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2019-07-04 15:30:17
来源:纵横日本 作者: 春马君
关键词:日本 日本文化 社会万象 点击: 我要评论
日本国土面积窄小,独立于大洋之中,在垃圾消化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和日本社会背景,逼迫日本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家。

    最近上海和北京开始的生活垃圾分类,引起不小的关注度。对大多国民而言,垃圾分类这件事只听过,没干过。街头大小垃圾点,最多两个箱子。一个写着可回收利用,一个写着不可回收利用。这很好理解,废品回收站收的就是可回收利用,不收的就是不可回收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上,有多少人把纸壳、易拉罐一起丢进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里,只惨兮兮地躺着几个塑料瓶子。是的,当我们扔垃圾的时候,只有瓶子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当然,与垃圾分类达到登峰造极的日本不同,我们的垃圾是可以卖钱的。也就有了废品收购站,有了拾荒者。说到拾荒,大概能想到的就是拣瓶子、纸壳、铁器等可以卖钱的物品。但早些年,还有一种拾荒者,他们不光捡这些东西,还捡打包丢弃的剩饭剩菜,或者哪怕是变质了的所有食物,这些食物被捡回去喂猪。那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猪都是吃粮食长大,也未必打激素,而是吃垃圾长大。

  那么日本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可以卖钱吗?答案是基本不能。中国有走街串巷回收冰箱彩电的人,如果在日本想要扔一台家电怎么办?

  首先要打电话预约相关的回收单位和公司,告诉他们你要扔什么东西。然后那边会到时间来把家电拉走。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你还要付给他钱。什么?不是他把你的家电拉走了吗?是的,在日本要这样理解:是他开着车来把你的家电搬走,然后找地方处理掉,这里涉及一系列人工费和运费。至于处理的价钱,以冰箱为例,日本购买一个二手冰箱便宜点的约两千人民币,而处理冰箱则要花费少则四五百人民币。

  刚到日本时,住在公共宿舍,窄小的厨房里面摆了四个大垃圾桶,分别装生活垃圾、塑料瓶、玻璃瓶、金属器。另有奶盒、纸壳等要单独捆绑。可以说,来日本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会垃圾分类。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麻烦了,那么关于一个矿泉水瓶,竟然能分出三种垃圾,甚是让人崩溃。瓶盖和瓶身都是资源垃圾,但是瓶盖有色,瓶身无色,要分别丢弃;瓶子的包装纸,是可燃垃圾,分别丢弃。初来乍到,根本不明白也不理解这些繁琐的过程,但又不得不按规矩办事。

2.jpg

  说到塑料瓶,众所周知这是可回收资源里的老大哥。以日本为例,看看你废弃得瓶子是怎样涅槃重生。

  第一步:市民废弃

  把瓶子的瓶盖和包装纸分离——洗净瓶内壁——踩扁——收集日丢弃

  第二步:市政回收

  收集——筛选——压缩捆包——保管

  第三步:企业回收再利用

  净化重制(再商品化)——薄片化——成品制作

  可见,就一个矿泉水瓶而言,分类回收不仅使资源重新利用,也可将垃圾分类作业细分化,减少处理成本。面对每天不断出现的垃圾,全靠集中丢弃处理的话,不仅无法回收利用,提高回收成本。还让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变成污染环境的祸首,这是一举两害的事。

  上海等地刚开始的垃圾分类试点,有点像先让一部分地区垃圾先文明起来的意味。面对着大妈每天一问——你是什么垃圾,你难道不想尽快解锁垃圾分类的全部技能吗?

  那么,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显然这世上并没有这种人,那日本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的日本垃圾历史。

  日本国土面积窄小,独立于大洋之中,在垃圾消化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和日本社会背景,逼迫日本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家。而即便是这样,日本的垃圾问题就像一块永久的脓疮,在日本社会永远无法愈合。尤其是中国等国家不再接受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垃圾之后,加剧了日本垃圾处理的压力。

  日本人对于垃圾处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早在明治早期就有相关法律颁布,但是成效不大。日本近代化以来,工业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大量出现。但是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路边街角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垃圾。由于国土面积小,宜居的土地更少,人口密集。大量的垃圾堆积在路边,滋生大量蚊蝇,诱发疾病。当时的学生上学,要随身带着苍蝇拍,用来驱赶蚊虫。

