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2021-02-04 10:37:50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 左凤荣
关键词: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美国的右翼政客不接受“新型大国关系”,仍用冷战思维处理对华关系。从中我们看到,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方占有话语权的优势。要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主张,接受中国的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国际上的许多事情是会水到渠成的。

  在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关于中美如何相处便成了政治家和学者关心的问题。2012 年以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很强的防范中国的成分。在学术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中美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最为流行。他在 2015年 9 月的《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杂志上发表长文《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和中国正在走向战争吗?》。2017年 5 月他又出版《注定一战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此后,借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形容中美关系困境的言论越来越多。2017 年底和 2018 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先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2019年 6 月 1 日又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把中国形容为“修正主义国家”。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不断升级,许多人担心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开始新的“冷战”。在中美关系的话语问题上, “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了许多人认可的定论,特别是在中美贸易争端激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对中国作出种种“甩锅”和指责行为,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但是,中国领导人和许多学者并不认同“修昔底德陷阱”一说。习近平提出中美要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美关系自然也不会重复历史上大国关系的悲剧。

v2-8fec952e4035b2794393d4e928ae4fb7_1440w.jpg

  一、“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历史经验而非当今的现实

  西方传统的大国关系理论强调的是大国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斗争,持此论者往往以西方以往的经验看待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于是就有了“中国威胁论”的种种论调。美国担心中国未来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担心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格雷厄姆·艾利森写道 :“在不考虑动机时,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暴力冲突,无一例外。这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也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德国和英国之间,更是发生在 20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美国和苏联之间,几乎导致了二者之间的战争。”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也认为, “塑造国际体系的大国相互提防,其结果是争权夺利。实际上,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去取得凌驾于他国的支配性权力,因为拥有支配性权力是确保自身生存的最好方式。力量确保安全,最大的力量确保最大程度的安全。面对这一驱动力的国家注定因此相互冲突,因为每个竞争对手都想取得压倒他人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悲剧”。在他们眼里, “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的烈度时有消长,但它们总是提防对方,彼此争夺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

  历史上西方大国在崛起、争夺霸权的过程中,也确实如上述学者所总结的,常常陷入大国竞争的悲剧。后起国家常常把发动或参与战争、挑起冲突作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手段。历史上那些大国的崛起基本都经历了战争。有学者统计过, “在 1815—1980 年间,美国参加了八次死亡超过 1000 人的国际战争,俄罗斯则参加了十九次这样的战争”。“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理论模型在解释过往世界史冲突中屡屡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历史上的“百年和平”,几百万青年血洒疆场,英法两国回击了德国这个新兴帝国企图颠覆欧洲均势、争当世界霸主的挑战。在美国的帮助下,英法等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重建了欧洲秩序。但这一秩序是战胜国强行安排的,并没有被各国普遍接受。20 年后,德国卷土重来,后起的日本也乘机加入挑战者的阵营,向英法和美国发起了挑战。全世界几乎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打击下,发动战争的德日及其盟国被打败,英法遭到了严重削弱,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拯救了欧洲的传统强国,解放了欧洲大陆,使其能够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随着二战的结束,近代以来的欧洲霸权彻底终结,欧洲核心区以外的两个超级大国——非传统的欧洲国家苏联和远在北美洲的美国开始支配世界,英法等传统的欧洲强国沦为世界舞台上的“配角”,欧洲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成为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阵地。美苏两大强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等领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全面对抗。美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直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在冷战结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处于一超独大的地位,没有挑战者。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实力相对下降,而中国在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起与美国一样也成为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 10 万亿美元的国家。中美曾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埃博拉病毒、打击恐怖主义,但特朗普担任总统以来,把中国的崛起当成了美国问题的根源。

  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纳瓦罗曾在 2011 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致命中国》。书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要“彻底改变目前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贸易链”,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很多条款都已经过时且不再对美国有利,美国的就业市场正在被杀死。特朗普很欣赏此人,任命其为新设立的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此外,特朗普还任命了一批对华强硬分子。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地缘战略竞争激烈,战略互疑加深, “修昔底德陷阱”说似乎得到了验证。有人甚至认为,中美两国已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确实,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终将发生战争或其他形式的全面冲突对抗。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不会与美国进行对抗,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新路, “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不合时宜。因此,中国要向世界传达自己的话语,改变一些人固有的思维。

