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2018-07-17 10:02:12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秦晋
关键词:欧洲 点击: 我要评论
从历史上来看,赫尔辛基多次见证了美苏、美俄关系的转变。1975年,美苏领导人在这里签订《赫尔辛基协定》;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这里会面;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在此会晤。再从时间上来看,从莫斯科飞到赫尔辛基不到两小时,对普京来说航程便利。美国方面也是顺理成章,特朗普1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之后启程访问英国,伦敦飞赫尔辛基也是两个小时多。

  芬兰,其国土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30万,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处在北极圈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5%,人称“森林王国”。湖泊纵横,又称“千湖之国”。首都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50万。

  频遭异族欺凌的历史

  历史上,芬兰长期是北欧霸主瑞典的附庸国。1249年,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率领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之后,瑞典人开始修建赫尔辛基,其目的是为了和被沙俄控制的塔林争夺贸易市场。可赫尔辛基建城十几年后,海上贸易还是争不过塔林。一怒之下,素有维京海盗之侠风的瑞典人索性杀过海去,占领了塔林。

  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沙俄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到东西方交界的夹缝中,我们就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上个世纪,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前沿国家,内敛、自律,行事低调,富有政治智慧,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芬兰民族,游刃有余地周旋于苏联、美国东西方巨头之间。芬兰也成为冷战时期,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今,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3,多次被联合国排名为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们在赫尔辛基时,就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这里会晤。首次正式会晤地点定在赫尔辛基,是有历史渊源的。从历史上来看,赫尔辛基多次见证了美苏、美俄关系的转变。1975年,美苏领导人在这里签订《赫尔辛基协定》;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这里会面;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在此会晤。再从时间上来看,从莫斯科飞到赫尔辛基不到两小时,对普京来说航程便利。美国方面也是顺理成章,特朗普1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之后启程访问英国,伦敦飞赫尔辛基也是两个小时多。

448a5bd66d0e1cb6c88d05.jpg

  就在拙文成稿时,传来消息:7月16日18时20分,特普在芬兰总统府开启“一对一”会谈。普京照例晚到,双方表情严肃地握手3秒。但不管会谈结果怎样,必将载入赫尔辛基史册,继续见证美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日光之都”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坐落在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岛上,周边被几十个岛屿环绕着。城市内的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茂密,城在林中,景色十分迷人。赫尔辛基地处高纬度,在夏季,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因此赫尔辛基又被称为“日光之都”。

  赫尔辛基曾是个小渔村。1550年,瑞典占领期间开始建城。进入这个城市,许多地方的标示和路名,都是以芬兰文和瑞典文同时标注的。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芬兰的历史与瑞典紧密相关。

  芬兰独立前的200年,是在俄国人统治之下。在赫尔辛基大教堂的广场中央有一尊青铜雕塑,居然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是这位沙皇,给予了芬兰人高度的自治,使芬兰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所以,芬兰人充分肯定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历史地位,在市中心为这个外来统治者塑像。芬兰人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赢得赞颂。

  虽然饱受瑞典和俄国的长期统治,但芬兰人的爱国情结还是非常浓郁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芬兰“音乐之父”西贝柳斯的纪念。这位以“芬兰颂”闻名天下的音乐家,是芬兰人的骄傲。而正是他对芬兰的无限热爱,创作的“芬兰颂”感动了世界。在参观西贝柳斯公园的路途上,沈导给我们播放了这首乐曲。气势恢宏,震撼心灵。《芬兰颂》创作于1899年。当时,由于处于沙俄的重压之下,上演时曾冠以《夜曲》这样的标题,以瞒过当局审查。《芬兰颂》曲调庄严舒缓,表现了芬兰民族抗击外侮,争取独立的决心和信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芬兰颂》也经常被外国影视剧选用,表达一种抗争必胜的信念。西贝柳斯以91岁高龄告别人世,但他的《芬兰颂》永存人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由芬兰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6年心血完成的西贝柳斯纪念雕塑,是由一个巨大的管风琴雕塑和西贝柳斯头像两组雕塑结合而成。据说,当海边风起,管风琴雕塑还会发出阵阵低吟声。这组雕塑的复制品,被联合国大厦永久收藏。

