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在特朗普政府力推下,以遏制中国崛起为主要诉求的美国"印太战略"逐渐成形,涵盖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美国夯实战略支点,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全方位合作,加紧拉拢印度加入遏华阵营,竭力构建针对中国的印太版"新北约"。拜登延续"印太战略"基本思路,拉盟友伙伴制衡中国,对印度的倚重不减反增。通过分析特朗普时期美国塑造印太地区安全、政治和经济秩序的主要机制和安排,以及拜登上任后对"印太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美国尤其重视盟友的作用与"多边主义",美国对印度实施反华联盟"战略捆绑"的内需与动力强劲。
与此同时,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重塑印度对外战略与"国际身份"。莫迪政府第一任期内,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加快印度向世界强国进发。莫迪政府第二任期提出"新印度"愿景,推行"印度至上"的大国外交,致力于让印度成为"全球性领导大国"(leading power),"而不只是一支平衡力量"。但在自身实力尚不足以支撑远大抱负的情况下,莫迪政府摒弃"不结盟"原则,主动利用大国竞争给印度带来的历史机遇,谋求冒险性战略的"高收益"。印度对美国的拉拢从"半推半就"到"开怀相迎",呈现出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势。在中美博弈加剧背景下,印度向美国战略靠拢态势引发包括印度本国战略界在内的各方关注。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在其新书《印度与亚洲地缘政治∶过去与现在》中指出,2017年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重启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益趋同。美国可能无法满足印度的所有战略需求,但却是影响印度所有关键利益最重要的国家,因此,印度与美国正在走向越来越具有联盟特征的伙伴关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前委员、知名战略家拉贾·莫汉(C.Raja Mohan)是较早察觉莫迪政府外交思维和战略转向的学者之一,其在著作《莫迪的世界》中提出,莫迪没有背负反西方的意识形态包袱,摒弃"不结盟"或"战略自主"的传统防御性政策,引领印度深化同美国战略合作,加速经济发展及增强军事实力,重塑印度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知名学者拉杰什·拉贾戈帕兰(Rajesh Rajagopalan)、布拉马·舍拉尼(Brahma Chellaney)等认为伴随中国快速崛起,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中国主导该地区,印度应该更加自信地靠近西方,拥抱印美战略伙伴关系。也有评论指出,印度如果放弃"战略自主",把自身利益与美国捆绑、将带来灾难性后果。但这种声音已淡出印度政学界主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莫迪政府希望借美国之力重塑印度的国际角色,美印关系走向将对未来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在驱动力与制约力双重作用下,印度是否放弃"战略自主"而与美国实现"战略捆绑"本身亦是大变局中的一个变量。
一、印度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新态势
伴随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家步升级对印度的角色定位。美国曾将美印关系囿于南亚次大陆与北印度洋视角范围,两国关系因美苏争霸与印巴冲突长期波动。冷战后,美印关系迅速升温。进入 21世纪,美国将印度纳入全球战略视野,重新评估印度的战略价值。"拉印遏华"战略思路在美国军政界不断延展,逐渐成为美国两党少有的共识。克林顿执政后期,美国将印度定位为拥有"民主基因"的"天然盟友",确立美印新型伙伴关系。小布什时期,美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还与印度签订《民用核协议》,给予印度在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情况下与之开展民用核技术合作的特殊待遇。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更加重视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作用,印度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美印关系被定义为"21世纪决定性伙伴关系"。特朗普政府着力推进"印太战略",重点推进印度发挥关键作用。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不断抬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印度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国际环境。莫迪带领印人党抓住机遇,甩掉"不结盟"传统的包袱,转向功利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多面结盟",即在不同的战略方向,同时与多个大国展开不同层级的关系。印度试图在中美博弈中攫取更多发展空间和利益,谋取印度自身"快速崛起"的战略机遇。
(一)政治上,印度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
基于"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及增强对华战略竞争力的考虑,美国推动旨在集团对抗中国的"印太战略",印度被视为抗衡中国最有力的伙伴之一。美国欲将印度打造成"印太战略"支柱,印度也满意于美国给予的"大国礼遇",美印战略合作取得实质进展。抓住机遇实现"领导大国"战略构想是印度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强劲动力。印度的大国情怀源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俯视印度洋的地缘优势及庞大人口和国土资源。印人党认为实现印度大国抱负的时机已然到来,在竞选宣言中称将"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应有的地位"。但当前印度的综合国力较"领导大国"尚有距离,且印度国内经济社会矛盾加剧,莫迪政府为转嫁矛盾,持续向外发力,与美国"印太战略"靠拢,为"印度时代的到来"寻求助力。美国则敞开怀抱,投其所好,表示"欢迎印度崛起成为全球领导力量和强有力的战略与防务伙伴"。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入常")是印度孜孜以求的梦想,奥巴马时期美国即表态支持印度入常,特朗普访问印度时重申这一立场。拜登上任后与莫迪通话,亦承诺支持印度入常。实际上,在美国大力支持下,印度近年来已火速加入多个国际多边出口管制组织,如《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瓦森纳协定》(WA)和《澳大利亚集团》等,为印度获得并出口车民用品高端技术铺平道路。但印度的胃口不断扩大。目标瞄向核供应国集团(NSG)。莫迪政府将跻身"核精英俱乐部"作为印度成功迈入世界大国之列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另眼相待、予以照顾,推动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印度则为继续享受"特殊待遇",对美国战略依靠倾向加重。
印度主要通过美印"2+2"对话机制、美印日三边峰会及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加强与美国"印太战略"融合,且靠拢趋势日益明显。2018年9月,美印举行首次外交与防务"2+2"部长级会谈。印度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与美国建立"2+2"对话机制的亚洲国家。印度还陆续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建立了"2+2"对话机制。2019年美印续开"2+2"对话会,双方重申推进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表示两国将在应对地区和全球威胁、打击恐怖主义、灾害救援以及海上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2020年底,临近美国大选之际,美印举行第三次"2+2"对话,签署新的防务合作协议,意在进一步将美印战略合作成果固化。美日印澳"四国机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构成,美国希望印度尽快融入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也逐渐转变对"四国机制"的消极态度。2019年,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议,"四国机制"由司局级提升至部长级。2020年,印度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军演.该军演正式升级为美日印澳四方联合演习。2021年3月。拜登十台伊始,召集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视频峰会。四方强调意识形态共同属性,并增加新冠疫苗生产与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合作等实质内容,推动"四国机制"扩容升级。
(二)安全上,美印防务合作达至"准盟友"水平
