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2019-08-23 11:41:55
来源:春风茶社 作者: 薏怠
关键词:苏联 点击: 我要评论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时,苏联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但这些问题又不是他造成的。所以,他之后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挽救苏联和发展苏联,而不是故意毁掉苏联。

   苏联解体,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使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也使“冷战”无法再进行下去,停下来。如果像有些人那样,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太片面了,也不符合“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别国,充其量那只是外因,起更大的作用的仍是内部出现问题,自己早就离心离德了。

  如果从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开始来说苏联解体的原因,扯的就太长了,所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从勃列日涅夫算起,不短不长,正合适。但,恰恰就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大量提拔了自己的亲信,把赫鲁晓夫派系的人给大量地排斥了出去,使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至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达300万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这个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特权阶层的贪污腐败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又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经济下滑,民众生活困难。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半部分时代,被称为经济“停滞期”和“僵化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只相当于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艰难国力,还在1979年打了一场战争,入侵阿富汗,陷入泥潭,一陷十年。

bd2c484a134e85b2d8f587d59ccb.jpg

  勃列日涅夫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最高领导人。1991年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勃列日涅夫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国家领导人,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6岁。接任勃列日涅夫的是安德罗波夫,此时已经将近70岁,任职后推行改革,但仅仅两年,1984年2月,也死了,由契尔年科接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可是,契尔年科的时间更短,1985年3月,也因病逝世。于是,这才有“受命于危难之际”,戈尔巴乔夫登上历史舞台。他是一位比较年轻的领导人,1931年出生,此时才54岁,也像其他国家改革开放那样,开始了一场挽救苏联的改革。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时,苏联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但这些问题又不是他造成的。所以,他之后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挽救苏联和发展苏联,而不是故意毁掉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立刻就表现出了年轻领导人的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主张进行深刻的经济改革,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视科技发展,强调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缓和矛盾,和平共处。他还进行了人事调整,提拔年轻干部。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又阐述了政治改革,强调“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在苏联党的代表大会上,他甚至明确地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些改革新思维,苏联才主动裁军,从东欧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并和美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苏联的民族主义也激烈了,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主张独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虽然苏联派出军队进行阻止但没能阻止住。之后,苏联继续深化改革,3月14日,选举戈尔巴乔夫为首任总统。接着,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然而,到此,苏联的保守势力再也坐不住了,想要把改革停下来,重新回到旧路上去。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趁戈尔巴乔夫不在莫斯科之际,发布命令宣布鉴于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由他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了别墅里,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保守势力,发动政变的目的就是要终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已经多数人不愿再回到原先那样的时代去了。“八一九事件”当天,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非但没有听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反而还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结果,在叶利钦的号召下,情况发生逆转,8月20日晚,议会大厦前聚集了数万群众,有人还构筑了堡垒要誓死保卫议会。21日下午,军队撤回驻地,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乘飞机返回莫斯科。22日下午,叶利钦宣布亚纳耶夫等人已于22日凌晨被拘留。

  “八一九事件”是苏联保守势力的最后一搏,他们力图以政变的方式推翻戈尔巴乔夫,击垮叶利钦等改革派,以保持苏联原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变。所以,相比之下,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就成了改革者,历史进步的代表者,而亚纳耶夫等人则显然是想开历史倒车者。早在叶利钦担任莫斯科第一书记时,他就表现出了比其他很多人开明。他反对干部特权,提出“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的口号,并因具有独立思想和开拓精神而受到了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赏识。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首脑会议,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通过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从此,克里姆林宫成为了俄罗斯总统府,一个昔日超级大国苏联成为历史。

  如果按当年一些人的看法,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解体的责任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前进,戈尔巴乔夫却受到了格外尊重。除1990年10月的诺贝尔和平奖是他在苏联总统的任上获得, 又于2005年6月被德国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于2008年9月被美国颁发自由勋章,于2012年5月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圣安德烈勋章。

  时间比时间,事情比事情,不难看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上起了正作用,而亚纳耶夫起了负作用。如果说亚纳耶夫“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话,那么戈尔巴乔夫就“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换句话,若没有亚纳耶夫那样的保守势力出来阻拦,非得要走回头路,那么苏联的改革未必就能导致苏联整体解体。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不能假设,好在有俄罗斯顶着,又挺过来了,走过来了。

