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4月22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此前给予中国、印度、土耳其、日本等伊朗原油进口国的暂时豁免权将于5月1日到期,此后豁免期限不再延长。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自5月2日起,继续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国家将面临美国的制裁。
该决定是美国对伊朗“施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伊朗排除在全球石油市场之外,旨在断绝伊朗最大的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最终迫使伊朗政府屈服。蓬佩奥声称,“我们的目标十分简单,即剥夺这一非法政权几十年来用来破坏中东稳定的资金,并激励它像正常国家一样行事。”
此声明一经宣布,伊朗国内再次打出“霍尔木兹海峡牌”,来回应美国终止对伊朗石油进口制裁豁免的决定。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总司令阿里·雷扎·坦格西里说道:“依据国际法,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国际航道。如果我们被禁止使用它,我们将(对其他国家)关闭它。如果遭遇任何威胁,我们将毫不犹豫地保卫伊朗水域。”
图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一、石油海上运输的黄金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是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间的一条狭窄水道,连接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64~97公里,海峡最窄处仅有33公里。近年来,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量最高达1850万桶/日。
该海峡位于波斯湾的入海口,是全球海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中转通道,全球约20~30%的海上原油和凝析油通过此处,运往亚洲、西欧、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各地。它是世界重要产油大国(如伊朗、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伊拉克和阿联酋)向印度洋运送原油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上述国家将石油运往东亚的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海上航线。
只要全球经济发展继续依赖石油供应,即便是部分或短期的石油供应中断,也可能导致油价的大幅上涨,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担忧和恐慌情绪。因此,霍尔木兹海峡通常被称作全球石油贸易最关键的“咽喉”或“瓶颈”,对全球能源安全供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来,该地区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美国政府将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的声明发布之后,4月23日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74.17美元),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上涨0.6%(65.90美元)。
二、伊朗真要扼住全球石油贸易的咽喉吗?
1982年12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其中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
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由联合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专门负责管理。根据该机构的规定,船舶驶入波斯湾时,必须经由北部航线通行;驶出波斯湾时,必须经由阿曼附近的南部水域。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仅有33公里(约18.132海里,1海里=1.852公里),因此进入波斯湾的船舶必定会经过伊朗水域。这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讲,伊朗有权限、有理由限制进入波斯湾的船舶。
但与此同时,依据《公约》第38条和第44条规定,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与公海之间的唯一门户,所以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所有船舶都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海峡沿岸国不应妨碍过境通行,并应将其所知的海峡内或海峡上空对航行或飞越有危险的任何情况妥为公布。因此,依据国际法,无论发生何种情况,商业船舶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通行权不应予以停止。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伊朗和美国对此持有不同的解释答案。伊朗于1982年签署了《公约》(但至今未获得议会的批准),并声明只承认签署国的过境权。美国至今未加入该公约,因此伊朗实质上并不承认美国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通行权。
而美国认为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权是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守。这在伊朗看来,美国从《公约》赋予的权利中受益,而自身则无需成为成员国,也无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完全是一种霸权行径及表现。这也是伊、美海军在该地区不断出现摩擦、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约》的规定适用于和平年代,若发生战争,其他的国际规则将重新发挥作用。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短暂中断商业航运,无疑是一项最为严重的举动。它不仅会对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和世界石油进口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危机,也将扰乱国际原油和金融市场。
这必然增加了美国及其中东盟友与伊朗之间的战争风险,也可能标志着海湾武装敌对行动的开始。对伊朗而言,这是当前不愿看到的结果。同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举措也将极大地损害伊朗的经济利益,因为伊朗自身也高度依赖自由通航带来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每当美伊关系紧张之时,伊朗的官员就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伊朗应对美国制裁有千万种办法,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无疑是代价高昂、鱼死网破、最不愿使用的最后方案。因此,尽管伊朗这次警告看似如此严厉且坚定,但似乎并没有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有分析师表示,“伊朗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是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回应,我们不以为然”。
三、世界没有太多可替代性的选择路线
若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中东产油大国向世界各地运输石油可有以下几种路线。
东—西管道(路线1):横跨沙特东西部的石油管道,连接Abqaiq油田与红海,最大运输量约为500万桶/日。
伊拉克—土耳其管道(路线2):从伊拉克北部至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杰伊汉港口,最大石油运输量约为160万桶/日。但由于连接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战略管道关闭,当前石油运输量十分有限,约30万桶/日。
跨阿拉伯输油管线(路线5):从沙特凯苏马至黎巴嫩西顿,石油运输量50万桶/日。但目前已基本废弃。
阿布扎比原油管道(路线7):贯穿阿布扎比酋长国至富查伊拉港口,石油运输量150万桶/日。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石油管道(IPSA):从伊拉克巴士拉至沙特延布以北的红海港口穆阿吉兹,石油运输量165万桶/日。但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一直处于停运状态。
由此可见,以上石油运输管道大都因战争被阻断,重新开启代价高昂;或是,目前运营中的石油管道承运能力极为有限,且通常会造成更高的运输成本和维护费用。
对于极度依赖石油出口获得财政收入的海湾国家而言,这些可供选择的石油运输路线根本无法替代它们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顺利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石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安全问题。
