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986年引进的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扮演了一个叫安德烈的列车员,使大陆观众第一次领略了他作为演员的风采。时至今日,米哈尔科夫已是蜚声世界的大导演,被誉为俄罗斯的斯匹尔伯格。
米哈尔科夫生于莫斯科名声显赫的艺术世家,外曾祖父瓦西里•苏里科夫和祖父皮奥特里•冈察洛夫斯基均为沙俄时期著名的画家;父亲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著名诗人、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国歌、俄罗斯新国歌的歌词作者;母亲亦是诗人;哥哥是名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在家庭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米哈尔科夫对文学、影象艺术如痴如醉。1977年,32岁的米哈尔科夫根据契诃夫未完成的小说《没有父亲》改编的影片《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又译《失琴声》),获得了巨大成功,先后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1994年,米哈尔科夫导演并和女儿共同主演了献给“大清洗”的牺牲者的《毒太阳》(又译《烈日灼人》),淋漓尽致地显现了斯大林时代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在俄罗斯和世界影坛引起了轰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北美取得超过2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奠定了他世界级导演的地位。
《毒太阳》
由斯大林一手策划、发动的“大清洗”运动,掀开了前苏联历史上最恐怖和黑暗的一页:1934年12月1日,苏共政治局委员谢尔盖•米•基洛夫在列宁格勒被青年党员尼古拉耶夫暗杀,处心积虑要清除异己的斯大林终于找到了借口,一场针对苏共内部及无辜人员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当天晚上,苏共中央便根据斯大林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决议》:
“凡属恐怖组织和对苏维埃政权工作人员进行恐怖活动的案件,侦察工作不能超过十天;控告结论在正式开庭审判前一昼夜交给被告;原告、被告双方都不参加审判;不接受判决上诉书和赦免请求书;极刑判决被宣布后立即执行。”
这个后来被称作“特别程序”的决议为大清洗中采用非法手段罗织罪名、迫害异己敞开了制度的大门,成为嗜杀成性的斯大林清洗政治对手、残害无辜的重要工具:任何人十天之内被屈打成招即可未经审判执行死刑。
丧心病狂、杀人无算的大清洗,最终为苏共的灭亡和前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斯大林执政时期究竟迫害致死、流放、关押了多少无辜的人,学界说法不一。1999年,俄罗斯学者阿•利特温《俄罗斯学界“大恐怖”研究的历史编纂学》做了一个总结:“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共有3778234人被逮捕,其中786029人被判死刑”,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不同时期为清算斯大林的罪行而做出的统计数字基本相符。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红色暴力机器疯狂碾压的血腥场面,斯大林这颗“毒太阳”活生生地将春色无边的人间化为腥风怒吼的地狱。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毒太阳》,把情敌之间的争斗贯穿到时代的大背景当中,再现专制暴政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性的恶:1936年夏天,红军师长、战斗英雄科托夫和妻子玛露莎及小女儿来到乡间别墅度假,玛露莎青梅竹马的恋人米迪亚突然到访,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
米迪亚出生于一个只准讲法语的贵族家庭,双亲均遭苏共镇压,为求自保和早日回到玛露莎身边,精通法语的米迪亚被迫前往巴黎,成为契卡(克格勃的前身)的秘探。下令让他背井离乡的正是玛露莎的丈夫科托夫!
