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本周一,中国外交有两件要闻。
第一件事注意的人不多,国外更少。本周一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文章,该文章发表时,《人民日报》冠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栏目名。另一事件为,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发言人赵立坚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转载一幅批评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残杀平民和投降人员的漫画,引发澳大利亚政府强烈反应,总理莫里森要求中方道歉;次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华春莹加以驳斥。
两件事情看似不一致,却有逻辑上的相通之处:中国今后是否将以主动、进取和进攻姿态,“主动营造外部良好环境”?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新办法
此次中澳关系的外交风波,虽事发于赵立坚转载的漫画,但事后中国的反应却比漫画重要得多,尤其当把它和同一天杨洁篪发表的“主动营造外部良好环境”的文章联系到一起,情况就更是如此。
赵立坚转载漫画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斯做出了强烈的反应。新闻司司长华春莹次日即亲自在记者会上做了回应,这才是正式的立场,也是问题的观察点。
据报道,华春莹在记者会上称:“西方有一些人总是抱着‘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对待中国。比如在科技上,我可以拥有武器,你不可以;经济上,我可以超过你,但你不可以;舆论上,我可以公开攻击你,公开地支持藏独、支持台独,公开地支持新疆分裂势力,公开地支持香港反对派和暴力违法分子打砸抢,但是你不可以。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其实说到底就反映了一些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傲慢和虚伪。”
上述讲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针对西方以这种态度对待中国,中国今后将以主动的进取和进攻姿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至少这是主要方法之一;而且会比较公开和直截了当,同以往被动防守和低姿态的习惯做法将会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中国认为,这种新的方式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并不矛盾,甚至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这可以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斯第二天的表现中得到证明:莫里斯头一天态度强硬,第二天的态度马上软化。据澳大利亚《新日报》网站报道,莫里森12月2日表示,澳大利亚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同时努力保持与中国的工作关系。“(漫画事件)不需要再进一步放大”,这和前一天的态度不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春莹的上述讲话,和中国领导人曾经在与欧洲领导人召开的网络会议上强调的观点,即谁也不要想当“人权教师爷”的说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就是:既然你自己也有问题,就不要高高在上,必须平等对待中国,否则中国必定还击。这实际上已经为未来中国的外交传播划定了一个方向。
由此,中国的认知现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不是说低调就一定是好的,主动进攻也是好办法,而且很有必要,即战略上所谓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将是中国以后的常态之一。相信以后在国际场合,在类似人权、公理、正义等话题上,中国此次的应对模式将会成为中国外交的常态。
按规则公理行事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就此次漫画事件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应对来说,客观上说并无不妥: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的一个特征就是以夸张感染读者和观众,西方还有专门的政治漫画,尤其是法国的漫画,很受大众欢迎,因此莫里斯此次的反应可能过激;其次,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滥杀无辜乃至非成年人的行为,放在任何国家军队中都是难以容忍的,已经涉嫌犯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谴责这种行为符合国际通常做法。
实际上,处理此类漫画事件问题,按规则和公理行事是最重要的,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首先,事实必须清楚、如实。如果这一点都没有做到,还是保持沉默为佳,切不可以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以传说为依据,这对有的官方岗位和职务的人来说,是大忌;对方一经认真起来,自己的结局会很难看的。
其次,选择的切入点恰当,一般来说,涉及到公认的公理、法律和良俗等是非性质的议题,会引发公众关注。只要事实清楚,此类议题被回击的机会是很少的,至于反击成功,则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传播的表现手法可以灵活,但应为国际认可。
从上述三点看,漫画事件至少没有大的瑕疵。
国际舆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此次用转载漫画批评澳大利亚政府,实际上是和中国一段时间以来对澳大利亚进行的经济打压相联系的,这以12月1日彭博社的报道为代表。该报道认为:这可能导致中间阵营倒向美国。拜登已经承诺,将重新构建因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而受损的盟友关系,部分盟友也会更加愿意与拜登政府构建亲密关系。
是也好,错也罢,上述观点并不改变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的行为事实,这就足够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国欲以进取姿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本周一,中国外交有两件要闻。
