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上周有两个话题国际舆论进行了相对集中的报道。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2月31日把辉瑞疫苗列为可用于紧急防疫用途的疫苗,盼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批准、分配该疫苗,但炒得舆情鼎沸的中国疫苗并未被世卫组织列入其中。另一个舆论焦点是国际舆论继续分析中欧谈成双边投资协定的意义。国际舆论认为:中欧快速赶在拜登就任总统职务之前结束投资协议谈判,暗示拜登未来已经没有能力单方面围堵中国了,美国若要在这个格局下应对中国,必须要有更大的政策弹性。
上述两点舆情焦点,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在世界的基本状况:面临的国际态势对中国很有利;但要与这样好的国际局势相匹配,自身实力尚显有所不足,需要加紧、加倍努力,而且重点在做好自己、处理好内政。
疫苗选择不涉政治
自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疫情的第一个重大爆发地,中国应该是和世卫组织联系最多、协调与合作最多的,用双方官方的话说是合作愉快,而世卫组织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显然是很不愉快的。然而,最终世卫组织还是在几天前推荐了辉瑞研发的疫苗,理由是:安全和有效;而对中国早已依据国外技术研发出来、已在国内注射百万人并积极向世界多个地区推介的灭活疫苗,世卫组织并未推荐。
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明,世界各地的监管专家和世卫组织团队全面审核了这款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数据,认为该疫苗符合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使用该疫苗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益处足以抵消潜在风险,总之是利大于弊。尽管这一款疫苗必须在零下60度至90度的严格条件下才能保存,这在不少国家很难执行,但这并不妨碍世卫组织对它的肯定和推荐,并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准备使用”。
与此同时,现在中国药企研发疫苗的情况是:12月3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公开发文,“附条件批准”了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也就是说,批准是“附条件”的;与此同时,药监局发布的该批文还“要求该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也就是说,这款疫苗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做完;而事实是,这款疫苗已经在国内使用半年了。
根据国际外交权威人士的介绍:目前国际上有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在购买中国疫苗时实际上也都附带有相关条件的,包括:做完三期临床试验;公布所有试验数据;中国药监局发给正式批文。因为这是国际规范,唯有如此才能购买。与此同时,在中国药企前几日宣布自己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有效率近80%后,1月1日,创立过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国际专家威廉•赫塞尔廷就公开发布信息,要求中国药企公布更多详细的试验数据。他表示:“我们必须尽早知道安全和有效性的数据”;与此一致的是,中国药企研发的疫苗也没有发现开始在海外进入销售程序。
世界卫生组织对辉瑞疫苗的推荐,尤其是“盼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批准、分配该疫苗”的表态意味着:对该疫苗的支持是联合国的立场,联合国的相关系统认为可以进入采购阶段了,这等于是联合国对这款疫苗的承认。这表明作为联合国组成部分的世界卫生组织,在疫苗选择上的唯一标准是科学,并不涉及政治。
局势有利更应谨慎
就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而言,按照任何标准,这都意味着未来中国国际局势状况的好转。然而越是如此,越应谨慎。
就中国局势的好转而言,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意味着如下事实。
首先是欧洲开始不信任美国了。特朗普时代,美国政府的“美国独大”的心理和行为,彻底破坏了自己在欧洲盟友中的形象,特朗普的工作作风使得他对欧洲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也完全不尊重欧洲的利益,欧洲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被他压制,对欧洲输美贸易产品加征关税等,动摇了欧洲对作为盟主的美国的信任。当前欧洲人要在美国面前独立和自主的意识空前强烈。
同时,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这次疫情改变了国际政治;同样,今天的美国也已经今非昔比了。美国不仅深陷当前疫情中,经济也低迷,而且因为去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导致当前美国社会空前分裂。这样一个国家能否有能力成为西方盟主,并带领盟国走出疫情,是令人生疑的,欧洲要依靠自己另谋出路,天经地义。
最后,欧洲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无疑意味着,欧洲和美国抱团反对中国的行为将受到限制,而中欧之间因为地理的遥远,使得双方并无根本的利益冲突。
鉴于上述事实,正如笔者上周四发表的文章所言,未来美欧关系更多的将是交易,而非作为盟友坚如磐石地团结。这一趋势也必然会影响美国的其它重要盟国,例如日本,因为欧洲与美国打交道面临的上述状况,日本同样面对,而且比欧洲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形势的变化,当然有利于中国。正如上周国际舆论分析的,美国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与中国打交道,确实需要有较大的政策弹性,否则困难会相当大。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言,越是如此,越是需要谨慎从事。
就中国当前局势来说,南海是最敏感的点。正如笔者所一再强调的那样,最根本的问题是,同台湾问题不同,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诉求缺乏国际支持,无论是联合国、海牙国际仲裁庭还是东盟国家都是如此,这也使得中国在当地的军事行动缺乏支持。而美国在当地的军事行动却可以得到除中国以外不少国家的支持,如“航行自由”、设立分舰队等,处理得不好,局势对中国的不利显而易见。
因此中国的领土诉求必须淡化,军事行动也必须减少,把南海局势降温,除非合法的领土和领海主权受到威胁;其次,中国在当地的军事力量,应该只针对可能威胁中国主权的外来军事力量,而不是当地国家;最后,对当地的领土领海权益纠纷,应该以警察力量为主要维护工具,除非对方动用军事力量。为了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重提过去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过的“共同开发”主张。
另外一点就是在宣传上,必须停止“战狼”文化的宣传和炒作。外交本来是非战争、非武力手段,这在国际上特别容易引起舆论的非议,并成为口实,引发误解。
总之,当前对中国有利的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局势转换并非没有可能,这取决于中国的操作与运作。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有利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对策》