美国历来视防务安全合作为建立和维系盟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印安全合作主要表现在完善防务合作体系与升级军品贸易规模。2016年,奥巴马政府给予印度"主要防务合作伙伴"地位,令印度在防务贸易和技术分享方面获得美国亲密盟友同等待遇。自 2002年美印签署《一般军事信息安全协议》(GSOMIA)以来,双方在军事基础合作领域展开密集谈判,陆续于2016年签署《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2018年签署《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和2020年签署《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等四项协议,为美印深化防务交流、共享基地与情报信息等提供保障与实操便利。从协议签署进程来看,双方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关键性内容不断充实。
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地理空间情报数据库,已多次表示愿与印度共享涉华情报信息,印度也亟需先进精准的情报网络以提升战斗力。此外,为使印军的美制装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印度不断加强与美国武器系统的融合。特朗普政府授予印度"战略贸易许可地位"(STA-1),印度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第三个获得STA-1地位的亚洲国家。随后双方以签署《工业安全附件》(ISA)为保证,美国允许包括私营公司在内的印度企业获得敏感技术并参与高端武器生产,为美印军贸从生产链至供应链合作开辟新空间。同时,美印联合军演也不断升级。2019年 11月,美印举行首次名为"老虎凯旋"(Tiger Triumph)的联合三军演习,将两国军事合作提至新水平。拜登上任之初,美印即在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贾斯坦邦举行代号为"准备战争"(Yudh Abhyas)的联合军演。拜登在推翻前任特朗普多项既定政策之后,仍按照计划进行该项联合演习,续推"印太战略"下美印防务合作的意图明显。美印在印度洋南亚岛国的新动向也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印度视南亚及印度洋地区为其"势力范围",不允许域外国家染指。但为增强"安全感"和对华竞争筹码,印度近期不惜向美国"让渡"部分"地区权益"。印度已抹去 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派"企业号"航母进入印度外海的阴影,开始支持美国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区域开展军事行动。2020年7月,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与印度海军在该群岛海域进行联合演习。由于战略位置重要。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成为美印联手对华竞争的新领地。2013年,美国与马尔代夫秘密谈判《驻军地位协定》(SOFA)的消息被媒体披露。马尔代夫萨利赫政府上台后,奉行"印度第一"政策,印度加紧在马尔代夫群岛部署雷达系统,并乐见美马加强军事合作。2020年9月,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美马签署防务与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称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维护印度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合作。同样,扼守波斯湾东向石油通道的斯里兰卡,也是美国迫切希望加强防务合作的对象。2016年以来,美国军舰多次访问科伦坡港,斯里兰卡海军也多次受邀参加美国主导的海上军事演习。印度对中国与斯里兰卡港口建设合作深感不安,支持甚至施压斯里兰卡与美国开展防务合作,并拉日本参与运营科伦坡港西部集装箱码头开发项目。
(三)经济上,美印联手对抗""一带一路"倡议
美印抵制"一带一路"倡议,联手炮制"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等来抹黑及干扰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美印推出对冲经济发展计划,以稀释"一带一路"对区域资源整合作用。美国加快产业链对华"脱钩",以"去中国化"为目标,加强与"值得信赖的伙伴"合作,推动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反华经济联盟"经济繁荣网络"(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印日澳又联手启动"供应链弹性倡议"(SCRI),试图推动外资从华撤离,动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地位。印度还提出区域经济合作替代计划,如"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HMC)等,均将中国与巴基斯坦排除在外。拜登上任后试图复兴"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计划,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提出"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3W),推动建立"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而美国高调宣称"高标准" "透明度"等,实则企图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项目"立规矩""定规则"。
美国惯用技术、经济援助杠杆干涉别国内政,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成为美国"施援"重点对象。印度为弥补自身技术和资金短板,默许美国以援助为工具,逼迫南亚中小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为配合"印太战略"实施,此类援助机构如千年挑战公司(MCC)将主要受援国由非洲转向南亚、东南亚。尼泊尔、斯里兰卡等成为其"援助"目标。美国国务院2019年11月发布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进共同愿景》中指出,包括千年挑战公司在内的援助机构是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自2004年以来已向印太地区国家提供23亿美元援助。该机构的援助条款凌驾于受援国国内法之上,要求援助款不能违反美国法律、政策和价值观,否则将停止项目并撤回资金。美国"夹带私货"的援助项目,令地区内众多国家望而却步。2017年尼泊尔与千年挑战公司签署5亿美元援助协议,但因在尼国内引发争议尚未获得尼议会批准。美国政府推动千年挑战公司向斯里兰卡提供 4.8亿美元援助,但斯内阁称该援助协议损害斯主权,拒绝与美方签署协议。
二、美印战略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美印战略靠拢态势趋强,但难掩两国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深化防务与经贸合作等关键领域的深层分歧,将制约美印走向"结盟"。
(一)目标差异与互信不足牵制美印战略整合
美国将印度置于应对中国崛起的"前沿阵地",给予印度"口惠"与"实利"诸多好处。印度对美国的施惠照单全收,却难以按照美国旨意为其"冲锋陷阵"。印度不愿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对美国"若即若离"。印度认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印度只有在世界多边舞台上才能发挥独特作用。中美博弈使印度面临崛起机遇,印度可以通过巧妙运作,提升影响力,实现"领导大国"战略目标。因而,印度一直是美国构建"四国同盟"中的薄弱一环。就"印太战略"来看,印度官方的最初表述与美日澳不同。并表示"印太地区"不应被视为一种战略,或是一个有限成员的俱乐部。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利益诉求与美日澳三方也不尽相同。更多的是配合印度升级版"东向政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服务于印度自身崛起。其实在特朗普出台"印太战略"之前,印度战略界已在鼓吹和兜售"印太"概念,推崇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地区连为一体的地缘范畴,实则为提升印度在地区和全球的"中心性"战略地位。在拜登召集的"四国机制"峰会上,印度表现较为低调,未直接提及中国。随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印度,敲打印度不要跟美国走得太近,印度表示其印太愿景是"包容的",且不会追求深化"四国机制"军事合作。
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鼓动印度发挥积极作用,既可节约美国对南亚地区资源投放成本,又能借印度之力实现对华"离岸制衡"。特朗普时期试图将印巴"脱钩",极限施压巴基斯坦,竭力抬升印度地位。但南亚是恐怖主义活动重灾区,反恐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关切。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已持续 20个年头。为尽快从阿富汗撤军,特朗普不得不回调"扬印抑巴"的南亚政策,安抚巴基斯坦,促其推动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在巴基斯坦大力支持下,美国与塔利班于2020年2月签署和平协议,为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铺平道路。拜登上台后,决意顺势撤军以"终结"阿战。美国顺利完成撤军,并做好"后美军时代"在阿富汗及地区的安排,均离不开巴基斯坦的支持与协助。由于阿富汗问题羁绊及巴基斯坦地区影响力,美国南亚战略无法全面倒向印度,仍将在印巴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在印巴持续对抗背景下,美国南亚政策呈现"技术性"摇摆,对巴基斯坦释放的任何善意都会引起印度的不满与质疑,侵蚀美印脆弱的战略互信。
