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2018-08-13 10:56:02
来源:《新视角》2018年第2期 作者: 林纯洁
关键词:世界历史 点击: 我要评论
考察对鹰的崇拜和鹰纹章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欧洲历史上的帝国统治者热衷于制造神话,利用罗马帝国的帝国象征和基督教圣徒等宗教元素设计皇权标志和旗帜,试图从中获得统治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在近代的政治漫画中很轻易地被消解了。

   【首刊于《新视角》杂志总第80期(2018年2月)】

  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的历代帝国统治者赋予了鹰以高度的神圣性,鹰作为帝国和皇权的象征,成为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等国家纹章的核心要素。

  漫画自从古希腊时代产生后,就作为讽刺的工具,在社会舆论中作用巨大。随着政治生活的丰富和新闻自由的扩大,18世纪时,现代政治漫画在欧洲产生,成为漫画的一个特别种类,是解读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密码。鹰和鹰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有时也会出现在漫画,尤其是政治漫画中。纹章和漫画都是图像史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文化史家彼得•伯克认为:“尽管文本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但图像本身却是认识过去文化中的宗教和政治生活视觉表象之力量的最佳向导。”本文试图采用图像史学的方法,利用钱币、纹章和漫画等相关资料,先阐明帝国之鹰的起源,再重点分析19世纪前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多幅带有鹰纹章的政治漫画,研究这些漫画背后隐含的历史涵义与时代精神。

  一、帝国之鹰的起源

  鹰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主神宙斯的标志,也是希腊王权的标志。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时,有两只鹰站立在王宫的屋顶上。这与中国正史中记载帝王出生时的异象颇有相同之处,如《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出生时,“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乃去”,这也算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点。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硬币,一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另一面就是鹰的图案。他南征北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随着他的去世而很快崩溃。继之而起的罗马则发展成了一个千年帝国。

  古罗马文化深受古希腊的影响,鹰在古罗马是朱庇特的象征。传说,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时,第一任国王罗慕卢斯(Romulus)在宫殿上看到了12只鹰,这预示着罗马未来的国运,即罗马将绵延12个世纪。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暴君,建立了共和国。罗马建立了强大的军团,四处征伐。罗马军团有采用动物作为标志的传统,如野猪、狼、牛、马等。公元前104至103年间,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执政期间,取消了军团的其他动物标志,统一采用鹰作为军团标志。除了鹰本身象征朱庇特的神圣性,还与马略自己的传说有关。据普鲁塔克《古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记载,传说马略小时候,曾“住在乡间,有次他用身上穿的长袍,接住一个坠落的鹰巢,里面有七只幼鹰”,这被术士解读为,这预示了他“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命中注定拥有最高权势和职位达七次之久”。尽管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但马略利用这个传说增强了自己执政的神圣性和自信心,公元前86年,他在第七次执政官任期的第17天去世。

  从此以后,罗马将鹰旗被敌人夺走视为极大的侮辱。奥古斯都曾因夺回被帕提亚人抢去的鹰旗而获得巨大声望。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初,奥古斯都获得与朱庇特相等的地位,鹰也因此成为罗马皇帝的标志。罗马帝国使得鹰成为帝国和国家权力的象征,对后世的帝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军团鹰旗。.JPG

古罗马军团鹰旗

  鹰在基督教中也有神圣的地位,可以象征上帝、耶稣、福音书作者圣徒约翰等。起初,由于基督教不承认皇帝神的地位,一直处于被迫害的境况。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的宗教。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地处欧亚大陆分界线、紧扼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拜占庭,新建了一座都城,即君士坦丁堡,它也被称为“新罗马”、“第二罗马”。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临终前,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392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立为国教。帝国梦想统治世俗的世界,而基督教致力于统治精神的世界,两者都具有普世的属性,鹰则成为两者的共同标志,参与了帝国与宗教秩序的构建。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到了5世纪中期,西罗马帝国危机四伏,罗马人想起了12只鹰与12世纪国运的传说,陷入了亡国的恐慌之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鹰的标志仍为后世的统治者所继承,成为帝国理念的象征,尤其是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四处征伐,统一了西欧,后来被称为“查理大帝”;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继续采用鹰作为皇帝的标志。12世纪,欧洲纹章文化兴起后,鹰成为皇帝的纹章。而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则已出现双头鹰标志,对西欧也产生了影响。13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形成了德意志国王采用单头鹰纹章、加冕为皇帝后使用双头鹰纹章的惯例。

  1453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下,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在城墙上。为了拉拢莫斯科大公抵抗土耳其帝国,罗马教廷安排了侥幸逃出的东罗马帝国公主与莫斯科大公的联姻。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结婚。伊凡三世由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纹章,并将家族纹章(圣乔治屠龙纹章)与之结合在一起。16世纪初,瓦西里三世统治期间,莫斯科开始被东正教会人士称为“第三罗马”,莫斯科公国由此继承了罗马的帝国理念,并成为东正教的保护者。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Czar,西方皇帝称号凯撒Caesar的俄语发音)。1682年,彼得一世继位,锐意改革,俄罗斯国力大增,1721年,正式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762至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统治期间,积极进行领土扩张,并将历代沙皇扩张的领土纹章增加进了双头鹰纹章中。177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纹章上,中间是双头黑鹰盾徽(每个鹰头上各有一顶皇冠),盾徽上方是一顶大皇冠,黑鹰左爪持帝国之球,右爪持权杖(以纹章本身分左右,与读者视角相反),黑鹰胸前是圣乔治屠龙盾徽,黑鹰翅膀上面是各个地区的纹章,右边是天使(基辅)、两只黑熊(诺夫哥罗德)、王冠和刀(阿斯特拉罕),左边是扶十字架的狮子(弗拉基米尔)、黑龙(喀山)和两只白鼬(西伯利亚)。纹章下方是圣安德烈勋章,图案为斜十字架,是圣安德烈殉道时被钉的十字架。从伊凡三世统治时期开始传说,耶稣十二个使徒之一的圣安德烈将基督教传到了俄罗斯。

  从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纹章上,可以看出罗马帝国对后世帝国的深远影响。试图继承罗马帝国遗产的不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有些传统上不采用鹰作为纹章的国家,在建立帝国时,也会采用鹰作为纹章,如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

