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日本文化
宗研:好事多磨,东京奥运会还能如期举办吗?
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自从因新冠疫情被推迟以来,围绕着如期举办、再推迟以及取消,日本各界议论不断。多个民调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再延期或取消,原因主要是疫情。也有坚定支持如期举办者,他们将东京奥运会如期举办看作转变日本国运、开启日本“新航程”、提振日...
【详细】
2021-03-02
郭佩:日本少子化之困何去何从
日本在2020年10月中旬召开的全世代型社会保障研讨会上,围绕少子化对策进行了集中讨论。会上提出为了积极应对少子化,除推进将不孕不育纳入医保外,还包括早日消除“待机儿童”、保障男性育儿休假等内容。可以说,日本政府推出的种种破解少子化难题的对策实际已经形成...
【详细】
2021-01-13
宗研:服务于选举,菅义伟内阁的外交基调是求稳
选举是检验执政党内政外交的方式之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努力使其内政外交服务于维护国家利益,惠及国计民生,从而获得更多国民支持,以保持长治久安。菅义伟政府能否施展顺应民意的外交方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服务于国计民生,争取国民支...
【详细】
2020-09-23
张云:中日关系新时代需要减少两国战略思维中的“美国中心主义”
从日本角度来说,美国尽管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日益不愿意单独承担世界警察的角色,正在战略收缩和再平衡,而且被国内政治的极化所困扰。在欧洲,两个具有大国视野的英法则越来越“向内看”,德国被推上国际领导力提供者的位置,日本也开始自觉地意识到作为亚洲的...
【详细】
2020-09-17
程墨:菅义伟接任日本首相,对华政策或更加强硬
在对外政策方面,菅义伟强调良好的美日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石,对于提升经济质量和产业转型,以及维护日本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因此,预料菅义伟将跟安倍一样,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仍将继续随美国政策起舞,特别是不遗余力地推进美日印澳军事同盟的构建。...
【详细】
2020-09-14
张云:安倍突然辞职会导致日本派阀政治或密室政治再起吗?
辞职对于后安倍时期的政治和外交,可能带来的变化客观存在。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日本社会稳定这个最大的不变的稳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日关系中长期稳定和发展,需要真正思考夯实双方的社会关系。从中国来说,如何发展自己对日本的软实力,同日本社会建立持续...
【详细】
2020-09-02
日本首相安倍确定辞职,谁来接班?
安倍一直把岸田文雄当做下任总裁的有力候选人加以培养。安倍的内阁支持率因应对疫情不力而下滑。岸田也因为宣传能力不足等原因而面临严重的不利局面。安倍的盟友、领导自民党第二大派系的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也很烦恼……...
【详细】
2020-08-28
村山宏:信奉集体主义缺乏个性,日本人还是一条虫
如果社会和经济有余力的话,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最好还是磨练个性,而不要埋没于集体中。即便同伴之间稍微有点争吵也没有大碍,个性需要相互碰撞才能获得发展。富有个性的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会迅速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不能用集体优先的逻辑来摧残个性。...
【详细】
2020-07-29
张云:日本特色抗疫模式背后是战后政治社会文化和现实需要之间的内在矛盾
对于日本政治家来说,此次疫情一方面要求他们体现出强大国家的领导力,否则会受到国内外的批评,事实上日本国内的保守层已经在批评,安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理软弱不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要看到战后几十年所积累的反公权力、集中保护私权利的主流价值观的巨大...
【详细】
2020-05-14
疫情中的真实日本:民众从“心配”到“不安”,政府如何应对?
从“没必要戴口罩,勤洗手就好”到“会随身带口罩,人多的场合就戴上”,再到参加活动的时候会被通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务必戴口罩参加”,这一系列变化,也不过短短两周时间。目前大家普遍比较担心的是,多名本土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明,而且病例散布全国,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
【详细】
2020-02-26
曹辛:新冠病毒的来源及疫情下的对日外交,中国领导人访日时间或可调整
因为疫情,现在安倍政府最担心奥运能否按时举办,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中国领导人能来日本,如果提前三个月访日,就是在支持日本办奥运会了,届时能来就更好,这对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有很大意义。...
【详细】
2020-02-24
王缉思:中日相互认知的特殊性是理解两国关系陷入长期难以自拔的陷阱的关键
在180年的中日关系历史中,最应当吸取的教训,是国家间关系不能只遵循实力原则,外交政策不能诉诸狭隘民族主义,而必须遵守国际行为规范与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中日合作,假以时日,到21世纪中叶中日战争结束100年之时再回首,两国间和平与友好的记忆...
【详细】
2020-01-07
细田卫士、染野宪治:中日静脉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日本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的政策是成功的,所以垃圾的排放量以及填埋量都是减少的。但是现在所谓的回收资源率有所下降,应该说像循环型经济的转型,目前处于一种停顿的状况之中。在这方面需要有制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市民的理解,让资源得到可循环的利用。而且,要让...
【详细】
2020-01-03
柯隆:中日关系改善不应仅限于短期的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战略共享
如果中日关系的改善仅仅限于短期的共同利益,那么我们很难期待中日关系可以长期稳定。国际关系的稳定除了共同利益以外,更重要的是战略共享,如果两个国家不能共享战略,一旦利益发生冲突,立刻就会反目为仇。西欧国家在利益上并非实现共享,但彼此心里明白战略共享的重要...