  1900年,日本就颁布了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污物扫除法》。法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定了行政部门的职责,另一个是关于垃圾焚烧。其中,污物主要分为垃圾、污水、粪便、污泥。该法规还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垃圾的收集归国民个人职责,垃圾的处理要政府部门统一来做。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各地政府在处理垃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有悖于法律的初衷。最终变成,垃圾处理“外包”,政府负责外包公司的委托和监督。因此日本研究者称,这部法律只能算日本垃圾处理法规真正的祖宗,实际上是失败的。

  但它明确规定了,“垃圾要尽量焚烧”以解决垃圾的堆积问题。可是怎么烧呢?当然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污染化焚烧,而是“野烧”,就是粗放型的把垃圾堆在一起烧掉。

  但当时人们都乎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当时日常消费品的形势比较单一,比起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将成为日本环境污染的最大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期,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生产垃圾。二战期间,东京空袭所造成的建筑物毁坏,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再有当时的国民并没有环保意识等一系列原因,让日本面临着与垃圾的新战争。

  为了减少垃圾堆积造成的蚊虫和疾病肆虐,日本民众动用各种方式来治理垃圾。比如用手推车收集陆地垃圾、用船只清理河道垃圾。这些垃圾去向,有的焚烧或是填埋到河床,更多的是填埋在如今被称为“梦之岛”的东京湾,就是如今品川、港区那一带。从地图上看到东京湾沿岸方方正正的“陆地”,实际上是填海造陆而成。还有众所周知的东京迪士尼乐园,也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而支撑着那片“大陆”的多半是垃圾。有日本网友说,如今天堂一样的地方,有几个人知道,那下面还有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建筑废墟,仿佛掩埋地下的还有死于震灾的亡魂的哀声怨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日本的土地和河流被大量工业废物污染,成了社会公害。工业化污染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两次较大的事件有:熊本县某化工厂化工污染造成的水俣病、岐阜县神冈矿山污水排放造成的骨痛病。政府意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性,于1970年颁布了处理工业废弃物的相关法律——“廃棄物処理法”,将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和“生产废弃物”。生产废弃物受到了管制,工业废物不再可以任意排放。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是日本经济泡沫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消费最繁荣的时期。随着塑料制品和家电产品的大量使用,商品的包装变的繁杂精美,家庭垃圾变得多样化,并且多数垃圾是可回收利用垃圾。为了处理家庭垃圾和资源再利用,日本政府在得到国民的支持和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

  1992年,“第一届垃圾减量全国促进大会”召开,向国民介绍垃圾减量的知识和征求意见。

  1993年5月30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垃圾减量促进周”开始,在电视和各地现场倡导垃圾减量。

  而日本的垃圾分类,于1970年最早在静冈县沼津市和广岛县广岛市开始试点。80年代后期,垃圾分类开始向全国推广。在上述全国性宣传过后,日本的垃圾分类开始走向更细分化和更合理的回收利用。

  垃圾的分类回收这件事,真的就是政府下令,民众执行这么简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地说,垃圾分类回收方便了市政部门的管理,对于民众只有增加生活成本和浪费精力。不必细说,从以前的汽水瓶子可以随便丢弃,到要把盖子扔进这里,包装纸扔进那里,瓶子单独回收,这确实是件浪费生命的事。

  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孤寡老人住在“垃圾堆”里,为什么会这样呢?留学生无故消失,留下大量生活垃圾,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垃圾分类太麻烦。

  然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是全民的功劳。日本民众是怎样做到自发的、心甘情愿的将日常垃圾仔细分类,分时间和日子丢弃,还要自掏腰包处理垃圾的呢?