  二、法国大革命时代与拿破仑之鹰的陨落

  1789年,法国发生大革命。1790年,法国议会决议废除贵族制度、爵位,并将纹章作为贵族的象征予以废除,还展开了对纹章进行围剿的运动,将建筑、装饰等上面的纹章符号都消灭了。1792年,君主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对纹章的围剿扩大到王室纹章,如法国王室的蓝底三朵金色百合盾徽遭到销毁,王室纹章的神圣性遭到了严重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法国处死路易十六震惊了欧洲各国。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同盟。1793年,法国打败了普鲁士、奥地利等组成的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军队。一个法国人画了一幅漫画《普鲁士的堂吉诃德式的胜利进军》:普鲁士倒骑着一匹马,手臂上挂着一个盾,双手握着一只矛;奥地利倒骑着一头驴,很不解地对普鲁士说:“这些脏兮兮的穷人们,他们打得多么激烈!”普鲁士说:“谁信呢?”他们的马和驴分别由一只双头鹰的两个头牵引,鹰嘴处的带子上写有“新的征服”。双头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象征,此时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漫画将他们画成堂吉诃德与仆人桑丘的形象,讽刺普奥的进攻如同堂吉诃德的征战,是荒谬和不可取胜的。普鲁士作为主人骑着马,奥地利作为仆人骑着驴,体现了在普奥二元体制下,普鲁士已居于主导地位。

  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即拿破仑一世,逐步恢复了贵族体系和纹章制度。6月,帝国政务会举行会议,讨论了帝国的纹章。有人建议高卢公鸡、鹰、狮子、大象、密涅瓦之盾、橡树、玉米穗、大象或波旁王室的百合花。拿破仑一开始选择了狮子。后来,按照传记《拿破仑大帝》的记载:“拿破仑决定把狮子改成展翅雄鹰,因为它‘确认帝国威严,引人追忆查理曼’。鹰也能让人回想古罗马。”这被称为“拿破仑之鹰”,纹章的核心是一个蓝底盾徽,一只金鹰展开翅膀站立着,鹰爪都握有闪电;环绕盾徽的是荣誉军团的勋章。盾徽后面是两支交叉的权杖,一支权杖顶端是一只作发誓手势的手掌;一支权杖顶端是皇帝手持权杖和帝国之球的小塑像。盾徽里的顶部是一顶骑士的头盔;背后是一面巨大的斗篷,斗篷上方是一顶法国皇冠,斗篷背面有蜜蜂的图案,这是拿破仑选定的家族纹章。蜜蜂象征不朽与繁衍,是克洛维之父希尔代里克墓中的重要标志。“拿破仑就这样挪用了希尔代里克的蜜蜂,故意将波拿巴家族同法国本身的开国者古墨洛温王朝相连。”

(5)拿破仑一世纹章。.JPG

拿破仑一世纹章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举行了加冕典礼。拿破仑称帝后,自称是查理大帝的继承人,努力成为西方世界的皇帝。而此时西方世界的皇帝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衰落的帝国已经自身难保。1806年,在拿破仑的操纵下,德意志16个邦国成立了“莱茵邦联”,导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皇帝弗兰茨二世退位,作为弗兰茨一世继续担任奥地利帝国皇帝,仍然采用了双头黑鹰纹章。而拿破仑仍试图通过与奥地利皇室通婚来提高自身的地位。1810年,拿破仑娶了奥地利的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1811年,将他们所生的儿子封为“罗马王”,即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的军队旗帜采用了古罗马帝国鹰旗的样式,象征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精神。旗杆顶端是一只金鹰。旗面是蓝白红三色旗,象征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上面绣有字母N,即拿破仑。拿破仑对军官们说:“这是你们的旗帜!这些雄鹰永远是你们的集结点……”1807年,拿破仑在军团公报中说:“丢失鹰旗抹黑团的荣誉,哪怕一百次胜战、一百项战场荣誉也无法挽回颜面。”

  拿破仑融合了古罗马、墨洛温王朝、法国大革命等多重元素设计出的纹章和军旗,作为政治合法性和权力神圣性的来源。但拿破仑没想到的是,他精心所构建的神圣性,在针对他的漫画中很快被消解了。

  1808年,拿破仑派他的哥哥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并派军队入侵西班牙,同时为西班牙颁布了新的纹章,将拿破仑之鹰纹章置于西班牙纹章的中心。法国的侵略和统治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强烈反抗。1813年,约瑟夫被驱逐出西班牙,拿破仑之鹰也被撤下了西班牙纹章。画家戈雅画了一幅漫画《被拔了毛的鹰》,描绘的是,西班牙人民正拿着武器驱逐拿破仑之鹰,鹰已经被拔了毛,两个翅膀都秃了,飞也飞不起来,正在狼狈地逃窜。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接着1813年,又在德意志爆发了莱比锡战役,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组成的联军打败了拿破仑。1813年,英国人托马斯•罗兰森创作了一幅漫画《两位令人恐惧的国王》描绘莱比锡战役,并嘲笑了拿破仑:战败落魄的拿破仑坐在一只军乐鼓上,双手托住下巴,正在沉思,对面是一个骷髅(死神国王)坐在炮筒上,和拿破仑一样的动作,“两位令人恐惧的国王”对望着,旁边是折断的罗马之鹰权杖。炮筒边上还有几颗炮弹。拿破仑非常擅长运用炮兵这个兵种,这是他之前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原因,但此时已无法挽回战局。远方则是联军士兵举着俄罗斯的双头鹰旗、普鲁士的单头鹰旗和奥地利的双头鹰旗,脚踏着法军的尸体,正在追赶法军残部,而法军也是以鹰为旗帜的,这场鹰与鹰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列强帝国间战争的缩影。这幅漫画也讽刺了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死亡和伤害。

  拿破仑在占领区推行《拿破仑法典》等法律和大革命的理念,废除了很多地区的封建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每征服一个地区,就将拿破仑之鹰纹章强加到这个地方本来的纹章上面,同时任人唯亲,将自己的亲属分封到占领区各地为王,试图建立一个以自己家族为核心的帝国,违背了欧洲的传统,而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注定会失败。

  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打败。1814至1815年,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旧秩序。会议期间最终打败了试图东山再起的拿破仑,拿破仑之鹰陨落。维也纳会议后,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成了“神圣同盟”,以维护这个秩序。由于这三个国家都以黑鹰为纹章,这被哈夫纳称为“三只黑鹰的同盟”。

       三、1848年革命时代与反动的“黑鹰同盟”

