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字号: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2017-04-05 14:41:02
来源:《世界知识》 作者: 王洪起
关键词:北约(NATO) 点击: 我要评论
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险,仍旧是个“火药桶”。

   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险,仍旧是个“火药桶”。

  美国:推行平衡政策

  目前,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四大国际力量正在西巴尔干地区博弈。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巴尔干的新秩序。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之后,美逐渐把巴尔干的主导权交由德国为首的欧盟。随后,美在全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巴尔干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不再愿意在本地区投入过多的资金和力量,更不想深陷“火药桶”之中。美国在巴尔地区的影响力、号召力随之下降,巴尔干地区对美的信从率也在减弱,甚至唯美马首是瞻、最亲美靠美的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也出现反美思潮。但是,出于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为抵制俄罗斯的重返及其影响力的强力提升,美国绝不会退出巴尔干地区,而是继续通过北约保持美在该地区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

  特朗普上台伊始,西巴尔干地区各国心态各异,反应不一。有的国家希望特朗普能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既往政策与做法;也有一些国家希望美国能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以缓和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多数国家对特朗普上台表示担忧并深感不确定性,盼望美国继续充当它们的“保护神”但分析一般认为,特朗普入主白宫执政,由美国安排的巴尔干地区秩序和基本格局不致发生巨大改变;巴尔干地区仍然不会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欧盟外交政策专家斯特凡·莱纳2月11日向媒体发表谈话称:可以肯定,特朗普政府对巴尔干政策的趋势是维持现状,总的来说,美国对巴尔干的基本路线不会改变,但巴尔干事务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所占据的位置较小、关注度较低。巴尔干智库人士帕诺同样认为:“发生某种给巴尔干带来后果的剧烈事件是有可能的,但美国的巴尔干政策不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因为美国希望巴尔干成为一个稳定的地区,这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也有分析认为,今后,美国的巴尔干外交政策将不再偏袒和“照顾”某个别国家,而是对这一次热点地区推行平衡政策,对科索沃—塞尔维亚关系、科索沃—黑山关系、科索沃—马其顿关系、阿尔巴尼亚—希腊关系等问题上均采取中立立场,不倾向于干预,以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在本地区总的战略目标依然是将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纳入欧洲—大西洋架构。自2016年以来,美国在巴尔干地区重点从事的如下活动将进一步延续。

  黑山将“百分之百”地成为北约成员

  积极策划和推动北约东扩,以低标准接纳黑山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

  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北约成员国外长于2015年12月2日正式批准启动黑山加入北约的谈判,并于2016年5月19日签署黑山加入北约协定,待北约全部28个成员国议会批准这一协定后,拟于今年5月底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将正式吸收黑山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这也将是北约七年以来的再次东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博弈也因此再度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黑山将成为继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之后第三个加入北约的西巴尔干国家。而随着黑山的加入,北约将填补在巴尔干地区的缺口,获得在亚得里亚海的有利地理位置及可以停靠大型军舰和潜艇的亚得里亚海深水港,并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利益和传统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说明北约扩容没有结束,仍将继续下去,这对马其顿、波黑等尚未入约的巴尔干国家或对不愿入约的塞尔维亚来说,都是一个鼓舞,也就是说,有朝一日,所有巴尔干国家都可以入约。

  如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所说:“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扩张进程,反对黑山加入北约,但是北约再次证明,尽管俄反对,扩张进程却一直在进行。俄罗斯没有否决权。”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亚历山大·格鲁什科则公开表示:“西欧国家首先应明白,这一发展既不符合其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同俄罗斯维持健康务实的关系。”“试图在针对俄罗斯或缺少俄罗斯的情况下构建自身安全,是一个‘幻想’。”“德国之声”在报道北约吸收黑山加入时也指出,北约对被接纳国的价值观改造是一厢情愿的想法,黑山的内政并不会因为北约接纳其为新成员国而风平浪静。

  黑山2016年发生的多次抗议活动,特别是10月举行议会选举期间发生的所谓“刺杀与政变阴谋”,以及大选后所有反对党不承认选举结果、抵制新议会,均证明了这个蕞尔小国局势的不稳定。12月3日,美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斯科特以黑山为例,指责俄罗斯干涉巴尔干国家内政、破坏黑山稳定。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发表过“改变美国立场,不允许黑山加入北约”等类似的言论,令黑山当局愕然。如今,美国政府将如何做,黑山拭目以待。迄今,28个北约成员中尚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四个成员国议会未履行批准黑山入约程序,但黑山外长坚信,黑山将“百分之百”地成为北约成员。

