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2024-06-04 16:46:22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普拉文·多恩蒂;昀舒/译
关键词:中印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边境危机升级不符合北京和新德里的利益。中国不想将其主要安全关切——东部太平洋近海——的资源转移到西部与印度的战线。莫迪不想与更强大的邻国陷入长期危机,因为这会阻碍他的国内和全球野心。恢复中印边境的稳定虽然不足以实现和解,但比公开冲突要好得多。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处,几乎无人居住的地区,世界上最大的两支军队正在对峙。在有争议的中印边境,大约有10万军队驻扎在偏远的前哨,紧张局势很少成为国际头条新闻,但这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冲突点之一。2020年,边界冲突造成20多名士兵死亡,这是中印两国自1962年开战以来最重大的战斗。

  自此以后,世界屋脊上的紧张局势一直持续。在过去的四年里,双方都试图在边境沿线建设基础设施,并部署更多的军队。正如其他领土争端一样,中印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也是动荡的一大根源。美国国家情报总监3月份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警告说,印度和中国军队之间的零星冲突“有误判和升级为武装冲突的风险”。

微信截图_20240604164911.jpg

  不断加深的边界危机反映了印度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战略竞争。在2020年的冲突之后,双边关系急剧恶化。面对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寻求加深印度与美国和其他对北京持谨慎态度的国家的结盟。他接受了印度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制衡中国的新角色。他加强了印度在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中的参与,即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他还确保中印双边关系在许多领域实质上处于冻结状态,这让人回想起1962年至1988年之间的时代,当时两国由于边界争端而无法保持正常外交关系。

  在争议边界之外,印度官员目睹北京进入了他们的后院。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中国正在利用其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的联盟,在该地区牵制印度。中国的强硬也让印度重新燃起了以前的战略担忧,担心巴基斯坦与中国联手可能导致两线受敌。在整个南亚,中国和印度也在争夺在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小国的影响力。莫迪似乎已经意识到,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角色的扩大将取决于它如何在军事和政治上应对中国。在本文发表时,他看起来很可能在今年的议会选举中赢得第三个总理任期。如果他的胜利得到确认,部分原因是受到他树立的强大形象的推动,即他是一位自信的世界领袖,将推动印度走向大国地位,同时遏制中国。

  然而,这种日益激进的立场可能会招致更多麻烦。莫迪对华盛顿的态度使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争看起来像是中国和美国之间更大竞争的一部分。一些印度分析人士担心,这种局面将促使北京直接与华盛顿打交道,而不是与新德里打交道,从而强化印度国内的看法,即中国不把印度视为平等的对手。印度与美国更紧密的联盟也可能鼓励中国对印度使用强制策略,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坚定的信息。虽然这可能是为了国内的目的,但莫迪的强人姿态使得与中国的外交更加困难,从而延长了危机。可以肯定的是,莫迪之前曾与北京接触过,但收效甚微。但是,恢复与中国的高层会谈仍然是建立边境稳定和提升印度大国形象的最佳选择。

  世界屋脊上的冲突点

  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和印度政府继承了他们所取代的清朝和英属印度政权的边界,导致了相互重叠的主权要求。1962年,在有争议的边界爆发了一场短暂的战争,印度惨败。这一耻辱性的失败导致了印度对中国深刻而持久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至今仍困扰着印度的决策者。1962年之后,北京划定的实际控制线(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作为实际边界,尽管两国在实际控制线的具体位置上没有达成一致。

  1993年至2013年期间,印度和中国外交官签署了一系列边境协议,试图通过限制双方军队使用枪支等方式,尽量减少争端,降低暴力升级的风险。但根本分歧持续存在,并引发了反复冲突,包括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的一系列边境对峙。两国试图通过2018年和2019年的两次非正式峰会来化解矛盾歧,但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2020年春天,新的冲突导致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国士兵丧生。

  在过去的每一次重大危机之后,双方都试图达成和平协议,压制分歧——但在 2020 年冲突之后,情况并非如此。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莫迪终于承认,这场对峙对印度和中国的关系造成了损害:“我们边境的长期局势”,他说,导致了“我们双边互动的异常”。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对印度的许多战略和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47年获得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寻求战略自治,奉行总体不结盟政策,避免正式结盟。但中国在亚洲日益强硬的姿态和不断增长的实力,促使印度的外交政策制定者转向美国及其盟友。

  这并不是莫迪所希望的变化。2014 年上台前,他警告北京要摆脱“扩张主义思维”。但那番强硬言论之下,是他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信任和一对一沟通的切实举措。莫迪热情地寻求更深层次的经济联系,在他第一个任期开始几个月后就欢迎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并于 2015 年 5 月前往北京访问。2014 年至大流行期间,莫迪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18 次,访华 5 次,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然而,这种友好关系并没有让北京的外交政策发生任何真正的改变。中国与伊斯兰堡的长期联盟仍然完好无损。而中国则努力挫败莫迪的全球野心。新德里对北京在 2015 年阻碍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在 2016 年未能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感到不满。2016 年至 2019 年期间,中国阻止了印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呼吁,要求将巴基斯坦圣战组织穆罕默德军的首领指定为恐怖分子,该组织对印度领土上的袭击事件负责。