【详细】
2019-12-24
卓南生:日本鹰派首相中曾根康弘的“风见鸡”手腕与“总决算”政治哲学
正如1987年岸信介逝世时一般,两天来日本各大报都以大篇幅版面,竞相详尽报道与评介中曾根的从政生涯及其治国理念与贡献。11月30日,各大报头版头条新闻的共同标题是:“中曾根前首相死去、101岁、‘战后政治总决算’”。不消说,高举修改宪法旗号、告别战后体制的“战...
【详细】
2019-12-03
川岛真:日中关系目前只是从负走向零的改善,更大的考验在后面
迄今为止,日中关系的改善,只不过是从负走向零的改善。此外,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非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一面,而且日中彼此所描绘的改善内容不尽相同。如今,一个更大的考验摆在了需要实现关系改善的日中面前。...
【详细】
2019-11-19
日本:从西化先锋到战争发动者
需要注意,日本人之所以愿意学习西方社会,本质原因是要成为“文明国”。但对于时人而言,西方的文明程度、科技水平都要强于东方国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文明”二字事实上就等同于“西洋”。这个等式一旦建立起来,日本人就不仅期盼着如同西方列强一样保证国家独立与国...
【详细】
2019-11-05
张石:安倍在中日关系上的“俯瞰法”,个别事项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互惠
对于两国的关系,如果纠结于个别对立的事项,陷入其中,那就无法看到两国关系的整体局面和整体愿景,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如果用“俯瞰法”,站在一个能够俯瞰两国关系全貌的高度来看,就会发现从两国合作的大局着眼,对立的个别事项只是整个两国关系中小小的一个点,正像...
【详细】
2019-10-29
川岛真、神谷万丈、詹姆斯·肖夫:美日会联手遏制中国吗?
美日两国对中国和东亚有共同的认知和相似的目标,在应对地区问题上也有共同的方式。但是,它们各自与中国关系的地缘政治背景不同,有时会出现认知和政策上的差距。两国都需要承认这种可能性,并防范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详细】
2019-10-23
正是自由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日本企业研究人员屡获诺贝尔奖
吉野彰又是怎样的情形呢?锂电池从当初就存在容易起火等安全上的缺点。吉野认为,在炸药试验场的实验不可或缺,他曾战战兢兢向公司提出申请。他回忆称“那个实验得到批准,使研究取得了进展”。从公司来说,虽然持续处于成果无法带来营业收入的困境,但仍带着宽容对吉野...
【详细】
2019-10-11
冯玮:二战前日本海权的“缩小”和军国主义的扩张
战争中,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也是海权的扩张。但除了对外扩张,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日本在二战前已经实现了“国家军营化”。更应该注意的是,二战前日本海权的缩小和军国主义的扩张,几乎是同步的。...
【详细】
2019-10-09
马克·菲茨帕特里克:拥有核技术的日本,需要担心它发展核武器的意图吗?
日本谋求发展核武器的任何举动都应被视为一种呼救。过去,当日本领导人向华盛顿暗示他们正在考虑发展核武器时,他们的意图是期待美国加强对日本的安全承诺。麻生太郎2006年呼吁进行公开辩论时,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重申了这一承诺。麻生遵循了一个老办法:1964年,日本...
【详细】
2019-10-08
张石:为何韩国 “抵制日货”运动如火如荼,日本却没有“抵制韩货”运动?
从贸易战的“民众参与热情”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日本人远远赶不上韩国人,日本人对于韩国,没有韩国人那样的具有历史渊源的“被侵略的记忆”,也就是说,没有韩国那样的被唤醒的“不来日本旅游”和“抵制日货”的历史性动力,韩国法院判决日本企业赔偿战时朝鲜半岛劳...
【详细】
2019-10-08
徐静波:日本的近代,为何至今仍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日本在达成了西方基准的近代化之后,为何最终走向了三谷教授称之为“殖民帝国”的道路呢?三谷教授认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尤其是日俄战争期间,开始从自立的资本主义转变成国际资本主义,其重要的标志有两个,一是1894年开始,日本陆续与西方列强修改了此前的不平等条约,...
【详细】
2019-09-27
尹月:从加害者到受害者——日本社会的战后创伤叙事
日本年轻人的国家自豪感和政府信任感远比美、德、中、韩等国的年轻人为低,这种对爱国和忠于政府的不信任感已不可避免地“嵌入了代际记忆中”。“一个需要人民为它去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应已成为日本年轻人的共识。他们不会再像父辈那样轻易被政府权威所蒙...
【详细】
2019-09-24
共1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何瑞恩:中国的挑战没有那么可怕,夸大中国威胁会破坏美国的战略...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曹辛: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三个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红色高棉:空前绝后的恐怖执政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小辣椒:法国美国院士与烟草白酒院士的差异性...
秦晖:“帝国后遗症”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伟达:拜登政府下,中美“冷和”,双方的敌意、对峙和不信任将持续存在...
格雷厄姆·艾利森、胡祖六:接触政策失败了吗?拜登需要现实的对华...
王缉思:中美双方越了解,越反感?关键是了解的思想深度需要大力挖掘...
曹辛:从“更长的电报”到拜登的演说,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核心是什么?...
陆克文:中美战略目标的冲突和两国间的竞争可能使战争看起来不可避...
东欧六国行:抛开意识形态的枷锁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邓小平对外战略的可贵在于透过冷战的重重迷雾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
唐德鑫:平壤,如是我见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中美经贸关系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