第一件事注意的人不多,国外更少。本周一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文章,该文章发表时,《人民日报》冠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栏目名。另一事件为,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发言人赵立坚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转载一幅批评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残杀平民和投降人员的漫画,引发澳大利亚政府强烈反应,总理莫里森要求中方道歉;次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华春莹加以驳斥。
两件事情看似不一致,却有逻辑上的相通之处:中国今后是否将以主动、进取和进攻姿态,“主动营造外部良好环境”?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新办法
此次中澳关系的外交风波,虽事发于赵立坚转载的漫画,但事后中国的反应却比漫画重要得多,尤其当把它和同一天杨洁篪发表的“主动营造外部良好环境”的文章联系到一起,情况就更是如此。
赵立坚转载漫画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斯做出了强烈的反应。新闻司司长华春莹次日即亲自在记者会上做了回应,这才是正式的立场,也是问题的观察点。
据报道,华春莹在记者会上称:“西方有一些人总是抱着‘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对待中国。比如在科技上,我可以拥有武器,你不可以;经济上,我可以超过你,但你不可以;舆论上,我可以公开攻击你,公开地支持藏独、支持台独,公开地支持新疆分裂势力,公开地支持香港反对派和暴力违法分子打砸抢,但是你不可以。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其实说到底就反映了一些人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傲慢和虚伪。”
上述讲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针对西方以这种态度对待中国,中国今后将以主动的进取和进攻姿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至少这是主要方法之一;而且会比较公开和直截了当,同以往被动防守和低姿态的习惯做法将会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中国认为,这种新的方式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并不矛盾,甚至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这可以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斯第二天的表现中得到证明:莫里斯头一天态度强硬,第二天的态度马上软化。据澳大利亚《新日报》网站报道,莫里森12月2日表示,澳大利亚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同时努力保持与中国的工作关系。“(漫画事件)不需要再进一步放大”,这和前一天的态度不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春莹的上述讲话,和中国领导人曾经在与欧洲领导人召开的网络会议上强调的观点,即谁也不要想当“人权教师爷”的说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就是:既然你自己也有问题,就不要高高在上,必须平等对待中国,否则中国必定还击。这实际上已经为未来中国的外交传播划定了一个方向。
由此,中国的认知现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不是说低调就一定是好的,主动进攻也是好办法,而且很有必要,即战略上所谓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将是中国以后的常态之一。相信以后在国际场合,在类似人权、公理、正义等话题上,中国此次的应对模式将会成为中国外交的常态。
按规则公理行事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就此次漫画事件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应对来说,客观上说并无不妥: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的一个特征就是以夸张感染读者和观众,西方还有专门的政治漫画,尤其是法国的漫画,很受大众欢迎,因此莫里斯此次的反应可能过激;其次,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滥杀无辜乃至非成年人的行为,放在任何国家军队中都是难以容忍的,已经涉嫌犯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谴责这种行为符合国际通常做法。
实际上,处理此类漫画事件问题,按规则和公理行事是最重要的,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首先,事实必须清楚、如实。如果这一点都没有做到,还是保持沉默为佳,切不可以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以传说为依据,这对有的官方岗位和职务的人来说,是大忌;对方一经认真起来,自己的结局会很难看的。
其次,选择的切入点恰当,一般来说,涉及到公认的公理、法律和良俗等是非性质的议题,会引发公众关注。只要事实清楚,此类议题被回击的机会是很少的,至于反击成功,则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传播的表现手法可以灵活,但应为国际认可。
从上述三点看,漫画事件至少没有大的瑕疵。
国际舆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此次用转载漫画批评澳大利亚政府,实际上是和中国一段时间以来对澳大利亚进行的经济打压相联系的,这以12月1日彭博社的报道为代表。该报道认为:这可能导致中间阵营倒向美国。拜登已经承诺,将重新构建因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而受损的盟友关系,部分盟友也会更加愿意与拜登政府构建亲密关系。
是也好,错也罢,上述观点并不改变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的行为事实,这就足够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国欲以进取姿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