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挥舞起你们的旗帜,加入我们德国工人党吧!青年人们,和我们一起反抗旧制度,反抗旧秩序,反抗老一辈。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斗士,和我们一起为纳粹主义,为自由,为面包而战吧!”
这是1932年夏,希特勒青年团基尔分会散发传单上的文字。以培养纳粹“接班人”而成立的希特勒青年团,曾让无数的德国青少年热血沸腾,要争相为“元首”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青年团,是怎样荼毒青少年的?
1
1922年,希特勒为了对13-18岁之间的青少年组织军事训练,进行系统性的洗脑教育,并为纳粹党提供后备党员,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刚成立的时候,这个组织叫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 Adolf Hitler),以慕尼黑为基地招募少年冲锋队队员。后来,少年冲锋队被解散,重建后改名为希特勒青年团。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之后,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希特勒青年团是唯一的合法青年组织,并将其他青年组织强行并入,从而垄断了德国与其他国家青少年交流的所有官方途径。
那时候,能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人都是“先进人物”,无论自己和家属都倍感光荣和自豪。不参加青年团的人,会被定义为“落后分子”,在各方面都会受到排斥,比如受到同龄人嘲笑和捉弄、老师的侮辱等,甚至在成年后还会要被罚款。
除了政治上的支持,纳粹德国还通过经济手段的干预,让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团。比如,全国所有的工作都是青年团成员优先,如果你想从事教师、律师等类型的职业,更必须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
1936年,希特勒颁布法律,强制青少年加入青年团,如果家长反对,纳粹政府就强制将他们的子女带走。在最高峰的时候,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达到了800万之多。
除了针对男青少年的青年团,相应年龄的女孩被吸收为“德意志少女联合会”的成员,年龄更小的男孩则可以加入青年团附属的“德意志少年团”。
希特勒曾说:“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会站到你那一边的’,我平静地说‘你的孩子已经属于我们了’……你会死去的,但你的后代现在站在一个新的阵营里。不久之后他们除了这个新组织之外什么也不会知道。”
2
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小组到分区再到大区,是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等级管理制度。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让年轻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形成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的作风,对“元首”更加崇拜。
为了更加系统地培养“接班人”,希特勒青年团设置了专门的训练学校,用来培养未来的纳粹党领袖,只有激进分子和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的团员才能入读。为了向希特勒效忠,也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程”,纳粹高管们争先恐后地将子女送入希特勒青年团,以捞取政治资本。
在希特勒青年团的教育中,要求成员对希特勒的绝对忠诚,时刻准备为“元首”和第三帝国牺牲生命。为了向青年团成员灌输纳粹思想,宣传部长戈培尔还要求出版专门的杂志。
后来,有一个参加过青年团的成员回忆,他们在德语课上的阅读材料,大多都是关于世界战争的文学作品,极力宣传那些英雄式的死亡和“前线的同志情”,号召和鼓励大家为实现希特勒所提出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除此之外,希特勒青年团还会利用青少年喜欢争强好胜、渴望获得大家认可等心理特点,大力营造荣誉感,鼓励青少年进行团队的竞争,灌输纳粹那一套的集体主义思想。
纳粹党和青年团还鼓励“大义灭亲”式的告密行为,这种人被官方塑造成大公无私的英雄。
有一位名叫海赫·赫斯(HerrHess)的父亲,在家里批评儿子参加青年团的活动,并称希特勒是“嗜血的疯子”。他的儿子沃尔特·赫斯(Walter Hess)向盖世太保告发后,海赫·赫斯当天晚上就因此被捕,后来死在集中营里。对于这个告发父亲的儿子,当局大力宣传而使其声名远扬,并且得到官升一级的奖励。
在这样的教育体系的洗脑之下,一批批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就如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机器,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成为纳粹反犹主义和压制言论自由的狂热先锋。
3
除了为纳粹党培养后备党员,向纳粹军队源源不断输送年轻的士兵,是希特勒青年团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二战开始之后,这些年轻人走上战场,成为纳粹私家军队党卫军的绝对主力。
纳粹党对青年团成员进行长期的准军事化训练和纳粹主义教育,让这些年轻人成为冷血的“杀人机器”,接受“元首”和“国家”的挑选,特别是接受党卫军的招募,得到由党卫队授与一个“S”的标志,会让他们感到无上的光荣。
二战中,德国有一个隶属武装党卫队“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就是主要靠希特勒青年团组成的师团。1944年,盟军发动的诺曼底登陆行动,遭到了这个装甲师凶残的抵抗和打击,让盟军遭受12000人的重大损失。
在纽伦堡审判中,该装甲师因为违反《日内瓦公约》,屠杀大量战俘,而被定为战争犯罪组织。
二战后期,节节败退的纳粹德国兵力捉襟见肘,在柏林保卫战中,数万名十四五岁的青年团成员被编入“人民冲锋队”,成为希特勒最后的疯狂的陪葬品。
4
二战结束后,随着纳粹党的烟消云散,希特勒青年团也被解散。由于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少年,盟军没有起诉这些团员,那些控制青年团的成年领导层,被控战争罪和荼毒德国青少年,大部分遭到判刑。
1946年,希特勒青年团的头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Baldur von Schirach)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1966年服刑期满获释,1974年去世。
“挥舞起你们的旗帜,加入我们德国工人党吧!青年人们,和我们一起反抗旧制度,反抗旧秩序,反抗老一辈。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斗士,和我们一起为纳粹主义,为自由,为面包而战吧!”