责任编辑: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2019-08-23 11:41:55
来源:春风茶社 作者: 薏怠
关键词:苏联 我要评论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时,苏联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但这些问题又不是他造成的。所以,他之后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挽救苏联和发展苏联,而不是故意毁掉苏联。

   苏联解体,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使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也使“冷战”无法再进行下去,停下来。如果像有些人那样,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太片面了,也不符合“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别国,充其量那只是外因,起更大的作用的仍是内部出现问题,自己早就离心离德了。

  如果从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开始来说苏联解体的原因,扯的就太长了,所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从勃列日涅夫算起,不短不长,正合适。但,恰恰就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大量提拔了自己的亲信,把赫鲁晓夫派系的人给大量地排斥了出去,使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至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达300万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这个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特权阶层的贪污腐败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又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经济下滑,民众生活困难。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半部分时代,被称为经济“停滞期”和“僵化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只相当于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艰难国力,还在1979年打了一场战争,入侵阿富汗,陷入泥潭,一陷十年。

bd2c484a134e85b2d8f587d59ccb.jpg

  勃列日涅夫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最高领导人。1991年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勃列日涅夫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国家领导人,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6岁。接任勃列日涅夫的是安德罗波夫,此时已经将近70岁,任职后推行改革,但仅仅两年,1984年2月,也死了,由契尔年科接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可是,契尔年科的时间更短,1985年3月,也因病逝世。于是,这才有“受命于危难之际”,戈尔巴乔夫登上历史舞台。他是一位比较年轻的领导人,1931年出生,此时才54岁,也像其他国家改革开放那样,开始了一场挽救苏联的改革。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时,苏联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但这些问题又不是他造成的。所以,他之后所做的一切,当然都是为了挽救苏联和发展苏联,而不是故意毁掉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立刻就表现出了年轻领导人的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主张进行深刻的经济改革,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视科技发展,强调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缓和矛盾,和平共处。他还进行了人事调整,提拔年轻干部。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又阐述了政治改革,强调“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在苏联党的代表大会上,他甚至明确地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些改革新思维,苏联才主动裁军,从东欧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并和美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苏联的民族主义也激烈了,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主张独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虽然苏联派出军队进行阻止但没能阻止住。之后,苏联继续深化改革,3月14日,选举戈尔巴乔夫为首任总统。接着,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独立。然而,到此,苏联的保守势力再也坐不住了,想要把改革停下来,重新回到旧路上去。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趁戈尔巴乔夫不在莫斯科之际,发布命令宣布鉴于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由他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了别墅里,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保守势力,发动政变的目的就是要终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已经多数人不愿再回到原先那样的时代去了。“八一九事件”当天,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非但没有听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反而还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结果,在叶利钦的号召下,情况发生逆转,8月20日晚,议会大厦前聚集了数万群众,有人还构筑了堡垒要誓死保卫议会。21日下午,军队撤回驻地,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乘飞机返回莫斯科。22日下午,叶利钦宣布亚纳耶夫等人已于22日凌晨被拘留。

  “八一九事件”是苏联保守势力的最后一搏,他们力图以政变的方式推翻戈尔巴乔夫,击垮叶利钦等改革派,以保持苏联原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变。所以,相比之下,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就成了改革者,历史进步的代表者,而亚纳耶夫等人则显然是想开历史倒车者。早在叶利钦担任莫斯科第一书记时,他就表现出了比其他很多人开明。他反对干部特权,提出“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的口号,并因具有独立思想和开拓精神而受到了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赏识。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首脑会议,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通过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从此,克里姆林宫成为了俄罗斯总统府,一个昔日超级大国苏联成为历史。

  如果按当年一些人的看法,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解体的责任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前进,戈尔巴乔夫却受到了格外尊重。除1990年10月的诺贝尔和平奖是他在苏联总统的任上获得, 又于2005年6月被德国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于2008年9月被美国颁发自由勋章,于2012年5月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圣安德烈勋章。

  时间比时间,事情比事情,不难看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上起了正作用,而亚纳耶夫起了负作用。如果说亚纳耶夫“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话,那么戈尔巴乔夫就“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换句话,若没有亚纳耶夫那样的保守势力出来阻拦,非得要走回头路,那么苏联的改革未必就能导致苏联整体解体。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不能假设,好在有俄罗斯顶着,又挺过来了,走过来了。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苏联要解体,谁也挡不住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