  日本人并不是天生就会丢垃圾,但是从知道丢垃圾的那天起,日本的孩子就明白垃圾不能随便丢,应该分类。日本的幼儿园,环保事务局会把垃圾回收车开进幼儿园,在讲台上摆上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学会辨别垃圾,学会分类扔垃圾。

  想起刚来日本的时候,也跟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瓶和一个苹果模型,让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垃圾,简直毫无羞耻。现在想想,那个苹果模型应该算不可燃垃圾吧。

  在国民教育当中,日本政府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范畴。所以从第一代受到垃圾分类教育的孩子作为起始,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国民的习性当中。当然,面对日本垃圾分类的繁杂,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丢弃时间。各市、区会根据当地情况,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丢弃的公告。外国人第一次去市役所登记住所,一定会拿到很多文件资料,包括市/区地图、就近避难所、公共设施,还有一张彩印的垃圾丢弃公告。

  垃圾分类丢弃的另一个好处是知道要节约,避免浪费。假如买一个冰箱,对于普通市民,不到不能用是不会换的,一是费钱,二是费时间。

  在具体操作上,日本的垃圾分类尽管复杂,也不考验智商。如果实在是懒得分垃圾,找住处的时候,可以找那种不需要自己分垃圾的公寓。只要每个月交几千日元不等的管理费,简单把垃圾分为塑料、玻璃、金属、纸箱子和其他垃圾。用规定的袋子装好,扔在住所附近的专用垃圾箱里,会有公寓管理人员帮你分类。

  假如在扔垃圾时,一个玻璃瓶里面嵌了很多金属片,这该怎么扔呢?答案是日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扔。总不能把瓶子砸碎,把玻璃渣和金属片分开丢弃。

  因此垃圾分类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商品的生产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时刻注意到所生产的产品哪一部分会成为垃圾,会成为怎样的垃圾,以配合垃圾分类。

  1995年,日本政府对应全国开展的垃圾分类运动,制定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据调查,包装用品的废弃物占家庭废弃物总体积的60%,占家庭垃圾总重量的30%。因此,该法令规定,商品的制造者要尽量减少包装的使用量,还要在包装上标注该包装是哪种废弃物。比如包装纸的轻薄化,塑料袋的有偿使用等。这里还要用塑料瓶说事,日本的饮料塑料瓶都是透明的,因此在回收时更加方便。目前国内的塑料瓶,依旧存在有颜色的瓶子,这就给垃圾的分类造成了麻烦。当你拿着雪碧和娃哈哈矿泉水准备扔的时候,就是“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的问题。在此,希望商品的制造者,能充分考虑消费者丢垃圾的不易,请统一使用透明塑料瓶。

  (日本配合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家电再利用法.1998、食品再利用法.2000、建材再利用法.2000、车辆再利用法.2002、小型家电再利用法.2012等)

  除了市民意识的提高、生产商的责任意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属于政府。数据显示,以有100万人口的川崎市为例,该市的年度预算总额为6180亿日元,其中废弃物相关支出达到223亿日元,占总预算的3.6%。细分起来包括人工费、垃圾回收设施维修费、垃圾车购买维修费、运输费、垃圾处理费、调查费等等。

  对国家而言,经济账要算清楚才行,单纯的看到这笔支出,显然垃圾分类回收在“劳民伤财”。但是背后的对资源再利用和环境效益则不可计数。2012年,日本塑料瓶的回收率达到了90.4%,其中80%在国内加工再利用,利用率为85%。随着日本商店和超市出入口处放置的塑料瓶回收机器不断增多,日本国内就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还会增加。反过来想,这些塑料瓶如果都焚烧、填埋,甚至流入山林河流,这不光是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除此之外,日本目标明确地提出垃圾处理的三个方针——3R(Reduce、Reuse、Recycle),分别代表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资源再生。

  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上,要政府、国民、企业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千世万代地延续下去。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如今看来已经很有成效。初来日本的外国人一定会发现,日本街道干净到光着脚走都可以。也会为街道没有垃圾桶而烦恼,而这何尝不是保持城市风景的好办法呢?一张美照上出现一个脏兮兮的垃圾桶,确实有煞风景。垃圾分类回收是让城市变干净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日本的街道没有异味,看不见蚊蝇,会觉得生活环境很舒适。这都是缘于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自然没有蚊虫的滋生地。

  怀念不如行动。总有一天,哪怕走在中国三线城市的街道,也不再有脏兮兮的垃圾车,成群的蚊虫,肆意横流的脏水。到时候,扔瓶子时潜意识会告诉你,这个瓶子,应该分三步扔。

责任编辑: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2019-07-04 15:30:17
来源:纵横日本 作者: 春马君
日本国土面积窄小,独立于大洋之中,在垃圾消化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和日本社会背景,逼迫日本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家。