  “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稳定的基石”

  极力拉拢塞尔维亚,鼓励其参与北约伙伴关系活动。

  与西巴尔干其他国家不同,塞尔维亚坚持军事中立,“入盟不入约”。然而,塞尔维亚也承认北约在地区安全体系内、特别是在保护科索沃塞族居民的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塞尔维亚不入约,不等于不与其进行合作。考虑到塞是巴尔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一直拉拢其加入北约。美国驻塞军事政治分析家格兰特·莫罗日前明确表示,如果塞尔维亚能加入北约,对塞、美和欧盟三方都大有益处。近一年多来,美国及北约势力积极进行各层面的接触,持续对塞施加影响,努力动摇塞政府“保持军事中立,不加入军事联盟”的立场。与此同时,美国当局对一贯坚持的抑塞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强调“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稳定的基石”。

  去年年中,美国时任国务卿助理纽兰和时任副总统拜登先后访塞,努力拉近美塞关系,鼓励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支持塞的入盟愿望和进程。纽兰称,“美国因塞尔维亚作为伙伴感到自豪”,并说“塞美关系与塞俄关系没有矛盾,塞没必要在伙伴和盟友之间选边站”。拜登在贝尔格莱德逗留期间则向在北约空袭的遇难者致哀,这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做此表示。舆论认为,拜登的巴尔干告别之行表明,“时代变了,美国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美国不愿意再百分之百地站在科索沃一边,美国不指望要求塞承认科索沃为‘国家’”。美国虽已放弃了上世纪90年代在西巴尔干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在巴尔干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但仍试图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一年来,塞美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去年2月,塞尔维亚政府与北约保障供给局签署协议,塞议会批准了有关授予北约代表外交豁免权以及在塞尔维亚境内提供后勤支持的文件。当月,贝尔格莱德在时隔24年后恢复了与纽约之间的直航。武契奇总理说,塞美之间的直接联系将促进塞经济发展,同时使塞更加靠近美国和美国人民。去年7月,塞首次同意,因“人道主义原因”接收两名关塔那摩囚犯。塞外交部称,塞此举为的是跟美国建立友好关系。

  “阿尔巴尼亚是美国在巴尔干的关键性盟友”

  支持北约新成员国,激励其在北约南翼战略中发挥作用。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是2009年一起入约的新成员,亲美、厌俄是阿尔巴尼亚的特点。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载文强调,阿尔巴尼亚是美国在巴尔干的关键性盟友,必须对其提供帮助。该杂志指出,美国政府如果要保持欧洲稳定、避免冲突、控制目前的难民危机,就要更多地关注巴尔干;更有观点认为,美国要使俄罗斯的影响力被限制在前苏联范围之内而远离巴尔干,就要更加关注巴尔干、特别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尽管国家小,但战略位置重要。美国在巴尔干、特别是在阿尔巴尼亚的存在,应该是稳固的、长期的和持续不断的,要制定长期战略。

  2016年,阿尔巴尼亚仿照美国联邦调查局组建了国家调查局,建立了北约反恐中心,并应美国要求,继2006年接收五名关塔那摩监狱的“东突”囚犯之后,又接受了原美军驻伊拉克营地的近3000名伊朗“异见分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菲利普去年12月透露,考虑到俄罗斯的危险性以及土耳其作为北约盟友的不牢靠性,他已报告当选总统特朗普,要求他重新看重阿尔巴尼亚、科索沃这些美国可靠盟友的作用,同时建议扩建阿尔巴尼亚莱什区的佳德尔空军机场(原由中国援建),将其提升为北约空军的重要军事基地,以便满足北约“新目标”的需要,即北约在中东的军事行动,或保护北约成员国。

  据媒体透露,阿尔巴尼亚日前接受了由美国赠送的250辆战略运输装甲车辆,以便更换旧的武器装备,同时还接受了意大利赠送的5000部价值1000万欧元的自动化武器装备。美国还赠予克罗地亚16架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是2010年〜2012年生产、2012年〜2015年服役的。克罗地亚成为巴尔干空中系统主导国家。