  随后,边界争端压力有所增加。中国在南海采取了其他行动,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就海上主权问题发生争执,中国也更加大胆地宣称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领土主张,并批评印度试图加强其在这些地区的地位。2020 年发生的血腥冲突使莫迪陷入困境。起初,他坚称,印度没有失去一寸土地,尽管据一些人说,印度已经失去了对约 775 平方英里土地的使用权。他继续避免直接谈论中国,因为担心会引起人们对印度在他执政期间失去土地这一事实的聚焦。与此同时,他的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了报复。印度政府封杀59款中国应用,对中国企业实施税收突击检查,为中国投资设置障碍。印度舆论对中国的敌意也日益加深,不利于印度进行外交接触和妥协。

  莫迪的国内批评者和政治对手指责他让印度失去领土,但这并没有损害他的政府。通过大力鼓吹印度民族主义,并坚持印度的大国地位,莫迪转移了国内对其外交政策的批评。在顺从的印度媒体和狂热的亲政府社交媒体的帮助下,公众很少讨论印度的对华政策,更不用说议会了。他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帮助他与美国及其盟友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但这对解决潜在争端或恢复边境稳定几乎没有帮助。

  化解边境危机需要印中高层会晤

  用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杰尚卡尔的话来说,印度的外交政策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应对一个更强大的邻国,同时确保自身的崛起”。与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对前几届政府的谴责倾向一致,杰尚卡尔认为,前印度领导人对“有意识低估中国挑战”负有责任,直到莫迪带来战略革命,更公开地与美国结盟。1998 年,印度官员表示,新德里和华盛顿已经是“天然盟友”;他们在 2005 年签署了一项民用核协议,并在 2013 年成为“最亲密的伙伴”。但莫迪政府将这种国防和安全关系从漂亮的言辞变成了事实。2016 年,印度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军事后勤协议,该协议很快将印度指定为与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和伙伴”同等地位的“主要国防伙伴”。曾经刻意不结盟的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越来越靠近美国阵营。

  随着中印之间的竞争被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态所取代,边界局势也变得更加动荡。双方让步并达成领土妥协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自 2020 年冲突以来,已举行了 20 多轮高层军事会谈,但进展甚微,任何小挑衅或误判都可能轻易引发新一轮冲突。随着中国在过去四年中巩固其军事地位,印度也试图效仿这些举措,边界已高度军事化,意外升级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莫迪可能觉得他已经找到了一个能赢得国内支持的战略。但如果他不改变对华政策,他可能会让印度陷入一场他无法承受的全面武装冲突,从而毁掉他所有的成果。对印度来说,最好的出路是重启高层政治接触,解决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争端方面的分歧。许多分歧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但有些分歧是可以提出的。在此期间,双方必须将危机管理作为当务之急,重申对现有双边协议的承诺,并探索加强这些协议的方法,因为边界局势瞬息万变。中国和印度都可以通过重启 2002 年中止的边界划定进程,向永久划定实际控制线的目标迈出一小步。

  新德里可以借鉴华盛顿处理与北京关系的策略,努力建立护栏,防止竞争关系升级为彻底的争斗,而无需实现全面和解。当然,这需要北京愿意参与,但这并不能保证。但莫迪为了国内利益而坚持自己的强人形象,这加大了将边界问题变成永久冲突点的风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越南进行了接触,但并未与邻国印度接触,这表明中国并不急于解决危机。印度人目前对中国的评价很低,这一事实很可能阻止莫迪做出任何举动,以免让人觉得他正在恢复两国关系正常化。但他拥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和民族主义信誉,足以让公众相信,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将促进印度的利益。

  打破这一僵局需要高层谈判。自 2020 年以来,中印军方官员之间的会晤不过是形式而已。只有高层领导人的参与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解决边界争端的任何方案都可能涉及两国交换大片领土——而莫迪必须说服日益沙文主义的印度公众,这种妥协是值得的。

  边境危机升级不符合北京和新德里的利益。中国不想将其主要安全关切——东部太平洋近海——的资源转移到西部与印度的战线。莫迪不想与更强大的邻国陷入长期危机,因为这会阻碍他的国内和全球野心。恢复中印边境的稳定虽然不足以实现和解,但比公开冲突要好得多。

