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钟芳玲:书店最好的风景是人的互动与关怀
书店的样子像人的样子一样,有千百种样貌。我在这边讲三家,我认为它可能对于我们东方读者来讲,觉得有非常不一样的,就是跟你想象中的书店不太一样。
第一家是巴黎的莎士比亚的书店,可以说是现今最知名的书店,是不是最美最好这个非常主观,但是最知名绝对是可以被肯定的,因为你可以用百度或者谷歌去看。为什么它最知名?1919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一位美国女士她到了法国巴黎,她在这个地方开了一家英文书店,这个英文书店里面出现了很年轻的作家,像海明威、费思杰拉得等等,还有很多的画家,马蒂斯,皮卡索,还有一些舞蹈家、音乐家,那个时候巴黎是星光灿烂,这个书店就聚集了很多的文人,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就是文学巨著乔伊《尤利西斯》,这本书其实是在巴黎出版的,1922年这本书出版了,到现在这本书已经是经典,已经是世界名著。这家书店因为出版这本书,成为出版社,也成为世界著名的书店。但是我们现在去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并不是1919年那个书店,它是1964年创立的一位美国人创立的,世界很多人都会到这里超生,或者是观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家书店基本上还延续着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对文学,对人文的这种推崇。同时店主乔斯惠特曼也是一个怪人,有很多行为让大家觉得特立独行,他支持年轻的作家。乔斯惠特曼也正好出生于1919年,是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创立的那一年,非常巧合。他的书其实是非常零乱的,至少我去拜访的时候非常零乱,并不是说非常整齐,但是他靠的并不是整齐的书,是一些特殊的服务,甚至还有一些服务措施。比如它的书店里面有很多张床,这些床就是让一些年轻的作家,没有旅费的旅人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这些人要提供给他简单的传记,让这个主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波希米亚,很民主很浪漫的。电影《日落之前》一开场就是用莎士比亚书店做开头,讲了一个作家在莎士比亚发表他的新书,讲他住在那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习惯莎士比亚场景的人,看到这个景象就可以理解。
乔斯惠特曼很老很老的属于才结婚生子,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才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用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主人的名字去命名,来纪念她。现在这个女儿就是这个莎士比亚书店的主人。她把书店弄的比较整齐了,很多人跟我讲有点不习惯,同时她也做了一件事情,不定期的会在这个书店的户外举办文学节庆,吸引非常多的人。
第二家书店是256年前的伦敦莎乐伦书店,不能想象这家店还能存活着,在伦敦的闹区。这个照片是第二代创办人,他们非常尊重历史,所以就把创办人的照片放在里面。有可能第一代创办人的相片没有找到,但是最有可能的是这一代的莎乐伦把书店移到了伦敦,让这个书店一直经营到现在,虽然现在不是这个家族,但是这个名号存活着,同时他的员工一直都是延续下来了,书里面的书种也是如此。这个是它的内景。这个书店是经营古董书的,善本书,这种书店目前在内地比较少看见的,最多的是二手书,但是卖这种昂贵的,版本很讲究的书籍在这里很少看得到,我们在拍卖公司看到这样的书,但是没有看到这种书,在西方,在日本、韩国这种古书店都是非常常见的,这是很典型的老书店,包括它的道具,还有它的配备,像书梯,压书屉。当然书店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书,这些书不是普通的壮丁版,都是特殊装订出来的,甚至有用宝石装饰,还有这些纹路,这些纹路内地也有仿皮的压纹,加金,不是那种加金是用一块板压下去。在西方的话,这些金都是一个一个用铁金属的器具压出来,是手工一个一个压出来,所以这个是非常非常费功夫的。书店里面也有一些架构,是打开的,鼓励你去看。像我在今日美术馆,老师很大方的把他一些撞针很美的书摊开给大家翻阅。这些书是18世纪的,想起来这都是博物馆的东西,可是在一般的书店都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可以买下来。
