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当地时间6月16日上午11点45分,美俄首脑日内瓦会晤持续了2小时38分钟结束,远低于预期。拜登首先离开会场,离开之前向记者们竖起了大拇指。会后,双方当即各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阐述了各自的“成果”。
很快,美国白宫发布了《美俄总统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强调确保战略领域的可预测性,并在不久开展综合性的双边战略稳定对话以降低风险。双方此次会晤达成一定的预期。此次峰会展现了美俄分歧的深度,但双方都较为克制愿意首先在网络安全和军备控制上举行低级别会谈,也同意派回大使。
拜登与普京
布丁好坏,一尝便知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领导人在构思外交政策时从未面临这样的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危机,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日渐衰落,世界秩序充满着不确定性。与之相应,美国的传统对手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地位也骤然下降。多数观察家在分析拜登与普京的首脑会晤时,几乎都做出了“美俄关系不会转圜,只会增强危机管控”的判断。
在两国首脑接触前夕,两国领袖释放了大量的信号,刻意强调美俄关系不会因为一次首脑会议而发生乐观的转变,两国也似乎有意向第三方中国展示各自的意图:美国无需拉拢俄罗斯就能直接对中国的崛起做出高效回应,而俄罗斯也无需向美国示好而坐观“渔翁之利”。
从各方报道来看,此次会议可以用“坦诚”两个字来概括。美国总统拜登坦言“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其一,确定了两国可以做哪些实际工作,以促进双方共同利益;其二,直接沟通,美国将会为自身和盟友的损害做出回应;其三,明确阐述美国的优先事项和价值观,以便俄国直接知晓。
拜登承认此次峰会并不意味着这种“坦诚”成为美俄交往的固定模式,但双方都较为积极的看待美俄矛盾的“正常化”,推动建设稳定和可预期的大国关系。此次会议让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诚意,也为两国在未来进一步管控分歧,重塑新的互动模式提供了好的前提。根据CNN的报道,美俄两国领导人在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也指出,“即使在紧张时期”,两国也有共同的目标,即“确保战略领域的可预测性,减少武装冲突的风险和核战争的威胁”。
这次会晤也给双方留下了好印象。普京首先夸赞了拜登,形容他非常有经验和专业,并认可拜登重视家庭并为此付出的一切。拜登则夸赞普京是“有价值的对手”,并向普京赠送了美洲野牛水晶雕塑和飞行员太阳镜。尽管如此,普京直言他和拜登之间没有友谊,而是就两国利益进行了务实的对话。而拜登也表示所作所为纯粹是为了“美国人民”。美俄双方都在尝试构建一种“直截了当”的沟通模式。
双方在军备控制、网络攻击以及核稳定等议题花费了大量时间,围绕着俄反对派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乌克兰危机和网络黑客问题争执不下。此次会议并没有展现出大国博弈中特有的云翳诡谲,也没有谁胜谁负一说。双方都在争取实现自我的利益,也在观察事态的发展。因为布丁好坏,一尝便知。
自身利益的交叉验证
若是仅仅从坦诚角度给此次会议解读赋予较多的象征性意义,则会带来理解问题。日内瓦会晤开启了美俄直接沟通的新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新模式”,更非推动美俄关系“实质性转向”。
作为“山巅之民”,美国领袖对后冷战时代欧亚地区的制度变革有几乎传教士般的热忱。一个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符合美式民主的俄罗斯必然在全球层面跟随美国稳固其所护持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按照民主国家不会出现战争的逻辑,俄罗斯若是能够成为美国的盟邦,必然会极大地扩展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并减损全球经济权力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的各类不平衡性。由此在“长普京时代”,美国两党领袖在反对俄罗斯这一议题出乎意料的一致。这种对俄罗斯单向的、非对称的影响始终是美国精英处理俄国问题的惯用逻辑。美国必须利用俄罗斯权力衰落这一有利态势形成对美国有利的政治氛围,从而推动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然而,令美国无法想象的是,特朗普执政时期“通俄门”风波不断发酵。在这一政治剧场中,美国将俄罗斯的行为描述为“前所未有”,甚至表示这是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挑衅,但却鲜有证据指控克里姆林宫。让美国精英更为不满的是,特朗普除了拒绝“通俄门”指控外,却同时表示和普京关系融洽。自2017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20国集团会议开始,双方举行了多次对话,并一直相信“普京不会干涉美国大选”。
