细】
2020-12-21
曹辛:中国疫苗走向世界需解决质量问题,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
如果疫苗未来出现危及健康的问题,鉴于中美关系现状和中国敏感的国际环境,以及相关疫苗众所周知的拥有者和研发者,国外注册丝毫不能摆脱外交、政治、法律和经济责任。...
【详细】
2020-12-17
曹辛:疫苗即将诞生,国际抗疫外交斗争已拉开序幕,不要将抗疫政治挂帅
中国政要已经在联合国再次表明了将疫苗当作世界公共卫生产品的态度,至于下一步怎么执行,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宁可慎重:一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在中美关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对中国外交的后果难以预测;其次是,提供疫苗公共卫生产品一定要和世界卫生组...
【详细】
2020-12-07
曹辛:中外研发疫苗的博弈及中国的问题
就当前新冠疫情来说,所有国家都深受困扰,世界经济也备受打击。在此背景下,新冠疫苗的研发实际上正越来越成为大国在国际影响力、经济和政治领域博弈的平台;同时由于社会、法律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中外国家在疫苗开发路线上完全对立,利益考量也完全不同。...
【详细】
2020-10-22
张蛟龙:全球疫苗竞赛交织着政治与科学双重因素
科技革命在国际关系演变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技竞争推动着全球秩序的调整。疫苗研发和生产是生物科技中的高地,也是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相关的政治考量也推动着全球疫苗竞赛不断向前推进。全球疫苗竞赛交织着政治与科学双重因素...
【详细】
2020-10-20
约瑟夫·奈:关于2030的五个预测,届时,世界秩序将由中国主导……
随着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其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经济距离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2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会超越衰退中的美国,中国在诸如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潜在竞争者中的领先地位也有所扩大。在与俄罗斯便利的外交婚姻中,中国日益成为高级伙伴。毫不奇怪,中国日益增长的...
【详细】
2020-10-10
曹辛:需要积极回应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疫苗的疑虑
可以预料,除非中国在这一轮疫苗研发战中最终拿出有效、安全的产品给世界,否则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必将在低谷徘徊,尤其是在前期已经对自己的疫苗进行广泛宣传的背景下。...
【详细】
2020-09-17
张文宏:新冠病死率已明显下降,全球抗疫曙光乍现
世界各国疫情控制的较好的地区病死率均已经明显下降。疫苗问世后可以大幅度降低经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因为疫情引起的医疗挤兑,老年人等高危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可以获得保护,全球因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死率将降至1%以下,此时世界将会逐渐全面开放。...
【详细】
2020-09-14
曹辛:当前各国为新冠病毒苦苦挣扎时,开发疫苗不宜政治挂帅
疫苗开发成功的唯一标准是研发出有效、安全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疫苗。科学只承认最终结果,对于在过程中付出的辛劳,如果没有最后的成功结果相伴随,意义是不大的;同时,即便从实现政治动机的角度说,如果没有最后的成功,前面的鼓动往往会有副作用,起码鼓动效果待观察。...
【详细】
2020-08-21
曹辛:疫苗被赋予制度竞争意义,当前的全球抗疫正在成为政治抗疫
在疫情紧迫的形势下,“多快好省”干防疫行不行,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有两条底线恐怕毋庸置疑应该遵守:疫苗或者药物必须有效而且安全;成功与否才是检验事情的唯一标准。否则不仅无法服务民众,甚至会有副作用,如此,领导人希望实现的政治作用也必然谈不上,而且会成严重的负...
【详细】
2020-08-17
何伟: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今年春日消磨之际,聊天聊到一定程度,通常会出现一个标准结论:这次疫情显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里,重视生命胜过自由,而美国人则反之。我不喜欢这种简单化陈述,而且它也没考虑到,任何其他民主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都比美国做得好。我试图去表达,当下美国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国家...
【详细】
2020-08-13
疫苗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或阻碍向最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
从长远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国际框架,使疫苗的开发和分配恢复到公共利益的状态。这种模式应优先在全球分配疫苗剂量,同时确保有需要的人口负担得起。...
【详细】
2020-08-07
饶毅《纽约时报》评论:新冠期间中美两兄弟的故事
美国有两个月甚至更多时间可以汲取中国的新冠病毒流行经验,本可以做更多努力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父亲很难接受弟弟去世的部分原因是认为自己就可以救助弟弟——厚华如果在中国也许就被治愈了。当新冠在美国和一些国家继续凶猛地流行、在中国偶有小发,美国和中国...