    最近上海和北京开始的生活垃圾分类,引起不小的关注度。对大多国民而言,垃圾分类这件事只听过,没干过。街头大小垃圾点,最多两个箱子。一个写着可回收利用,一个写着不可回收利用。这很好理解,废品回收站收的就是可回收利用,不收的就是不可回收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上,有多少人把纸壳、易拉罐一起丢进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里,只惨兮兮地躺着几个塑料瓶子。是的,当我们扔垃圾的时候,只有瓶子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当然,与垃圾分类达到登峰造极的日本不同,我们的垃圾是可以卖钱的。也就有了废品收购站,有了拾荒者。说到拾荒,大概能想到的就是拣瓶子、纸壳、铁器等可以卖钱的物品。但早些年,还有一种拾荒者,他们不光捡这些东西,还捡打包丢弃的剩饭剩菜,或者哪怕是变质了的所有食物,这些食物被捡回去喂猪。那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猪都是吃粮食长大,也未必打激素,而是吃垃圾长大。

  那么日本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可以卖钱吗?答案是基本不能。中国有走街串巷回收冰箱彩电的人,如果在日本想要扔一台家电怎么办?

  首先要打电话预约相关的回收单位和公司,告诉他们你要扔什么东西。然后那边会到时间来把家电拉走。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你还要付给他钱。什么?不是他把你的家电拉走了吗?是的,在日本要这样理解:是他开着车来把你的家电搬走,然后找地方处理掉,这里涉及一系列人工费和运费。至于处理的价钱,以冰箱为例,日本购买一个二手冰箱便宜点的约两千人民币,而处理冰箱则要花费少则四五百人民币。

  刚到日本时,住在公共宿舍,窄小的厨房里面摆了四个大垃圾桶,分别装生活垃圾、塑料瓶、玻璃瓶、金属器。另有奶盒、纸壳等要单独捆绑。可以说,来日本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会垃圾分类。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麻烦了,那么关于一个矿泉水瓶,竟然能分出三种垃圾,甚是让人崩溃。瓶盖和瓶身都是资源垃圾,但是瓶盖有色,瓶身无色,要分别丢弃;瓶子的包装纸,是可燃垃圾,分别丢弃。初来乍到,根本不明白也不理解这些繁琐的过程,但又不得不按规矩办事。

2.jpg

  说到塑料瓶,众所周知这是可回收资源里的老大哥。以日本为例,看看你废弃得瓶子是怎样涅槃重生。

  第一步:市民废弃

  把瓶子的瓶盖和包装纸分离——洗净瓶内壁——踩扁——收集日丢弃

  第二步:市政回收

  收集——筛选——压缩捆包——保管

  第三步:企业回收再利用

  净化重制(再商品化)——薄片化——成品制作

  可见,就一个矿泉水瓶而言,分类回收不仅使资源重新利用,也可将垃圾分类作业细分化,减少处理成本。面对每天不断出现的垃圾,全靠集中丢弃处理的话,不仅无法回收利用,提高回收成本。还让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变成污染环境的祸首,这是一举两害的事。

  上海等地刚开始的垃圾分类试点,有点像先让一部分地区垃圾先文明起来的意味。面对着大妈每天一问——你是什么垃圾,你难道不想尽快解锁垃圾分类的全部技能吗?

  那么,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显然这世上并没有这种人,那日本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的日本垃圾历史。

  日本国土面积窄小,独立于大洋之中,在垃圾消化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和日本社会背景,逼迫日本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家。而即便是这样,日本的垃圾问题就像一块永久的脓疮,在日本社会永远无法愈合。尤其是中国等国家不再接受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垃圾之后,加剧了日本垃圾处理的压力。

  日本人对于垃圾处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早在明治早期就有相关法律颁布,但是成效不大。日本近代化以来,工业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大量出现。但是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路边街角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垃圾。由于国土面积小,宜居的土地更少,人口密集。大量的垃圾堆积在路边,滋生大量蚊蝇,诱发疾病。当时的学生上学,要随身带着苍蝇拍,用来驱赶蚊虫。

