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2019-12-09 14:51:18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宗蕾
关键词:中国外交 中国文化 点击: 我要评论
逢年过节,使馆邀请伊斯兰堡的中国人聚餐,参赞亲手做的红烧牛尾最受欢迎。我向他讨教过秘方,也自认为得了真传,所以这道菜现在也经常出现在我家的请客菜单上,深得客人赞赏。周末晚饭后,跟我们家仅一墙之隔的使馆文化处的卡拉OK又响起来了,总以老杨的一首《青藏高原》开场。歌声在黄昏的空气中飘荡,仿佛变成一种乡音,瞬时让你忘却自己身在异乡……

  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那几年里,我们遇到了不少中国同胞。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原本因远离故土而或缺的中国元素,带给了我们温暖。

  柳豆腐

  搬到伊斯兰堡不久,朋友就把我们带到“柳豆腐”的铺子采购。铺子的主人姓柳,是一个广东女子,因为早些年她专卖豆腐,慢慢的,“柳豆腐”这一名字就被叫开了。柳豆腐三十来岁,个子很小,留一头烫卷了的短发。她说一口港式普通话,语速很慢。她有点内向,跟我们说话,脸上总带着微笑,却没有目光接触。她的铺子在一栋小楼里,底楼靠前的屋子是个小超市,货架上摆满了从中国进口的各类调料和零食小菜。后面的屋子则是豆腐作坊,靠墙堆着几十麻袋的黄豆,地上摊着做豆腐的木架子,屋子中间,几格刚点了卤水的豆腐还冒着热气。

  听朋友说,柳豆腐是为了逃离家暴才远走他乡的,没人知道她是怎么来到伊斯兰堡的。早些年,她自己租一间屋子,开一辆助动车,给当地中餐馆和中国公司送豆腐。她吃苦耐劳,每天几乎跑遍伊斯兰堡。慢慢生意好起来,几年下来,买了一辆小型反斗货车,还租下一栋小楼。现在她的小超市和豆腐坊在伊斯兰堡颇有名,许多巴基斯坦当地人及在伊斯兰堡工作的外国人都会经常来光顾。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就把弟弟一家也接了出来,一起做生意。

  至今,无论客户大小,柳豆腐仍送货上门。我们也约她每周送两次豆浆和豆腐。送货时,她总是斜挎着一只小皮包,一手提着豆浆一手提着豆腐。豆浆装在矿泉水瓶里,送到手上时经常还是温热的。她时常笑眯眯地提醒说,凉下来后记得放进冰箱。每次看着她纤小的背影,我总是心生感慨。我相信这个小小的个子下一定隐藏着一股力量,让她有勇气选择远离家暴,独闯异乡。这些年来,她一定过得很不容易,但是她的勤劳、善良和诚信让她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站稳了脚跟。

  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还记得柳豆腐的豆浆,对于喝不惯当地水牛牛奶的我们来说,那豆浆是带着特殊清香的。当然,还有冬天火锅里那鲜美的冻豆腐。