  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部长日前宣布,从2017年起,阿将加强集体防务,一方面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参加北约东翼快速反应部队,做首次参战的准备,保护拉脱维亚边界;另一方面将首次参加北约的海上行动,派舰只到爱琴海执行任务。

  美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一些作为,也引起阿社会政治精英和舆论界的反感。不少政界人士公开谴责美国的作为触犯了阿主权,把阿当成了美国的“垃圾堆”。

  科索沃:美国树立的“民主建国”的样板

  大力扶持科索沃,使其尽快入约。

  近两年多,科索沃发生自“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政权机构多次几近瘫痪。而科索沃又是美国树立的“民主建国”的样板,“科索沃独立不可逆转,独立的科索沃的成功是美国政府的优先考虑”。因此,美国政府千方百计维持科索沃“国家”的生存。2016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助理纽兰均走访了普里什蒂纳,并承诺:如果科索沃“玩得漂亮”,美国将提供22亿美元的援助,条件是科保持社会安定,坚持走欧洲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科索沃反对党对美国官员的建议不屑一顾,政治危机依旧。美国在科索沃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伊斯肯德罗夫分析认为,美国在巴尔干地区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计划中不仅包括美国在巴尔干“确定位置”的政治存在,而且更有军事存在。科索沃由于所在的优势地位,正是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确定位置”。北约,特别是美国希望把科索沃打造成在巴尔干推行军事和政治计划的中心,成为导弹防御系统基地。迄今,美国在科索沃的邦德斯蒂尔军事基地是它在欧洲的最大基地。

  2015年11月19日,科索沃“总理”穆斯塔法曾致函北约秘书长,要求强化合作,建议与北约开启高级别政治对话,建立正式关系,要求在北约总部开设科索沃联络处,科索沃参加北约和平伙伴计划。美国则承诺,美国保持其在科索沃的永久性军事存在,同时在外交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强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在本地区的作用,表示支持科索沃保安力量的转型,协助科索沃保安力量在德国的多国联合军训中心进行转型训练。

  今年初,由于相继发生了科索沃北部米特罗维察建立隔离墙、塞尔维亚“宣示主权列车”试图驶入科索沃北部塞族区以及法国有关当局应塞方要求拘捕科索沃前“总理”拉穆什·哈拉迪纳伊等事件,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双边关系骤然紧张,口水战不断。科索沃当局趁机再次提出科索沃保安力量转型为科索沃军事力量,即建立科索沃正式军队的要求。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1月12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支持科索沃建军,同时表示包括650名美国军人在内的30国4600名“科索沃部队(北约)”(KFOR)军人继续驻守科索沃直至科索沃本身可以自卫。2月14日科索沃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组建名副其实的武装力量。科索沃议会和政府与北约和美国协商如何根据建军决议共同发展作战能力。3月6日,科索沃“总统”萨奇向科索沃议会递交法案,试图不通过修宪即可实现科索沃保安力量向正规军队的转型。科索沃当局的决定和美国的表态立即引起塞尔维亚方面的强烈反应,认为科索沃方面此举违反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塞尔维亚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表示,塞尔维亚希望获得欧盟、美国和莫斯科的帮助,阻止科索沃擅自建立武装力量的企图。此后,北约方面表示,科索沃宣布组建军队的决定是“片面的”,美国方面则声明,美国对“科索沃共和国”不修改“宪法”就建立军队的计划“感到担忧”。美国和北约同时表示,科索沃只有通过修改“宪法”而不是只通过有关法律才能组建军队。

  议会选举:美国操纵选民意志

  协助欧盟处理马其顿政治危机。

  2016年是马其顿政治危机最为深重的一年。这次危机早在2014年4月马其顿举行议会选举后就已孕育。2015年2月反对党公开“电话窃听丑闻”,开始大规模抗议游行,要求政府辞职,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经欧盟和美国斡旋,马其顿执政党和反对党达成于2016年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协议。然而,协议未能得到遵守,选举日期两度推迟,最后于2016年12月11日举行。根据选举结果,马族两大政党的得票率十分接近,联合组阁权实际上掌握在阿族政党手中。目前,组阁处于僵持阶段。旷日持久的马其顿政治危机非但没有因为选举而得到缓解,反而有发展到种族危机的可能。

  为了协助欧盟解决马其顿危机,美国政府去年曾委派时任国务卿助理纽兰走访斯科普里,并派外交官与欧盟官员一起参与斡旋。选举之后,美国政府官员和驻马大使多次发声,对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的举措及前执政党领导人不断进行指责和批评。

