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2008年,欧盟委员会首次展示了欧盟-中国-非洲三角关系的讨论成果。8年后,虽然中国在非洲的商业和军事足迹迅速扩大,但三边承诺还有待具体实现。与此同时,非洲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对欧盟和中国都显得日益重要。非洲的经济安全挑战给欧盟带来众多来自非洲的移民,数目之大,前所未有。而目前的危机不过是未来移民压力的冰山一角:欧盟统计局预测,到2036年,进入欧盟的移民将达到顶峰:每年近15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来自非洲,因为未来几十年里非洲人口会翻番。
(非洲难民冲击欧洲)
欧盟重新部署了对非援助计划,以解决移民问题的根源,帮助伙伴国家控制移民带来的(不利)后果。欧盟旨在与第三方国家签署伙伴框架协议,将发展援助和欧洲单一市场的特惠待遇与非法移民再接纳及边境控制合作相结合。这些协议也会通过公私合作,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缓解移民问题的经济推动因素。欧盟将推出欧盟外部投资计划,用新的信托基金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其公私投资合计可高达620亿欧元。要实现这些提案,不仅依靠政治稳定,而且还依靠可靠的治理以及法治的贯彻。
安全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得中国成为了欧盟的重要伙伴——中国已经是主要的非洲捐赠国和贷款提供国。中国传统的援助重点是经济领域,常涉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但是为了保护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最脆弱地区的中国投资以及中国公民(据估测,有100万中国公民居住在非洲),中国也正日益成为安保提供方。中国已经是贡献最多维和力量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正在吉布提建立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比较、对比与补充
中国和欧盟援助项目是由完全不同的发展范式推动的。欧盟援助的基础是依靠拨款和直接预算支持的一系列水平计划,以扶贫为目的,注重医疗、教育、治理等软领域。中国方法的基础是项目,靠的是优惠贷款和基于市场的借贷,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采矿业等高增长领域。虽然各有侧重,但中国注重硬件基础设施与欧盟支持能力建设、提高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最重要的是中国为非洲的发展项目、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资源。欧盟发展援助和安全利益逐渐接近,中国在非洲的安保能力逐渐提高,都为安全领域的发展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虽然欧盟、中国和非洲国家在维护稳定和促进繁荣方面的三边合作有明显的潜力,但是综合考量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也会发现欧盟与中国在(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上实质融合存在限制。其中一大阻碍就是中国在商业与发展议程上的重合,分歧表现最大的就是商务部牵头设置发展议程,而主要的援助提供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支持中国出口商。这两大机构即使是在追求发展议程时,也有着商业上的考量。比如,中国非正式地声援着四个多边和双边发展合作领域:医疗、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但中国也都在其中量身定做了未来的商业或者行业政策的目标。
并非所有的中国投资都能够实现促进接受国经济发展的承诺。中国的援助倾向于利用中国承包商和商品,因而对拉动地方经济有限。中国因其政策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影响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由于对社会、环境标准缺乏尊重,且中国公司在当地产生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一些非洲精英与民众产生不满。中国援助的这些情况常常与欧盟提倡的良治、人权、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化改革等目标背道而驰。
(中企非洲公司被质疑破坏环境招致抗议)
中国在非洲的安全工作也有限制。目前中国只在联合国维和框架内部署军队,而且很多情况下是避免高风险活动的。中国的参与度正在提升,要求中国将士兵部署到争议区域的呼声也会增加。有些中国经济投资可能甚至会因为加剧贪污腐败、加重地区断裂、制造水源和土地资源争端而加重地区纷争。西非海岸未被报道的非法中国渔业可能也部分导致了该地区的海盗再起。而且,中国频繁为津巴布韦和苏丹提供优惠资金,削弱了西方国家制裁的力量。
易实现的目标
欧盟发展议程越来越关注安全和移民问题。中国也因为要保护其在非洲快速增长的经济利益而越加重视安全。加上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对非洲稳定非常重要这一点,欧盟与中国的起点相较首次谈及三边合作的2008年更近了。将欧盟—中国安全与防务对话的外缘拓展至军事以外,将发展机构囊括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双边合作不同方面的协调。
中国参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在近期或许不能实现,但是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担起更大的责任也为军事外交打开了一扇门。2015年,中国承诺建设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这为部队训练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人们也认为,各方武器交易更透明、用户监管更到位、对武器出售引起争端有更多考虑,军事交流才有可能。抗灾与人道主义合作也可以在行动中铸造信心。中国的发展议程是按照实际情况而改变的。不是规范性的方案,而是当地的框架和结构限制,会让中国的日程更加可持续化。有着高效的治理体系、法治和活跃公民社会的国家从中国参与的项目获益更多。
(中国维和人员在非洲)
与非盟进行通力合作,加强地区环境保护、贯彻劳动法和开放公共采购计划等可以使各投资方获益。欧盟正在加强非洲有效治理,支持非洲组织和能力建设,不妨更好地利用监督机制,确保信息透明和责任明确。另外,欧盟也可以分配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对中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解决潜在的负面外部效应。这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稳定,而经济增长和稳定也是解决移民问题的治本之道。