  旧秩序恢复之后,欧洲大陆各国恢复了专制统治,如普鲁士实施了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1842年,《莱茵报》创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积极参与了撰稿,宣扬进步思想,马克思后来还担任了主编。1843年,《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有人创作了漫画《被捆绑的普罗米修斯》,讽刺了这件事情。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的旨意,将火种盗给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因而被宙斯处罚,每天被鹰啄去肝脏。漫画里的普罗米修斯象征马克思,被锁链绑在印刷机旁边,印刷机上方还挂有《莱茵报》,一只头戴王冠的普鲁士黑鹰飞到马克思胸前啄食。而黑鹰的脚下由一条线牵着。左上方是一个王座,锁链和控制鹰的线都来自王座上的松鼠。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讽刺为松鼠。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国家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很快传遍各国,3月在维也纳、柏林也爆发了革命。德意志各邦国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国民议会,以制定宪法,推动德国的自由和统一。1849年,普鲁士国王拒绝国民议会献上的皇冠和制定的宪法,各邦国派去的代表纷纷回国,只有少部分议员前往了符腾堡的首府斯图加特,被称为“残缺议会”。1849年,曾参与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斐迪南•施罗德(Ferdinand Schröder)在《杜塞尔多夫月刊》发表了一幅漫画《1849年8月欧洲的整体图景》,描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局势,各国都是以拟人化的图像出现,人的大小与国力成正比。

  漫画的中心是普鲁士,重点描绘了普鲁士等对德意志革命的镇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又高又胖,穿着军服,头戴尖顶头盔,脖子上挂着十字架,手拿一把扫帚,扫向西南部。法兰克福这个地方立起了一个类似于十字架的旗杆,撑着一件破衣服,旗杆上方是残破的黑红金三色旗,旗杆顶端是一顶军盔。一些议员举着黑红金三色旗,逃到了符腾堡。旁边是一个绞刑架,吊死了一个人。这描绘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失败。

  紧跟普鲁士的是萨克森(胸前是萨克森绿色花环纹章)、汉诺威(胸前是汉诺威骏马纹章)等小个子形象。1849年6月,普鲁士与汉诺威、萨克森组成“三王同盟”,镇压革命,尤其是巴登和符腾堡的革命运动。

  普鲁士背后的是丹麦,丹麦国王腓特烈七世则手舞足蹈,双脚踏在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这片与德国存有领土争议的地方上。1848年1月,腓特烈七世登基,3月,宣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并入丹麦,引发了德意志不满。普鲁士派兵进行了干预,但在英俄法等列强干涉下,普丹签订了停战协议,暂时搁置了矛盾,而并没有解决。后来在1864年爆发了普丹战争,成为德国统一的第一场战争。

  在普鲁士的前面是符腾堡和巴伐利亚。符腾堡戴着一个大盖帽,胸前是符腾堡两只鹿角纹章,正惊讶地看着普鲁士的镇压行动。巴伐利亚政局相对较为平稳,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和平退位。漫画中巴伐利亚是一个胖胖的小修士,仿佛置身事外,而又有点不高兴,他胸前是巴伐利亚的蓝白菱形纹章;修士形象来源于首府慕尼黑的词源(München源于修士Mönch,意思是“在修士那里”)。

  挨着德意志西南部的是瑞士。1847年,瑞士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内战后,团结在了一起。1848年,瑞士制定宪法,建立了现代的联邦国家。在漫画中,瑞士是一群小个子,象征瑞士的联邦体制,他们聚集在一顶自由帽之下,自由帽像一个堡垒保卫着瑞士;帽子上方画有两支交叉的束棒,这在古罗马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后来成为国家主权的标志。束棒下方写着赫尔维蒂娅(Helvetia),古罗马时代凯尔特人的一支赫尔维蒂人曾居住在瑞士地区,后来瑞士以“赫尔维蒂联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a)为正式国号。

  法国革命较为成功,推翻奥尔良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恢复了秩序。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法国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崇拜和怀念,当选为总统,掌握了政权。在漫画中,路易•波拿巴身材修长,戴着拿破仑式的帽子,身着礼服,他显眼的胡子是当时漫画经常嘲笑的题材。他拿着一把扫帚,站在那里,指着海湾旁的两艘船,这是指革命后的动荡局势引发了欧洲移民美洲的浪潮。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为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即拿破仑三世。他即位后,重新采用拿破仑之鹰纹章。但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被打败,第二帝国终结,拿破仑之鹰也不再作为法国的标志。在拿破仑时代,鹰旗就获得了“杜鹃”的绰号,这说明鹰并没有得到法国民众的普遍认同,更多的是拿破仑家族试图从古罗马和查理大帝处获得合法性而做出的安排。尤其是鹰作为法国的劲敌普鲁士及其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的纹章,很难再成为法国的标志。

  奥地利不仅本土爆发了革命,匈牙利等领地也爆发革命,要求摆脱奥地利统治。匈牙利人组织军队打败了奥地利军队,奥地利帝国濒临解体,哈布斯堡王朝危在旦夕。1849年3月,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求援。俄国为了防止奥地利帝国解体后,普鲁士一家独大、可能建立民族成分更单一的更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早就准备好了镇压匈牙利革命。1849年5月,沙皇军队进军匈牙利。8月,匈牙利革命被沙皇镇压下去。至此,1848年革命完全被镇压,这正是漫画的点题之处。在漫画中,瘦小的奥地利后背上是一只双头鹰,仰望着俄罗斯,手伸向他的腰处,在请求俄罗斯的帮助,矮小的身材暗示奥地利已经衰落下去。俄罗斯穿着军服,头盔上是一只双头鹰,正在挥剑,与手持尖刀的匈牙利在搏斗。这是这幅漫画里斗争最激烈的场面。

  革命前,意大利北部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趁着奥地利爆发革命,意大利人也发起斗争,希望能够独立。1848年3月,威尼斯建立了共和国;1849年8月,威尼斯被奥地利镇压。漫画中的威尼斯处有一面小旗帜,记录了这次斗争。除了威尼斯,罗马也在1849年3月至7月建立了共和国,但遭到法国镇压。

  与欧陆隔海相望的是英国,由于英国早就进行了限制君权的革命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1848年革命中政局较为平静。漫画中,维多利亚女王坐在王室马车上,头戴王冠,怀抱着一个婴儿,这是1848年3月刚生的一位公主。拉车的是一只独角兽,旁边还有一只卷毛的狮子,都是英国王室纹章上的扶盾动物。马车的旁边有3个小个子举着帽子在进行乞讨,其中1个靠近马车,女王的侍卫手持罗马之鹰权杖,冷眼相向。乞讨的人是爱尔兰的象征,1845年至1848年,爱尔兰的马铃薯因病虫灾害严重歉收,出现了大饥荒,英国没有很好的救灾措施,导致大量爱尔兰人死于饥荒,加上向美洲(以美国为主)逃荒,爱尔兰人口从800多万下降到650万。爱尔兰人从此对英国政府更加失望,奋起反抗,终于在1922年获得独立。而女王的鹰权杖似乎暗示了英国的帝国野心。虽然英国通过海外扩张,早就成了新的“日不落帝国”,但国王却没有皇帝的头衔。由于在欧洲称帝不太合适,终于在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议会宣布为印度女皇,次年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

