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每年都会按年度制定各种安全避难训练:震灾避难训练、火灾避难训练、遭遇突发犯罪的防暴避难训练……,等等。这些安全避难训练,都可以视为“危险体感教育”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安全避难训练,都会事先预设一个模拟现场,然后孩子们在预设的模拟现场中由老师带领,学习如何有条不紊地安全撤离。
在我为我家小朋友记录的成长日记里,曾多次记录过日本的幼儿园与学校是如何进行安全避难训练的。摘录一部分如下。
防犯训练日
是在我家小朋友4岁、上幼儿园中班时的事。有一天,小朋友回家告诉我说:
“妈妈,我们幼儿园里来了个蒙面的坏人。”
这话让我大吃一惊。那时候我们刚刚搬进新居,小朋友也因此刚刚转进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离车站很近,并正好位于一座高架桥的下面,从安全角度来看,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所以,听到孩子这句话,我不由得神经紧张,马上追问小朋友:
“来了个蒙面的坏人?真的吗?”
“真的。”小朋友回答说。
“那你们怎么办?老师呢?”
“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赶快按老师的要求,大家集中躲在一间教室,将门关好。老师们站在教室外面,手里拿着很粗的棍子,将蒙着脸的坏人赶跑了。”
听完小朋友的描绘,我心里大松了口气,当下马上找出开学的时候,幼儿园发给各位家长们看的“年度活动安排表”,找到当天的日期,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在那一天的活动安排栏里,写着这么几个字:“防犯训练日”——原来,小朋友所说的“蒙面的坏人”,是老师们自己装扮的,那天是幼儿园定期举办的“防暴训练教室”的日子。
临海训练
六年级的小朋友参加学校组织的“临海训练”回家了。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海边野营了二晚,皮肤晒得更黑了。
问小朋友“临海训练”感觉如何?答:
“太可怕了!刚下海时,我感到身体一直往下沉,当时只觉得‘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可是我不想就这样死在海里,于是拼命朝岸边游……游到岸边时,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我家小朋友最不擅长的就是游泳,因此对于“临海训练”真是刻骨铭心。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水,从安全角度出发,孩子们必须从小学会游泳,以备非常时刻能够靠自力求生。所以,按日本文部省的相关规定,公立学校都要按要求修建学校游泳池。
1-2年级的小朋友,游泳课主要就是玩水,目的在于培养对于水的亲近感。
从3年级开始,就要学会游泳并进行考核了。学校一般教孩子们蛙泳和自由泳两种。3-4年级同学,要求游泳考试蛙泳能游50米、自由泳25米。到5年级则要求蛙泳100米,自由泳50米。到小学6年级,就必须参加“临海训练”:由有经验的老师领着孩子们去下海游泳,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海域内必须能游完200米。
着衣水泳训练
今天是小朋友学校的“着衣水泳训练”日。为小朋友多准备了一套衣服,方便她参加“着衣水泳训练”之后更换。
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每年夏天的学校游泳课,都会有“着衣水泳训练”。所谓“着衣水泳”,就是指让孩子穿着普通的日常服装,在不小心“被掉落到水里”后,如何逃生和自救。因为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一个会游泳的人,平时穿上泳装如果能游525米远的话,若穿上日常衣服,泳力则起码减少一半,游到250米时便会精疲力竭。因此,即使学校教会孩子们游泳,但在万一遭遇水难事故时,如何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便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学校游泳课的“着衣水泳训练”,要求起码能达到以下的几个目的:
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每年都会按年度制定各种安全避难训练:震灾避难训练、火灾避难训练、遭遇突发犯罪的防暴避难训练……,等等。这些安全避难训练,都可以视为“危险体感教育”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安全避难训练,都会事先预设一个模拟现场,然后孩子们在预设的模拟现场中由老师带领,学习如何有条不紊地安全撤离。
在我为我家小朋友记录的成长日记里,曾多次记录过日本的幼儿园与学校是如何进行安全避难训练的。摘录一部分如下。
防犯训练日
是在我家小朋友4岁、上幼儿园中班时的事。有一天,小朋友回家告诉我说:
“妈妈,我们幼儿园里来了个蒙面的坏人。”
这话让我大吃一惊。那时候我们刚刚搬进新居,小朋友也因此刚刚转进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离车站很近,并正好位于一座高架桥的下面,从安全角度来看,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所以,听到孩子这句话,我不由得神经紧张,马上追问小朋友:
“来了个蒙面的坏人?真的吗?”
“真的。”小朋友回答说。
“那你们怎么办?老师呢?”
