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德国
全球执政时间最长的女领袖:默克尔的“成功之道”
在国内外观察家眼里,默克尔是个难解之谜。她成长于东德,没有从政经验,却掌控了堪称男人世界的德国保守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出任德国总理12年之久;她被称为“铁娘子”“黑寡妇”,却又平淡而无奇。...
【详细】
2018-03-20
梁锡江:德国政治僵局打破,接下来呢
在“牙买加联盟”谈判破裂之后,必须再次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担起对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这也是很多德国基层选民的心声与愿望。...
【详细】
2018-03-07
俾斯麦外交与普鲁士帝国的命运:他点燃了一个国家的铁与血,却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柏林会议后五年的时间里,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本文拟就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
【详细】
2018-03-03
郑易平:在考茨基眼里,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失败和第三帝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的见证人,考茨基对德国纳粹主义和第三帝国兴起的原因的分析和见解,可以称得上是独树一帜。考茨基认为,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与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考茨基眼里,德国共产党人实际上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推手,而社会民...
【详细】
2018-02-24
1900年的德国人觉得2000年的生活会是啥样的?
在100年前的德国人的想象中,房子不需要地基,可以轻轻松松被蒸汽车头拉着走呢!居民楼、商店,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详细】
2017-12-18
德国政局动荡震动欧洲
当前德国的政治危机跟全世界都息息相关。如果默克尔离任在即,整个欧洲一体化事业将重新陷入困境。...
【详细】
2017-11-22
德国将首次组建“黑黄绿” 政府,最大挑战是什么?
当前,国际格局变化莫测,中美俄三大国博弈加剧,身居欧盟主导地位的德国如何筹划和安置欧洲的未来,是三党联合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
【详细】
2017-11-01
德国启示:怎样克服国家越来越强,国民越来越穷的怪圈?
德国民富国强也体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城乡差距,“城市是农村,农村就是城市”,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反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相对比较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钱的。...
【详细】
2017-10-27
德国选举结果给欧洲添变数
默克尔接下来的组阁行动可能不容易,未来四年任期也不平坦,连带影响德国在欧洲联盟的领导地位。德国和法国要联手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计划面对更多变数。...
【详细】
2017-09-28
面对右翼崛起,胜选的默克尔将艰难组阁:中德关系会有变数吗?
默克尔的执政稳固过去一直受益于德国强劲的经济和令人称赞的低失业率数据,以及她作为当今世界上谨慎型的全球领导者代表的政治角色。但此次选举意味着德国的政治方向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极右翼代表政党的声势崛起,意味着德国民族主义身份政治的开始浮现,这改变了...
【详细】
2017-09-26
默克尔的内外挑战:和谁组阁,与马克龙分歧怎么破
德国大选尘埃未定,欧洲议题已被提上日程。在英国退欧、难民危机以及特朗普上台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下,欧盟27国正处于改革的十字路口。由于欧洲多国相继举行大选,欧盟政治被迫经历了长达一年的风险期和等待期。...
【详细】
2017-09-26
一文读懂德国大选:党派的渊源与分布,默克尔连任还有悬念吗?
9月24日将举行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其实,这次大选没有什么悬念,结果一定是延续这届基民盟与社民党的两党组阁:默克尔继续担任总理,舒尔茨任副总理,舒尔茨或现任外交部长Gabriel任外交部长。肖布勒能否续任财政部长,要看他的年龄和身体。...
【详细】
2017-09-18
土耳其与德国为何矛盾不断
由于土耳其屡次拒绝了德国的探视请求,德国态度也开始转向决绝,最终决定从7月9日正式撤离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转而驻扎约旦。...
【详细】
2017-09-13
陈乐民:德意志为什么会出现希特勒这样的混世魔王?
而下层的所谓“平民民族主义”,却表现为极端的狂热和非理性,在相宜的气候下勇往直前以至于不顾一切,在另外的气候下又可以表现为悲观失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士兵在前期的激昂与后期德军连连失利的颓丧便形成了同一民族主义的两种极端。...
【详细】
2017-09-13
纳粹极权下德国人的“双重人格”:被动服从,又主动参与恶行
在德国人的叙述中,在各种影视作品和史学研究作品中,常常把普通德国人描绘成对纳粹的战争暴行毫不知情。HBO的著名战争剧《兄弟连》中,就表现过德国军官家属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才知晓有灭绝营存在。斯塔加特根据详实的书信等第一手资料,证明这种情况纯属子虚乌有,他指...