我去这些书店除了看美美的书以外,对于我来讲很重要的是跟店里面的一些人发生互动,听他们讲故事,听他们说书。这个是我觉得最幸福,最愉快的事情。包括像在莎乐伦书店里面,我跟这里面的员工做了很好的朋友。跟一个书店的店主,或者是店员打好交道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他们的店6点钟就打烊了,他们把铁门拉下来,可是我还是有特权可以在书店里面继续跟他们聊天,甚至有时候在伦敦,如果不小心受伤了,他们就很乐意把他们的急救箱搬出来给我用,一看这个急救箱也是上百年以上的历史,甚至于我每次去,他们就非常的贴心帮我泡一杯纯正的英国奶茶。这个就是我去一些古书店的乐趣。
第三家就是美国的鲍德温书仓,它是唯一一家我长篇在两本书里面介绍的书店,很多人说我对这家书店偏心,我确实对它有偏心。这家书店是1934年创立的,在美国东岸,距离费城开车不到40分钟的一个小镇,这是一个书仓的场景。卖书的地方,如果我不跟你讲,你可能不会相信这是一个书店。你会以为它就是一个小碉堡,或者是一个农事用的地方。从景色上就很不一样。这是书仓的后面。这个是书店的内景。这些木屋,石头的壁都是原汁原味的,这个是非常寻常的一个书店的场景。左边的是店主人鲍德温,其他的三个是他们的店员,还有店狗。店主人爱书也爱宠物,所以你去那里可以看到猫,但是狗只有一只。我跟他们交往前前后后二十来年,他们换了三只狗,每一只狗都长得很像,我觉得这个狗主人非常怀旧,即便时光改变,狗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我的《书店风景》会选择这个照片作为我的封面,对我来讲,经过这么多年以来,对我来讲很深的印象的,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这个鲍德温书仓,这个火炉有太多太多温暖的回忆,因为这个主人经常坐在火炉旁边跟来客聊天,我几次去到那个地方,每次我们谈话的地方,常常就是在这个火炉旁边。甚至我还有几次住进书仓,这也是最为幸运的一件事情。这个地方有将近二百年,慢慢的书,你爱怎么看怎么看,甚至还有主任跟我讲古,还给我做饭做菜,他是一个手艺非常好的厨师。这么书仓34年创立,在这么过程当中很多读者由小变好,有些人甚至于是三代来拜访这个书仓。像这个照片,鲍德温跟三个女性聊天,这里面就是外祖母和妈妈带着女儿一同来拜访书仓,跟店主人交谈。这个结婚照的场景,也是这些人常在书仓里面读书买书,所以他们就希望留下他们的结婚的影像是跟书店有关。
有些读者买到我的书就按图索骥找到书店,有一个读者说他后来搬到德拉瓦州,就发现鲍德温书仓离他住的地方开车只要半个小时,所以他就开车带着小孩去这个书仓拜访,就深深的爱上这里,同时这些书仓也有一个图书区,儿童区里面摆着不同的玩具,为什么?因为他们会收旧书,主人就把这些旧玩具带回来放到儿童书区里面,让小朋友们玩,走的时候可以免费带走,就是免费送他们,所以小孩非常喜欢。我就因为这本书,带领这个家庭到这里,他们把这里当成他们平时休闲的地方,最后甚至跟我相遇在书仓里面会面了,就是因为书仓而结缘。
还有几次我去书仓碰到这样的场景,看到好几个青少年在书店,这几个青少年看起来智力上有点障碍的人,他们患了唐氏症,他们为什么在书仓呢?就是主人希望提供这个场所让他们做一点简单的工作,这些小孩每隔一个礼拜都会到书仓里面做一些简单事务,这就是他们中午休息的时候吃午餐。这个主人很喜欢宠物,喜欢一些弱势的群体,他也把他的书仓不仅是卖给,甚至也去照顾到弱势群体,包括孩子们,甚至他的收银台有一个小箱子里,让他投钱,捐赠给那些被抛弃的小动物,这个主人非常有人性。
还有一个特点,除了它的建筑老以外,将近200年,他的两位男士一位女生都是店员,我们今天在书店里看到都是非常有活力的小年轻,当然新华书店是例外的,比较老的,基本上大多数是比较年轻的书店人员,可是你在西方看到,有些书店都是很老的店员,古书店更是如此,二手书店也是如此。包括这几位店员跟店主加起来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最老的一位是这位女士,她已经80岁,这张照片拍的是两年前拍的,她还提着重的东西上下楼梯。这个书店打破了你对书店样子的轮廓,这张照片是鲍德温先生传给我的,因为他也出现在纽约时报上面,新闻上说鲍德温书仓即将要寻找接班人,因为鲍德温已经年老了,所以他正在找寻接班人,他的孩子都没有兴趣。这样的书店风景到底可以维系多久,我们并不知道。