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本文系童大焕先生于2020年7月3日星期五,在钝角网主办的共识国际讲坛上的讲座稿。
主讲人:童大焕
共识国际讲坛的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是两件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源于美国、延及欧洲的社会大骚乱。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件事情也很重大,就是东方之珠。但这个事情我们按下不表,而且也可以归入新冠后遗症事件的导火索。把后遗症的表现提前了而已。
这两件事以及它们的后遗症,将会全面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多人的生活轨迹被打乱,很多人的命运已经被改变,而且还将被改变。
在这样重大的人类历史转型当口,我们一起来思索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我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归根结底,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观念的制约。思想必须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总在雷雨之前闪现。
今天我想从美国大骚乱出发,分享我对民粹主义和族群经济的一点思考。这是今后将长期困扰人类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
分享分为六个部分,个别重要的事例,会重复出现。
1美国骚乱是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总爆发
2所有的都白给了 他还是一无所有
3圈层思维即命运 从犹太人黑人华人身上折射的商业文明与财富密码
4逃离原生层 才有自由解放的命运
5世界是意识的 意识决定物质 观念决定财富
6人是情境的囚徒 个体解放靠自我逃离 群体解放靠文明碾压
1美国骚乱是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总爆发
【1】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BLM(黑人的命也是命、“黑命贵”)抗议仍在全美迎着肆虐的新冠病毒疯狂上演,超过1600座城镇暴发抗议活动,其间伴随着疯狂的打砸抢掠,火烧警察局,打砸商店,入室抢劫,肆意纵火,多地更是上演了一场场“拆雕像大战”。政客趁机利用民意,破坏或无视法律,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煽动占领政府甚至宣告自治,导致街头暴力频发。连影视界、学术界也掀起一股清算种族歧视的大风暴。
黑人暴乱
2020年6月21日,纽约自然博物馆宣布,因带有征服原住民和黑人的隐喻,将拆除入口处的西奥多·罗斯福雕像。这座雕像自1940年以来一直矗立在博物馆入口处,雕像描绘罗斯福骑在马背上,两侧分别是一名美国原住民男子和一名黑人男子。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开国元勋华盛顿的雕像也被示威者推倒,另一位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位于波特兰中学前的雕像被毁,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是奴隶主。即使是南北战争中废除奴隶制的林肯,纪念堂广场石座也被破坏。至此,总统山上4位总统雕像无一幸免。
拆雕像运动席卷全美各地,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美国联邦政府被迫派出军队保护林肯纪念堂。
街头抗议和暴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也像燎原之火烧向欧洲。
【2】
与其说2020年的这场美国骚乱是基于种族“平权”(实际上是黑人要求更多特权)的诉求,不如说它是披着种族平权外衣的、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一次总集结、总爆发。
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不仅点燃了烧毁旧世界的熊熊大火,也点燃了烧向民粹主义、族群主义自身的NO ZUO NO DAI的熊熊大火。
2019年3月19日,参考消息转发了同年3月6日英国《卫报》网站文章称,研究显示,20年来民粹主义言论在世界范围内激增。
这项研究基于对40个国家的总理和总统公开讲话的分析,认为自本世纪初以来,民粹主义领导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研究还揭示了全球政界人士是如何逐渐采纳了更多的民粹主义论点,将政治说成是普通民众的意愿与腐败和自私自利的精英之间的一场是非善恶之战。
文章称,从2006年到2009年,民粹主义俱乐部显著扩大。然而,最重要的扩张发生在过去五年。
杨伯翰大学副教授柯克·霍金斯由设在美国的非营利机构TheGuardian.org资助,培训了46名带薪研究人员,用13种不同语言识别讲话中的民粹主义话语。他们分析了每位领导人任期内的四次讲话,得出总体民粹主义评分的平均分。把研究结果与之前的语言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全球民粹主义数据库。
文章称,该数据库中有四分之三的领导人被归类为“非民粹主义者”,其他人被分为略有或“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领导人。
总的来看,数据库里有15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话语在过去20年里出现全面大幅增加,而同期仅有4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言论出现类似减少。21世纪初,有几个国家的领导人略有民粹主义色彩,但大多是小国,比如厄瓜多尔、拉脱维亚、巴拉圭和克罗地亚。如今,这个名单上有几个大得多的国家,比如土耳其、墨西哥、巴西、印度和美国。
因此,该数据库中,在领导人至少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国家生活的人数已经从17年前的1.2亿增加到了今天的20亿以上。
【3】
有意思的是,上述数据库将特朗普归为“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总统。但我们看到的,是在本次骚乱过程中,特朗普的反对派——美国的民主党人正被全面而深度地卷入到这场空前的民粹主义运动中。
我相信,经过了本次破坏力巨大的大规模骚乱,务实的特朗普会成为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天敌:会用法律和监狱侍候骚乱中的破坏者。人们也会在饱受骚乱摧残的世界里痛定思痛:
谁才是真正的建设者?人类怎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4】
过去20年,是全球民粹主义爆发的20年,也是全球互联网和信息时代全面开启的20年。
信息革命全面降低了社会表达的门槛,由传统的精英表达时代向大众表达时代转变。但是社会的二八定律却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它使公共舆论场所越来越变成庸众的胜利、遍地的粪坑,理性的声音被淹没甚至被群殴,立场和站队成为网络舆论基本的政治正确。
网络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连接,更容易在同等境遇、价值观的人之间形成同情共振,抱团取暖。在彼此呼应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大虚拟社群中的乌合之众。
网络没有使人变得更开放,反而使个体变得更封闭。人们获取信息不是更多元了,而是更加局限于自己认同和认同自己的“果壳里的世界”。它既不开放,更不平等。它以乌合之众的群体为自己壮胆,不断强化自己的偏见,排斥和攻击来自外界的不同意见和声音。
果壳世界里的人越多,群体意见就会变得越极端,越排斥和攻击外界不同声音。
网络乌合之众,最后演变成现实街头“多数人的暴政”。
而在网络舆论的裹胁之下,越来越多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精英,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责任,要么成为同流合污者,要么被迫噤声和闭嘴。
【5】
科技革命,一直引领着政治和社会革命。而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声,是思想革命。
1215年,英国大宪章。但由于缺乏科技革命的支持,700年后英国妇女才拥有选举权。
1776年,美国建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都是资本挑战王权。
1998年以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以信息革命为导向,紧跟其后的,将是智能革命和生物科技革命。
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二八定律不断向更陡峭更极端的“二VS九八定律”转变,名义上的贫富差距无限拉大,而98%那部分人,则史无前例地拥有了低门槛的舆论表达权。
以前我们还需要穷人来给富人打工,未来的机器换人、人工智能时代,世界进入“无用人时代”。
多数人经济地位的相对降低和表达机会的无门槛大幅度提高,这样一种迫在眉睫的人类图景,又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安与动荡?
【6】
但不论世界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人类进步、文明的根基是财产和自由受到保护、纳税人得到更多的优待,而不是相反——通过劫富济贫的种种民粹主义政策,养越来越多的懒人、寄生虫和整天无所事事、一门心思觑觎他人财富的强盗和小偷。
事实证明,一如自然界的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中,越是受到各种政策倾斜优待的群体,往往越成为扶不上墙的烂泥。犹太人和黑人的千百年命运交响,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政府的产业政策、世界各国各种扶贫政策,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普遍失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多年来,美国的平权法案给了黑人群体以种种特权,但在拖累社会和他人的同时,并没有使这一群体变得更好,反而有可能使其变得行动上更懒惰,精神和观念上也更萎靡,更堕落。
也因此,真正大爱无疆的智者、勇者,一定极力主张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大声反对特权和“反歧视的歧视”。
庖丁的好奇心在《美国最高法院唯一黑人大法官:我为什么反对平权法案?》一文中写道:
托马斯大法官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中唯一的黑人,可以说是美国最有权力的黑人,但他同时却是最高法院中对平权法案最坚定的反对者,反对政府以任何形式基于种族来优待某一类人,包括黑人。
因为个体经济状况的复杂性很难被肤色给概括。举例来说,在美国医生往往收入不菲,这个群体里黑人和白人的经济状况差不多;而餐厅服务员不管肤色往往收入很低。
也许你会认为托马斯大法官是黑人的叛徒,不在政策法规上帮黑人争取利益。其实托马斯大法官并没有否认美国的黑人相对于其他族裔在整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地位,他只是不认为平权法案法案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反,他认为平权法案对黑人群体有害。
在托马斯大法官看来,平权法案只会让黑人整体一直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因为有平权法案的存在,黑人可以不需要达成其他族裔一样的成果就能得到和其他族裔一样的收获,这就让黑人群体非常依赖这个平权法案而失去了提升自己的动力,到头来只能一直仰仗白人的施舍,自己无法靠自己站起来。
那么黑人的出路在哪里呢?托马斯大法官认为是通过黑人的自立而不是政府的政策倾斜。
2所有的都白给了 他还是一无所有
【1】
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对世界、对财富的理解完全不同,相应的文明层次和财富层次也完全不同。
黑人女性社会活动家Candace Owens发布了18分钟的视频,公开表示不支持乔治.佛洛伊德。她说,整个美国都在谴责警察的暴力执法,但所有人都避谈佛洛伊德是一名多次入狱的罪犯(佛罗伊德曾因盗窃罪、非法入侵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参与入室抢劫、持枪威胁他人罪多次入狱)。
CandaceOwens说:什么时候开始,把罪犯当成英雄成了我们的时尚?他只是个受害者,为什么要把他包装成“楷模”?她还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警察击毙的白人有19名,但黑人只有9名。美国占比13%的非裔,却制造了美国50%的犯罪率。美国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对黑人有着天然的警惕与害怕,因为警察死在非裔群体的几率为18.5%,然而人们集体忽略了这些事实。
CandaceOwens说:我们为什么为了生前作恶多端的罪犯之死,去牺牲一名正直从未犯罪的人!同时还包括我们这些正直的美国人,也都要为了这样一个罪犯而饱受多日暴乱之苦。我们黑人最大的问题正是我们自己。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何种肤色,你做恶事就会有恶报。我们必须往好的方向做,更好的教育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不然我们已无法前行。
【2】
更早几年,纽约大教堂黑人大主教Dr. James David Manning(詹姆斯·大卫·曼宁)含泪怒吼——他真的是在怒吼:
你可以训练黑人,把一个黑人训练成一个物理学家,你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你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律师,但是你不能训练得他理解这个世界,他不理解。我告诉你们,在理解世界的方面,一个连环杀人犯,或一个被关进监狱的小毛贼,跟一个黑人医生半点区别都没有。
他们(黑人)从没建成一艘能出海的船,一艘都没有!
