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兴国家字号: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2017-07-25 16:28: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综合摘编
关键词:中国外交 印度 中印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现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国际政治的广泛观察共识认为,中印要避免冲突,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中印边界谈判。可好战情绪在中印两国舆论中蔓延,包括双方于朝野展开的口舌争辩和媒体战,也在压缩着中印和平解决边境对峙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是几年来中印关系首次处于最紧张的状态,故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中印还都是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先进军力的大国,如果发生新的军事冲突,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很难成为赢家。

  一、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上,中国和印度处在锡金段的边境对峙已经长达月余,印度指责中国试图通过在洞朗地区修筑道路改变现状,而中国则说印军越过已定边界进入中国境内“性质非常严重”,双方对峙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

  对于今次引发边境持续摩擦的过错方,国际舆论的普遍观点多将责任归咎为印度民族主义在作祟。包括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在内的多数观点都认为,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很危险,甚至可能导致第二次中印战争。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印军战俘与中国管理人员联欢.jpg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印军战俘与中国管理人员联欢

  由于印度曾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吃过大亏,加上中国与其宿敌巴基斯坦关系紧密,该国舆论一向对中国抱有高度的防范心理,常把“来自北方的威胁”当作政论话题。相对而言,中国舆论平时并不十分重视印度,有关印度的报道也多给该国公众留下印度社会较为落后的印象。但这次边境长时间对峙,让中国舆论重新关注中印关系。

  现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国际政治的广泛观察共识认为,中印要避免冲突,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中印边界谈判。可现实的困境在于,开展谈判的难度很大,其中偏主要的因素便是印度国内的敌对情绪和扭曲的“群体受害者心态”,将使政府难以扭转政策。

  从中印官方的角度看,双方并不希望这次对峙长期持续,更不希望其演化成一场新的边境战争。虽然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德国G20峰会期间没有举行单独会晤,但两人仍握手交谈。而在边境线地带,争端双方士兵仅依靠撞击身体来相互推挤,亦很小心地不将紧张局势升级为军事冲突。

  但好战情绪在中印两国舆论中蔓延,包括双方于朝野展开的口舌争辩和媒体战,也在压缩着中印和平解决边境对峙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是几年来中印关系首次处于最紧张的状态,故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总体上看,中印两国在内政外交上各自都有很多优先事项需要处理,战争一定不是任意一方会乐见的选项。同时,中印还都是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先进军力的大国,如果发生新的军事冲突,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很难成为赢家。

  二、中国方面显示了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中方曾多次表态:印度边防人员撤回到边界线的印度一侧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7月24日,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今日印度》记者问及中印在洞朗地区对峙及中国西部战区动向时表示,洞朗是中国领土,中方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中国边防部队已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性部署和训练。

  吴谦重申中方强烈要求印方立即将越界的边防人员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这是解决事态的前提和基础。他最后表示,“我想提醒印方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史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手段不断增强,决心意志坚定不移。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这是自6月以来中国发出的最强硬言论,此前中国外交部则一再要求印方撤军。

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jpg

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外长王毅24日也在曼谷首次对此事表态说,这个问题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连印度的高官也公开表示,中国军人并未进入印度领土。也就是说,印方承认进入了中国领土。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对于中印此次对峙,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印军撤军是双方就此展开对话的基础。

  中国方面显示了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这不禁让人想到1962年美苏之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由苏联的军事冒险政策而起,美国在展示出了不惜一战的决心和能力之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终妥协、退让,“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但对赫鲁晓夫本人的威信以及苏联的国际地位,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俄罗斯《独立报》25日在题为《北京准备打消印军的幻想》的文章中援引俄罗斯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沙姆亚恩的观点称,1962年两国就曾进行过交火,但并没有导致全面战争。如今的情况是中印在展示意志。沙姆亚恩表示,不相信印度会与中国开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不会向对方展示军事实力。

责任编辑:昀舒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2017-07-25 16:28:51
来源:钝角网 作者: 综合摘编
现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国际政治的广泛观察共识认为,中印要避免冲突,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中印边界谈判。可好战情绪在中印两国舆论中蔓延,包括双方于朝野展开的口舌争辩和媒体战,也在压缩着中印和平解决边境对峙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是几年来中印关系首次处于最紧张的状态,故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中印还都是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先进军力的大国,如果发生新的军事冲突,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很难成为赢家。

  一、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上,中国和印度处在锡金段的边境对峙已经长达月余,印度指责中国试图通过在洞朗地区修筑道路改变现状,而中国则说印军越过已定边界进入中国境内“性质非常严重”,双方对峙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