(二)印俄关系掣肘印美深化防务合作
防务合作是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内容和核心要素。在一系列双多边军事合作协议保障下。美国有意将尖端武器、反导系统及情报信息等与印度共享。但正如不愿完全依赖俄制武器库一样。印度也不会一边倒向美国。 而是事多考虑防务合作灵活性与武器来源多元化,借助俄美之力实现印度自身国防建设现代化。冷战时期,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印度依靠苏联"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军事实力显著增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印度保持传统友谊,但俄罗斯对印度军品贸易额大幅下降。与之相反,美国对印度的武器出口快速增长。截至 2020年,美国已授权向印度出售逾 200亿美元国防产品。俄罗斯对印美防务合作极为不满,不仅稀释俄印军贸份额,还阻遏双方武器联合研发生产合作。俄罗斯以提升与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向印度施压。2021年 4月,俄罗斯外长9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表示将同巴加强反恐领域军事合作,包括向巴方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
为维系印俄"特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顶住美国压力购买俄罗斯 S-400 防空导弹系统。美国一直竭力劝说印度放弃购买俄罗斯S-400系统,并允诺美国可向印度提供包括"萨德"反导系统、"爱国者3"导弹和武装无人机在内的尖端国防装备。尽管美国给予的"好处"极具诱惑力,但无论在全球还是地区战略层面,印度实现"大国梦"离不开俄罗斯支持。印度大概率会坚持购买俄制S-400 系统,否则将对印俄关系造成灾难性打击。而鉴于 S-400 系统强大的情报搜集功能及对军事科技安全的影响力,此次军购无疑将给美印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设置障碍。美国对印度坚持购买S-400 系统表露出"遵循独立政策"的"战略自主"取向甚为担忧,施压印度在美俄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前首席副助理国务卿爱丽丝·威尔斯(Alice Wells)表示,印度采购俄制S-400 系统将影响美印之间的防务合作,甚至"会造成印度在使用美制武器方面受到限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兰克福德(James Lankford)指出,印度采购俄罗斯防空武器将影响美印未来防务合作。美国不可能将其先进武器与技术置于俄罗斯监控之下,或由俄制系统顾问调配美制武器和通讯设备。印度一旦采用该系统将阻碍美印防务系统化建设。特朗普曾赦免对印制裁,而拜登政府对俄关系更加强硬,已多次警告印度,若不放弃购买S-400系统,将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其实施制裁,印度军工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零配件方面也将受阻,之前美印签署的一系列军工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也可能无用武之处。
(三)贸易分歧侵蚀美印务实合作基础
美印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贸易总额增长迅速。2018年和2019年,美国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则是美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在"美国优先"政策下,印度的高关税及美国对印度贸易逆差引发特朗普政府不满。特朗普批评印度在农产品、摩托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征收高额关税,称印度是"关税之王"(Tariff King)。特朗普力推"雇佣美国人,采购美国货",施压印度对美国开放"被过度保护"的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数字贸易领域。特朗普多次收紧H1-B 工作签证,使主要为美国提供服务的印度科技公司深受影响。此外,美国征收钢铁和铝制品进口关税,没有给予印度豁免。美国又以印度进行不公平贸易为由,于2019年6月取消印度享有普惠制(GSP)待遇。出于"制造业回归"与提振国内就业的需求,特朗普瞄准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与新兴产业。而莫迪以"印度制造"为提纲的经济政策,同样侧重于本土制造业与工商业发展,尤其扶植中小微企业,并决意在印度"做好准备"之前保护本土市场。在美国取消印度 GSP待遇后,印度祭出早已准备好的对美反制措施,就 28 种美国进口产品增收关税,并出台电商新政,不允许电商独家销售产品,以保护线下小零售商贩,这给一直想在印度扩展业务的美国大型零售企业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造成冲击。在数字贸易领域,美印竞争也十分激烈,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委员会(ITIC)敦促政府施压印度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扩大软件、云计算和其他服务的市场准入。
新冠疫情对美印经济均造成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美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双方贸易谈判迟迟未能取得进展。印度经济在疫情前已现疲态,多轮"封城"进一步削弱其发展动能。莫迪政府对内以"自力更生"(Atmanirbhar)为重点。鼓励本土化生产和采购,增加印度制造业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占比,对外加紧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拉拢美日跨国企业离华赴印。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表示,将制定计划吸引跨国公司把全部或部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并向撤离中国转投印度的企业提供补贴。尽管美国政府表示支持全球供应链从中国迁往印度,但经济因素是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根本,涉及知识、资本、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等因素,企业主要从经济成本和效率方面统筹运作。当前,印度结构性经济改革阻力重重,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构成的营商环境未根本改善,但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反而加剧。2020年,莫迪政府欲出台农业改革法案,引发全国范围农民抗议活动,不得不叫停搁置。转至印度的苹果代工厂遭暴力打砸。暴露出印度制造业在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顽疾整端。在疫情持续打击市场信心、、资本开放的大环境下,拜登和莫迪的经济政策更趋保守,"美国优先"与"印度制造"之间摩擦预期增多,美印贸易分歧可能进一步扩大。
三、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复杂互动
印度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与美国对印度实施反华"战略捆绑"相向而行,"中国因素"即共同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关键驱动力。但仅靠"中国因素"无法促成美印结成战略同盟。美国对印度的战略诉求——"印太战略"支点或遏华棋子与印度对自身的战略定位——"全球性领导大国"之间存在根本分歧,美国给予印度的"大国待遇"更像索取"资本回报",并愈加要求印度付出更多战略成本、承担更多"责任"。尽管伴随印度国内政治环境演变,"不结盟"升级至"多面联盟",但这仅是改变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印度不可能为拥抱美国而牺牲作为大国禀赋的"战略自主"。印度深知依附于任何大国,都将降低自身战略价值。随着中美博弈加剧,美国对印度"战略捆绑"的紧迫性增强,印度"战略自主"运筹空间缩小,两者呈现对冲、协作与共谋的复杂互动模式。为扩大各自战略收益,不排除双方因期待落差而出现策略性疏离的可能。在疫情冲击下,两国均无意为加强战略融合而牺牲自身权益,也佐证了美印长期战略合作仍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美国在"印太战略"及美印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为维护全球霸权、增强对华竞争优势,美国对印度实施"战略捆绑"的趋势日盛。拜登政府高举"规则"和"价值观"大旗,推行"伪多边主义",延续特朗普时期对华全面打压,同时加入"科技冷战""供应链联盟""民主国家联盟"等新元素,试图打造美国主导的国际反华"统一战线"。美国国会两党合力推出《2021 战略竞争法案》,将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科学技术领域展开全面竞争,着重强调巩固盟友及伙伴关系,主要举措包括加强与印太盟友战略合作,提升盟友及伙伴军事能力,尤其是让"四国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在美国大力拉拢下,印度很可能加入不同议题的"联盟",美印将续推以防务合作为核心、以"四国机制"为依托的战略合作。