        这幅漫画生动地描绘了1848至1849年革命后欧洲各国的状态,作者对各国的特征和历史细节均有准确的把握: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制宪失败后的德意志乱局,普鲁士的骄横、奥地利的衰落和德意志小诸侯们的无助;德意志之外,还有沙皇俄国的肆无忌惮、丹麦的幸灾乐祸、瑞士的团结、法国的冷静与英国的置身事外。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是欧洲各国的普遍要求。以黑鹰为纹章的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均是旧秩序的代表,实行专制统治,对国内外的革命进行了积极镇压。

  四、帝国争夺时代与帝国之鹰的消亡

  1864~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成立,结束了德国中世纪以来的分裂局面,并采用了单头黑鹰纹章作为国徽。

  德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不安。1871年8月30日,法国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普鲁士的新纹章》:普鲁士黑鹰头戴普鲁士军盔,鹰嘴叼着一把勺子。脖子上挂着铁十字勋章。胸前挂着一只钟,这嘲讽了普鲁士守时机械的特征。黑鹰的翅膀被画成了吸血蝙蝠的形象,翅膀背后落下很多血滴。右边翅膀上写有巴伐利亚、黑森、萨克森、荷尔斯泰因;左边翅膀上写有符腾堡、巴登、汉诺威、拿骚,这都是普鲁士在统一德国过程中新控制的领土,或直接并入普鲁士,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黑鹰腰上箍着烟斗和手枪,左爪拿着战刀,右爪拿着两袋金钱,即法国的战争赔款。整幅漫画讽刺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贪婪特征。

  而早在1870年,一个奥地利人对德国的未来做了预测,画了一幅漫画《德国的未来》:一只手将很多人盖在了普鲁士的军盔下方,军盔的前面是普鲁士之鹰纹章。漫画下方写有:“德国的未来:来到一个帽子底下?我认为,来到了尖角军盔下面。”这象征德国将处于普鲁士的专制统治之下。果然,普鲁士主导的帝国开始逐步加强中央的权力。

(13)漫画《德国的未来》。.jpg

《德国的未来》漫画

  德意志帝国建立时,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仍保留了巴伐利亚、符腾堡和萨克森等王国以及各级贵族的地位,维持了德意志的联邦传统。符腾堡等邦国仍享有部分特权,包括管理邮政、铁路的权力,有自己独特的邮政标志。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1902年,帝国取消了符腾堡的邮政管理权。于是有人画了一幅漫画《符腾堡最后的邮票》:一只黑鹰头戴军盔,叼着一个画有符腾堡邮政标志图案的风筝,符腾堡邮政标志由符腾堡王国纹章(金底三只鹿角和三只黑狮)和牛号角组成;风筝后面串有七枚符腾堡的邮票。旁边写有文字:符腾堡最后的邮票,1902年4月1日。路边有两个指路牌,一个指向帝国首都柏林,一个指向符腾堡王国的首府斯图加特。按照路牌的指示方向,黑鹰叼着符腾堡邮政标志飞往柏林。一个人拉着火车玩具,拖往斯图加特的方向,对失去风筝的人说:“你要是将你的绳子抓紧一点,就不会哭了。”本来放着风筝的人手上牵着一根断绳子,边拭擦眼泪,边说:“要注意,它还没将你的火车抓走。”黑鹰在这里象征了德意志帝国专制的中央集权,剥夺了符腾堡的邮政管理权。火车玩具象征了符腾堡的铁路管理权。漫画还暗示,符腾堡的铁路管理权也随时可能被剥夺。

  19世纪末是一个帝国争夺时代,各个帝国无不热衷于对外扩张。这一扩张的高潮就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英、法、德、美、俄、奥、意、日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8月15日,美国杂志《精灵》(Puck)刊登了一幅漫画《真正的麻烦是这家伙醒来之后》。在漫画中,中国龙拖着长辫子,躺在地上沉睡。俄国熊头戴皇冠,拿着一把刀;英国狮头戴尖盔,端着枪;德国鹰头戴皇冠,飞临龙身,仔细端详着猎物;美国白头鹰带着一顶礼帽,站在后面;法国高卢鸡、奥地利双头鹰,站在龙身两侧。意大利狼身上绑着一把尖尖的匕首;日本豹叼着一把武士刀,一只爪子按住了中国龙的辫子。八个侵略者围在中国龙旁边,仿佛将要瓜分中国。英国与俄国相视而立,为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似乎就要打起来了。在当时八个国家中,德、奥、美、俄采用了鹰作为国徽,在漫画中德、奥、美都是以鹰作为标志,只有俄国是用另一个国家形象——熊来标志,以提高辨识度。

  随着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改变了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地缘平衡。尽管英俄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矛盾重重,但为了对付德国,最终还是联合起来了,逐步形成了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两个阵营矛盾重重,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同盟国战败,战争结束,德、奥、俄三个以鹰为纹章的帝国都覆灭了,帝国之鹰也随之一起消亡。其中,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又成立苏联,抛弃了鹰纹章,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1993年重新采用双头鹰纹章,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德国成立共和国,继续采用鹰纹章,但将之改造为“共和之鹰”和“联邦之鹰”;奥地利也成立了共和国,双头鹰纹章则变成了单头鹰,去除了帝国的痕迹,加上象征工人、农民、资产阶级三个阶级的标志,成为共和国国徽,历经曲折,至今仍是国家的象征。

  五、结语

  考察对鹰的崇拜和鹰纹章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欧洲历史上的帝国统治者热衷于制造神话,利用罗马帝国的帝国象征和基督教圣徒等宗教元素设计皇权标志和旗帜,试图从中获得统治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在近代的政治漫画中很轻易地被消解了。

  19世纪前后的政治漫画,运用了鹰纹章的元素,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精神,是理解这段历史的密码。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漫画借嘲弄拿破仑之鹰,讽刺了他的帝国思想和侵略行径;1848年革命时期的漫画描绘了欧洲各国在革命结束后的状态,表达了对革命的同情,对镇压革命的专制君主的批判。帝国争夺时代的漫画表现了帝国的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终于在20世纪初,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向了毁灭,传统的帝国之鹰纹章也尘封于历史。

  (相关简介:林纯洁,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限于篇幅,未保留注释,有需要的读者可向本刊编辑部索取。)

