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2018-06-12 10:10:40
来源:馒头说 作者:
关键词:社会万象 点击: 我要评论
不规则的四格积木组合从上方不断落下,堆积起来。玩家在短时间内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让一整行被填满,消失。不然积木会越堆越高,直到到达最高位置,游戏结束。

  1

  1984年的6月6日,对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来说,也不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帕基特诺夫在苏联科学院的计算机中心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其实帕基特诺夫自己也不太清楚,就是写AI和声音控制方面的程序,然后不断测试——出于保密的需要,研究员们的工作成果最终用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帕基特诺夫自己听到传闻,他的研究是为苏联飞行员在高重力条件下用声音控制战斗机服务的。

  在科学院的计算机中心,原本配给4个人的办公室,被塞进了15个人。帕基特诺夫每天早上8点左右起床,吃一顿一直不会变的香肠鸡蛋和奶酪,再准备好自带午餐,10点左右走进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他与另外三名同事共用一张桌子,大家日复一日的写程序,测试程序,然后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意义和用途。

  帕基特诺夫那一年才29岁,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他总是想自己干点什么。

  比如,用程序写一个电脑游戏。

  帕基特诺夫这份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有机会操作当时还属于非常稀罕的一件东西:电脑。尽管那台苏联自主研制的“Electronica60”电脑的处理性能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简直可怜,但帕基特诺夫还是准备用这台电脑写一个自己构思的小游戏。

  这个小游戏是帕基特诺夫根据一套现实中的“五格骨牌”游戏而研发的。但是他很快发现,“Electronica60”的电脑性能根本无法实现他的设想。于是,规则和界面被不断地简化,直到最后帕基特诺夫自己制定了一条套玩法:

  不规则的四格积木组合从上方不断落下,堆积起来。玩家在短时间内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让一整行被填满,消失。不然积木会越堆越高,直到到达最高位置,游戏结束。

  帕基特诺夫用了六天时间开发了这个游戏,然后花了几周时间来测试——他在工作的时候其实也在偷偷测试游戏,没有人发现。1984年6月6日,这个才8.6KB容量的小游戏终于测试完成。

  由于“四”这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帕基特诺夫这款游戏的内核,他就把希腊语中“四”的词语“tetra”和自己喜欢的运动网球“tennis”结合了起来,组合成了一个新的词:Tetris(俄语是Тетрис)。

  而我们更熟悉它后来的名字:俄罗斯方块。

640 (2).webp (7).jpg

  最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

  2

  那么,一个如此简单的实验室小游戏,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

  最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好玩”。但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都知道,一款产品要在全世界普及,背后肯定有商业力量的推动。而《俄罗斯方块》背后的商业故事,并不像这款游戏本身那样简单。

  一开始,《俄罗斯方块》的流行仅限于帕基特诺夫所在的计算机中心。但这款简单上手又能让人迅速上瘾的游戏,立刻扩散到了苏联科学院,随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区的电脑界开始流行起来。

  不过,让《俄罗斯方块》真正走出苏联国门的,是一群匈牙利电脑专家。1986年7月,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群电脑专家将《俄罗斯方块》移植到了刚刚开始兴起的个人电脑“AppleII”和“Commodore64”(当时的另一个电脑巨头,后来破产了)上,这个游戏的受众面更广了。

  用户量增加的背后,是隐然出现的商机。这个商机,首先被一个叫罗伯特·斯坦恩(RobertStein)的英国人嗅到了。

  斯坦恩当时是英国一家叫Andromeda的游戏公司经理。他在玩过游戏之后,立刻找到了匈牙利的电脑专家们以及帕基特诺夫本人,签下协议,收购了《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为了能完全垄断,斯坦恩在当时的协议条款中强调他购买的《俄罗斯方块》版权包括“其他任何电脑系统”(“Anyothercomputersystem”)。

  斯坦恩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里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没有完全搞清这款游戏的真正版权方是谁(或者说他故意想混淆过关)。

  第二,他没有对“电脑”这个概念精确定义。

  这也埋下了后来《俄罗斯方块》各种纠纷的“地雷”。

责任编辑: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2018-06-12 10:10:40
来源:馒头说 作者:
不规则的四格积木组合从上方不断落下,堆积起来。玩家在短时间内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让一整行被填满,消失。不然积木会越堆越高,直到到达最高位置,游戏结束。