其次,印度以大国自居,坚持"战略自主",其对华战略认知及对美战略合作利益的权衡,决定其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速度和程度。大国崛起始于周边,成于世界。中国与印度均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周边国家落地开花,中国与南亚地区联系更加密切,经贸联通更加顺畅,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愈益增强。印度认为其在地区层面的主导权受中国威胁,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受中国压制,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崛起的判断负面倾向加重。基于对"中国威胁"的误解误判,强势的莫迪政府选择与西方战略伙伴靠拢,以对冲中国崛起的挑战,并认为这对印度迅速提升综合国力大有助益。实际上,印度从不囿于"不结盟"政策,但若放弃"战略自主",加入西方反华阵营,则会失去成为大国的立足之本。印度只有保持"灵活性",在大国间寻求动态平衡或制衡,方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这极大考验印度外交政策的实操能力。莫迪政府一方面同意升级"四国机制",加强与美日澳的防务合作,另一方面则积极参与"中俄印"三边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19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莫迪还主动提议在 G20峰会期间,举行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但印度在中美间的"平衡术"不是总能取得"左右逢源"的效果,对华疑惧加深令印度对美国战略依赖加重。随着莫迪第二任期对华态度更趋强硬,美印防务合作步伐也明显加快。2016年以来,美印每两年签署一项军事合作协议。中印边境局势紧张时,莫迪也有意借助西方之力壮大声势,缓解对华焦虑。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期间,印度加强与澳大利亚防务合作,将印澳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达成《后勤支援协议》(MLSA)和《科技实施协议》等。印度还与日本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两国军队可相互提供物资和服务,包括让各自军舰停靠对方的军事基地,共享燃油、弹药等物资。美国则通过美印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地区兵力部署情报,将印度拉入"四国机制"防务安全网络构建。
再次,中印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与诉求,印度保持"战略自主"获益空间更广,而"美国优先"推崇美国利益至上,令印度对拥抱"印太战略"难以全心全意。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 10亿人口级别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处于各自发展崛起的重要阶段,不论在经贸合作还是在全球治理等议题上。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事多的共同利益和证诉求。发展经济是印度实现大国崛起的根本途径。中国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日与印度经济互补性较强。对印度发展制造业、提高就业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印贸易额在 2020年疫情期间仍达到777亿美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足见中印贸易合作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同时,中印对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拥有广泛共识,都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中印在 WTO改革、气候变化、能源进口等方面也可进行协作。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针对中国,而是包括所有的经济体,印度也不会幸免。短期利益不能支撑长期发展,莫迪推动"印度制造",需要与中国一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拜登依然奉行"美国优先",推行疫苗民族主义和毫无节制的经济刺激计划,向世界散播"痛苦",维护美国利益从不手软,并不考虑盟友的感受。⑤在印度深陷疫情危机之际,美国对印度求助的冷漠和施援的迟缓表现,也让美印战略合作没有看起来那么美。
最后,由于中印实力差距扩大及中美博弈加剧,印度的"投机主义""冒险主义"不断升级,利用中美博弈为印度创造崛起机遇期的战略取向加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为印度积极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提供源动力。但长远来看,随着中美共存新态势形成,印度从大国博弈中获取利益的空间将会收窄,印度坚守"战略自主"的动力也在增强。颇得莫迪倚重的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Jaishankar)对印度的外交战略影响较大,其在著作《印度之路∶应对不确定世界之策》中阐述了印度对世界大变局的认知和印度外交战略的调整方向。世界处于剧变动荡之中,欧美与亚洲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此消彼长,导致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印度认为世界并没有朝着"中美共治"(G2)的两极化发展,而是中美战略竞争促成其他政治力量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印度是多极化世界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欢迎和争取的力量,印度崛起的外部环境较为有利。当然。中美战略竞争走向将左右未来世界格局,印度需要利用中美博弈为自身崛起谋求更大战略空间和发展权益。苏杰生认为,中国利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获取快速崛起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期,印度的崛起环境较中国有所不同,既有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弈,又面临中印两个正在崛起的国家间竞争。印度更应抓住当下中美博弈时机,在落后于中国的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苏杰生也指出,软弱的印度不符合西方利益,但在经济和战略上强大的印度也不符合西方利益。西方国家希望印度扮演"金发女郎"(goldilocks)角色,既不太强又不太弱。印度与中国同为崛起中国家,印度对自己的战略定位也会作出预判。随着其自身经济与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其也可能面临"守成大国"美国的施压与遏制。考虑到印度的体量,印度将会是世界多极格局中有能力向美国发起挑战的角色,这就更加坚定印度保持"战略自主"的决心和信心。
四、结语
自美国重新挖掘印度的战略潜力以来,"中国因素"助推美印战略合作不断深化,美印防务安全合作达至"准盟友"水平。但"共同愿景"难掩双方战略诉求分歧,印度追求全球"领导大国"地位与对美国战略依附存在结构性矛盾。印度仍视俄罗斯为"特殊关系"伙伴,竭力维系印俄军事合作,为美国将印度拉入"四国机制"防务安全网络设置障碍。美印在经贸合作和疫情援助等直接利益碰撞中的分歧,恰好反映出双方战略合作的脆弱性。伴随"印太战略"下地缘利益争夺加剧,印度利用中美博弈渔利的空间收缩,美国对印度"战略捆绑"施压增大。为平衡或牵制中国崛起。美国推动印度向"印太战略"靠拢,印度在对其有利的领域,如在试图取代"中国制造"地位的"供应链联盟"构建上较为积极,在参与美国打造遏华安全网络建设上则时时强调保持"战略自主"。印度力求做到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推进"多面联盟",以便调试与中美两国关系,获得最大利益空间。
"中国因素"既不能弥合美印分歧,亦不能为两国合作指明方向。"战略自主"与"战略捆绑"的复杂互动将长期贯穿美印战略合作进程, 而在这进程中。美印中美.中印力量对比也将发生变化。疫情催化国际格局演变,国际权力重心自西向东加速转移。中国率先从疫情中强劲复苏,经济复苏领跑各主要大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受疫情冲击,印度 2025年达成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发展目标面临挑战,但印度对2030年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充满期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利益诉求的交汇点和共同点日益增多。习近平主席曾引用邓小平的话说∶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未来美国可能要面对的是中印共同崛起的"亚洲世纪",届时印美关系将迎来另一番景象,美国复辟冷战思维的"印太战略"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特朗普政府力推下,以遏制中国崛起为主要诉求的美国"印太战略"逐渐成形,涵盖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美国夯实战略支点,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全方位合作,加紧拉拢印度加入遏华阵营,竭力构建针对中国的印太版"新北约"。拜登延续"印太战略"基本思路,拉盟友伙伴制衡中国,对印度的倚重不减反增。通过分析特朗普时期美国塑造印太地区安全、政治和经济秩序的主要机制和安排,以及拜登上任后对"印太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可见美国尤其重视盟友的作用与"多边主义",美国对印度实施反华联盟"战略捆绑"的内需与动力强劲。
