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影迷圈子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演员男演员、女演员和英国演员。
英国演员,尤其是是英国男演员,俨然是“82年拉菲”般的存在——要弄点上台面的东西就必须有。好莱坞大片里有英国男演员,小众独立电影里有英国男演员,美剧里还是有英国男演员。近几年,以“卷福”本尼迪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小雀斑”艾迪·雷德梅(Eddie Redmeyne)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Dan Stevens)等人为首的英国男演员几乎统治了大银幕和迷妹们的微博。
剑桥毕业的丹史蒂文
英国男演员凭什么能这么迷人?
首先当然是因为帅气和风度。“英国”(确切地说是英格兰)和“绅士”两个词互相代言,想起英国的米字旗就想起阴雨绵绵的天气,和西装革履、面色温和、手持长柄雨伞的英国男人。这样的刻板成见很大程度上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在中国红了的英国演员,各个出身名门,名校文凭,举止温文尔雅,标准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RP,英国普通话)一丝不苟——中国影迷心目中的第一代英国男神科林·菲斯(Colin Firth)和休·格兰特(Hugh Grant)都是这样的设定。俊脸、伊顿公学、Oxford(牛津 剑桥的简称)简直是英国男演员的标配,连“憨豆先生”罗万·阿特金森(Rowan Atkinson)也不例外。
是不是没有这三样就无法混迹英国演艺圈?恐怕是真的。
演艺圈也许是英格兰最难进的圈子。一方面是因为戏剧艺术在英国历史地位崇高,和歌剧和油画一起被归在“high art”的行列。在阶级观念深入人心的英国,这些东西都是金字塔顶尖精英阶级的专属。英国左派畅销书作家欧文·琼斯(Owen Jones)在一本批判英国社会精英主义盛行的书中就列过这样一组数据:全英国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概占7.5%,而影视表演从业者中这个数字高达31%。
这个数字意味着表演事业和从政一样,是大部分英国世家子弟的追求。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表演是崇高而精英主义的事业。像伊顿这样的老牌贵族学校都拥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戏剧社团,使得这些年轻的世家子弟们在中学时期就能接触到最学院派的戏剧表演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英国做演员光有一张漂亮脸蛋可不够,还要通读莎翁戏、狄更斯和各种古希腊悲剧,懂法语和拉丁语才行——而这些东西差不多只能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里学到。
事实上,你们都很喜爱的“小雀斑”和“卷福”都不算是演艺圈内出身最显赫的。海伦娜·邦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导演蒂姆·波顿前妻,曾饰演《搏击俱乐部》女主角)的曾祖父曾是英国首相,以及著名制作人汤姆·帕克-鲍尔斯(Tom Parker-Bowles)的母亲是康沃尔公爵夫人(她更被中国人所熟知的称谓是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
海伦娜·邦翰·卡特
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戏剧表演教育门槛高、水平精湛。皇家戏剧学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简称RADA)是英国表演艺术生的最高学府。这个位于伦敦市中心、只有几栋建筑构成的校园被视为全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表演艺术教育机构。RADA本科表演专业一年只招收28名学生,这28名学生分别来自纽约和伦敦两个面试点,想成为这28人之中的一人需要通过4道试镜和面试的关卡。
与北美不同的是,这些年轻演员们在RADA所接受的是最传统却最精湛的训练。话剧被视作影视鄙视链的顶端,话剧表演则被视作戏剧表演难度的巅峰。RADA的学生都是以话剧表演为标准接受训练,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功底能够胜任各种角色。除此之外,年轻演员们在RADA还需要学习语言、历史等人文学科,这就是为什么RADA的学生能够在各种剧作中灵活展现各种口音和方言——与其说RADA培养演员,不如说培养的是表演艺术家更加合适。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RADA的本科学费差不多是一年90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0000元),这也不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可以负担的数字。还是那句话:影视圈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没点家底和人脉真的不行。
皇家戏剧学院
表演艺术的崇高地位加上科班的高门槛,你如果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多国语言的话还真做不了演员。所以说,那么多英国演员出身牛津剑桥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再加上表演表演这件事放到哪里都是靠脸说话,让这些英国男演员不仅温文尔雅、博古通今,还一个个都玉树临风——试问这样的男演员谁能不爱?
更重要的是,好莱坞的制片和导演们偏爱这些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一口英伦腔的英国男演员们。从老牌英伦男神“达西先生”科林·菲斯到《唐顿庄园》中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森(Dan Stevens),还是把中国姑娘们迷得七荤八素的“抖森”Tom Hiddleston,每个都是名校学霸,风度翩翩,完美符合美国人对英国绅士的刻板印象。
好莱坞对“英国绅士”的偏爱,在几部近年来大热的超级英雄大片中最为明显。英国绅士的形象,和阳光帅气的美式运动系男生一起,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一起攻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迷妹。大热电影《雷神》中的两位主角托尔和洛基就分别对应“阳光帅气运动系”和“腹黑高冷英伦绅士”两种类型。《蝙蝠侠》漫画中小丑的尖头皮鞋和西装两件套,《星球大战》中第一秩序将军Hux那件总是披在肩上的军装风格呢子大衣……超级英雄大片中的反派皆落入“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喝红酒、听歌剧、英国口音”的设定。
虚拟宇宙电影的大热让英国演员们听歌剧喝红酒的上流社会绅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中国姑娘们对这一型的男生通常毫无抵抗力。本就有着“品质保证”和“血统认证”的英国男演员得到了好莱坞商业推广的加持后,杀遍迷妹圈本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过,英国姑娘们似乎更迷恋尼古拉斯·霍特(Nicholas Hoult)这样又帅又坏的小鲜肉,这大概就是“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吧。
影迷圈子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演员男演员、女演员和英国演员。
英国演员,尤其是是英国男演员,俨然是“82年拉菲”般的存在——要弄点上台面的东西就必须有。好莱坞大片里有英国男演员,小众独立电影里有英国男演员,美剧里还是有英国男演员。近几年,以“卷福”本尼迪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小雀斑”艾迪·雷德梅(Eddie Redmeyne)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Dan Stevens)等人为首的英国男演员几乎统治了大银幕和迷妹们的微博。
剑桥毕业的丹史蒂文
英国男演员凭什么能这么迷人?