  1

  1984年的6月6日,对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来说,也不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帕基特诺夫在苏联科学院的计算机中心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其实帕基特诺夫自己也不太清楚,就是写AI和声音控制方面的程序,然后不断测试——出于保密的需要,研究员们的工作成果最终用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帕基特诺夫自己听到传闻,他的研究是为苏联飞行员在高重力条件下用声音控制战斗机服务的。

  在科学院的计算机中心,原本配给4个人的办公室,被塞进了15个人。帕基特诺夫每天早上8点左右起床,吃一顿一直不会变的香肠鸡蛋和奶酪,再准备好自带午餐,10点左右走进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他与另外三名同事共用一张桌子,大家日复一日的写程序,测试程序,然后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意义和用途。

  帕基特诺夫那一年才29岁,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他总是想自己干点什么。

  比如,用程序写一个电脑游戏。

  帕基特诺夫这份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有机会操作当时还属于非常稀罕的一件东西:电脑。尽管那台苏联自主研制的“Electronica60”电脑的处理性能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简直可怜,但帕基特诺夫还是准备用这台电脑写一个自己构思的小游戏。

  这个小游戏是帕基特诺夫根据一套现实中的“五格骨牌”游戏而研发的。但是他很快发现,“Electronica60”的电脑性能根本无法实现他的设想。于是,规则和界面被不断地简化,直到最后帕基特诺夫自己制定了一条套玩法:

  不规则的四格积木组合从上方不断落下,堆积起来。玩家在短时间内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让一整行被填满,消失。不然积木会越堆越高,直到到达最高位置,游戏结束。

  帕基特诺夫用了六天时间开发了这个游戏,然后花了几周时间来测试——他在工作的时候其实也在偷偷测试游戏,没有人发现。1984年6月6日,这个才8.6KB容量的小游戏终于测试完成。

  由于“四”这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帕基特诺夫这款游戏的内核,他就把希腊语中“四”的词语“tetra”和自己喜欢的运动网球“tennis”结合了起来,组合成了一个新的词:Tetris(俄语是Тетрис)。

  而我们更熟悉它后来的名字:俄罗斯方块。

640 (2).webp (7).jpg

  最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

  2

  那么,一个如此简单的实验室小游戏,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

  最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好玩”。但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都知道,一款产品要在全世界普及,背后肯定有商业力量的推动。而《俄罗斯方块》背后的商业故事,并不像这款游戏本身那样简单。

  一开始,《俄罗斯方块》的流行仅限于帕基特诺夫所在的计算机中心。但这款简单上手又能让人迅速上瘾的游戏,立刻扩散到了苏联科学院,随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区的电脑界开始流行起来。

  不过,让《俄罗斯方块》真正走出苏联国门的,是一群匈牙利电脑专家。1986年7月,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群电脑专家将《俄罗斯方块》移植到了刚刚开始兴起的个人电脑“AppleII”和“Commodore64”(当时的另一个电脑巨头,后来破产了)上,这个游戏的受众面更广了。

  用户量增加的背后,是隐然出现的商机。这个商机,首先被一个叫罗伯特·斯坦恩(RobertStein)的英国人嗅到了。

  斯坦恩当时是英国一家叫Andromeda的游戏公司经理。他在玩过游戏之后,立刻找到了匈牙利的电脑专家们以及帕基特诺夫本人,签下协议,收购了《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为了能完全垄断,斯坦恩在当时的协议条款中强调他购买的《俄罗斯方块》版权包括“其他任何电脑系统”(“Anyothercomputersystem”)。

  斯坦恩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里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没有完全搞清这款游戏的真正版权方是谁(或者说他故意想混淆过关)。

  第二,他没有对“电脑”这个概念精确定义。

  这也埋下了后来《俄罗斯方块》各种纠纷的“地雷”。

  其实在正式拿到“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之前(谈判中),斯坦恩就已经把这款游戏的版权卖给了英国的游戏公司Mirrorsoft(不是美国的Microsoft)和美国的游戏公司SpectrumHolobyte。

  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一款来自苏联的游戏,会是什么样的呢?