赫尔辛基大教堂.jpg

赫尔辛基大教堂

  芬兰是一个基督教国家,1000年前,基督教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传入芬兰,分为路德教和东正教两派。而路德教徒占80%以上。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建在市中心一座岩石里的教堂,冠名为“岩石教堂”。当时,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高出街面近10米。岩石的周围都建成了住宅。而如何利用这块位于市中心的巨大岩石,斯欧马拉聂兄弟俩独具匠心的奇妙构思得到市议会的一致通过,于1969年开始动工,把整座岩石掏空,建成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岩石教堂”。走进岩石教堂,我们看不到通常所见的教堂尖顶,感觉上是走进一个巨大的石穴。教堂顶部呈圆形,有上百根钢梁支撑,覆盖着玻璃板,所以虽然是半地下的建筑,依然非常敞亮。而岩壁是自然的岩石纹路和色彩,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她飞碟造型的圆顶和原始气息的岩石壁墙的巧妙组合,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直至永恒的感觉。在这个教堂里,没有布置常见的巨型十字架或基督像。唯一一个十字架,安放在教堂门口的岩石上。

  教堂可容纳近千人。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音效奇佳,因此又有很多音乐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责任编辑:昀舒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2018-07-17 10:02:12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秦晋
关键词:欧洲 我要评论
从历史上来看,赫尔辛基多次见证了美苏、美俄关系的转变。1975年,美苏领导人在这里签订《赫尔辛基协定》;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这里会面;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在此会晤。再从时间上来看,从莫斯科飞到赫尔辛基不到两小时,对普京来说航程便利。美国方面也是顺理成章,特朗普1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之后启程访问英国,伦敦飞赫尔辛基也是两个小时多。

  芬兰,其国土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30万,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处在北极圈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5%,人称“森林王国”。湖泊纵横,又称“千湖之国”。首都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50万。

  频遭异族欺凌的历史

  历史上,芬兰长期是北欧霸主瑞典的附庸国。1249年,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率领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之后,瑞典人开始修建赫尔辛基,其目的是为了和被沙俄控制的塔林争夺贸易市场。可赫尔辛基建城十几年后,海上贸易还是争不过塔林。一怒之下,素有维京海盗之侠风的瑞典人索性杀过海去,占领了塔林。

  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沙俄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到东西方交界的夹缝中,我们就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上个世纪,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前沿国家,内敛、自律,行事低调,富有政治智慧,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芬兰民族,游刃有余地周旋于苏联、美国东西方巨头之间。芬兰也成为冷战时期,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今,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3,多次被联合国排名为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们在赫尔辛基时,就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这里会晤。首次正式会晤地点定在赫尔辛基,是有历史渊源的。从历史上来看,赫尔辛基多次见证了美苏、美俄关系的转变。1975年,美苏领导人在这里签订《赫尔辛基协定》;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这里会面;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在此会晤。再从时间上来看,从莫斯科飞到赫尔辛基不到两小时,对普京来说航程便利。美国方面也是顺理成章,特朗普1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之后启程访问英国,伦敦飞赫尔辛基也是两个小时多。

448a5bd66d0e1cb6c88d05.jpg

  就在拙文成稿时,传来消息:7月16日18时20分,特普在芬兰总统府开启“一对一”会谈。普京照例晚到,双方表情严肃地握手3秒。但不管会谈结果怎样,必将载入赫尔辛基史册,继续见证美俄关系的发展变化。

  “日光之都”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坐落在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岛上,周边被几十个岛屿环绕着。城市内的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茂密,城在林中,景色十分迷人。赫尔辛基地处高纬度,在夏季,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因此赫尔辛基又被称为“日光之都”。