  二、“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不适用于中国

  以往大国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都是崛起国对既有的国际秩序不满,做挑战者,由此引起崛起国与守成国的矛盾。许多人习惯于用旧思维看待中国,把中国当成第二个苏联,是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也有人认为,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权力转移进程的终点在于崛起国成功构建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从对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看,中国并没有挑战现行的国际秩序,这是中国与苏联的实质性区别,也是中国与历史上那些后崛起大国的不同之处。习近平强调,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的发展和贫困问题的解决,对世界的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美国。在全球抗疫中,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对各国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用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看待中国的崛起是行不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70 多年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框架造就了大国间无战争的时代,历史学家称其为罕见的“长和平”。“现有国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制度化且制度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秩序。现有国际秩序的制度覆盖了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绝大部分领域,并成为国家理念的一部分。有鉴于此,现有国际秩序将持续其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趋势。特朗普和欧洲右翼势力的兴起都只能放缓,却难以阻止或根本逆转这一趋势。”中国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现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体系的有力支持者和维护者。2015年 9 月 22日,习近平访美时指出,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我们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这符合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追求的不是对既有国际秩序中基本制度的挑战,而是通过合作和磋商进行渐进式的、能够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效益的变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立亚投行的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 “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我们积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目标,是要推动形成自由开放、方便快捷、充满活力的亚太发展空间”。中共十九大报告也强调,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认同和坚决维护现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有人认为,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是西方价值观、西方制定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均居于主导地位。一般而言,西方人称这一秩序为自由国际主义秩序。简而言之,自由国际主义的政治支柱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多边主义外交,经济支柱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美元主导,军事支柱是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盟国网络及其用武力维护这一秩序的决心,思想支柱是威尔逊主义及其哲学基础西方自由主义”。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现行的国际秩序虽然是在二战结束前后由美苏英等强国主导构建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其出发点是防止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倡导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各国间的矛盾与争端。中国作为二战中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也参与了这一国际秩序的构建,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完全加入了二战以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的崛起是在这一秩序下实现的,中国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得益于中国成功地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自由贸易秩序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方面,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其核心。可以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地支持自由贸易秩序,反而是主导建立这一秩序的美国开始对此表示怀疑,开始构筑关税壁垒。当然,现行的国际秩序没有完全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需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但这一改革不是中国决定的,而是由各国平等协商决定的。习近平强调,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

  2010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已经生效,这一势头应该保持下去。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大国负有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特殊责任,中国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做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维护者,致力于国家间合作的互利共赢,使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国家强大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上的大国崛起。“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而且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 “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由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决定的,更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道路选择。

  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美国。2017 年11 月特朗普访华,他回国一个多月后,美国便发布了特朗普上任以来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美国面临的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日渐加剧,称这两个竞争对手“试图挑战美国的影响力和价值观”。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美国正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从打击恐怖主义转向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2018 年 1 月,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中国对美国的利益、经济与价值观构成了全面挑战。2018 年 6 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指出,虽然俄罗斯仍然需要美国去积极应对,但中国才是美国最广泛、最具挑战性、最严重的威胁。2018 年 10 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认为“中国比以往更活跃地使用其力量,来影响并干预美国的国内政策和政治”。2019 年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都表明美国把中国当成了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实施了许多对中国发展不利的政策。2019年 10 月 17 日晚,约翰·米尔斯海默和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就“管理中美战略竞争”议题在清华大学展开辩论。米尔斯海默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正在发起一场技术战,一场谁在信息领域占主导权的战争。他说 :“我想, ‘中国制造2025’真的使美国高度紧张,它不仅使美国政府人员紧张,还使大量技术领域的美国人紧张。它让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要在技术领域‘打败’美国了。我想,美国人是不会允许这一切发生的,他们要保持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优势。” 米尔斯海默的这一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的仍是冷战思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然要发展本国的高科技行业,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中国探索太空和深海的奥秘,推动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其成果并非中国所独享。正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与交流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并没有把美国当成对手。习近平强调, “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9 年中美两国 GDP 合计达 35 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的比重超过 40%。中美对抗不仅会危及两国自身利益,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习近平在会见出席 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说 :“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因此,美国认为中国崛起是要取代美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领导国家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两国未来将面临众多难以单独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两国应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妥协点,寻求合作,避免激烈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通报疫情信息,表达了与美国合作的愿望。2020 年 3 月 27 日,习近平在与特朗普通电话时表示 :“我十分关注和担心美国疫情发展,也注意到总统先生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国人民真诚希望美国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减少疫情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损失。中方对开展国际防控合作一向持积极态度。当前情况下,中美应该团结抗疫。”“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美方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采取实质性行动,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不管美方承认还是不承认,中美两国关系都是一种新型关系,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对大国关系。历史取决于人的选择,所谓的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人决不会作此选择,美国人恐怕也做不到。