  英国的Mirrorsoft公司很好地抓住了公众的猎奇心理,《俄罗斯方块》的宣传海报上透出浓浓的冷战色彩和苏联风味,再加上游戏本身简单又充满吸引力,所以这款游戏在英国上市后立刻大卖。

640 (2).webp (8).jpg

  前面提到的Commodore研发了当时全世界第一款多媒体电脑Amiga,在这款电脑上运行的“俄罗斯方块”,直接采用了苏联宇航员的背景,让玩家觉得高大而又神秘

  《俄罗斯方块》在英国受到如此大的欢迎,这让斯坦恩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事实证明自己的眼光正确。忧的,是游戏大卖后,惊动的各方力量会越来越多。

  果然,没多久,一家苏联的公司找到了斯坦恩。这家公司宣称:他们才真正拥有《俄罗斯方块》的版权。

  3

  这家公司叫做ELORG,全称是“苏联外国贸易协会”。

  由于帕基特诺夫当时是在为苏联科学院的计算机中心工作,领国家的薪水,用国家的电脑,所以按照苏联的规定,他关于《俄罗斯方块》的知识产权,应该也归属国家。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帕基特诺夫并不拥有《俄罗斯方块》的版权。

  如果这款游戏只是用来自己娱乐是无伤大雅,但现在,它能赚大钱了。

  1988年的1月,斯坦恩只能再打起精神,和ELORG公司开始谈判《俄罗斯方块》的版权问题。这场谈判大概持续了小半年的时间,最终,斯坦恩付出了比之前多得多的代价,拿下了《俄罗斯方块》在PC电脑上的版权。

  请注意,是电脑的版权,并不包含家用游戏机。

  还记得之前问斯坦恩买版权的那两家公司吗?一家是英国的Mirrorsoft,这家公司后来把《俄罗斯方块》在日本和北美的“版权”卖给了美国的Atari(就是大名鼎鼎的“雅达利”),而Spectrum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和PC在日本的“版权”卖给了Bullet-ProofSoftware(专门为任天堂生产FC游戏和掌机游戏,以下简称BPS)。

  这几家公司的名字也不用劳心费神去记,只需要记住:他们当时其实是没有版权的——或者,他们自以为拥有了版权。

640 (2).webp (9).jpg

  早期的《俄罗斯方块》都被渲染上了浓浓的苏联风味。这款游戏也是第一款进入美国的苏联电脑游戏,这在之前是不可思议的

  1988年1月,在日本拿到版权的BPS公司发行了基于任天堂FC游戏机(就是我们熟悉的“红白机”)的《俄罗斯方块》一代——别急,这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款游戏。但即便如此,当年这款游戏在日本就卖掉了200万套。

  与此同时,一家叫Tengen(我们国内一般叫做“天正”)的美国公司在从“雅达利”那里拿到“版权”后,基于FC游戏机也制作了“天正版”的《俄罗斯方块》。而这款游戏,才是我们童年最熟悉的那款会有俄罗斯小人跳舞的那款《俄罗斯方块》。

  随着《俄罗斯方块》在家用游戏机上的风靡,另一个当时游戏界的“巨无霸”终于被惊动了。这个“巨无霸”随后也加入了“战局”,而它的加入,可以说促成了《俄罗斯方块》最终风靡全世界。

  4

  这个“巨无霸”,就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任天堂”。

  1989年,任天堂美国分公司的经理荒川实首先注意到了在家用游戏机市场上大卖的《俄罗斯方块》。当时,任天堂正准备推出他们在掌机市场的“大杀器”——Gameboy(也就是当年我们所熟悉的GB)。这台只有黑白四色的掌上游戏机,是《俄罗斯方块》这种休闲类游戏最好的搭载平台。

  这个荒川实不是普通的分公司经理,他是山内溥的女婿。而山内溥,是日本任天堂的掌门人,也是整个日本游戏界乃至世界游戏界教父级的人物。

  荒川实立刻把谈判的任务交给了BPS的总裁亨克·罗杰斯(HenkRogers)。罗杰斯立刻与英国人斯坦恩联系购买版权的事宜,但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其实当时斯坦恩自己也搞不定《俄罗斯方块》的全部版权了。

  情急之下,罗杰斯决定直飞莫斯科,亲自去和ELORG的负责人谈判。与此同时,从罗杰斯的诉求中觉察出苗头的斯坦恩也决定飞往苏联,试图去拿下《俄罗斯方块》除了电脑之外的版权。此外,当初买到一部分版权的Spectrum公司老总也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凯文·麦克斯韦前往莫斯科,去争取《俄罗斯方块》的版权。

  为了那个最初才8.6KB的小游戏,三路人马在1989年年初几乎同时汇聚到莫斯科。

  这场谈判持续了一个多月,其中的各种明争暗斗和纠缠实在一言难尽,仅举一例:连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都关心起这款游戏的版权归属问题。