责任编辑:花满楼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2018-08-13 10:56:02
来源:《新视角》2018年第2期 作者: 林纯洁
考察对鹰的崇拜和鹰纹章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欧洲历史上的帝国统治者热衷于制造神话,利用罗马帝国的帝国象征和基督教圣徒等宗教元素设计皇权标志和旗帜,试图从中获得统治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在近代的政治漫画中很轻易地被消解了。

   【首刊于《新视角》杂志总第80期(2018年2月)】

  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的历代帝国统治者赋予了鹰以高度的神圣性,鹰作为帝国和皇权的象征,成为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等国家纹章的核心要素。

  漫画自从古希腊时代产生后,就作为讽刺的工具,在社会舆论中作用巨大。随着政治生活的丰富和新闻自由的扩大,18世纪时,现代政治漫画在欧洲产生,成为漫画的一个特别种类,是解读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密码。鹰和鹰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有时也会出现在漫画,尤其是政治漫画中。纹章和漫画都是图像史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文化史家彼得•伯克认为:“尽管文本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但图像本身却是认识过去文化中的宗教和政治生活视觉表象之力量的最佳向导。”本文试图采用图像史学的方法,利用钱币、纹章和漫画等相关资料,先阐明帝国之鹰的起源,再重点分析19世纪前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多幅带有鹰纹章的政治漫画,研究这些漫画背后隐含的历史涵义与时代精神。

  一、帝国之鹰的起源

  鹰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主神宙斯的标志,也是希腊王权的标志。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时,有两只鹰站立在王宫的屋顶上。这与中国正史中记载帝王出生时的异象颇有相同之处,如《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出生时,“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乃去”,这也算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点。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硬币,一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另一面就是鹰的图案。他南征北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随着他的去世而很快崩溃。继之而起的罗马则发展成了一个千年帝国。

  古罗马文化深受古希腊的影响,鹰在古罗马是朱庇特的象征。传说,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时,第一任国王罗慕卢斯(Romulus)在宫殿上看到了12只鹰,这预示着罗马未来的国运,即罗马将绵延12个世纪。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暴君,建立了共和国。罗马建立了强大的军团,四处征伐。罗马军团有采用动物作为标志的传统,如野猪、狼、牛、马等。公元前104至103年间,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执政期间,取消了军团的其他动物标志,统一采用鹰作为军团标志。除了鹰本身象征朱庇特的神圣性,还与马略自己的传说有关。据普鲁塔克《古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记载,传说马略小时候,曾“住在乡间,有次他用身上穿的长袍,接住一个坠落的鹰巢,里面有七只幼鹰”,这被术士解读为,这预示了他“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命中注定拥有最高权势和职位达七次之久”。尽管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但马略利用这个传说增强了自己执政的神圣性和自信心,公元前86年,他在第七次执政官任期的第17天去世。

  从此以后,罗马将鹰旗被敌人夺走视为极大的侮辱。奥古斯都曾因夺回被帕提亚人抢去的鹰旗而获得巨大声望。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初,奥古斯都获得与朱庇特相等的地位,鹰也因此成为罗马皇帝的标志。罗马帝国使得鹰成为帝国和国家权力的象征,对后世的帝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军团鹰旗。.JPG

古罗马军团鹰旗

  鹰在基督教中也有神圣的地位,可以象征上帝、耶稣、福音书作者圣徒约翰等。起初,由于基督教不承认皇帝神的地位,一直处于被迫害的境况。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的宗教。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地处欧亚大陆分界线、紧扼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拜占庭,新建了一座都城,即君士坦丁堡,它也被称为“新罗马”、“第二罗马”。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临终前,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392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立为国教。帝国梦想统治世俗的世界,而基督教致力于统治精神的世界,两者都具有普世的属性,鹰则成为两者的共同标志,参与了帝国与宗教秩序的构建。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到了5世纪中期,西罗马帝国危机四伏,罗马人想起了12只鹰与12世纪国运的传说,陷入了亡国的恐慌之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鹰的标志仍为后世的统治者所继承,成为帝国理念的象征,尤其是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四处征伐,统一了西欧,后来被称为“查理大帝”;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继续采用鹰作为皇帝的标志。12世纪,欧洲纹章文化兴起后,鹰成为皇帝的纹章。而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则已出现双头鹰标志,对西欧也产生了影响。13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形成了德意志国王采用单头鹰纹章、加冕为皇帝后使用双头鹰纹章的惯例。

  1453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下,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在城墙上。为了拉拢莫斯科大公抵抗土耳其帝国,罗马教廷安排了侥幸逃出的东罗马帝国公主与莫斯科大公的联姻。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公主结婚。伊凡三世由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纹章,并将家族纹章(圣乔治屠龙纹章)与之结合在一起。16世纪初,瓦西里三世统治期间,莫斯科开始被东正教会人士称为“第三罗马”,莫斯科公国由此继承了罗马的帝国理念,并成为东正教的保护者。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Czar,西方皇帝称号凯撒Caesar的俄语发音)。1682年,彼得一世继位,锐意改革,俄罗斯国力大增,1721年,正式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762至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统治期间,积极进行领土扩张,并将历代沙皇扩张的领土纹章增加进了双头鹰纹章中。177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纹章上,中间是双头黑鹰盾徽(每个鹰头上各有一顶皇冠),盾徽上方是一顶大皇冠,黑鹰左爪持帝国之球,右爪持权杖(以纹章本身分左右,与读者视角相反),黑鹰胸前是圣乔治屠龙盾徽,黑鹰翅膀上面是各个地区的纹章,右边是天使(基辅)、两只黑熊(诺夫哥罗德)、王冠和刀(阿斯特拉罕),左边是扶十字架的狮子(弗拉基米尔)、黑龙(喀山)和两只白鼬(西伯利亚)。纹章下方是圣安德烈勋章,图案为斜十字架,是圣安德烈殉道时被钉的十字架。从伊凡三世统治时期开始传说,耶稣十二个使徒之一的圣安德烈将基督教传到了俄罗斯。

  从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纹章上,可以看出罗马帝国对后世帝国的深远影响。试图继承罗马帝国遗产的不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有些传统上不采用鹰作为纹章的国家,在建立帝国时,也会采用鹰作为纹章,如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