与此同时,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重塑印度对外战略与"国际身份"。莫迪政府第一任期内,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加快印度向世界强国进发。莫迪政府第二任期提出"新印度"愿景,推行"印度至上"的大国外交,致力于让印度成为"全球性领导大国"(leading power),"而不只是一支平衡力量"。但在自身实力尚不足以支撑远大抱负的情况下,莫迪政府摒弃"不结盟"原则,主动利用大国竞争给印度带来的历史机遇,谋求冒险性战略的"高收益"。印度对美国的拉拢从"半推半就"到"开怀相迎",呈现出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势。在中美博弈加剧背景下,印度向美国战略靠拢态势引发包括印度本国战略界在内的各方关注。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在其新书《印度与亚洲地缘政治∶过去与现在》中指出,2017年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重启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益趋同。美国可能无法满足印度的所有战略需求,但却是影响印度所有关键利益最重要的国家,因此,印度与美国正在走向越来越具有联盟特征的伙伴关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前委员、知名战略家拉贾·莫汉(C.Raja Mohan)是较早察觉莫迪政府外交思维和战略转向的学者之一,其在著作《莫迪的世界》中提出,莫迪没有背负反西方的意识形态包袱,摒弃"不结盟"或"战略自主"的传统防御性政策,引领印度深化同美国战略合作,加速经济发展及增强军事实力,重塑印度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知名学者拉杰什·拉贾戈帕兰(Rajesh Rajagopalan)、布拉马·舍拉尼(Brahma Chellaney)等认为伴随中国快速崛起,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中国主导该地区,印度应该更加自信地靠近西方,拥抱印美战略伙伴关系。也有评论指出,印度如果放弃"战略自主",把自身利益与美国捆绑、将带来灾难性后果。但这种声音已淡出印度政学界主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莫迪政府希望借美国之力重塑印度的国际角色,美印关系走向将对未来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在驱动力与制约力双重作用下,印度是否放弃"战略自主"而与美国实现"战略捆绑"本身亦是大变局中的一个变量。
一、印度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新态势
伴随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家步升级对印度的角色定位。美国曾将美印关系囿于南亚次大陆与北印度洋视角范围,两国关系因美苏争霸与印巴冲突长期波动。冷战后,美印关系迅速升温。进入 21世纪,美国将印度纳入全球战略视野,重新评估印度的战略价值。"拉印遏华"战略思路在美国军政界不断延展,逐渐成为美国两党少有的共识。克林顿执政后期,美国将印度定位为拥有"民主基因"的"天然盟友",确立美印新型伙伴关系。小布什时期,美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还与印度签订《民用核协议》,给予印度在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情况下与之开展民用核技术合作的特殊待遇。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更加重视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作用,印度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美印关系被定义为"21世纪决定性伙伴关系"。特朗普政府着力推进"印太战略",重点推进印度发挥关键作用。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不断抬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印度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国际环境。莫迪带领印人党抓住机遇,甩掉"不结盟"传统的包袱,转向功利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多面结盟",即在不同的战略方向,同时与多个大国展开不同层级的关系。印度试图在中美博弈中攫取更多发展空间和利益,谋取印度自身"快速崛起"的战略机遇。
(一)政治上,印度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
基于"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及增强对华战略竞争力的考虑,美国推动旨在集团对抗中国的"印太战略",印度被视为抗衡中国最有力的伙伴之一。美国欲将印度打造成"印太战略"支柱,印度也满意于美国给予的"大国礼遇",美印战略合作取得实质进展。抓住机遇实现"领导大国"战略构想是印度加速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强劲动力。印度的大国情怀源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俯视印度洋的地缘优势及庞大人口和国土资源。印人党认为实现印度大国抱负的时机已然到来,在竞选宣言中称将"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应有的地位"。但当前印度的综合国力较"领导大国"尚有距离,且印度国内经济社会矛盾加剧,莫迪政府为转嫁矛盾,持续向外发力,与美国"印太战略"靠拢,为"印度时代的到来"寻求助力。美国则敞开怀抱,投其所好,表示"欢迎印度崛起成为全球领导力量和强有力的战略与防务伙伴"。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入常")是印度孜孜以求的梦想,奥巴马时期美国即表态支持印度入常,特朗普访问印度时重申这一立场。拜登上任后与莫迪通话,亦承诺支持印度入常。实际上,在美国大力支持下,印度近年来已火速加入多个国际多边出口管制组织,如《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瓦森纳协定》(WA)和《澳大利亚集团》等,为印度获得并出口车民用品高端技术铺平道路。但印度的胃口不断扩大。目标瞄向核供应国集团(NSG)。莫迪政府将跻身"核精英俱乐部"作为印度成功迈入世界大国之列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另眼相待、予以照顾,推动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印度则为继续享受"特殊待遇",对美国战略依靠倾向加重。
印度主要通过美印"2+2"对话机制、美印日三边峰会及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加强与美国"印太战略"融合,且靠拢趋势日益明显。2018年9月,美印举行首次外交与防务"2+2"部长级会谈。印度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与美国建立"2+2"对话机制的亚洲国家。印度还陆续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建立了"2+2"对话机制。2019年美印续开"2+2"对话会,双方重申推进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表示两国将在应对地区和全球威胁、打击恐怖主义、灾害救援以及海上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2020年底,临近美国大选之际,美印举行第三次"2+2"对话,签署新的防务合作协议,意在进一步将美印战略合作成果固化。美日印澳"四国机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构成,美国希望印度尽快融入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也逐渐转变对"四国机制"的消极态度。2019年,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会议,"四国机制"由司局级提升至部长级。2020年,印度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军演.该军演正式升级为美日印澳四方联合演习。2021年3月。拜登十台伊始,召集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视频峰会。四方强调意识形态共同属性,并增加新冠疫苗生产与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合作等实质内容,推动"四国机制"扩容升级。