非洲从来没有过一块纪念碑!整个非洲!
我知道你们得说埃及,但埃及不是非洲的!
那里(非洲)从来没有建起过 一座大城市!甚至在白人来到非洲海岸边 ,开始殖民前,或者是贩奴船到来之前, 黑人没有建设出过一样东西!没有排水系统,没有超过一层的房子,没有一座房子是石头建的,全是茅草和木头搭建的!白人到达非洲之前,黑人就是这样的!
能够发生在南非这个国家最坏的事情,就是他们把它交到了纳尔逊·曼德拉和黑人手上,这个曾经多么伟大的国家!应当有另一场革命来推翻纳尔逊·曼德拉。各种疾病、艾滋、 犯罪现在就在约翰内斯堡(南非首都)肆虐横行,夺走一条又一条的人命!他们在那里饱受疾病折磨,黑人胡乱管理。曾经管理这个国家的那些人(指白人),现在纷纷离开。因为黑人不懂治理国家!他们就是不会(管理国家),这事我们就得承认!
我知道你们都不爱听这些。但你们都不要自欺欺人的,我们是有问题的。尼日利亚(黑人国家)每年出产大量石油,他们的儿童却挨着饿,肚子涨大,光着脚跑来跑去!我们有问题啊!再说到胡图族和图西族(胡图族和图西族是非洲卢旺达的一对兄弟民族,白人刚撤走,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就以最原始的方式展开最惨烈的大屠杀,一百天内杀死百万人),再看着穆加贝统治下的津巴布韦都发生了些什么?
我们真的有问题,黑人兄弟们!不管津巴布韦,南非,尼日利亚,就看看哈林区(纽约黑人聚居区), 你们甚至都保不住哈林区!
联合国现在大约有二百多个成员,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不足以成为国家。也就是说,排名在一百以后的所谓“国家”中,管理者大都缺乏基本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这些所谓的部落“国家”却占据了联合国的多数位置,联合国自然也是每况愈下,越来越成为鸡肋。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恨黑人这个族群。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爱你们,所以告诉你们真相。唯一能帮助我们解脱出困境的,就是上帝。
黑人们,让我告诉你们一些事情。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布道了,尽可以明天杀了我。让我告诉你们一些事情。
黑人族群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全都是在美国在白人的帮助下取得的,要是他们在非洲,他们什么都做不出来!
曼宁的演讲,还有更多更劲爆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从网上找来看。他简直是怒不可遏,他简直把黑人说得一无是处。
【3】
爱之深,痛之切。
曼宁博士看到了黑人群体的危机,在视频中大骂自己的族群烂泥扶不上墙。虽然有不少黑人看他不顺眼,认为他是“黑皮白心”,但曼宁博士终究没有被扣上“黑奸”的帽子。
不管是国家,还是族群,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来自内部的反省。
文明迭代,社会范式迭代,都来自思维方式迭代。
没有反省精神的族群和国家,会对外界的批评产生过敏反应,萌生被欺负的受害者心态,甚至冠之以“种族歧视”或“国家与民族歧视”的帽子,挑起同仇敌忾的仇恨与对抗心态。
【4】
我们必须承认,文明是有层次之分的,有等级的,人品道德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
不同的文明层次之间,很多时候如不同海水层的鱼,虽说都是鱼,却不是一个物种,对不上话。
但不知何时,泛爱主义、白左心态和圣母心成了泛滥全球的政治正确,它像黑暗幽灵一样毒害世界的是非判断,扰乱和破坏世界的正常秩序。将人类陷入不义、罪恶、混乱与破坏的泥淖之中。
诚如周舵先生所言:这种左派“母爱无边”的乌托邦既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也是根本反人性的。人性永远是会对于不同的人不同对待,一定是有喜爱有厌恶的,否则还会有“感情”这回事吗?感情不就是好恶吗?我就是不喜欢某些人,不行吗?有罪吗?就是歧视吗?左派们自己是爱全世界每个人吗?他们难道不是恰好相反,对于不赞成他们虚伪教条的人满怀憎恨吗?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伪君子多了,世界还能安宁吗?
尊重与爱,从来都是对等的。
不管是一个族群还是一个国家,无视自身存在的不容于文明社会的劣根性,坐等别人的尊重,那就像一个无赖,也想获得和绅士一样的社会礼遇一样,困难重重。
【5】
在不同的文明层级里,对财富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不妨简单粗暴地把财富分成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思想和观念。比如信用,契约,互助,共赢;对财产和自由的尊重与保护;
中间层次:科学与技术;
最低层次:物质和非物质商品的供给与服务。
越低等级的文明,越看重财富的低级层次;越高等级的文明,越看重财富的高级层次。
高等级财富层次,是财富和文明的创造层;低等级层次,是财富和文明的享用层。
【6】
秦晖教授2013年的文章《城市里的穷人与富人》,可以让我们对此有非常直观的理解。他在文章中写道:
在中国讲到西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史理论,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汽车普及导致了郊区化”。美国确实有明显的“穷人住市区,乃至市中心附近,富人住郊区乃至卫星城”的现象。如果你看看欧洲,这种“郊区化”模式就极少见。
这种“穷人驱逐富人”现象与美国式自由民主及黑人解放有很大关系。
他以南非的索韦托与约翰内斯堡旧城区的变迁为例,讲述曼德拉上台后,黑人解放和“城市底特律化”的故事:
大量黑人贫民迁入后,治安严重恶化,富人和大公司纷纷迁出,星级酒店等豪华场所陆续停业,原来的中央商务区几乎瘫痪。昔日的约翰内斯堡曾经集中了全非洲大陆三分之二以上的高层建筑,号称“非洲曼哈顿”。但在过渡期和新南非初期的混乱中,不仅黑人贫民占领空房空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就连该市最著名的一些摩天大楼也在被废弃后一度成为三教九流乃至犯罪团伙的居所。
新世纪初的约翰内斯堡原中央商务区确实有点像今天美国的底特律,“鬼楼”林立,一片萧条。在1990年代末,尽管这里的高档场所纷纷歇业,豪华大楼里尽是无房可住的“占领者”,但是穷人仍是熙熙攘攘,先前的豪华商圈,如今地摊密布,约翰内斯堡中央商务区成了“高楼林立的索韦托”,后来因为没法就业,黑人又纷纷离去,这里陷入彻底的萧条。
于是,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近20年后,我们看到了这样讽刺的图景:穷人“占领”约堡主城区的结果是把富人赶得更远,而相当部分的穷人在主城区衰败后也回迁了。结果形成的是南边黑人的索韦托和北边白人的桑顿(以及耶奥维尔、米德兰等),中间隔着个“鬼城”般的旧市区,不仅黑白似乎仍旧分明,而且空间上隔得更远了。无怪乎有理想主义者感叹:“约翰内斯堡变成了索韦托加桑顿”。种族界限依然分明,令人怀疑新型种族隔离城市正在形成,黑人解放不是白搞了吗?
【7】
南非约翰内斯堡主城啊,曾经的“非洲曼哈顿”!最好的高楼大厦、五星酒店都白给你黑人了,为什么最后却陷入彻底的萧条?
为什么那么好的高楼大厦、那么繁荣的城市都给了黑人,最后黑人还是一无所有?
放眼世界,多少繁华的都市,随着富人的离去,昔日贵如天价的房子可以白占,城市却很快就变成了废墟!财富的本质是什么?难道不值得人类深思?
失去了伟大、文明的思想、观念指引,人类就不再有上升之路,只有坠落和堕落之途。
【8】
今天知识星球有人问我:老师为什么如此重视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
我想说:因为商业文明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最根本的生存土壤和根基。不信可以看看2000多年没有国家的犹太人族群,也可以看看在文明制度和最先进技术下的美国黑人群体。
很多国家都想追随美国的脚步,试图通过制度改良和技术借鉴“师夷长技”,但历史不仅证明了“只模仿技术,不改革制度”行不通,还证明了“只模仿制度,不重铸观念地基”的“唯制度论”也不行。
3圈层思维即命运:从犹太人黑人华人身上折射的商业文明与财富密码
【1】
同样是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有的成为齑粉和灰烬,有的成为煤炭,有的成为钻石。
同样是人,不同族群,在同样的环境,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同样是人,同样族群,在不同的环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是我们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我和你?