  二、法国大革命时代与拿破仑之鹰的陨落

  1789年,法国发生大革命。1790年,法国议会决议废除贵族制度、爵位,并将纹章作为贵族的象征予以废除,还展开了对纹章进行围剿的运动,将建筑、装饰等上面的纹章符号都消灭了。1792年,君主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对纹章的围剿扩大到王室纹章,如法国王室的蓝底三朵金色百合盾徽遭到销毁,王室纹章的神圣性遭到了严重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法国处死路易十六震惊了欧洲各国。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同盟。1793年,法国打败了普鲁士、奥地利等组成的干涉法国大革命的军队。一个法国人画了一幅漫画《普鲁士的堂吉诃德式的胜利进军》:普鲁士倒骑着一匹马,手臂上挂着一个盾,双手握着一只矛;奥地利倒骑着一头驴,很不解地对普鲁士说:“这些脏兮兮的穷人们,他们打得多么激烈!”普鲁士说:“谁信呢?”他们的马和驴分别由一只双头鹰的两个头牵引,鹰嘴处的带子上写有“新的征服”。双头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象征,此时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漫画将他们画成堂吉诃德与仆人桑丘的形象,讽刺普奥的进攻如同堂吉诃德的征战,是荒谬和不可取胜的。普鲁士作为主人骑着马,奥地利作为仆人骑着驴,体现了在普奥二元体制下,普鲁士已居于主导地位。

  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即拿破仑一世,逐步恢复了贵族体系和纹章制度。6月,帝国政务会举行会议,讨论了帝国的纹章。有人建议高卢公鸡、鹰、狮子、大象、密涅瓦之盾、橡树、玉米穗、大象或波旁王室的百合花。拿破仑一开始选择了狮子。后来,按照传记《拿破仑大帝》的记载:“拿破仑决定把狮子改成展翅雄鹰,因为它‘确认帝国威严,引人追忆查理曼’。鹰也能让人回想古罗马。”这被称为“拿破仑之鹰”,纹章的核心是一个蓝底盾徽,一只金鹰展开翅膀站立着,鹰爪都握有闪电;环绕盾徽的是荣誉军团的勋章。盾徽后面是两支交叉的权杖,一支权杖顶端是一只作发誓手势的手掌;一支权杖顶端是皇帝手持权杖和帝国之球的小塑像。盾徽里的顶部是一顶骑士的头盔;背后是一面巨大的斗篷,斗篷上方是一顶法国皇冠,斗篷背面有蜜蜂的图案,这是拿破仑选定的家族纹章。蜜蜂象征不朽与繁衍,是克洛维之父希尔代里克墓中的重要标志。“拿破仑就这样挪用了希尔代里克的蜜蜂,故意将波拿巴家族同法国本身的开国者古墨洛温王朝相连。”

(5)拿破仑一世纹章。.JPG

拿破仑一世纹章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举行了加冕典礼。拿破仑称帝后,自称是查理大帝的继承人,努力成为西方世界的皇帝。而此时西方世界的皇帝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衰落的帝国已经自身难保。1806年,在拿破仑的操纵下,德意志16个邦国成立了“莱茵邦联”,导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皇帝弗兰茨二世退位,作为弗兰茨一世继续担任奥地利帝国皇帝,仍然采用了双头黑鹰纹章。而拿破仑仍试图通过与奥地利皇室通婚来提高自身的地位。1810年,拿破仑娶了奥地利的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1811年,将他们所生的儿子封为“罗马王”,即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的军队旗帜采用了古罗马帝国鹰旗的样式,象征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精神。旗杆顶端是一只金鹰。旗面是蓝白红三色旗,象征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上面绣有字母N,即拿破仑。拿破仑对军官们说:“这是你们的旗帜!这些雄鹰永远是你们的集结点……”1807年,拿破仑在军团公报中说:“丢失鹰旗抹黑团的荣誉,哪怕一百次胜战、一百项战场荣誉也无法挽回颜面。”

  拿破仑融合了古罗马、墨洛温王朝、法国大革命等多重元素设计出的纹章和军旗,作为政治合法性和权力神圣性的来源。但拿破仑没想到的是,他精心所构建的神圣性,在针对他的漫画中很快被消解了。

  1808年,拿破仑派他的哥哥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并派军队入侵西班牙,同时为西班牙颁布了新的纹章,将拿破仑之鹰纹章置于西班牙纹章的中心。法国的侵略和统治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强烈反抗。1813年,约瑟夫被驱逐出西班牙,拿破仑之鹰也被撤下了西班牙纹章。画家戈雅画了一幅漫画《被拔了毛的鹰》,描绘的是,西班牙人民正拿着武器驱逐拿破仑之鹰,鹰已经被拔了毛,两个翅膀都秃了,飞也飞不起来,正在狼狈地逃窜。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接着1813年,又在德意志爆发了莱比锡战役,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组成的联军打败了拿破仑。1813年,英国人托马斯•罗兰森创作了一幅漫画《两位令人恐惧的国王》描绘莱比锡战役,并嘲笑了拿破仑:战败落魄的拿破仑坐在一只军乐鼓上,双手托住下巴,正在沉思,对面是一个骷髅(死神国王)坐在炮筒上,和拿破仑一样的动作,“两位令人恐惧的国王”对望着,旁边是折断的罗马之鹰权杖。炮筒边上还有几颗炮弹。拿破仑非常擅长运用炮兵这个兵种,这是他之前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原因,但此时已无法挽回战局。远方则是联军士兵举着俄罗斯的双头鹰旗、普鲁士的单头鹰旗和奥地利的双头鹰旗,脚踏着法军的尸体,正在追赶法军残部,而法军也是以鹰为旗帜的,这场鹰与鹰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列强帝国间战争的缩影。这幅漫画也讽刺了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死亡和伤害。

  拿破仑在占领区推行《拿破仑法典》等法律和大革命的理念,废除了很多地区的封建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每征服一个地区,就将拿破仑之鹰纹章强加到这个地方本来的纹章上面,同时任人唯亲,将自己的亲属分封到占领区各地为王,试图建立一个以自己家族为核心的帝国,违背了欧洲的传统,而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注定会失败。

  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打败。1814至1815年,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旧秩序。会议期间最终打败了试图东山再起的拿破仑,拿破仑之鹰陨落。维也纳会议后,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成了“神圣同盟”,以维护这个秩序。由于这三个国家都以黑鹰为纹章,这被哈夫纳称为“三只黑鹰的同盟”。

       三、1848年革命时代与反动的“黑鹰同盟”

