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中印关系似乎正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为了防止事态升级的风险,双方共同寻求改善关系的方式可能符合两国的利益。中印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也是最危险的关系之一。
2020年6月,中国和印度的士兵在中国西部边界有争议的拉达克地区加勒万河谷对峙。尽管双方都没有公开承认(可能是担心印度国内的政治影响),但据信中国在事件发生后控制了至少20平方英里此前为印度控制的土地。印度间接地承认了这一点,因为印度已多次要求中国将其部队撤至事发前的实际控制线(LOAC)。尽管双方在有争议的地点举行了八轮军事会谈,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印度随后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导致中国失去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但还是无济于事。
据《印度斯坦时报》1月24日报道,印度和中国举行了第九轮军长级谈判,这是两国为缓解拉达克东部紧张局势所做的最新努力。熟悉事态发展的印度官员称,目前中印两国前线士兵被部署在有争议的实控线(LAC)的摩擦点,展开面对面的对峙。
导致此次事件的直接因素是印度在2019年修建一条通往实控线的支线公路,这被中国视为挑衅。2020年5月,中国曾向印度抱怨称,印度提高了对中国快速部署军队的能力。印度没有理会中国,认为即使存在争议,印度仍有权在其控制的领土上修建基础设施。一个月后,中国向有争议地区派遣军队,印度也派出军队作为回应。在对峙事件中,双方都有伤亡,这标志着几十年来两国之间的相互谅解发生了变化,即双方不使用武力枪械或杀死对方的人员。
2017年,在不丹和中国之间存在争议的洞朗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紧张局势,这片地区靠近印度边界。与拉达克事件类似,但由于角色互换,印度随后代表不丹介入,派遣军队与在该地区工作的中国筑路工人对峙。作为回应,中国也向争议地点派遣了军队。幸运的是,局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得到缓和,双方地面军事指挥官就撤回至事件之前的部署地点达成了一致。然而,之后,中国恢复了在洞朗地区的道路建设计划。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举行了会晤,同意建立解决问题的协商程序。
中国和印度似乎从洞朗事件中汲取了不同的教训,并在达拉克事件中有所表现。印度得到的教训是,它对洞朗的干预对中国的道路建设没有长期影响,因此它应该通过道路建设、驻军和其他手段迅速巩固对其控制下有争议土地的控制。而中国得到的教训是,两国军事能力的差异让中国可以采取印度无法采取的行动,比如在拉达克占领印度控制的土地。
双方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妥协方案。在中国的战略考量中,印度显然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考虑到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一场关乎战略平等的深刻斗争,它希望基于2018年中印之间的谅解,与印度建立稳定的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印度在2019年8月宣布拉达克有争议的领土为印度领土,并在2020年进行修路活动,损害了两国关系。因此,印度必须采取重大举措来修复两国关系。但中方认为,印度不会出于国内原因在拉达克问题上做出让步。
印度的观点则是不同的。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其强大的军事能力使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内在的不平等。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一直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容纳印度,如在苏丹联合勘探石油、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等。但也有其他例子表明,中国不愿迁就印度,比如接受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成为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成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展合作伙伴国家基础设施的重大战略倡议,它在中印两国之间留下了深深的裂痕。“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赌注在南亚,特别是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还有尼泊尔、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阿富汗也可能获得“一带一路”的大量投资。
印度对其传统势力范围内中国的此类活动感到警惕,其中一些活动,比如印度声称拥有主权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领土上的公路,以及斯里兰卡的港口,可能被用于满足中国的国防需求。
很明显,与洞朗事件不同,中印之间的拉达克对峙是基于战略分歧。因此,局势仍然充满了升级的危险。然而,作为21世纪主要的崛起大国,中印双方也能从和解与合作中获益良多。若双方领导人能够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明智决策,关注长远的收益,可能会对改善中印关系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拉菲克·多萨尼(Rafiq Dossani)是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高级经济学家、兰德亚太政策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帕迪·兰德研究生院的教授。本文译自《外交利益》网站,原文链接: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tensions-between-china-and-india-wont-boil-over-177471