【2】
最近席卷欧美的“黑人也是人”(Black lives matter,被中国人神翻译为“黑命贵”)抗议运动,让我重新思考族群与环境、与文明及财富的关系。
先看数字:
在美国这样一种自由、文明、财富之国,美国黑人4000多万,只占全美人口的13%。但2014年在美国:谋杀案,白人和黑人的犯罪比例是1:31;强奸案,二者犯罪比例是1:11;枪击案,犯罪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8。黑人整体素质之低下和犯罪率之高十分骇人。(《特朗普绝地反杀,大选胜局已定!》良文师2020年6月15日)
再看看犹太人。这个曾经被希特勒及其法西斯政权必欲灭绝而后快的族群,在人类历史上是如此的群星璀璨卓尔不群。
我的朋友、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贺雄飞先生在他的《学习是一种信仰》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组犹太人群雕: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01到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就有152位,占获奖总人数的22.35%。其中获物理学奖39人,化学奖23人,生理学和医学奖51人,经济学奖18人,文学奖12人,和平奖9人。而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0.3%。
在商业成就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只占波兰人口总数的10%,但鞋匠中的40%,裁缝中的80%,商人中的50%是犹太人。而在波兰最大的城市科拉科夫,有60%的医生和律师都是犹太人。同样的,匈牙利的犹太人虽然只占波兰总人口的不到5%,但36%的零售商店和仓库都归犹太人所有。德国46%的犹太人都独立经商。20世纪中叶的美国,20%的犹太男性是专业人士,35%的犹太男性为企业主。1970年,美国犹太人中,只有0.33%的犹太人从事体力劳动。而犹太人就职美国研究生院的比例更是高得惊人,比非犹太人高3倍。在全美主要大学中,20%的教授是犹太人,而且有26%的法学教授是犹太人。
那些贫穷的犹太人在刚流浪到美国的时候,许多传统行业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只能寻找新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领域去冒险。20世纪初,大部分保险公司甚至不愿意为犹太裔商人承保。这样,犹太人只好在如下几大领域大显身手:
金融股票业;珠宝、零售业;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服装美容业;电脑业;房地产业;玩具制造业。
要进入1999年《福布斯》排行榜,至少需要6.25亿美元的净资产。在所有400大富豪中,犹太人占23%,前50大富豪中,犹太人占36%,所有的10亿富翁中,犹太人占24%,分别是犹太人占美国总人口比例的11.18和12倍。足见犹太人在美国的实力。
难怪有一个说法是: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是犹太人天生的人种优秀,天生的比别人、比其他民族的人聪明吗?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据美国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但是,自1901到2000年,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5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
不管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是150多位还是250多位,都已经堪称奇迹,要知道,犹太人仅占世界人口的0.3%,而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活的华人就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更要知道,犹太人在两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过的一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土地,也没有祖国(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1948年才建国)。
【3】
我们再来看备受关注的阶层世袭问题。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惊人的贫富世袭事实:
Clark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以往关于社会阶层流动性研究只停留在父子代际传承的层面,而不是基于整个家族是否“一人当道,鸡犬升天”。但是,如果是以姓氏作为代际研究的基础,则可以把这种情况包括进来。
他具体讲到两方面的研究。其一,如果只按照父子收入的相关系数来研究代际地位固化程度,那么,根据英国自14世纪以来的遗嘱档案中记录的家庭收入估算,家族地位固化程度只有0.4,亦即父子收入的相关系数只有40%;如果用同一姓氏的相连两代英国家族的平均收入计算代际相关系数,那么英国人代际相关性高达75%,说明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程度远高于以前的估算。而且,如果把过去七个世纪分成不同时间段,英国社会财富阶层的连贯性基本没有变化,富有的姓氏有70%-80%的可能性一代后继续富有,有50%左右的概率在两代后仍然富有。对中国、美国、日本、瑞典、印度、智利等国家而言,基于姓氏估算出的社会流动性也都远低于基于父子收入的相关性。各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比我们原来理解的高很多,其背后的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原因都值得深入研究。
其二,Clark教授研究发现,自13世纪以来,精英姓氏子女一直比一般姓氏更能进牛津剑桥等贵族大学,今天仍然如此。如果用政治精英取代贵族大学的就学机会,那么,在英国,政治精英阶层自13世纪以来则更加固化,“官二代”有91%的可能性继续为政治精英。
Clark教授把姓氏研究方法应用到了中国。结果发现,在清朝初期,精英姓氏的举人占比是其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的8倍多,到乾隆末期还停留在4倍左右,到民国时期下降到2倍左右,最近降到1.5倍(对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他们以考进北大、清华等大学代替举人来定义精英)。由此可见,一宗族姓氏一旦进入精英阶层,社会阶层可以跨越朝代、跨越体制地固化下去。
他们强调,中国的情况并非孤例:瑞典从1936年推行“社会主义政策”以来,基于姓氏的社会地位代际传承系数仅从0.85下降到0.66(1相当于绝对的代际传承);英国于1944年普及免费中等教育以来,该系数值仅从0.7-0.8下降到0.6-0.7;日本二战后推动民主、厉行教育均等化,但是代际传承系数值高居不下,政商财阀皆为“世家”;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推行民主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规定低种姓人群在大学生和选民中的最低配额,但代际传承系数值最近五十年维持在0.89;美国精英大学录取对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阶层的优惠也没有提高社会流动性。公共政策似乎不能提升社会流动性,而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革命可能是更重要的降低社会阶层固化度的力量。按照其门徒郝煜的话说,“文化和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比物质资本的代际传递更重要,而前者很难被累进税或高遗产税等公共政策再分配”,决定学历和劳动力市场结果的更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社会网络。
【4】
犹太人、黑人的千百年不同境遇,贫富世袭比以往想像和描述中的更严重、社会阶层可以跨越朝代、跨越体制地固化下去,这些无情的事实,在揭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如果让我来总结,那就是:一个族群的“圈层文化”,比国家、时代的大环境,更能决定这个族群的命运!这种“圈层文化”,是一种内在基因一样的自我塑造的力量。
人类用了很多办法,从外部去特殊照顾弱势族群和弱势群体,却没有强力改变他们的命运;而历史上的强势族群如犹太人,如很多强势家族“家道中落”后的东山再起,本质上,都跟族群、家族、家庭传递的观念正相关。至于“社会关系”,我认为倒是次要的,因为“人走茶凉”才是人情社会的本质。
今日美国黑人的境况是奴隶制的产物和因袭吗?那为什么大部分非洲黑人的境况还不今日非洲裔美国人?
日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匿名历史教授(他自己说自己是有色人种)写了一封反对BLM的匿名公开信,其真实性得到了肯塔基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威尔弗雷德-雷利的证实,他说,他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一起收到了这封信的副本(这两位学者都是黑人)。
在公开信里,这位匿名教授写道:
如果我们声称刑事司法系统是白人至上主义的,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印度裔美国人和尼日利亚裔美国人被监禁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白人?即使是犹太裔美国人被监禁的比例也比外邦白人低。
黑人内部暴力是奴隶制和其他不公正的产物,这种说法主要是一种历史性的说法(笔者注:亦即“过时的说法”)。因此,要由历史学家来解释,为什么日本人的收容或欧洲犹太人的屠杀没有分别导致日本人和犹太裔美国人的功能障碍和低社会经济地位表现的同等比例。自911事件以来,阿拉伯裔美国人一直被恶意妖魔化,最近的华裔美国人也是如此。然而,这两个群体在几乎所有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上的表现都优于美国白人--尼日利亚裔美国人也是如此,即便他们拥有黑色的皮肤。(Michael 麦教授 麦教授随笔 2020.6.13)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把一切不幸都归结于外部客观环境,而应该积极主动从自身的主观上寻找原因和对策。因为同样的外部客观环境下,不同的族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且因为这种不同的表现,进而收获不同的结果和境遇。
【5】
犹太人命运、黑人命运、古今中外的代际传承与贫富世袭,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普遍规律:
没有什么命中注定,圈层思维、族群观念即是命运。
心在哪里,命运和未来就在哪里。
一个国家,一个族群,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不断需要有跳出自身思维局限、跳出命运的井口、仰望星空、放眼世界、敢于直面和批判自身痼疾和弱点的人。像纽约黑人大主教曼宁一样,毫不留情、血淋淋地解剖自身族群癌症一样的顽疾。
他们不仅不是“黑奸”,反而是真正能够把族群带向美好未来的人。如果对他们动辄删文、封号、解职,就不仅是族群的损失,而且是人类的损失。
【6】
人人都生活在“圈子”之中。“圈层思维”、“圈子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国家、社会大环境对人格和思维观念的塑造。
即使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圈层,命运也将截然不同。
改革开放40年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向东南方向移动,就是这种商业文明“圈层文化”的影响,东南沿海的商业文明传统,像千年的莲子,一遇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就迅速生根发芽。
【7】
知识星球会员提问:
请问商业文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尊重财产与自由吗?
答:
商业文明最大的特点,是这个地区人们的整体观念。这是南橘北枳的“文明土壤”。
比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整体商业文化氛围还没有今天浓厚,但是福建闽南一带人教育孩子是这样教育的:你如果不好好读书,长大让你当干部!(犹太文化里,学者最受尊崇,可以没有国王,不能没有学者。)
但时至今日,东北、山东地区的人们,哪怕读完博士,最向往的归宿就是谋一个公职!
这么看,福建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东北和山东会衰落,根本原因就是商业文明的差别。
你把东北、山东的干部调到闽粤浙,他们的观念会变得开明、开放;
你把闽粤浙的干部调到东北和山东,他们则迅速官僚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改变人”,或者“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8】
知识星球会员 提问:
童老师,商业文明在内陆有无突破的可能,如成都,是否可以发展为商业文明与沿海并驾齐驱的城市?
答:
人类成长进步最根本的途径是自由迁徙。
成都会成为中国西部最好的城市,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要想与东南沿海并驾齐驱,凭什么?
我们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地方商业文明发达,说明超过50% 以上的人受商业文化浸润;相对不发达,那就超过50%的人缺乏现代商业理念,缺乏对产权和商业发自内心的尊重。
外来人口相对本地人口,永远是少数派,大部分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都会主动选择被当地文化同化。
所以,要想突破,必须有外力或内力。像武汉这样的地方,受这么大疫情了,内部有突破的可能吗?我看一点可能都没有。
外力来自哪里?外力突破,要么来自强有力的对手强力要求,比如二战后的德日被美改造;要么来自中国整体制度和文明由威权向民权和商业为重转化。
前一种外力根本不存在,后一种外力暂时也不存在。即使将来会有,那么,整体制度文化改变了,东南沿海是不是更得“风气”之先?
此外,还有地理环境的自然约束,在大航海和全球化时代,内地的地理环境与条件,永远没办法和沿海相比。
综上,在我们一生中可见的未来,成都绝无突破性发展为商业文明与沿海并驾齐驱的城市之可能。
用这种思考方式,我们也可以思考深圳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上海自贸区有无追赶深圳河以南的可能性。
理解了上述人类文明的转化逻辑,也就自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一再说“出生地的不平等,是人类最大的群体性的不平等”,为什么人类成长进步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自由迁徙!
