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至于孩子的孤食现象,说起来则比较复杂,最早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因当时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劳力短缺,夫妻二人同时工作的情况开始在许多家庭里出现,而同时,“核家族化”(指由父母和一二位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时代也已到来。这样,由于是双职工家庭,下班较晚时就只好让孩子先吃饭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族,就自然形成了“孤食”现象。发展至今,日本6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是核家族了,而且,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如此,孤食孩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其次,对于收入低的家庭,因生活所需家长不得不长时间加班以补贴家用,因此,这类家庭的孩子的孤食现象更为严重。有统计表明,年收在245万日元左右的家庭孩子的孤食比例为18.4%,即使年收为485万日元左右的家庭,孩子的孤食比例也为9.2%。《食育白书》的调查也显示,在小学5年级学生中就有15%有过孤食经验,而中学2年级生的孤食比例更是高达34%。可见孩子一个人孤食的情况在时下的日本有多严重了。
冲绳,独自看海的少年
如此严重的孤食现象会给日本人和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这也要从孤食孩子和孤食老人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来看孤食现象给日本孩子带来的影响。由于父母工作时间长而且繁忙,母亲很难有精力餐餐都给孤食的孩子准备好营养丰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饮食,慢慢的就会偏向于快餐性质的速食品如碗面、面包、点心等。如此,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孩子因营养不足从而导致营养失调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育儿放弃”的法律问题,时不时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因“儿童虐待”而被诉诸法律的案子就是最好的明证。即使有责任心的父母力图保证给孩子准备好他们成长过程中体内所需的各种食品,但孩子的孤食现状是改变不了的,孩子长大后,由于从小很少有在厨房帮助妈妈一起做料理的经历,当然也就不会自己做饭,没有“自炊”能力,所以,即使他们长大了,因一个人孤食惯了,不习惯与同学、同事共食,更不会一个人去餐厅吃饭,只能是靠便利店的便当和比萨饼店的比萨过日子。这样的日子久了,人的身体状况自然不可能会太好。据日本文部省文部省统计数据显示,从小孤食的人长大后患各种疾病的人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孤食的孩子。
打包外卖会成为孤食者最多的选择
更大的问题是,正常孩子们从小就已经习惯了在吃饭时说“我开动了”,饭后说“我吃好了”以及和父母聊家常等等,这些对于孤食的孩子都是奢侈的事情。失去了这些对成长期有益的经历,孩子长大后大都形成了孤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这些人因从小在孤食中长大缺少父母之爱,从而性格趋于内向,对人冷漠,不愿积极面对人生,缺乏社会性和协调性,最终变成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的原因之一。所以说,吃饭并不仅仅是吃饭,还是学习规矩,学习与人交流的过程,更是学习感恩,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的过程。而孤食现象,却使孩子失去了这一切塑造他们身心的过程,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怎能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呢?由他们引发社会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奇怪之事了。
我们再来看孤食老人和独居者。一个人生活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做饭、吃饭变得厌烦开始凑合起来,许多人因孤寂还会恋上喝酒,严重者甚至患上酒精依存症等。久而久之,这些孤食老人和独居者因营养不良、酗酒患上各种疾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内向型的孤食老人还会因孤食而进一步导致孤独,患上抑郁症,直至演变成“孤独死”。日本能率协会综合研究所的调查就表明,孤食老人食生活的不堪已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因孤食而患上抑郁症的女性是享受共食生活女性的2.4倍,男性的这个比例则为2.7倍。更有甚者,有些孤独者因孤独脾气变得暴躁,出外乘车、购物就会经常因小事而与人发生口角,有的还大打出手,引发犯罪现象发生,触犯刑法,最终锒铛入狱。日本的“老年人犯罪问题”现在早已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日本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其中“孤食老人”所占的比例当仁不让的名列第一。
京都美术馆,独自吃饭的女人
关注这个问题,是缘于自家附近已经关闭了的一个中华料理店。因偶尔会去这家小店吃它的扬州炒饭,对小店的关闭颇感遗憾,自然也就好奇这家店铺接下来会作为何用?终于等到了小店新装开业,却发现变成了一家莫名其妙的饮食店,之所以说它莫名其妙,是因为这家新店每周只开那么三两天,而且客人多以孩子为主,料理也是适于孩子们吃的儿童套餐等,经过数次观察、琢磨,最后总算弄明白了这原来是一家专门为“孤食”的孩子们提供饮食、交流的场所的餐厅。那么,什么是“孤食”?孤食的都是些什么人?孤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这种现象将对日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法呢?