2008年,欧盟委员会首次展示了欧盟-中国-非洲三角关系的讨论成果。8年后,虽然中国在非洲的商业和军事足迹迅速扩大,但三边承诺还有待具体实现。与此同时,非洲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对欧盟和中国都显得日益重要。非洲的经济安全挑战给欧盟带来众多来自非洲的移民,数目之大,前所未有。而目前的危机不过是未来移民压力的冰山一角:欧盟统计局预测,到2036年,进入欧盟的移民将达到顶峰:每年近15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来自非洲,因为未来几十年里非洲人口会翻番。
(非洲难民冲击欧洲)
欧盟重新部署了对非援助计划,以解决移民问题的根源,帮助伙伴国家控制移民带来的(不利)后果。欧盟旨在与第三方国家签署伙伴框架协议,将发展援助和欧洲单一市场的特惠待遇与非法移民再接纳及边境控制合作相结合。这些协议也会通过公私合作,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缓解移民问题的经济推动因素。欧盟将推出欧盟外部投资计划,用新的信托基金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其公私投资合计可高达620亿欧元。要实现这些提案,不仅依靠政治稳定,而且还依靠可靠的治理以及法治的贯彻。
安全与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得中国成为了欧盟的重要伙伴——中国已经是主要的非洲捐赠国和贷款提供国。中国传统的援助重点是经济领域,常涉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但是为了保护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最脆弱地区的中国投资以及中国公民(据估测,有100万中国公民居住在非洲),中国也正日益成为安保提供方。中国已经是贡献最多维和力量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正在吉布提建立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比较、对比与补充
中国和欧盟援助项目是由完全不同的发展范式推动的。欧盟援助的基础是依靠拨款和直接预算支持的一系列水平计划,以扶贫为目的,注重医疗、教育、治理等软领域。中国方法的基础是项目,靠的是优惠贷款和基于市场的借贷,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采矿业等高增长领域。虽然各有侧重,但中国注重硬件基础设施与欧盟支持能力建设、提高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最重要的是中国为非洲的发展项目、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资源。欧盟发展援助和安全利益逐渐接近,中国在非洲的安保能力逐渐提高,都为安全领域的发展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虽然欧盟、中国和非洲国家在维护稳定和促进繁荣方面的三边合作有明显的潜力,但是综合考量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也会发现欧盟与中国在(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上实质融合存在限制。其中一大阻碍就是中国在商业与发展议程上的重合,分歧表现最大的就是商务部牵头设置发展议程,而主要的援助提供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支持中国出口商。这两大机构即使是在追求发展议程时,也有着商业上的考量。比如,中国非正式地声援着四个多边和双边发展合作领域:医疗、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但中国也都在其中量身定做了未来的商业或者行业政策的目标。
并非所有的中国投资都能够实现促进接受国经济发展的承诺。中国的援助倾向于利用中国承包商和商品,因而对拉动地方经济有限。中国因其政策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影响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由于对社会、环境标准缺乏尊重,且中国公司在当地产生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一些非洲精英与民众产生不满。中国援助的这些情况常常与欧盟提倡的良治、人权、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化改革等目标背道而驰。
(中企非洲公司被质疑破坏环境招致抗议)
中国在非洲的安全工作也有限制。目前中国只在联合国维和框架内部署军队,而且很多情况下是避免高风险活动的。中国的参与度正在提升,要求中国将士兵部署到争议区域的呼声也会增加。有些中国经济投资可能甚至会因为加剧贪污腐败、加重地区断裂、制造水源和土地资源争端而加重地区纷争。西非海岸未被报道的非法中国渔业可能也部分导致了该地区的海盗再起。而且,中国频繁为津巴布韦和苏丹提供优惠资金,削弱了西方国家制裁的力量。
易实现的目标
欧盟发展议程越来越关注安全和移民问题。中国也因为要保护其在非洲快速增长的经济利益而越加重视安全。加上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对非洲稳定非常重要这一点,欧盟与中国的起点相较首次谈及三边合作的2008年更近了。将欧盟—中国安全与防务对话的外缘拓展至军事以外,将发展机构囊括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双边合作不同方面的协调。
中国参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在近期或许不能实现,但是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担起更大的责任也为军事外交打开了一扇门。2015年,中国承诺建设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这为部队训练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人们也认为,各方武器交易更透明、用户监管更到位、对武器出售引起争端有更多考虑,军事交流才有可能。抗灾与人道主义合作也可以在行动中铸造信心。中国的发展议程是按照实际情况而改变的。不是规范性的方案,而是当地的框架和结构限制,会让中国的日程更加可持续化。有着高效的治理体系、法治和活跃公民社会的国家从中国参与的项目获益更多。
(中国维和人员在非洲)
与非盟进行通力合作,加强地区环境保护、贯彻劳动法和开放公共采购计划等可以使各投资方获益。欧盟正在加强非洲有效治理,支持非洲组织和能力建设,不妨更好地利用监督机制,确保信息透明和责任明确。另外,欧盟也可以分配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对中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解决潜在的负面外部效应。这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稳定,而经济增长和稳定也是解决移民问题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