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改变环境,而是环境改变了我和你。
所以,要想进步发展,最省心省力的,是放弃你现有的一切,积极主动、历进千辛万苦,投入到更好的环境中去!
再用事实去验证我的观点:
为什么1949~1978中国越来越退步,因为完全不允许人们自由迁徙,甚至于我奶奶她们干苦力,走70里山路,从城里帮人挑担(挑货)到乡下,都要派出所开通行证!
为什么1978年至今农民少种地却大多数富起来了,本质也是自由择业,自由进城打工、经商,给他们带来了90%以上的收入。
【9】
知识星球会员提问:
童老师,随着毛衣战和推行一代一陆这样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的房产价值会不会下降?或者说东南沿海经济中心的地位会不会下降?谢谢。
答:
我们还是要用经济逻辑来推理这个问题。
贸易战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更合作更开放,那么显然,东南沿海更好。因为贸易和人员往来更频繁,而航运是全世界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一种是更对立更封闭,那么,情况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但也不是复杂到不可以解析。
如果更对立更封闭,那么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拿什么去带路?带路是要钱的嘛!
再说,带路那些非洲国,按照纽约黑人大主教曼宁博士的观点,根本不配称国家,也就是部落而已,他们何曾有过现代商业需要的契约意识?无底洞。
还有,如果更对立更封闭,那么,商业文明不那么发达,更加依赖工业制造业的内地城市,是不是更惨?
再有,如果更对立更封闭,就好比天突然冷下来,大家衣服都穿得少,要抱团取暖,那么,是到更发达、实力更雄厚的东南沿海抱团,还是到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中西部抱团?显然是到东南沿海。
可见,不管未来向好还是向坏,结果都是“一江春水东南流”。
也有前车之鉴或前人经验:苏解体后,卢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但是俄罗斯前一二的大城市房价大幅度上涨。说明在经济衰退下,大城市反而价值更高了!这一点,经济学很好解释。
这也是我一再强调,中国永远不会有日本房价崩盘模式,只会有俄罗斯模式的原因。
当然,我希望未来不会走向对立,而是走向与世界大国的更合作更开放。
4逃离原生层 才有自由解放的命运
——公平正义只能落实为个体权利自由 不该堕落成群体福利特权
【1】
如果我说,200年来,给中国人民带来最大自由与福祉的,非邓小平先生莫属。估计这一判断,今天大部分国人会同意。
但邓小平先生有一个不太为人所提起的人生经历,就是离开家乡后,一辈子再未回头看故乡一眼。原因我想是个谜。
2012年7月24日《扬子晚报》刊登特派记者谷岳飞文章《15岁离家的邓小平:为何至死也不回故乡》,文章写道:
从15岁离开广安开始,直到1997 年驾鹤西去,78 年间,小平的脚就再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令人唏嘘感慨。
小平先生为什么一直未曾回过故乡?
第一个原因便是“怕”。据毛毛(邓榕)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第二个原因便是“忙”。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党政军各类事务都要管,抽不开身,即使想回家也是“有心无力”。
第三个原因便是回家一趟“难”。未通高速前,从广安到最近的大城市重庆要一天时间,而且路况较差,加上老人身体欠佳,回家的愿望一直没遂愿。
明面上的原因是这些,但小平先生的真实想法,也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因为“近乡情却”,他亲口说的也未必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2】
对敢于奋斗的人来说,故乡,以及他的原生群体,很多时候是一种向下拖拽的力量。
最近,山东高考冒名顶替案件闹得沸沸扬扬。但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都是已经逃离山东的人在举报、在说话,本地人、本地媒体都不说话,甚至于被两次冒名顶替的苟晶,被迫向父老乡亲道歉,因为家丑为扬,让他们在当地受到了官方的压力。风暴中心的当地人,甚至可能还觉外面的人小题大做、甚至搞地域歧视。
据说,山东本地的民风民俗其实认可这种“潜规则”。在当地,如果你家的孩子顶替了别人,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本事很负责任,值得高看一眼。而如果你家的孩子被顶替了,周围的人会为你叹息一声,心里说谁叫你没本事呢?不配当爹。山东人办任何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首先想到的是托人找关系。而他们也相信没有凭关系办不成的事,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件事,让我想起•安兰德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文明,是一个人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过程。
安兰德
从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到最近美国的黑人事件,到黑人的数百年命运,到中国内地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别,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离他的原生地、原生种群越远,向上飞升的能量越大;反之,离他的原生地、原生种族越近,被拖后腿的力量也越大。
一个著名的故事说:1976年秋,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了一部家族史小说《根》。一出版就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同时, 在美国黑人中也形成了一股去非洲的“寻根”热。其中就有黑人拳王阿里。但在寻根之旅完成后,拳王阿里跳上飞机,返回美国时,说了一句:
“幸亏我祖宗上了当年那艘奴隶船!”
拳王阿里的意思是:外出当奴隶,也比待在当地强;没有父辈的奴隶经历,不会有我拳王阿里的今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有一段话也发人深省:
“我们生在哪个地方,不一定非要在那个地方干事,(转向身边的延安老总)别光邀请我们到你那儿看一看,世界那么大,你也去别处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对离开家乡是评价很低的,讲求落叶归根,一旦背井离乡、客死他乡,好像就很惨。其实现代化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就是‘客死他乡’,那我们就下决心别死在出生之地,虽然爱乡之情人皆有之,但干事要选选地方,孟母还有过三迁,那是为了孩子。各位为了公司实现梦想,当迁则迁,莫要含糊。”
“下决心,各位!”
【3】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男女,美丑,高矮,胖瘦。抛开先天的差别不同,后天的勤奋与懒惰,贡献大与小,等等,更是差别巨大。
文化与文化、地域与地域、族群与族群之间,文化与文明层次,也是有明显优劣区分的。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一对父母,无法对所有的孩子“一碗水端平”。
但人类在很多时候,舍本逐末,无视各种个体的客观差别,过分追求对群体的“一视同仁”,并谓之以高大上的名词曰“公平正义”。
事实上,同一个池塘里王八和王八的差别,比不同池塘里王八的差别还大得多。忽视个体的差别,去追求群体的“平等”,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破坏。
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针对群体,只能针对个体。建立针对个体的公平正义规则,比针对群体,公正得多也有效得多。针对群体,只会使群体更堕落。
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必须有是非,有美丑,有对错,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享受社会的尊重与财富。
在不同社会的差序化格局中,对真善美、对创造与创新的尊崇,对假丑恶、对破坏与掠夺的“歧视”,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形态。市场自由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社会评价与淘汰机制。
但白左所奉行的,是用公权力去矫正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中形成的正常“歧视”,是在用反自由市场的“权力特权”,制造一种更大的歧视、更深的邪恶,乃至公序良俗价值观与正当社会秩序的毁灭!
美国“黑人照顾法案”使黑人上大学受到特殊照顾,但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并拿到文凭的黑人,只占17%。虽然美国的公立中学和小学都不收费,并有免费校车接送,但黑人学生的退学率是所有族裔中最高的。美国政府对黑人集中地的城市地区的教育投资,远多于对白人孩子较多的郊区和乡镇地区。这在波士顿、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地更为明显。最典型的是黑人比例很高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因福利好黑人云集),政府一年在每个学生身上要花15,000美元(远高于全美平均值),但那里学生的平均分数,却在全美垫底。
白左无视黑人在美国享有的特权,更回避黑人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据2003年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字,一千名18到19岁的黑人男子,有21名在监狱中。一千名20到24岁的黑人男子,70个在监狱中。这个比例是白人的7倍。2004年,14到24岁的黑人男性,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但却占全国杀人犯罪的26%。当年美国15%的杀人犯罪,是发生在同样年龄段的黑人之间。
美国司法部发布的2018年刑事受害报告显示:在暴力犯罪方面,黑人袭击黑人的案件高达547,948起,黑人袭击白人的案例有396,450起,黑人袭击亚裔的案件有50,113起。而白人袭击黑人的案件仅有59,778起,亚裔袭击黑人的案件小于564起。
【4】
群体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惰性,是非常可怕的。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塑造方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个人要想获得新生命,要想不断成长,必须有意识地不断逃离原生层,不断和外界更广阔空间里的异质文明杂交,才有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蜕变,才有视野与人格的新生,才能最终收获自由解放的命运。
农耕时代,以地域为归属感,以民族为归属感,以姓氏家族为归属感,是主流价值观。
时代在变,人类已经由农业时代,迅速跨越工业时代,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农业时代以地域、种族、民族为归属感的价值观,正在渐行渐远。
新的归属感,构建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观之上。
民族、地域、种族、肤色这类农业时代“抱团取暖”的价值观渐行渐远;轻关系重规则,轻群体重个人的“个人奋斗时代”飞速到来。
农业时代的种族和地域圈子,规模太小,且彼此互帮互争又互杀,最后难免同床异梦分道扬镳。而三观相同的同道者,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可以不断扩大。
【5】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是的,没有人心的改变,光有制度和经济的改变,人类可以分分钟回到野蛮时代。
而我想说,人心的改变,必须从个体脱离“族群观念”开始,进入真正“人人个体平等”的人类主义。
5世界是意识的 意识决定物质 观念决定财富
【1】
2020年6月20日,山东省通报了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两起被冒名顶替上学案的调查处理结果。处理了一大批人。
人们发现,被冒名顶替的仅仅是大专文凭,但却牵涉到高中学校、招生办、派出所、大学(大专)招录学校等多个环节,而且跨时较长,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真可谓一斑知全豹,此风气确实成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除了本次通报的这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该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现已初步查明,上述冒名顶替问题发生于1999年至2006年之间,主要有被冒名顶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顶替、被冒名顶替者主动放弃入学资格被冒名顶替、被冒名顶替者知情并与顶替者之间存在交易行为等情形。
不管未来的调查结果如何,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
冒名顶替上学事件,乃是又一个层面的“底层互害”或“底层互利(买卖名额)”事件。
而那些大富大贵者,根本不需要走这个高风险、大不便(很多人要一辈子改名换姓)、低收益的路径。位高权重者,有的可以直接改成绩甚指定入学;有的则可以通过资助学校获得国内外名校入学资格,有的下一代无兴趣于新时代的“高考标准件”之路,会在父母的庇荫下不断自主寻找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的上一代积累了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资本,给了他们远多于平民百姓的人生试错机会。
不论底层互害还是底层互利,本质上都是一种内耗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存量财富(学位、学习经历、公职岗位都可以视为财富的表现形式)里争夺,螺丝壳里做道场;
二是心思不在公平正义的正道上,扭曲和毒害了未来的人生方法和路径依赖。
【2】
当这种内耗型文化成为一个族群、一个地方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模式,等待它的命运就是:
有强烈改变命运的欲望、而又无权无势无关系的人,以及族群中最优秀、不安分的分子,或被迫选择或积极主动逃离,远走高飞;
