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在“隐身”整整一个月后,越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阮富仲终于露面了:5月14日,他出现在了越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一次特别会议上,两天之后又出席了越共十二届十中会议。
重要节点上终于露面
在国际政治舞台,有人将一国最高领导人必须定期公开露面的时间周期确定在35天左右,一旦不合常规地超过30天不公开露面,且没有动态性消息,必将引发外界种种猜测,甚至还会导致其国内弥漫某种不安情绪,感到一定是出现了重大意外。
阮富仲上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4月14日。当时他来到南方的坚江省进行视察,但此后便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一些原有行程计划也被更改。比如,按照原定计划,他应在4月底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访问中国,但人们最终在高峰论坛看到的却是笑容可掬的越南总理阮春福。
到4月底5月初,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恒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阮富仲只是身体不适,在休息之中,“很快就要出来工作了”。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阮善仁甚至表示,“大家很快就会看到总书记、国家主席出现,并正常工作”。不过,“很快”到底是几时,无人知晓,时间流逝反倒是证明了不那么“很快”。此外,越南国内还不时听到有关阮富仲致电祝贺别国领导人当选,以及他担任已故国家领导人黎德英的治丧委员会主任等官方消息,给人感觉阮富仲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现身罢了,这又加剧了外界的猜测。
5月14日,阮富仲终于露面了!当天,阮富仲主持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议。坊间无数流言和谣言瞬间不攻自破。恰巧一个月,从理论上来说,是一国最高元首必须公开露脸的期限,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难道这真是精心安排的吗?
一举一动,政治信号可不是一点点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议,从名称来看便知是个务虚会,出席会议的自然包括党政军方面的要员。媒体报道称,阮富仲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共同商讨了下个月的主要工作。本来,两天之后的5月16日,是早已确定的越共十二届十中全会召开的日子,如果为了证明自己依然健康并且权力在握,阮富仲完全可以选择在此次会议上露脸。然而,如果“按期”出席十中全会,会给外界一种“不得不”出席的感觉,而一旦提前现身,则表明自己早已安然无恙。也许,这一务虚会正是刻意安排召开,来达到这个的目的。不过,阮富仲此次一“隐”一“现”的一些举动,蕴含了许多值得认真解读的政治信号。
首先,阮富仲究竟为何突然“消失”?他是否患了什么不治之症?迄今越南官方机构并无提及。根据越南官方媒体的报道,他于4月13日和14日两天在坚江省考察,既有在超过30摄氏度烈日高温下的露天视察,也有进入冷冻车间的实地调研察看。这一冷一热,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和舟车劳顿,对于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来说,恐怕正是出现意外的主要因素。领导人身体状况近来一直是越南政坛的敏感话题,同时坚江省又是阮富仲的政治对手、前总理阮晋勇的家乡,这不免让外界产生诸多政治联想。
其次,在此期间越南的反腐工作是否受到了影响?根据越南官媒的公开报道,就在阮富仲“消失”的一个月中,有一名副总理(武文宁)以及包括一名国防部副部长(阮文献)在内的多名军政要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或处分,它表明,即便在阮富仲“隐身”期间,越南的反腐败工作也没有丝毫的停顿和松懈。的确,阮富仲推动的反腐工作触动了许多利益集团的利益,一定有无数人对于阮富仲的“消失”幸灾乐祸、不怀好意。然而事实却表明,认为“没有了阮富仲,便不再会铁拳反腐”,这是极不现实的。在5月14日的会议上,阮富仲就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党和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可以假设,即便阮富仲退出了政治舞台,越南的反腐败工作依然不会有休止符,毕竟它事关越共的生死存亡。
再次,总书记“尚能饭否”,权力过渡是否纳入了规划之中?在2016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二大上,阮富仲超龄继续担任总书记一职、前总理阮晋勇出局,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当时的说法是,阮富仲或许只干未来的半个任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向其交权(最大的可能是陈大光或阮春福),顺利完成越南的权力过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国家主席陈大光任内意外病故,此后阮富仲不仅没有交权,而且还兼任了国家主席,国家权力结构由通常的“四驾马车”陡然变成三驾。如今,越南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阮富仲只要身体允许,似乎不存在中途交权的可能,他到越共十三大功成名就时完成权力交接更具有现实意义。但问题也恰恰在此。如果他的健康状况出现反复,那又该如何应对?近日,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来到被视为“刀枪不入”的越南公安部,与各方展开座谈。陈国旺是以“十三大文件起草小组负责人”的身份来到公安部的,而通常只有总书记才能拥有这样的头衔。它一方面表明,阮富仲似乎并未完全康复,仍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静养;而另一方面则显示,陈国旺在党内的影响权重正在快速上升,或许,他是阮富仲未来人事布局的重点。陈国旺于2011年开始担任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深受阮富仲等高层领导的信任。2018年3月2日,他被任命为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开始负责越共中央日常事务,并渐渐得到了越共党内的高度认可。