这是1932年夏,希特勒青年团基尔分会散发传单上的文字。以培养纳粹“接班人”而成立的希特勒青年团,曾让无数的德国青少年热血沸腾,要争相为“元首”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青年团,是怎样荼毒青少年的?
1
1922年,希特勒为了对13-18岁之间的青少年组织军事训练,进行系统性的洗脑教育,并为纳粹党提供后备党员,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刚成立的时候,这个组织叫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 Adolf Hitler),以慕尼黑为基地招募少年冲锋队队员。后来,少年冲锋队被解散,重建后改名为希特勒青年团。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之后,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希特勒青年团是唯一的合法青年组织,并将其他青年组织强行并入,从而垄断了德国与其他国家青少年交流的所有官方途径。
那时候,能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人都是“先进人物”,无论自己和家属都倍感光荣和自豪。不参加青年团的人,会被定义为“落后分子”,在各方面都会受到排斥,比如受到同龄人嘲笑和捉弄、老师的侮辱等,甚至在成年后还会要被罚款。
除了政治上的支持,纳粹德国还通过经济手段的干预,让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团。比如,全国所有的工作都是青年团成员优先,如果你想从事教师、律师等类型的职业,更必须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
1936年,希特勒颁布法律,强制青少年加入青年团,如果家长反对,纳粹政府就强制将他们的子女带走。在最高峰的时候,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达到了800万之多。
除了针对男青少年的青年团,相应年龄的女孩被吸收为“德意志少女联合会”的成员,年龄更小的男孩则可以加入青年团附属的“德意志少年团”。
希特勒曾说:“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会站到你那一边的’,我平静地说‘你的孩子已经属于我们了’……你会死去的,但你的后代现在站在一个新的阵营里。不久之后他们除了这个新组织之外什么也不会知道。”
2
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小组到分区再到大区,是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等级管理制度。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让年轻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形成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的作风,对“元首”更加崇拜。
为了更加系统地培养“接班人”,希特勒青年团设置了专门的训练学校,用来培养未来的纳粹党领袖,只有激进分子和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的团员才能入读。为了向希特勒效忠,也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程”,纳粹高管们争先恐后地将子女送入希特勒青年团,以捞取政治资本。
在希特勒青年团的教育中,要求成员对希特勒的绝对忠诚,时刻准备为“元首”和第三帝国牺牲生命。为了向青年团成员灌输纳粹思想,宣传部长戈培尔还要求出版专门的杂志。
后来,有一个参加过青年团的成员回忆,他们在德语课上的阅读材料,大多都是关于世界战争的文学作品,极力宣传那些英雄式的死亡和“前线的同志情”,号召和鼓励大家为实现希特勒所提出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除此之外,希特勒青年团还会利用青少年喜欢争强好胜、渴望获得大家认可等心理特点,大力营造荣誉感,鼓励青少年进行团队的竞争,灌输纳粹那一套的集体主义思想。
纳粹党和青年团还鼓励“大义灭亲”式的告密行为,这种人被官方塑造成大公无私的英雄。
有一位名叫海赫·赫斯(HerrHess)的父亲,在家里批评儿子参加青年团的活动,并称希特勒是“嗜血的疯子”。他的儿子沃尔特·赫斯(Walter Hess)向盖世太保告发后,海赫·赫斯当天晚上就因此被捕,后来死在集中营里。对于这个告发父亲的儿子,当局大力宣传而使其声名远扬,并且得到官升一级的奖励。
在这样的教育体系的洗脑之下,一批批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就如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机器,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成为纳粹反犹主义和压制言论自由的狂热先锋。
3
除了为纳粹党培养后备党员,向纳粹军队源源不断输送年轻的士兵,是希特勒青年团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二战开始之后,这些年轻人走上战场,成为纳粹私家军队党卫军的绝对主力。
纳粹党对青年团成员进行长期的准军事化训练和纳粹主义教育,让这些年轻人成为冷血的“杀人机器”,接受“元首”和“国家”的挑选,特别是接受党卫军的招募,得到由党卫队授与一个“S”的标志,会让他们感到无上的光荣。
二战中,德国有一个隶属武装党卫队“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就是主要靠希特勒青年团组成的师团。1944年,盟军发动的诺曼底登陆行动,遭到了这个装甲师凶残的抵抗和打击,让盟军遭受12000人的重大损失。
在纽伦堡审判中,该装甲师因为违反《日内瓦公约》,屠杀大量战俘,而被定为战争犯罪组织。
二战后期,节节败退的纳粹德国兵力捉襟见肘,在柏林保卫战中,数万名十四五岁的青年团成员被编入“人民冲锋队”,成为希特勒最后的疯狂的陪葬品。
4
二战结束后,随着纳粹党的烟消云散,希特勒青年团也被解散。由于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少年,盟军没有起诉这些团员,那些控制青年团的成年领导层,被控战争罪和荼毒德国青少年,大部分遭到判刑。
1946年,希特勒青年团的头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Baldur von Schirach)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1966年服刑期满获释,197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