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2021-08-06 16:51:1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查尔斯·库普坎;昀舒/译
关键词:中俄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在冷战的前十年里,莫斯科在国内外寻求稳定,而北京则主张持续革命。今天,北京依靠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来加速其崛起,而莫斯科则在其国界之外大展拳脚以加剧混乱。在 1950 年代,莫斯科在伙伴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引起了北京的不满。今天的中俄关系中,中国占据上风,同样明显的权力不对称让俄罗斯很恼火。

  表面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关系很稳固,但其实存在着罅隙。中俄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中国在崛起,充满自信和骄傲,而俄罗斯则发展停滞,有危机感。两国关系基于一种共同的现实主义世界观,可以相互取利。双方的外交机构合作推进一致的目标,共同抵制他们认为的西方霸权式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这种伙伴关系使俄罗斯能够将其战略重点放在其西部边境,而中国则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沿海地区。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能源和军火,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中国则借助俄罗斯武器来提升其军事能力进而推动经济扩张。

  但两国并非天然的伙伴;从历史上看,中俄一直是竞争对手,造成其长期竞争的根源几乎没有变化。克里姆林宫对力量对比极为敏感,它非常清楚,一个只拥有约 1.5 亿人口的低迷俄罗斯无法与拥有近 15 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中国相提并论。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俄罗斯的十倍,而在创新和技术方面,中国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联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势力范围,克里姆林宫有理由担心中国在北极地区也有图谋。

  从联盟到关系破裂

  长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争夺领土和地位。目前,两国之间的陆地边界长达2600多英里,彼此在领土、边境地区的影响和贸易等问题上的争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在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一直占据着上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情况发生了转变,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列强采取军事掠夺和胁迫外交相结合的手段,从中国手中夺取领土控制权,并强加给中国剥削性的贸易条件。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夺得政权为中苏之间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扫清了道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承诺,两国于1950 年缔结了正式联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移居中国,分享工业和军事技术,甚至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补给、军事顾问和空中掩护。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到1950 年代末,中苏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 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坦言,两国有着“亲兄弟般的关系”。

  但是中苏联盟就像它迅速建立起来那样迅速的瓦解了。 1958 年,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开始分道扬镳。他们的不和部分源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毛泽东试图动员农民,在国内外鼓动革命热情使得社会动荡。相比之下,赫鲁晓夫希望意识形态色彩降低,支持工业化社会主义和国内外政治稳定。两国开始争夺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权,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害怕共产党……世界上的人不会相信他们,而会相信我们。”

  中国对苏联在两国间拥有不对称的权力感到不安,从而导致了两国嫌隙的扩大。在 1957 年的一次演讲中,毛泽东指责苏联是“大国沙文主义”。第二年,他向苏联驻北京大使抱怨“你们认为你们有能力控制我们”。在毛泽东看来,苏联人认为中国是“落后国家”。赫鲁晓夫则将分裂归咎于毛泽东。1959年中印军队在有争议的边界上交火后,赫鲁晓夫评论说北京“渴求战争,就像好斗的公鸡一样”。在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人集会上,他嘲笑毛是“一个极左主义者,一个极端教条主义者”。

  两位领导人关系的破裂导致中苏合作的失败。1960年,苏联从中国撤出军事专家,中断了战略合作。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双边贸易下降了约 40%。边界被重新军事化,1969 年爆发的战斗差点引发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在 1970 年代初期,尼克松利用与中国接触加剧了中苏间的裂痕,这一过程最终使得 1979 年美中关系正常化。直到苏联解体后,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才开始恢复。

2001年7月16日 (农历5月廿6),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jpg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不对称的权力”反转