  赫尔辛基曾是个小渔村。1550年,瑞典占领期间开始建城。进入这个城市,许多地方的标示和路名,都是以芬兰文和瑞典文同时标注的。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芬兰的历史与瑞典紧密相关。

  芬兰独立前的200年,是在俄国人统治之下。在赫尔辛基大教堂的广场中央有一尊青铜雕塑,居然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是这位沙皇,给予了芬兰人高度的自治,使芬兰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所以,芬兰人充分肯定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历史地位,在市中心为这个外来统治者塑像。芬兰人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赢得赞颂。

  虽然饱受瑞典和俄国的长期统治,但芬兰人的爱国情结还是非常浓郁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芬兰“音乐之父”西贝柳斯的纪念。这位以“芬兰颂”闻名天下的音乐家,是芬兰人的骄傲。而正是他对芬兰的无限热爱,创作的“芬兰颂”感动了世界。在参观西贝柳斯公园的路途上,沈导给我们播放了这首乐曲。气势恢宏,震撼心灵。《芬兰颂》创作于1899年。当时,由于处于沙俄的重压之下,上演时曾冠以《夜曲》这样的标题,以瞒过当局审查。《芬兰颂》曲调庄严舒缓,表现了芬兰民族抗击外侮,争取独立的决心和信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芬兰颂》也经常被外国影视剧选用,表达一种抗争必胜的信念。西贝柳斯以91岁高龄告别人世,但他的《芬兰颂》永存人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由芬兰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6年心血完成的西贝柳斯纪念雕塑,是由一个巨大的管风琴雕塑和西贝柳斯头像两组雕塑结合而成。据说,当海边风起,管风琴雕塑还会发出阵阵低吟声。这组雕塑的复制品,被联合国大厦永久收藏。

赫尔辛基大教堂.jpg

赫尔辛基大教堂

  芬兰是一个基督教国家,1000年前,基督教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传入芬兰,分为路德教和东正教两派。而路德教徒占80%以上。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建在市中心一座岩石里的教堂,冠名为“岩石教堂”。当时,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高出街面近10米。岩石的周围都建成了住宅。而如何利用这块位于市中心的巨大岩石,斯欧马拉聂兄弟俩独具匠心的奇妙构思得到市议会的一致通过,于1969年开始动工,把整座岩石掏空,建成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岩石教堂”。走进岩石教堂,我们看不到通常所见的教堂尖顶,感觉上是走进一个巨大的石穴。教堂顶部呈圆形,有上百根钢梁支撑,覆盖着玻璃板,所以虽然是半地下的建筑,依然非常敞亮。而岩壁是自然的岩石纹路和色彩,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她飞碟造型的圆顶和原始气息的岩石壁墙的巧妙组合,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直至永恒的感觉。在这个教堂里,没有布置常见的巨型十字架或基督像。唯一一个十字架,安放在教堂门口的岩石上。

  教堂可容纳近千人。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音效奇佳,因此又有很多音乐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议会广场是赫尔辛基市中心,始建于1852年的大教堂,俗称白教堂。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淡绿色的圆顶,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也是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广场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在石块铺地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从参议院广场到赫尔辛基大教堂,需登上百级石阶,却也正是这百级台阶,尽显教堂与俗世的不同,赫尔辛基大教堂的美和神圣深留于游客心中。

芬兰“骄傲节.jpg

芬兰“骄傲节”

  我们抵达赫尔辛基当天,时逢同性恋游行聚会,身着奇异服装的各式人群从城市各个角落来到广场,这是一年一度的同性恋彩虹大聚会,也称“骄傲节”。芬兰为全球第22个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今年的主题为“声音”。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也吸引着我们的团友,挤进广场瞧稀罕看热闹。