孤食者的餐桌
在日本,“孤食”这种提法,最早大约始于2000年左右,具体是指并非出于本意的一个人一边体味孤独,一边进食的现象。而现在所说的孤食者,一般指两类人,一类是独居老人和独居者。另一类则是指孩子。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017年所作的《食育白书》的调查显示,日本全国目前每周有三天以上一个人进食的人占15.3%,这个数据与6年前的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5%。也就是说,如果按每日3顿饭乘以7日总计每周21餐来计算,有15%以上的人每周12餐以上是一个人孤独进食的。调查同时还显示,有35.5%的孤食者表示:虽然不愿意一个人进食,但由于吃饭的时间和地方与家人难以重合,所以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进食。还有31.1%的孤食者表示,自己是因为没有人和自己一起吃饭才只好一个人进食的。两者相加,我们可以看出,有超过66%的孤食者是因为无奈才选择孤食的。可见,在日本一个人进食的状况确实是正在不断增多之中,而且,大部分孤食者还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选择一个人进食的。
那么,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才致使这种孤食现象发生的呢?这要从老人和孩子这两种孤食者分别说起。我们先来看独居老人和独身者孤食现象产生的原因。随着日本人的高龄化、长寿化以及熟年离婚、丧偶、分居等现象不断的增多和子女的离家单过,日本人过去那种一家几代人围坐一起吃饭的景象再也再也难以看到了,相反地,老年人一个人生活的情形则越来越多,这就不可避免的自然形成了老年人和独身者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这种状况,即所谓的“孤食”现象。而即使有些老人和家族成员一起生活,但因他们的起卧时间、饮食内容和家人不一样,虽然有家人给做好饭菜,但一个人吃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多,所以,这些老人也应归于孤食老人群里。
犬岛,独自逛美术馆的老人
至于孩子的孤食现象,说起来则比较复杂,最早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因当时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劳力短缺,夫妻二人同时工作的情况开始在许多家庭里出现,而同时,“核家族化”(指由父母和一二位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时代也已到来。这样,由于是双职工家庭,下班较晚时就只好让孩子先吃饭了,只有一个孩子的家族,就自然形成了“孤食”现象。发展至今,日本6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是核家族了,而且,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如此,孤食孩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其次,对于收入低的家庭,因生活所需家长不得不长时间加班以补贴家用,因此,这类家庭的孩子的孤食现象更为严重。有统计表明,年收在245万日元左右的家庭孩子的孤食比例为18.4%,即使年收为485万日元左右的家庭,孩子的孤食比例也为9.2%。《食育白书》的调查也显示,在小学5年级学生中就有15%有过孤食经验,而中学2年级生的孤食比例更是高达34%。可见孩子一个人孤食的情况在时下的日本有多严重了。
冲绳,独自看海的少年
如此严重的孤食现象会给日本人和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这也要从孤食孩子和孤食老人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来看孤食现象给日本孩子带来的影响。由于父母工作时间长而且繁忙,母亲很难有精力餐餐都给孤食的孩子准备好营养丰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饮食,慢慢的就会偏向于快餐性质的速食品如碗面、面包、点心等。如此,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孩子因营养不足从而导致营养失调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育儿放弃”的法律问题,时不时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因“儿童虐待”而被诉诸法律的案子就是最好的明证。即使有责任心的父母力图保证给孩子准备好他们成长过程中体内所需的各种食品,但孩子的孤食现状是改变不了的,孩子长大后,由于从小很少有在厨房帮助妈妈一起做料理的经历,当然也就不会自己做饭,没有“自炊”能力,所以,即使他们长大了,因一个人孤食惯了,不习惯与同学、同事共食,更不会一个人去餐厅吃饭,只能是靠便利店的便当和比萨饼店的比萨过日子。这样的日子久了,人的身体状况自然不可能会太好。据日本文部省文部省统计数据显示,从小孤食的人长大后患各种疾病的人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孤食的孩子。
打包外卖会成为孤食者最多的选择