(二)安全上,美印防务合作达至"准盟友"水平
美国历来视防务安全合作为建立和维系盟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印安全合作主要表现在完善防务合作体系与升级军品贸易规模。2016年,奥巴马政府给予印度"主要防务合作伙伴"地位,令印度在防务贸易和技术分享方面获得美国亲密盟友同等待遇。自 2002年美印签署《一般军事信息安全协议》(GSOMIA)以来,双方在军事基础合作领域展开密集谈判,陆续于2016年签署《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2018年签署《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和2020年签署《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等四项协议,为美印深化防务交流、共享基地与情报信息等提供保障与实操便利。从协议签署进程来看,双方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关键性内容不断充实。
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地理空间情报数据库,已多次表示愿与印度共享涉华情报信息,印度也亟需先进精准的情报网络以提升战斗力。此外,为使印军的美制装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印度不断加强与美国武器系统的融合。特朗普政府授予印度"战略贸易许可地位"(STA-1),印度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第三个获得STA-1地位的亚洲国家。随后双方以签署《工业安全附件》(ISA)为保证,美国允许包括私营公司在内的印度企业获得敏感技术并参与高端武器生产,为美印军贸从生产链至供应链合作开辟新空间。同时,美印联合军演也不断升级。2019年 11月,美印举行首次名为"老虎凯旋"(Tiger Triumph)的联合三军演习,将两国军事合作提至新水平。拜登上任之初,美印即在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贾斯坦邦举行代号为"准备战争"(Yudh Abhyas)的联合军演。拜登在推翻前任特朗普多项既定政策之后,仍按照计划进行该项联合演习,续推"印太战略"下美印防务合作的意图明显。美印在印度洋南亚岛国的新动向也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印度视南亚及印度洋地区为其"势力范围",不允许域外国家染指。但为增强"安全感"和对华竞争筹码,印度近期不惜向美国"让渡"部分"地区权益"。印度已抹去 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派"企业号"航母进入印度外海的阴影,开始支持美国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区域开展军事行动。2020年7月,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与印度海军在该群岛海域进行联合演习。由于战略位置重要。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成为美印联手对华竞争的新领地。2013年,美国与马尔代夫秘密谈判《驻军地位协定》(SOFA)的消息被媒体披露。马尔代夫萨利赫政府上台后,奉行"印度第一"政策,印度加紧在马尔代夫群岛部署雷达系统,并乐见美马加强军事合作。2020年9月,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美马签署防务与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称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维护印度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合作。同样,扼守波斯湾东向石油通道的斯里兰卡,也是美国迫切希望加强防务合作的对象。2016年以来,美国军舰多次访问科伦坡港,斯里兰卡海军也多次受邀参加美国主导的海上军事演习。印度对中国与斯里兰卡港口建设合作深感不安,支持甚至施压斯里兰卡与美国开展防务合作,并拉日本参与运营科伦坡港西部集装箱码头开发项目。
(三)经济上,美印联手对抗""一带一路"倡议
美印抵制"一带一路"倡议,联手炮制"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等来抹黑及干扰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美印推出对冲经济发展计划,以稀释"一带一路"对区域资源整合作用。美国加快产业链对华"脱钩",以"去中国化"为目标,加强与"值得信赖的伙伴"合作,推动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反华经济联盟"经济繁荣网络"(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印日澳又联手启动"供应链弹性倡议"(SCRI),试图推动外资从华撤离,动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地位。印度还提出区域经济合作替代计划,如"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HMC)等,均将中国与巴基斯坦排除在外。拜登上任后试图复兴"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计划,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提出"重返更好世界倡议"(B3W),推动建立"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而美国高调宣称"高标准" "透明度"等,实则企图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项目"立规矩""定规则"。
美国惯用技术、经济援助杠杆干涉别国内政,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成为美国"施援"重点对象。印度为弥补自身技术和资金短板,默许美国以援助为工具,逼迫南亚中小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为配合"印太战略"实施,此类援助机构如千年挑战公司(MCC)将主要受援国由非洲转向南亚、东南亚。尼泊尔、斯里兰卡等成为其"援助"目标。美国国务院2019年11月发布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进共同愿景》中指出,包括千年挑战公司在内的援助机构是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自2004年以来已向印太地区国家提供23亿美元援助。该机构的援助条款凌驾于受援国国内法之上,要求援助款不能违反美国法律、政策和价值观,否则将停止项目并撤回资金。美国"夹带私货"的援助项目,令地区内众多国家望而却步。2017年尼泊尔与千年挑战公司签署5亿美元援助协议,但因在尼国内引发争议尚未获得尼议会批准。美国政府推动千年挑战公司向斯里兰卡提供 4.8亿美元援助,但斯内阁称该援助协议损害斯主权,拒绝与美方签署协议。
二、美印战略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美印战略靠拢态势趋强,但难掩两国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深化防务与经贸合作等关键领域的深层分歧,将制约美印走向"结盟"。
(一)目标差异与互信不足牵制美印战略整合
美国将印度置于应对中国崛起的"前沿阵地",给予印度"口惠"与"实利"诸多好处。印度对美国的施惠照单全收,却难以按照美国旨意为其"冲锋陷阵"。印度不愿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对美国"若即若离"。印度认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印度只有在世界多边舞台上才能发挥独特作用。中美博弈使印度面临崛起机遇,印度可以通过巧妙运作,提升影响力,实现"领导大国"战略目标。因而,印度一直是美国构建"四国同盟"中的薄弱一环。就"印太战略"来看,印度官方的最初表述与美日澳不同。并表示"印太地区"不应被视为一种战略,或是一个有限成员的俱乐部。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利益诉求与美日澳三方也不尽相同。更多的是配合印度升级版"东向政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服务于印度自身崛起。其实在特朗普出台"印太战略"之前,印度战略界已在鼓吹和兜售"印太"概念,推崇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地区连为一体的地缘范畴,实则为提升印度在地区和全球的"中心性"战略地位。在拜登召集的"四国机制"峰会上,印度表现较为低调,未直接提及中国。随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印度,敲打印度不要跟美国走得太近,印度表示其印太愿景是"包容的",且不会追求深化"四国机制"军事合作。
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鼓动印度发挥积极作用,既可节约美国对南亚地区资源投放成本,又能借印度之力实现对华"离岸制衡"。特朗普时期试图将印巴"脱钩",极限施压巴基斯坦,竭力抬升印度地位。但南亚是恐怖主义活动重灾区,反恐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关切。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已持续 20个年头。为尽快从阿富汗撤军,特朗普不得不回调"扬印抑巴"的南亚政策,安抚巴基斯坦,促其推动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在巴基斯坦大力支持下,美国与塔利班于2020年2月签署和平协议,为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铺平道路。拜登上台后,决意顺势撤军以"终结"阿战。美国顺利完成撤军,并做好"后美军时代"在阿富汗及地区的安排,均离不开巴基斯坦的支持与协助。由于阿富汗问题羁绊及巴基斯坦地区影响力,美国南亚战略无法全面倒向印度,仍将在印巴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在印巴持续对抗背景下,美国南亚政策呈现"技术性"摇摆,对巴基斯坦释放的任何善意都会引起印度的不满与质疑,侵蚀美印脆弱的战略互信。