首先当然是因为帅气和风度。“英国”(确切地说是英格兰)和“绅士”两个词互相代言,想起英国的米字旗就想起阴雨绵绵的天气,和西装革履、面色温和、手持长柄雨伞的英国男人。这样的刻板成见很大程度上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在中国红了的英国演员,各个出身名门,名校文凭,举止温文尔雅,标准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RP,英国普通话)一丝不苟——中国影迷心目中的第一代英国男神科林·菲斯(Colin Firth)和休·格兰特(Hugh Grant)都是这样的设定。俊脸、伊顿公学、Oxford(牛津 剑桥的简称)简直是英国男演员的标配,连“憨豆先生”罗万·阿特金森(Rowan Atkinson)也不例外。
是不是没有这三样就无法混迹英国演艺圈?恐怕是真的。
演艺圈也许是英格兰最难进的圈子。一方面是因为戏剧艺术在英国历史地位崇高,和歌剧和油画一起被归在“high art”的行列。在阶级观念深入人心的英国,这些东西都是金字塔顶尖精英阶级的专属。英国左派畅销书作家欧文·琼斯(Owen Jones)在一本批判英国社会精英主义盛行的书中就列过这样一组数据:全英国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大概占7.5%,而影视表演从业者中这个数字高达31%。
这个数字意味着表演事业和从政一样,是大部分英国世家子弟的追求。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表演是崇高而精英主义的事业。像伊顿这样的老牌贵族学校都拥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戏剧社团,使得这些年轻的世家子弟们在中学时期就能接触到最学院派的戏剧表演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英国做演员光有一张漂亮脸蛋可不够,还要通读莎翁戏、狄更斯和各种古希腊悲剧,懂法语和拉丁语才行——而这些东西差不多只能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里学到。
事实上,你们都很喜爱的“小雀斑”和“卷福”都不算是演艺圈内出身最显赫的。海伦娜·邦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导演蒂姆·波顿前妻,曾饰演《搏击俱乐部》女主角)的曾祖父曾是英国首相,以及著名制作人汤姆·帕克-鲍尔斯(Tom Parker-Bowles)的母亲是康沃尔公爵夫人(她更被中国人所熟知的称谓是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
海伦娜·邦翰·卡特
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戏剧表演教育门槛高、水平精湛。皇家戏剧学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简称RADA)是英国表演艺术生的最高学府。这个位于伦敦市中心、只有几栋建筑构成的校园被视为全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表演艺术教育机构。RADA本科表演专业一年只招收28名学生,这28名学生分别来自纽约和伦敦两个面试点,想成为这28人之中的一人需要通过4道试镜和面试的关卡。
与北美不同的是,这些年轻演员们在RADA所接受的是最传统却最精湛的训练。话剧被视作影视鄙视链的顶端,话剧表演则被视作戏剧表演难度的巅峰。RADA的学生都是以话剧表演为标准接受训练,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功底能够胜任各种角色。除此之外,年轻演员们在RADA还需要学习语言、历史等人文学科,这就是为什么RADA的学生能够在各种剧作中灵活展现各种口音和方言——与其说RADA培养演员,不如说培养的是表演艺术家更加合适。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RADA的本科学费差不多是一年90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0000元),这也不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可以负担的数字。还是那句话:影视圈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没点家底和人脉真的不行。
皇家戏剧学院
表演艺术的崇高地位加上科班的高门槛,你如果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多国语言的话还真做不了演员。所以说,那么多英国演员出身牛津剑桥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再加上表演表演这件事放到哪里都是靠脸说话,让这些英国男演员不仅温文尔雅、博古通今,还一个个都玉树临风——试问这样的男演员谁能不爱?
更重要的是,好莱坞的制片和导演们偏爱这些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一口英伦腔的英国男演员们。从老牌英伦男神“达西先生”科林·菲斯到《唐顿庄园》中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森(Dan Stevens),还是把中国姑娘们迷得七荤八素的“抖森”Tom Hiddleston,每个都是名校学霸,风度翩翩,完美符合美国人对英国绅士的刻板印象。
好莱坞对“英国绅士”的偏爱,在几部近年来大热的超级英雄大片中最为明显。英国绅士的形象,和阳光帅气的美式运动系男生一起,作为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一起攻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迷妹。大热电影《雷神》中的两位主角托尔和洛基就分别对应“阳光帅气运动系”和“腹黑高冷英伦绅士”两种类型。《蝙蝠侠》漫画中小丑的尖头皮鞋和西装两件套,《星球大战》中第一秩序将军Hux那件总是披在肩上的军装风格呢子大衣……超级英雄大片中的反派皆落入“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喝红酒、听歌剧、英国口音”的设定。
虚拟宇宙电影的大热让英国演员们听歌剧喝红酒的上流社会绅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中国姑娘们对这一型的男生通常毫无抵抗力。本就有着“品质保证”和“血统认证”的英国男演员得到了好莱坞商业推广的加持后,杀遍迷妹圈本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过,英国姑娘们似乎更迷恋尼古拉斯·霍特(Nicholas Hoult)这样又帅又坏的小鲜肉,这大概就是“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