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穆斯林切特尼克杀害游击队队员
为了能够终止波黑混乱的局面,波黑穆斯林上层迫不得已选择与纳粹政府合作。虽然波黑自治会破坏纳粹政府在克罗地亚的政治布局,但是德国所面临的兵力匮乏,让纳粹政府选择支持波黑自治。相应的,纳粹政府开始在波黑征召穆斯林组成“汗扎”党卫军师。德国与穆斯林之间良好的关系由来已久,因此德国宣传部,硬是编造了一个波黑穆斯林起源于古伊朗“历史”。不过这个历史故事,显然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征召这些波黑穆斯林而编造的借口,自然只是为了能够更方便征召穆斯林士兵,很多宗教人士也加入了军队和宣传。最终,纳粹政府成功的在波黑招募到了两万一千名穆斯林士兵。
这些党卫军士兵显然并不称职。这些穆斯林很多参军的理由,只是为了能够报复屠杀了自己家乡的塞尔维亚人,或者是能够改变波黑混乱的现状,加之穆斯林本身与南共游击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党卫军甚至常常出现将自己的装备交给游击队的现象。最严重的事故在1943年出现,9月17日晚上,这支党卫军一些低级军官因不满德军军官的暴政,以及对于德国许诺波黑自治的怀疑,爆发了起义。虽然这场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但是已经暴露出了这支军队并没有多少意愿为纳粹德国卖命。
在之后于游击队的作战中,“汗扎”党卫军仍然我行我素的以劫掠克罗地亚或者塞尔维亚人的村庄为主业。后来伴随着德国东线战事吃紧,纳粹政府不得不将这支奇葩的党卫军也送到了惨烈的东线战场,而调离本土,对于这支本来就战意不高的军队来说,士气的损害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最后这支悲剧的穆斯林党卫军,在几次惨败之后,被发配到二线负责挖战壕。伴随着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崩溃,这支“汗扎”党卫军师由于减员严重,最终被取消了编制,参与的部队逃往了西线向美国投降。战后这支部队被美国移交给了南斯拉夫政府,并和二战中的所有叛徒一样,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1944年,在匈牙利军与苏军苦苦对战德军士兵时,他们诧异地发现德军身边出现了一群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党卫军士兵。这些士兵的“画风”显然不大对头,他们带着青绿色的土耳其帽,虽然装备不错,但是目光呆滞毫无战斗的意愿。这便是二战史上著名的来自南斯拉夫的波黑“汗扎”党卫军。
南斯拉夫王国国旗
二战前的南斯拉夫王国内部,陷入诸多党派之间无休止的争斗,让整个国家的运行举步维艰。1928年6月20日,南斯拉夫发生了针对黑山和克罗地亚派系政治高层的枪击事件。为了防止国家分裂,1929年1月,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宣布进行独裁统治并颁布新的宪法,然而这位国王在1934年10月也遭遇了刺杀,其子彼得二世继位。到此时,南斯拉夫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住了平静,不过伴随着二战的爆发,南斯拉夫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战争之中,1941年主张与纳粹德国签订协议,避免南斯拉夫被卷入战争的保罗亲王被空军总司令杜尚·西莫维奇推翻,年轻的彼得二世因此开始亲政。这位年轻的君主立刻选择撕毁保罗亲王与德国签订的协议,而转向与苏联签订友好协议。之后纳粹德国的怒火很快就倾泻到了南斯拉夫的身上。1941年4月,德国与意大利联军入侵南斯拉夫。不愿意接受塞尔维亚为主的国王政府统治的克罗地亚人选择了消极避战,而南斯拉夫的军队也肯定不是纳粹德国的对手,因此在不过十天之后,南斯拉夫军队便选择投降,南斯拉夫沦陷。
