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接纳波兰难民的伊朗
伊朗属于中东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南面濒临波斯湾和阿曼湾,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
从1942年开始,伊朗港口城市巴列维(现在称为安扎利)突然繁忙起来,在那里每天都能接收2500名波兰难民。波兰将军安德斯带出的74000名波兰士兵,以及41000多平民,包括许多妇女儿童抵达伊朗。到后期,总共有11万多波兰难民到了伊朗。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伊朗政府还是热情接待这些来自欧洲的波兰难民,伊朗政府不仅主动开放边境,还为波兰难民提供了种种照顾。波兰的学校,文教组织,商店,面包店,企业和新闻报业都能顺利在伊朗这片异国他乡成立,这些都使波兰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1942年至1945年的3年时间,大约有2000名波兰儿童来到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伊斯法罕人为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特地成立了众多波兰语学校,学校教给孩子们波兰语、数学、科学和其他标准科目。在一些学校,还教波斯语,以及波兰和伊朗的历史和地理。伊斯法罕在二战中被称为“波兰儿童之城”。
虽然在今天的伊朗,波兰难民的痕迹已经不见踪影。但关于伊朗的记忆依旧存在部分波兰难民脑海中,他们对伊朗的善举的永久记忆。波兰作家雷沙德·安托拉克(Ryszard Antolak)在帕尔斯时报(Pars Times)中指出:“波兰对伊朗的最深刻的印记可以在那些经历过它的人的回忆录和叙述中找到。流亡者对东道国的债务和感激之情,在所有的文献中都有热烈的回响。伊朗人民对波兰难民的善意和同情无处不在“。
英国史学家哈莉克·科汉斯基,是一位波兰后裔。她所著的《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是一部全面系统讴歌波兰人民英勇抗击强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史书,一经付梓,即万众瞩目。在书中也以大量篇幅提到伊朗接受波兰难民的往事,高度赞扬伊朗在二战中的伟大善举。
波兰举办反伊峰会
波兰紧随美国原因探究
自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波兰就开始将“回归欧洲”作为战略基点,并加入了北约军事同盟,也因此和美国结交为生死兄弟。其实,波兰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背靠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增加“安全感”,一旦遭遇侵略,就会获得美国及其北约的保护。近些年来,波兰不断巩固和美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心甘情愿沦为美国马前卒,充当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一枚马前卒。
其实,波兰这么做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并秘密签订了一份关于瓜分波兰的协议。这份协议规定“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德苏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拉杜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协议签订后的一周,波兰随即受到了德国的闪电攻击。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也从东部进犯波兰。两面受敌的波兰很快被迫向苏德两国投降。1939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署了边界友好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波兰东部划给了苏联,西部划给了德国,波兰再次亡国。正是由于历史上的饱受欺凌,现实中的波兰,寻求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合作伙伴,美国作为冷战后的唯一超级大国,成为波兰最为青睐的合作对象。
为了将美国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得到美国全方位的保护,波兰迅即向美国一边倒,不但积极支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包括军事行动的一切活动。继而为了讨得美国欢心,竟然作出忘恩负义之举,成为美国制裁伊朗的得力帮凶。
当下,波兰也被美国视为全球战略博弈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对抗俄罗斯的重要角色,因此美国投入巨大心血扶持波兰。而波兰出于历史因素和自身安全考虑,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试图借助美国力量避免历史悲剧。然而,大国博弈,小国牺牲,这是不变的历史法则。波兰作为一个小国,要想长久安全地生存下去,只有坚持独立自主、保持中立的道路,如果一味夹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势必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新年伊始,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波兰第三共和国,却频频爆出新闻,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波兰二战亡国史
波兰,历史上曾经是欧洲强国,后因国力衰退,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匈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亡国长达几个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得以复国。
可是好景不长。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实施“闪电战”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进而围歼。
与此同时,和德国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也趁火打劫,1939年9月17日凌晨,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率领下的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大举推进。起初,波兰政府还以为苏联入境是出于援助,然而没多久他们便弄清楚,红军一如德军,也是一批企图消灭波兰的入侵者。孱弱的波兰在遭到东西强敌的夹击下溃不成军。1939年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会师。波兰亡国,大批难民逃离。
1939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署了边界友好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波兰东部划给了苏联,西部划给了德国,而波兰的名字则从欧洲地图上被抹掉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并全部占领了波兰领土。波兰成立了流亡政府,领导波兰军民进行反法西斯的抵抗斗争。
1944年8月,苏联红军开始大举反攻德军,推进到了华沙的近郊,解放了被德国占领的波兰,成立了波兰共和国。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任政府总理,波兰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952年7月,波兰正式定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是苏联操纵的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
1980年7月,波兰因大幅度提高物价,导致群众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同年10月,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在波兰成立,莱赫·瓦文萨当选为团结工会领导人。
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9年12月,波兰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1990年11月,团结工会领导人莱赫·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总统。
1999年,波兰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并在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
甘愿沦为美国马前卒?
