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1月3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举办G20峰会,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在此期间举行双边会谈,探讨化解中美贸易战之处方。据报道,美国给中方开出了停止贸易战的详细清单,中国方面也在不久前给出了反馈意见。特朗普的反应是:中国希望达成协议,“中国的清单已经相当完整,但缺少四五个重要问题”。双方目前正在紧密磋商中。
一、中美关系性质判断
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将对267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将全面展开。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全面贸易战,对两国、对世界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美股市近期对此有充分的展示。
那么,中美双方有可能在在30号之前达成协议么?如果达成了协议,对中美关系的走势有什么影响?这需要先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做出基本判断。
在《世界知识》2018年第21期发表的专栏文章“中美关系的性质:冷缠斗而非新冷战”中,笔者对冷战进行了定义,认为冷战的发生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然后比照现状,发现中美之间缺乏这些条件,因此判断,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新冷战,而是将处于“冷缠斗”(cold wrestle)状态,一种利益相互纠缠的角力。中美之间将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处于这种状态,以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议题上,确定中美关系的新均衡点。
贸易战就是冷缠斗的一个范例。经过2010-2015年的辩论,美国达成了一种共识:中国不是苏联,但属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从尼克松开始的对华接触战略已经失败,未来美国采取的策略将是:团结所有的盟友与伙伴国,促使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秩序”,同时要求中国在双边交往中给予“对等待遇”,即中国从美国方面享受的条件与待遇,美国也要在中国享受到,并动员政府力量以便与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竞争。就特朗普而言,对价值观与世界领导权不感兴趣,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利益,以服务于“美国优先”。他给中国开列的清单对此有清晰的展示。
中国外交素来是“吃软不吃硬”,因此,敢于与美国进行贸易战。这在当今世界是独一份。但中国也意识到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希望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因此,只要美国不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将会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以便结束贸易战。所以,中国采取了“打,奉陪到底;谈,敞开大门”的策略,对美国提出的清单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详细的反馈。
二、阿根廷会晤有可能成为终结中美贸易战
既然特朗普对中国在大部分问题上的反馈没有意见,双方在余下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很大,但这需要美国也展示出足够的诚意与必要的灵活性,而不能指望中国对美国的所有要求照单全收。作为精明的商人,特朗普对此完全清楚。从他与韩国、日本、加拿、墨西哥等国谈判的过程看,“满天要价、务实妥协、适时成交”是主要特点。因此,我们认为,中美在阿根廷“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要大于“无法达成共识”。也就是说,阿根廷会晤有可能成为终结中美贸易战。
但是,达成协议、终结贸易战,仅仅意味着双方在一个议题上暂时实现了新均衡,并不影响美国把中国当作全面战略竞争对手的判断。在某些方面,美国可能还会把中国当作对手乃至敌人。即使是投资、文化交流,美国也会对华收紧政策,并迫使中国市场进一步向美国“开放”。
因此,接下来中美双方将在新的议题上展开冷缠斗:网络安全、海军航行权利、外太空开发、知识产权,等等,“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总之,中美之间将进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并有可能在某些问题(特别是台海问题)上陷入对抗。好在中美两个核大国都无意因为某个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而全面开战,预计将会采取适当措施管控分歧并防止冲突升级。东海、南海的情形与此相似,但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显然弱于台湾问题。
三、中国应积极开展周边外交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美之间适当的竞争将为中国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奉行“大国平衡”政策提供空间,但这些国家并不希望中美之间关系恶化到需要他们二选一的程度。这将严重冲击他们的经济,并波及到安全等领域。
对中国来说,在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走向“全球性综合大国”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既需要提升硬实力,也需要提升软实力,以便提升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就周边国家而言,中国有必要争取做到,对他们的整体影响力超过美国。对奉行不结盟的伙伴外交方针的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不但要强化与邻国的经济往来、让他们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更要增加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少他们的疑虑与防范意识、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仁厚兄长”。这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大国来说,外交上“示强”比“示亲和”容易得多。但是,在守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展示亲和性,是中国成为“仁厚兄长”的必要环节。中国在做传统大国方面有两千多年的经验,但在民族国家体系下如何扮演一个有地区与全球影响力的领导国,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学习:向美国学习如何管理与小国的关系,向周边国家(特别是汉字圈国家)学习如何维护与发扬传统文化。