  老张师傅

  市中心的中餐馆,主厨是来自浙江的老张师傅。第一次去这个餐馆,点了一份菜单上的“dumpling”。原以为是饺子,没想到,端上来的却是地道的菜肉大馄饨,而且皮儿很薄很滑溜。其他的菜也上来了,香菇菜心、家常豆腐都是家乡的味道啊!于是急忙问饭店服务员,大厨是谁?这位伙计很实诚,直接把老张师傅从厨房里叫了出来。穿着工作服,戴着厨师帽的老张师傅瘦瘦高高、白白净净的。一听我们来自上海,也有如见了老乡。老张师傅是两年前通过劳务输出到伊斯兰堡来当厨师的。说起那馄饨,他说皮儿是手擀的,而且是他带的巴基斯坦徒弟擀的。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餐馆伙计也都跟我们熟识了。我们一进门,他们就会先进厨房通知老张师傅,老张师傅总是会出来跟我们聊两句。他们也知道我们必点的三个菜:馄饨,家常豆腐,香菇菜心,外加一个老张师傅当天推荐的菜。不多一会儿,菜就上桌了。因为在这儿能吃到家乡菜,先生总喜欢把同事及朋友请到这里吃饭。斋月期间,每晚太阳落山后的开斋饭Iftar对当地人是重要又喜庆的。大家总是轮流把同事朋友请到自己家吃开斋饭,我们也应邀去了好多同事家。为了表示谢意,虽不斋戒的我们也组织了一次开斋饭,就安排在中餐馆,由餐馆经理和老张师傅为我们操办。那晚,整个餐厅都被我们包下了,桌上有巴基斯坦的斋月传统食品,也有老张师傅的拿手菜。这顿“中巴结合”的开斋饭很受欢迎,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老张师傅的菜肉大馄饨在我的记忆中更是有着特殊位置,因为刚怀孕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馄饨。于是,经常一个电话打到餐馆,半小时后,伙计就会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大家都知道我们特别钟爱这家餐馆,先生的一位当地同事调侃说,等你们离开巴基斯坦,这家饭店多半是要倒闭的。多年后,这位同事来纽约出差,真的带来了这家餐馆关门的消息。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离开了,一定是因为老张师傅回国了。

  艾莱提

  搬到伊斯兰堡前,我正在上海做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因为知道一时半会儿治不好,所以决定还是按计划搬家。到伊斯兰堡后,听说有个中国针灸师,我们真是喜出望外。

  艾莱提三十多岁,维吾尔族,浓眉大眼,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窝。他是新疆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已在伊斯兰堡办事处工作了三年,负责在巴基斯坦及中东地区为新疆中医药大学招收留学生。他的招生办公室、诊所及住处都在同一栋小楼里。第一次去见他,他当即给我扎了针。艾莱提的针法很特别,他每次都在我腰骶部密密麻麻地扎上几十针。刚开始时,每一次进针前,我总是非常紧张,等着针扎进来的那一瞬间。艾莱提的针法是极好的,几乎总能一下扎到穴位,马上让你有酸胀的感觉。一段时间后,我甚至对这种酸胀感有点上瘾。接下去的两个月里,我隔天去艾莱提的诊所接受治疗,两个月后,症状竟真的消失了。艾莱提的治疗让我笃信针灸。

  艾莱提有个巴基斯坦住家管家,负责打扫、做饭及修剪花草。艾莱提跟他交流时,不说英语,而是用当地乌尔都语。我有点讶异,因为早就听说乌尔都语很难学。而且,在伊斯兰堡,连小商小贩都会英语,所以似乎根本没有学乌尔都语的必要。艾莱提告诉我,维吾尔语和乌尔都语极相近,所以他没有专门学过乌尔都语,而是在跟管家日常的交流中学会的。他说,说乌尔都语拉进了他跟当地人的距离。特别是当外省的父母来为子女咨询去中国留学事宜时,用乌尔都语跟他们交流能产生一种互信。

  真想知道,那些通过艾莱提的招生办事处去新疆中医药大学留学的巴基斯坦学生是否已学成回国?不知是否已有当地人开始受益于针灸治疗?

  记忆中,还有很多中国朋友。老张的建筑公司的院子里总是栽满了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青菜。他们经常一个电话打过来:菜长得太快了,快来摘 。逢年过节,使馆邀请伊斯兰堡的中国人聚餐,参赞亲手做的红烧牛尾最受欢迎。我向他讨教过秘方,也自认为得了真传,所以这道菜现在也经常出现在我家的请客菜单上,深得客人赞赏。周末晚饭后,跟我们家仅一墙之隔的使馆文化处的卡拉OK又响起来了,总以老杨的一首《青藏高原》开场。歌声在黄昏的空气中飘荡,仿佛变成一种乡音,瞬时让你忘却自己身在异乡……