  巴尔干舆论指出,“外国”利益集团和“外国”情报机构利用马其顿国内反对派和非政府组织,为推翻马其顿政府而大搞阴谋。在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的公司和北约前将军克拉克的公司把手伸向科索沃之后,正在西巴尔干地区牟取经济利益。马其顿危机的背后有索罗斯基金会的支持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身影。由索罗斯基金会资助的70多个非政府组织在马其顿全国各地发动抗议反政府游行,制造马其顿不稳定。而索罗斯本人则亲自出面“澄清”,他“没有参与搞垮马其顿的企图”。

  今年1月17日,美国参议院六名接近特朗普的共和党议员联名致函美国驻马大使,对这位大使的工作提出质疑,批评他“片面支持社民盟”,并与索罗斯基金会支持的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推动马其顿建立红绿联盟政府,即左翼与伊斯兰党的联合政府,触犯了马其顿的国家主权,称他不是美国的大使,并勒令他两周内做出答复,同时吁请特朗普政府对其做出深入调查后予以调离驻马其顿大使一职。然而,美国国务院却迄今对这位大使的工作予以肯定。

  无独有偶。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尔日前在接受阿尔巴尼亚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建立马其顿国的努力已经失败,由保加利亚和科索沃把马其顿一分为二的所有条件已经产生。对此,马其顿外交部当即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国务院对罗拉巴奇尔的言论予以澄清。声明说,这些言论已经在马其顿及其邻国引发严重焦虑,因为这些言论在这一地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马其顿政治危机折射出美国与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博弈。俄罗斯方面明确支持马其顿执政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多次公开谴责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马其顿搞“颜色革命”,旨在推翻马其顿政权。俄罗斯外交部也对美国方面干预马其顿选举事务的一系列言行做出了反应,称“外部影响”正在使马其顿局势严重恶化,西方要求他们认为“不适合”的马其顿政治家离开马政坛,这是违背选民意愿的。马其顿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没有达到解决危机的目的,而美国操纵选民意志,破坏巴尔干地区的脆弱的稳定。

  (作者为新华社地拉那分社原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2017-04-05 14:41:02
来源:《世界知识》 作者: 王洪起
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险,仍旧是个“火药桶”。

   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险,仍旧是个“火药桶”。

  美国:推行平衡政策

  目前,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四大国际力量正在西巴尔干地区博弈。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巴尔干的新秩序。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之后,美逐渐把巴尔干的主导权交由德国为首的欧盟。随后,美在全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巴尔干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不再愿意在本地区投入过多的资金和力量,更不想深陷“火药桶”之中。美国在巴尔地区的影响力、号召力随之下降,巴尔干地区对美的信从率也在减弱,甚至唯美马首是瞻、最亲美靠美的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也出现反美思潮。但是,出于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为抵制俄罗斯的重返及其影响力的强力提升,美国绝不会退出巴尔干地区,而是继续通过北约保持美在该地区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

  特朗普上台伊始,西巴尔干地区各国心态各异,反应不一。有的国家希望特朗普能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既往政策与做法;也有一些国家希望美国能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以缓和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多数国家对特朗普上台表示担忧并深感不确定性,盼望美国继续充当它们的“保护神”但分析一般认为,特朗普入主白宫执政,由美国安排的巴尔干地区秩序和基本格局不致发生巨大改变;巴尔干地区仍然不会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欧盟外交政策专家斯特凡·莱纳2月11日向媒体发表谈话称:可以肯定,特朗普政府对巴尔干政策的趋势是维持现状,总的来说,美国对巴尔干的基本路线不会改变,但巴尔干事务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所占据的位置较小、关注度较低。巴尔干智库人士帕诺同样认为:“发生某种给巴尔干带来后果的剧烈事件是有可能的,但美国的巴尔干政策不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因为美国希望巴尔干成为一个稳定的地区,这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也有分析认为,今后,美国的巴尔干外交政策将不再偏袒和“照顾”某个别国家,而是对这一次热点地区推行平衡政策,对科索沃—塞尔维亚关系、科索沃—黑山关系、科索沃—马其顿关系、阿尔巴尼亚—希腊关系等问题上均采取中立立场,不倾向于干预,以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在本地区总的战略目标依然是将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纳入欧洲—大西洋架构。自2016年以来,美国在巴尔干地区重点从事的如下活动将进一步延续。