  1900年,日本就颁布了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污物扫除法》。法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定了行政部门的职责,另一个是关于垃圾焚烧。其中,污物主要分为垃圾、污水、粪便、污泥。该法规还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垃圾的收集归国民个人职责,垃圾的处理要政府部门统一来做。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各地政府在处理垃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有悖于法律的初衷。最终变成,垃圾处理“外包”,政府负责外包公司的委托和监督。因此日本研究者称,这部法律只能算日本垃圾处理法规真正的祖宗,实际上是失败的。

  但它明确规定了,“垃圾要尽量焚烧”以解决垃圾的堆积问题。可是怎么烧呢?当然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污染化焚烧,而是“野烧”,就是粗放型的把垃圾堆在一起烧掉。

  但当时人们都乎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当时日常消费品的形势比较单一,比起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将成为日本环境污染的最大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期,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生产垃圾。二战期间,东京空袭所造成的建筑物毁坏,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再有当时的国民并没有环保意识等一系列原因,让日本面临着与垃圾的新战争。

  为了减少垃圾堆积造成的蚊虫和疾病肆虐,日本民众动用各种方式来治理垃圾。比如用手推车收集陆地垃圾、用船只清理河道垃圾。这些垃圾去向,有的焚烧或是填埋到河床,更多的是填埋在如今被称为“梦之岛”的东京湾,就是如今品川、港区那一带。从地图上看到东京湾沿岸方方正正的“陆地”,实际上是填海造陆而成。还有众所周知的东京迪士尼乐园,也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而支撑着那片“大陆”的多半是垃圾。有日本网友说,如今天堂一样的地方,有几个人知道,那下面还有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建筑废墟,仿佛掩埋地下的还有死于震灾的亡魂的哀声怨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日本的土地和河流被大量工业废物污染,成了社会公害。工业化污染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两次较大的事件有:熊本县某化工厂化工污染造成的水俣病、岐阜县神冈矿山污水排放造成的骨痛病。政府意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性,于1970年颁布了处理工业废弃物的相关法律——“廃棄物処理法”,将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和“生产废弃物”。生产废弃物受到了管制,工业废物不再可以任意排放。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是日本经济泡沫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消费最繁荣的时期。随着塑料制品和家电产品的大量使用,商品的包装变的繁杂精美,家庭垃圾变得多样化,并且多数垃圾是可回收利用垃圾。为了处理家庭垃圾和资源再利用,日本政府在得到国民的支持和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

  1992年,“第一届垃圾减量全国促进大会”召开,向国民介绍垃圾减量的知识和征求意见。

  1993年5月30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垃圾减量促进周”开始,在电视和各地现场倡导垃圾减量。

  而日本的垃圾分类,于1970年最早在静冈县沼津市和广岛县广岛市开始试点。80年代后期,垃圾分类开始向全国推广。在上述全国性宣传过后,日本的垃圾分类开始走向更细分化和更合理的回收利用。

  垃圾的分类回收这件事,真的就是政府下令,民众执行这么简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地说,垃圾分类回收方便了市政部门的管理,对于民众只有增加生活成本和浪费精力。不必细说,从以前的汽水瓶子可以随便丢弃,到要把盖子扔进这里,包装纸扔进那里,瓶子单独回收,这确实是件浪费生命的事。

  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孤寡老人住在“垃圾堆”里,为什么会这样呢?留学生无故消失,留下大量生活垃圾,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垃圾分类太麻烦。

  然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是全民的功劳。日本民众是怎样做到自发的、心甘情愿的将日常垃圾仔细分类,分时间和日子丢弃,还要自掏腰包处理垃圾的呢?