米迪亚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出卖了八名白军将领的下落,得以回国了结私人恩怨。最后,契卡逮捕了科托夫,以叛国罪将其秘密处决;心灰意冷的米迪亚在浴缸里自杀;玛露莎被判十年监禁,1940年死于狱中••••••
影片将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和谐”并存,形成强烈的反差;“毒太阳”以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的超现实形象多次出现在镜头里,它穿过河岸、白桦林、客厅,具有毁灭一切的可怕能量,寓意斯大林暴政肆虐大地、荼毒生灵,反人性反人类反对美好的一切。
作为苏维埃富于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科托夫知道斯大林的热线电话号码,过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特权生活;受人尊敬的他,几句话就制止了苏军破坏庄稼的坦克演习,但仍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被捕前,他久久地凝视着自己与斯大林的合影相片,沉默无语。他不会明白,他愿意为之献身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谎言。
科托夫从害人到被害的可悲经历,堪称红色恐怖之下人人自危、风声鹤唳、朝不保夕的一个缩影。
联想起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在1958年中共军委扩大会议上,主持了一场反教条主义运动,将萧克、李达、郭天民等十几个高级将官打成了“反党分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过一年,庐山会议之后的彭德怀成为1959年军委扩大会议的主要批斗对象。12年之后,整彭德怀整得最狠的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
在黑暗的斯大林统治时期,洁身自好、置身事外、与世无争只是一个幻想,时代的旋涡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如果被诬陷也只有听天由命,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契卡成了地狱使者。
米迪亚本身是个受害者,要想在邪恶的体制之内生存下去,过上“美好”的生活,只能变成一匹野兽。当汽球吊着斯大林的巨幅画像在金黄色的麦田上空冉冉升起,风吹皱了画像,斯大林的微笑顿时变得和米迪亚的一般狰狞,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万人仰望的斯大林,米迪亚不可能复仇成功。他的自杀,表明对这个疯狂、冷血的世界已彻底绝望。
《毒太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没有刻意去塑造什么英雄或小人:科托夫是个好父亲、好丈夫,豪爽、大气;完全被动的玛露莎旧情难忘;米迪亚擅长恶作剧,爱好音乐----普普通通的他们都被扔进了时代的搅肉机,要么害人,要么被害,或者兼而有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魔鬼。
影片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也饱含象征色彩:从头到尾都在迷路的卡车司机,似在控诉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找不到出路和方向;仅仅因为卡车司机目睹了契卡毒打科托夫的暴行,这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便在光天化日之下惨遭杀害,是为斯大林体制草菅人命的真实写照。
冷酷的成人世界弥漫着谎言、杀戮和背叛,而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父亲(科托夫)踏上不归路时依然兴高采烈地学着驾驶汽车,令人心碎。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秘密报告里,首次使用了“大清洗”这个字眼:苏共“在1936-1938年这个时期,开始在国家机关当中大肆清洗”,“大规模清洗是在反托洛茨基的运动后”。报告于1956年3月5日经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下发各级党组织,代表了前苏共中央的观点。
作为苏联体制性的罪恶,大清洗借助有重大人格缺陷的斯大林达到了顶峰。“毒太阳”即为前苏联体制和斯大林合二为一的恐怖意象。
据美联社报道,《毒太阳》的续集已经开拍,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6月曾亲临影片的拍摄现场,坐在导演的座位上观看了拍摄过程。观众感兴趣的是,前苏联解体后,在米哈尔科夫的眼里会是一番什么摸样?
1986年引进的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扮演了一个叫安德烈的列车员,使大陆观众第一次领略了他作为演员的风采。时至今日,米哈尔科夫已是蜚声世界的大导演,被誉为俄罗斯的斯匹尔伯格。
米哈尔科夫生于莫斯科名声显赫的艺术世家,外曾祖父瓦西里•苏里科夫和祖父皮奥特里•冈察洛夫斯基均为沙俄时期著名的画家;父亲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著名诗人、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国歌、俄罗斯新国歌的歌词作者;母亲亦是诗人;哥哥是名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在家庭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米哈尔科夫对文学、影象艺术如痴如醉。1977年,32岁的米哈尔科夫根据契诃夫未完成的小说《没有父亲》改编的影片《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又译《失琴声》),获得了巨大成功,先后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1994年,米哈尔科夫导演并和女儿共同主演了献给“大清洗”的牺牲者的《毒太阳》(又译《烈日灼人》),淋漓尽致地显现了斯大林时代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在俄罗斯和世界影坛引起了轰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北美取得超过2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奠定了他世界级导演的地位。
《毒太阳》
由斯大林一手策划、发动的“大清洗”运动,掀开了前苏联历史上最恐怖和黑暗的一页:1934年12月1日,苏共政治局委员谢尔盖•米•基洛夫在列宁格勒被青年党员尼古拉耶夫暗杀,处心积虑要清除异己的斯大林终于找到了借口,一场针对苏共内部及无辜人员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当天晚上,苏共中央便根据斯大林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决议》:
“凡属恐怖组织和对苏维埃政权工作人员进行恐怖活动的案件,侦察工作不能超过十天;控告结论在正式开庭审判前一昼夜交给被告;原告、被告双方都不参加审判;不接受判决上诉书和赦免请求书;极刑判决被宣布后立即执行。”
这个后来被称作“特别程序”的决议为大清洗中采用非法手段罗织罪名、迫害异己敞开了制度的大门,成为嗜杀成性的斯大林清洗政治对手、残害无辜的重要工具:任何人十天之内被屈打成招即可未经审判执行死刑。
丧心病狂、杀人无算的大清洗,最终为苏共的灭亡和前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斯大林执政时期究竟迫害致死、流放、关押了多少无辜的人,学界说法不一。1999年,俄罗斯学者阿•利特温《俄罗斯学界“大恐怖”研究的历史编纂学》做了一个总结:“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共有3778234人被逮捕,其中786029人被判死刑”,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不同时期为清算斯大林的罪行而做出的统计数字基本相符。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红色暴力机器疯狂碾压的血腥场面,斯大林这颗“毒太阳”活生生地将春色无边的人间化为腥风怒吼的地狱。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毒太阳》,把情敌之间的争斗贯穿到时代的大背景当中,再现专制暴政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性的恶:1936年夏天,红军师长、战斗英雄科托夫和妻子玛露莎及小女儿来到乡间别墅度假,玛露莎青梅竹马的恋人米迪亚突然到访,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
米迪亚出生于一个只准讲法语的贵族家庭,双亲均遭苏共镇压,为求自保和早日回到玛露莎身边,精通法语的米迪亚被迫前往巴黎,成为契卡(克格勃的前身)的秘探。下令让他背井离乡的正是玛露莎的丈夫科托夫!