二是留在当地的人,会在酱缸文化的游戏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整个族群或区域发展,则会陷入不断落后的境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我国经济总量前四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的人口流动变化,近年来,尽管这四大省份的常住人口都在增长,但四省的人口净流入/出情况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广东的人口净流入合计236.03万人;浙江合计净流入165.05万人;江苏近三年人口净流入分别为9.3万人、3万人、2.55万人;而山东近三年人口净流出分别为41.97万人、19.55万人、19.93万人,合计净流出81.45万人。如果扩展到更长的时间来看,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间,山东人口净流出已经多达105.78万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包括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即使是山东最好的青岛,目前叫得响的品牌还是多年前已经享誉盛名的海尔、海信、青啤等,新兴产业与深圳、杭州等副省级城市差距很大。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民营经济是容纳年轻人就业的主体,山东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不发达,除了青岛、济南有一些新兴产业,其他地方还是以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而广东、浙江的民营经济很发达,这几年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很明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新、造富快,这些行业更吸引年轻人。
在金融方面,目前山东的资金存量是广东的45%,江苏的2/3,跟浙江也有较大的距离。目前广东的A股上市公司618家,浙江和江苏分别为458家、428家,而山东仅为211家。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差异背后,营商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根据《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山东最强的城市青岛只排在了第13位,济南则排到了第20位。丁长发说,民营经济、新兴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营商环境。山东的官本位思想十分浓厚,官本位思想又影响了方方面面,导致整体营商环境与浙江广东等地有较大差距。(第一财经2020-06-29)
【3】
山东不是特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和城市化重心呈现出“一江春水东南流”的明显态势。改革开放40年历程,是南方经济对北方经济的超越历程,“南强北弱”格局逐渐形成。广东、福建、浙江受到的改革红利最大,经济增速最高,经济增长都超过了400倍,与没落的东三省和西北几省形成鲜明对比。
从城市排名看,1978年时,东北四大城市都在全国前10。如今,前20名中,从1978年的占比过半,到2017年北方城市只有4个城市,南方城市几乎将北方吞噬。名次上升最多的,是福建(13位)、浙江(8位)、广东(4位)、河南(4位)、陕西(4位)。名次下降最多的,是黑龙江(13位)、辽宁(11位)、上海(10位)。
这是商业文明对官本位文明的全面超越和碾压。
“投资不过山海关”,中国东部崛起并且强者愈强,绝非偶然。
随着与传统工农业完全不同的服务业时代到来,这种趋势,还在加速。【图】
经济、人口和城市重心变化的背后,是两个诅咒:
一是资源的诅咒。
资源诅咒是一种经济术语,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增长得更慢。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经过考察会发现,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制度和科技环境下,资源的诅咒都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即使在我国,同样的制度环境,资源的诅咒一样普遍存在。地大物博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普遍地广人稀,发展落后;相反,土地和资源稀缺的地方,普遍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甚至形成了上千年来的“胡焕庸线”——当然,胡焕庸线背后也有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
除了资源的诅咒,另一个是文化心理、观念层面的诅咒,就是地域文化和族群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东北曾经是中国城市化最早最发达地区,但长期的官本位,终于导致了它的一蹶不振,不论行政力量如何努力“振兴东北”,它都像扶不起的阿斗,年年岁岁居于中国末位。
今日人们说山东正在“东北化”,也是对这么一种地域文化的反思和警醒。
【4】
“资源的诅咒”和“地域(族群)文化的诅咒”,清晰地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经济学界和哲学界的终极问题:
这世界,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答案是:这世界,既是物质的,更是意识的。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决定财富,意识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没有先进的符合公平正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不是鼓励诚信为本契约为命,而是鼓励阴谋诡计过河拆桥;不是鼓励法律面前平等,而是鼓励官大一级压死人;不鼓励优胜劣汰多劳多得,而是鼓励打劫偷盗高税收高福利甚至高税费低福利,这样的族群,这样的地区,这样的时代,再多的土地和资源、再少的人口留在当地,都会不断落后——诸如美国的底特律,诸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主城。
反之,再少的土地和资源,再多的人口,都会持续不断地繁荣进步。诸如沙漠上的迪拜、拉斯维加斯,蛮荒之地上的以色列,淡水都完全靠外界供应的中国香港。等等。
【5】
科技革命之下,时代剧变。
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变革都是由技术推动:
1820年前后的工业革命之前,1800年时间全球人均GDP仅增长50%,城市化率徘徊在3%;
1820到2000年,短短180年时间,全球人均GDP增长8倍,全球城市化率跃升至50%以上。
1998年左右成熟的互联网,再一次革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命。机器换人、人工智能将传统的物质生产和非创造性劳动,大规模、高效率地交给了机器和人工智能,传统的、生活必需品层面的工农业物质生产迅速进入非主流地位,并且只占据人类财富总额的的一小部分。而且,总占比越来越小。
这时候,一种新的财富形式应运而生,不在乎拥有权,而在乎使用权和链接:
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 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
这些表明一些有趣的事正在发生:真正的财富创造仅仅是链接!记住,别在你所在的圈子看世界。如果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如果你能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这就是趋势!
此时,传统经济学理论也面前新挑战,“信息化生产力”脱颖而出。
张弛、张曙光《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学术月刊》2018年第一期)认为:
网络信息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了三类技术,形成三大生产力。一类是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力,另一类是工业技术和工业化生产力,还有一类是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生产力是一种与传统农业生产力和工业化生产力不同的新型生产力,这种新型的经济以“使用而非拥有”(确切地说,是“使用主导而非拥有主导”)为中心。
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是有形、有限的物质资源,不能排他性使用。而信息符号和数据资源可以无限复制,可以排他性使用,不仅不会由于使用而减少,反而由于使用会产生新的信息而增加。
在以“使用而非拥有”为核心的分享经济中,由于拥有权淡出了主导地位,使用权起到了决定作用,以前有关产权问题的很多讨论都失去了意义,甚至变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是公有产权重要,还是私有产权重要,是公有产权有效率,还是私有产权有效率?还有,共享单车归谁拥有,是平台企业,还是单车使用者?实际上,共享单车变成了一种准公益产品。既然在分享经济中谁拥有并不重要,关键是谁使用、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因而既可以公有公用和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私用和私有公用,还可以共有共用和专有共用,只要用得合理,用得有效,而不必在意拥有不拥有。
随着产权及产权理论的变化,合约和合约理论也发生了变化。
在以“使用而非拥有”为中心的分享经济中,互联网平台和App之间不存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其合约都是使用者自动签约,自动解约。这才真正体现了合约自由和平权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是否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又回到了完全合约呢?只要有App的大量参与和进入,平台就会继承和发挥工业化经济大规模、集中化、同质性的优势,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某种垄断的态势,但App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间游走。依托互联网平台,App可以更好地发挥小规模、大范围、分散化、网络化、异质性的优势,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一种完全竞争的态势。整个经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双层)垄断——竞争结构。
专业术语有时不太好理解,我给它转换一下说法就非常通俗易懂了:
使用权为中心,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原因非常简单:
同一样东西,在A手里是垃圾,在B手里却能变成宝贝。
在传统的、相对匮乏的工农业为主、物质生产、物质财富为主的时代,人们争相占有,而且,A占有以后,即使无用,B也无法让财富发挥效用。
但是在网络时代,服务业为主的时代,信息和大数据这些新财富,几乎免费共享,A不能使它发生效用,B却有可能使它发挥巨大能量,形成巨大财富。
此时,“会用”比“占有”,使用权、使用能力比占有能力,重要得多。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地区与地区的差别,在于发现、发展和发挥“使用能力”。
【6】
在新的、非物质生产为主流、以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为中心、信息全面公开和共享的时代,传统的资源掠夺和占有越来越失去意义,考验一个人的,是如何在大数据的富矿中掘金、如何在信息共享中发现和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传统的族群、地域内部,以争夺、分配存量资源为主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族群慢性自杀的毒药。
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事金融、法律、咨询、文化、网络、科技、营销、研发等非物质生产的人和企业占比就越高,服务业占财富的比重也越高。
不是传统的工农业必需品生产变得不重要,而是它已经大规模、高效率地被机器生产所替代,而且在财富总占比中比例不断缩小。
比如美国,我们都知道它是科技大国,但它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业国,每个美国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全球130多个人。但它的农业GDP占比只有1.2%,从业人员只占人口的0.8%。
一边,是占财富比重越来越低的、有限的传统工农业生产和分配,一边,是需要自由、法治、契约才能支撑和维系的新型的、无限的服务业空间。
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对此的着眼点和观念不同,未来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也只有完全不同的命运,才配得上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认识能力。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正义。
【7】
任何群体,都有巨大的群体惯性和惰性。不管这个群体,以族群、地区还是以民族、国家的名目出现。
因此,一个人要想脱颖而出,必须积极主动地摆脱原生群体、阶层、地域的思维和观念限制,积极主动到更广阔的空间寻找新能量。
而最大的新能量,就是新思维新观念。
幸运的是,互联网给了我们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无限视野,人们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身在井底,眼观世界,胸怀人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给了人类非常致命的一击,很多人认为人类从此会进入逆全球化过程。但正如硅谷王川2020年6月28日 12:19微博所言:同学同乡同事这些概念,以后都会式微,让步于同道。“逆全球化”这个概念,似乎只对低端制造业的工人适用。虚拟世界的全球化,随着通讯技术生态的继续发展,正在继续加强,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完】
6人是情境的囚徒 个体解放靠逃离 群体解放靠碾压
【1】
1920年10月9日,在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附近,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女孩:8岁的卡玛拉(Kamala)和只有18个月大的阿玛拉(Amala)。
她们昼伏夜出,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行走;不吃素,吃肉,吃的时候不用手拿,用牙齿撕开......被“解救”的两个女孩最终无法适应人类世界,妹妹阿玛拉在1921年死于肾感染,姐姐卡玛拉1929年因肺结核去世。
这件事情引起了心理学家温斯洛普·凯洛格(Winthrop Kellogg)的特别注意。当时的心理学主流在分析狼孩姐妹的动物特征时,往往将此归结于她们的智力低下。凯洛格则有不同的观点:狼孩姐妹身上的野性是从狼群那里学来的,返回人类世界的她们不能适应环境,是因为想把生命早期固化下来的习性革除太难!
