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2017-09-05 09:34:55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张石
关键词:日本文化 点击: 我要评论
不会日语怎么能在日本当翻译呢?也许看到这个标题,读者都会产生这个疑问,而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中国人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当翻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中国人和日本有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是不需要翻译的,我所说的是中国人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

  中国人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的历史非常悠久。江户时代庆长11年(1606年),当时萨摩藩的武将、萨摩藩种子岛的统治者种子岛久时,让萨摩国大龙寺的禅僧南浦文之编撰了一本有关洋枪是如何传到日本的历史书--《洋枪记》(日本名为《铁炮记》),据此书记载,天文12年8月25日(1543年9月28日),有一艘漂流到种子岛西村的中国船,那上面乘着荷兰商人牟良叔舍和喜利志多佗孟太,还有一个明朝的儒生叫五峰。当时种子岛久时的父亲、种子岛统治者种子岛久尧的家臣西村织部丞时和五峰笔谈,充当西村织部丞时和荷兰商人的翻译,这两个荷兰商人带来了洋枪,并当场表演了洋枪射击,种子岛久尧当下买了两支洋枪,并命令日本刀锻造工八板金兵卫等复制洋枪。这就是西方传到日本的最早的洋枪,也许也是不会日语的中国人首次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

  而到了日本于19世纪中叶开港之际,有更多的中国人作为翻译来到日本,他们也都不会日语,但是却在日本人和欧美人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多不会日语的中国人来日本当翻译的呢?这要从日本的“黑船来袭”讲起。

照片1_副本.jpg

  1853年(嘉永6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马休·卡尔佩斯·佩里将军率领的黑船(蒸汽船,由于船体涂上了防水黑漆又冒出黑烟,因此被称为“黑船”)进入了浦贺(现在日本神奈川县内)海面,日本历史上称这次的事件为“黑船来航”。佩里向日本方面提出与日本通商,美国船只可在日本补给等条件,这一事件震动日本朝野。

  黑船的到来,使得日本上下一片恐慌。美国舰队在浦贺放起了空炮,使整个江户城一片惊恐,但民众知道是放空跑后,不由得从恐慌变成好奇,纷纷拥到浦贺来看热闹,向看礼花一样高兴。

  佩里称要向幕府递交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幕府派了几名官员去船上接信,但是佩里嫌他们“官太小”。当时幕府12代将军德川家庆卧病在床,主事的是大老阿部正弘。他见无法得到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就只好在1853年(嘉永6年)7月14日,允许佩里一行在久里滨(现在日本神奈川县内)登陆,会见了浦贺奉行户田氏荣和井户弘道。佩里向他们递交了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亲笔信等。幕府称因将军生病,请允许他们一年以后再给予答复。佩里说:好,那我们一年以后再来,遂率领舰队返回香港。

  第二年的1854年1月,佩里再次来航,在日本幕府表明态度之前,民间程度的交流已经开始,当地的渔民开始与军舰之间进行物物交换和异文化交流。之后,日本幕府在神奈川港的对岸武藏国久良岐郡横浜村设置了接待所,允许佩理上陆,直至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又根据于停留在神奈川海面的美国军舰上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安政五国条约),并根据松代藩士佐久間象山、外国奉行岩瀬忠震的意见,避开连接东海道的神奈川宿和神奈川湊,在对岸的横滨村设置了开港场,于是横滨于1859年7月1日正式开港,从此横滨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窗口以及海外物资、文化输入及日本物资、文化输出的窗口,横滨港也渐渐成为外国船只经常出没的港口。

  开港之后的1864年,英国领事调查了横滨村的人口。开港前只是半农半渔的贫寒乡村的横滨村,开港后日本人人口达到1万2000人。当时这里也有外国人逗留, 1861年,这里的英国人为54人、美国人38人、荷兰人20人、法国人14人,而在外国商馆工作的中国人也大量来日,使横滨成了世界各国逗留者交流的地方。

照片2_副本.jpg

  横滨开港之后,贩卖各种各样物品的商人逐渐集中到横滨,这些商人主要都是和外国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后来被人们称为“横滨商人”。在这些贸易商当中,特别活跃的当属贩卖用来进行蚕丝制作的生丝的商人们。这些商人将在长野县、群马县、山梨县制造的生丝运到横滨,在这里和外国人进行贸易往来,将其贩卖到海外。

