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字号: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2016-12-21 16:29:48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郑永年
关键词:东南亚 一带一路 中美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这些年来,中国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即经贸战略。在今天看来,这一战略在有效抵消了美国“(军事)再平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赢局面创造了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一开始,领导层很快就放弃了毛泽东时代对东南亚国家推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把重心放到了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上。正是这一战略转移完全改变了中国和东盟(亚细安)的关系。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和东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受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影响,东北亚的其他两个国家,即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和东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10+1”机制,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10+3”机制。尽管期间也会产生了一些问题,但中国和东盟能够互相调适,不断提升双边的关系。

 

郑永年

 

  在西方,甚至在一些东盟国家内部,中国的崛起经常被视为是对东盟的威胁。很早就有人预测,一个崛起的中国迟早会和东盟国家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但中国把重点置于发展经贸关系的战略,不仅打破了这种西方式的预言,更取得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上的实质性的进步。中国考虑到一些东盟国家传统上和美国具有战略关系这个事实,容许这些国家在和美国保持战略关系的同时和中国发展出深层的经贸关系。

 

  再者,中国也考量到美国在本区域的实际存在这个事实,没有出台自己版本的“门罗主义”,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区域;相反,中国希望美国继续在本区域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在冷战之后的数十年里,美国所卷入的很多区域(主要是南欧和中东),冲突和战争不断,但唯独亚洲保持着和平发展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和平是双方互相调适的结果,而中国的“重经贸、轻战略”的战略为这种和平提供了前提。

 

  但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不仅导致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导致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尤其是那些和中国有南中国海主权纠纷的国家)之间的高度紧张。美国明言,其“重返亚洲”是针对中国的崛起的。尽管中国并没有要把美国赶出亚洲,但中国的崛起被视为是对美国的亚洲霸权构成威胁。这一(抱有恶意的)意向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重返亚洲”不会成功,因为这是美国西方国际关系“零和游戏”逻辑的延伸,并不符合中国本身的国际关系逻辑。

 

  首先,鉴于中国的国家规模和其文明的特点,中国具有不可围堵的特点,并不是美国可以围堵和遏止的。历史上,中国曾经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征服”,但征服者最后反被中国文明所驯服,成为中国文明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地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唯独征服不了中国。中国没有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是“半殖民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国西方曾经想围堵中国,但即使在很穷的情况下,西方仍然围堵不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美国也并不是没有想围堵中国,只是有心无力罢了。诚如李光耀先生生前所说,西方围堵不了中国;西方的围堵只能给中国制造一些困难,拖延中国的崛起,但很难遏止中国的崛起。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大国,更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围堵中国了。

 

  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设计过于仓促,呈现病态。美国这一战略本身没有能够做到经济和军事之间的平衡。理论上说,美国的战略由经济和军事两部分组成,但这两方面都出了问题。具体地说,经济上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美国并非是TPP的发起国。当新加坡等国家发起TPP时就邀请区域所有国家都来参与,只不过是没有多少国家感兴趣。但一旦美国进来成为主角时,TPP具有了排他性,主要是把中国排挤在外,并且美国也明确扬言,TPP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因此,美国接手TPP之后,至少对美国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协定而非经贸协定。也正因为此,TPP没有对美国内部的因素有足够的考量,遭到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尽管从经济上说,人们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退出TPP感到可惜,但从政治上说,美国的退出是必然的。

 

  从军事上说,美国为“重返亚洲”战略寻找到了一个错误的基点,那就是南中国海问题。南中国海是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而不是整个东盟)的古老历史问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包括人造岛礁)仅仅是对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同样行为的有限反应。但美国“错误”地估计局势,不仅把这个问题搞成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搞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美国的出发点是典型的美国逻辑,即要通过南中国海问题把中国塑造成东盟的“敌人”。

 

  不管怎样,尽管美国的政治经济力量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强大,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而这个事实促成了美国战略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经济“重返”很难,但航母军舰很轻易地在本区域耀武扬威。也就是说,经济不行了,美国就过分强调军事上的“重返亚洲。”而这必然导致中国军事上的强烈反应,南中国海局势因此加剧。

