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审时度势
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喊出许多激进的反全球化口号,包括“美国优先”和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筑墙。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立马宣布反移民措施,和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近,特朗普又表示:“我是美国总统,不是世界总统”。这些在在显示美国将淡出全球化。
美国单是推行一些备受瞩目的反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轻易逆转自二战以来便稳步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令人更加担忧的,是长期来看,特朗普会不会有系统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让美国变得内视,因为这最终就有可能损害全球化进程。
在美国这个主导世界的主要国家和最大经济体,开始对全球化失去信心之际,对第二大强国是否能够快速填补这个领导空缺的期望自然出现了。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贸易国,将在未来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说法,也突然成了热门话题。
在今年1月17日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捍卫自由贸易和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他特别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他进一步警告:“推行保护主义就像把自己锁在黑暗的房间里,虽然也许可以把风雨隔离在外,但也将让光线和空气难以进来。”他也承诺中国要创造一个“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
最讽刺的是,几天后,特朗普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以强烈的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言辞,来支持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口号。在特朗普眼中,全球化不会带来互惠互利,只是“让其他国家富裕起来,而美国的财富、力量和信心却消散于天际。”因此,他承诺要把美国在海外的企业、就业和资金带回美国。对他来说,“保护主义会带来极大的繁荣和实力”。习近平和特朗普的说法简直是天渊之别!
美国的经济一直充满活力,正是因为它主要由市场驱动。特朗普试图干扰美国经济的运作,无可避免地会使其经济政策政治化,因此损害美国资本主义的动力。这也将影响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因此,特朗普入主白宫,可能是美国经济走下坡的转捩点。
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还有马歇尔计划)等机制,在促进欧洲经济复苏,创立开放并由市场主导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随后,这个由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对战后日本的复苏和东亚“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起飞,也至关重要。美国开放其广大国内市场、加上让资金自由流动和让技术转移,对这些出口导向的东亚经济体尤为有利。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后来也多多少少以较为局限的方式,从相对开放的美国市场受惠。
对美国霸权(Pax Americana)下的国际经济秩序所包含的制度偏向、美国主导的政治与社会价值观,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抱有疑虑,尤其在冷战期间。但在经济层面上,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的好处是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最大化。任何成功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都会突飞猛进。
特朗普目前政治挂帅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这个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逐渐消亡,同时造成美国经济的长期衰微。但过去许多美国学者坚称这种“衰微论”是不正确的。他们指出,在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何况其硬实力还有软实力的配合。事实上,美国霸权的实力比其可能的竞争者高出数筹。美国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8.6万亿美元,是排名美国之后的三大经济体,即中国、日本和德国的GDP总和。这是绝对论者, 或是一切维持不变者的论调。
然而,在人类漫长历史中目睹许多帝国崛起和没落,权力无可避免地从雅典转移到罗马,或从大不列颠霸权(Pax Britannica)转移到美国霸权,是历史的铁律。相对于几乎停滞的西欧与日本经济,美国可能并没衰退式微。不过,同快速崛起的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上述情境却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中国色彩的霸权主义
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60%。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约2%,这是因为其生产力增长相对低,人力资源发展也乏善可陈。在技术水平上,美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几乎殿后。此外,日益扩大的政治与社会分裂,也可能加快美国经济走向衰微的步伐。
按目前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经济大概会持续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一直到2020年。下一个五年规划期的增长会是5.6%左右。无论如何,中国的GDP都会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其实没什么稀奇。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印度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DP)。中国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直到19世纪初。
到2030年,当中国的GDP总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也将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不过,它会是一个低收入的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将只有大概1万7000美元,即新加坡1993年或日本70年代的水平。中国名义上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却要多年以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享有更高的人均GD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冷静和有耐心。目前,他致力于让中国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温饱的目标。要落实他的“中国梦”,习近平设定了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让中国成为真正“富强”国家的更远大长期愿景。这正是中国霸权主宰的国际秩序可能出现的时刻,大约和从大不列颠霸权和平转移到美国霸权的时间差不多。
中国还是勉为其难的主导者
因此,即使美国真的淡出全球化,转为内向、内视,现在就谈中国填补美国领导空间也还言之过早。另外,中国也远远还没为全面接受全球化做好准备。中国对任何国际秩序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毛泽东一直强调自力更生并实行孤立政策。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取代了这个政策,让中国取得30年的双位数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全球化好处的最鲜明例子。
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对全球化的一些负面影响一直小心翼翼。邓小平曾说:“打开窗户时,苍蝇也会飞进来。”因此,中国持续对海外媒体实行严格审查,也为其网络建立防火墙,中国还未为全面全球化做好准备。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依然会是一个“勉为其难与消极的主导者”。这不但是因为中国由共产党统治,也因其领导人的思维,一向受中国自身文化和历史影响的限制。
汉学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中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基本上是一个“中华文化国家”,这同西方政治定义的“民族国家”概念截然不同。中国习惯于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以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中国世界秩序”,同非华人社会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个中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会如何发展起来,还有太多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是和美国一样的全球主导者。
在过渡时期,一个没有那么强有力的美国霸权主宰的国际秩序将会持续下去,然后逐渐被一个多极国际秩序所取代。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扩大它在新兴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和经济援助,已在这些地区建立显著的经济影响力。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将为其努力带来更大的成果,让发展中世界可能出现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
审时度势
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喊出许多激进的反全球化口号,包括“美国优先”和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筑墙。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立马宣布反移民措施,和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近,特朗普又表示:“我是美国总统,不是世界总统”。这些在在显示美国将淡出全球化。
美国单是推行一些备受瞩目的反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轻易逆转自二战以来便稳步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令人更加担忧的,是长期来看,特朗普会不会有系统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让美国变得内视,因为这最终就有可能损害全球化进程。
在美国这个主导世界的主要国家和最大经济体,开始对全球化失去信心之际,对第二大强国是否能够快速填补这个领导空缺的期望自然出现了。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贸易国,将在未来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说法,也突然成了热门话题。
在今年1月17日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捍卫自由贸易和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他特别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他进一步警告:“推行保护主义就像把自己锁在黑暗的房间里,虽然也许可以把风雨隔离在外,但也将让光线和空气难以进来。”他也承诺中国要创造一个“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
最讽刺的是,几天后,特朗普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以强烈的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言辞,来支持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口号。在特朗普眼中,全球化不会带来互惠互利,只是“让其他国家富裕起来,而美国的财富、力量和信心却消散于天际。”因此,他承诺要把美国在海外的企业、就业和资金带回美国。对他来说,“保护主义会带来极大的繁荣和实力”。习近平和特朗普的说法简直是天渊之别!