  冷战结束后,中国和俄罗斯开始修补关系。在 1990 年代,两国解决了一些遗留的边界争端,并于 2001 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军事合作和贸易关系逐步深化,第一条俄罗斯至中国的输油管道于2010年建成。北京和莫斯科也开始调整他们在联合国的立场,并在共同对抗西方影响力的倡议上进行合作,例如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加入所谓的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经济集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莫斯科与西方关系出现裂痕,随后与西方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中美关系的转变,在中俄领导人的领导下,两国间本来渐进的合作得到了深化和加速。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有点类似于1950年代的中苏关系。在 1990 年代开始的军事合作的基础上,俄罗斯一直通过提供喷气式战斗机、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反舰导弹和潜艇来帮助中国解决其重点防御方面的优先事项。近年来,中国约70%的武器进口来自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石油和天然气提振了俄罗斯的经济,并减少了俄罗斯对更脆弱的海上供应路线的依赖。俄罗斯正与沙特阿拉伯竞争,想要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而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两国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和俄罗斯联手抵制国际机构中的自由规范,并宣传基于威权和国家控制信息平台的治理模式。在世界许多地方,俄罗斯的虚假宣传活动和情报行动正在与中国投资提供的强制性杠杆相结合,对威权政权进行支持。

  两国这种跨维度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影响甚大。但是,这种合作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基础上,缺乏足够的信任——就像冷战初期的中苏伙伴关系一样。1950年代,中苏关系高度依赖于领导人的个性,容易受到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个人关系变化的影响。今天,中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俄最高领导人之间不可预测的关系。在冷战的前十年里,莫斯科在国内外寻求稳定,而北京则主张持续革命。今天,北京依靠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来加速其崛起,而莫斯科则在其国界之外大展拳脚以加剧混乱。在 1950 年代,莫斯科在伙伴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引起了北京的不满。今天的中俄关系中,中国占据上风,同样明显的权力不对称让俄罗斯很恼火。

  克里姆林宫尤其难以接受这种权力差距;普京在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使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但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剧,而且越来越明显。对华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15%以上,而对俄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左右。随着中国高科技行业的进步,这种力量不平衡正在加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大约有 居住着600万俄罗斯人,而边境线另一边的中国东北大约有1.1 亿中国人,远东地区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商品、服务和劳动力。

  在边境地区,有关两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的争议已经存在很久。而两国的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可能会重新激起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南华早报》最近发表评论称,“中国领导人对莫斯科的示好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它无视了20世纪以来中俄关系中存在的敌意。” 与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反华情绪同样受到关注,因为部分俄罗斯人认为COVID-19的起源于中国有关。而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这种偏见早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经存在,部分原因是毛泽东在早就抱怨过的种族偏见。

  俄罗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使其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北京的强制杠杆之下,同样加深了俄罗斯对出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的销售占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以及联邦预算的三分之一。随着世界转向可再生能源,这对俄罗斯并不是什么好的押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欧亚大陆扩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该倡议主要绕过俄罗斯,几乎没有给它带来什么好处。近年来,只有少数新的过境点开放,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也微不足道。

  俄罗斯人设想将自身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但这两个体系是竞争性的而非互补。2017 年,欧亚经济联盟向中国提出了40个交通项目,但北京都拒绝了。在去年的“一带一路”倡议高级别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没有露面,据关注中俄关系的分析师安库尔·沙阿 (Ankur Shah) 称,莫斯科“不再感到有必要在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面前低头。” 中国已有效取代俄罗斯成为主导中亚的经济强国,而北京对高纬度地区经济发展和开辟新航道的兴趣——中国称之为“冰上丝绸之路”——对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也构成了明显挑战。而表面上看,中国的“冰上丝绸之路”是对俄罗斯北极战略的补充。

  与此同时,中俄间的防务关系也已经失去了一些早期良好的势头。中国军队从俄罗斯武器出售和军事技术的转让中受益,莫斯科对由此产生的收入和军事合作表示欢迎。然而,中国自身国防工业的进步——部分原因是中国公司获取了俄罗斯的武器技术——正在减少中国对从俄罗斯进口武器的依赖。中国采购中程导弹(表面上是为了对抗美国)同样对俄罗斯领土构成了“假想式”威胁。毫无疑问,莫斯科正在密切关注中国不断扩大的洲际导弹库和在中国西部建造新发射井的情况。俄罗斯曾帮助和促进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许有一天,自身会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代价。

  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A. Kupchan),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著有《孤立主义:美国保护自己免受世界影响的历史》。本文节选译自《外交事务》网站,原文链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1-08-04/right-way-split-china-and-russia

