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字号: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2017-05-15 10:58:4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马云根
关键词:印度 点击: 我要评论
曾经有人预言印度实行宪政民主会导致国家各民族、种族大分裂,并乐观其“败”。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认真谈论印度分崩离析的风险了。泰米尔纳德邦和米佐拉姆邦等边远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被一个简单的方法平静地化解:昨天的分离论者变成了今天的首席部长和反对派领袖。

  印度这头“巨象”,很快将是中国不得不去面对现实。而印度这个国家,会让中国在面对他们时,将失去传统话语权的方式,令中国传统教科书式的解读,再一次出现结论性的颠倒。一旦面对印度,中国也将失去“大国崛起”的光环,因为,中国遇上的是一个过往的“自己”。即一个角色转换了的“中美论争”,中国不得不扮演强者的角色。而“天下中央”与“印式自大”本就是天生一对,都自认为社会是属于他们的,世界也将按照他们的设想运行,并且一直是这样运行,因为一切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对印度的普遍不了解与极度的偏见。当下我们正在与美国争斗中,明里暗里的通过各种方式暗示,来表达出美国的虚伪与腐败,这些是否属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观念,这在面对印度时却难以园说。

  一、印度已无分裂之忧

  虽然印度被誉为人类学者的天堂,在印度有300多个民族,人口也比较分散。其中人数最多的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46.3%左右,其他如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旁遮普族等,分别占总人口的8.6%至2.3%,更多的人数更少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各地。

  印度境内有180种语言、700多种方言,使用人口在百万以上的语言有33种。其中,宪法上承认的正式语言就有15种,讲印地语的人占人口总数40%。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是一个多教兼容的国家。约有80.5%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此外还有佛教和犹太教等,其信徒各占人口的1%左右。

  总之,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及多重文化背景的国家。

  60年来,印度历经重重挑战但仍能生存下来并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真理:如何在没有单一的权威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管理国家。举例来讲,印度允许所有宗教自由发展,确保没有任何宗教被国家赋予优势地位。

  曾经有人预言印度实行宪政民主会导致国家各民族、种族大分裂,并乐观其“败”。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认真谈论印度分崩离析的风险了。泰米尔纳德邦和米佐拉姆邦等边远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被一个简单的方法平静地化解:昨天的分离论者变成了今天的首席部长和反对派领袖。

  二、印度民主制度之强

  印度是实行成人普选制,且远早于美国。我们现在视为最民主的国家美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奴隶制,到了林肯时代才废除。1970年以后通过(黑人)民权运动,黑人才开始有政治权利。印度宪法规定的选民资格是:除无居住地、精神不健全或因贪污、犯罪或其他不法行为被剥夺选举权者之外,凡年满18岁的印度公民都有权参加选举。任何人不得因宗教、民族、种姓或性别等原因而被剥夺选举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印度,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是非常落后的。在这样一个从没有过任何选举经验的环境下,组织一次全国大选,引用当时在印度的一位美国记者的话,政府所面临的任务,其艰巨程度是难以置信的。全国共有1亿7千6百万年龄在21周岁以上的合格选民,其中,大约85%是文盲。政府需要对所有合格选民进行登记,为每个人设立唯一的身份鉴别。为了避免出现代他人投票的现象,印度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油墨,投票人进入投票站后,要在手指上涂上这种油墨,一个星期内墨迹不会消失。如何让不识字的选民,准确辨认选票中不同政党的标记?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以图形代替文字。比如国大党竞选广告中,他们的党的标记是两头耕牛。其他政党选用的标记,有一座草棚,有一头大象,有一盏陶器照明灯等等。

  如今,宪政民主体制已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扎下了根基,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广泛认同。印度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宪政民主体制具有较大的弹性,对缓解社会矛盾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通过宪政民主制度,各种政治力量纳入了合法的政治斗争轨道,避免了大规模暴力事件的发生。印度仰赖这样一种制度,得以通过事前的充分协商和社会各集团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矛盾适度释放,不至于因长期积累酿成不可收拾的大动乱,从而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政府作为定期获得人民授权的公仆,也不得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折腾社会。因此,宪政民主被各界视为印度长期发展的可靠的制度性保障。

  三、东南亚印度化国家

  在东南亚,印度文化是渗入到当地社会结构之中,即印度文化的输入,当地土著非但根本没有被征服者消灭,反而还在移植过来的变得灵活了的印度式的社会中,找到了一种社会结构的形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他们自己的社会得以融为一体,成为印度型的社会,并向前发展。东南亚印度化国家从来不是印度的政治藩属,而是它的文化殖民地。其戏剧表演自始至终就保持着共同的特点---哑剧,在这种哑剧表演中,姿态、臂和腿的动作以及手势构成一种哑语,它可以表现一个对象,描绘一种活动,表达一定情感,完全和印度的舞蹈动作一样。从柬埔寨的吴哥窟到印度尼西亚普兰巴南神庙,从东南亚上层的婆罗门主义到民间的印度化的生活方式,无一不是在显示印度的影响。