  这场谈判最终结果是这样的:

  任天堂拿到了《俄罗斯方块》在家用游戏机和掌机上的版权;斯坦恩拿到了《俄罗斯方块》在PC上的版权;雅达利公司继续拥有《俄罗斯方块》街机版的版权;凯文·麦克斯韦拿到了《俄罗斯方块》在上述领域之外的版权——比如他可以发明一种叫“俄罗斯方块”的积木或折纸游戏……

  此后,曾经制作出被认为是最佳《俄罗斯方块》FC游戏的Tengen公司不甘心失败,与任天堂对簿公堂,互相要求不承认对方拥有的版权。1989年6月15日,法院做出最终判决:任天堂胜诉,Tengen版本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全部下架并销毁。

  关于《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之争,最终落下帷幕。

  5

  那么小的一款游戏,那么多公司参与角逐,到底值吗?我们用数字说话吧。

  截止到2009年,《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在全球已经发售了1.25亿套,而另一个数据是,迄今为止这款游戏已经卖出了超过5亿套。

  “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已经承认《俄罗斯方块》拥有九项世界纪录,包括运行平台最多(56个平台),手机下载次数最多等等。

  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游戏娱乐媒体IGN(ImagineGamesNetwork)的多次“史上最佳100个游戏”评选中,《俄罗斯方块》从没掉出过前十,最高拿到过第二。在2018年最新的评选中,《俄罗斯方块》作为1984年出品的游戏,依旧排名第七(第一名是《超级马里奥:世界》,第二名是《塞尔达传说:时之笛》)。

  每年在世界各地,都会有各种级别的《俄罗斯方块》的比赛,包括世界锦标赛。

  如今,《俄罗斯方块》产生的影响力,早就超过了它作为一款游戏的本身。

  《俄罗斯方块》的电影版权也已经被购买。除了拍摄电影之外,相关的主题乐园也在策划之中。

  这款游戏甚至进入了心理学和医学康复领域。英国和瑞典的几位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在车祸之后玩20分钟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在研究中被称为“基于俄罗斯方块的介入”(Tetris-basedintervention)——可以帮助预防创伤后痛苦、不安记忆的形成。

  当初那款只有8.6KB的小游戏,时隔30多年后,依旧托举起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6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发明者——帕基特诺夫。

  《俄罗斯方块》成了如此热卖的一款产品,但帕基特诺夫本人却没有因此得到巨大的财富——这款游戏的知识产权是属于苏联的。不过,与当时自己的同事相比,帕基特诺夫还是因为这款游戏而大大改善了生活:他被分到了一套住房,以及一台286电脑——这在当时的苏联可绝对是个稀罕货。

  后来帕基特诺夫去了美国,和罗杰斯成了同事。1996年,他加入了微软。当时微软正准备大举进攻游戏界,所以他进入了当时的游戏部门,后来成为了之后XBOX游戏研发团队的一员。

  不过,众所周知,XBOX的游戏主要围绕“车枪球”展开(赛车,射击,球类比赛),帕基特诺夫擅长的那种极其简单但又构思精巧且耐玩的游戏,并不是主流。

  所以之后他离开了微软。好在他在1996年时经过艰苦的谈判,取得了《俄罗斯方块》的个人版权,再加上他一直没有卖掉手上微软的股票,所以基本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如今,帕基特诺夫的一个身份是微软的游戏承包商,负责开发一些他所擅长的益智类游戏。其他时间,他会开着他那辆车牌为“Tetris”的“特斯拉”去兜风,打打网球,或者看书消磨时间。

  他很少玩游戏,玩的也是类似宝石消除这样的益智类游戏。他也不需要去操心《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的后续发展了,因为有太多比他熟悉商业规则的聪明人正紧紧盯着这块市场。

  2014年12月31日,《俄罗斯方块》从任天堂的各大平台货架上下架,引起全世界无数《俄罗斯方块》迷的感慨。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款游戏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任天堂的下架,是因为他们的版权到期了,而另一个游戏业的巨头“育碧”(UBISoft)接过了《俄罗斯方块》这杆大旗。

  关于这款看似简单的“消除”游戏,故事还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

  1、VICE网站对帕基特诺夫的专访,国内译文见《那个创造了《俄罗斯方块》的男人》(游资网,编辑:小篱)

  2、百度百科“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词条(应该也是来自国外一篇文章的翻译,不过百科没有给出来源)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一款“小游戏”为何引起苏美英日的争夺大战?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