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2018-06-23 17:38:44
来源:美国家亚洲研究局(NBR) 作者: 学术plus
当前的竞争特征是,中国完全处于美国领导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之中,总体上拥护这一秩序。中国也寻求修改那些影响国家复兴障碍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及规则。美中对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主要在亚太区域,并正向全球扩展,竞争涉及军事、经济、技术和政治等多个维度。

  美中日益增强的竞争

  “对手”指相互间看作“敌人”的国家,来源于真实或潜在威胁,也作为竞争者。竞争的根源在于相互矛盾的目标,以及拥有相互伤害的(现实或潜在)能力和意图的感知。大国间的战略竞争时间较长,根据《战略竞争》一书,平均持续约55年。战略竞争涉及领导权、地位和领土争议、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等领域。

  随着一系列矛盾激增,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过去几年不断加深。特朗普总统最近在贸易、台湾、北韩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中国则采用批评美国冷战思维、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等方式回击。中国军方高层曾表示,没有冲突和对抗并不意味着没有斗争。中国国际关系学者表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

  由于两国在亚太地区地位、领导权和影响力的竞争,美中是对手关系,竞争处于美中关系的核心。美中两国是如何达到如今态势的? 1950-1960年代,两国进行了密集的战略交锋。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原因,1980年代美中曾有过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广泛接受的论断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解决长期悬而未决问题(如台湾统一)的信心和能力。

  当前美国力量相对下降,中国综合力量不断增长。综合国力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领导权竞争的加剧。当前的竞争特征是,中国完全处于美国领导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之中,总体上拥护这一秩序。中国也寻求修改那些影响国家复兴障碍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及规则。美中对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主要在亚太区域,并正向全球扩展,竞争涉及军事、经济、技术和政治等多个维度。

  地区竞争的动因

  美中地区竞争跨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1996年的台海危机可以看作如今竞争的起点,那以后,关于政治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就加剧了。2011年,美国宣布“亚洲再平衡”战略,部分目标是支持联盟、合作和影响力。尽管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利益调整了亚洲的经济和安全政策,表面上华盛顿已经放弃,但2017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强调,美国支持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相应地,北京正努力构建中国主导的地区秩序,通过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AIIB)及其它倡议推进亚洲一体化。2017年,中国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提出了中国政府对亚太安全的构想,把地区的繁荣稳定作为自己的责任。经济上,两国为亚洲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贸易竞争。特朗普总统可能已经放弃TPP,但他的顾问团提出了其它措施。中国提出了排除美国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推进亚投行;美国和日本继续支持亚洲发展银行。军事上,解放军研发武器系统应对美国潜在的入侵以及周边紧急事态;美国反过来提出新的作战概念、第三次抵消战略、加强在亚洲的联盟与伙伴关系。中国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及其它中国领导的机制等应对。地区竞争也向多边方向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与主权争议促使那些国家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使力量均衡更趋复杂。

  全球竞争的动因

  在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中,关键的竞争与哪个国家是最大经济体、拥有最强军力、甚至最强“软实力”无关,尽管所有这些竞争都是重要的。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决定性的是哪个国家控制具有技术优势的经济。

  技术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半世纪的社会科学强调经济质量领导地位的重要性-主要根据技术和能源的优势,而不是经济数量或其它变量。为什么技术优势那么重要?

  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长期经济成长取决于新技术,包括新产品、生产方法、市场、贸易路线、能源和创新性商业组织。无论哪个经济体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先发优势,都会适时地向商业、财经和军事领域扩展其领先优势。最终,能够根据其偏好和利益形成全球体系。

  其次,对新技术的控制意味着经济领先优势,也就是国家有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保持最强竞争力并在全球经济中获利。也意味着技术优势在军事与国民经济间转移,能够部署最先进技术的军事力量,形成一定时间内的绝对优势。

  第三,技术优势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技术领导者在正常运转和稳定的世界经济中获取巨大利润,由此支撑全球军事和政治领导地位。

  第四,技术优势提升软实力,使国家具有吸引力。全世界的人们都羡慕和模仿充满生机的先进新技术。媒体通过传播使用新技术提升生活质量,增强领先国家的号召力。技术优势也产生软实力,因为政治和军事优势允许在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层面施加影响。

  技术领先的重要性意味着,流行的、把中国经济总量作为国家实力关键指标的观点存在缺陷。毕竟中国曾在1700-1800年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总量,但其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使其受西方国家摆布,尽管那些国家比中国小得多,但有更具经济活力、化石能源和强大军力。美国基于高超的技术-能源技艺形成二战后的全球领先地位,尽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进步,现在中国仍落后于美国。尽管也不完美,人均GDP被视为技术成效的指示器,2017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七倍。中国已经把技术领先作为优先政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分析家现在争论中国是否能在某个时间点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

  美中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如果中国赢得地区竞争并取得和保持技术领导地位,态势将发生改变。经济上,中国努力更新工业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类似美国的生产能力。其它争执涉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贸易的技术标准,在国际规则中更多体现中国声音,保持和扩展中国的发展利益。军事上,美国仍具有全球优势。相比之下,中国加大亚太地区的反介入能力,最近开始在海外部署少量力量。

