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日关系
中日学者经济对话(二):“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的推进
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国对中国的政治态度正在恶化,这方面不仅仅是美国,现在欧洲的德国对中国的看法也是很迅速地恶化。所以,“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也许现在就处于恶化的阶段。四五年前,中国提出亚投行(AIIB)的时候,欧洲很积极地支持。那时候日本企业很反感,不过外面的反...
【详细】
2018-04-23
日本对华从“制约”转向“融合”:中美摩擦之下中日在走近
从总体看,中日关系的大幅度缓和还有待时日。安倍在2017年11月访问东南亚期间的一系列首脑会议上,克制了在南海问题上的发言。希望借此早日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谈以及2018年实现中日首脑互访。这一努力,正随着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访日得到有效推进。而且,中国...
【详细】
2018-04-18
中日学者经济对话(一):中日经济融合的现状、前景和具体思路
通过这40多年以来的发展,不管中间的起起伏伏,总体上中日间已经形成了相对密切的经贸关系。不管政治关系好坏,都是一种相互需要,既有利于双方各自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强化了双方的总体关系。中日经贸关系是双边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详细】
2018-04-17
徐梅: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与中日对接合作氛围的升温
世界正处于大震荡和充满挑战的时期,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和地区大国,中日两国肩负重任。一方面,需要增进互信,促进两国关系良性发展,进而形成合力,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有必要依托“一带一路”框架展开务实性合作,携手共促区域一体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细】
2018-03-13
朱锋:中日相互认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兼议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民众的“认知”因素历来是对国家间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变量之一。认知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国民立场往往可以直接作用于政治人物的政策选择,并构成影响相互关系时最基本的国内政治要素。...
【详细】
2018-02-21
大平正芳:“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中日关系
在临别致辞后,等周围的人都走开,临上飞机前周总理拉住田中首相说:“请向日本的天皇陛下致以问候。”对周总理要求转达的这一重要口信,田中感动至极,回答道:“太感……谢……”他感慨万千,甚至未能说完那句话。...
【详细】
2018-01-23
帝国的最后一声丧钟:为什么沙皇俄国输掉了日俄战争?
在日俄战争前,俄国的亚太战略是逐步形成并付诸实施的,对制定这一战略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分裂的共识”。正是根源于亚太战略决策中各方面的分歧和失误,俄国才一步一步遭遇了惨败的命运。...
【详细】
2018-01-21
许章润:中日关系的英美模式展望,可自携手破解“马六甲困局”始
以中日共建分享克拉运河为契机,以进一步实现中日利益绑定,进而破解中日关系中的“马六甲情结”,以改善两国关系,造福两国生计,嘉惠东亚世界。中日彻底和解及其未来关系的理想形态,窃以为英美模式最为恰切。虽说仿佛遥不可期,却实具可欲性,足堪努力。...
【详细】
2017-12-21
日本细菌战专家:文部省早就在有计划有步骤地篡改日中关系史
我也对村山谈话进行了批评,因为其中致命伤是为什么不使用“谢罪”一词,而用的是歉意、反省。当我问及村山富市为什么不使用“谢罪”一词时,当时担任日本遗族会会长的桥本龙太郎(村山富市的后一任首相)说,他曾建议村山用“谢罪”一词,但村山发表的“内阁决议谈话”需要...
【详细】
2017-12-13
专访高原明生:镜像思维无助于理解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问题
误解是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的,不仅仅是日本与中国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肯定会产生误解,可是现在日中之间的误解太大了,这是很危险的。去年言论NPO和中国外文局的联合调查显示,认为两国将来会发生武力冲突的人,在中国达到了62.6%。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前年的数字只有40%...
【详细】
2017-12-11
专访天儿慧:激烈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强烈的价值性,中日关系的增进有赖于年轻人感情气氛的改善
最近几年社交网络特别火,我期待中国和日本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络对话交流。有时候会发生误解,讨论特别激烈,但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没有问题。现在一些中国人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来肯定还会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坚持中日关系很重要的看法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寻找突破口...
【详细】
2017-12-08
“印太”战略下的印度梦、美国重振中产阶级、日本价值观外交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美、日、印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政策都会对中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的中产阶层的培育方式,在挑战中国的“共同富裕”理念,中国将采取何种政策而成为发达国家中的一员,从而放弃中国经济学家们频繁使用的“公式法”。“印度梦”在挑战“中国梦”,即将社会结为一个整体...
【详细】
2017-11-24
为什么日本人对钓鱼岛关心度下降?
钓鱼岛问题,也是整个中日关系和日本人对中国印象的一个风向标,而这种日本人意识的变化,主要与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
【详细】
2017-11-21
《马关条约》签订之地——春帆楼,物是人非,历史长存
日本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的“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于是就开始忘乎所以。“甲午战争”实际上是他们维新变革成果的一次检验,大胜的结果使他们更加忘乎所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就是忘乎所以情绪的一种表现。实际上,从1895年的马关,到1945年的“密苏里号”签署降书,整整...
【详细】
2017-11-13
亚洲共同体建构关键在中日韩:中国要先做亚洲的代表而非领导
中日韩三国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构建“东亚”或“亚洲”的共同认同,在当前具备一些良好的结构性条件,需要认真、全面地加以利用。具体而言,韩国具备了在中日韩一体化中的特殊的优势地位,日本则需要帮助以便走出历史和现实的困境,而中国应该全面地拥抱亚洲。...