 

  再次,美国有意或者无意地向东盟国家传达出极其错误的信息。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有恐惧,因此一直要防止各种来自中国的“威胁”。但同时,美国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在逐渐缓慢地向中国的崛起作调整。很简单,无论在双边关系上还是在国际层面,中美两国一直在合作,也需要合作。不过,对东南亚国家,美国所传达出的信息则完全错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说,“你们可以大胆地对抗中国,而美国必将站在你们这一边。”美国的这种错误信息也导致了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错误判断。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带来的挑战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因此对亚洲区域的和平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动摇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很多年来,尽管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因为南中国海问题而呈现紧张关系,但双方的经贸仍然进行。即使与越南和菲律宾,中国也没有中止和这两个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毕竟不是美国,没有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的传统。不过,在话语方面,安全问题则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主流话语,而经贸话语消失了。反映在实际层面,人们越谈安全,越感觉到不安全。

 

  很显然,如果美国把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重点脱离经贸而引导到战略上,那么不仅中美之间而且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冲突,从长远来看就会不可避免。经验地说,安全(尤其是基于军事之上的安全)往往是零和游戏,而经贸则是双赢游戏。或者说,军事安全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绝对安全就是另一个国家的绝对不安全;而经贸关系则是相对的,是钱多赚少赚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再平衡”战略,意在把中国和东盟关系的重点再从安全方面拉回到经济贸易上。通过这些年中美两国的较量,不难看出中美战略之间的巨大差异。简单地说,美国是军事为主,经济为辅;而中国则是经济为主,军事为辅。美国军事为主是因为经济相对衰落,而军事仍然强大。中国经济为主、军事为辅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总是商贸大国,而没有军事扩张主义的文化基因,其军事发展仅仅维持在有效国防水平。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美国军事上的“重返亚洲”,中国在进行了有效的反击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管控,防止发生公开的冲突。这些年来,中国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即经贸战略。在今天看来,这一战略在有效抵消了美国“(军事)再平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赢局面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年提出提升中国东盟现有的自由贸易水平,在过去“黄金十年”的基础上再创造“钻石十年”。这既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也符合东盟的利益。就中国本身来说,需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在今后数年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且要尽快把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的发达社会。这需要国际经济合作。在西方经济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一带一路”针对的就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就东盟来说,大多数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有些甚至是低度发展国家,它们的要务也是发展社会经济。这些国家的很多政治问题都是因为社会经济的不发展而产生的。而中国所具有的产能、资金和技术等要素,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在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很难发展起来。

 

  “一带一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为自己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发展而精心打造的。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银行、东盟基金等等都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工具。随着围绕“一带一路”各种项目的落实,这个战略正在给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人们对“一带一路”沿岸、沿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也同样重要的是,正如很多观察家已经指出的,“一带一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本区域的地缘政治的变迁。不过,由经贸发展促动的地缘政治变化,可望避免西方从前通过军事手段而实现的地缘政治变迁。至少可以如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来化解美国安全再平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以预见,在特朗普时代美国还是会凭借其军事优势对中国构成压力。但是,从近年双方的较量来看,中国的经济再平衡会大大抵消美国的军事再平衡。一个显然的原因就是,没有经济实力支撑的军事再平衡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虚假的。再者,对东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而非军事。其实,对美国本身来说,也是如此。今天美国所出现的内部困局就是因为经济因素。

 

  第二,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把和美国的竞争再次引导到经济上来。在军事上,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来没有军事帝国主义传统,也就是说,中国不会有意图和美国搞军事竞赛。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不仅不利于两国关系,也不利于区域其他国家。中国当然会发展军事进行有效国防,但中国所能使用的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美国拉回到经贸轨道上。经贸轨道上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但经贸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第三,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而追求自身和他国的安全。这和西方美国传统上通过军事扩张的道路全然不同。经贸关系促成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互相依赖,而互相依赖则有助于和平。

 