米迪亚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出卖了八名白军将领的下落,得以回国了结私人恩怨。最后,契卡逮捕了科托夫,以叛国罪将其秘密处决;心灰意冷的米迪亚在浴缸里自杀;玛露莎被判十年监禁,1940年死于狱中••••••
影片将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和谐”并存,形成强烈的反差;“毒太阳”以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的超现实形象多次出现在镜头里,它穿过河岸、白桦林、客厅,具有毁灭一切的可怕能量,寓意斯大林暴政肆虐大地、荼毒生灵,反人性反人类反对美好的一切。
作为苏维埃富于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科托夫知道斯大林的热线电话号码,过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特权生活;受人尊敬的他,几句话就制止了苏军破坏庄稼的坦克演习,但仍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被捕前,他久久地凝视着自己与斯大林的合影相片,沉默无语。他不会明白,他愿意为之献身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谎言。
科托夫从害人到被害的可悲经历,堪称红色恐怖之下人人自危、风声鹤唳、朝不保夕的一个缩影。
联想起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在1958年中共军委扩大会议上,主持了一场反教条主义运动,将萧克、李达、郭天民等十几个高级将官打成了“反党分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过一年,庐山会议之后的彭德怀成为1959年军委扩大会议的主要批斗对象。12年之后,整彭德怀整得最狠的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
在黑暗的斯大林统治时期,洁身自好、置身事外、与世无争只是一个幻想,时代的旋涡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如果被诬陷也只有听天由命,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契卡成了地狱使者。
米迪亚本身是个受害者,要想在邪恶的体制之内生存下去,过上“美好”的生活,只能变成一匹野兽。当汽球吊着斯大林的巨幅画像在金黄色的麦田上空冉冉升起,风吹皱了画像,斯大林的微笑顿时变得和米迪亚的一般狰狞,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万人仰望的斯大林,米迪亚不可能复仇成功。他的自杀,表明对这个疯狂、冷血的世界已彻底绝望。
《毒太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没有刻意去塑造什么英雄或小人:科托夫是个好父亲、好丈夫,豪爽、大气;完全被动的玛露莎旧情难忘;米迪亚擅长恶作剧,爱好音乐----普普通通的他们都被扔进了时代的搅肉机,要么害人,要么被害,或者兼而有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魔鬼。
影片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也饱含象征色彩:从头到尾都在迷路的卡车司机,似在控诉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找不到出路和方向;仅仅因为卡车司机目睹了契卡毒打科托夫的暴行,这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便在光天化日之下惨遭杀害,是为斯大林体制草菅人命的真实写照。
冷酷的成人世界弥漫着谎言、杀戮和背叛,而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父亲(科托夫)踏上不归路时依然兴高采烈地学着驾驶汽车,令人心碎。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秘密报告里,首次使用了“大清洗”这个字眼:苏共“在1936-1938年这个时期,开始在国家机关当中大肆清洗”,“大规模清洗是在反托洛茨基的运动后”。报告于1956年3月5日经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下发各级党组织,代表了前苏共中央的观点。
作为苏联体制性的罪恶,大清洗借助有重大人格缺陷的斯大林达到了顶峰。“毒太阳”即为前苏联体制和斯大林合二为一的恐怖意象。
据美联社报道,《毒太阳》的续集已经开拍,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6月曾亲临影片的拍摄现场,坐在导演的座位上观看了拍摄过程。观众感兴趣的是,前苏联解体后,在米哈尔科夫的眼里会是一番什么摸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