已经好几年了,鲍德温还是守着这家店,我想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我跟他的聊天,还有通信当中,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让我常常在思考,就是他说的“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我们的过去”。虽然这个世界求新求快求变,但是在书仓里面你却看不到这样一个倾向,一个痕迹,他尽量的想要把他的书仓保有的跟他父亲建立的时候是同样的样貌,他们对于人,对于弱势,对于环境的态度,基本上都是一致不变。他也讲过,我们并没有赚很多的钱,但是我们过得挺好的,这是一种生活风格,我们因生活风格而做事,书业这一行并非只是为了赚钱,而是维生以及拥有美好的日子,我们过得精彩极了。这个就是鲍德温书仓。
我只能够简单介绍三家我认为东方读者会觉得不一样感觉的书店,还有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书店,很可爱的,或者很让人跳脚的书店,你可以从我的书里面寻求答案。
“钝角网”按:二十年前,一本叫《书店风景》的书第一次向华文世界近距离描写了西方书店的风情,这本书也让它的作者钟芳玲为大众所知。钟女士的系列作品不仅开拓了华文世界买书人、卖书人、爱书人对西方书店的视野,也引发了书店书写与书店观光的风潮,以及大众对书店文化的关注。过去二十多年,正好是全球书店业与阅读生态变化最剧烈之际,钟芳玲的书店寻访之旅,有如文化考古般牵动人心。为了纪念《书店风景》出版2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7年特别推出新版的 “书话三部曲” ,并于11月26日在北京skp书店举办了交流活动,活动邀请知名书籍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与钟女士对谈,为读者介绍了韩日欧美等知名书店的人文景观,以下为活动内容精选。
主题:书店的样子·塑造阅读的轮廓
时间:2017年11月26日 15:00
地点:北京SKP 4F
吕敬人:放弃阅读等于失去记忆,阅读是当今仍然需要珍惜的文化气质
我想凡是爱书的人都很珍惜和书接触的瞬间,也是一生当中会留下难以磨灭记忆。芳玲的三本书里都记下了书店的风景,书店店主的风情,也记下来了读书人种种爱书的情景。我在十年前看到她的书,留下很好的印象。我介绍一下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他们的一些书店风情。
可能在座的有些不知道韩国有一座书城,它就在三坝线的旁边,离三坝线那里非常近,你到那里可以看到军队,看到铁丝网,可以看到北朝鲜,但是就在这样一块军事危险的地方,恰恰建起了一座书籍出版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一批做书的人怀着用文化的统一来化解他们之间的隔阂,用同根同种同文来建立一个纽带,所以他们在30年前就计划着在那里建立一个书城,历经30年,历经了多少人的总统,他们在总统面前解释为什么要建立一个书城,在总统面前要求军方能够开放这块军事禁区。同时他们把许许多多的做书人聚集在一起,签订了他们伟大的合同,契约来共同建立一座韩国的出版文化中心。1998年他们正式动土,到今天已经30多年。他们在2000年建立伟大的合同,就叫做相约,提出守信、诚意,恪己。要建立一座城市有很多的设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主意,所以很多人就开始设计,设计出一个摩登的城市,里面有各种高楼大厦,他们觉得这不是一座读书的城市,所以他们否定这样的城市,决定建造一座真正能够让读书人在里面爱书读书的空间。于是他们开始怎么能够建筑这样一座智慧的城市,这个城市聚集了出版、印制、流通、IT、教育、市民的阅读、艺术交流、文化产业方方面面一种新型城市。
2002年他们建成了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一座推动大众阅读的智慧森林,你到了那里就感觉到置身于一个书的海洋,书的森林,让你感到一种冲击,让你感到不得不去对文字跪下来崇拜,所以每到礼拜六礼拜天首尔的市民们带着孩子,或者同学都到这座书城来读书。白天很多的读书人,晚上一直到深夜还有很多的读书人,同时还有书店,他们叫智慧森林的书店,可以随时读书,并且他们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城市的孩子们,让城市的年轻人都能参与读书活动,书籍的销售活动,以及作家们的交流活动。这是荡漾在书的海洋之中,这是一个活动,孩子们的读书天堂。