  作者简介:普拉文·多恩蒂(Praveen Donthi)是国际危机组织的印度高级分析师。本文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昀舒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2024-06-04 16:46:22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普拉文·多恩蒂;昀舒/译
边境危机升级不符合北京和新德里的利益。中国不想将其主要安全关切——东部太平洋近海——的资源转移到西部与印度的战线。莫迪不想与更强大的邻国陷入长期危机,因为这会阻碍他的国内和全球野心。恢复中印边境的稳定虽然不足以实现和解,但比公开冲突要好得多。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处,几乎无人居住的地区,世界上最大的两支军队正在对峙。在有争议的中印边境,大约有10万军队驻扎在偏远的前哨,紧张局势很少成为国际头条新闻,但这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冲突点之一。2020年,边界冲突造成20多名士兵死亡,这是中印两国自1962年开战以来最重大的战斗。

  自此以后,世界屋脊上的紧张局势一直持续。在过去的四年里,双方都试图在边境沿线建设基础设施,并部署更多的军队。正如其他领土争端一样,中印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也是动荡的一大根源。美国国家情报总监3月份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警告说,印度和中国军队之间的零星冲突“有误判和升级为武装冲突的风险”。

微信截图_20240604164911.jpg

  不断加深的边界危机反映了印度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战略竞争。在2020年的冲突之后,双边关系急剧恶化。面对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寻求加深印度与美国和其他对北京持谨慎态度的国家的结盟。他接受了印度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制衡中国的新角色。他加强了印度在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中的参与,即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他还确保中印双边关系在许多领域实质上处于冻结状态,这让人回想起1962年至1988年之间的时代,当时两国由于边界争端而无法保持正常外交关系。

  在争议边界之外,印度官员目睹北京进入了他们的后院。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中国正在利用其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的联盟,在该地区牵制印度。中国的强硬也让印度重新燃起了以前的战略担忧,担心巴基斯坦与中国联手可能导致两线受敌。在整个南亚,中国和印度也在争夺在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小国的影响力。莫迪似乎已经意识到,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角色的扩大将取决于它如何在军事和政治上应对中国。在本文发表时,他看起来很可能在今年的议会选举中赢得第三个总理任期。如果他的胜利得到确认,部分原因是受到他树立的强大形象的推动,即他是一位自信的世界领袖,将推动印度走向大国地位,同时遏制中国。

  然而,这种日益激进的立场可能会招致更多麻烦。莫迪对华盛顿的态度使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争看起来像是中国和美国之间更大竞争的一部分。一些印度分析人士担心,这种局面将促使北京直接与华盛顿打交道,而不是与新德里打交道,从而强化印度国内的看法,即中国不把印度视为平等的对手。印度与美国更紧密的联盟也可能鼓励中国对印度使用强制策略,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坚定的信息。虽然这可能是为了国内的目的,但莫迪的强人姿态使得与中国的外交更加困难,从而延长了危机。可以肯定的是,莫迪之前曾与北京接触过,但收效甚微。但是,恢复与中国的高层会谈仍然是建立边境稳定和提升印度大国形象的最佳选择。

  世界屋脊上的冲突点

  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和印度政府继承了他们所取代的清朝和英属印度政权的边界,导致了相互重叠的主权要求。1962年,在有争议的边界爆发了一场短暂的战争,印度惨败。这一耻辱性的失败导致了印度对中国深刻而持久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至今仍困扰着印度的决策者。1962年之后,北京划定的实际控制线(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作为实际边界,尽管两国在实际控制线的具体位置上没有达成一致。

  1993年至2013年期间,印度和中国外交官签署了一系列边境协议,试图通过限制双方军队使用枪支等方式,尽量减少争端,降低暴力升级的风险。但根本分歧持续存在,并引发了反复冲突,包括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的一系列边境对峙。两国试图通过2018年和2019年的两次非正式峰会来化解矛盾歧,但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2020年春天,新的冲突导致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国士兵丧生。

  在过去的每一次重大危机之后,双方都试图达成和平协议,压制分歧——但在 2020 年冲突之后,情况并非如此。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莫迪终于承认,这场对峙对印度和中国的关系造成了损害:“我们边境的长期局势”,他说,导致了“我们双边互动的异常”。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对印度的许多战略和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自1947年获得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寻求战略自治,奉行总体不结盟政策,避免正式结盟。但中国在亚洲日益强硬的姿态和不断增长的实力,促使印度的外交政策制定者转向美国及其盟友。

  这并不是莫迪所希望的变化。2014 年上台前,他警告北京要摆脱“扩张主义思维”。但那番强硬言论之下,是他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信任和一对一沟通的切实举措。莫迪热情地寻求更深层次的经济联系,在他第一个任期开始几个月后就欢迎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并于 2015 年 5 月前往北京访问。2014 年至大流行期间,莫迪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18 次,访华 5 次,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然而,这种友好关系并没有让北京的外交政策发生任何真正的改变。中国与伊斯兰堡的长期联盟仍然完好无损。而中国则努力挫败莫迪的全球野心。新德里对北京在 2015 年阻碍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在 2016 年未能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感到不满。2016 年至 2019 年期间,中国阻止了印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呼吁,要求将巴基斯坦圣战组织穆罕默德军的首领指定为恐怖分子,该组织对印度领土上的袭击事件负责。