4月22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此前给予中国、印度、土耳其、日本等伊朗原油进口国的暂时豁免权将于5月1日到期,此后豁免期限不再延长。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自5月2日起,继续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国家将面临美国的制裁。
该决定是美国对伊朗“施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伊朗排除在全球石油市场之外,旨在断绝伊朗最大的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最终迫使伊朗政府屈服。蓬佩奥声称,“我们的目标十分简单,即剥夺这一非法政权几十年来用来破坏中东稳定的资金,并激励它像正常国家一样行事。”
此声明一经宣布,伊朗国内再次打出“霍尔木兹海峡牌”,来回应美国终止对伊朗石油进口制裁豁免的决定。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总司令阿里·雷扎·坦格西里说道:“依据国际法,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国际航道。如果我们被禁止使用它,我们将(对其他国家)关闭它。如果遭遇任何威胁,我们将毫不犹豫地保卫伊朗水域。”
图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一、石油海上运输的黄金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是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间的一条狭窄水道,连接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64~97公里,海峡最窄处仅有33公里。近年来,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量最高达1850万桶/日。
该海峡位于波斯湾的入海口,是全球海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中转通道,全球约20~30%的海上原油和凝析油通过此处,运往亚洲、西欧、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各地。它是世界重要产油大国(如伊朗、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伊拉克和阿联酋)向印度洋运送原油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上述国家将石油运往东亚的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海上航线。
只要全球经济发展继续依赖石油供应,即便是部分或短期的石油供应中断,也可能导致油价的大幅上涨,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担忧和恐慌情绪。因此,霍尔木兹海峡通常被称作全球石油贸易最关键的“咽喉”或“瓶颈”,对全球能源安全供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来,该地区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美国政府将伊朗石油出口“归零”的声明发布之后,4月23日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74.17美元),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上涨0.6%(65.90美元)。
二、伊朗真要扼住全球石油贸易的咽喉吗?
1982年12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其中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
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由联合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专门负责管理。根据该机构的规定,船舶驶入波斯湾时,必须经由北部航线通行;驶出波斯湾时,必须经由阿曼附近的南部水域。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仅有33公里(约18.132海里,1海里=1.852公里),因此进入波斯湾的船舶必定会经过伊朗水域。这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讲,伊朗有权限、有理由限制进入波斯湾的船舶。
但与此同时,依据《公约》第38条和第44条规定,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与公海之间的唯一门户,所以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所有船舶都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海峡沿岸国不应妨碍过境通行,并应将其所知的海峡内或海峡上空对航行或飞越有危险的任何情况妥为公布。因此,依据国际法,无论发生何种情况,商业船舶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通行权不应予以停止。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伊朗和美国对此持有不同的解释答案。伊朗于1982年签署了《公约》(但至今未获得议会的批准),并声明只承认签署国的过境权。美国至今未加入该公约,因此伊朗实质上并不承认美国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通行权。
而美国认为霍尔木兹海峡的过境权是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守。这在伊朗看来,美国从《公约》赋予的权利中受益,而自身则无需成为成员国,也无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完全是一种霸权行径及表现。这也是伊、美海军在该地区不断出现摩擦、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约》的规定适用于和平年代,若发生战争,其他的国际规则将重新发挥作用。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短暂中断商业航运,无疑是一项最为严重的举动。它不仅会对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和世界石油进口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危机,也将扰乱国际原油和金融市场。
这必然增加了美国及其中东盟友与伊朗之间的战争风险,也可能标志着海湾武装敌对行动的开始。对伊朗而言,这是当前不愿看到的结果。同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举措也将极大地损害伊朗的经济利益,因为伊朗自身也高度依赖自由通航带来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每当美伊关系紧张之时,伊朗的官员就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伊朗应对美国制裁有千万种办法,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无疑是代价高昂、鱼死网破、最不愿使用的最后方案。因此,尽管伊朗这次警告看似如此严厉且坚定,但似乎并没有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有分析师表示,“伊朗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是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回应,我们不以为然”。
三、世界没有太多可替代性的选择路线
若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中东产油大国向世界各地运输石油可有以下几种路线。
东—西管道(路线1):横跨沙特东西部的石油管道,连接Abqaiq油田与红海,最大运输量约为500万桶/日。
伊拉克—土耳其管道(路线2):从伊拉克北部至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杰伊汉港口,最大石油运输量约为160万桶/日。但由于连接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战略管道关闭,当前石油运输量十分有限,约30万桶/日。
跨阿拉伯输油管线(路线5):从沙特凯苏马至黎巴嫩西顿,石油运输量50万桶/日。但目前已基本废弃。
阿布扎比原油管道(路线7):贯穿阿布扎比酋长国至富查伊拉港口,石油运输量150万桶/日。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石油管道(IPSA):从伊拉克巴士拉至沙特延布以北的红海港口穆阿吉兹,石油运输量165万桶/日。但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一直处于停运状态。
由此可见,以上石油运输管道大都因战争被阻断,重新开启代价高昂;或是,目前运营中的石油管道承运能力极为有限,且通常会造成更高的运输成本和维护费用。
对于极度依赖石油出口获得财政收入的海湾国家而言,这些可供选择的石油运输路线根本无法替代它们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顺利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石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