  对于今次引发边境持续摩擦的过错方,国际舆论的普遍观点多将责任归咎为印度民族主义在作祟。包括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在内的多数观点都认为,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很危险,甚至可能导致第二次中印战争。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印军战俘与中国管理人员联欢.jpg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印军战俘与中国管理人员联欢

  由于印度曾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吃过大亏,加上中国与其宿敌巴基斯坦关系紧密,该国舆论一向对中国抱有高度的防范心理,常把“来自北方的威胁”当作政论话题。相对而言,中国舆论平时并不十分重视印度,有关印度的报道也多给该国公众留下印度社会较为落后的印象。但这次边境长时间对峙,让中国舆论重新关注中印关系。

  现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国际政治的广泛观察共识认为,中印要避免冲突,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中印边界谈判。可现实的困境在于,开展谈判的难度很大,其中偏主要的因素便是印度国内的敌对情绪和扭曲的“群体受害者心态”,将使政府难以扭转政策。

  从中印官方的角度看,双方并不希望这次对峙长期持续,更不希望其演化成一场新的边境战争。虽然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德国G20峰会期间没有举行单独会晤,但两人仍握手交谈。而在边境线地带,争端双方士兵仅依靠撞击身体来相互推挤,亦很小心地不将紧张局势升级为军事冲突。

  但好战情绪在中印两国舆论中蔓延,包括双方于朝野展开的口舌争辩和媒体战,也在压缩着中印和平解决边境对峙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是几年来中印关系首次处于最紧张的状态,故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总体上看,中印两国在内政外交上各自都有很多优先事项需要处理,战争一定不是任意一方会乐见的选项。同时,中印还都是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先进军力的大国,如果发生新的军事冲突,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很难成为赢家。

  二、中国方面显示了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中方曾多次表态:印度边防人员撤回到边界线的印度一侧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7月24日,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今日印度》记者问及中印在洞朗地区对峙及中国西部战区动向时表示,洞朗是中国领土,中方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中国边防部队已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性部署和训练。

  吴谦重申中方强烈要求印方立即将越界的边防人员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这是解决事态的前提和基础。他最后表示,“我想提醒印方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史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手段不断增强,决心意志坚定不移。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这是自6月以来中国发出的最强硬言论,此前中国外交部则一再要求印方撤军。

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jpg

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外长王毅24日也在曼谷首次对此事表态说,这个问题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连印度的高官也公开表示,中国军人并未进入印度领土。也就是说,印方承认进入了中国领土。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对于中印此次对峙,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印军撤军是双方就此展开对话的基础。

  中国方面显示了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与力量。这不禁让人想到1962年美苏之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由苏联的军事冒险政策而起,美国在展示出了不惜一战的决心和能力之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终妥协、退让,“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但对赫鲁晓夫本人的威信以及苏联的国际地位,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俄罗斯《独立报》25日在题为《北京准备打消印军的幻想》的文章中援引俄罗斯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沙姆亚恩的观点称,1962年两国就曾进行过交火,但并没有导致全面战争。如今的情况是中印在展示意志。沙姆亚恩表示,不相信印度会与中国开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不会向对方展示军事实力。

现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jpg

现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

  三、内外交困下的印度寻求缓解彼此对抗局面的方式

  印度方面,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几乎占据了一个多月以来主流媒体头条。自从中印边境对峙曝光以来,印度对外态度强硬、行动强悍,俨然一副强国姿态。7月上旬,印度向克什米尔边境地带增派了21,000人。同时,向中印对峙边境增派数千兵力,并沿中印边境地带派驻多个师级空军和装甲导弹部队。

  于此同时,印度也向宿敌巴基斯坦开火攻击。显然,印度对外表现得强者不惧。然而,日益显现的内虚,开始拖累其雄心壮志。实际上,大国对外博弈往往考验的是军事战斗力和政治凝聚力。而这两者印度显然弱于中国。

  印度后院也开始起火,7月22日,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分离主义势力廓尔喀人民族独立运动组织(Gorkha Janmukti Morcha,GJM)在当地制造爆炸袭击事件,烧毁当地两个政府办公室,部署在当地的印军被迫紧急撤离。印媒称,比起中印对峙事件,该动乱令印度政府更为头疼。

  不止宗教冲突和恐怖主义问题,处于中印对峙边境的印度东北部爆发民族矛盾冲突,势必引发后顾之忧。

  此前18日发生的一场鲜为人知的风波也让外界窥见到印军内部存在的老毛病——士气低落、军纪涣散。印度警方已对外确认,称在印控克什米尔战区,一名士兵与执勤军官因一只手机激烈抢夺后,竟开枪射杀后者。尽管这只是印度军队存在的问题的一个缩影,但也足够说明印度战斗力令人存疑。