未来几大举动,事关中越关系走向
根据美国媒体的披露,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于5月19日访问了美国,与美方就越方“重要人物”访美事宜进行了对接,虽然美国媒体没有提及“重要人物”的名字,但是联想到特朗普在今年2月赴河内参加“金特会”时向越南领导人发出的访问邀请,这个“重要人物”应该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毕竟,作为国家主席,阮富仲还从未以这一身份访问过美国。早在今年3月14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阮富仲将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访问美国,具体时间由越美双方进一步商定。看来,阮富仲访美板上钉钉。
但它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却是,这意味着作为国家主席的阮富仲的首次出访将打破“先中后美”的不成文惯例。如果他于4月底出席了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访华,那么这个惯例仍会维持。除非阮富仲在今年上半年临时安排对华工作访问,否则惯例将破,而在当前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它会被迅速放大。
还有,根据越方最新的统计数据,越南今年第一季度吸引外资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80%多,让越南上下喜不自禁,以至于自信心快速爆棚到了自负的程度。挟此业绩,借美国打压中国5G技术和高科技之机,越方提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5G技术,虽未明说拒用中国的华为技术,但在中美科技博弈如火如荼之际自然会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何况这一决定与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如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的做法南辕北辙,这些国家坚定不移地使用中国的华为技术。相较之下,越南的这一举动实在令人费解:一方面,对越投资额之所以快速而惊人地上升,是因为原来投向中国的投资因规避中美贸易战而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越南是否拥有独自研发5G技术的能力恐怕要打上一个非常巨大的问号。这反而从一个侧面表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越南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度是相当高的,罔顾这一事实只会导致误判。
再有,东盟国家将于今年与美国在南海展开首场联合海上军演,越南从中扮演的角色和表现自然让外界高度关注,因为这正是越方想要的。美国媒体猜测称,结束了访美的越南国家领导人届时将不得不在南海问题上“有所表示”,以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一是更加积极地推动与美国的海上军事合作及海上联合开发;二是在南海问题上发声,对中国示强,以取悦美方。这些猜测如果兑现,都将对中越关系构成不小的冲击。但愿它们仅仅是猜测!
作者为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教授;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会长。
在“隐身”整整一个月后,越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阮富仲终于露面了:5月14日,他出现在了越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一次特别会议上,两天之后又出席了越共十二届十中会议。
重要节点上终于露面
在国际政治舞台,有人将一国最高领导人必须定期公开露面的时间周期确定在35天左右,一旦不合常规地超过30天不公开露面,且没有动态性消息,必将引发外界种种猜测,甚至还会导致其国内弥漫某种不安情绪,感到一定是出现了重大意外。
阮富仲上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4月14日。当时他来到南方的坚江省进行视察,但此后便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一些原有行程计划也被更改。比如,按照原定计划,他应在4月底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访问中国,但人们最终在高峰论坛看到的却是笑容可掬的越南总理阮春福。
到4月底5月初,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恒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阮富仲只是身体不适,在休息之中,“很快就要出来工作了”。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阮善仁甚至表示,“大家很快就会看到总书记、国家主席出现,并正常工作”。不过,“很快”到底是几时,无人知晓,时间流逝反倒是证明了不那么“很快”。此外,越南国内还不时听到有关阮富仲致电祝贺别国领导人当选,以及他担任已故国家领导人黎德英的治丧委员会主任等官方消息,给人感觉阮富仲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现身罢了,这又加剧了外界的猜测。
5月14日,阮富仲终于露面了!当天,阮富仲主持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议。坊间无数流言和谣言瞬间不攻自破。恰巧一个月,从理论上来说,是一国最高元首必须公开露脸的期限,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难道这真是精心安排的吗?