中印关系似乎正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为了防止事态升级的风险,双方共同寻求改善关系的方式可能符合两国的利益。中印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也是最危险的关系之一。
2020年6月,中国和印度的士兵在中国西部边界有争议的拉达克地区加勒万河谷对峙。尽管双方都没有公开承认(可能是担心印度国内的政治影响),但据信中国在事件发生后控制了至少20平方英里此前为印度控制的土地。印度间接地承认了这一点,因为印度已多次要求中国将其部队撤至事发前的实际控制线(LOAC)。尽管双方在有争议的地点举行了八轮军事会谈,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印度随后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导致中国失去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但还是无济于事。
据《印度斯坦时报》1月24日报道,印度和中国举行了第九轮军长级谈判,这是两国为缓解拉达克东部紧张局势所做的最新努力。熟悉事态发展的印度官员称,目前中印两国前线士兵被部署在有争议的实控线(LAC)的摩擦点,展开面对面的对峙。
导致此次事件的直接因素是印度在2019年修建一条通往实控线的支线公路,这被中国视为挑衅。2020年5月,中国曾向印度抱怨称,印度提高了对中国快速部署军队的能力。印度没有理会中国,认为即使存在争议,印度仍有权在其控制的领土上修建基础设施。一个月后,中国向有争议地区派遣军队,印度也派出军队作为回应。在对峙事件中,双方都有伤亡,这标志着几十年来两国之间的相互谅解发生了变化,即双方不使用武力枪械或杀死对方的人员。
2017年,在不丹和中国之间存在争议的洞朗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紧张局势,这片地区靠近印度边界。与拉达克事件类似,但由于角色互换,印度随后代表不丹介入,派遣军队与在该地区工作的中国筑路工人对峙。作为回应,中国也向争议地点派遣了军队。幸运的是,局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得到缓和,双方地面军事指挥官就撤回至事件之前的部署地点达成了一致。然而,之后,中国恢复了在洞朗地区的道路建设计划。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举行了会晤,同意建立解决问题的协商程序。
中国和印度似乎从洞朗事件中汲取了不同的教训,并在达拉克事件中有所表现。印度得到的教训是,它对洞朗的干预对中国的道路建设没有长期影响,因此它应该通过道路建设、驻军和其他手段迅速巩固对其控制下有争议土地的控制。而中国得到的教训是,两国军事能力的差异让中国可以采取印度无法采取的行动,比如在拉达克占领印度控制的土地。
双方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妥协方案。在中国的战略考量中,印度显然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考虑到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一场关乎战略平等的深刻斗争,它希望基于2018年中印之间的谅解,与印度建立稳定的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印度在2019年8月宣布拉达克有争议的领土为印度领土,并在2020年进行修路活动,损害了两国关系。因此,印度必须采取重大举措来修复两国关系。但中方认为,印度不会出于国内原因在拉达克问题上做出让步。
印度的观点则是不同的。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其强大的军事能力使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内在的不平等。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一直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容纳印度,如在苏丹联合勘探石油、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等。但也有其他例子表明,中国不愿迁就印度,比如接受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成为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成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展合作伙伴国家基础设施的重大战略倡议,它在中印两国之间留下了深深的裂痕。“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赌注在南亚,特别是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还有尼泊尔、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阿富汗也可能获得“一带一路”的大量投资。
印度对其传统势力范围内中国的此类活动感到警惕,其中一些活动,比如印度声称拥有主权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领土上的公路,以及斯里兰卡的港口,可能被用于满足中国的国防需求。
很明显,与洞朗事件不同,中印之间的拉达克对峙是基于战略分歧。因此,局势仍然充满了升级的危险。然而,作为21世纪主要的崛起大国,中印双方也能从和解与合作中获益良多。若双方领导人能够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明智决策,关注长远的收益,可能会对改善中印关系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拉菲克·多萨尼(Rafiq Dossani)是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高级经济学家、兰德亚太政策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帕迪·兰德研究生院的教授。本文译自《外交利益》网站,原文链接: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tensions-between-china-and-india-wont-boil-over-17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