另外他们把东方得文化聚集在这样一座城市里,他们建起了亚洲的书籍中心,收集大量亚洲的珍贵的书籍,让专业人士浏览学习。那里也有宾馆,叫纸制箱,书是纸张做成的,书也是文字所居住的场所。这里头最大的特点是里面没有电视机,就是书,每个房间门上就贴着一个作家的照片,这个房间就是这个作家的灵魂所在,尽管是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书,他用过的笔,他曾经写过的稿子就在这个房间里,所以在这么现代的城市里,让你不接触电子的读物,相反让你沉浸在书的记忆当中,书的留恋当中。
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是保护生态,因为它是一个军事区,过去没有建设,所以保留了沼泽、河流和所有的绿地,在那里你会感受到绿色、清新、环保。早晨在那里散步跑步非常舒服,所有的建筑都披盖着绿色。同时非常注重建筑,所有的建筑都是由著名的建筑家根据这个出版城的要求,并且根据出版社的特征来建造。所以书城就是一座建筑的博物馆,一座出版社就是一个建筑艺术。他们遵守契约的精神,他们认为他们需要追求共同的价值观,比如遵守共同的公约数,环保,不能乱伐数目,破坏生态,比如建筑高度不能超过6层,谁都不能互相攀比,还有零间距,不能有围墙阻挡互相不能交流沟通,还有统一的标牌,不能为了自己来做过渡的宣传,它是大家遵守的公约数,使这个城市非常有秩序。另外他们专注于传承,好的出版社,有实力的出版社都会成立自己的图书博物馆,这是这座书城的创始人李先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建成这座城市,那么他自己有建起自己的绿化书籍艺术博物馆,我们每次带同学去都会去他的博物馆浏览,他收藏了很多艺术图书。韩集社是韩国最大的出版社,社长建立了韩集社书籍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图书,还收藏了很多书籍原作供大家参观。少年儿童出版社收集了皮诺曹图书馆,把最早的版本到现在的版本全部展现出来。再比如美术出版社,他建起一座非常漂亮的美术馆,他请了葡萄牙的设计师来建设,所以到他的博物馆那个社长就特别自豪,觉得这是他终身的作品。
著名的设计家安上秀老师他建立了学校,他的学校叫安上秀字体设计学校,其实是一个大学,世界各国的教授都到他那里去教学。我也幸到那里进行教学,和他们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现在这个校舍已经盖起来了。在哪里还保留了传统工艺,比如手工工房,可以做成自己心仪的书进行赠送和销售。那里还有印刷的单位。
在书城不仅是出版,还进行亚洲和世界文化的沟通,在05年开始在抚州举办了东亚设计家的论坛,每年举办出版论坛。另外它的展览馆也引进世界级的设计展览,比如东亚的设计艺术展,国际儿童插话展等等,所以在那里既读书又能欣赏艺术、文化和各种名家名人交流,我有幸去年在那里举办了我的个展,在1200平方米的地方展示了书籍,特别指出这个书籍的参观者也包括了议长,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对书籍非常重视,非常关心的。我的展览今年也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当然没有领导人来了。这是世界各国的设计家都来参观这个展览。在三八线边上又盖起一座艺术家村,那里有很多的工作室,可以盖自己的艺术家房子。比如有一栋房子占地100平米,可以终身买下来,它的价格是人民币23万元,可以盖三层,有车库。我现在住的地方我买了一个车库,放一辆车的位置是27万元人民币。
出版城是一本美丽的大书,二十多年来,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编辑设计一本美丽的大书,生机勃勃,百花齐放,同时它又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在它的门口有一座碑,是1909年有一个义士刺杀日本首相的时候,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他在监狱中还是不忘读书,他说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一个义士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告诉人们要读书,一天不读书,我们就没法吃饭,没法生活。这个是李启雄先生,他特地请画家画了一幅画,就是这个义士,他一直在注视着李启雄先生,他说义士时刻督促我不要走错方向,做书的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