  圣诞老人的故乡

  说起圣诞节,就一定会想起一位慈祥可爱的圣诞老人,头戴垂肩红软帽,身穿红皮袍,脚蹬长筒靴,满头银发,卷曲的白胡子垂过腰际。每到圣诞之夜,他就坐着8匹驯鹿拉的雪橇,不辞辛苦地来到千家万户,从红布袋里掏出糖果、点心.玩具等包装精美的礼物分送给孩子们,共享节日快乐。

  这个背着礼物满世界飞的老爷爷,是全世界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而圣诞老人的故乡就在芬兰北极圈内一个叫拉普兰的地方。每年从10月份一直持续到来年的5月,长达8个月的寒冬与极夜,为拉普兰营造出神秘感。

  “很久以前,一位年纪很大的圣诞老人在世界各地周游,为孩子们带来欢乐。有一天,他来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被眼前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所迷恋,决定在这里的耳朵山定居。从此,芬兰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居住的地方……”每当圣诞节来临,热情的芬兰人就会向远方的客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起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世界各地的儿童,大都知道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圈里的耳朵山上。

  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给圣诞老人写信致以节日祝贺时说,圣诞老人在全世界孩子们中间传播的圣诞精神如同联合国的宪章一样,饱含着和平的心声和良好的祝愿。这封信的地址发往罗瓦涅米,即芬兰北部拉毕省省会、世界惟一位于北极圈上的城市,著名的圣诞老人村就建在这,拉普兰也是驯鹿的家园。

  1996年12月,在赫尔辛基召开了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居住在世界18个国家的150名圣诞老人盛装赴会,把圣诞老人故乡隆重推介给全世界。

  体验芬兰“桑拿浴”

  芬兰是风靡世界的“桑拿浴”故乡。

  到了芬兰,如果不体验一次原生态的“桑拿浴”,可谓白来芬兰了。桑拿不但是芬兰人的文化,更似乎是他们生活的必须。

  为此,汉中康辉旅行社给我们北欧行设计行程时,就在“桑拿浴”原发地塞马湖畔安排了一次原生态的体验。塞马湖离赫尔辛基3个小时的车程,已靠近俄罗斯。1905年,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在此短住。曾给他妻子写信,赞誉塞马湖景色:“此地如此美丽,像仙境一般。”

  驱车来到湖区一个私人小岛上。这里刚举办过大力士比赛。不少当地人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在湖边一个小木屋,我们享受了原汁原味的“桑拿浴”,蒸的大汗淋漓。本来还应该热蒸后,再跳入旁边的湖水里冷浸,需反复数次。可我们都怕冷,不敢体验,达不到真正“桑拿浴”的效果。

  小岛的男主人非常友好,打捞起新鲜的鲑鱼,手脚麻利地制作了鲜嫩的三文鱼。女团友们大朵快颐,都说非常好吃。

  “桑拿”是芬兰语,这个令人舒筋活络的洗浴方式,最早起源于芬兰的乌戈尔族。“桑拿”的原意是指“一个没有窗子的小木屋”。最初的小木屋,不仅没有窗户,甚至连烟囱也没有,浓烟把屋子熏得油黑,因而,那时的桑拿就叫“烟桑拿”。后来安装了烟囱,桑拿从此也就有了新颜面。不过,芬兰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了“烟桑拿”,他们认为,熏桑拿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北欧由于气候严寒,人们常年不出汗,于是为了设法出汗就发明了“桑拿浴”这种使人大汗淋漓的方法,“桑拿浴”又可分为干与湿两种。“桑拿浴”的益处很多: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可以排出体内毒素;可以助人睡眠;可以助燃多余脂肪,达到减肥效果等等。

  据说芬兰人从呱呱落地,整个一生都离不开桑拿。芬兰全国总人口为530万,而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桑拿设施却不少于200万个,也就是说平均每2个多人就有一个桑拿房。对于这一点,没有到过芬兰的人,也许难以想象。而到了芬兰,就会真正理解“有人的地方就有桑拿”这句话了。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芬兰:一个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生存的国家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