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全球经济
张云:欧盟两场谈判与后疫情时代地区秩序
事实上,在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之前,欧盟与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谈判,并于2019年2月生效。欧盟向美国传递的信号是,没有美国的领导,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合作仍然可能推进。1月20日,美国拜登新政府将入主白宫,尽管他被认为会把修复美欧关系作为优先政策选项,但...
【详细】
2021-01-14
伟达:2021年如何走出大瘟疫造成的世界三大困局?
大瘟疫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还造成深重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动荡。典型的案例,是本来少有悬念的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由于疫情暴发而大大强化了左右势力冲突、选举程序和手段改变,导致终局至今悬而未决,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美国民主宪政的危机。2020年所造成的危机...
【详细】
2021-01-08
钟飞腾:中国经济外部新环境:慢全球化与新冠疫情
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并未马上变成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但就本地区中间品的出口目的地而言,中国的重要性超过了美国。这一论断也进一步表明,近年来东亚地区贸易与全球贸易具有不同特征,虽然全球贸易放缓主要源于纵向专业化的减弱,但东亚经济中的机械制造相关...
【详细】
2021-01-05
约瑟夫·奈: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未来取决拜登能否妥善管理“合作竞争”
拜登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要恢复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毕竟,基于规则的国际机构仍是美国推进以下工作的重要基础:与重要盟国合作,促进民主和人权,同时与更广泛的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网络攻击、恐怖主义和经济不稳定等跨国威胁。问题是,美国能学会妥善管理...
【详细】
2020-12-30
贾康:中美关系和对“数字经济”的财税支持
我们如果能够看清楚全球现在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有这样争取斗而不破的极大可能性,我们就要继续保持战略耐心、战略定力,于双边关系上有理、有利、有节地加以理性处理,多边关系上跟全球各国尽量多交朋友,多做生意,实际上这对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也是一种反制。...
【详细】
2020-12-23
托比亚斯·席兹玛: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RCEP对全球贸易意味着什么?
RCEP签订恰逢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之时。然而,即使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情况下,RCEP的潜在影响仍然是可观的。印度在2019年退出了RCEP谈判,理由是担心廉价中国进口商品涌入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印度的缺席放大了中国在RCEP中的影响力。尽管官员们坚称RCEP从...
【详细】
2020-12-10
约瑟夫·奈:关于2030的五个预测,届时,世界秩序将由中国主导……
随着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其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经济距离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2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会超越衰退中的美国,中国在诸如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潜在竞争者中的领先地位也有所扩大。在与俄罗斯便利的外交婚姻中,中国日益成为高级伙伴。毫不奇怪,中国日益增长的...
【详细】
2020-10-10
沈建光:外资逆势布局中国,原因何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美分歧与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遭遇明显冲击。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与不确定性。但从今年外资逆势流入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
【详细】
2020-09-25
道格拉斯·布洛赫:相对美中新冷战,中国最应担忧的是被孤立
铁一般的事实是,中国无法像苏联那样自给自足,而相比之下,如果中国被排除在全球资本市场之外,失去获得进口技术的机会,以及更为关键的,失去进入重要出口市场的机会,那么,它将面临着直接和严重的危机。这就是中美之间关于所谓冷战的最大问题。...
【详细】
2020-09-04
斯蒂芬·沃尔特:大国政治往往取决于国内政治
一些大国的历史表明,对其国际地位而言,国内政策远比他们在国外采取的任何聪明的策略、倡议、计谋、计划或干预更为重要。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在国内采取正确的措施,使这个国家有可能在完全灾难性地错误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之后幸存下来并恢复元气。...
【详细】
2020-09-03
周志兴:国际教育要与时俱进
我认为最重要的全面是做一个完整的人,人格上的全面,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国际教育希望推进的一个目的。...
【详细】
2020-08-04
赵明昊:美国对华加大压制的四大趋向
应看到,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并不愿被美国绑上遏华对抗的战车,同时疫情下西方国家内部的嫌隙与裂痕也在凸显。可利用美欧日三方在数字税、农业开放、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分歧矛盾,调动欧日与我国加大协调合作的积极性。宜抓住全球化进程更具区域性的态势,大力深化东...
【详细】
2020-07-22
朱颖: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尘埃落定意味着什么?
从2016年至今,中国外部经济环境趋向恶化。美国和欧盟不仅在反倾销问题上,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经济制度上,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严重性,远超反倾销问题,因为美国和欧盟正在酝酿一系列针对中...
【详细】
2020-07-16
村山宏:从米其林看中国产业的弱点
在半导体和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中,一项一项工序的开发需要在创意上下功夫,而技术一旦成熟,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就可以制造同一产品。适合持续做这种工作的或许都是些无法通融的顽固之人。日本在技术上超过欧美并不是因为头脑好,而是因为近乎固执的“认真”态度来重复相...
【详细】
2020-07-15
约翰·伊肯伯里:危机蔓延的时代更需民主国家重塑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美国可以与七国集团的伙伴合作,扩大这一集团的活动和成员,纳入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它甚至可以把G7变成D10,一个由世界十大民主国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引导各国回归多边主义,重建保护自由主义原则的全球秩序。这个新集团的领导人可以先为重组后的贸易体系制定一套共...