【详细】
2017-11-03
加藤嘉一:朝核问题会使接下来的中日关系在敏感中相对稳定
日中两国围绕朝核问题的共同利益逐渐明显,从而可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应对朝核危机的基础逐渐巩固,这是我对最近亚太安全局势的基本判断。...
【详细】
2017-11-01
胜选后安倍的“修宪”问题:中日关系会恶化还是迎来新机遇?
2014年以来双方又在改善关系,所谓改善就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因为谁都不好让步,但是从主观上双方想要改善,因此钓鱼岛危机平息虽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倍最近在解散众议院的同一天,去了中国驻日大使馆举办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活动,这可以说是一种信号,主观上想...
【详细】
2017-10-24
日本的新干线地铁车站为何不搞安检
便捷,是日本车站管理的核心,而这一核心的基础,是日本社会良好的秩序与社会治安。...
【详细】
2017-10-17
马立诚:以人类之爱化解历史恩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在中国互联网上,“中日必有一战”的声音时起时伏,这是亚洲的修昔底德陷阱。由于两国制度差异,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对此,两国政府还是保持了必要的克制态度。就日本来看,和平主义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从中国来说,胡耀邦曾经反复强调的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详细】
2017-10-16
专访津上俊哉: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大幅下降,政治并非首因
在过去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排在外国投资对象国第一位的中国,突然下滑到第四位,为什么?公司回答说不是因为政治问题,他们没有说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政治因素只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第一到第四位都是经营环境有关的问题。...
【详细】
2017-10-14
专访毛丹青:消除中日误解的关键在于两国人员往来形成的印象网
说中国和日本的这种误会会越来越大,我觉得更多的原因可能会来自于日本,而不是来自于中国。中国是非常激进地在做,不断地有人前往日本,就会形成印象网。而日本对于中国的印象网,现在已经支离破碎了。特别是我这么多日本学生,不愿意去中国,甚至连欧美都不愿意去,他觉得没...
【详细】
2017-10-10
何方:我们能同日本友好下去吗?
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相互感情越不好(甚至相互厌恶和敌视),一些“不认罪”的日本人就越不会认罪,中日历史问题就越难以解决,只有通过努力扩大中日交流,消除部分民众相互间的厌恶和敌意,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好感,才能有助于双方在历史问题上逐步取得较大共识。...
【详细】
2017-10-08
张云:日本大选,安倍示好与中日关系
从目前来看,安倍在外交上采取的是先巩固美日,然后发达经济体和东盟(亚细安),把最难处理的中日关系放在最后。但如果安倍能够赢得大选继续连任的话,中日关系改善将为他的外交成果添光不少。...
【详细】
2017-10-07
访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中日关系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过渡期
今年对两国关系而言是一个回顾历史、思考未来的重要年份。盘点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及此后45年来的风雨历程,我最大的体会可以概括为:坚持原则、管控分歧、推动合作、互利共赢。...
【详细】
2017-09-30
冯玮:安倍两次执政明显反差的对华政策背后的美国因素
美国的政策是什么?那就是中国和日本只能像两个上海男人,不能像两个东北男人。因为上海男人只会打嘴仗,骂来骂去是可以的,动手打是不行的。东北男人是能用手解决问题,他绝不会去麻烦嘴。所以,吵可以,打不行,摩擦应该有,两个也不能要好,这就是美国的基本策略,用以前的说法...
【详细】
2017-09-29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丁学良:外部世界对准中国此起彼伏的反击并非一时冲动...
川普不懂中国吗?看看他读过的书单
张琏瑰:朝鲜调整政策是被迫的
日本人为什么不使用“支付宝”?
我是警察,不是你兄弟——美国黑人与毒品战争...
许章润 :斯塔尔夫人笔下的拿破仑
宣布“弃核”,金正恩的弦外之音与半岛局势走向...
中日学者经济对话(二):“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经贸合作的推进...
储昭根:大戏才刚刚开始!美国制裁中兴背后的中国问题与痛点...
丁学良:外部世界对准中国此起彼伏的反击并非一时冲动...
美国人眼中的中美贸易战:在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宗旨”上有“共识”...
川普不懂中国吗?看看他读过的书单
张琏瑰:朝鲜调整政策是被迫的
普京的胜利与俄罗斯的挑战:成就归于总统,困难由西方造成...
丁咚:朝鲜的新决定有什么玄机?
日本人为什么不使用“支付宝”?
班农关于中国事务演讲全文
朱颖:中美关系的不祥之兆
储昭根:大戏才刚刚开始!美国制裁中兴背后的中国问题与痛点...
叶胜舟:韩朝、美朝峰会前金正恩首次访华, 你应该知道的24个要点...
中美贸易战:美国虽有阵痛但承受得起,理性的结果是不要开打...
一出口就便宜十几倍,外贱内贵的中国制造是如何产生的 ?...
刘少奇女儿逃缅蒙难记:1976年跳入波涛汹涌的界河...
中日学者经济对话(一):中日经济融合的现状、前景和具体思路...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朝鲜
特朗普
朝鲜半岛
中国外交
日本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社会万象
韩国
印度
美国经济
俄罗斯
世界历史
中美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
中东
中印关系
中日关系
欧洲
全球化
法国
德国
恐怖主义
苏联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英国
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