韩国的这座图书城给我的启发是放弃阅读等于失去记忆,阅读是当今仍然需要珍惜的文化气质,也许就是当下我们做书的人,包括我们做书店的人还愿意去做的理念。
日本我主要介绍三家书店,很巧,这三家书店的开幕我都参加了。第一家是在代官山,是一个高档的社区,是比较高级的地方。去的人都比较有身份,或者说都是知识分子,都是很有情趣的人。这个店开设的方向是享受优雅诗意的生活,这个店空间很大,绿树很多,阳光下人民在那里休闲的散步,在那里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深夜两三点还能够看书,有很多的沙发,有很多桌子,有很多可以舒适阅读的地方。同时又有很多先进的交流工具,比如电视、电影,借盘非常方便,就在机器上解决,直接送到你的家里。很多休闲的人士到那里一边读书,一边休闲,那里有电器店,也有狗的化妆店,也有影视店,咖啡店等等。休假的时候一天就在里头舒适的享受诗意的读书生活。
第二家是东京二子玉川书店,他定位很清楚,鸟屋电器,他和普通的市民生活最密切相关,最接地气的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很大,里面有很多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和书相关,书是一个连接点。比如说有很多有关健康的书籍,比如说有很多有关跟住宅相关的产品,到那里一边图书,一边还能享受书中介绍的我们体验的东西。
第三家书店也是去年去的,是在银座,银座是一座购买的天堂,去的人都是购物者、旅游者,还有一些市民。它的定位是购物、休息、文化、养身的场合。那里有咖啡店,还有吃的东西,当然他更注重的是文化传播。这是建筑的第六层,里面一层都是书。不仅看书,还有很多的展览,这个是盆栽,经常会介绍日本的文化,比如浮世绘,既使是外国人到了这个书店也能享受日本文化,既使是日本人也能够在采购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
这是日本三家大的书店,当然我更喜欢跑的是旧书店,神保丁它常常有几百家书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地铁站的壁画就是书,这是书的世界,书的天堂,那里头的书太多太多。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去找各种书,当然有大书本,比如三喜堂书店是很大的书店,还有一家书店是国际儿童书店,所有的儿童读物都能在那里买到,还有小小的一家东方书店,大陆的,台湾的汉字文化书也聚集在那里,还有更多的老书店,我就喜欢看老书店,比如这家书店是江户时代的古地图等等,到那里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看到过去的人怎么做书,特别的亲切。当然日本的书籍和中国的书籍是相通的,文字能够看懂。
我特别喜欢一家书店,我专门为这次书店去了好几次京都,是一个小小的店,叫做惠文社,它是概念书,是手工书、纸艺书爱好者喜欢的书店。我买了《我诞生了》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书。每个月都会出一张手写的报纸,今天只能介绍这些,中国大陆也有很多好书店,比如说这家书店,书店的慢书房,几个年轻人在那里用心的做书,用心的活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特别亲切。书店是层次的文化街灯,这是董乔先生说的一句话。今天我们聪明的人,我们的马云都很聪明,聪明人开辟了电子快书获取了捷径,但是书店体验的慢阅读带来善意的活法,善意要比聪明强。读书是修行,做书是苦旅,做书人是做好书是责任,也是一件善事。
钟芳玲:书店最好的风景是人的互动与关怀
书店的样子像人的样子一样,有千百种样貌。我在这边讲三家,我认为它可能对于我们东方读者来讲,觉得有非常不一样的,就是跟你想象中的书店不太一样。
第一家是巴黎的莎士比亚的书店,可以说是现今最知名的书店,是不是最美最好这个非常主观,但是最知名绝对是可以被肯定的,因为你可以用百度或者谷歌去看。为什么它最知名?1919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一位美国女士她到了法国巴黎,她在这个地方开了一家英文书店,这个英文书店里面出现了很年轻的作家,像海明威、费思杰拉得等等,还有很多的画家,马蒂斯,皮卡索,还有一些舞蹈家、音乐家,那个时候巴黎是星光灿烂,这个书店就聚集了很多的文人,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就是文学巨著乔伊《尤利西斯》,这本书其实是在巴黎出版的,1922年这本书出版了,到现在这本书已经是经典,已经是世界名著。