  黑山将“百分之百”地成为北约成员

  积极策划和推动北约东扩,以低标准接纳黑山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

  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北约成员国外长于2015年12月2日正式批准启动黑山加入北约的谈判,并于2016年5月19日签署黑山加入北约协定,待北约全部28个成员国议会批准这一协定后,拟于今年5月底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将正式吸收黑山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这也将是北约七年以来的再次东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博弈也因此再度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黑山将成为继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之后第三个加入北约的西巴尔干国家。而随着黑山的加入,北约将填补在巴尔干地区的缺口,获得在亚得里亚海的有利地理位置及可以停靠大型军舰和潜艇的亚得里亚海深水港,并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利益和传统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说明北约扩容没有结束,仍将继续下去,这对马其顿、波黑等尚未入约的巴尔干国家或对不愿入约的塞尔维亚来说,都是一个鼓舞,也就是说,有朝一日,所有巴尔干国家都可以入约。

  如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所说:“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扩张进程,反对黑山加入北约,但是北约再次证明,尽管俄反对,扩张进程却一直在进行。俄罗斯没有否决权。”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亚历山大·格鲁什科则公开表示:“西欧国家首先应明白,这一发展既不符合其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同俄罗斯维持健康务实的关系。”“试图在针对俄罗斯或缺少俄罗斯的情况下构建自身安全,是一个‘幻想’。”“德国之声”在报道北约吸收黑山加入时也指出,北约对被接纳国的价值观改造是一厢情愿的想法,黑山的内政并不会因为北约接纳其为新成员国而风平浪静。

  黑山2016年发生的多次抗议活动,特别是10月举行议会选举期间发生的所谓“刺杀与政变阴谋”,以及大选后所有反对党不承认选举结果、抵制新议会,均证明了这个蕞尔小国局势的不稳定。12月3日,美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斯科特以黑山为例,指责俄罗斯干涉巴尔干国家内政、破坏黑山稳定。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发表过“改变美国立场,不允许黑山加入北约”等类似的言论,令黑山当局愕然。如今,美国政府将如何做,黑山拭目以待。迄今,28个北约成员中尚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四个成员国议会未履行批准黑山入约程序,但黑山外长坚信,黑山将“百分之百”地成为北约成员。

  “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稳定的基石”

  极力拉拢塞尔维亚,鼓励其参与北约伙伴关系活动。

  与西巴尔干其他国家不同,塞尔维亚坚持军事中立,“入盟不入约”。然而,塞尔维亚也承认北约在地区安全体系内、特别是在保护科索沃塞族居民的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塞尔维亚不入约,不等于不与其进行合作。考虑到塞是巴尔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一直拉拢其加入北约。美国驻塞军事政治分析家格兰特·莫罗日前明确表示,如果塞尔维亚能加入北约,对塞、美和欧盟三方都大有益处。近一年多来,美国及北约势力积极进行各层面的接触,持续对塞施加影响,努力动摇塞政府“保持军事中立,不加入军事联盟”的立场。与此同时,美国当局对一贯坚持的抑塞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强调“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地区稳定的基石”。

  去年年中,美国时任国务卿助理纽兰和时任副总统拜登先后访塞,努力拉近美塞关系,鼓励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支持塞的入盟愿望和进程。纽兰称,“美国因塞尔维亚作为伙伴感到自豪”,并说“塞美关系与塞俄关系没有矛盾,塞没必要在伙伴和盟友之间选边站”。拜登在贝尔格莱德逗留期间则向在北约空袭的遇难者致哀,这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做此表示。舆论认为,拜登的巴尔干告别之行表明,“时代变了,美国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美国不愿意再百分之百地站在科索沃一边,美国不指望要求塞承认科索沃为‘国家’”。美国虽已放弃了上世纪90年代在西巴尔干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在巴尔干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但仍试图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一年来,塞美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去年2月,塞尔维亚政府与北约保障供给局签署协议,塞议会批准了有关授予北约代表外交豁免权以及在塞尔维亚境内提供后勤支持的文件。当月,贝尔格莱德在时隔24年后恢复了与纽约之间的直航。武契奇总理说,塞美之间的直接联系将促进塞经济发展,同时使塞更加靠近美国和美国人民。去年7月,塞首次同意,因“人道主义原因”接收两名关塔那摩囚犯。塞外交部称,塞此举为的是跟美国建立友好关系。