责任编辑:昀舒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2021-08-06 16:51:1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查尔斯·库普坎;昀舒/译
在冷战的前十年里,莫斯科在国内外寻求稳定,而北京则主张持续革命。今天,北京依靠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来加速其崛起,而莫斯科则在其国界之外大展拳脚以加剧混乱。在 1950 年代,莫斯科在伙伴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引起了北京的不满。今天的中俄关系中,中国占据上风,同样明显的权力不对称让俄罗斯很恼火。

  表面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关系很稳固,但其实存在着罅隙。中俄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中国在崛起,充满自信和骄傲,而俄罗斯则发展停滞,有危机感。两国关系基于一种共同的现实主义世界观,可以相互取利。双方的外交机构合作推进一致的目标,共同抵制他们认为的西方霸权式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这种伙伴关系使俄罗斯能够将其战略重点放在其西部边境,而中国则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沿海地区。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能源和军火,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中国则借助俄罗斯武器来提升其军事能力进而推动经济扩张。

  但两国并非天然的伙伴;从历史上看,中俄一直是竞争对手,造成其长期竞争的根源几乎没有变化。克里姆林宫对力量对比极为敏感,它非常清楚,一个只拥有约 1.5 亿人口的低迷俄罗斯无法与拥有近 15 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中国相提并论。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俄罗斯的十倍,而在创新和技术方面,中国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联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势力范围,克里姆林宫有理由担心中国在北极地区也有图谋。

  从联盟到关系破裂

  长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争夺领土和地位。目前,两国之间的陆地边界长达2600多英里,彼此在领土、边境地区的影响和贸易等问题上的争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在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一直占据着上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情况发生了转变,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列强采取军事掠夺和胁迫外交相结合的手段,从中国手中夺取领土控制权,并强加给中国剥削性的贸易条件。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夺得政权为中苏之间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扫清了道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承诺,两国于1950 年缔结了正式联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移居中国,分享工业和军事技术,甚至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补给、军事顾问和空中掩护。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到1950 年代末,中苏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 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坦言,两国有着“亲兄弟般的关系”。

  但是中苏联盟就像它迅速建立起来那样迅速的瓦解了。 1958 年,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开始分道扬镳。他们的不和部分源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毛泽东试图动员农民,在国内外鼓动革命热情使得社会动荡。相比之下,赫鲁晓夫希望意识形态色彩降低,支持工业化社会主义和国内外政治稳定。两国开始争夺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权,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害怕共产党……世界上的人不会相信他们,而会相信我们。”

  中国对苏联在两国间拥有不对称的权力感到不安,从而导致了两国嫌隙的扩大。在 1957 年的一次演讲中,毛泽东指责苏联是“大国沙文主义”。第二年,他向苏联驻北京大使抱怨“你们认为你们有能力控制我们”。在毛泽东看来,苏联人认为中国是“落后国家”。赫鲁晓夫则将分裂归咎于毛泽东。1959年中印军队在有争议的边界上交火后,赫鲁晓夫评论说北京“渴求战争,就像好斗的公鸡一样”。在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人集会上,他嘲笑毛是“一个极左主义者,一个极端教条主义者”。

  两位领导人关系的破裂导致中苏合作的失败。1960年,苏联从中国撤出军事专家,中断了战略合作。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双边贸易下降了约 40%。边界被重新军事化,1969 年爆发的战斗差点引发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在 1970 年代初期,尼克松利用与中国接触加剧了中苏间的裂痕,这一过程最终使得 1979 年美中关系正常化。直到苏联解体后,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才开始恢复。

2001年7月16日 (农历5月廿6),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jpg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不对称的权力”反转