在人成长过程中,到底是本性、文化、遗传还是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凯洛格构想出一个疯狂的实验计划: 把一个智商正常的婴儿扔到荒郊野岭,观察研究婴儿的成长。由于法律和道德不容许,这个实验绝不可能被付诸实践。
于是凯洛格脑筋急转弯,逆向思维:把黑猩猩的孩子放在人类环境中成长,不就合情合理了吗?凯洛格最终说服妻子,让一只黑猩猩宝宝住进自己家里,给他们的儿子唐纳德·凯洛格当妹妹。
1931年6月26日,七个半月大的猩宝宝古娅(Gua)来到了凯洛格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家中,和他十个月大的儿子小唐一起当“人”培养。
起初,古娅的行为越来越像人类。但是很快,由于猩猩的发育比人类更快,这使得小唐开始处处模仿黑猩猩的行为,甚至导致小唐的智力发育也比正常人更慢,与古娅生活9个月后,小唐仅仅会说3个单词。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平均可以掌握50个单词,并开始利用这些词汇造简单的句子。连上战场都不怕的凯洛格,并没有预见到一只小猩猩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初他只想把一只猩猩教育成人,并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只猩猩。
原本计划5年的实验被迫在执行了9个月就紧急终止。
1933年12月21日,刚满三岁的猩猩古娅因肺炎去世。
在与小猩猩古娅分开后,小唐纳德的智力渐渐追回了美国孩子的平均值,交流能力也逐渐恢复正常。长大后的唐纳德并不记得那段与猩猩妹妹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健康成长,19岁考上了哈佛大学。不过,在父母病逝后的第二年 ,42岁时唐纳德因为抑郁症自杀。
【2】
人兽共同成长,既是一个十分疯狂的实验、但也是一个十分深刻地揭示人类行为基本模式的实验,它再一次说明:
人是情境的囚徒——这种情境既有可能是内心营造的,更有可能是环境制造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仅仅是在人类的婴幼儿时代,人的一生,都会或积极主动模仿趋近、或消极被动地臣服于环境中的强势力量。这种强势,不是某种单一的因素,而是原因复杂,既有可能是体魄的强健,也有可能是心理的强势,还有可能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地位等等的强势,同时亦有可能来自环境中“群体力量”的强势。而最大的强势,往往来自强权力量的强势。
因此,人类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总是文明战胜野蛮。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所言:“南方人创造文明,北方人就征服它、毁灭它、借鉴它、传播它。”从历史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有的只是“技术成就”。
这不仅仅是农业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铁骑践踏;即使在工业和服务业时代,野蛮的对文明的侵蚀,往往也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人类的这种“识时务者为俊杰”、向环境中的强势者、向强权和群体力量俯首称臣的基本心理与行为模式,可以强有力地解释:
为什么人类向贫困地区、向弱势族群的扶贫扶助政策总是失败,甚至效果适得其反——被扶助者不是变得更强大,而是变得更贫穷、更懒惰、甚至更野蛮;
为什么黑人接管了约翰内斯堡、底特律,带来的是城市的衰败;
为什么一些一向独立自由的灵魂,突然之间会180度大转弯,向强权臣服。
这一切都是因为,强势者或者足够大的群体对人类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塑造能力,往往远超于我们的想像。外援的文明力量,不管是经济支持,还是能力支持,都改变不了基本环境,从而陷入支持力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困境。
【3】
杜兰特还认为,经济的解释能阐明很多历史现象,但也不能低估了群众运动中非经济(如宗教的狂热、民族的情绪等)诱因所起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行为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
可见,群体力量之大,有时的确是超乎想像。大到宁可玉石俱焚集体毁灭也在所不惜——乌合之众下,群体的智商和道德都会大幅度下降。
这事给我们几个巨大的启示:
第一,个体很渺小,个人要想自由解放,只有不断逃离低文明社群,积极主动融入高文明层次社群——
要不断从乡村进入城市,从郊区进入城区,从穷人区进入富人区,从营商环境差的城市进入营商环境好的城市,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
“文明,是一个人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过程”,安•兰德的这句经典名言,值得反复咀嚼,并身体力行反复实践。
第二,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最好的帮助,不是把资源、技术、财富支援到相应地区和人群中,不是对他们进行任何政策倾斜,而是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更文明、更发达地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
任何人之间,不分国籍、人种、肤色、地区,不分男女,不论贫富,永远都不存在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只有权利平等是社会要努力追求也可以逐步达成的目标。
第三,为了避免低文明层次借群体力量对高文明层次反向侵蚀和掠夺(如黑人进入后的底特律和约翰内斯堡主城),引发地区衰败,应该适当控制低文明群体进入新城市后的群体集聚规模,以实现高层次文明对低层次文明的同化,而非低层次文明对高层次文明的掠夺与屠杀。
由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族群的天然恐惧和防范心理,人们进入新的城市和区域,往往会通过老乡、种群等关系抱团取暖,形成类似“浙江村”、“唐人街”这样的种群聚落。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低文明群体的聚集。
第四,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整个国家来说,或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地接受高层级文明“碾压”“降服”的社会经济政治全面变革,是一种可以给区域带来爆发式增长,从而推动文明基因突变的最佳动力。二战后的德国(被动)、日本(被动)、新加坡(主动),以及当下中国第一繁华城市东方之珠即是优秀模范生。
多年以前,有个很著名的纪录片,发出“文明需要殖民一百年”的“汉奸”言论。其实从人类心理与行为科学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苏三《文明动力学与“发现新大陆”的殖民效应解剖》也认为,“发现新大陆”这样的高文明碾压低文明的殖民活动可能是一种可以给局部地区带来暴发式利益从而推动文明突变的动力。她在文章中写道:
1588年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英国开始称霸世界。最终英国与荷兰才是最大的两个殖民获益国。以1914年的数据,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全球各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不列颠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期间全球只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攻打过。英国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当时本国人口的10几倍,财富也突然增长了100倍。这就是英国乃至整个西北欧突然崛起的秘密,根本不是什么轻飘飘的一纸《大宪章》托起了英国民主社会,也不是什么黑黢黢的英格兰煤矿资源带来了工业革命,是广袤的殖民地资源剥削(大焕注:我对“剥削”一词持保留态度),甚至还有迅速产生的文明马太效应托起了英国与整个西北欧殖民国家。
本文系童大焕先生于2020年7月3日星期五,在钝角网主办的共识国际讲坛上的讲座稿。
主讲人:童大焕
共识国际讲坛的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是两件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源于美国、延及欧洲的社会大骚乱。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件事情也很重大,就是东方之珠。但这个事情我们按下不表,而且也可以归入新冠后遗症事件的导火索。把后遗症的表现提前了而已。
这两件事以及它们的后遗症,将会全面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多人的生活轨迹被打乱,很多人的命运已经被改变,而且还将被改变。
在这样重大的人类历史转型当口,我们一起来思索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我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归根结底,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观念的制约。思想必须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总在雷雨之前闪现。
今天我想从美国大骚乱出发,分享我对民粹主义和族群经济的一点思考。这是今后将长期困扰人类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
分享分为六个部分,个别重要的事例,会重复出现。
1美国骚乱是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总爆发
2所有的都白给了 他还是一无所有
3圈层思维即命运 从犹太人黑人华人身上折射的商业文明与财富密码
4逃离原生层 才有自由解放的命运
5世界是意识的 意识决定物质 观念决定财富
6人是情境的囚徒 个体解放靠自我逃离 群体解放靠文明碾压
1美国骚乱是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总爆发
【1】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BLM(黑人的命也是命、“黑命贵”)抗议仍在全美迎着肆虐的新冠病毒疯狂上演,超过1600座城镇暴发抗议活动,其间伴随着疯狂的打砸抢掠,火烧警察局,打砸商店,入室抢劫,肆意纵火,多地更是上演了一场场“拆雕像大战”。政客趁机利用民意,破坏或无视法律,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煽动占领政府甚至宣告自治,导致街头暴力频发。连影视界、学术界也掀起一股清算种族歧视的大风暴。
黑人暴乱
2020年6月21日,纽约自然博物馆宣布,因带有征服原住民和黑人的隐喻,将拆除入口处的西奥多·罗斯福雕像。这座雕像自1940年以来一直矗立在博物馆入口处,雕像描绘罗斯福骑在马背上,两侧分别是一名美国原住民男子和一名黑人男子。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开国元勋华盛顿的雕像也被示威者推倒,另一位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位于波特兰中学前的雕像被毁,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是奴隶主。即使是南北战争中废除奴隶制的林肯,纪念堂广场石座也被破坏。至此,总统山上4位总统雕像无一幸免。