  三、中国提倡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现实已经把中美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一些持极端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对中国施压,提高中国进入美国商品的关税,制造业就会回流美国。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关税大棒伤害的不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自身。2018 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32.7%。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 年中美贸易数据全面下滑,中美进出口累计 5412 亿美元,较 2018 年下降 14.6%,其中出口 4185 亿美元,下滑12.5%,进口 1227 亿美元,下滑 20.9%。2020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 1.6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6.6%,其中对美出口 1.25 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1%,自美进口 3956.2 亿元人民币,下降 1.5%,贸易顺差 8517.4 亿元人民币,减少 10.8%。2020 年上半年,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中美双边贸易额仍是中国与单个国家双边贸易额中最高的。同时,美国绝大多数对华投资者也不愿将产业转回美国。正如习近平强调的, “现代经济和现代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体,中美利益更加交融,双方在合作中会出现一些分歧。只要双方始终把握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流,始终尊重对方国家尊严、主权、核心利益,就能够克服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事实表明,中美贸易战并没有解决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也无助于解决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反而影响了美国对华出口。中美陷入对抗不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现实,也不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当今的大国竞争不再像从前那样以军备竞赛为主,或通过战争战胜对方,大国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武力扩张转向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如果中美两国继续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走下去,中国或早或晚,在经济总量上必然要超过美国,在人工智能、通信、数字经济、半导体等领域也能与美国比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当今科技条件下,任何一国再想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已经不可能了。当今大国间的竞争涵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仍是全面的竞争,但不再是崛起国取代守成国的关系,而是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共同推进人类的进步,共同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基于对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把握,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中国要走出历史上大国崛起模式的窠臼,决心走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对于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有一千条理由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搞坏,发展中美关系要有战略耐心。“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发展。中国崛起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但这种崛起和发展是和平实现的。世界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如奴隶贸易、侵略扩张、以强凌弱等等。中国的发展靠的是与世界为善,靠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靠的是激发民众积极性的政策。中国倡导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动荡和灾难,而是共同发展的契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发展,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 “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中国反对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习近平强调,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中国呼吁世界各国顺应时代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共同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构建持久和平,实现持续发展。

  中国倡导的发展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式的发展,不是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发展,而是包容性发展,提倡各国应当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世界的发展。习近平特别强调, “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我们要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意图和做法”。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018 年 6 月 28 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增进了全球福祉,促进了共同繁荣。”中国的发展不仅解决了 14 亿人的生活问题,还帮助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1950 年至 2016 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 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 5000 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 3000 个,举办 11000 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 26 万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1.7 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 1.2 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文交流日益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时代背景下,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的美苏关系性质完全不同,不应是结盟或对抗的关系。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 40%、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未来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个大国如何相处。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跨国犯罪、防止疫情扩散等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不同层次,互补性强,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国有人主张中美经济脱钩完全是痴人说梦。中美只能寻求共识、追求双赢共赢,最终会构建起不同于历史上传统大国间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即将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不论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拜登当选,中美关系都回不到过去,而是必须面向未来,寻找新的战略共识,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四、几点思考

  从目前中美关系和美国各界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来看, “修昔底德陷阱”说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蓬佩奥等人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攻击,并不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而是从他们固有的对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观念出发的。美国的右翼政客不接受“新型大国关系”,仍用冷战思维处理对华关系。从中我们看到,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方占有话语权的优势。要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主张,接受中国的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国际上的许多事情是会水到渠成的。