与特朗普总统相比,民主党人拜登的胜选并没有获得普京的祝福。3月份,拜登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甚至承认普京是个“杀手”;4月份同普京首次电话寒暄之后,拜登很快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俄实施新制裁。两国关系随后进一步下沉,双方相继召回大使。拜登高调制裁俄国,要求普京在各项议程上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完全不顾及对方态度和情感。世界再次播放了美国精英对抗俄罗斯的传统政治剧目,一个羸弱到不能维护国内秩序或不能维护周边安全的俄罗斯对美国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同普京进行的会晤很难被理解为拜登政府妥协的姿态。拜登直言,如果被监禁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死亡,后果将是“对俄罗斯毁灭性打击”。在乌克兰事务上,拜登批评了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东部边境地区增加军事存在,并担忧身份不明的俄国人对美国持续进行网络攻击。根据美国方面的报道,拜登与普京还详细讨论了网络安全问题,美方甚至提出了一份包含16个关键基础设施实体的清单。言下之意,如果这些清单内的目标遭到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的攻击,则可能值得政府做出回应。
对俄强硬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渐趋形成的外交传统,创造机会同美对话也是普京的一贯做法。在普京看来,双方都表现出相互理解的意愿,并想方设法使双方立场更为紧密。俄罗斯非常清楚同美国妥协意味着政治合法性的丧失。事关国家声誉,俄罗斯并不愿意承担秩序变动“不负责任”的一方,积极以强硬姿态参与日内瓦会晤也在向世界表明俄罗斯并不恐惧谈判失败的任何后果。
普京驳斥了华盛顿的各项指控,强调纳瓦尔尼藐视法律并痛斥美国民主的伪善。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强调是基辅首先违反了停火协议条款。俄罗斯在网络上也一直是美国攻击的目标。普京的强硬可以理解。这从另一方面表明,没有俄罗斯的默许和理解,美国很难掌控全局。美国在全球的价值观和利益的实现都将是困难的,甚至可能是寸步难行。因此对美国而言,最好的结果不是温和适度的协议或“可预测性”的各项承诺,而是表达美国强硬立场。
“中国身影”若隐若现
尽管不喜欢普京,也不认为俄罗斯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拜登依然坚持在同普京进行会晤。在日内瓦短暂的首脑互动中,美俄双方有大量的议题可供交谈。在西方分析家看来,“中国问题”尽管没有写进美俄议事日程,但极有可能成为双方互动的焦点。甚至有西方学者公开承认,日内瓦会晤就是美国为了稳住俄罗斯,以更好地应对中国。
从美国来看,这一思路异常理性。拜登的欧洲之行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打造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反华联盟。在G7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峰会,都象征性表达了对华的共同疑虑,创造共同的对手中国以稳固西方联盟。可以预见,拜登将迫不及待将中国议题拿出来说事,在全球战略稳定、战略武器削减谈判、人权以及中俄关系入手讨论寻找对华一致性。西方学者颇为自信的认为,中俄关系的脆弱性大于预期,俄罗斯并不能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甚至表示发现了“规律”,即俄罗斯精英对中国迅速崛起“非常恐惧”。
拜登由于其老成的政客身份并不能赢得普京的好感。相反,普京在之前同全国广播公司(NBC)自信如流的对答中清楚表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几十年的基础,中国自始至终对俄罗斯颇为友好,两国关系和信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成就斐然,这是美国人所不能给予的。普京尊重并珍惜中国的信任,当然也不会担心这位职业政客做出任何冲动举动。拜登“离间”中俄关系的意图自然不会被普京所理解。
可以猜测,拜登为找到中俄关系的“缝隙”,最可能出现的话术有两种:一是强调俄罗斯同中国深度合作有被牵连的风险。美国对华一方面采取挤压和遏制政策,在人权议题上、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贸易上对华施压。而美对俄则只在有限议题或有限领域进行施压。俄罗斯若是“执拗”支持中国将会被追加新的制裁。二是联盟压制和力诱疏离。美国可能通过西方联盟与俄罗斯持续性遏制,以联盟对抗为代价逼迫俄罗斯放弃全面对抗,并以部分地区利益让渡作为诱饵,呼吁俄缓慢疏离中俄关系。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并没有提及中国议题。这超出了多数西方观察家的预期,倒也符合常理。两个巨人比力气时,不会首先抛出第三方,这将被认为是露怯行动。普京在会晤之前就已经清晰表达中俄关系稳如磐石的看法,拜登也坚信西方联盟的巩固足以制衡中国不断崛起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议题不在当前美俄谈判的菜单,这并不代表中国议题对美俄关系而言不重要。中俄关系升级加剧美国对中俄结盟的猜忌和紧张。美国智库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相关中国问题专家表示,美国逐渐发现应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对手”越来越困难,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分而治之。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原题《布丁口味:美俄首脑会晤中的分歧与克制》