  “阿尔巴尼亚是美国在巴尔干的关键性盟友”

  支持北约新成员国,激励其在北约南翼战略中发挥作用。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是2009年一起入约的新成员,亲美、厌俄是阿尔巴尼亚的特点。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载文强调,阿尔巴尼亚是美国在巴尔干的关键性盟友,必须对其提供帮助。该杂志指出,美国政府如果要保持欧洲稳定、避免冲突、控制目前的难民危机,就要更多地关注巴尔干;更有观点认为,美国要使俄罗斯的影响力被限制在前苏联范围之内而远离巴尔干,就要更加关注巴尔干、特别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尽管国家小,但战略位置重要。美国在巴尔干、特别是在阿尔巴尼亚的存在,应该是稳固的、长期的和持续不断的,要制定长期战略。

  2016年,阿尔巴尼亚仿照美国联邦调查局组建了国家调查局,建立了北约反恐中心,并应美国要求,继2006年接收五名关塔那摩监狱的“东突”囚犯之后,又接受了原美军驻伊拉克营地的近3000名伊朗“异见分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菲利普去年12月透露,考虑到俄罗斯的危险性以及土耳其作为北约盟友的不牢靠性,他已报告当选总统特朗普,要求他重新看重阿尔巴尼亚、科索沃这些美国可靠盟友的作用,同时建议扩建阿尔巴尼亚莱什区的佳德尔空军机场(原由中国援建),将其提升为北约空军的重要军事基地,以便满足北约“新目标”的需要,即北约在中东的军事行动,或保护北约成员国。

  据媒体透露,阿尔巴尼亚日前接受了由美国赠送的250辆战略运输装甲车辆,以便更换旧的武器装备,同时还接受了意大利赠送的5000部价值1000万欧元的自动化武器装备。美国还赠予克罗地亚16架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是2010年〜2012年生产、2012年〜2015年服役的。克罗地亚成为巴尔干空中系统主导国家。

  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部长日前宣布,从2017年起,阿将加强集体防务,一方面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参加北约东翼快速反应部队,做首次参战的准备,保护拉脱维亚边界;另一方面将首次参加北约的海上行动,派舰只到爱琴海执行任务。

  美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一些作为,也引起阿社会政治精英和舆论界的反感。不少政界人士公开谴责美国的作为触犯了阿主权,把阿当成了美国的“垃圾堆”。

  科索沃:美国树立的“民主建国”的样板

  大力扶持科索沃,使其尽快入约。

  近两年多,科索沃发生自“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政权机构多次几近瘫痪。而科索沃又是美国树立的“民主建国”的样板,“科索沃独立不可逆转,独立的科索沃的成功是美国政府的优先考虑”。因此,美国政府千方百计维持科索沃“国家”的生存。2016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助理纽兰均走访了普里什蒂纳,并承诺:如果科索沃“玩得漂亮”,美国将提供22亿美元的援助,条件是科保持社会安定,坚持走欧洲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科索沃反对党对美国官员的建议不屑一顾,政治危机依旧。美国在科索沃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伊斯肯德罗夫分析认为,美国在巴尔干地区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计划中不仅包括美国在巴尔干“确定位置”的政治存在,而且更有军事存在。科索沃由于所在的优势地位,正是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确定位置”。北约,特别是美国希望把科索沃打造成在巴尔干推行军事和政治计划的中心,成为导弹防御系统基地。迄今,美国在科索沃的邦德斯蒂尔军事基地是它在欧洲的最大基地。

  2015年11月19日,科索沃“总理”穆斯塔法曾致函北约秘书长,要求强化合作,建议与北约开启高级别政治对话,建立正式关系,要求在北约总部开设科索沃联络处,科索沃参加北约和平伙伴计划。美国则承诺,美国保持其在科索沃的永久性军事存在,同时在外交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强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在本地区的作用,表示支持科索沃保安力量的转型,协助科索沃保安力量在德国的多国联合军训中心进行转型训练。