  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昀舒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2016-12-21 16:29:48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郑永年
这些年来,中国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即经贸战略。在今天看来,这一战略在有效抵消了美国“(军事)再平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赢局面创造了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一开始,领导层很快就放弃了毛泽东时代对东南亚国家推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把重心放到了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上。正是这一战略转移完全改变了中国和东盟(亚细安)的关系。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和东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受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影响,东北亚的其他两个国家,即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和东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10+1”机制,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10+3”机制。尽管期间也会产生了一些问题,但中国和东盟能够互相调适,不断提升双边的关系。

 

郑永年

 

  在西方,甚至在一些东盟国家内部,中国的崛起经常被视为是对东盟的威胁。很早就有人预测,一个崛起的中国迟早会和东盟国家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但中国把重点置于发展经贸关系的战略,不仅打破了这种西方式的预言,更取得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上的实质性的进步。中国考虑到一些东盟国家传统上和美国具有战略关系这个事实,容许这些国家在和美国保持战略关系的同时和中国发展出深层的经贸关系。

 

  再者,中国也考量到美国在本区域的实际存在这个事实,没有出台自己版本的“门罗主义”,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区域;相反,中国希望美国继续在本区域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在冷战之后的数十年里,美国所卷入的很多区域(主要是南欧和中东),冲突和战争不断,但唯独亚洲保持着和平发展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和平是双方互相调适的结果,而中国的“重经贸、轻战略”的战略为这种和平提供了前提。

 

  但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不仅导致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导致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尤其是那些和中国有南中国海主权纠纷的国家)之间的高度紧张。美国明言,其“重返亚洲”是针对中国的崛起的。尽管中国并没有要把美国赶出亚洲,但中国的崛起被视为是对美国的亚洲霸权构成威胁。这一(抱有恶意的)意向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重返亚洲”不会成功,因为这是美国西方国际关系“零和游戏”逻辑的延伸,并不符合中国本身的国际关系逻辑。

 

  首先,鉴于中国的国家规模和其文明的特点,中国具有不可围堵的特点,并不是美国可以围堵和遏止的。历史上,中国曾经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征服”,但征服者最后反被中国文明所驯服,成为中国文明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地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唯独征服不了中国。中国没有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是“半殖民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国西方曾经想围堵中国,但即使在很穷的情况下,西方仍然围堵不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美国也并不是没有想围堵中国,只是有心无力罢了。诚如李光耀先生生前所说,西方围堵不了中国;西方的围堵只能给中国制造一些困难,拖延中国的崛起,但很难遏止中国的崛起。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大国,更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围堵中国了。

 

  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设计过于仓促,呈现病态。美国这一战略本身没有能够做到经济和军事之间的平衡。理论上说,美国的战略由经济和军事两部分组成,但这两方面都出了问题。具体地说,经济上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美国并非是TPP的发起国。当新加坡等国家发起TPP时就邀请区域所有国家都来参与,只不过是没有多少国家感兴趣。但一旦美国进来成为主角时,TPP具有了排他性,主要是把中国排挤在外,并且美国也明确扬言,TPP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因此,美国接手TPP之后,至少对美国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协定而非经贸协定。也正因为此,TPP没有对美国内部的因素有足够的考量,遭到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尽管从经济上说,人们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退出TPP感到可惜,但从政治上说,美国的退出是必然的。

 

  从军事上说,美国为“重返亚洲”战略寻找到了一个错误的基点,那就是南中国海问题。南中国海是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而不是整个东盟)的古老历史问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包括人造岛礁)仅仅是对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同样行为的有限反应。但美国“错误”地估计局势,不仅把这个问题搞成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搞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美国的出发点是典型的美国逻辑,即要通过南中国海问题把中国塑造成东盟的“敌人”。

 

  不管怎样,尽管美国的政治经济力量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强大,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而这个事实促成了美国战略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经济“重返”很难,但航母军舰很轻易地在本区域耀武扬威。也就是说,经济不行了,美国就过分强调军事上的“重返亚洲。”而这必然导致中国军事上的强烈反应,南中国海局势因此加剧。