上周有两个话题国际舆论进行了相对集中的报道。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2月31日把辉瑞疫苗列为可用于紧急防疫用途的疫苗,盼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批准、分配该疫苗,但炒得舆情鼎沸的中国疫苗并未被世卫组织列入其中。另一个舆论焦点是国际舆论继续分析中欧谈成双边投资协定的意义。国际舆论认为:中欧快速赶在拜登就任总统职务之前结束投资协议谈判,暗示拜登未来已经没有能力单方面围堵中国了,美国若要在这个格局下应对中国,必须要有更大的政策弹性。
上述两点舆情焦点,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在世界的基本状况:面临的国际态势对中国很有利;但要与这样好的国际局势相匹配,自身实力尚显有所不足,需要加紧、加倍努力,而且重点在做好自己、处理好内政。
疫苗选择不涉政治
自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疫情的第一个重大爆发地,中国应该是和世卫组织联系最多、协调与合作最多的,用双方官方的话说是合作愉快,而世卫组织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显然是很不愉快的。然而,最终世卫组织还是在几天前推荐了辉瑞研发的疫苗,理由是:安全和有效;而对中国早已依据国外技术研发出来、已在国内注射百万人并积极向世界多个地区推介的灭活疫苗,世卫组织并未推荐。
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明,世界各地的监管专家和世卫组织团队全面审核了这款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数据,认为该疫苗符合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使用该疫苗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益处足以抵消潜在风险,总之是利大于弊。尽管这一款疫苗必须在零下60度至90度的严格条件下才能保存,这在不少国家很难执行,但这并不妨碍世卫组织对它的肯定和推荐,并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准备使用”。
与此同时,现在中国药企研发疫苗的情况是:12月3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公开发文,“附条件批准”了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也就是说,批准是“附条件”的;与此同时,药监局发布的该批文还“要求该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也就是说,这款疫苗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做完;而事实是,这款疫苗已经在国内使用半年了。
根据国际外交权威人士的介绍:目前国际上有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在购买中国疫苗时实际上也都附带有相关条件的,包括:做完三期临床试验;公布所有试验数据;中国药监局发给正式批文。因为这是国际规范,唯有如此才能购买。与此同时,在中国药企前几日宣布自己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有效率近80%后,1月1日,创立过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国际专家威廉•赫塞尔廷就公开发布信息,要求中国药企公布更多详细的试验数据。他表示:“我们必须尽早知道安全和有效性的数据”;与此一致的是,中国药企研发的疫苗也没有发现开始在海外进入销售程序。
世界卫生组织对辉瑞疫苗的推荐,尤其是“盼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批准、分配该疫苗”的表态意味着:对该疫苗的支持是联合国的立场,联合国的相关系统认为可以进入采购阶段了,这等于是联合国对这款疫苗的承认。这表明作为联合国组成部分的世界卫生组织,在疫苗选择上的唯一标准是科学,并不涉及政治。
局势有利更应谨慎
就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而言,按照任何标准,这都意味着未来中国国际局势状况的好转。然而越是如此,越应谨慎。
就中国局势的好转而言,中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意味着如下事实。
首先是欧洲开始不信任美国了。特朗普时代,美国政府的“美国独大”的心理和行为,彻底破坏了自己在欧洲盟友中的形象,特朗普的工作作风使得他对欧洲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也完全不尊重欧洲的利益,欧洲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被他压制,对欧洲输美贸易产品加征关税等,动摇了欧洲对作为盟主的美国的信任。当前欧洲人要在美国面前独立和自主的意识空前强烈。
同时,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这次疫情改变了国际政治;同样,今天的美国也已经今非昔比了。美国不仅深陷当前疫情中,经济也低迷,而且因为去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导致当前美国社会空前分裂。这样一个国家能否有能力成为西方盟主,并带领盟国走出疫情,是令人生疑的,欧洲要依靠自己另谋出路,天经地义。
最后,欧洲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无疑意味着,欧洲和美国抱团反对中国的行为将受到限制,而中欧之间因为地理的遥远,使得双方并无根本的利益冲突。
鉴于上述事实,正如笔者上周四发表的文章所言,未来美欧关系更多的将是交易,而非作为盟友坚如磐石地团结。这一趋势也必然会影响美国的其它重要盟国,例如日本,因为欧洲与美国打交道面临的上述状况,日本同样面对,而且比欧洲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形势的变化,当然有利于中国。正如上周国际舆论分析的,美国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与中国打交道,确实需要有较大的政策弹性,否则困难会相当大。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言,越是如此,越是需要谨慎从事。
就中国当前局势来说,南海是最敏感的点。正如笔者所一再强调的那样,最根本的问题是,同台湾问题不同,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诉求缺乏国际支持,无论是联合国、海牙国际仲裁庭还是东盟国家都是如此,这也使得中国在当地的军事行动缺乏支持。而美国在当地的军事行动却可以得到除中国以外不少国家的支持,如“航行自由”、设立分舰队等,处理得不好,局势对中国的不利显而易见。
因此中国的领土诉求必须淡化,军事行动也必须减少,把南海局势降温,除非合法的领土和领海主权受到威胁;其次,中国在当地的军事力量,应该只针对可能威胁中国主权的外来军事力量,而不是当地国家;最后,对当地的领土领海权益纠纷,应该以警察力量为主要维护工具,除非对方动用军事力量。为了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重提过去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过的“共同开发”主张。
另外一点就是在宣传上,必须停止“战狼”文化的宣传和炒作。外交本来是非战争、非武力手段,这在国际上特别容易引起舆论的非议,并成为口实,引发误解。
总之,当前对中国有利的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局势转换并非没有可能,这取决于中国的操作与运作。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有利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