【详细】
2020-07-23
雷颐:疫前疫后与未来世界,未来如何取决于人们面对灾难如何反思
为了防疫控疫,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措施,各国国内的民粹主义都有不同程度的抬头,全球化遇到严重挑战,甚至因此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可能终结。不过,还是网上有一句话说出了事情的另一面:“人有国界,病毒无国界”。虽然各国采取严厉措施,虽然在抗疫中国...
【详细】
2020-07-14
张文宏:中国进入“动态清零”新常态,人们已经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美国每天7万病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全世界学习,世界也向我们学习,互相交流,这才是将来解决疫情的根本之道,世界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来学习我们,我们是怎么清零的,我们要学习他,这个国家每...
【详细】
2020-07-13
曹辛:中国的国际环境已经变得敏感,世卫同中国的关系正在起变化
未来该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基本上只会局限在临时性的和战术性的合作了,而且一定会与中国保持距离,这才是欧盟对世卫组织要求的“独立性”。...
【详细】
2020-07-13
曹辛:抗疫仍是焦点,欧盟可能领导世卫,中国不会是关键性角色
上周路透社独家报道说:欧洲高级官员称,欧洲将与美国合作重组世卫组织。因为世卫长期以来就是美国的世卫,这种如此外交的报道口吻,其对美国的潜在含义是毋庸置疑的:世卫要换领导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最近和世卫的紧张关系,以及特朗普一以贯之的退群思路;同时这还意味着:...
【详细】
2020-06-29
曹辛:从北京疫情到世界性抗疫工作,传染病非政治,需以科学态度对待
对待此次疫情的科学态度应该是:集中全力攻克疫苗和有效药物,在疫苗和有效药研制出来之前,加强个人防护和严格、细致的城市防疫管理,把疫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此外,即便是研究疫苗和有效药物,也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要在实验时贴上政治标识,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都成...
【详细】
2020-06-22
井上亮:美国疫苗事件的教训,决策不仅要科学,还应尊重不同价值观
今后,为防止新冠病毒卷土重来,要加快疫苗开发,但疫苗副作用及接种优先顺序等问题无法回避。决策不仅要科学,还应该尊重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这也许是1976年的疫苗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
【详细】
2020-06-19
柯隆:经历了新冠疫情,人类更应该重新认识全球化的重要性
经历了新冠病毒疫情,我认为人类更应该重新认识全球化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和完善全球化的体制。今天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大部分是二战以后的产物,而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对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进行改革,那国际化就很难持续下去。...
【详细】
2020-05-28
曹辛:世卫组织对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可能结局是什么?
从科学的角度,以及自己当前世界抗疫斗争的实际需要上讲,对病毒传播严重、疫情泛滥的地方进行病毒溯源、传播路径和疫情处理的调查,既是科学认知的需要,更是当前世界性抗疫斗争的实际需要。只有搞清楚病毒溯源、传播路径和疫情处理的情况,抗疫和防疫斗争才不是无的放...
【详细】
2020-05-25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曹辛:拜登就任,欧洲对华态度会有新变化?中国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美国新政府如何破旧立新:拜登的“十日计划”与“百日新政”...
福山:特朗普时代美国政治加速衰落,拜登上台能否扭转颓势...
欧威廉:如果美中在误解的基础上陷入冷战或热战,那会是历史性悲剧...
柯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组合拳...
詹小洪:文在寅会赦免朴槿惠和李明博吗?
张琏瑰:新冠再肆虐,人类应该如何面对?
林世钰:你可以不喜欢川普,但不可以污名化他...
曹辛:拜登任命“印太协调人”,为何中国官方保持沉默...
施展:中美关系是个三边关系
王缉思:中美关系中的“身份政治”
伟达:“特朗普主义”能否持续?
麦康奈尔:特朗普可能很快会消失,但“生病的美国”还远未康复...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赢粒糖,输间厂”:清廷被国际社会接纳程度为何会低于日本?...
拉纳·米特:中国所拥有的力量如何塑造其全球野心...
王建勋:大选后的美国,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战斗民族干的那些蠢事,连普京都躲不过去
聂辉华:“黑天鹅”、“灰犀牛”和“大白鲨” ——如何应对各种不...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有些真正的成就,但他的失误让美国的状况比四...
林辉: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与20万“笑话犯”
许成钢:只要宪政正常运作,就不存在某一次选举决定美国的命运...
曹辛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将签署,显示美国的地位被弱化和降低了...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