拆雕像运动席卷全美各地,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美国联邦政府被迫派出军队保护林肯纪念堂。
街头抗议和暴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也像燎原之火烧向欧洲。
【2】
与其说2020年的这场美国骚乱是基于种族“平权”(实际上是黑人要求更多特权)的诉求,不如说它是披着种族平权外衣的、20年来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一次总集结、总爆发。
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不仅点燃了烧毁旧世界的熊熊大火,也点燃了烧向民粹主义、族群主义自身的NO ZUO NO DAI的熊熊大火。
2019年3月19日,参考消息转发了同年3月6日英国《卫报》网站文章称,研究显示,20年来民粹主义言论在世界范围内激增。
这项研究基于对40个国家的总理和总统公开讲话的分析,认为自本世纪初以来,民粹主义领导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研究还揭示了全球政界人士是如何逐渐采纳了更多的民粹主义论点,将政治说成是普通民众的意愿与腐败和自私自利的精英之间的一场是非善恶之战。
文章称,从2006年到2009年,民粹主义俱乐部显著扩大。然而,最重要的扩张发生在过去五年。
杨伯翰大学副教授柯克·霍金斯由设在美国的非营利机构TheGuardian.org资助,培训了46名带薪研究人员,用13种不同语言识别讲话中的民粹主义话语。他们分析了每位领导人任期内的四次讲话,得出总体民粹主义评分的平均分。把研究结果与之前的语言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全球民粹主义数据库。
文章称,该数据库中有四分之三的领导人被归类为“非民粹主义者”,其他人被分为略有或“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领导人。
总的来看,数据库里有15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话语在过去20年里出现全面大幅增加,而同期仅有4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言论出现类似减少。21世纪初,有几个国家的领导人略有民粹主义色彩,但大多是小国,比如厄瓜多尔、拉脱维亚、巴拉圭和克罗地亚。如今,这个名单上有几个大得多的国家,比如土耳其、墨西哥、巴西、印度和美国。
因此,该数据库中,在领导人至少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国家生活的人数已经从17年前的1.2亿增加到了今天的20亿以上。
【3】
有意思的是,上述数据库将特朗普归为“稍带民粹主义色彩”的总统。但我们看到的,是在本次骚乱过程中,特朗普的反对派——美国的民主党人正被全面而深度地卷入到这场空前的民粹主义运动中。
我相信,经过了本次破坏力巨大的大规模骚乱,务实的特朗普会成为全球网络民粹主义的天敌:会用法律和监狱侍候骚乱中的破坏者。人们也会在饱受骚乱摧残的世界里痛定思痛:
谁才是真正的建设者?人类怎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4】
过去20年,是全球民粹主义爆发的20年,也是全球互联网和信息时代全面开启的20年。
信息革命全面降低了社会表达的门槛,由传统的精英表达时代向大众表达时代转变。但是社会的二八定律却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它使公共舆论场所越来越变成庸众的胜利、遍地的粪坑,理性的声音被淹没甚至被群殴,立场和站队成为网络舆论基本的政治正确。
网络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连接,更容易在同等境遇、价值观的人之间形成同情共振,抱团取暖。在彼此呼应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大虚拟社群中的乌合之众。
网络没有使人变得更开放,反而使个体变得更封闭。人们获取信息不是更多元了,而是更加局限于自己认同和认同自己的“果壳里的世界”。它既不开放,更不平等。它以乌合之众的群体为自己壮胆,不断强化自己的偏见,排斥和攻击来自外界的不同意见和声音。
果壳世界里的人越多,群体意见就会变得越极端,越排斥和攻击外界不同声音。
网络乌合之众,最后演变成现实街头“多数人的暴政”。
而在网络舆论的裹胁之下,越来越多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精英,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责任,要么成为同流合污者,要么被迫噤声和闭嘴。
【5】
科技革命,一直引领着政治和社会革命。而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声,是思想革命。
1215年,英国大宪章。但由于缺乏科技革命的支持,700年后英国妇女才拥有选举权。
1776年,美国建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都是资本挑战王权。
1998年以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以信息革命为导向,紧跟其后的,将是智能革命和生物科技革命。
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二八定律不断向更陡峭更极端的“二VS九八定律”转变,名义上的贫富差距无限拉大,而98%那部分人,则史无前例地拥有了低门槛的舆论表达权。
以前我们还需要穷人来给富人打工,未来的机器换人、人工智能时代,世界进入“无用人时代”。
多数人经济地位的相对降低和表达机会的无门槛大幅度提高,这样一种迫在眉睫的人类图景,又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安与动荡?
【6】
但不论世界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人类进步、文明的根基是财产和自由受到保护、纳税人得到更多的优待,而不是相反——通过劫富济贫的种种民粹主义政策,养越来越多的懒人、寄生虫和整天无所事事、一门心思觑觎他人财富的强盗和小偷。
事实证明,一如自然界的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中,越是受到各种政策倾斜优待的群体,往往越成为扶不上墙的烂泥。犹太人和黑人的千百年命运交响,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政府的产业政策、世界各国各种扶贫政策,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普遍失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多年来,美国的平权法案给了黑人群体以种种特权,但在拖累社会和他人的同时,并没有使这一群体变得更好,反而有可能使其变得行动上更懒惰,精神和观念上也更萎靡,更堕落。
也因此,真正大爱无疆的智者、勇者,一定极力主张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大声反对特权和“反歧视的歧视”。
庖丁的好奇心在《美国最高法院唯一黑人大法官:我为什么反对平权法案?》一文中写道:
托马斯大法官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中唯一的黑人,可以说是美国最有权力的黑人,但他同时却是最高法院中对平权法案最坚定的反对者,反对政府以任何形式基于种族来优待某一类人,包括黑人。
因为个体经济状况的复杂性很难被肤色给概括。举例来说,在美国医生往往收入不菲,这个群体里黑人和白人的经济状况差不多;而餐厅服务员不管肤色往往收入很低。
也许你会认为托马斯大法官是黑人的叛徒,不在政策法规上帮黑人争取利益。其实托马斯大法官并没有否认美国的黑人相对于其他族裔在整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地位,他只是不认为平权法案法案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反,他认为平权法案对黑人群体有害。
在托马斯大法官看来,平权法案只会让黑人整体一直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因为有平权法案的存在,黑人可以不需要达成其他族裔一样的成果就能得到和其他族裔一样的收获,这就让黑人群体非常依赖这个平权法案而失去了提升自己的动力,到头来只能一直仰仗白人的施舍,自己无法靠自己站起来。
那么黑人的出路在哪里呢?托马斯大法官认为是通过黑人的自立而不是政府的政策倾斜。
2所有的都白给了 他还是一无所有
【1】
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对世界、对财富的理解完全不同,相应的文明层次和财富层次也完全不同。
黑人女性社会活动家Candace Owens发布了18分钟的视频,公开表示不支持乔治.佛洛伊德。她说,整个美国都在谴责警察的暴力执法,但所有人都避谈佛洛伊德是一名多次入狱的罪犯(佛罗伊德曾因盗窃罪、非法入侵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参与入室抢劫、持枪威胁他人罪多次入狱)。
CandaceOwens说:什么时候开始,把罪犯当成英雄成了我们的时尚?他只是个受害者,为什么要把他包装成“楷模”?她还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警察击毙的白人有19名,但黑人只有9名。美国占比13%的非裔,却制造了美国50%的犯罪率。美国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对黑人有着天然的警惕与害怕,因为警察死在非裔群体的几率为18.5%,然而人们集体忽略了这些事实。
CandaceOwens说:我们为什么为了生前作恶多端的罪犯之死,去牺牲一名正直从未犯罪的人!同时还包括我们这些正直的美国人,也都要为了这样一个罪犯而饱受多日暴乱之苦。我们黑人最大的问题正是我们自己。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何种肤色,你做恶事就会有恶报。我们必须往好的方向做,更好的教育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不然我们已无法前行。
【2】
更早几年,纽约大教堂黑人大主教Dr. James David Manning(詹姆斯·大卫·曼宁)含泪怒吼——他真的是在怒吼:
你可以训练黑人,把一个黑人训练成一个物理学家,你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你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律师,但是你不能训练得他理解这个世界,他不理解。我告诉你们,在理解世界的方面,一个连环杀人犯,或一个被关进监狱的小毛贼,跟一个黑人医生半点区别都没有。
他们(黑人)从没建成一艘能出海的船,一艘都没有!
非洲从来没有过一块纪念碑!整个非洲!
我知道你们得说埃及,但埃及不是非洲的!
那里(非洲)从来没有建起过 一座大城市!甚至在白人来到非洲海岸边 ,开始殖民前,或者是贩奴船到来之前, 黑人没有建设出过一样东西!没有排水系统,没有超过一层的房子,没有一座房子是石头建的,全是茅草和木头搭建的!白人到达非洲之前,黑人就是这样的!
能够发生在南非这个国家最坏的事情,就是他们把它交到了纳尔逊·曼德拉和黑人手上,这个曾经多么伟大的国家!应当有另一场革命来推翻纳尔逊·曼德拉。各种疾病、艾滋、 犯罪现在就在约翰内斯堡(南非首都)肆虐横行,夺走一条又一条的人命!他们在那里饱受疾病折磨,黑人胡乱管理。曾经管理这个国家的那些人(指白人),现在纷纷离开。因为黑人不懂治理国家!他们就是不会(管理国家),这事我们就得承认!
我知道你们都不爱听这些。但你们都不要自欺欺人的,我们是有问题的。尼日利亚(黑人国家)每年出产大量石油,他们的儿童却挨着饿,肚子涨大,光着脚跑来跑去!我们有问题啊!再说到胡图族和图西族(胡图族和图西族是非洲卢旺达的一对兄弟民族,白人刚撤走,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就以最原始的方式展开最惨烈的大屠杀,一百天内杀死百万人),再看着穆加贝统治下的津巴布韦都发生了些什么?