当地时间6月16日上午11点45分,美俄首脑日内瓦会晤持续了2小时38分钟结束,远低于预期。拜登首先离开会场,离开之前向记者们竖起了大拇指。会后,双方当即各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阐述了各自的“成果”。
很快,美国白宫发布了《美俄总统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强调确保战略领域的可预测性,并在不久开展综合性的双边战略稳定对话以降低风险。双方此次会晤达成一定的预期。此次峰会展现了美俄分歧的深度,但双方都较为克制愿意首先在网络安全和军备控制上举行低级别会谈,也同意派回大使。
拜登与普京
布丁好坏,一尝便知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领导人在构思外交政策时从未面临这样的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危机,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日渐衰落,世界秩序充满着不确定性。与之相应,美国的传统对手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地位也骤然下降。多数观察家在分析拜登与普京的首脑会晤时,几乎都做出了“美俄关系不会转圜,只会增强危机管控”的判断。
在两国首脑接触前夕,两国领袖释放了大量的信号,刻意强调美俄关系不会因为一次首脑会议而发生乐观的转变,两国也似乎有意向第三方中国展示各自的意图:美国无需拉拢俄罗斯就能直接对中国的崛起做出高效回应,而俄罗斯也无需向美国示好而坐观“渔翁之利”。
从各方报道来看,此次会议可以用“坦诚”两个字来概括。美国总统拜登坦言“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其一,确定了两国可以做哪些实际工作,以促进双方共同利益;其二,直接沟通,美国将会为自身和盟友的损害做出回应;其三,明确阐述美国的优先事项和价值观,以便俄国直接知晓。
拜登承认此次峰会并不意味着这种“坦诚”成为美俄交往的固定模式,但双方都较为积极的看待美俄矛盾的“正常化”,推动建设稳定和可预期的大国关系。此次会议让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诚意,也为两国在未来进一步管控分歧,重塑新的互动模式提供了好的前提。根据CNN的报道,美俄两国领导人在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也指出,“即使在紧张时期”,两国也有共同的目标,即“确保战略领域的可预测性,减少武装冲突的风险和核战争的威胁”。
这次会晤也给双方留下了好印象。普京首先夸赞了拜登,形容他非常有经验和专业,并认可拜登重视家庭并为此付出的一切。拜登则夸赞普京是“有价值的对手”,并向普京赠送了美洲野牛水晶雕塑和飞行员太阳镜。尽管如此,普京直言他和拜登之间没有友谊,而是就两国利益进行了务实的对话。而拜登也表示所作所为纯粹是为了“美国人民”。美俄双方都在尝试构建一种“直截了当”的沟通模式。
双方在军备控制、网络攻击以及核稳定等议题花费了大量时间,围绕着俄反对派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乌克兰危机和网络黑客问题争执不下。此次会议并没有展现出大国博弈中特有的云翳诡谲,也没有谁胜谁负一说。双方都在争取实现自我的利益,也在观察事态的发展。因为布丁好坏,一尝便知。
自身利益的交叉验证
若是仅仅从坦诚角度给此次会议解读赋予较多的象征性意义,则会带来理解问题。日内瓦会晤开启了美俄直接沟通的新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新模式”,更非推动美俄关系“实质性转向”。
作为“山巅之民”,美国领袖对后冷战时代欧亚地区的制度变革有几乎传教士般的热忱。一个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符合美式民主的俄罗斯必然在全球层面跟随美国稳固其所护持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按照民主国家不会出现战争的逻辑,俄罗斯若是能够成为美国的盟邦,必然会极大地扩展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并减损全球经济权力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的各类不平衡性。由此在“长普京时代”,美国两党领袖在反对俄罗斯这一议题出乎意料的一致。这种对俄罗斯单向的、非对称的影响始终是美国精英处理俄国问题的惯用逻辑。美国必须利用俄罗斯权力衰落这一有利态势形成对美国有利的政治氛围,从而推动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然而,令美国无法想象的是,特朗普执政时期“通俄门”风波不断发酵。在这一政治剧场中,美国将俄罗斯的行为描述为“前所未有”,甚至表示这是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挑衅,但却鲜有证据指控克里姆林宫。让美国精英更为不满的是,特朗普除了拒绝“通俄门”指控外,却同时表示和普京关系融洽。自2017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20国集团会议开始,双方举行了多次对话,并一直相信“普京不会干涉美国大选”。