据环球网引自波兰国家电视台1月11日报道称,波兰内部安全局8日逮捕了一名中国公民和一名波兰公民,指控他们“为中国机构从事间谍活动”。波兰内部安全局还搜查了华为和波兰另一家通信服务供应商——Orange的办公室,后者是上述波兰公民近来工作的地方,与此同时两人的住所也被波兰当局搜查。
《北京青年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政知道”报道,中国外交部证实了波兰内部安全局8日拘捕了一名华为波兰公司员工,据披露,这名员工名叫王伟晶。外交部还回应称,中方高度关注王伟晶被波兰内部安全局拘押事件,中国驻波兰使馆已第一时间约见波外交部,要求波方尽快向中方就案件情况进行领事通报,尽早安排领事探视,依法、公正、妥善处理此案,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安全和人道主义待遇。
《环球时报》及时跟进发表社评,认为华为员工在波兰从事间谍活动“不合逻辑”:波兰的通信技术很不发达,市场规模也有限,有什么值得华为通过“间谍活动”攫取的科技或商业情报呢?该评论进一步表示,波兰抓华为员工背后有美国的影子,波兰是在站队。
一事未平,一波又起。据环球网引自美媒1月12日消息:美国和波兰将于2月13日至14日在华沙联合主办一场“促进中东和平与安全”的部长级会议,主要针对伊朗问题。中东部长级会议不在中东召开,地点选在了欧洲的波兰,的确有些意思。波兰积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让新闻媒体再次聚焦这个国家。
对波兰拘捕华为员工所作的事,这里静观其变,不做评论。而波兰不是中东国家,却作为东道主,主办针对伊朗的“促进中东和平与安全”部长级会议,就使人匪夷所思了。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波兰首当其冲,成为被德苏两国侵略瓜分的的国家。是当时的伊朗,主动接纳了大批波兰难民。
伊朗外长扎里夫于当日批评波兰与美国联合举行中东部长级会议。他在推特上写道:“尽管伊朗在二战期间挽救了波兰,但它现在却要举办一场‘反伊朗马戏团’。二战时,伊朗曾经接收大量来自波兰的难民”。
接纳波兰难民的伊朗
伊朗属于中东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南面濒临波斯湾和阿曼湾,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
从1942年开始,伊朗港口城市巴列维(现在称为安扎利)突然繁忙起来,在那里每天都能接收2500名波兰难民。波兰将军安德斯带出的74000名波兰士兵,以及41000多平民,包括许多妇女儿童抵达伊朗。到后期,总共有11万多波兰难民到了伊朗。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伊朗政府还是热情接待这些来自欧洲的波兰难民,伊朗政府不仅主动开放边境,还为波兰难民提供了种种照顾。波兰的学校,文教组织,商店,面包店,企业和新闻报业都能顺利在伊朗这片异国他乡成立,这些都使波兰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1942年至1945年的3年时间,大约有2000名波兰儿童来到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伊斯法罕人为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特地成立了众多波兰语学校,学校教给孩子们波兰语、数学、科学和其他标准科目。在一些学校,还教波斯语,以及波兰和伊朗的历史和地理。伊斯法罕在二战中被称为“波兰儿童之城”。
虽然在今天的伊朗,波兰难民的痕迹已经不见踪影。但关于伊朗的记忆依旧存在部分波兰难民脑海中,他们对伊朗的善举的永久记忆。波兰作家雷沙德·安托拉克(Ryszard Antolak)在帕尔斯时报(Pars Times)中指出:“波兰对伊朗的最深刻的印记可以在那些经历过它的人的回忆录和叙述中找到。流亡者对东道国的债务和感激之情,在所有的文献中都有热烈的回响。伊朗人民对波兰难民的善意和同情无处不在“。
英国史学家哈莉克·科汉斯基,是一位波兰后裔。她所著的《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是一部全面系统讴歌波兰人民英勇抗击强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史书,一经付梓,即万众瞩目。在书中也以大量篇幅提到伊朗接受波兰难民的往事,高度赞扬伊朗在二战中的伟大善举。
波兰举办反伊峰会
波兰紧随美国原因探究
自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波兰就开始将“回归欧洲”作为战略基点,并加入了北约军事同盟,也因此和美国结交为生死兄弟。其实,波兰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背靠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增加“安全感”,一旦遭遇侵略,就会获得美国及其北约的保护。近些年来,波兰不断巩固和美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心甘情愿沦为美国马前卒,充当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一枚马前卒。
其实,波兰这么做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并秘密签订了一份关于瓜分波兰的协议。这份协议规定“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德苏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拉杜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协议签订后的一周,波兰随即受到了德国的闪电攻击。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也从东部进犯波兰。两面受敌的波兰很快被迫向苏德两国投降。1939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署了边界友好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波兰东部划给了苏联,西部划给了德国,波兰再次亡国。正是由于历史上的饱受欺凌,现实中的波兰,寻求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合作伙伴,美国作为冷战后的唯一超级大国,成为波兰最为青睐的合作对象。
为了将美国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得到美国全方位的保护,波兰迅即向美国一边倒,不但积极支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包括军事行动的一切活动。继而为了讨得美国欢心,竟然作出忘恩负义之举,成为美国制裁伊朗的得力帮凶。
当下,波兰也被美国视为全球战略博弈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对抗俄罗斯的重要角色,因此美国投入巨大心血扶持波兰。而波兰出于历史因素和自身安全考虑,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试图借助美国力量避免历史悲剧。然而,大国博弈,小国牺牲,这是不变的历史法则。波兰作为一个小国,要想长久安全地生存下去,只有坚持独立自主、保持中立的道路,如果一味夹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势必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