  为什么合作或高强度竞争的建议不能成功

  再多的合作也不能结束竞争。西方专家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多集中于台湾和南中国海,鼓励通过合作进一步减少发生冲突的风险。这些建议没有解决围绕领导权的多层竞争,并不能显著降低风险。相反地,如果实行会有反作用。从过去的经验看,民主化、政府间组织、贸易依赖、核威慑都不能结束战略竞争,没有简单方式可以快速解决战略竞争。总之,美中之间的竞争将持续到一方认定不能赢得竞争并接受另一方的领导为止。另一种可能结果是一方认定另一方失去了竞争能力或不再构成威胁。美中战略竞争持续多年存在,甚至可能长达数十年,目前没有理由认为当前的美中竞争会有不同的结果。

  高强度竞争方法达不到预期目标。与冷战时期的零和竞争不同,美中主要争夺国际拥护者,因此竞争相对柔和,集中于两国仍然大部分遵守的国际秩序。美中经济关系紧密,两方都试图生产同类产品。两国的人员和文化往来频繁。中国显示了非常强的、与美国合作共同面对挑战的愿望,如天气、救灾和海盗等。这些意味着美中竞争将保持在较低强度。

  管理战略竞争维持低强度竞争

  美中战略竞争极其复杂的重要含义:第一,分析者应当把台湾和南中国海等热点看作是最明显的体系竞争标志,而不是单一甚至主要的动因,背后是地区和全球领导权及地位的竞争。第二,两国间许多领域的争执应被视为积累性结果。每个争端都有其危险可能性,多方面争执的潜在复合将增加敌意和不信任,影响做出正确判断。

  建议:

  对态势发展最有效的反应是承认美中关系将保持长期战略竞争,并对独特的动因进行相应管理。重点是稳定竞争,而不是试图避免或加速战略对峙。美国竞争管理的起点是,通过加大技术领先优势,使中国与美国在全球体系领导权的竞争中气馁。

  美国应该把与中国的竞争作为地区和全球体系的挑战。

  华府应当以保持低强度竞争为目标,平衡合作与竞争策略。

  管理美中竞争必须考虑盟友(主要是日本)的作用。

  美中都应当促进交流、合作,采取避免刺激民众反对对方情绪的其他策略。

  把制定计划和管理任何军事冲突或危机作为需要长期防范的风险。

责任编辑:昀舒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2018-06-23 17:38:44
来源:美国家亚洲研究局(NBR) 作者: 学术plus
当前的竞争特征是,中国完全处于美国领导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之中,总体上拥护这一秩序。中国也寻求修改那些影响国家复兴障碍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及规则。美中对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主要在亚太区域,并正向全球扩展,竞争涉及军事、经济、技术和政治等多个维度。

  美中日益增强的竞争

  “对手”指相互间看作“敌人”的国家,来源于真实或潜在威胁,也作为竞争者。竞争的根源在于相互矛盾的目标,以及拥有相互伤害的(现实或潜在)能力和意图的感知。大国间的战略竞争时间较长,根据《战略竞争》一书,平均持续约55年。战略竞争涉及领导权、地位和领土争议、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等领域。

  随着一系列矛盾激增,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过去几年不断加深。特朗普总统最近在贸易、台湾、北韩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中国则采用批评美国冷战思维、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等方式回击。中国军方高层曾表示,没有冲突和对抗并不意味着没有斗争。中国国际关系学者表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

  由于两国在亚太地区地位、领导权和影响力的竞争,美中是对手关系,竞争处于美中关系的核心。美中两国是如何达到如今态势的? 1950-1960年代,两国进行了密集的战略交锋。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原因,1980年代美中曾有过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广泛接受的论断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解决长期悬而未决问题(如台湾统一)的信心和能力。

  当前美国力量相对下降,中国综合力量不断增长。综合国力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领导权竞争的加剧。当前的竞争特征是,中国完全处于美国领导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之中,总体上拥护这一秩序。中国也寻求修改那些影响国家复兴障碍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及规则。美中对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主要在亚太区域,并正向全球扩展,竞争涉及军事、经济、技术和政治等多个维度。

  地区竞争的动因

  美中地区竞争跨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1996年的台海危机可以看作如今竞争的起点,那以后,关于政治影响力和领导权的竞争就加剧了。2011年,美国宣布“亚洲再平衡”战略,部分目标是支持联盟、合作和影响力。尽管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利益调整了亚洲的经济和安全政策,表面上华盛顿已经放弃,但2017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强调,美国支持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相应地,北京正努力构建中国主导的地区秩序,通过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AIIB)及其它倡议推进亚洲一体化。2017年,中国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提出了中国政府对亚太安全的构想,把地区的繁荣稳定作为自己的责任。经济上,两国为亚洲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贸易竞争。特朗普总统可能已经放弃TPP,但他的顾问团提出了其它措施。中国提出了排除美国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推进亚投行;美国和日本继续支持亚洲发展银行。军事上,解放军研发武器系统应对美国潜在的入侵以及周边紧急事态;美国反过来提出新的作战概念、第三次抵消战略、加强在亚洲的联盟与伙伴关系。中国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及其它中国领导的机制等应对。地区竞争也向多边方向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与主权争议促使那些国家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使力量均衡更趋复杂。

