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中印边防人员在洞朗的对峙持续了71天,最终印军于8月28日14:30开始撤离。不论撤军的具体方案如何解读,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保留点模糊信息,给双方都留点面子,这才是适合的解决方案,否则就谈不上“外交”解决了。
如果不妥协,对中印双方而言,再次发生冲突(即便是小规模的)都将是不幸的。因为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了冲突本身,将可能极大地影响印度内政,决定性地改变冷战以来的印度外交,甚至改变亚太的地缘政治架构。
从印度的角度看,之所以会最终同意撤军,无疑也是一系列因素促成的。金砖峰会本身是促成印度撤军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印度比中国更需要金砖合作机制,因为只有金砖这样的机制才是真正能展开合作的平台,尤其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导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举步维艰。印度过去一直是推动金砖合作机制的积极倡导者,金砖发展银行的首倡者就是印度,也是在2012年的德里峰会上由印度提出来的。从印度的内政上说,印度更需要金砖。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而发展正是金砖机制的核心目标和动力。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撤军也是它外交“穷尽”后的明智选择。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在7月中旬的议会里说,“全世界都支持印度”。事实上,仔细盘点一番,发现印度实际上是孤家寡人。美国直接表态是在7月18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第一次称,“美国对正在进行的局势表示关切……我们相信,双方应该为了和平,应该合力谋求更好的解决方案”7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第二次谈及,“我们正紧密细致地跟踪形势,我们鼓励双方进行直接对话以减少紧张”。这些表态都并没有显示出太强的倾向性。7月21日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发言人的表态略有倾向,“中印应在不受任何胁迫下直接对话,以减少双方的紧张局势”。但是,这些并不构成对印度的强力支持。印度用来壮胆的一系列印美军事演习,如“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瓦吉拉•普拉哈尔(VajraPrahar)特种部队联合演习、红旗(Red Flag)空军演习和“准备战争”(YudhAbhyas)陆军演习,其实早在对峙之前就已经达成。
俄罗斯理应是洞朗对峙的最佳调解人,但是,迄今为止,俄罗斯确实是完全沉默,官方未曾表态过。8月21日的《印度时报》曾报道,印度就中印洞朗对峙问题与俄罗斯进行了讨论,重申印方关于中国修路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对印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的立场,希望寻求俄方支持,但是俄方并没有显示态度。同样,印度拿出印俄要在10月19-29日举行“因陀罗2017”军事演习来壮胆,很快8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立即表示,将俄印联合军演与中印关系现状联系在一起的言论是不合理的。这一演习是年度例行演习,而且早在4月份就定下来了。因此与洞朗对峙并无任何关联。
洞朗对峙发生后,日本很高兴。但是,美国对洞朗问题并没有采取实质性倾向时,日本似乎也缺乏“胆量”出格。8月18日,印度多家媒体突然称“日本在洞朗对峙问题上力挺印度”,两个月以来,印方终于获得一个“主要国家”的支持。当天晚些时候,日本驻印度使馆就否认了印度媒体的说法,称平松贤司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仅表示,“洞朗对峙有关各方不要采取单方面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手段,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这一表述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在洞朗问题上“支持印度”,并称“这符合日本在国际法治的立场”。
显然,印度向几个主要国家通报了在洞朗问题上的立场后,没有得到一个大国的明确支持。美国只是表示支持印度和中国直接对话,俄罗斯继续保持沉默,英国说这是双边问题,澳大利亚表达对局势升级的担忧。好不容易有日本“勇敢站出来”,但是却又很快就予以否认了。
同样,南亚国家同样没有一个支持印度。印度其实很需要不丹站出来给印度解围,为印度的行为提供合法性支持。但是,自6月29日不丹发表政府声明之外,此后就一直保持沉默。8月11日在加德满都出席BIMSTEC(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计划)外长会晤时,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与不丹外交部长多尔吉(DamchoDorji)会面后,多尔吉在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发声,但是只是说,“我们希望洞朗局势能够和平友善地解决”。
尼泊尔也是如此。尼泊尔担心中、印、尼三国也有类似中、印、不三国的交界点问题,而且担心印度可能将从尼泊尔雇佣的廓尔喀士兵用于前线,执行攻击任务。赶在8月10日“环孟加拉湾多部门经济技术合作组织”(BIMSTEC)外长会在加德满都召开之前,8月8日尼泊尔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马哈拉对记者说:“在边界争端中,尼泊尔不会被硬拉向这一方或者那一方。有媒体试图把我们拉进其中一方,但我必须清楚地说明,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没有选择任何一方”。事实上,尼泊尔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印度,尼泊尔保持中立不介入。同样,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也都避免做出任何倾向性的选择,至少沉默一直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印度在尝试着各种外交举措之后,发现印度的立场事实上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显然,从道义上说,印度需要作出明智选择。当然,中国方面作出的一些军事上努力,以及外交上的压力,也是印度最终决定撤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拉达克的“石头较量”,事实上已经看到了对峙正一步步往更严重的形势上发展。