【详细】
2017-08-18
从中国游客柏林行纳粹礼被捕看德国法律如何反纳粹
除了德国以外,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使用纳粹礼也会触犯刑法。...
【详细】
2017-08-11
崇明:从马克龙的成功看法国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
马克龙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喜欢戏剧,他很擅长表演,所以在这种政治上的作秀,他是非常拿手的。这样的一些举动,使得法国人认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种强权总统好像又出现了。所以,这一段时间,法国媒体对马克龙的评价很高。你要看法国的媒体,就发现他们有一个所谓的“马克龙热...
【详细】
2017-07-10
纳粹“软刀子”下的莫扎特:“第三帝国”意识形态经营的一个极佳切面
事实上,自纳粹上台伊始——甚至当它还只是处于政治萌芽阶段之时——直到第三帝国灭亡,这样的文化重塑工作就不曾停止过,只不过时过境迁,除了通常有所耳闻的瓦格纳,以及像尼采这样的哲学家曾被纳粹“利用”之外,大众对纳粹的种种“软刀子”终究是不太了解的。...
【详细】
2017-07-05
越南华侨难民海上大流亡的幸存者:德国送给了我们自由、民主、尊严以及第二次生命
一场持续几年、全民性的救援华侨运动,几十年后获得几块纪念碑的回报。其实,德国人自己都把这件事给忘了,至少很少再提起。他们只想到要去救人,谁也没有想过要获得被救者的什么回报。不想救人可以编出几十种理由,想去救人却只有一个理由: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出手来,救人...
【详细】
2017-06-29
黑暗大陆的启示:欧洲右翼势力抬头,警惕强权政治回归
西欧之所以能取得冷战的胜利和各种成就,主要归因于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和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但冷战后的欧洲似乎从此迷失了方向,变成了“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军事懦夫”。如今的欧洲就已出现了分裂的趋势,各国的右翼势力纷纷抬头,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详细】
2017-06-14
当德国的冷漠路人跨过昏厥倒地的老人时,等待他们的是“见死不救”罪
虽然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市民的道德水平不能通过法律来提高,但至少能够以此来制裁不道德的行为。“如果国民不自觉救助,那么国家就必须通过法律强迫人们这样做,用法律来维护最起码的社会准则。”...
【详细】
2017-06-09
安全威胁是旧还是新?一切都是混合的,一切都是网络的
当外交决策者声称他们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时,总会带有危言耸听和自我中心的意味。然而,如今国际政治中许多同步、多重的危机的确提出了特殊挑战。...
【详细】
2017-05-26
欧盟的移民:难民政策中,德国的角色及其影响
德国为克服欧洲难民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首先是关乎欧盟内部团结的危机。如果移民数量保持在当前水平,其他欧盟国家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德国就可以继续做出超额贡献。...
【详细】
2017-05-19
生于中国,长于德国,在英国学习政治,在美国成为博士:她在文化冲突和身份政治中寻找自我
“我困惑于身份政治何以能够导致犹太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灾难,同时又何以能够成就美国民权运动、反种族隔离、女权运动、殖民地解放这样激动人心的胜利。为什么二十世纪的身份政治造就了如许灾难与如许成绩?我们能从中为二十一世纪的身份政治、为我们这个...
【详细】
2017-05-16
胡文涛 林煜浩:西方政治人物形象塑造之术
在西方大国政治生活中,日益发达健全的大众传媒一直为国家领袖塑造公共形象提供强大的公共平台和技术支撑,使部分有表演优势的领袖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形象塑造空间。...
【详细】
2017-05-01
共5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何瑞恩:中国的挑战没有那么可怕,夸大中国威胁会破坏美国的战略...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曹辛: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三个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红色高棉:空前绝后的恐怖执政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小辣椒:法国美国院士与烟草白酒院士的差异性...
秦晖:“帝国后遗症”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伟达:拜登政府下,中美“冷和”,双方的敌意、对峙和不信任将持续存在...
格雷厄姆·艾利森、胡祖六:接触政策失败了吗?拜登需要现实的对华...
王缉思:中美双方越了解,越反感?关键是了解的思想深度需要大力挖掘...
曹辛:从“更长的电报”到拜登的演说,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核心是什么?...
陆克文:中美战略目标的冲突和两国间的竞争可能使战争看起来不可避...
东欧六国行:抛开意识形态的枷锁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邓小平对外战略的可贵在于透过冷战的重重迷雾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
唐德鑫:平壤,如是我见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中美经贸关系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