  国际话语权需要国家实力支撑。从当今世界的发展看,习近平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无疑是符合时代需要和世界潮流的。那些不认同这一主张、固守传统大国关系的看法,除了源自西方人固有的偏见,中国的实力不如美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朗普搞推特治国,经常发表一些不靠谱的言论,但受到世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实力强大。美国领导人的言论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关系到很多国家的外部环境,甚至与美国的关系如何,也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尽管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表现很差,成为世界上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但美国仍是有实力的,世界格局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诺贝尔奖公布,美国仍是拥有获奖者最多的国家。美国仍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有超强的军事力量,还有庞大的同盟体系(虽然这一同盟体系受到了特朗普的破坏,但也在发挥作用)和强大的媒体。在短期内美国仍会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使其具有推销自己话语的底气。国际话语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依据。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说,是建立在其团队对世界 500 年来大国霸权更迭研究的基础上的。根据他们的研究,16 对守成国与崛起国的关系中有 12对都发生了战争,因此,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大概率事件,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乃至战争的概率也相当高。尽管他们的研究忽视了时代的变化,但毕竟有一定的学理基础,因此被学界和政界所重视。中国提出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中美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研究历史上成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关系中是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中美关系中是否存在 ;研究在全球化时代,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关系与以往有哪些不同,是否会成为冲突的制约因素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守成国与崛起国关系的制约以及冲突的有限性 ;等等。历史是人选择的结果,大国领袖如何选择更有利于本国发展的道路,避免走上战争与冲突之路,也是关键的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话语时要更多强调中国的柔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确实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是,我们也要强调,中国不会像历史上的许多国家那样,强迫别国接受自己的模式,“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和平崛起本身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新现象。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是与英国完全同质的国家,也不像苏联那样是与资本主义强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更不是像二战中的德国、日本那样试图用武力攫取发展空间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主要靠中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契机,利用了国际社会的资源,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锐意进取,靠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因此,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扩大了强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不会带来大国间的对抗甚至战争,而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这就需要我们花功夫讲清楚这些道理。

  基金项目 : 本文是中共中央党校 2020 年话语建设课题“在宣传中国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左凤荣,女,辽宁阜新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昀舒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2021-02-04 10:37:50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 左凤荣
美国的右翼政客不接受“新型大国关系”,仍用冷战思维处理对华关系。从中我们看到,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方占有话语权的优势。要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主张,接受中国的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国际上的许多事情是会水到渠成的。

  在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关于中美如何相处便成了政治家和学者关心的问题。2012 年以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很强的防范中国的成分。在学术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中美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最为流行。他在 2015年 9 月的《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杂志上发表长文《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和中国正在走向战争吗?》。2017年 5 月他又出版《注定一战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此后,借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形容中美关系困境的言论越来越多。2017 年底和 2018 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先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2019年 6 月 1 日又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把中国形容为“修正主义国家”。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不断升级,许多人担心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开始新的“冷战”。在中美关系的话语问题上, “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了许多人认可的定论,特别是在中美贸易争端激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对中国作出种种“甩锅”和指责行为,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但是,中国领导人和许多学者并不认同“修昔底德陷阱”一说。习近平提出中美要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美关系自然也不会重复历史上大国关系的悲剧。

v2-8fec952e4035b2794393d4e928ae4fb7_1440w.jpg

  一、“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历史经验而非当今的现实

  西方传统的大国关系理论强调的是大国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斗争,持此论者往往以西方以往的经验看待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于是就有了“中国威胁论”的种种论调。美国担心中国未来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担心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格雷厄姆·艾利森写道 :“在不考虑动机时,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暴力冲突,无一例外。这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也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德国和英国之间,更是发生在 20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美国和苏联之间,几乎导致了二者之间的战争。”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也认为, “塑造国际体系的大国相互提防,其结果是争权夺利。实际上,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去取得凌驾于他国的支配性权力,因为拥有支配性权力是确保自身生存的最好方式。力量确保安全,最大的力量确保最大程度的安全。面对这一驱动力的国家注定因此相互冲突,因为每个竞争对手都想取得压倒他人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悲剧”。在他们眼里, “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的烈度时有消长,但它们总是提防对方,彼此争夺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