责任编辑:昀舒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2019-12-09 14:51:18
来源:钝角网 作者: 宗蕾
逢年过节,使馆邀请伊斯兰堡的中国人聚餐,参赞亲手做的红烧牛尾最受欢迎。我向他讨教过秘方,也自认为得了真传,所以这道菜现在也经常出现在我家的请客菜单上,深得客人赞赏。周末晚饭后,跟我们家仅一墙之隔的使馆文化处的卡拉OK又响起来了,总以老杨的一首《青藏高原》开场。歌声在黄昏的空气中飘荡,仿佛变成一种乡音,瞬时让你忘却自己身在异乡……

  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那几年里,我们遇到了不少中国同胞。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原本因远离故土而或缺的中国元素,带给了我们温暖。

  柳豆腐

  搬到伊斯兰堡不久,朋友就把我们带到“柳豆腐”的铺子采购。铺子的主人姓柳,是一个广东女子,因为早些年她专卖豆腐,慢慢的,“柳豆腐”这一名字就被叫开了。柳豆腐三十来岁,个子很小,留一头烫卷了的短发。她说一口港式普通话,语速很慢。她有点内向,跟我们说话,脸上总带着微笑,却没有目光接触。她的铺子在一栋小楼里,底楼靠前的屋子是个小超市,货架上摆满了从中国进口的各类调料和零食小菜。后面的屋子则是豆腐作坊,靠墙堆着几十麻袋的黄豆,地上摊着做豆腐的木架子,屋子中间,几格刚点了卤水的豆腐还冒着热气。

  听朋友说,柳豆腐是为了逃离家暴才远走他乡的,没人知道她是怎么来到伊斯兰堡的。早些年,她自己租一间屋子,开一辆助动车,给当地中餐馆和中国公司送豆腐。她吃苦耐劳,每天几乎跑遍伊斯兰堡。慢慢生意好起来,几年下来,买了一辆小型反斗货车,还租下一栋小楼。现在她的小超市和豆腐坊在伊斯兰堡颇有名,许多巴基斯坦当地人及在伊斯兰堡工作的外国人都会经常来光顾。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就把弟弟一家也接了出来,一起做生意。

  至今,无论客户大小,柳豆腐仍送货上门。我们也约她每周送两次豆浆和豆腐。送货时,她总是斜挎着一只小皮包,一手提着豆浆一手提着豆腐。豆浆装在矿泉水瓶里,送到手上时经常还是温热的。她时常笑眯眯地提醒说,凉下来后记得放进冰箱。每次看着她纤小的背影,我总是心生感慨。我相信这个小小的个子下一定隐藏着一股力量,让她有勇气选择远离家暴,独闯异乡。这些年来,她一定过得很不容易,但是她的勤劳、善良和诚信让她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站稳了脚跟。

  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还记得柳豆腐的豆浆,对于喝不惯当地水牛牛奶的我们来说,那豆浆是带着特殊清香的。当然,还有冬天火锅里那鲜美的冻豆腐。

  老张师傅

  市中心的中餐馆,主厨是来自浙江的老张师傅。第一次去这个餐馆,点了一份菜单上的“dumpling”。原以为是饺子,没想到,端上来的却是地道的菜肉大馄饨,而且皮儿很薄很滑溜。其他的菜也上来了,香菇菜心、家常豆腐都是家乡的味道啊!于是急忙问饭店服务员,大厨是谁?这位伙计很实诚,直接把老张师傅从厨房里叫了出来。穿着工作服,戴着厨师帽的老张师傅瘦瘦高高、白白净净的。一听我们来自上海,也有如见了老乡。老张师傅是两年前通过劳务输出到伊斯兰堡来当厨师的。说起那馄饨,他说皮儿是手擀的,而且是他带的巴基斯坦徒弟擀的。