  冷战结束后,中国和俄罗斯开始修补关系。在 1990 年代,两国解决了一些遗留的边界争端,并于 2001 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军事合作和贸易关系逐步深化,第一条俄罗斯至中国的输油管道于2010年建成。北京和莫斯科也开始调整他们在联合国的立场,并在共同对抗西方影响力的倡议上进行合作,例如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加入所谓的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经济集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莫斯科与西方关系出现裂痕,随后与西方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中美关系的转变,在中俄领导人的领导下,两国间本来渐进的合作得到了深化和加速。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有点类似于1950年代的中苏关系。在 1990 年代开始的军事合作的基础上,俄罗斯一直通过提供喷气式战斗机、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反舰导弹和潜艇来帮助中国解决其重点防御方面的优先事项。近年来,中国约70%的武器进口来自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石油和天然气提振了俄罗斯的经济,并减少了俄罗斯对更脆弱的海上供应路线的依赖。俄罗斯正与沙特阿拉伯竞争,想要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而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两国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和俄罗斯联手抵制国际机构中的自由规范,并宣传基于威权和国家控制信息平台的治理模式。在世界许多地方,俄罗斯的虚假宣传活动和情报行动正在与中国投资提供的强制性杠杆相结合,对威权政权进行支持。

  两国这种跨维度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影响甚大。但是,这种合作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基础上,缺乏足够的信任——就像冷战初期的中苏伙伴关系一样。1950年代,中苏关系高度依赖于领导人的个性,容易受到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个人关系变化的影响。今天,中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俄最高领导人之间不可预测的关系。在冷战的前十年里,莫斯科在国内外寻求稳定,而北京则主张持续革命。今天,北京依靠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来加速其崛起,而莫斯科则在其国界之外大展拳脚以加剧混乱。在 1950 年代,莫斯科在伙伴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引起了北京的不满。今天的中俄关系中,中国占据上风,同样明显的权力不对称让俄罗斯很恼火。

  克里姆林宫尤其难以接受这种权力差距;普京在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使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但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剧,而且越来越明显。对华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15%以上,而对俄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左右。随着中国高科技行业的进步,这种力量不平衡正在加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大约有 居住着600万俄罗斯人,而边境线另一边的中国东北大约有1.1 亿中国人,远东地区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商品、服务和劳动力。

  在边境地区,有关两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的争议已经存在很久。而两国的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可能会重新激起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南华早报》最近发表评论称,“中国领导人对莫斯科的示好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它无视了20世纪以来中俄关系中存在的敌意。” 与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反华情绪同样受到关注,因为部分俄罗斯人认为COVID-19的起源于中国有关。而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这种偏见早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经存在,部分原因是毛泽东在早就抱怨过的种族偏见。

  俄罗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使其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北京的强制杠杆之下,同样加深了俄罗斯对出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的销售占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以及联邦预算的三分之一。随着世界转向可再生能源,这对俄罗斯并不是什么好的押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欧亚大陆扩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但该倡议主要绕过俄罗斯,几乎没有给它带来什么好处。近年来,只有少数新的过境点开放,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也微不足道。

  俄罗斯人设想将自身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但这两个体系是竞争性的而非互补。2017 年,欧亚经济联盟向中国提出了40个交通项目,但北京都拒绝了。在去年的“一带一路”倡议高级别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没有露面,据关注中俄关系的分析师安库尔·沙阿 (Ankur Shah) 称,莫斯科“不再感到有必要在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面前低头。” 中国已有效取代俄罗斯成为主导中亚的经济强国,而北京对高纬度地区经济发展和开辟新航道的兴趣——中国称之为“冰上丝绸之路”——对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也构成了明显挑战。而表面上看,中国的“冰上丝绸之路”是对俄罗斯北极战略的补充。

  与此同时,中俄间的防务关系也已经失去了一些早期良好的势头。中国军队从俄罗斯武器出售和军事技术的转让中受益,莫斯科对由此产生的收入和军事合作表示欢迎。然而,中国自身国防工业的进步——部分原因是中国公司获取了俄罗斯的武器技术——正在减少中国对从俄罗斯进口武器的依赖。中国采购中程导弹(表面上是为了对抗美国)同样对俄罗斯领土构成了“假想式”威胁。毫无疑问,莫斯科正在密切关注中国不断扩大的洲际导弹库和在中国西部建造新发射井的情况。俄罗斯曾帮助和促进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许有一天,自身会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代价。

  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A. Kupchan),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著有《孤立主义:美国保护自己免受世界影响的历史》。本文节选译自《外交事务》网站,原文链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1-08-04/right-way-split-china-and-russia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查尔斯·库普坎:从中苏到中俄,双方“不对称的权力”如何影响关系走向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