  今年初,由于相继发生了科索沃北部米特罗维察建立隔离墙、塞尔维亚“宣示主权列车”试图驶入科索沃北部塞族区以及法国有关当局应塞方要求拘捕科索沃前“总理”拉穆什·哈拉迪纳伊等事件,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双边关系骤然紧张,口水战不断。科索沃当局趁机再次提出科索沃保安力量转型为科索沃军事力量,即建立科索沃正式军队的要求。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1月12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支持科索沃建军,同时表示包括650名美国军人在内的30国4600名“科索沃部队(北约)”(KFOR)军人继续驻守科索沃直至科索沃本身可以自卫。2月14日科索沃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组建名副其实的武装力量。科索沃议会和政府与北约和美国协商如何根据建军决议共同发展作战能力。3月6日,科索沃“总统”萨奇向科索沃议会递交法案,试图不通过修宪即可实现科索沃保安力量向正规军队的转型。科索沃当局的决定和美国的表态立即引起塞尔维亚方面的强烈反应,认为科索沃方面此举违反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塞尔维亚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表示,塞尔维亚希望获得欧盟、美国和莫斯科的帮助,阻止科索沃擅自建立武装力量的企图。此后,北约方面表示,科索沃宣布组建军队的决定是“片面的”,美国方面则声明,美国对“科索沃共和国”不修改“宪法”就建立军队的计划“感到担忧”。美国和北约同时表示,科索沃只有通过修改“宪法”而不是只通过有关法律才能组建军队。

  议会选举:美国操纵选民意志

  协助欧盟处理马其顿政治危机。

  2016年是马其顿政治危机最为深重的一年。这次危机早在2014年4月马其顿举行议会选举后就已孕育。2015年2月反对党公开“电话窃听丑闻”,开始大规模抗议游行,要求政府辞职,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经欧盟和美国斡旋,马其顿执政党和反对党达成于2016年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协议。然而,协议未能得到遵守,选举日期两度推迟,最后于2016年12月11日举行。根据选举结果,马族两大政党的得票率十分接近,联合组阁权实际上掌握在阿族政党手中。目前,组阁处于僵持阶段。旷日持久的马其顿政治危机非但没有因为选举而得到缓解,反而有发展到种族危机的可能。

  为了协助欧盟解决马其顿危机,美国政府去年曾委派时任国务卿助理纽兰走访斯科普里,并派外交官与欧盟官员一起参与斡旋。选举之后,美国政府官员和驻马大使多次发声,对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的举措及前执政党领导人不断进行指责和批评。

  巴尔干舆论指出,“外国”利益集团和“外国”情报机构利用马其顿国内反对派和非政府组织,为推翻马其顿政府而大搞阴谋。在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的公司和北约前将军克拉克的公司把手伸向科索沃之后,正在西巴尔干地区牟取经济利益。马其顿危机的背后有索罗斯基金会的支持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身影。由索罗斯基金会资助的70多个非政府组织在马其顿全国各地发动抗议反政府游行,制造马其顿不稳定。而索罗斯本人则亲自出面“澄清”,他“没有参与搞垮马其顿的企图”。

  今年1月17日,美国参议院六名接近特朗普的共和党议员联名致函美国驻马大使,对这位大使的工作提出质疑,批评他“片面支持社民盟”,并与索罗斯基金会支持的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推动马其顿建立红绿联盟政府,即左翼与伊斯兰党的联合政府,触犯了马其顿的国家主权,称他不是美国的大使,并勒令他两周内做出答复,同时吁请特朗普政府对其做出深入调查后予以调离驻马其顿大使一职。然而,美国国务院却迄今对这位大使的工作予以肯定。

  无独有偶。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尔日前在接受阿尔巴尼亚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建立马其顿国的努力已经失败,由保加利亚和科索沃把马其顿一分为二的所有条件已经产生。对此,马其顿外交部当即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国务院对罗拉巴奇尔的言论予以澄清。声明说,这些言论已经在马其顿及其邻国引发严重焦虑,因为这些言论在这一地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马其顿政治危机折射出美国与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博弈。俄罗斯方面明确支持马其顿执政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多次公开谴责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马其顿搞“颜色革命”,旨在推翻马其顿政权。俄罗斯外交部也对美国方面干预马其顿选举事务的一系列言行做出了反应,称“外部影响”正在使马其顿局势严重恶化,西方要求他们认为“不适合”的马其顿政治家离开马政坛,这是违背选民意愿的。马其顿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没有达到解决危机的目的,而美国操纵选民意志,破坏巴尔干地区的脆弱的稳定。

  (作者为新华社地拉那分社原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王洪起:美国如何维持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