“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赶快按老师的要求,大家集中躲在一间教室,将门关好。老师们站在教室外面,手里拿着很粗的棍子,将蒙着脸的坏人赶跑了。”
听完小朋友的描绘,我心里大松了口气,当下马上找出开学的时候,幼儿园发给各位家长们看的“年度活动安排表”,找到当天的日期,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在那一天的活动安排栏里,写着这么几个字:“防犯训练日”——原来,小朋友所说的“蒙面的坏人”,是老师们自己装扮的,那天是幼儿园定期举办的“防暴训练教室”的日子。
临海训练
六年级的小朋友参加学校组织的“临海训练”回家了。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海边野营了二晚,皮肤晒得更黑了。
问小朋友“临海训练”感觉如何?答:
“太可怕了!刚下海时,我感到身体一直往下沉,当时只觉得‘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可是我不想就这样死在海里,于是拼命朝岸边游……游到岸边时,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我家小朋友最不擅长的就是游泳,因此对于“临海训练”真是刻骨铭心。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水,从安全角度出发,孩子们必须从小学会游泳,以备非常时刻能够靠自力求生。所以,按日本文部省的相关规定,公立学校都要按要求修建学校游泳池。
1-2年级的小朋友,游泳课主要就是玩水,目的在于培养对于水的亲近感。
从3年级开始,就要学会游泳并进行考核了。学校一般教孩子们蛙泳和自由泳两种。3-4年级同学,要求游泳考试蛙泳能游50米、自由泳25米。到5年级则要求蛙泳100米,自由泳50米。到小学6年级,就必须参加“临海训练”:由有经验的老师领着孩子们去下海游泳,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海域内必须能游完200米。
着衣水泳训练
今天是小朋友学校的“着衣水泳训练”日。为小朋友多准备了一套衣服,方便她参加“着衣水泳训练”之后更换。
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每年夏天的学校游泳课,都会有“着衣水泳训练”。所谓“着衣水泳”,就是指让孩子穿着普通的日常服装,在不小心“被掉落到水里”后,如何逃生和自救。因为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一个会游泳的人,平时穿上泳装如果能游525米远的话,若穿上日常衣服,泳力则起码减少一半,游到250米时便会精疲力竭。因此,即使学校教会孩子们游泳,但在万一遭遇水难事故时,如何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便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学校游泳课的“着衣水泳训练”,要求起码能达到以下的几个目的:
1:让学生们体会身穿日常服装掉落水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2:身穿日常服装时,应该使用何种游泳法?要怎么泳才最有效?
3:在身穿日常衣服的状态下,自己能游多远?需要花多少时间?
4:身上的衣服以及鞋子等,对于自己的泳力有什么样的影响?
5:能够边游泳边在浮出水面的同时,做到大声呼救吗?
6:在水中有必要脱掉衣服吗?
7:如果正好身边有浮游物,该如何利用?
8:如果水温非常低,该注意些什么?
9:平时出门去水边钓鱼或玩耍时,必须注意些什么?
从上面的几段日记可以看到:日本孩子的安全防范训练、临海训练、着衣水泳训练……等等,都是在“体验危险”。“体验危险”的目的就是让人长记性,从此懂得防患于未然。因为远离危险的最好方法,并不是与危险隔绝,而是熟悉危险和认识危险。其原理与种疫苗接种相近。只有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身边的危险拥有熟悉感之后,才能从心理上产生有效抗体,冷静采取对策,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在日本,虽然没有出现过恶劣的高温校车事件,但也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因为“只是离开小会儿”,而让孩子单独呆在车厢内。日本自动车联盟(以下简称JAF)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发现有三成以上的家长,会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因为“很快就回来”,所以这些家长们对此都不以为意。
JAF因此做了一个车厢温度测试,用检测数据告诉家长们:单独将孩子留在车厢内有多危险。
JAF首先将准备好的5台面包车的车厢内温度都调控在25度,然后在35度高温下,从中午12点放置到下午4点,之后,5台面包车分别测试出如下结果:
第一台黑色面包车:车门紧闭、不开空调,车厢内最高温度为57度,平均温度51度,仪表板附近最高温度79度。
第二台白色面包车:车门紧闭、不开空调,车厢内最高温度为52度,平均温度47度,仪表板附近最高温度74度。
第三台白色面包车:前车窗安置遮阳板,车门紧闭、不开空调,车厢内最高温度为50度,平均温度45度,仪表板附近最高温度52度。
第四台白色面包车:车窗打开3cm,车门紧闭、不开空调,车厢内最高温度为45度,平均温度42度,仪表板附近最高温度75度。
第五台白色面包车:
车门紧闭、打开空调,车厢内最高温度为27度,平均温度26度,仪表板附近最高温度61度。
从上述测试结果,JAF得出的结论是:即使使用遮阳板,打开车窗,也无法防止车厢高温;而且就算打开空调控制车厢温度,但因此必须一直打开汽车引擎,无法排除误操作或者燃油耗尽,同样具有危险性。
从上面的检测温度JAF还进行了一些实验,发现仪表板附近70多度的高温,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煎熟鸡蛋、令蜡笔融化、令打火机产生龟裂、手机出现警告画面,部分机能无法使用。
从WBGT指数(即人体所受的热强度)来看,车厢空调只须关闭仅仅15分钟,就会直线上升达到危险级别。尤其是乳幼儿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达,即使短时间处于高温中,体温也会迅速上升,导致死亡。因此,有些父母以“孩子睡着了”为由,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是极其危险的事。
如何杜绝“幼童被遗车内”事件再次发生?个人意见是:让大人们切身体验一下车门紧闭的高温车厢非常有必要。希望小孩子拥有安全的生活环境,大人们必须先教育自己,首先让自己认识危险。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题《日本儿童的“危险体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