美国的经济一直充满活力,正是因为它主要由市场驱动。特朗普试图干扰美国经济的运作,无可避免地会使其经济政策政治化,因此损害美国资本主义的动力。这也将影响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因此,特朗普入主白宫,可能是美国经济走下坡的转捩点。
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还有马歇尔计划)等机制,在促进欧洲经济复苏,创立开放并由市场主导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随后,这个由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对战后日本的复苏和东亚“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起飞,也至关重要。美国开放其广大国内市场、加上让资金自由流动和让技术转移,对这些出口导向的东亚经济体尤为有利。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后来也多多少少以较为局限的方式,从相对开放的美国市场受惠。
对美国霸权(Pax Americana)下的国际经济秩序所包含的制度偏向、美国主导的政治与社会价值观,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抱有疑虑,尤其在冷战期间。但在经济层面上,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的好处是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最大化。任何成功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都会突飞猛进。
特朗普目前政治挂帅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这个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逐渐消亡,同时造成美国经济的长期衰微。但过去许多美国学者坚称这种“衰微论”是不正确的。他们指出,在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何况其硬实力还有软实力的配合。事实上,美国霸权的实力比其可能的竞争者高出数筹。美国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8.6万亿美元,是排名美国之后的三大经济体,即中国、日本和德国的GDP总和。这是绝对论者, 或是一切维持不变者的论调。
然而,在人类漫长历史中目睹许多帝国崛起和没落,权力无可避免地从雅典转移到罗马,或从大不列颠霸权(Pax Britannica)转移到美国霸权,是历史的铁律。相对于几乎停滞的西欧与日本经济,美国可能并没衰退式微。不过,同快速崛起的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上述情境却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中国色彩的霸权主义
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60%。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约2%,这是因为其生产力增长相对低,人力资源发展也乏善可陈。在技术水平上,美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几乎殿后。此外,日益扩大的政治与社会分裂,也可能加快美国经济走向衰微的步伐。
按目前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经济大概会持续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一直到2020年。下一个五年规划期的增长会是5.6%左右。无论如何,中国的GDP都会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其实没什么稀奇。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印度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DP)。中国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直到19世纪初。
到2030年,当中国的GDP总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也将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不过,它会是一个低收入的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将只有大概1万7000美元,即新加坡1993年或日本70年代的水平。中国名义上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却要多年以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享有更高的人均GD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冷静和有耐心。目前,他致力于让中国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温饱的目标。要落实他的“中国梦”,习近平设定了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让中国成为真正“富强”国家的更远大长期愿景。这正是中国霸权主宰的国际秩序可能出现的时刻,大约和从大不列颠霸权和平转移到美国霸权的时间差不多。
中国还是勉为其难的主导者
因此,即使美国真的淡出全球化,转为内向、内视,现在就谈中国填补美国领导空间也还言之过早。另外,中国也远远还没为全面接受全球化做好准备。中国对任何国际秩序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毛泽东一直强调自力更生并实行孤立政策。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取代了这个政策,让中国取得30年的双位数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全球化好处的最鲜明例子。
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对全球化的一些负面影响一直小心翼翼。邓小平曾说:“打开窗户时,苍蝇也会飞进来。”因此,中国持续对海外媒体实行严格审查,也为其网络建立防火墙,中国还未为全面全球化做好准备。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依然会是一个“勉为其难与消极的主导者”。这不但是因为中国由共产党统治,也因其领导人的思维,一向受中国自身文化和历史影响的限制。
汉学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中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基本上是一个“中华文化国家”,这同西方政治定义的“民族国家”概念截然不同。中国习惯于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以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中国世界秩序”,同非华人社会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个中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会如何发展起来,还有太多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是和美国一样的全球主导者。
在过渡时期,一个没有那么强有力的美国霸权主宰的国际秩序将会持续下去,然后逐渐被一个多极国际秩序所取代。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扩大它在新兴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和经济援助,已在这些地区建立显著的经济影响力。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将为其努力带来更大的成果,让发展中世界可能出现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和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