  随后,边界争端压力有所增加。中国在南海采取了其他行动,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就海上主权问题发生争执,中国也更加大胆地宣称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领土主张,并批评印度试图加强其在这些地区的地位。2020 年发生的血腥冲突使莫迪陷入困境。起初,他坚称,印度没有失去一寸土地,尽管据一些人说,印度已经失去了对约 775 平方英里土地的使用权。他继续避免直接谈论中国,因为担心会引起人们对印度在他执政期间失去土地这一事实的聚焦。与此同时,他的政府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了报复。印度政府封杀59款中国应用,对中国企业实施税收突击检查,为中国投资设置障碍。印度舆论对中国的敌意也日益加深,不利于印度进行外交接触和妥协。

  莫迪的国内批评者和政治对手指责他让印度失去领土,但这并没有损害他的政府。通过大力鼓吹印度民族主义,并坚持印度的大国地位,莫迪转移了国内对其外交政策的批评。在顺从的印度媒体和狂热的亲政府社交媒体的帮助下,公众很少讨论印度的对华政策,更不用说议会了。他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帮助他与美国及其盟友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但这对解决潜在争端或恢复边境稳定几乎没有帮助。

  化解边境危机需要印中高层会晤

  用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杰尚卡尔的话来说,印度的外交政策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应对一个更强大的邻国,同时确保自身的崛起”。与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对前几届政府的谴责倾向一致,杰尚卡尔认为,前印度领导人对“有意识低估中国挑战”负有责任,直到莫迪带来战略革命,更公开地与美国结盟。1998 年,印度官员表示,新德里和华盛顿已经是“天然盟友”;他们在 2005 年签署了一项民用核协议,并在 2013 年成为“最亲密的伙伴”。但莫迪政府将这种国防和安全关系从漂亮的言辞变成了事实。2016 年,印度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军事后勤协议,该协议很快将印度指定为与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和伙伴”同等地位的“主要国防伙伴”。曾经刻意不结盟的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越来越靠近美国阵营。

  随着中印之间的竞争被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态所取代,边界局势也变得更加动荡。双方让步并达成领土妥协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自 2020 年冲突以来,已举行了 20 多轮高层军事会谈,但进展甚微,任何小挑衅或误判都可能轻易引发新一轮冲突。随着中国在过去四年中巩固其军事地位,印度也试图效仿这些举措,边界已高度军事化,意外升级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莫迪可能觉得他已经找到了一个能赢得国内支持的战略。但如果他不改变对华政策,他可能会让印度陷入一场他无法承受的全面武装冲突,从而毁掉他所有的成果。对印度来说,最好的出路是重启高层政治接触,解决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争端方面的分歧。许多分歧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但有些分歧是可以提出的。在此期间,双方必须将危机管理作为当务之急,重申对现有双边协议的承诺,并探索加强这些协议的方法,因为边界局势瞬息万变。中国和印度都可以通过重启 2002 年中止的边界划定进程,向永久划定实际控制线的目标迈出一小步。

  新德里可以借鉴华盛顿处理与北京关系的策略,努力建立护栏,防止竞争关系升级为彻底的争斗,而无需实现全面和解。当然,这需要北京愿意参与,但这并不能保证。但莫迪为了国内利益而坚持自己的强人形象,这加大了将边界问题变成永久冲突点的风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越南进行了接触,但并未与邻国印度接触,这表明中国并不急于解决危机。印度人目前对中国的评价很低,这一事实很可能阻止莫迪做出任何举动,以免让人觉得他正在恢复两国关系正常化。但他拥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和民族主义信誉,足以让公众相信,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将促进印度的利益。

  打破这一僵局需要高层谈判。自 2020 年以来,中印军方官员之间的会晤不过是形式而已。只有高层领导人的参与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解决边界争端的任何方案都可能涉及两国交换大片领土——而莫迪必须说服日益沙文主义的印度公众,这种妥协是值得的。

  边境危机升级不符合北京和新德里的利益。中国不想将其主要安全关切——东部太平洋近海——的资源转移到西部与印度的战线。莫迪不想与更强大的邻国陷入长期危机,因为这会阻碍他的国内和全球野心。恢复中印边境的稳定虽然不足以实现和解,但比公开冲突要好得多。

  作者简介:普拉文·多恩蒂(Praveen Donthi)是国际危机组织的印度高级分析师。本文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普拉文·多恩蒂:印度与中国边境危机的解决需要双方高层会晤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