  历史上西方大国在崛起、争夺霸权的过程中,也确实如上述学者所总结的,常常陷入大国竞争的悲剧。后起国家常常把发动或参与战争、挑起冲突作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手段。历史上那些大国的崛起基本都经历了战争。有学者统计过, “在 1815—1980 年间,美国参加了八次死亡超过 1000 人的国际战争,俄罗斯则参加了十九次这样的战争”。“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理论模型在解释过往世界史冲突中屡屡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历史上的“百年和平”,几百万青年血洒疆场,英法两国回击了德国这个新兴帝国企图颠覆欧洲均势、争当世界霸主的挑战。在美国的帮助下,英法等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重建了欧洲秩序。但这一秩序是战胜国强行安排的,并没有被各国普遍接受。20 年后,德国卷土重来,后起的日本也乘机加入挑战者的阵营,向英法和美国发起了挑战。全世界几乎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打击下,发动战争的德日及其盟国被打败,英法遭到了严重削弱,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拯救了欧洲的传统强国,解放了欧洲大陆,使其能够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随着二战的结束,近代以来的欧洲霸权彻底终结,欧洲核心区以外的两个超级大国——非传统的欧洲国家苏联和远在北美洲的美国开始支配世界,英法等传统的欧洲强国沦为世界舞台上的“配角”,欧洲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成为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阵地。美苏两大强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等领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全面对抗。美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直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在冷战结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处于一超独大的地位,没有挑战者。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实力相对下降,而中国在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起与美国一样也成为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 10 万亿美元的国家。中美曾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埃博拉病毒、打击恐怖主义,但特朗普担任总统以来,把中国的崛起当成了美国问题的根源。

  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纳瓦罗曾在 2011 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致命中国》。书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要“彻底改变目前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贸易链”,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很多条款都已经过时且不再对美国有利,美国的就业市场正在被杀死。特朗普很欣赏此人,任命其为新设立的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此外,特朗普还任命了一批对华强硬分子。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地缘战略竞争激烈,战略互疑加深, “修昔底德陷阱”说似乎得到了验证。有人甚至认为,中美两国已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确实,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终将发生战争或其他形式的全面冲突对抗。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不会与美国进行对抗,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新路, “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不合时宜。因此,中国要向世界传达自己的话语,改变一些人固有的思维。

  二、“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不适用于中国

  以往大国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都是崛起国对既有的国际秩序不满,做挑战者,由此引起崛起国与守成国的矛盾。许多人习惯于用旧思维看待中国,把中国当成第二个苏联,是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也有人认为,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权力转移进程的终点在于崛起国成功构建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从对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看,中国并没有挑战现行的国际秩序,这是中国与苏联的实质性区别,也是中国与历史上那些后崛起大国的不同之处。习近平强调,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的发展和贫困问题的解决,对世界的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美国。在全球抗疫中,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的医疗物资援助对各国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用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看待中国的崛起是行不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70 多年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框架造就了大国间无战争的时代,历史学家称其为罕见的“长和平”。“现有国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制度化且制度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秩序。现有国际秩序的制度覆盖了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绝大部分领域,并成为国家理念的一部分。有鉴于此,现有国际秩序将持续其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趋势。特朗普和欧洲右翼势力的兴起都只能放缓,却难以阻止或根本逆转这一趋势。”中国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现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体系的有力支持者和维护者。2015年 9 月 22日,习近平访美时指出,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我们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这符合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追求的不是对既有国际秩序中基本制度的挑战,而是通过合作和磋商进行渐进式的、能够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效益的变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立亚投行的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 “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我们积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目标,是要推动形成自由开放、方便快捷、充满活力的亚太发展空间”。中共十九大报告也强调,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认同和坚决维护现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有人认为,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是西方价值观、西方制定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均居于主导地位。一般而言,西方人称这一秩序为自由国际主义秩序。简而言之,自由国际主义的政治支柱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多边主义外交,经济支柱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美元主导,军事支柱是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盟国网络及其用武力维护这一秩序的决心,思想支柱是威尔逊主义及其哲学基础西方自由主义”。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现行的国际秩序虽然是在二战结束前后由美苏英等强国主导构建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其出发点是防止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倡导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各国间的矛盾与争端。中国作为二战中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也参与了这一国际秩序的构建,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完全加入了二战以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的崛起是在这一秩序下实现的,中国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得益于中国成功地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自由贸易秩序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方面,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其核心。可以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地支持自由贸易秩序,反而是主导建立这一秩序的美国开始对此表示怀疑,开始构筑关税壁垒。当然,现行的国际秩序没有完全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需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但这一改革不是中国决定的,而是由各国平等协商决定的。习近平强调,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