一举一动,政治信号可不是一点点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议,从名称来看便知是个务虚会,出席会议的自然包括党政军方面的要员。媒体报道称,阮富仲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共同商讨了下个月的主要工作。本来,两天之后的5月16日,是早已确定的越共十二届十中全会召开的日子,如果为了证明自己依然健康并且权力在握,阮富仲完全可以选择在此次会议上露脸。然而,如果“按期”出席十中全会,会给外界一种“不得不”出席的感觉,而一旦提前现身,则表明自己早已安然无恙。也许,这一务虚会正是刻意安排召开,来达到这个的目的。不过,阮富仲此次一“隐”一“现”的一些举动,蕴含了许多值得认真解读的政治信号。
首先,阮富仲究竟为何突然“消失”?他是否患了什么不治之症?迄今越南官方机构并无提及。根据越南官方媒体的报道,他于4月13日和14日两天在坚江省考察,既有在超过30摄氏度烈日高温下的露天视察,也有进入冷冻车间的实地调研察看。这一冷一热,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和舟车劳顿,对于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来说,恐怕正是出现意外的主要因素。领导人身体状况近来一直是越南政坛的敏感话题,同时坚江省又是阮富仲的政治对手、前总理阮晋勇的家乡,这不免让外界产生诸多政治联想。
其次,在此期间越南的反腐工作是否受到了影响?根据越南官媒的公开报道,就在阮富仲“消失”的一个月中,有一名副总理(武文宁)以及包括一名国防部副部长(阮文献)在内的多名军政要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或处分,它表明,即便在阮富仲“隐身”期间,越南的反腐败工作也没有丝毫的停顿和松懈。的确,阮富仲推动的反腐工作触动了许多利益集团的利益,一定有无数人对于阮富仲的“消失”幸灾乐祸、不怀好意。然而事实却表明,认为“没有了阮富仲,便不再会铁拳反腐”,这是极不现实的。在5月14日的会议上,阮富仲就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地反腐,党和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可以假设,即便阮富仲退出了政治舞台,越南的反腐败工作依然不会有休止符,毕竟它事关越共的生死存亡。
再次,总书记“尚能饭否”,权力过渡是否纳入了规划之中?在2016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二大上,阮富仲超龄继续担任总书记一职、前总理阮晋勇出局,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当时的说法是,阮富仲或许只干未来的半个任期,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向其交权(最大的可能是陈大光或阮春福),顺利完成越南的权力过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国家主席陈大光任内意外病故,此后阮富仲不仅没有交权,而且还兼任了国家主席,国家权力结构由通常的“四驾马车”陡然变成三驾。如今,越南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阮富仲只要身体允许,似乎不存在中途交权的可能,他到越共十三大功成名就时完成权力交接更具有现实意义。但问题也恰恰在此。如果他的健康状况出现反复,那又该如何应对?近日,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来到被视为“刀枪不入”的越南公安部,与各方展开座谈。陈国旺是以“十三大文件起草小组负责人”的身份来到公安部的,而通常只有总书记才能拥有这样的头衔。它一方面表明,阮富仲似乎并未完全康复,仍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静养;而另一方面则显示,陈国旺在党内的影响权重正在快速上升,或许,他是阮富仲未来人事布局的重点。陈国旺于2011年开始担任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深受阮富仲等高层领导的信任。2018年3月2日,他被任命为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开始负责越共中央日常事务,并渐渐得到了越共党内的高度认可。
未来几大举动,事关中越关系走向
根据美国媒体的披露,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于5月19日访问了美国,与美方就越方“重要人物”访美事宜进行了对接,虽然美国媒体没有提及“重要人物”的名字,但是联想到特朗普在今年2月赴河内参加“金特会”时向越南领导人发出的访问邀请,这个“重要人物”应该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毕竟,作为国家主席,阮富仲还从未以这一身份访问过美国。早在今年3月14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阮富仲将会在今年适当的时候访问美国,具体时间由越美双方进一步商定。看来,阮富仲访美板上钉钉。
但它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却是,这意味着作为国家主席的阮富仲的首次出访将打破“先中后美”的不成文惯例。如果他于4月底出席了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访华,那么这个惯例仍会维持。除非阮富仲在今年上半年临时安排对华工作访问,否则惯例将破,而在当前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它会被迅速放大。
还有,根据越方最新的统计数据,越南今年第一季度吸引外资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80%多,让越南上下喜不自禁,以至于自信心快速爆棚到了自负的程度。挟此业绩,借美国打压中国5G技术和高科技之机,越方提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5G技术,虽未明说拒用中国的华为技术,但在中美科技博弈如火如荼之际自然会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何况这一决定与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如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的做法南辕北辙,这些国家坚定不移地使用中国的华为技术。相较之下,越南的这一举动实在令人费解:一方面,对越投资额之所以快速而惊人地上升,是因为原来投向中国的投资因规避中美贸易战而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越南是否拥有独自研发5G技术的能力恐怕要打上一个非常巨大的问号。这反而从一个侧面表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越南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度是相当高的,罔顾这一事实只会导致误判。
再有,东盟国家将于今年与美国在南海展开首场联合海上军演,越南从中扮演的角色和表现自然让外界高度关注,因为这正是越方想要的。美国媒体猜测称,结束了访美的越南国家领导人届时将不得不在南海问题上“有所表示”,以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一是更加积极地推动与美国的海上军事合作及海上联合开发;二是在南海问题上发声,对中国示强,以取悦美方。这些猜测如果兑现,都将对中越关系构成不小的冲击。但愿它们仅仅是猜测!
作者为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教授;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