  全球竞争的动因

  在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中,关键的竞争与哪个国家是最大经济体、拥有最强军力、甚至最强“软实力”无关,尽管所有这些竞争都是重要的。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决定性的是哪个国家控制具有技术优势的经济。

  技术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半世纪的社会科学强调经济质量领导地位的重要性-主要根据技术和能源的优势,而不是经济数量或其它变量。为什么技术优势那么重要?

  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长期经济成长取决于新技术,包括新产品、生产方法、市场、贸易路线、能源和创新性商业组织。无论哪个经济体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先发优势,都会适时地向商业、财经和军事领域扩展其领先优势。最终,能够根据其偏好和利益形成全球体系。

  其次,对新技术的控制意味着经济领先优势,也就是国家有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保持最强竞争力并在全球经济中获利。也意味着技术优势在军事与国民经济间转移,能够部署最先进技术的军事力量,形成一定时间内的绝对优势。

  第三,技术优势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技术领导者在正常运转和稳定的世界经济中获取巨大利润,由此支撑全球军事和政治领导地位。

  第四,技术优势提升软实力,使国家具有吸引力。全世界的人们都羡慕和模仿充满生机的先进新技术。媒体通过传播使用新技术提升生活质量,增强领先国家的号召力。技术优势也产生软实力,因为政治和军事优势允许在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层面施加影响。

  技术领先的重要性意味着,流行的、把中国经济总量作为国家实力关键指标的观点存在缺陷。毕竟中国曾在1700-1800年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总量,但其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使其受西方国家摆布,尽管那些国家比中国小得多,但有更具经济活力、化石能源和强大军力。美国基于高超的技术-能源技艺形成二战后的全球领先地位,尽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进步,现在中国仍落后于美国。尽管也不完美,人均GDP被视为技术成效的指示器,2017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七倍。中国已经把技术领先作为优先政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分析家现在争论中国是否能在某个时间点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

  美中在其他领域的竞争,如果中国赢得地区竞争并取得和保持技术领导地位,态势将发生改变。经济上,中国努力更新工业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类似美国的生产能力。其它争执涉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贸易的技术标准,在国际规则中更多体现中国声音,保持和扩展中国的发展利益。军事上,美国仍具有全球优势。相比之下,中国加大亚太地区的反介入能力,最近开始在海外部署少量力量。

  为什么合作或高强度竞争的建议不能成功

  再多的合作也不能结束竞争。西方专家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多集中于台湾和南中国海,鼓励通过合作进一步减少发生冲突的风险。这些建议没有解决围绕领导权的多层竞争,并不能显著降低风险。相反地,如果实行会有反作用。从过去的经验看,民主化、政府间组织、贸易依赖、核威慑都不能结束战略竞争,没有简单方式可以快速解决战略竞争。总之,美中之间的竞争将持续到一方认定不能赢得竞争并接受另一方的领导为止。另一种可能结果是一方认定另一方失去了竞争能力或不再构成威胁。美中战略竞争持续多年存在,甚至可能长达数十年,目前没有理由认为当前的美中竞争会有不同的结果。

  高强度竞争方法达不到预期目标。与冷战时期的零和竞争不同,美中主要争夺国际拥护者,因此竞争相对柔和,集中于两国仍然大部分遵守的国际秩序。美中经济关系紧密,两方都试图生产同类产品。两国的人员和文化往来频繁。中国显示了非常强的、与美国合作共同面对挑战的愿望,如天气、救灾和海盗等。这些意味着美中竞争将保持在较低强度。

  管理战略竞争维持低强度竞争

  美中战略竞争极其复杂的重要含义:第一,分析者应当把台湾和南中国海等热点看作是最明显的体系竞争标志,而不是单一甚至主要的动因,背后是地区和全球领导权及地位的竞争。第二,两国间许多领域的争执应被视为积累性结果。每个争端都有其危险可能性,多方面争执的潜在复合将增加敌意和不信任,影响做出正确判断。

  建议:

  对态势发展最有效的反应是承认美中关系将保持长期战略竞争,并对独特的动因进行相应管理。重点是稳定竞争,而不是试图避免或加速战略对峙。美国竞争管理的起点是,通过加大技术领先优势,使中国与美国在全球体系领导权的竞争中气馁。

  美国应该把与中国的竞争作为地区和全球体系的挑战。

  华府应当以保持低强度竞争为目标,平衡合作与竞争策略。

  管理美中竞争必须考虑盟友(主要是日本)的作用。

  美中都应当促进交流、合作,采取避免刺激民众反对对方情绪的其他策略。

  把制定计划和管理任何军事冲突或危机作为需要长期防范的风险。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美国家亚洲研究局:不可避免的中美竞争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