  日本人并不是天生就会丢垃圾,但是从知道丢垃圾的那天起,日本的孩子就明白垃圾不能随便丢,应该分类。日本的幼儿园,环保事务局会把垃圾回收车开进幼儿园,在讲台上摆上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学会辨别垃圾,学会分类扔垃圾。

  想起刚来日本的时候,也跟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瓶和一个苹果模型,让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垃圾,简直毫无羞耻。现在想想,那个苹果模型应该算不可燃垃圾吧。

  在国民教育当中,日本政府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范畴。所以从第一代受到垃圾分类教育的孩子作为起始,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国民的习性当中。当然,面对日本垃圾分类的繁杂,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丢弃时间。各市、区会根据当地情况,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丢弃的公告。外国人第一次去市役所登记住所,一定会拿到很多文件资料,包括市/区地图、就近避难所、公共设施,还有一张彩印的垃圾丢弃公告。

  垃圾分类丢弃的另一个好处是知道要节约,避免浪费。假如买一个冰箱,对于普通市民,不到不能用是不会换的,一是费钱,二是费时间。

  在具体操作上,日本的垃圾分类尽管复杂,也不考验智商。如果实在是懒得分垃圾,找住处的时候,可以找那种不需要自己分垃圾的公寓。只要每个月交几千日元不等的管理费,简单把垃圾分为塑料、玻璃、金属、纸箱子和其他垃圾。用规定的袋子装好,扔在住所附近的专用垃圾箱里,会有公寓管理人员帮你分类。

  假如在扔垃圾时,一个玻璃瓶里面嵌了很多金属片,这该怎么扔呢?答案是日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扔。总不能把瓶子砸碎,把玻璃渣和金属片分开丢弃。

  因此垃圾分类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商品的生产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时刻注意到所生产的产品哪一部分会成为垃圾,会成为怎样的垃圾,以配合垃圾分类。

  1995年,日本政府对应全国开展的垃圾分类运动,制定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据调查,包装用品的废弃物占家庭废弃物总体积的60%,占家庭垃圾总重量的30%。因此,该法令规定,商品的制造者要尽量减少包装的使用量,还要在包装上标注该包装是哪种废弃物。比如包装纸的轻薄化,塑料袋的有偿使用等。这里还要用塑料瓶说事,日本的饮料塑料瓶都是透明的,因此在回收时更加方便。目前国内的塑料瓶,依旧存在有颜色的瓶子,这就给垃圾的分类造成了麻烦。当你拿着雪碧和娃哈哈矿泉水准备扔的时候,就是“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的问题。在此,希望商品的制造者,能充分考虑消费者丢垃圾的不易,请统一使用透明塑料瓶。

  (日本配合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家电再利用法.1998、食品再利用法.2000、建材再利用法.2000、车辆再利用法.2002、小型家电再利用法.2012等)

  除了市民意识的提高、生产商的责任意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属于政府。数据显示,以有100万人口的川崎市为例,该市的年度预算总额为6180亿日元,其中废弃物相关支出达到223亿日元,占总预算的3.6%。细分起来包括人工费、垃圾回收设施维修费、垃圾车购买维修费、运输费、垃圾处理费、调查费等等。

  对国家而言,经济账要算清楚才行,单纯的看到这笔支出,显然垃圾分类回收在“劳民伤财”。但是背后的对资源再利用和环境效益则不可计数。2012年,日本塑料瓶的回收率达到了90.4%,其中80%在国内加工再利用,利用率为85%。随着日本商店和超市出入口处放置的塑料瓶回收机器不断增多,日本国内就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还会增加。反过来想,这些塑料瓶如果都焚烧、填埋,甚至流入山林河流,这不光是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除此之外,日本目标明确地提出垃圾处理的三个方针——3R(Reduce、Reuse、Recycle),分别代表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资源再生。

  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上,要政府、国民、企业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千世万代地延续下去。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如今看来已经很有成效。初来日本的外国人一定会发现,日本街道干净到光着脚走都可以。也会为街道没有垃圾桶而烦恼,而这何尝不是保持城市风景的好办法呢?一张美照上出现一个脏兮兮的垃圾桶,确实有煞风景。垃圾分类回收是让城市变干净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日本的街道没有异味,看不见蚊蝇,会觉得生活环境很舒适。这都是缘于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自然没有蚊虫的滋生地。

  怀念不如行动。总有一天,哪怕走在中国三线城市的街道,也不再有脏兮兮的垃圾车,成群的蚊虫,肆意横流的脏水。到时候,扔瓶子时潜意识会告诉你,这个瓶子,应该分三步扔。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