  四、印度话语权融入国际社会

  印度建国初期,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成功参与调停朝鲜战争,是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印度各指派委员1名,印度代表担任主席和执行人)。努力促使印度支那战争停火,1954年通过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统称《日内瓦协议》)。最后宣言规定:与会国保证尊重越、老、柬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它们的内政不予任何干涉。印度代表为主席的国际委员会,负责监察和监督协定的实施。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不再被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所束缚,全球一体化产生了多极化的世界。

  印度的自然禀赋、被殖民的历史、政治文化、国内思潮、重大危机和经济发展模式塑造了印度独特的全球治理理念。在维护国内发展和国家自主性的同时,印度寻求参与世界事务,奉行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主张建立合理的世界秩序,这一宗旨符合国际期盼。英迪拉甘地对印度人的忠告印证了这一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个性,自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培育。但我们也必须牢记我们利益的一致性,积极协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塑造一个适合所有人生存的世界和更加符合现代人期望的社会秩序”。换而言之,印度可以用政治上的话语,来对世界给出一种符合人性的解释,这个解释也能为按照这一原则运转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的辩护。

  需要知道的是,印度梦想自1947年独立以来,已经发生来巨大的变化。甘地、尼赫鲁带领印度人民实现了独立,使印度人民结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国家独立,当此次任务完成以后,印度就要开始另一个印度梦想。而第二个梦想却是要与第一个梦想恰恰相反,是要消解作为独立运动时所需要的整体性,回归到另一种分散状态。它带来的是另一个独立,即1947年时没有能带来的独立,个人独立(自由):追逐自己的梦想,不需要别人来为你确定和安排你的未来。

  “只有感觉到自己个性的光荣,人们才会努力取得辉煌的成绩,即使那意味着受罪。只有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人们才能真正地团结在一起。贫穷的团结,屈服的团结,被迫的团结-----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拼凑起来的团结”,“发展意味着团结在一起的人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个性,种子都是一样,花蕾的所有花瓣紧紧的抱成一团,只有花蕾绽放为花朵时,花瓣才会显示出不同。只有每个花瓣以不同的方式朝着不同的方向实现自我,花朵才能自我实现”(泰戈尔)。

  现在,印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印度梦与美国梦的连接,获得自我的荣耀以及造就辉煌的机会。面对此时的印度,如果以中国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思维来理解,会发现是格格不入,更是南辕北辙。

责任编辑: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2017-05-15 10:58:4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马云根
关键词:印度 我要评论
曾经有人预言印度实行宪政民主会导致国家各民族、种族大分裂,并乐观其“败”。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认真谈论印度分崩离析的风险了。泰米尔纳德邦和米佐拉姆邦等边远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被一个简单的方法平静地化解:昨天的分离论者变成了今天的首席部长和反对派领袖。

  印度这头“巨象”,很快将是中国不得不去面对现实。而印度这个国家,会让中国在面对他们时,将失去传统话语权的方式,令中国传统教科书式的解读,再一次出现结论性的颠倒。一旦面对印度,中国也将失去“大国崛起”的光环,因为,中国遇上的是一个过往的“自己”。即一个角色转换了的“中美论争”,中国不得不扮演强者的角色。而“天下中央”与“印式自大”本就是天生一对,都自认为社会是属于他们的,世界也将按照他们的设想运行,并且一直是这样运行,因为一切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对印度的普遍不了解与极度的偏见。当下我们正在与美国争斗中,明里暗里的通过各种方式暗示,来表达出美国的虚伪与腐败,这些是否属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观念,这在面对印度时却难以园说。

  一、印度已无分裂之忧

  虽然印度被誉为人类学者的天堂,在印度有300多个民族,人口也比较分散。其中人数最多的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46.3%左右,其他如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旁遮普族等,分别占总人口的8.6%至2.3%,更多的人数更少的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国各地。

  印度境内有180种语言、700多种方言,使用人口在百万以上的语言有33种。其中,宪法上承认的正式语言就有15种,讲印地语的人占人口总数40%。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是一个多教兼容的国家。约有80.5%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此外还有佛教和犹太教等,其信徒各占人口的1%左右。

  总之,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及多重文化背景的国家。

  60年来,印度历经重重挑战但仍能生存下来并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真理:如何在没有单一的权威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管理国家。举例来讲,印度允许所有宗教自由发展,确保没有任何宗教被国家赋予优势地位。

  曾经有人预言印度实行宪政民主会导致国家各民族、种族大分裂,并乐观其“败”。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认真谈论印度分崩离析的风险了。泰米尔纳德邦和米佐拉姆邦等边远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被一个简单的方法平静地化解:昨天的分离论者变成了今天的首席部长和反对派领袖。