  旧秩序恢复之后,欧洲大陆各国恢复了专制统治,如普鲁士实施了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1842年,《莱茵报》创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积极参与了撰稿,宣扬进步思想,马克思后来还担任了主编。1843年,《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有人创作了漫画《被捆绑的普罗米修斯》,讽刺了这件事情。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的旨意,将火种盗给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因而被宙斯处罚,每天被鹰啄去肝脏。漫画里的普罗米修斯象征马克思,被锁链绑在印刷机旁边,印刷机上方还挂有《莱茵报》,一只头戴王冠的普鲁士黑鹰飞到马克思胸前啄食。而黑鹰的脚下由一条线牵着。左上方是一个王座,锁链和控制鹰的线都来自王座上的松鼠。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讽刺为松鼠。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国家民众的力量日益增强,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很快传遍各国,3月在维也纳、柏林也爆发了革命。德意志各邦国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国民议会,以制定宪法,推动德国的自由和统一。1849年,普鲁士国王拒绝国民议会献上的皇冠和制定的宪法,各邦国派去的代表纷纷回国,只有少部分议员前往了符腾堡的首府斯图加特,被称为“残缺议会”。1849年,曾参与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斐迪南•施罗德(Ferdinand Schröder)在《杜塞尔多夫月刊》发表了一幅漫画《1849年8月欧洲的整体图景》,描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局势,各国都是以拟人化的图像出现,人的大小与国力成正比。

  漫画的中心是普鲁士,重点描绘了普鲁士等对德意志革命的镇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又高又胖,穿着军服,头戴尖顶头盔,脖子上挂着十字架,手拿一把扫帚,扫向西南部。法兰克福这个地方立起了一个类似于十字架的旗杆,撑着一件破衣服,旗杆上方是残破的黑红金三色旗,旗杆顶端是一顶军盔。一些议员举着黑红金三色旗,逃到了符腾堡。旁边是一个绞刑架,吊死了一个人。这描绘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失败。

  紧跟普鲁士的是萨克森(胸前是萨克森绿色花环纹章)、汉诺威(胸前是汉诺威骏马纹章)等小个子形象。1849年6月,普鲁士与汉诺威、萨克森组成“三王同盟”,镇压革命,尤其是巴登和符腾堡的革命运动。

  普鲁士背后的是丹麦,丹麦国王腓特烈七世则手舞足蹈,双脚踏在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这片与德国存有领土争议的地方上。1848年1月,腓特烈七世登基,3月,宣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并入丹麦,引发了德意志不满。普鲁士派兵进行了干预,但在英俄法等列强干涉下,普丹签订了停战协议,暂时搁置了矛盾,而并没有解决。后来在1864年爆发了普丹战争,成为德国统一的第一场战争。

  在普鲁士的前面是符腾堡和巴伐利亚。符腾堡戴着一个大盖帽,胸前是符腾堡两只鹿角纹章,正惊讶地看着普鲁士的镇压行动。巴伐利亚政局相对较为平稳,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和平退位。漫画中巴伐利亚是一个胖胖的小修士,仿佛置身事外,而又有点不高兴,他胸前是巴伐利亚的蓝白菱形纹章;修士形象来源于首府慕尼黑的词源(München源于修士Mönch,意思是“在修士那里”)。

  挨着德意志西南部的是瑞士。1847年,瑞士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内战后,团结在了一起。1848年,瑞士制定宪法,建立了现代的联邦国家。在漫画中,瑞士是一群小个子,象征瑞士的联邦体制,他们聚集在一顶自由帽之下,自由帽像一个堡垒保卫着瑞士;帽子上方画有两支交叉的束棒,这在古罗马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后来成为国家主权的标志。束棒下方写着赫尔维蒂娅(Helvetia),古罗马时代凯尔特人的一支赫尔维蒂人曾居住在瑞士地区,后来瑞士以“赫尔维蒂联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a)为正式国号。

  法国革命较为成功,推翻奥尔良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恢复了秩序。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法国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崇拜和怀念,当选为总统,掌握了政权。在漫画中,路易•波拿巴身材修长,戴着拿破仑式的帽子,身着礼服,他显眼的胡子是当时漫画经常嘲笑的题材。他拿着一把扫帚,站在那里,指着海湾旁的两艘船,这是指革命后的动荡局势引发了欧洲移民美洲的浪潮。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为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即拿破仑三世。他即位后,重新采用拿破仑之鹰纹章。但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被打败,第二帝国终结,拿破仑之鹰也不再作为法国的标志。在拿破仑时代,鹰旗就获得了“杜鹃”的绰号,这说明鹰并没有得到法国民众的普遍认同,更多的是拿破仑家族试图从古罗马和查理大帝处获得合法性而做出的安排。尤其是鹰作为法国的劲敌普鲁士及其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的纹章,很难再成为法国的标志。

  奥地利不仅本土爆发了革命,匈牙利等领地也爆发革命,要求摆脱奥地利统治。匈牙利人组织军队打败了奥地利军队,奥地利帝国濒临解体,哈布斯堡王朝危在旦夕。1849年3月,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求援。俄国为了防止奥地利帝国解体后,普鲁士一家独大、可能建立民族成分更单一的更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早就准备好了镇压匈牙利革命。1849年5月,沙皇军队进军匈牙利。8月,匈牙利革命被沙皇镇压下去。至此,1848年革命完全被镇压,这正是漫画的点题之处。在漫画中,瘦小的奥地利后背上是一只双头鹰,仰望着俄罗斯,手伸向他的腰处,在请求俄罗斯的帮助,矮小的身材暗示奥地利已经衰落下去。俄罗斯穿着军服,头盔上是一只双头鹰,正在挥剑,与手持尖刀的匈牙利在搏斗。这是这幅漫画里斗争最激烈的场面。

  革命前,意大利北部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趁着奥地利爆发革命,意大利人也发起斗争,希望能够独立。1848年3月,威尼斯建立了共和国;1849年8月,威尼斯被奥地利镇压。漫画中的威尼斯处有一面小旗帜,记录了这次斗争。除了威尼斯,罗马也在1849年3月至7月建立了共和国,但遭到法国镇压。

  与欧陆隔海相望的是英国,由于英国早就进行了限制君权的革命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1848年革命中政局较为平静。漫画中,维多利亚女王坐在王室马车上,头戴王冠,怀抱着一个婴儿,这是1848年3月刚生的一位公主。拉车的是一只独角兽,旁边还有一只卷毛的狮子,都是英国王室纹章上的扶盾动物。马车的旁边有3个小个子举着帽子在进行乞讨,其中1个靠近马车,女王的侍卫手持罗马之鹰权杖,冷眼相向。乞讨的人是爱尔兰的象征,1845年至1848年,爱尔兰的马铃薯因病虫灾害严重歉收,出现了大饥荒,英国没有很好的救灾措施,导致大量爱尔兰人死于饥荒,加上向美洲(以美国为主)逃荒,爱尔兰人口从800多万下降到650万。爱尔兰人从此对英国政府更加失望,奋起反抗,终于在1922年获得独立。而女王的鹰权杖似乎暗示了英国的帝国野心。虽然英国通过海外扩张,早就成了新的“日不落帝国”,但国王却没有皇帝的头衔。由于在欧洲称帝不太合适,终于在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议会宣布为印度女皇,次年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

