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2017-04-30 08:16:03
来源:镜厅论道 作者: 毕竞悦
关键词:外交政策 点击: 我要评论
如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冷战思维极易误导国际战略的制定。未来世界治理的趋势应当超越狭隘的民族意识,最好的局面是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

   “冷战思维”易误导国家战略的制定

  今天,在我国学界和民间,依然流行着一种冷战思维。主要体现为一种敌我对峙的思想,强化两个阵营之间的分歧,认为他国敌视中国崛起,大国之间的战争或不可避免。这种冷战思维极易误导国际战略的制定。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就是冷战思维主导下的一种外交策略。在这种思维之下,外交策略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进路,而不是坚守一定的原则立场,有时外交行为会缺乏足够的正当性,结果是在某些事件上进退失据,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大国形象。

  同时,坚持冷战思维的人认为他人也是这种思维。比如,把美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认为争霸与反霸是未来大国关系的重大主题。实际上,自由主义已经主导了美国当前的国际战略,而大部分自由主义者又是国际问题上的乐观主义者。

  一些中国人的冷战思维主要源于曾经的被殖民经历和长期的闭关锁国传统。但是如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规模的战争目前看来不可能发生

  在前现代社会,战争经常发生。统治者出于建立功业或发泄私愤的需求而随意发动战争。

  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西方开启了殖民的步伐。西方向世界扩展之初,实行的是帝国体系,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获取资源、强推贸易。二战之后,帝国体系逐渐瓦解,西方国家从注重硬实力,转向注重软实力。

  核武器的危害已被普遍认识,目前看来,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就算是局部战争,也将越来越少。因为随着财富和个人自由权利的增长,人们对军事伤亡的容忍度在下降。以前的战争中,死伤数十万、上百万人很正常,但是现在的战争哪怕伤亡几十人也会成为新闻。

  今天的世界秩序源于400多年前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现代世界治理体系。然而,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体系未能给世界带s来永久和平,反而令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民族国家的框架依然没有被突破,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跨越国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正在消融着国家的影响力,跨国公司与非政府行为体将会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生态环境、网络信息等方面的风险具有跨越国界的特征,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正在超越传统安全,世界治理体系亟需转变,也正在转变。

  20世纪60年代阿尔及利亚革命时期,反殖民主义的理论家法农(Frantz Fanon)提出了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这种理论实际上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关注于人的平等价值,用平等的公民身份取代民族身份。这应该成为未来世界治理的趋势。

  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亚洲

  随着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届时世界格局将会如何呢?最好的局面是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中美关系不可能也不应成为之前中苏关系的复制。首先,中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逐渐与世界接轨,而且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崛起。其次,美国的单极格局难以长久维系,美国国内也逐渐以温和的态度替代霸权主义。未来世界必然呈现出“多中心”局面,全球正义也应该“去中心化”。

  美国是传统强国,代表西方文化,在二战后一直充当着维护世界秩序的角色;中国是新兴强国,既代表着东方文化,也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中美共治意味着调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发挥两种文化的长处。

  长久以来,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亚洲,美国的既有国际关系理念难以彻底调和美亚关系。首先,最令美国头痛的是中东问题。美国虽然在能源上摆脱了对中东的依赖,但是在政治问题上难以与中东彻底厘清。中国历史上协调边疆、民族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历史上坚持“天下”理念,强调远人怀德,不承认存在着无法被“化解”的绝对他者,而相信每个他者都是这个至大无外的“天下”的一个组成,因此也就排除了不可通约的、绝对的“文明的冲突”,而这正是我们今日世界所渴求的。(参见赵汀阳著:《天下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其次,东亚问题。东亚人具有相似的体貌特征,相近的文化传统,直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的冲击。虽然今天的东亚各国和地区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接受了现代理念,但是共同的文化传统依然存在,东亚的区域治理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走向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处理国际关系的传统智慧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要吸纳新知。

  中国古代国家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而现代国家则是建立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亦然,单靠“天下”文化并不能解决所有国际冲突,还需要承认基本的法理,遵守现代国家运作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中国的国际视角已经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在天下体系中不存在主权观念和主权平等的原则,而主权平等是当今世界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几十年来奉行的基本原则。中国需要进一步熟谙国际规则,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

  最近的中美“海湖会晤”可视为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美全面合作的开启,未来世界的良性治理由此可期。(完)