中印边防人员在洞朗的对峙持续了71天,最终印军于8月28日14:30开始撤离。不论撤军的具体方案如何解读,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保留点模糊信息,给双方都留点面子,这才是适合的解决方案,否则就谈不上“外交”解决了。
如果不妥协,对中印双方而言,再次发生冲突(即便是小规模的)都将是不幸的。因为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了冲突本身,将可能极大地影响印度内政,决定性地改变冷战以来的印度外交,甚至改变亚太的地缘政治架构。
从印度的角度看,之所以会最终同意撤军,无疑也是一系列因素促成的。金砖峰会本身是促成印度撤军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印度比中国更需要金砖合作机制,因为只有金砖这样的机制才是真正能展开合作的平台,尤其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导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举步维艰。印度过去一直是推动金砖合作机制的积极倡导者,金砖发展银行的首倡者就是印度,也是在2012年的德里峰会上由印度提出来的。从印度的内政上说,印度更需要金砖。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而发展正是金砖机制的核心目标和动力。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撤军也是它外交“穷尽”后的明智选择。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在7月中旬的议会里说,“全世界都支持印度”。事实上,仔细盘点一番,发现印度实际上是孤家寡人。美国直接表态是在7月18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第一次称,“美国对正在进行的局势表示关切……我们相信,双方应该为了和平,应该合力谋求更好的解决方案”7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第二次谈及,“我们正紧密细致地跟踪形势,我们鼓励双方进行直接对话以减少紧张”。这些表态都并没有显示出太强的倾向性。7月21日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发言人的表态略有倾向,“中印应在不受任何胁迫下直接对话,以减少双方的紧张局势”。但是,这些并不构成对印度的强力支持。印度用来壮胆的一系列印美军事演习,如“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瓦吉拉•普拉哈尔(VajraPrahar)特种部队联合演习、红旗(Red Flag)空军演习和“准备战争”(YudhAbhyas)陆军演习,其实早在对峙之前就已经达成。
俄罗斯理应是洞朗对峙的最佳调解人,但是,迄今为止,俄罗斯确实是完全沉默,官方未曾表态过。8月21日的《印度时报》曾报道,印度就中印洞朗对峙问题与俄罗斯进行了讨论,重申印方关于中国修路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对印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的立场,希望寻求俄方支持,但是俄方并没有显示态度。同样,印度拿出印俄要在10月19-29日举行“因陀罗2017”军事演习来壮胆,很快8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立即表示,将俄印联合军演与中印关系现状联系在一起的言论是不合理的。这一演习是年度例行演习,而且早在4月份就定下来了。因此与洞朗对峙并无任何关联。
洞朗对峙发生后,日本很高兴。但是,美国对洞朗问题并没有采取实质性倾向时,日本似乎也缺乏“胆量”出格。8月18日,印度多家媒体突然称“日本在洞朗对峙问题上力挺印度”,两个月以来,印方终于获得一个“主要国家”的支持。当天晚些时候,日本驻印度使馆就否认了印度媒体的说法,称平松贤司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仅表示,“洞朗对峙有关各方不要采取单方面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手段,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这一表述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在洞朗问题上“支持印度”,并称“这符合日本在国际法治的立场”。
显然,印度向几个主要国家通报了在洞朗问题上的立场后,没有得到一个大国的明确支持。美国只是表示支持印度和中国直接对话,俄罗斯继续保持沉默,英国说这是双边问题,澳大利亚表达对局势升级的担忧。好不容易有日本“勇敢站出来”,但是却又很快就予以否认了。
同样,南亚国家同样没有一个支持印度。印度其实很需要不丹站出来给印度解围,为印度的行为提供合法性支持。但是,自6月29日不丹发表政府声明之外,此后就一直保持沉默。8月11日在加德满都出席BIMSTEC(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计划)外长会晤时,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与不丹外交部长多尔吉(DamchoDorji)会面后,多尔吉在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发声,但是只是说,“我们希望洞朗局势能够和平友善地解决”。
尼泊尔也是如此。尼泊尔担心中、印、尼三国也有类似中、印、不三国的交界点问题,而且担心印度可能将从尼泊尔雇佣的廓尔喀士兵用于前线,执行攻击任务。赶在8月10日“环孟加拉湾多部门经济技术合作组织”(BIMSTEC)外长会在加德满都召开之前,8月8日尼泊尔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马哈拉对记者说:“在边界争端中,尼泊尔不会被硬拉向这一方或者那一方。有媒体试图把我们拉进其中一方,但我必须清楚地说明,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没有选择任何一方”。事实上,尼泊尔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印度,尼泊尔保持中立不介入。同样,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也都避免做出任何倾向性的选择,至少沉默一直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印度在尝试着各种外交举措之后,发现印度的立场事实上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显然,从道义上说,印度需要作出明智选择。当然,中国方面作出的一些军事上努力,以及外交上的压力,也是印度最终决定撤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拉达克的“石头较量”,事实上已经看到了对峙正一步步往更严重的形势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