  后来去的次数多了,餐馆伙计也都跟我们熟识了。我们一进门,他们就会先进厨房通知老张师傅,老张师傅总是会出来跟我们聊两句。他们也知道我们必点的三个菜:馄饨,家常豆腐,香菇菜心,外加一个老张师傅当天推荐的菜。不多一会儿,菜就上桌了。因为在这儿能吃到家乡菜,先生总喜欢把同事及朋友请到这里吃饭。斋月期间,每晚太阳落山后的开斋饭Iftar对当地人是重要又喜庆的。大家总是轮流把同事朋友请到自己家吃开斋饭,我们也应邀去了好多同事家。为了表示谢意,虽不斋戒的我们也组织了一次开斋饭,就安排在中餐馆,由餐馆经理和老张师傅为我们操办。那晚,整个餐厅都被我们包下了,桌上有巴基斯坦的斋月传统食品,也有老张师傅的拿手菜。这顿“中巴结合”的开斋饭很受欢迎,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老张师傅的菜肉大馄饨在我的记忆中更是有着特殊位置,因为刚怀孕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馄饨。于是,经常一个电话打到餐馆,半小时后,伙计就会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大家都知道我们特别钟爱这家餐馆,先生的一位当地同事调侃说,等你们离开巴基斯坦,这家饭店多半是要倒闭的。多年后,这位同事来纽约出差,真的带来了这家餐馆关门的消息。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离开了,一定是因为老张师傅回国了。

  艾莱提

  搬到伊斯兰堡前,我正在上海做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因为知道一时半会儿治不好,所以决定还是按计划搬家。到伊斯兰堡后,听说有个中国针灸师,我们真是喜出望外。

  艾莱提三十多岁,维吾尔族,浓眉大眼,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窝。他是新疆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已在伊斯兰堡办事处工作了三年,负责在巴基斯坦及中东地区为新疆中医药大学招收留学生。他的招生办公室、诊所及住处都在同一栋小楼里。第一次去见他,他当即给我扎了针。艾莱提的针法很特别,他每次都在我腰骶部密密麻麻地扎上几十针。刚开始时,每一次进针前,我总是非常紧张,等着针扎进来的那一瞬间。艾莱提的针法是极好的,几乎总能一下扎到穴位,马上让你有酸胀的感觉。一段时间后,我甚至对这种酸胀感有点上瘾。接下去的两个月里,我隔天去艾莱提的诊所接受治疗,两个月后,症状竟真的消失了。艾莱提的治疗让我笃信针灸。

  艾莱提有个巴基斯坦住家管家,负责打扫、做饭及修剪花草。艾莱提跟他交流时,不说英语,而是用当地乌尔都语。我有点讶异,因为早就听说乌尔都语很难学。而且,在伊斯兰堡,连小商小贩都会英语,所以似乎根本没有学乌尔都语的必要。艾莱提告诉我,维吾尔语和乌尔都语极相近,所以他没有专门学过乌尔都语,而是在跟管家日常的交流中学会的。他说,说乌尔都语拉进了他跟当地人的距离。特别是当外省的父母来为子女咨询去中国留学事宜时,用乌尔都语跟他们交流能产生一种互信。

  真想知道,那些通过艾莱提的招生办事处去新疆中医药大学留学的巴基斯坦学生是否已学成回国?不知是否已有当地人开始受益于针灸治疗?

  记忆中,还有很多中国朋友。老张的建筑公司的院子里总是栽满了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青菜。他们经常一个电话打过来:菜长得太快了,快来摘 。逢年过节,使馆邀请伊斯兰堡的中国人聚餐,参赞亲手做的红烧牛尾最受欢迎。我向他讨教过秘方,也自认为得了真传,所以这道菜现在也经常出现在我家的请客菜单上,深得客人赞赏。周末晚饭后,跟我们家仅一墙之隔的使馆文化处的卡拉OK又响起来了,总以老杨的一首《青藏高原》开场。歌声在黄昏的空气中飘荡,仿佛变成一种乡音,瞬时让你忘却自己身在异乡……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宗蕾:巴基斯坦那些中国同胞带给了我们温暖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