  资料显示,印军官兵薪资水平极为低下。列兵、下士、士官长一级人员月薪起薪只有81美元,老兵也只有314美元的军饷。即便是少校一级军官,其月薪也只在242美元到608美元之间。这比起印度市场上主流智能手机动辄800多美元就显得相当有限。因此,后盾不足,印军官兵士气低落、军纪涣散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印度经济增长开始超过中国,但是中国国防预算是印度的四倍,而且这一数据还在增大。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了14师18万人;在距离几十公里的锡金首府甘托克,驻有印军33军第17山地师万余人。可以说,印度把主要兵力安排在对抗中国方面。其军费消耗不小,国防是纯消费,长此以往为不可能爆发战争的假想敌消耗资源,将拖垮经济。

  也许是意识到了内外交困问题的严重性,据印度政府7月24日向媒体透露的消息,双方外交官幕后正积极接触,避免紧张局势升级。印度驻北京大使正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彼此对抗局面的方式。

1d49fe3bac32911ff09536164dece07c.jpg

莫迪和特朗普

  四、美国敦促中印双方进行直接的对话,来缓解紧张局势

  对于中印这场旷日持久的新的边境对峙,美国方面此前也曾多次表态。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诺尔特7月17日曾表示,美国对不断发展的中印对峙感到担忧,美国认为中印应该合作,努力提出一些和平的调解方案。诺尔特7月21日再次被问到中印军事对峙一事。诺尔特说,美国一直在密切且仔细地盯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敦促中印双方进行直接的对话,来缓解紧张局势。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罗斯7月22日说:“中印应在不受任何胁迫下直接对话,以减少双方的紧张局势。”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过去一周的表态,虽然刻意保持“中立”,但也在强调双方“不受任何胁迫”的情况下进行对话、以缓和紧张局势。“不受任何胁迫”,是美国在南海、东海领土争端中,针对中国惯用的外交辞令,一般会被用来警告中国切勿“以大欺小”。

  诚然,这次中印对峙,印度官方坚称自己是“受侵犯的一方”,向西方宣传中国“单方面改变了现状”,即便是撤兵缓和局势,也应该是中国率先做出让步的举动。印度媒体也借机造势,将印度塑造为“受害者”,并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行为直接同中国在对印边境问题上的言行挂钩。

  一些西方媒体将此次中印对峙同印度抵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吉布提派遣军队、中国战机飞跃日本宫古海峡、中国轰炸机穿越台湾防空识别区等联系起来。《华盛顿邮报》称,中印国内充斥的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和这次中印对峙有关,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也激怒了北京。

  美国《华盛顿审察者报》7月24日发表题为《特朗普必须支持印度对抗中国》的文章中称,中国知道印度不断增长的经济、民主基础以及同美国不断紧密的关系使得它成为一个主要的世界大国。重要的是,中国想要确保,这个新手不会打断它主宰亚洲的努力。

  文章呼吁,正因为如此,美国应该在印度对抗中国时,向印度提供明确的支持。美国不应该袖手旁观,美国必须支持自己的盟友,同时号召全球对中国的威胁进行外交谴责。此外,特朗普总统应该加强同印度总理莫迪的友谊。在核安全、贸易以及国际秩序等问题上,莫迪是美国的伙伴,促进了21世纪的稳定。

  不过,《华盛顿邮报》日前则刊文称,在印度战略界有人担心印度过度依赖华盛顿。一名政府官员说:“如果我们同中国开战,美国绝不会来帮助我们。”印度通往与中国平等的道路或许最终不是通过华盛顿,或者是西方,而是通过东方。莫迪投入精力与日本、越南和韩国建立关系,这些国家都对中国保持警惕。

印度政府周四(7月20日)表示,已准备就双方撤回边境部队与中国展开谈判,结束两国在喜马拉雅山高原地区的边界对峙。7月26日至28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Doval)将前往中国,出席在北京举行的金砖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与会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估计,中印边境危机也是此次会议讨论的议题。.jpg

中印士兵边境对峙画面

  五、中印对峙五种可能的结局猜想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27日至28日将访中国,参加金砖(BRICS)峰会之前的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由于多瓦尔据信是此次印军越过边界与解放军对峙的主要谋划者之一,媒体对他此行将与北京就解决边界危机进行谈判并取得成果抱有厚望。

  此次印度官员访华,被看作是中印对峙以来,高层的一个沟通交流机制。但访华能否达到印度期待的效果,仍有待观察。目前中方并没有透露哪位领导人将与其会面。印度方面希望中印双方同时撤兵,最终实现边境地区的稳定。