博采众长方能成其大。这既是与美国竞争的需要,更是大国的修为之道。过去四十年,中国做得不错,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11月3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举办G20峰会,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在此期间举行双边会谈,探讨化解中美贸易战之处方。据报道,美国给中方开出了停止贸易战的详细清单,中国方面也在不久前给出了反馈意见。特朗普的反应是:中国希望达成协议,“中国的清单已经相当完整,但缺少四五个重要问题”。双方目前正在紧密磋商中。
一、中美关系性质判断
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将对267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将全面展开。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全面贸易战,对两国、对世界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美股市近期对此有充分的展示。
那么,中美双方有可能在在30号之前达成协议么?如果达成了协议,对中美关系的走势有什么影响?这需要先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做出基本判断。
在《世界知识》2018年第21期发表的专栏文章“中美关系的性质:冷缠斗而非新冷战”中,笔者对冷战进行了定义,认为冷战的发生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然后比照现状,发现中美之间缺乏这些条件,因此判断,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新冷战,而是将处于“冷缠斗”(cold wrestle)状态,一种利益相互纠缠的角力。中美之间将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处于这种状态,以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议题上,确定中美关系的新均衡点。
贸易战就是冷缠斗的一个范例。经过2010-2015年的辩论,美国达成了一种共识:中国不是苏联,但属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从尼克松开始的对华接触战略已经失败,未来美国采取的策略将是:团结所有的盟友与伙伴国,促使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秩序”,同时要求中国在双边交往中给予“对等待遇”,即中国从美国方面享受的条件与待遇,美国也要在中国享受到,并动员政府力量以便与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竞争。就特朗普而言,对价值观与世界领导权不感兴趣,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利益,以服务于“美国优先”。他给中国开列的清单对此有清晰的展示。
中国外交素来是“吃软不吃硬”,因此,敢于与美国进行贸易战。这在当今世界是独一份。但中国也意识到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希望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因此,只要美国不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将会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以便结束贸易战。所以,中国采取了“打,奉陪到底;谈,敞开大门”的策略,对美国提出的清单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详细的反馈。
二、阿根廷会晤有可能成为终结中美贸易战
既然特朗普对中国在大部分问题上的反馈没有意见,双方在余下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很大,但这需要美国也展示出足够的诚意与必要的灵活性,而不能指望中国对美国的所有要求照单全收。作为精明的商人,特朗普对此完全清楚。从他与韩国、日本、加拿、墨西哥等国谈判的过程看,“满天要价、务实妥协、适时成交”是主要特点。因此,我们认为,中美在阿根廷“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要大于“无法达成共识”。也就是说,阿根廷会晤有可能成为终结中美贸易战。
但是,达成协议、终结贸易战,仅仅意味着双方在一个议题上暂时实现了新均衡,并不影响美国把中国当作全面战略竞争对手的判断。在某些方面,美国可能还会把中国当作对手乃至敌人。即使是投资、文化交流,美国也会对华收紧政策,并迫使中国市场进一步向美国“开放”。
因此,接下来中美双方将在新的议题上展开冷缠斗:网络安全、海军航行权利、外太空开发、知识产权,等等,“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总之,中美之间将进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并有可能在某些问题(特别是台海问题)上陷入对抗。好在中美两个核大国都无意因为某个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而全面开战,预计将会采取适当措施管控分歧并防止冲突升级。东海、南海的情形与此相似,但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显然弱于台湾问题。
三、中国应积极开展周边外交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美之间适当的竞争将为中国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奉行“大国平衡”政策提供空间,但这些国家并不希望中美之间关系恶化到需要他们二选一的程度。这将严重冲击他们的经济,并波及到安全等领域。
对中国来说,在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走向“全球性综合大国”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既需要提升硬实力,也需要提升软实力,以便提升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就周边国家而言,中国有必要争取做到,对他们的整体影响力超过美国。对奉行不结盟的伙伴外交方针的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不但要强化与邻国的经济往来、让他们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更要增加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少他们的疑虑与防范意识、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仁厚兄长”。这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大国来说,外交上“示强”比“示亲和”容易得多。但是,在守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展示亲和性,是中国成为“仁厚兄长”的必要环节。中国在做传统大国方面有两千多年的经验,但在民族国家体系下如何扮演一个有地区与全球影响力的领导国,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学习:向美国学习如何管理与小国的关系,向周边国家(特别是汉字圈国家)学习如何维护与发扬传统文化。
博采众长方能成其大。这既是与美国竞争的需要,更是大国的修为之道。过去四十年,中国做得不错,但仍有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