责任编辑: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2017-04-30 08:16:03
来源:镜厅论道 作者: 毕竞悦
如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冷战思维极易误导国际战略的制定。未来世界治理的趋势应当超越狭隘的民族意识,最好的局面是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

   “冷战思维”易误导国家战略的制定

  今天,在我国学界和民间,依然流行着一种冷战思维。主要体现为一种敌我对峙的思想,强化两个阵营之间的分歧,认为他国敌视中国崛起,大国之间的战争或不可避免。这种冷战思维极易误导国际战略的制定。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就是冷战思维主导下的一种外交策略。在这种思维之下,外交策略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进路,而不是坚守一定的原则立场,有时外交行为会缺乏足够的正当性,结果是在某些事件上进退失据,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大国形象。

  同时,坚持冷战思维的人认为他人也是这种思维。比如,把美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认为争霸与反霸是未来大国关系的重大主题。实际上,自由主义已经主导了美国当前的国际战略,而大部分自由主义者又是国际问题上的乐观主义者。

  一些中国人的冷战思维主要源于曾经的被殖民经历和长期的闭关锁国传统。但是如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规模的战争目前看来不可能发生

  在前现代社会,战争经常发生。统治者出于建立功业或发泄私愤的需求而随意发动战争。

  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西方开启了殖民的步伐。西方向世界扩展之初,实行的是帝国体系,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获取资源、强推贸易。二战之后,帝国体系逐渐瓦解,西方国家从注重硬实力,转向注重软实力。

  核武器的危害已被普遍认识,目前看来,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就算是局部战争,也将越来越少。因为随着财富和个人自由权利的增长,人们对军事伤亡的容忍度在下降。以前的战争中,死伤数十万、上百万人很正常,但是现在的战争哪怕伤亡几十人也会成为新闻。

  今天的世界秩序源于400多年前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现代世界治理体系。然而,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体系未能给世界带s来永久和平,反而令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民族国家的框架依然没有被突破,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跨越国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正在消融着国家的影响力,跨国公司与非政府行为体将会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生态环境、网络信息等方面的风险具有跨越国界的特征,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正在超越传统安全,世界治理体系亟需转变,也正在转变。

  20世纪60年代阿尔及利亚革命时期,反殖民主义的理论家法农(Frantz Fanon)提出了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这种理论实际上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关注于人的平等价值,用平等的公民身份取代民族身份。这应该成为未来世界治理的趋势。

  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亚洲

  随着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届时世界格局将会如何呢?最好的局面是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中美关系不可能也不应成为之前中苏关系的复制。首先,中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逐渐与世界接轨,而且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崛起。其次,美国的单极格局难以长久维系,美国国内也逐渐以温和的态度替代霸权主义。未来世界必然呈现出“多中心”局面,全球正义也应该“去中心化”。

  美国是传统强国,代表西方文化,在二战后一直充当着维护世界秩序的角色;中国是新兴强国,既代表着东方文化,也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中美共治意味着调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发挥两种文化的长处。

  长久以来,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亚洲,美国的既有国际关系理念难以彻底调和美亚关系。首先,最令美国头痛的是中东问题。美国虽然在能源上摆脱了对中东的依赖,但是在政治问题上难以与中东彻底厘清。中国历史上协调边疆、民族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历史上坚持“天下”理念,强调远人怀德,不承认存在着无法被“化解”的绝对他者,而相信每个他者都是这个至大无外的“天下”的一个组成,因此也就排除了不可通约的、绝对的“文明的冲突”,而这正是我们今日世界所渴求的。(参见赵汀阳著:《天下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其次,东亚问题。东亚人具有相似的体貌特征,相近的文化传统,直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的冲击。虽然今天的东亚各国和地区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接受了现代理念,但是共同的文化传统依然存在,东亚的区域治理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走向中美共治之下的多元治理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处理国际关系的传统智慧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要吸纳新知。

  中国古代国家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而现代国家则是建立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亦然,单靠“天下”文化并不能解决所有国际冲突,还需要承认基本的法理,遵守现代国家运作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中国的国际视角已经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在天下体系中不存在主权观念和主权平等的原则,而主权平等是当今世界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几十年来奉行的基本原则。中国需要进一步熟谙国际规则,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

  最近的中美“海湖会晤”可视为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美全面合作的开启,未来世界的良性治理由此可期。(完)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毕竞悦:超越冷战思维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