与特朗普总统相比,民主党人拜登的胜选并没有获得普京的祝福。3月份,拜登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甚至承认普京是个“杀手”;4月份同普京首次电话寒暄之后,拜登很快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俄实施新制裁。两国关系随后进一步下沉,双方相继召回大使。拜登高调制裁俄国,要求普京在各项议程上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完全不顾及对方态度和情感。世界再次播放了美国精英对抗俄罗斯的传统政治剧目,一个羸弱到不能维护国内秩序或不能维护周边安全的俄罗斯对美国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同普京进行的会晤很难被理解为拜登政府妥协的姿态。拜登直言,如果被监禁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死亡,后果将是“对俄罗斯毁灭性打击”。在乌克兰事务上,拜登批评了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东部边境地区增加军事存在,并担忧身份不明的俄国人对美国持续进行网络攻击。根据美国方面的报道,拜登与普京还详细讨论了网络安全问题,美方甚至提出了一份包含16个关键基础设施实体的清单。言下之意,如果这些清单内的目标遭到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的攻击,则可能值得政府做出回应。
对俄强硬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渐趋形成的外交传统,创造机会同美对话也是普京的一贯做法。在普京看来,双方都表现出相互理解的意愿,并想方设法使双方立场更为紧密。俄罗斯非常清楚同美国妥协意味着政治合法性的丧失。事关国家声誉,俄罗斯并不愿意承担秩序变动“不负责任”的一方,积极以强硬姿态参与日内瓦会晤也在向世界表明俄罗斯并不恐惧谈判失败的任何后果。
普京驳斥了华盛顿的各项指控,强调纳瓦尔尼藐视法律并痛斥美国民主的伪善。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强调是基辅首先违反了停火协议条款。俄罗斯在网络上也一直是美国攻击的目标。普京的强硬可以理解。这从另一方面表明,没有俄罗斯的默许和理解,美国很难掌控全局。美国在全球的价值观和利益的实现都将是困难的,甚至可能是寸步难行。因此对美国而言,最好的结果不是温和适度的协议或“可预测性”的各项承诺,而是表达美国强硬立场。
“中国身影”若隐若现
尽管不喜欢普京,也不认为俄罗斯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拜登依然坚持在同普京进行会晤。在日内瓦短暂的首脑互动中,美俄双方有大量的议题可供交谈。在西方分析家看来,“中国问题”尽管没有写进美俄议事日程,但极有可能成为双方互动的焦点。甚至有西方学者公开承认,日内瓦会晤就是美国为了稳住俄罗斯,以更好地应对中国。
从美国来看,这一思路异常理性。拜登的欧洲之行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打造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反华联盟。在G7峰会、北约峰会、美欧峰会,都象征性表达了对华的共同疑虑,创造共同的对手中国以稳固西方联盟。可以预见,拜登将迫不及待将中国议题拿出来说事,在全球战略稳定、战略武器削减谈判、人权以及中俄关系入手讨论寻找对华一致性。西方学者颇为自信的认为,中俄关系的脆弱性大于预期,俄罗斯并不能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甚至表示发现了“规律”,即俄罗斯精英对中国迅速崛起“非常恐惧”。
拜登由于其老成的政客身份并不能赢得普京的好感。相反,普京在之前同全国广播公司(NBC)自信如流的对答中清楚表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几十年的基础,中国自始至终对俄罗斯颇为友好,两国关系和信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成就斐然,这是美国人所不能给予的。普京尊重并珍惜中国的信任,当然也不会担心这位职业政客做出任何冲动举动。拜登“离间”中俄关系的意图自然不会被普京所理解。
可以猜测,拜登为找到中俄关系的“缝隙”,最可能出现的话术有两种:一是强调俄罗斯同中国深度合作有被牵连的风险。美国对华一方面采取挤压和遏制政策,在人权议题上、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贸易上对华施压。而美对俄则只在有限议题或有限领域进行施压。俄罗斯若是“执拗”支持中国将会被追加新的制裁。二是联盟压制和力诱疏离。美国可能通过西方联盟与俄罗斯持续性遏制,以联盟对抗为代价逼迫俄罗斯放弃全面对抗,并以部分地区利益让渡作为诱饵,呼吁俄缓慢疏离中俄关系。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并没有提及中国议题。这超出了多数西方观察家的预期,倒也符合常理。两个巨人比力气时,不会首先抛出第三方,这将被认为是露怯行动。普京在会晤之前就已经清晰表达中俄关系稳如磐石的看法,拜登也坚信西方联盟的巩固足以制衡中国不断崛起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议题不在当前美俄谈判的菜单,这并不代表中国议题对美俄关系而言不重要。中俄关系升级加剧美国对中俄结盟的猜忌和紧张。美国智库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相关中国问题专家表示,美国逐渐发现应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对手”越来越困难,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分而治之。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原题《布丁口味:美俄首脑会晤中的分歧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