  对于中印爆发的这场边境对峙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南亚编辑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对于印度来说,洞朗事件的可能结果,从最有利到最不利排序分别是:中国默认印度长期在洞朗驻扎;中方满足印度的条件后双方同时后撤;双方由于天气原因同时后撤;印方在中方的压力下被迫后撤;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被驱逐甚至消灭。

  不过,印度既没有盲目自信到其能够迫使中国容忍印度对中国的入侵,也不会仅仅是感受到了中方的军事压力就自吞苦果仓皇溃退。因而,实际上可能出现的无非是第二、三和五种情形。

  第五种情形意味着外交手段完全丧失作用,这并不是印度所希望看到的。中印两国之间爆发一场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将会导致印度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华外交讹诈策略彻底破产。

  实际上,结合一段时间以来印方在洞朗事件上的表态不难看出,印度始终期盼的是与中国就解决洞朗事件展开对话。当然,对话应立足于中方如何满足印度的要求,而不是印方如何就入侵中国领土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他还说,在洞朗及与洞朗相邻的锡金,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条件,对中印两国来说其实都不具备。洞朗问题即便用枪炮解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武装冲突,达不到边境战争的规模,遑论全面战争。防止小规模武装冲突升级,中印两国都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意愿,人们并无需为此过度担忧。但无论如何,应该看到,印度此刻并没有和中国爆发军事冲突的准备,否则印度政府必然会向自己的老百姓以及黑白颠倒的西方舆论展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腔调。

  印度并不是不想和中国谈判,恰恰相反,印军现在摆出一副在洞朗长期坚守的姿态,就是为了再向中国讨到所希望的筹码后从高原撤军。唯一的问题就是印度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谈判结果?

  能让印度满意的结果或许包括:第一,中国承认或者默认洞朗地区存在争议,中不印需要就确定三国边界举行谈判。这显然是印度最希望的,但显然也是最不可能出现的。一则,中国凭借1890年《中英会议印藏条约》,拥有强有力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印度所宣称的印度边界系历史和自然形成,即使是最巧舌如簧的律师都无法让印度的这一主张与其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争议地区的立场自洽起来。二则,中国绝无可能在自己领土遭遇侵犯的时候改变长期坚持的立场,承认三国存在领土争议。说到底,这种结果只是印度的一厢情愿罢了。

  第二,中国虽然不承认洞朗存在争议,但接受印方关于洞朗事关印度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说法,停止在边境中方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结果对印度来说不算是全胜,但也完全可以让莫迪政府感到满意,并在国内向民众宣称取得了重要的外交胜利。

  其实,这一结果很可能是印度在炮制洞朗事件之前就已经确定的行动目标。迟滞直至阻止中国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显然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无论如何,印度都不可能凭借武力做到这一点,唯有通过制造摩擦引发两国的外交危机,印度才能设想中国会为了避免影响西南方向的战略稳定而终止至少是暂停原有计划。

  他还强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绝不会停止自己实控区域的军事设施建设活动。在印度看来,印方的行动是印度的主权,中方无权干涉,而中方的行动则是不顾地区平衡的挑衅举动,印度有权干预。这种清新甚至清奇的逻辑,实在不是印度以外的国家所能轻易理解的。

  第三,如果上述两个目标都无法实现,印度则会努力将自己武装人员的驻扎一直拖到洞朗迎来雪季,双方人员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同时或者相继后撤。这对印度来说,至少也能产生至少两方面的利益,一是印度同样可以宣称自己面对强大的中国坚持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二是来年春暖雪化时印度可以卷土重来,并由此将洞朗存在争议这一点演化为既成事实。

  不论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最终后撤,还是双方经过协商而同时撤军,印度都有机会获得相当的实际利益。还需要看到,不管洞朗事件的结果如何,除非印度被打得鼻青脸肿或者没挨打就仓皇逃跑,印度都将获得一件并非额外的胜利品——利用洞朗事件,印度成功地阻止了中国和不丹的接近,将不丹更加严密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还表示,对印度来说,不丹的战略地位谈不上举足轻重,却是印度用以显摆自己南亚霸主地位的关键标志物,岂能轻易为中国所乘?

  据印度新德里电台网站7月21日刊文称,中国和印度在同不丹的边界交接的三角地带的对峙比以往持续的时间要长,双方都不准备让步。虽然此前的冲突都平静地解决了,但这次,一些印度战略家们认为,中国很快就会对印度发动有线的惩罚性打击,让印度记住中国的军事优势。

  中国外交部网站、《今日印度》《华盛顿审察者报》《华盛顿邮报》《南华早报》《独立报》等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