这家书店因为出版这本书,成为出版社,也成为世界著名的书店。但是我们现在去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并不是1919年那个书店,它是1964年创立的一位美国人创立的,世界很多人都会到这里超生,或者是观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家书店基本上还延续着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对文学,对人文的这种推崇。同时店主乔斯惠特曼也是一个怪人,有很多行为让大家觉得特立独行,他支持年轻的作家。乔斯惠特曼也正好出生于1919年,是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创立的那一年,非常巧合。他的书其实是非常零乱的,至少我去拜访的时候非常零乱,并不是说非常整齐,但是他靠的并不是整齐的书,是一些特殊的服务,甚至还有一些服务措施。比如它的书店里面有很多张床,这些床就是让一些年轻的作家,没有旅费的旅人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这些人要提供给他简单的传记,让这个主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波希米亚,很民主很浪漫的。电影《日落之前》一开场就是用莎士比亚书店做开头,讲了一个作家在莎士比亚发表他的新书,讲他住在那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习惯莎士比亚场景的人,看到这个景象就可以理解。
乔斯惠特曼很老很老的属于才结婚生子,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才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用第一代莎士比亚书店主人的名字去命名,来纪念她。现在这个女儿就是这个莎士比亚书店的主人。她把书店弄的比较整齐了,很多人跟我讲有点不习惯,同时她也做了一件事情,不定期的会在这个书店的户外举办文学节庆,吸引非常多的人。
第二家书店是256年前的伦敦莎乐伦书店,不能想象这家店还能存活着,在伦敦的闹区。这个照片是第二代创办人,他们非常尊重历史,所以就把创办人的照片放在里面。有可能第一代创办人的相片没有找到,但是最有可能的是这一代的莎乐伦把书店移到了伦敦,让这个书店一直经营到现在,虽然现在不是这个家族,但是这个名号存活着,同时他的员工一直都是延续下来了,书里面的书种也是如此。这个是它的内景。这个书店是经营古董书的,善本书,这种书店目前在内地比较少看见的,最多的是二手书,但是卖这种昂贵的,版本很讲究的书籍在这里很少看得到,我们在拍卖公司看到这样的书,但是没有看到这种书,在西方,在日本、韩国这种古书店都是非常常见的,这是很典型的老书店,包括它的道具,还有它的配备,像书梯,压书屉。当然书店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书,这些书不是普通的壮丁版,都是特殊装订出来的,甚至有用宝石装饰,还有这些纹路,这些纹路内地也有仿皮的压纹,加金,不是那种加金是用一块板压下去。在西方的话,这些金都是一个一个用铁金属的器具压出来,是手工一个一个压出来,所以这个是非常非常费功夫的。书店里面也有一些架构,是打开的,鼓励你去看。像我在今日美术馆,老师很大方的把他一些撞针很美的书摊开给大家翻阅。这些书是18世纪的,想起来这都是博物馆的东西,可是在一般的书店都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可以买下来。
我去这些书店除了看美美的书以外,对于我来讲很重要的是跟店里面的一些人发生互动,听他们讲故事,听他们说书。这个是我觉得最幸福,最愉快的事情。包括像在莎乐伦书店里面,我跟这里面的员工做了很好的朋友。跟一个书店的店主,或者是店员打好交道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他们的店6点钟就打烊了,他们把铁门拉下来,可是我还是有特权可以在书店里面继续跟他们聊天,甚至有时候在伦敦,如果不小心受伤了,他们就很乐意把他们的急救箱搬出来给我用,一看这个急救箱也是上百年以上的历史,甚至于我每次去,他们就非常的贴心帮我泡一杯纯正的英国奶茶。这个就是我去一些古书店的乐趣。