更大的问题是,正常孩子们从小就已经习惯了在吃饭时说“我开动了”,饭后说“我吃好了”以及和父母聊家常等等,这些对于孤食的孩子都是奢侈的事情。失去了这些对成长期有益的经历,孩子长大后大都形成了孤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的孤僻性格。这些人因从小在孤食中长大缺少父母之爱,从而性格趋于内向,对人冷漠,不愿积极面对人生,缺乏社会性和协调性,最终变成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的原因之一。所以说,吃饭并不仅仅是吃饭,还是学习规矩,学习与人交流的过程,更是学习感恩,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的过程。而孤食现象,却使孩子失去了这一切塑造他们身心的过程,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怎能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呢?由他们引发社会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奇怪之事了。
我们再来看孤食老人和独居者。一个人生活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做饭、吃饭变得厌烦开始凑合起来,许多人因孤寂还会恋上喝酒,严重者甚至患上酒精依存症等。久而久之,这些孤食老人和独居者因营养不良、酗酒患上各种疾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内向型的孤食老人还会因孤食而进一步导致孤独,患上抑郁症,直至演变成“孤独死”。日本能率协会综合研究所的调查就表明,孤食老人食生活的不堪已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因孤食而患上抑郁症的女性是享受共食生活女性的2.4倍,男性的这个比例则为2.7倍。更有甚者,有些孤独者因孤独脾气变得暴躁,出外乘车、购物就会经常因小事而与人发生口角,有的还大打出手,引发犯罪现象发生,触犯刑法,最终锒铛入狱。日本的“老年人犯罪问题”现在早已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日本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其中“孤食老人”所占的比例当仁不让的名列第一。
京都美术馆,独自吃饭的女人
孤食现象如此堪忧,有什么妙计良方能解决孤食问题呢?我们还是先从孩子说起。作为家长,首先应考虑的是在家庭内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增加家族成员共同进食的机会,而不是消极的以工作忙为由不作为。比如定下每周的哪一天,只要没有极特殊的情况,那就雷打不动的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吃饭,哪怕不能一日三餐都一起吃,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和孩子一起吃饭也是父母当仁不让的责任所在。其次,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和孩子一起吃饭时,还要尽可能的纠正孩子吃饭时的不良习惯如边看电视边吃饭、狼吞虎咽等等。第三,充分利用和孩子一起进食的机会,把自己不能经常和孩子吃饭的理由委婉的向孩子解释清楚,比如对孩子说“让你一个人吃饭,真是对不起”、“只要有机会爸爸妈妈一定争取和你一起吃饭看电影去迪斯尼玩”等等,以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为了他们才在外面拼搏,才不能经常和自己一起吃饭。明白了这些,孩子也就慢慢会从孤食的寂寥、悲伤中慢慢解脱出来。
还有一个办法也很不错,那就是笔者在前面提过的为孤食孩子们开办的类似于“儿童餐厅”的这种模式。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自从儿童孤食现象越来越受到世论关注,继前几年在东京开出第一家面向孤食儿童的餐厅,因其效果良好,近几年来这种模式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目前以各种名目开办的或定期或不定期的这种儿童食堂性质的餐厅已是越来越多,因经营者是福祉部门或慈善机构和个人,因此收取的餐费非常低,有的甚至是免费的。孩子们在这里开心的进食,愉快的和小伙伴交流,可谓是身心愉快,即排除了孤食的无聊、寂寞,还驱除了因缺少关爱而在心里留下的阴影。所以说,这些开办儿童餐厅的团体或个人所为之事,诚可谓是善莫大焉的阳光工程。
至于老人的孤食问题,鉴于他们的年龄所带来的行动不便,因此像解决儿童孤食现象的那样开办老人餐厅显然不现实,所以,也只能是由家人尽量争取时间,创造和老人共同进食的机会,鼓励老人尽可能的参加社区活动以及各种老年人插花班、绘画班,音乐班等等。以达到排解老人的孤独,让老人尽量的能达到精神愉快,身体康健的理想状态。不过,鉴于日本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想做到这些,还真就需要老人和有老人的儿女共同“同志仍需努力”了。
奄美岛,深夜的孤食者
其实,孤食现象同样存在于中国,形成原因与日本也基本大同小异,尤其是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成为普遍现象,撇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儿在家乡孤独的生活一个人进食的现象更是越来越多,这些也渐渐开始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而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只不过这种现象现在似乎在中国还没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真希望我们那能够看到孤食现象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患,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如早日出台对策,给社会增加一些和谐因素,岂非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