(二)印俄关系掣肘印美深化防务合作
防务合作是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内容和核心要素。在一系列双多边军事合作协议保障下。美国有意将尖端武器、反导系统及情报信息等与印度共享。但正如不愿完全依赖俄制武器库一样。印度也不会一边倒向美国。 而是事多考虑防务合作灵活性与武器来源多元化,借助俄美之力实现印度自身国防建设现代化。冷战时期,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印度依靠苏联"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军事实力显著增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印度保持传统友谊,但俄罗斯对印度军品贸易额大幅下降。与之相反,美国对印度的武器出口快速增长。截至 2020年,美国已授权向印度出售逾 200亿美元国防产品。俄罗斯对印美防务合作极为不满,不仅稀释俄印军贸份额,还阻遏双方武器联合研发生产合作。俄罗斯以提升与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向印度施压。2021年 4月,俄罗斯外长9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表示将同巴加强反恐领域军事合作,包括向巴方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
为维系印俄"特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顶住美国压力购买俄罗斯 S-400 防空导弹系统。美国一直竭力劝说印度放弃购买俄罗斯S-400系统,并允诺美国可向印度提供包括"萨德"反导系统、"爱国者3"导弹和武装无人机在内的尖端国防装备。尽管美国给予的"好处"极具诱惑力,但无论在全球还是地区战略层面,印度实现"大国梦"离不开俄罗斯支持。印度大概率会坚持购买俄制S-400 系统,否则将对印俄关系造成灾难性打击。而鉴于 S-400 系统强大的情报搜集功能及对军事科技安全的影响力,此次军购无疑将给美印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设置障碍。美国对印度坚持购买S-400 系统表露出"遵循独立政策"的"战略自主"取向甚为担忧,施压印度在美俄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前首席副助理国务卿爱丽丝·威尔斯(Alice Wells)表示,印度采购俄制S-400 系统将影响美印之间的防务合作,甚至"会造成印度在使用美制武器方面受到限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兰克福德(James Lankford)指出,印度采购俄罗斯防空武器将影响美印未来防务合作。美国不可能将其先进武器与技术置于俄罗斯监控之下,或由俄制系统顾问调配美制武器和通讯设备。印度一旦采用该系统将阻碍美印防务系统化建设。特朗普曾赦免对印制裁,而拜登政府对俄关系更加强硬,已多次警告印度,若不放弃购买S-400系统,将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其实施制裁,印度军工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零配件方面也将受阻,之前美印签署的一系列军工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也可能无用武之处。
(三)贸易分歧侵蚀美印务实合作基础
美印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贸易总额增长迅速。2018年和2019年,美国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则是美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在"美国优先"政策下,印度的高关税及美国对印度贸易逆差引发特朗普政府不满。特朗普批评印度在农产品、摩托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征收高额关税,称印度是"关税之王"(Tariff King)。特朗普力推"雇佣美国人,采购美国货",施压印度对美国开放"被过度保护"的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数字贸易领域。特朗普多次收紧H1-B 工作签证,使主要为美国提供服务的印度科技公司深受影响。此外,美国征收钢铁和铝制品进口关税,没有给予印度豁免。美国又以印度进行不公平贸易为由,于2019年6月取消印度享有普惠制(GSP)待遇。出于"制造业回归"与提振国内就业的需求,特朗普瞄准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与新兴产业。而莫迪以"印度制造"为提纲的经济政策,同样侧重于本土制造业与工商业发展,尤其扶植中小微企业,并决意在印度"做好准备"之前保护本土市场。在美国取消印度 GSP待遇后,印度祭出早已准备好的对美反制措施,就 28 种美国进口产品增收关税,并出台电商新政,不允许电商独家销售产品,以保护线下小零售商贩,这给一直想在印度扩展业务的美国大型零售企业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造成冲击。在数字贸易领域,美印竞争也十分激烈,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委员会(ITIC)敦促政府施压印度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扩大软件、云计算和其他服务的市场准入。
新冠疫情对美印经济均造成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美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双方贸易谈判迟迟未能取得进展。印度经济在疫情前已现疲态,多轮"封城"进一步削弱其发展动能。莫迪政府对内以"自力更生"(Atmanirbhar)为重点。鼓励本土化生产和采购,增加印度制造业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占比,对外加紧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拉拢美日跨国企业离华赴印。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表示,将制定计划吸引跨国公司把全部或部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并向撤离中国转投印度的企业提供补贴。尽管美国政府表示支持全球供应链从中国迁往印度,但经济因素是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根本,涉及知识、资本、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等因素,企业主要从经济成本和效率方面统筹运作。当前,印度结构性经济改革阻力重重,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构成的营商环境未根本改善,但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反而加剧。2020年,莫迪政府欲出台农业改革法案,引发全国范围农民抗议活动,不得不叫停搁置。转至印度的苹果代工厂遭暴力打砸。暴露出印度制造业在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顽疾整端。在疫情持续打击市场信心、、资本开放的大环境下,拜登和莫迪的经济政策更趋保守,"美国优先"与"印度制造"之间摩擦预期增多,美印贸易分歧可能进一步扩大。
三、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复杂互动
印度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与美国对印度实施反华"战略捆绑"相向而行,"中国因素"即共同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关键驱动力。但仅靠"中国因素"无法促成美印结成战略同盟。美国对印度的战略诉求——"印太战略"支点或遏华棋子与印度对自身的战略定位——"全球性领导大国"之间存在根本分歧,美国给予印度的"大国待遇"更像索取"资本回报",并愈加要求印度付出更多战略成本、承担更多"责任"。尽管伴随印度国内政治环境演变,"不结盟"升级至"多面联盟",但这仅是改变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印度不可能为拥抱美国而牺牲作为大国禀赋的"战略自主"。印度深知依附于任何大国,都将降低自身战略价值。随着中美博弈加剧,美国对印度"战略捆绑"的紧迫性增强,印度"战略自主"运筹空间缩小,两者呈现对冲、协作与共谋的复杂互动模式。为扩大各自战略收益,不排除双方因期待落差而出现策略性疏离的可能。在疫情冲击下,两国均无意为加强战略融合而牺牲自身权益,也佐证了美印长期战略合作仍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美国在"印太战略"及美印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为维护全球霸权、增强对华竞争优势,美国对印度实施"战略捆绑"的趋势日盛。拜登政府高举"规则"和"价值观"大旗,推行"伪多边主义",延续特朗普时期对华全面打压,同时加入"科技冷战""供应链联盟""民主国家联盟"等新元素,试图打造美国主导的国际反华"统一战线"。美国国会两党合力推出《2021 战略竞争法案》,将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科学技术领域展开全面竞争,着重强调巩固盟友及伙伴关系,主要举措包括加强与印太盟友战略合作,提升盟友及伙伴军事能力,尤其是让"四国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在美国大力拉拢下,印度很可能加入不同议题的"联盟",美印将续推以防务合作为核心、以"四国机制"为依托的战略合作。