第三家就是美国的鲍德温书仓,它是唯一一家我长篇在两本书里面介绍的书店,很多人说我对这家书店偏心,我确实对它有偏心。这家书店是1934年创立的,在美国东岸,距离费城开车不到40分钟的一个小镇,这是一个书仓的场景。卖书的地方,如果我不跟你讲,你可能不会相信这是一个书店。你会以为它就是一个小碉堡,或者是一个农事用的地方。从景色上就很不一样。这是书仓的后面。这个是书店的内景。这些木屋,石头的壁都是原汁原味的,这个是非常寻常的一个书店的场景。左边的是店主人鲍德温,其他的三个是他们的店员,还有店狗。店主人爱书也爱宠物,所以你去那里可以看到猫,但是狗只有一只。我跟他们交往前前后后二十来年,他们换了三只狗,每一只狗都长得很像,我觉得这个狗主人非常怀旧,即便时光改变,狗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我的《书店风景》会选择这个照片作为我的封面,对我来讲,经过这么多年以来,对我来讲很深的印象的,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这个鲍德温书仓,这个火炉有太多太多温暖的回忆,因为这个主人经常坐在火炉旁边跟来客聊天,我几次去到那个地方,每次我们谈话的地方,常常就是在这个火炉旁边。甚至我还有几次住进书仓,这也是最为幸运的一件事情。这个地方有将近二百年,慢慢的书,你爱怎么看怎么看,甚至还有主任跟我讲古,还给我做饭做菜,他是一个手艺非常好的厨师。这么书仓34年创立,在这么过程当中很多读者由小变好,有些人甚至于是三代来拜访这个书仓。像这个照片,鲍德温跟三个女性聊天,这里面就是外祖母和妈妈带着女儿一同来拜访书仓,跟店主人交谈。这个结婚照的场景,也是这些人常在书仓里面读书买书,所以他们就希望留下他们的结婚的影像是跟书店有关。
有些读者买到我的书就按图索骥找到书店,有一个读者说他后来搬到德拉瓦州,就发现鲍德温书仓离他住的地方开车只要半个小时,所以他就开车带着小孩去这个书仓拜访,就深深的爱上这里,同时这些书仓也有一个图书区,儿童区里面摆着不同的玩具,为什么?因为他们会收旧书,主人就把这些旧玩具带回来放到儿童书区里面,让小朋友们玩,走的时候可以免费带走,就是免费送他们,所以小孩非常喜欢。我就因为这本书,带领这个家庭到这里,他们把这里当成他们平时休闲的地方,最后甚至跟我相遇在书仓里面会面了,就是因为书仓而结缘。
还有几次我去书仓碰到这样的场景,看到好几个青少年在书店,这几个青少年看起来智力上有点障碍的人,他们患了唐氏症,他们为什么在书仓呢?就是主人希望提供这个场所让他们做一点简单的工作,这些小孩每隔一个礼拜都会到书仓里面做一些简单事务,这就是他们中午休息的时候吃午餐。这个主人很喜欢宠物,喜欢一些弱势的群体,他也把他的书仓不仅是卖给,甚至也去照顾到弱势群体,包括孩子们,甚至他的收银台有一个小箱子里,让他投钱,捐赠给那些被抛弃的小动物,这个主人非常有人性。
还有一个特点,除了它的建筑老以外,将近200年,他的两位男士一位女生都是店员,我们今天在书店里看到都是非常有活力的小年轻,当然新华书店是例外的,比较老的,基本上大多数是比较年轻的书店人员,可是你在西方看到,有些书店都是很老的店员,古书店更是如此,二手书店也是如此。包括这几位店员跟店主加起来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最老的一位是这位女士,她已经80岁,这张照片拍的是两年前拍的,她还提着重的东西上下楼梯。这个书店打破了你对书店样子的轮廓,这张照片是鲍德温先生传给我的,因为他也出现在纽约时报上面,新闻上说鲍德温书仓即将要寻找接班人,因为鲍德温已经年老了,所以他正在找寻接班人,他的孩子都没有兴趣。这样的书店风景到底可以维系多久,我们并不知道。已经好几年了,鲍德温还是守着这家店,我想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我跟他的聊天,还有通信当中,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让我常常在思考,就是他说的“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我们的过去”。虽然这个世界求新求快求变,但是在书仓里面你却看不到这样一个倾向,一个痕迹,他尽量的想要把他的书仓保有的跟他父亲建立的时候是同样的样貌,他们对于人,对于弱势,对于环境的态度,基本上都是一致不变。他也讲过,我们并没有赚很多的钱,但是我们过得挺好的,这是一种生活风格,我们因生活风格而做事,书业这一行并非只是为了赚钱,而是维生以及拥有美好的日子,我们过得精彩极了。这个就是鲍德温书仓。
我只能够简单介绍三家我认为东方读者会觉得不一样感觉的书店,还有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书店,很可爱的,或者很让人跳脚的书店,你可以从我的书里面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