  中国人几乎是在横滨开港后马上就来到了日本,当时有个日本商人叫芝屋清五郎,可谓日本生丝出口批发商之祖。他在1859年7月,和来日做生丝生意的意大利人伊索利克做进出口贸易,向伊索利克卖出了大批甲州岛田生丝。据说这是横滨商人和外国商人做成的第一笔生丝交易。芝屋清五郎不仅在制丝农家和外国出口商之间做中介,而且还向制丝农家提供贷款。而在芝屋清五郎的这笔买卖中担任翻译和斡旋工作的,是中国人阿忠。另外,1860年,美国商人拉菲耶鲁•肖亚(Raphael Schoyer)来日时也带着一名中国买办阿雷,在横滨开港不久就在横滨开设支店的Dodwell商会(当时的Adamson商会)的买办阿奎是中国人,他的部下中也有好几个中国人。

责任编辑: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2017-09-05 09:34:55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张石
不会日语怎么能在日本当翻译呢?也许看到这个标题,读者都会产生这个疑问,而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中国人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当翻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中国人和日本有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是不需要翻译的,我所说的是中国人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

  中国人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的历史非常悠久。江户时代庆长11年(1606年),当时萨摩藩的武将、萨摩藩种子岛的统治者种子岛久时,让萨摩国大龙寺的禅僧南浦文之编撰了一本有关洋枪是如何传到日本的历史书--《洋枪记》(日本名为《铁炮记》),据此书记载,天文12年8月25日(1543年9月28日),有一艘漂流到种子岛西村的中国船,那上面乘着荷兰商人牟良叔舍和喜利志多佗孟太,还有一个明朝的儒生叫五峰。当时种子岛久时的父亲、种子岛统治者种子岛久尧的家臣西村织部丞时和五峰笔谈,充当西村织部丞时和荷兰商人的翻译,这两个荷兰商人带来了洋枪,并当场表演了洋枪射击,种子岛久尧当下买了两支洋枪,并命令日本刀锻造工八板金兵卫等复制洋枪。这就是西方传到日本的最早的洋枪,也许也是不会日语的中国人首次在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当翻译。

  而到了日本于19世纪中叶开港之际,有更多的中国人作为翻译来到日本,他们也都不会日语,但是却在日本人和欧美人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多不会日语的中国人来日本当翻译的呢?这要从日本的“黑船来袭”讲起。

照片1_副本.jpg

  1853年(嘉永6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马休·卡尔佩斯·佩里将军率领的黑船(蒸汽船,由于船体涂上了防水黑漆又冒出黑烟,因此被称为“黑船”)进入了浦贺(现在日本神奈川县内)海面,日本历史上称这次的事件为“黑船来航”。佩里向日本方面提出与日本通商,美国船只可在日本补给等条件,这一事件震动日本朝野。

  黑船的到来,使得日本上下一片恐慌。美国舰队在浦贺放起了空炮,使整个江户城一片惊恐,但民众知道是放空跑后,不由得从恐慌变成好奇,纷纷拥到浦贺来看热闹,向看礼花一样高兴。

  佩里称要向幕府递交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幕府派了几名官员去船上接信,但是佩里嫌他们“官太小”。当时幕府12代将军德川家庆卧病在床,主事的是大老阿部正弘。他见无法得到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就只好在1853年(嘉永6年)7月14日,允许佩里一行在久里滨(现在日本神奈川县内)登陆,会见了浦贺奉行户田氏荣和井户弘道。佩里向他们递交了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亲笔信等。幕府称因将军生病,请允许他们一年以后再给予答复。佩里说:好,那我们一年以后再来,遂率领舰队返回香港。

  第二年的1854年1月,佩里再次来航,在日本幕府表明态度之前,民间程度的交流已经开始,当地的渔民开始与军舰之间进行物物交换和异文化交流。之后,日本幕府在神奈川港的对岸武藏国久良岐郡横浜村设置了接待所,允许佩理上陆,直至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神奈川条约)。1858年,又根据于停留在神奈川海面的美国军舰上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安政五国条约),并根据松代藩士佐久間象山、外国奉行岩瀬忠震的意见,避开连接东海道的神奈川宿和神奈川湊,在对岸的横滨村设置了开港场,于是横滨于1859年7月1日正式开港,从此横滨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窗口以及海外物资、文化输入及日本物资、文化输出的窗口,横滨港也渐渐成为外国船只经常出没的港口。

  开港之后的1864年,英国领事调查了横滨村的人口。开港前只是半农半渔的贫寒乡村的横滨村,开港后日本人人口达到1万2000人。当时这里也有外国人逗留, 1861年,这里的英国人为54人、美国人38人、荷兰人20人、法国人14人,而在外国商馆工作的中国人也大量来日,使横滨成了世界各国逗留者交流的地方。