        这幅漫画生动地描绘了1848至1849年革命后欧洲各国的状态,作者对各国的特征和历史细节均有准确的把握: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制宪失败后的德意志乱局,普鲁士的骄横、奥地利的衰落和德意志小诸侯们的无助;德意志之外,还有沙皇俄国的肆无忌惮、丹麦的幸灾乐祸、瑞士的团结、法国的冷静与英国的置身事外。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是欧洲各国的普遍要求。以黑鹰为纹章的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均是旧秩序的代表,实行专制统治,对国内外的革命进行了积极镇压。

  四、帝国争夺时代与帝国之鹰的消亡

  1864~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成立,结束了德国中世纪以来的分裂局面,并采用了单头黑鹰纹章作为国徽。

  德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不安。1871年8月30日,法国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普鲁士的新纹章》:普鲁士黑鹰头戴普鲁士军盔,鹰嘴叼着一把勺子。脖子上挂着铁十字勋章。胸前挂着一只钟,这嘲讽了普鲁士守时机械的特征。黑鹰的翅膀被画成了吸血蝙蝠的形象,翅膀背后落下很多血滴。右边翅膀上写有巴伐利亚、黑森、萨克森、荷尔斯泰因;左边翅膀上写有符腾堡、巴登、汉诺威、拿骚,这都是普鲁士在统一德国过程中新控制的领土,或直接并入普鲁士,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黑鹰腰上箍着烟斗和手枪,左爪拿着战刀,右爪拿着两袋金钱,即法国的战争赔款。整幅漫画讽刺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贪婪特征。

  而早在1870年,一个奥地利人对德国的未来做了预测,画了一幅漫画《德国的未来》:一只手将很多人盖在了普鲁士的军盔下方,军盔的前面是普鲁士之鹰纹章。漫画下方写有:“德国的未来:来到一个帽子底下?我认为,来到了尖角军盔下面。”这象征德国将处于普鲁士的专制统治之下。果然,普鲁士主导的帝国开始逐步加强中央的权力。

(13)漫画《德国的未来》。.jpg

《德国的未来》漫画

  德意志帝国建立时,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仍保留了巴伐利亚、符腾堡和萨克森等王国以及各级贵族的地位,维持了德意志的联邦传统。符腾堡等邦国仍享有部分特权,包括管理邮政、铁路的权力,有自己独特的邮政标志。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1902年,帝国取消了符腾堡的邮政管理权。于是有人画了一幅漫画《符腾堡最后的邮票》:一只黑鹰头戴军盔,叼着一个画有符腾堡邮政标志图案的风筝,符腾堡邮政标志由符腾堡王国纹章(金底三只鹿角和三只黑狮)和牛号角组成;风筝后面串有七枚符腾堡的邮票。旁边写有文字:符腾堡最后的邮票,1902年4月1日。路边有两个指路牌,一个指向帝国首都柏林,一个指向符腾堡王国的首府斯图加特。按照路牌的指示方向,黑鹰叼着符腾堡邮政标志飞往柏林。一个人拉着火车玩具,拖往斯图加特的方向,对失去风筝的人说:“你要是将你的绳子抓紧一点,就不会哭了。”本来放着风筝的人手上牵着一根断绳子,边拭擦眼泪,边说:“要注意,它还没将你的火车抓走。”黑鹰在这里象征了德意志帝国专制的中央集权,剥夺了符腾堡的邮政管理权。火车玩具象征了符腾堡的铁路管理权。漫画还暗示,符腾堡的铁路管理权也随时可能被剥夺。

  19世纪末是一个帝国争夺时代,各个帝国无不热衷于对外扩张。这一扩张的高潮就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英、法、德、美、俄、奥、意、日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8月15日,美国杂志《精灵》(Puck)刊登了一幅漫画《真正的麻烦是这家伙醒来之后》。在漫画中,中国龙拖着长辫子,躺在地上沉睡。俄国熊头戴皇冠,拿着一把刀;英国狮头戴尖盔,端着枪;德国鹰头戴皇冠,飞临龙身,仔细端详着猎物;美国白头鹰带着一顶礼帽,站在后面;法国高卢鸡、奥地利双头鹰,站在龙身两侧。意大利狼身上绑着一把尖尖的匕首;日本豹叼着一把武士刀,一只爪子按住了中国龙的辫子。八个侵略者围在中国龙旁边,仿佛将要瓜分中国。英国与俄国相视而立,为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似乎就要打起来了。在当时八个国家中,德、奥、美、俄采用了鹰作为国徽,在漫画中德、奥、美都是以鹰作为标志,只有俄国是用另一个国家形象——熊来标志,以提高辨识度。

  随着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改变了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地缘平衡。尽管英俄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矛盾重重,但为了对付德国,最终还是联合起来了,逐步形成了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两个阵营矛盾重重,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同盟国战败,战争结束,德、奥、俄三个以鹰为纹章的帝国都覆灭了,帝国之鹰也随之一起消亡。其中,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又成立苏联,抛弃了鹰纹章,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1993年重新采用双头鹰纹章,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德国成立共和国,继续采用鹰纹章,但将之改造为“共和之鹰”和“联邦之鹰”;奥地利也成立了共和国,双头鹰纹章则变成了单头鹰,去除了帝国的痕迹,加上象征工人、农民、资产阶级三个阶级的标志,成为共和国国徽,历经曲折,至今仍是国家的象征。

  五、结语

  考察对鹰的崇拜和鹰纹章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欧洲历史上的帝国统治者热衷于制造神话,利用罗马帝国的帝国象征和基督教圣徒等宗教元素设计皇权标志和旗帜,试图从中获得统治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在近代的政治漫画中很轻易地被消解了。

  19世纪前后的政治漫画,运用了鹰纹章的元素,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精神,是理解这段历史的密码。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漫画借嘲弄拿破仑之鹰,讽刺了他的帝国思想和侵略行径;1848年革命时期的漫画描绘了欧洲各国在革命结束后的状态,表达了对革命的同情,对镇压革命的专制君主的批判。帝国争夺时代的漫画表现了帝国的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终于在20世纪初,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向了毁灭,传统的帝国之鹰纹章也尘封于历史。

  (相关简介:林纯洁,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限于篇幅,未保留注释,有需要的读者可向本刊编辑部索取。)

责任编辑:花满楼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19世纪前后欧美政治漫画中的鹰纹章与时代精神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