  2010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已经生效,这一势头应该保持下去。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大国负有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特殊责任,中国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做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维护者,致力于国家间合作的互利共赢,使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国家强大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上的大国崛起。“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而且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 “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是由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决定的,更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道路选择。

  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美国。2017 年11 月特朗普访华,他回国一个多月后,美国便发布了特朗普上任以来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美国面临的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日渐加剧,称这两个竞争对手“试图挑战美国的影响力和价值观”。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美国正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从打击恐怖主义转向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2018 年 1 月,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中国对美国的利益、经济与价值观构成了全面挑战。2018 年 6 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指出,虽然俄罗斯仍然需要美国去积极应对,但中国才是美国最广泛、最具挑战性、最严重的威胁。2018 年 10 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认为“中国比以往更活跃地使用其力量,来影响并干预美国的国内政策和政治”。2019 年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都表明美国把中国当成了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实施了许多对中国发展不利的政策。2019年 10 月 17 日晚,约翰·米尔斯海默和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就“管理中美战略竞争”议题在清华大学展开辩论。米尔斯海默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正在发起一场技术战,一场谁在信息领域占主导权的战争。他说 :“我想, ‘中国制造2025’真的使美国高度紧张,它不仅使美国政府人员紧张,还使大量技术领域的美国人紧张。它让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要在技术领域‘打败’美国了。我想,美国人是不会允许这一切发生的,他们要保持自己在技术领域的优势。” 米尔斯海默的这一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的仍是冷战思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自然要发展本国的高科技行业,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中国探索太空和深海的奥秘,推动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其成果并非中国所独享。正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与交流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并没有把美国当成对手。习近平强调, “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9 年中美两国 GDP 合计达 35 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的比重超过 40%。中美对抗不仅会危及两国自身利益,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习近平在会见出席 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说 :“今天,中国人民充满高度自信,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因此,美国认为中国崛起是要取代美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领导国家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两国未来将面临众多难以单独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两国应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妥协点,寻求合作,避免激烈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通报疫情信息,表达了与美国合作的愿望。2020 年 3 月 27 日,习近平在与特朗普通电话时表示 :“我十分关注和担心美国疫情发展,也注意到总统先生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国人民真诚希望美国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减少疫情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损失。中方对开展国际防控合作一向持积极态度。当前情况下,中美应该团结抗疫。”“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美方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采取实质性行动,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不管美方承认还是不承认,中美两国关系都是一种新型关系,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对大国关系。历史取决于人的选择,所谓的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人决不会作此选择,美国人恐怕也做不到。

  三、中国提倡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现实已经把中美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一些持极端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对中国施压,提高中国进入美国商品的关税,制造业就会回流美国。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关税大棒伤害的不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自身。2018 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32.7%。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 年中美贸易数据全面下滑,中美进出口累计 5412 亿美元,较 2018 年下降 14.6%,其中出口 4185 亿美元,下滑12.5%,进口 1227 亿美元,下滑 20.9%。2020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 1.6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6.6%,其中对美出口 1.25 万亿元人民币,下降8.1%,自美进口 3956.2 亿元人民币,下降 1.5%,贸易顺差 8517.4 亿元人民币,减少 10.8%。2020 年上半年,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中美双边贸易额仍是中国与单个国家双边贸易额中最高的。同时,美国绝大多数对华投资者也不愿将产业转回美国。正如习近平强调的, “现代经济和现代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体,中美利益更加交融,双方在合作中会出现一些分歧。只要双方始终把握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流,始终尊重对方国家尊严、主权、核心利益,就能够克服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事实表明,中美贸易战并没有解决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也无助于解决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反而影响了美国对华出口。中美陷入对抗不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现实,也不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当今的大国竞争不再像从前那样以军备竞赛为主,或通过战争战胜对方,大国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武力扩张转向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如果中美两国继续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走下去,中国或早或晚,在经济总量上必然要超过美国,在人工智能、通信、数字经济、半导体等领域也能与美国比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当今科技条件下,任何一国再想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已经不可能了。当今大国间的竞争涵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仍是全面的竞争,但不再是崛起国取代守成国的关系,而是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共同推进人类的进步,共同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基于对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把握,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中国要走出历史上大国崛起模式的窠臼,决心走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对于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有一千条理由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搞坏,发展中美关系要有战略耐心。“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发展。中国崛起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但这种崛起和发展是和平实现的。世界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如奴隶贸易、侵略扩张、以强凌弱等等。中国的发展靠的是与世界为善,靠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靠的是激发民众积极性的政策。中国倡导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动荡和灾难,而是共同发展的契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发展,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 “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中国反对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习近平强调,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中国呼吁世界各国顺应时代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共同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构建持久和平,实现持续发展。