 

  再次,美国有意或者无意地向东盟国家传达出极其错误的信息。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有恐惧,因此一直要防止各种来自中国的“威胁”。但同时,美国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在逐渐缓慢地向中国的崛起作调整。很简单,无论在双边关系上还是在国际层面,中美两国一直在合作,也需要合作。不过,对东南亚国家,美国所传达出的信息则完全错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说,“你们可以大胆地对抗中国,而美国必将站在你们这一边。”美国的这种错误信息也导致了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错误判断。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带来的挑战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因此对亚洲区域的和平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动摇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很多年来,尽管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因为南中国海问题而呈现紧张关系,但双方的经贸仍然进行。即使与越南和菲律宾,中国也没有中止和这两个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毕竟不是美国,没有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的传统。不过,在话语方面,安全问题则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主流话语,而经贸话语消失了。反映在实际层面,人们越谈安全,越感觉到不安全。

 

  很显然,如果美国把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重点脱离经贸而引导到战略上,那么不仅中美之间而且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冲突,从长远来看就会不可避免。经验地说,安全(尤其是基于军事之上的安全)往往是零和游戏,而经贸则是双赢游戏。或者说,军事安全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绝对安全就是另一个国家的绝对不安全;而经贸关系则是相对的,是钱多赚少赚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再平衡”战略,意在把中国和东盟关系的重点再从安全方面拉回到经济贸易上。通过这些年中美两国的较量,不难看出中美战略之间的巨大差异。简单地说,美国是军事为主,经济为辅;而中国则是经济为主,军事为辅。美国军事为主是因为经济相对衰落,而军事仍然强大。中国经济为主、军事为辅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总是商贸大国,而没有军事扩张主义的文化基因,其军事发展仅仅维持在有效国防水平。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美国军事上的“重返亚洲”,中国在进行了有效的反击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管控,防止发生公开的冲突。这些年来,中国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即经贸战略。在今天看来,这一战略在有效抵消了美国“(军事)再平衡”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赢局面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年提出提升中国东盟现有的自由贸易水平,在过去“黄金十年”的基础上再创造“钻石十年”。这既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也符合东盟的利益。就中国本身来说,需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在今后数年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且要尽快把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的发达社会。这需要国际经济合作。在西方经济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一带一路”针对的就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就东盟来说,大多数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有些甚至是低度发展国家,它们的要务也是发展社会经济。这些国家的很多政治问题都是因为社会经济的不发展而产生的。而中国所具有的产能、资金和技术等要素,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在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很难发展起来。

 

  “一带一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为自己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发展而精心打造的。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银行、东盟基金等等都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工具。随着围绕“一带一路”各种项目的落实,这个战略正在给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人们对“一带一路”沿岸、沿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也同样重要的是,正如很多观察家已经指出的,“一带一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本区域的地缘政治的变迁。不过,由经贸发展促动的地缘政治变化,可望避免西方从前通过军事手段而实现的地缘政治变迁。至少可以如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来化解美国安全再平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以预见,在特朗普时代美国还是会凭借其军事优势对中国构成压力。但是,从近年双方的较量来看,中国的经济再平衡会大大抵消美国的军事再平衡。一个显然的原因就是,没有经济实力支撑的军事再平衡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虚假的。再者,对东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而非军事。其实,对美国本身来说,也是如此。今天美国所出现的内部困局就是因为经济因素。

 

  第二,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把和美国的竞争再次引导到经济上来。在军事上,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来没有军事帝国主义传统,也就是说,中国不会有意图和美国搞军事竞赛。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不仅不利于两国关系,也不利于区域其他国家。中国当然会发展军事进行有效国防,但中国所能使用的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美国拉回到经贸轨道上。经贸轨道上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但经贸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第三,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经济再平衡而追求自身和他国的安全。这和西方美国传统上通过军事扩张的道路全然不同。经贸关系促成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互相依赖,而互相依赖则有助于和平。

 

  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郑永年:“一带一路”与经济和安全的“再平衡”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