【详细】
2020-07-14
张文宏:中国进入“动态清零”新常态,人们已经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美国每天7万病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全世界学习,世界也向我们学习,互相交流,这才是将来解决疫情的根本之道,世界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来学习我们,我们是怎么清零的,我们要学习他,这个国家每...
【详细】
2020-07-13
曹辛:中国的国际环境已经变得敏感,世卫同中国的关系正在起变化
未来该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基本上只会局限在临时性的和战术性的合作了,而且一定会与中国保持距离,这才是欧盟对世卫组织要求的“独立性”。...
【详细】
2020-07-13
约瑟夫·奈:美国没有必要在惊恐中彻底脱钩,切断与中国的关系
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促使权力向这一地区转移,但亚洲内部有自己的权力平衡。中国的权力被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制衡。没有哪个国家希望被中国主导,然而也没有哪个国家希望见到一个冷战式的遏制战略,迫使它们在经济上脱离中国。...
【详细】
2020-07-07
民粹主义的过去与未来:为什么“逆全球化”可以登堂入室?
民粹运动的历史不能否认民众诉求的合理性。实际上,这些要求往往是合理的。当精英不能解决问题,当他们就是问题的时候,也确实需要民众的直接参与。然而,良好意愿的民粹主义非常难得。民粹主义是对大众合理需求的挑逗与利用,使民众得到暂时的心理满足。这构成民粹运动...
【详细】
2020-07-01
余智:疫情会加剧中西脱钩与阵营化吗?
西方国家与中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互补性,在近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双方的脱钩是有限、局部的,而非全局性的。也就是说,西方阵营中的成员,与中方不会断绝经贸往来。...
【详细】
2020-06-30
朱云汉: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的世界,人类历史进入后西方中心时代
四重历史趋势的前进方向,不仅没有因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暴发而改变,反而会因这场大流行病而加快步伐。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更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详细】
2020-06-23
周志兴:今秋继续,西太湖畔的思想盛会
西太湖全球公司发展论坛的初衷和目的,仍然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党中央提出了“烟火气”的概念,允许摆地摊,也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步骤。当然,发展经济一定不只是摆地摊,要有先进的科技,要有先进的管理,要有通畅的销售渠道,也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这些,都可以在...
【详细】
2020-06-05
柯隆:疫情也可以被看成为全球化的代价,全球化需要完善而非逆转
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全球化时期,国际社会不能没有领头羊。当然所谓的领头羊也可能是集体领导,靠美国一国的国力无力于引领国际社会,集体领导制也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问题是匹配今天的国际社会的领导体制尚未建立,此次新冠疫情恰恰成为考验国际社会应对风险能...
【详细】
2020-06-05
贾康:全球化仍是主潮流,我们绝不能在压力之下接受极端化的脱钩思维
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信心,就是克服当下的严峻局面和克服种种的矛盾,化解隐患,我们自己的底气,是要看清楚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潮流,仍然是全球化。我们绝对不能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所谓脱钩思维,只讲中国怎么样骨头硬,自己怎么样有志气,我们就脱钩了又怎么样——这...
【详细】
2020-06-04
郑永年:世界正朝着“一个世界、两个体系、两个市场”转型
无论是中美贸易战,还是由新冠疫情引起的中国和美国、中国和西方的角力,都表明世界正朝着“一个世界、两个体系、两个市场”转型。如果现存国际组织被弱化,“一个世界”必然被虚化,两个体系、两个市场便是实体。...
【详细】
2020-06-02
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曹辛:拜登就任,欧洲对华态度会有新变化?中国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美国新政府如何破旧立新:拜登的“十日计划”与“百日新政”...
福山:特朗普时代美国政治加速衰落,拜登上台能否扭转颓势...
欧威廉:如果美中在误解的基础上陷入冷战或热战,那会是历史性悲剧...
柯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组合拳...
詹小洪:文在寅会赦免朴槿惠和李明博吗?
张琏瑰:新冠再肆虐,人类应该如何面对?
林世钰:你可以不喜欢川普,但不可以污名化他...
曹辛:拜登任命“印太协调人”,为何中国官方保持沉默...
施展:中美关系是个三边关系
王缉思:中美关系中的“身份政治”
伟达:“特朗普主义”能否持续?
麦康奈尔:特朗普可能很快会消失,但“生病的美国”还远未康复...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赢粒糖,输间厂”:清廷被国际社会接纳程度为何会低于日本?...
拉纳·米特:中国所拥有的力量如何塑造其全球野心...
王建勋:大选后的美国,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战斗民族干的那些蠢事,连普京都躲不过去
聂辉华:“黑天鹅”、“灰犀牛”和“大白鲨” ——如何应对各种不...
斯蒂芬·沃尔特:特朗普有些真正的成就,但他的失误让美国的状况比四...
林辉: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与20万“笑话犯”
许成钢:只要宪政正常运作,就不存在某一次选举决定美国的命运...
曹辛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将签署,显示美国的地位被弱化和降低了...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