  中国倡导的发展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式的发展,不是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发展,而是包容性发展,提倡各国应当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世界的发展。习近平特别强调, “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我们要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意图和做法”。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018 年 6 月 28 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增进了全球福祉,促进了共同繁荣。”中国的发展不仅解决了 14 亿人的生活问题,还帮助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1950 年至 2016 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 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 5000 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 3000 个,举办 11000 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 26 万多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1.7 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 1.2 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文交流日益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时代背景下,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的美苏关系性质完全不同,不应是结盟或对抗的关系。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 40%、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未来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个大国如何相处。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跨国犯罪、防止疫情扩散等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不同层次,互补性强,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国有人主张中美经济脱钩完全是痴人说梦。中美只能寻求共识、追求双赢共赢,最终会构建起不同于历史上传统大国间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即将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不论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拜登当选,中美关系都回不到过去,而是必须面向未来,寻找新的战略共识,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四、几点思考

  从目前中美关系和美国各界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来看, “修昔底德陷阱”说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蓬佩奥等人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攻击,并不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而是从他们固有的对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观念出发的。美国的右翼政客不接受“新型大国关系”,仍用冷战思维处理对华关系。从中我们看到,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方占有话语权的优势。要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主张,接受中国的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国际上的许多事情是会水到渠成的。

  国际话语权需要国家实力支撑。从当今世界的发展看,习近平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无疑是符合时代需要和世界潮流的。那些不认同这一主张、固守传统大国关系的看法,除了源自西方人固有的偏见,中国的实力不如美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朗普搞推特治国,经常发表一些不靠谱的言论,但受到世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实力强大。美国领导人的言论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关系到很多国家的外部环境,甚至与美国的关系如何,也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尽管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表现很差,成为世界上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但美国仍是有实力的,世界格局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诺贝尔奖公布,美国仍是拥有获奖者最多的国家。美国仍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有超强的军事力量,还有庞大的同盟体系(虽然这一同盟体系受到了特朗普的破坏,但也在发挥作用)和强大的媒体。在短期内美国仍会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使其具有推销自己话语的底气。国际话语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依据。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说,是建立在其团队对世界 500 年来大国霸权更迭研究的基础上的。根据他们的研究,16 对守成国与崛起国的关系中有 12对都发生了战争,因此,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大概率事件,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乃至战争的概率也相当高。尽管他们的研究忽视了时代的变化,但毕竟有一定的学理基础,因此被学界和政界所重视。中国提出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中美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研究历史上成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关系中是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中美关系中是否存在 ;研究在全球化时代,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关系与以往有哪些不同,是否会成为冲突的制约因素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守成国与崛起国关系的制约以及冲突的有限性 ;等等。历史是人选择的结果,大国领袖如何选择更有利于本国发展的道路,避免走上战争与冲突之路,也是关键的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话语时要更多强调中国的柔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确实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是,我们也要强调,中国不会像历史上的许多国家那样,强迫别国接受自己的模式,“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和平崛起本身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新现象。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是与英国完全同质的国家,也不像苏联那样是与资本主义强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更不是像二战中的德国、日本那样试图用武力攫取发展空间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主要靠中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契机,利用了国际社会的资源,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锐意进取,靠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因此,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扩大了强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不会带来大国间的对抗甚至战争,而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这就需要我们花功夫讲清楚这些道理。

  基金项目 : 本文是中共中央党校 2020 年话语建设课题“在宣传中国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左凤荣,女,辽宁阜新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弈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