其次,印度以大国自居,坚持"战略自主",其对华战略认知及对美战略合作利益的权衡,决定其融入美国"印太战略"的速度和程度。大国崛起始于周边,成于世界。中国与印度均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周边国家落地开花,中国与南亚地区联系更加密切,经贸联通更加顺畅,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愈益增强。印度认为其在地区层面的主导权受中国威胁,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受中国压制,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崛起的判断负面倾向加重。基于对"中国威胁"的误解误判,强势的莫迪政府选择与西方战略伙伴靠拢,以对冲中国崛起的挑战,并认为这对印度迅速提升综合国力大有助益。实际上,印度从不囿于"不结盟"政策,但若放弃"战略自主",加入西方反华阵营,则会失去成为大国的立足之本。印度只有保持"灵活性",在大国间寻求动态平衡或制衡,方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这极大考验印度外交政策的实操能力。莫迪政府一方面同意升级"四国机制",加强与美日澳的防务合作,另一方面则积极参与"中俄印"三边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19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莫迪还主动提议在 G20峰会期间,举行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但印度在中美间的"平衡术"不是总能取得"左右逢源"的效果,对华疑惧加深令印度对美国战略依赖加重。随着莫迪第二任期对华态度更趋强硬,美印防务合作步伐也明显加快。2016年以来,美印每两年签署一项军事合作协议。中印边境局势紧张时,莫迪也有意借助西方之力壮大声势,缓解对华焦虑。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期间,印度加强与澳大利亚防务合作,将印澳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达成《后勤支援协议》(MLSA)和《科技实施协议》等。印度还与日本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两国军队可相互提供物资和服务,包括让各自军舰停靠对方的军事基地,共享燃油、弹药等物资。美国则通过美印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地区兵力部署情报,将印度拉入"四国机制"防务安全网络构建。
再次,中印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与诉求,印度保持"战略自主"获益空间更广,而"美国优先"推崇美国利益至上,令印度对拥抱"印太战略"难以全心全意。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 10亿人口级别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处于各自发展崛起的重要阶段,不论在经贸合作还是在全球治理等议题上。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事多的共同利益和证诉求。发展经济是印度实现大国崛起的根本途径。中国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日与印度经济互补性较强。对印度发展制造业、提高就业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印贸易额在 2020年疫情期间仍达到777亿美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足见中印贸易合作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同时,中印对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拥有广泛共识,都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中印在 WTO改革、气候变化、能源进口等方面也可进行协作。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针对中国,而是包括所有的经济体,印度也不会幸免。短期利益不能支撑长期发展,莫迪推动"印度制造",需要与中国一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拜登依然奉行"美国优先",推行疫苗民族主义和毫无节制的经济刺激计划,向世界散播"痛苦",维护美国利益从不手软,并不考虑盟友的感受。⑤在印度深陷疫情危机之际,美国对印度求助的冷漠和施援的迟缓表现,也让美印战略合作没有看起来那么美。
最后,由于中印实力差距扩大及中美博弈加剧,印度的"投机主义""冒险主义"不断升级,利用中美博弈为印度创造崛起机遇期的战略取向加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为印度积极向美国"印太战略"靠拢提供源动力。但长远来看,随着中美共存新态势形成,印度从大国博弈中获取利益的空间将会收窄,印度坚守"战略自主"的动力也在增强。颇得莫迪倚重的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Jaishankar)对印度的外交战略影响较大,其在著作《印度之路∶应对不确定世界之策》中阐述了印度对世界大变局的认知和印度外交战略的调整方向。世界处于剧变动荡之中,欧美与亚洲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此消彼长,导致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印度认为世界并没有朝着"中美共治"(G2)的两极化发展,而是中美战略竞争促成其他政治力量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印度是多极化世界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欢迎和争取的力量,印度崛起的外部环境较为有利。当然。中美战略竞争走向将左右未来世界格局,印度需要利用中美博弈为自身崛起谋求更大战略空间和发展权益。苏杰生认为,中国利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获取快速崛起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期,印度的崛起环境较中国有所不同,既有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弈,又面临中印两个正在崛起的国家间竞争。印度更应抓住当下中美博弈时机,在落后于中国的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全球大国之列。但苏杰生也指出,软弱的印度不符合西方利益,但在经济和战略上强大的印度也不符合西方利益。西方国家希望印度扮演"金发女郎"(goldilocks)角色,既不太强又不太弱。印度与中国同为崛起中国家,印度对自己的战略定位也会作出预判。随着其自身经济与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其也可能面临"守成大国"美国的施压与遏制。考虑到印度的体量,印度将会是世界多极格局中有能力向美国发起挑战的角色,这就更加坚定印度保持"战略自主"的决心和信心。
四、结语
自美国重新挖掘印度的战略潜力以来,"中国因素"助推美印战略合作不断深化,美印防务安全合作达至"准盟友"水平。但"共同愿景"难掩双方战略诉求分歧,印度追求全球"领导大国"地位与对美国战略依附存在结构性矛盾。印度仍视俄罗斯为"特殊关系"伙伴,竭力维系印俄军事合作,为美国将印度拉入"四国机制"防务安全网络设置障碍。美印在经贸合作和疫情援助等直接利益碰撞中的分歧,恰好反映出双方战略合作的脆弱性。伴随"印太战略"下地缘利益争夺加剧,印度利用中美博弈渔利的空间收缩,美国对印度"战略捆绑"施压增大。为平衡或牵制中国崛起。美国推动印度向"印太战略"靠拢,印度在对其有利的领域,如在试图取代"中国制造"地位的"供应链联盟"构建上较为积极,在参与美国打造遏华安全网络建设上则时时强调保持"战略自主"。印度力求做到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推进"多面联盟",以便调试与中美两国关系,获得最大利益空间。
"中国因素"既不能弥合美印分歧,亦不能为两国合作指明方向。"战略自主"与"战略捆绑"的复杂互动将长期贯穿美印战略合作进程, 而在这进程中。美印中美.中印力量对比也将发生变化。疫情催化国际格局演变,国际权力重心自西向东加速转移。中国率先从疫情中强劲复苏,经济复苏领跑各主要大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受疫情冲击,印度 2025年达成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发展目标面临挑战,但印度对2030年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充满期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利益诉求的交汇点和共同点日益增多。习近平主席曾引用邓小平的话说∶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未来美国可能要面对的是中印共同崛起的"亚洲世纪",届时印美关系将迎来另一番景象,美国复辟冷战思维的"印太战略"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