照片2_副本.jpg

  横滨开港之后,贩卖各种各样物品的商人逐渐集中到横滨,这些商人主要都是和外国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后来被人们称为“横滨商人”。在这些贸易商当中,特别活跃的当属贩卖用来进行蚕丝制作的生丝的商人们。这些商人将在长野县、群马县、山梨县制造的生丝运到横滨,在这里和外国人进行贸易往来,将其贩卖到海外。

  中国人几乎是在横滨开港后马上就来到了日本,当时有个日本商人叫芝屋清五郎,可谓日本生丝出口批发商之祖。他在1859年7月,和来日做生丝生意的意大利人伊索利克做进出口贸易,向伊索利克卖出了大批甲州岛田生丝。据说这是横滨商人和外国商人做成的第一笔生丝交易。芝屋清五郎不仅在制丝农家和外国出口商之间做中介,而且还向制丝农家提供贷款。而在芝屋清五郎的这笔买卖中担任翻译和斡旋工作的,是中国人阿忠。另外,1860年,美国商人拉菲耶鲁•肖亚(Raphael Schoyer)来日时也带着一名中国买办阿雷,在横滨开港不久就在横滨开设支店的Dodwell商会(当时的Adamson商会)的买办阿奎是中国人,他的部下中也有好几个中国人。

  一开始来到横滨的中国人,很多都是伴着欧美商人一起来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与中国开港要比日本早近20年有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进入中国。1842年,英国和清王朝签订了《南京条约》,逼清王朝让香港成为英国租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其后续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1843年10月8日)。条约签订后,大批英国商人来到中国,雇用大批中国人买办,也使许多精通欧美语言的买办应运而生。

  开港当初,日本商人不熟悉外语和外国的商业习惯,而和欧美商人一起来横滨的中国人谙熟欧美语言,又能和日本商人笔谈,因此一般欧美人和日本人做买卖时,都由中国人中介,或谈价格或做翻译,在称量货物时还帮助日本商人看称,并要向日本人收取 “看贯费” ,在做买卖中介时收取 “口钱” 和“样品费” 。他们虽然不懂日语,但是却通过笔谈成了日本人和欧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翻译。

  当然这也和当时日本人的汉文素养深厚有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日本人使用现代日语,就是知识分子,也有相当多的人读不懂中文,但是在古代甚至一直到明治维新,识字的日本人汉文基础是相当深厚的,甚至有的日本人认为:“在东亚,日本人之所以能最迅速地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从事实务的中层知识分子具有在江户时代所培养出来的汉文素养。”(加藤彻 《汉文素养 谁制造了日本文化?》光文社新書,2010年,16页)

  “一直到江户时代,不能读写纯正的汉文,不仅不能成为汉学学者、日本国学学者,甚至也不能成为兰学(日本在当时的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总称)学者,正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不是用英语,而是用拉丁语写成的一样,日本的衫田玄白等所写的《解体新书》(1774),是用纯正的汉文写成的。”(同上,13页)

  当时日本人读的许多书都是直接用汉语写的,那时日本并不把汉语看成外语。

  我看过日本江户中期禅僧白隐慧鹤(1686年-1769年)的《寒山诗阐提记闻》(上·中·下),全都是用汉文写的,有的字还加注音,但是注的不是日文的音读,而是用“反切法”注的汉文的原来的发音。“反切法”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起源于何时?学界说法不一,三国时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一般认为孙炎是反切的创始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孙炎以前就已开始用反切。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创“反切法”来注字音。

  白隐慧鹤为日本临济宗的中兴作出了贡献,日本临济宗十四派都把白隐作为中兴之祖,在坐禅时都吟诵他的“座禅和赞”。

  当时白隐把寒山诗作为佛教祖录进行宣讲,延享3年(1746),白隐所著《寒山诗阐提记闻》上、中、下三卷由山城多佐兵卫出版, 此书应成书于宽保元年(1741年)阴历11月下旬,在约5年后的延享3年上梓。

  从“寒山诗阐提记闻序”来看,此书为白隐为众僧说法时的讲义原稿,后经学僧们整理、较对,分为三卷。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人汉文水平是多么深湛,不仅可以读意,而且还可以读音。

  就是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人和日本人通过笔谈还是完全可以进行交流的。孙中山从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到1923年,曾15次到日本,累计有9年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接触过日本人上千,名留史册的有宫崎滔天、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犬养毅、头山满、内田良平、平冈浩太郎、梅屋庄吉等等,除了会英文和中文的人之外,孙中山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基本上是用笔谈。

  由此可见,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日语的中国人在日本当翻译,或者和日本人交流,是完全没有问题,而在今天,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却渐渐失去了可以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仅靠笔谈,越来越难以沟通了。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不会日语的中国人,一样可以在日本当翻译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