南斯拉夫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可谓极其复杂,克罗地亚和波黑地区原本主要是信仰天主教的地区,伴随着克罗地亚和黑山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不信任这些天主教臣民的奥斯曼人让大量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移民至此,而波黑在奥斯曼人的同化下变成了穆斯林聚居地区。因此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这三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历史久远。伴随着南斯拉夫的沦陷,纳粹政府显然对于管理南斯拉夫复杂的民族矛盾没有多大的耐心,这造成了矛盾最为尖锐的波黑地区陷入了民族冲突和仇杀之中。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分解为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在克罗地亚,纳粹扶持起了一个极端克罗地亚民族主义政党“乌斯塔沙”,这一政党在克罗地亚承担了纳粹政府排犹的重任,而他们同时也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清除生活在克罗地亚,令他们生厌的塞尔维亚人。
乌斯塔沙军队屠杀塞尔维亚平民
乌斯塔沙的暴行很快也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反抗,这些塞尔维亚人组成了切特尼克(义勇)军。不过这些切特尼克与铁托所率领的南共义勇军不同,他们并没有积极的去反抗纳粹德国的统治。相反,他们的目标只是去屠杀那些容易得手的克罗地亚和穆斯林村庄。正因为如此,铁托的南共游击队与切特尼克的关系是一种敌对的关系,这种敌对关系甚至让铁托常常不惜与当地的德军合作,毕竟南共虽然是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但是大量克罗地亚人的加入,使得南共一方面在民族主义方面免不了俗。另一方面,切特尼克与南斯拉夫王室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让铁托对于这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极为警觉。不过切特尼克实际上背后也有一个支持者——意大利,因此当盟军势力来到南斯拉夫,切特尼克却令人目瞪口呆的转向到了轴心国一边。
波黑的穆斯林在这场民族浩劫中的角色极为悲惨,波黑对于自治的诉求,以及对于克罗地亚政府排犹政策的反感,使得他们实际上站在了乌斯塔沙的对立面。但是这一立场,并没能阻止切特尼克对穆斯林的屠杀,因此虽然穆斯林很多知识分子和宗教人士对南共并不信任,但还是有很多的穆斯林选择加入了南共。这又实际上加剧了穆斯林与切特尼克之间的矛盾,不过也有一些穆斯林选择与切特尼克结盟,他们通过屠杀克罗地亚村庄来排除乌斯塔沙势力,因此几方之间混乱的互相仇杀就变得难以避免。
穆斯林切特尼克杀害游击队队员
为了能够终止波黑混乱的局面,波黑穆斯林上层迫不得已选择与纳粹政府合作。虽然波黑自治会破坏纳粹政府在克罗地亚的政治布局,但是德国所面临的兵力匮乏,让纳粹政府选择支持波黑自治。相应的,纳粹政府开始在波黑征召穆斯林组成“汗扎”党卫军师。德国与穆斯林之间良好的关系由来已久,因此德国宣传部,硬是编造了一个波黑穆斯林起源于古伊朗“历史”。不过这个历史故事,显然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征召这些波黑穆斯林而编造的借口,自然只是为了能够更方便征召穆斯林士兵,很多宗教人士也加入了军队和宣传。最终,纳粹政府成功的在波黑招募到了两万一千名穆斯林士兵。
这些党卫军士兵显然并不称职。这些穆斯林很多参军的理由,只是为了能够报复屠杀了自己家乡的塞尔维亚人,或者是能够改变波黑混乱的现状,加之穆斯林本身与南共游击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党卫军甚至常常出现将自己的装备交给游击队的现象。最严重的事故在1943年出现,9月17日晚上,这支党卫军一些低级军官因不满德军军官的暴政,以及对于德国许诺波黑自治的怀疑,爆发了起义。虽然这场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但是已经暴露出了这支军队并没有多少意愿为纳粹德国卖命。
在之后于游击队的作战中,“汗扎”党卫军仍然我行我素的以劫掠克罗地亚或者塞尔维亚人的村庄为主业。后来伴随着德国东线战事吃紧,纳粹政府不得不将这支奇葩的党卫军也送到了惨烈的东线战场,而调离本土,对于这支本来就战意不高的军队来说,士气的损害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最后这支悲剧的穆斯林党卫军,在几次惨败之后,被发配到二线负责挖战壕。伴随着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崩溃,这支“汗扎”党卫军师由于减员严重,最终被取消了编制,参与的部队逃往了西线向美国投降。战后这支部队被美国移交给了南斯拉夫政府,并和二战中的所有叛徒一样,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