  二、印度民主制度之强

  印度是实行成人普选制,且远早于美国。我们现在视为最民主的国家美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奴隶制,到了林肯时代才废除。1970年以后通过(黑人)民权运动,黑人才开始有政治权利。印度宪法规定的选民资格是:除无居住地、精神不健全或因贪污、犯罪或其他不法行为被剥夺选举权者之外,凡年满18岁的印度公民都有权参加选举。任何人不得因宗教、民族、种姓或性别等原因而被剥夺选举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印度,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是非常落后的。在这样一个从没有过任何选举经验的环境下,组织一次全国大选,引用当时在印度的一位美国记者的话,政府所面临的任务,其艰巨程度是难以置信的。全国共有1亿7千6百万年龄在21周岁以上的合格选民,其中,大约85%是文盲。政府需要对所有合格选民进行登记,为每个人设立唯一的身份鉴别。为了避免出现代他人投票的现象,印度技术人员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油墨,投票人进入投票站后,要在手指上涂上这种油墨,一个星期内墨迹不会消失。如何让不识字的选民,准确辨认选票中不同政党的标记?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以图形代替文字。比如国大党竞选广告中,他们的党的标记是两头耕牛。其他政党选用的标记,有一座草棚,有一头大象,有一盏陶器照明灯等等。

  如今,宪政民主体制已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扎下了根基,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广泛认同。印度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宪政民主体制具有较大的弹性,对缓解社会矛盾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通过宪政民主制度,各种政治力量纳入了合法的政治斗争轨道,避免了大规模暴力事件的发生。印度仰赖这样一种制度,得以通过事前的充分协商和社会各集团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矛盾适度释放,不至于因长期积累酿成不可收拾的大动乱,从而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政府作为定期获得人民授权的公仆,也不得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折腾社会。因此,宪政民主被各界视为印度长期发展的可靠的制度性保障。

  三、东南亚印度化国家

  在东南亚,印度文化是渗入到当地社会结构之中,即印度文化的输入,当地土著非但根本没有被征服者消灭,反而还在移植过来的变得灵活了的印度式的社会中,找到了一种社会结构的形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他们自己的社会得以融为一体,成为印度型的社会,并向前发展。东南亚印度化国家从来不是印度的政治藩属,而是它的文化殖民地。其戏剧表演自始至终就保持着共同的特点---哑剧,在这种哑剧表演中,姿态、臂和腿的动作以及手势构成一种哑语,它可以表现一个对象,描绘一种活动,表达一定情感,完全和印度的舞蹈动作一样。从柬埔寨的吴哥窟到印度尼西亚普兰巴南神庙,从东南亚上层的婆罗门主义到民间的印度化的生活方式,无一不是在显示印度的影响。

  四、印度话语权融入国际社会

  印度建国初期,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成功参与调停朝鲜战争,是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印度各指派委员1名,印度代表担任主席和执行人)。努力促使印度支那战争停火,1954年通过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统称《日内瓦协议》)。最后宣言规定:与会国保证尊重越、老、柬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它们的内政不予任何干涉。印度代表为主席的国际委员会,负责监察和监督协定的实施。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不再被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所束缚,全球一体化产生了多极化的世界。

  印度的自然禀赋、被殖民的历史、政治文化、国内思潮、重大危机和经济发展模式塑造了印度独特的全球治理理念。在维护国内发展和国家自主性的同时,印度寻求参与世界事务,奉行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主张建立合理的世界秩序,这一宗旨符合国际期盼。英迪拉甘地对印度人的忠告印证了这一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个性,自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培育。但我们也必须牢记我们利益的一致性,积极协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塑造一个适合所有人生存的世界和更加符合现代人期望的社会秩序”。换而言之,印度可以用政治上的话语,来对世界给出一种符合人性的解释,这个解释也能为按照这一原则运转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的辩护。

  需要知道的是,印度梦想自1947年独立以来,已经发生来巨大的变化。甘地、尼赫鲁带领印度人民实现了独立,使印度人民结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国家独立,当此次任务完成以后,印度就要开始另一个印度梦想。而第二个梦想却是要与第一个梦想恰恰相反,是要消解作为独立运动时所需要的整体性,回归到另一种分散状态。它带来的是另一个独立,即1947年时没有能带来的独立,个人独立(自由):追逐自己的梦想,不需要别人来为你确定和安排你的未来。

  “只有感觉到自己个性的光荣,人们才会努力取得辉煌的成绩,即使那意味着受罪。只有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人们才能真正地团结在一起。贫穷的团结,屈服的团结,被迫的团结-----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拼凑起来的团结”,“发展意味着团结在一起的人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个性,种子都是一样,花蕾的所有花瓣紧紧的抱成一团,只有花蕾绽放为花朵时,花瓣才会显示出不同。只有每个花瓣以不同的方式朝着不同的方向实现自我,花朵才能自我实现”(泰戈尔)。

  现在,印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印度梦与美国梦的连接,获得自我的荣耀以及造就辉煌的机会。面对此时的印度,如果以中国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思维来理解,会发现是格格不入,更是南辕北辙。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印度: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真象”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