我们真的有问题,黑人兄弟们!不管津巴布韦,南非,尼日利亚,就看看哈林区(纽约黑人聚居区), 你们甚至都保不住哈林区!
联合国现在大约有二百多个成员,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不足以成为国家。也就是说,排名在一百以后的所谓“国家”中,管理者大都缺乏基本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这些所谓的部落“国家”却占据了联合国的多数位置,联合国自然也是每况愈下,越来越成为鸡肋。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恨黑人这个族群。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爱你们,所以告诉你们真相。唯一能帮助我们解脱出困境的,就是上帝。
黑人们,让我告诉你们一些事情。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布道了,尽可以明天杀了我。让我告诉你们一些事情。
黑人族群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全都是在美国在白人的帮助下取得的,要是他们在非洲,他们什么都做不出来!
曼宁的演讲,还有更多更劲爆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从网上找来看。他简直是怒不可遏,他简直把黑人说得一无是处。
【3】
爱之深,痛之切。
曼宁博士看到了黑人群体的危机,在视频中大骂自己的族群烂泥扶不上墙。虽然有不少黑人看他不顺眼,认为他是“黑皮白心”,但曼宁博士终究没有被扣上“黑奸”的帽子。
不管是国家,还是族群,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来自内部的反省。
文明迭代,社会范式迭代,都来自思维方式迭代。
没有反省精神的族群和国家,会对外界的批评产生过敏反应,萌生被欺负的受害者心态,甚至冠之以“种族歧视”或“国家与民族歧视”的帽子,挑起同仇敌忾的仇恨与对抗心态。
【4】
我们必须承认,文明是有层次之分的,有等级的,人品道德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
不同的文明层次之间,很多时候如不同海水层的鱼,虽说都是鱼,却不是一个物种,对不上话。
但不知何时,泛爱主义、白左心态和圣母心成了泛滥全球的政治正确,它像黑暗幽灵一样毒害世界的是非判断,扰乱和破坏世界的正常秩序。将人类陷入不义、罪恶、混乱与破坏的泥淖之中。
诚如周舵先生所言:这种左派“母爱无边”的乌托邦既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也是根本反人性的。人性永远是会对于不同的人不同对待,一定是有喜爱有厌恶的,否则还会有“感情”这回事吗?感情不就是好恶吗?我就是不喜欢某些人,不行吗?有罪吗?就是歧视吗?左派们自己是爱全世界每个人吗?他们难道不是恰好相反,对于不赞成他们虚伪教条的人满怀憎恨吗?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伪君子多了,世界还能安宁吗?
尊重与爱,从来都是对等的。
不管是一个族群还是一个国家,无视自身存在的不容于文明社会的劣根性,坐等别人的尊重,那就像一个无赖,也想获得和绅士一样的社会礼遇一样,困难重重。
【5】
在不同的文明层级里,对财富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不妨简单粗暴地把财富分成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思想和观念。比如信用,契约,互助,共赢;对财产和自由的尊重与保护;
中间层次:科学与技术;
最低层次:物质和非物质商品的供给与服务。
越低等级的文明,越看重财富的低级层次;越高等级的文明,越看重财富的高级层次。
高等级财富层次,是财富和文明的创造层;低等级层次,是财富和文明的享用层。
【6】
秦晖教授2013年的文章《城市里的穷人与富人》,可以让我们对此有非常直观的理解。他在文章中写道:
在中国讲到西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史理论,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汽车普及导致了郊区化”。美国确实有明显的“穷人住市区,乃至市中心附近,富人住郊区乃至卫星城”的现象。如果你看看欧洲,这种“郊区化”模式就极少见。
这种“穷人驱逐富人”现象与美国式自由民主及黑人解放有很大关系。
他以南非的索韦托与约翰内斯堡旧城区的变迁为例,讲述曼德拉上台后,黑人解放和“城市底特律化”的故事:
大量黑人贫民迁入后,治安严重恶化,富人和大公司纷纷迁出,星级酒店等豪华场所陆续停业,原来的中央商务区几乎瘫痪。昔日的约翰内斯堡曾经集中了全非洲大陆三分之二以上的高层建筑,号称“非洲曼哈顿”。但在过渡期和新南非初期的混乱中,不仅黑人贫民占领空房空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就连该市最著名的一些摩天大楼也在被废弃后一度成为三教九流乃至犯罪团伙的居所。
新世纪初的约翰内斯堡原中央商务区确实有点像今天美国的底特律,“鬼楼”林立,一片萧条。在1990年代末,尽管这里的高档场所纷纷歇业,豪华大楼里尽是无房可住的“占领者”,但是穷人仍是熙熙攘攘,先前的豪华商圈,如今地摊密布,约翰内斯堡中央商务区成了“高楼林立的索韦托”,后来因为没法就业,黑人又纷纷离去,这里陷入彻底的萧条。
于是,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近20年后,我们看到了这样讽刺的图景:穷人“占领”约堡主城区的结果是把富人赶得更远,而相当部分的穷人在主城区衰败后也回迁了。结果形成的是南边黑人的索韦托和北边白人的桑顿(以及耶奥维尔、米德兰等),中间隔着个“鬼城”般的旧市区,不仅黑白似乎仍旧分明,而且空间上隔得更远了。无怪乎有理想主义者感叹:“约翰内斯堡变成了索韦托加桑顿”。种族界限依然分明,令人怀疑新型种族隔离城市正在形成,黑人解放不是白搞了吗?
【7】
南非约翰内斯堡主城啊,曾经的“非洲曼哈顿”!最好的高楼大厦、五星酒店都白给你黑人了,为什么最后却陷入彻底的萧条?
为什么那么好的高楼大厦、那么繁荣的城市都给了黑人,最后黑人还是一无所有?
放眼世界,多少繁华的都市,随着富人的离去,昔日贵如天价的房子可以白占,城市却很快就变成了废墟!财富的本质是什么?难道不值得人类深思?
失去了伟大、文明的思想、观念指引,人类就不再有上升之路,只有坠落和堕落之途。
【8】
今天知识星球有人问我:老师为什么如此重视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
我想说:因为商业文明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最根本的生存土壤和根基。不信可以看看2000多年没有国家的犹太人族群,也可以看看在文明制度和最先进技术下的美国黑人群体。
很多国家都想追随美国的脚步,试图通过制度改良和技术借鉴“师夷长技”,但历史不仅证明了“只模仿技术,不改革制度”行不通,还证明了“只模仿制度,不重铸观念地基”的“唯制度论”也不行。
3圈层思维即命运:从犹太人黑人华人身上折射的商业文明与财富密码
【1】
同样是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有的成为齑粉和灰烬,有的成为煤炭,有的成为钻石。
同样是人,不同族群,在同样的环境,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同样是人,同样族群,在不同的环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是我们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我和你?
【2】
最近席卷欧美的“黑人也是人”(Black lives matter,被中国人神翻译为“黑命贵”)抗议运动,让我重新思考族群与环境、与文明及财富的关系。
先看数字:
在美国这样一种自由、文明、财富之国,美国黑人4000多万,只占全美人口的13%。但2014年在美国:谋杀案,白人和黑人的犯罪比例是1:31;强奸案,二者犯罪比例是1:11;枪击案,犯罪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8。黑人整体素质之低下和犯罪率之高十分骇人。(《特朗普绝地反杀,大选胜局已定!》良文师2020年6月15日)
再看看犹太人。这个曾经被希特勒及其法西斯政权必欲灭绝而后快的族群,在人类历史上是如此的群星璀璨卓尔不群。
我的朋友、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贺雄飞先生在他的《学习是一种信仰》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组犹太人群雕: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01到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就有152位,占获奖总人数的22.35%。其中获物理学奖39人,化学奖23人,生理学和医学奖51人,经济学奖18人,文学奖12人,和平奖9人。而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0.3%。
在商业成就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只占波兰人口总数的10%,但鞋匠中的40%,裁缝中的80%,商人中的50%是犹太人。而在波兰最大的城市科拉科夫,有60%的医生和律师都是犹太人。同样的,匈牙利的犹太人虽然只占波兰总人口的不到5%,但36%的零售商店和仓库都归犹太人所有。德国46%的犹太人都独立经商。20世纪中叶的美国,20%的犹太男性是专业人士,35%的犹太男性为企业主。1970年,美国犹太人中,只有0.33%的犹太人从事体力劳动。而犹太人就职美国研究生院的比例更是高得惊人,比非犹太人高3倍。在全美主要大学中,20%的教授是犹太人,而且有26%的法学教授是犹太人。
那些贫穷的犹太人在刚流浪到美国的时候,许多传统行业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只能寻找新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领域去冒险。20世纪初,大部分保险公司甚至不愿意为犹太裔商人承保。这样,犹太人只好在如下几大领域大显身手:
金融股票业;珠宝、零售业;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服装美容业;电脑业;房地产业;玩具制造业。
要进入1999年《福布斯》排行榜,至少需要6.25亿美元的净资产。在所有400大富豪中,犹太人占23%,前50大富豪中,犹太人占36%,所有的10亿富翁中,犹太人占24%,分别是犹太人占美国总人口比例的11.18和12倍。足见犹太人在美国的实力。
难怪有一个说法是: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是犹太人天生的人种优秀,天生的比别人、比其他民族的人聪明吗?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在报告中介绍说:“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据美国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但是,自1901到2000年,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5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
不管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是150多位还是250多位,都已经堪称奇迹,要知道,犹太人仅占世界人口的0.3%,而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活的华人就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更要知道,犹太人在两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过的一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土地,也没有祖国(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1948年才建国)。
【3】
我们再来看备受关注的阶层世袭问题。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惊人的贫富世袭事实:
Clark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以往关于社会阶层流动性研究只停留在父子代际传承的层面,而不是基于整个家族是否“一人当道,鸡犬升天”。但是,如果是以姓氏作为代际研究的基础,则可以把这种情况包括进来。
他具体讲到两方面的研究。其一,如果只按照父子收入的相关系数来研究代际地位固化程度,那么,根据英国自14世纪以来的遗嘱档案中记录的家庭收入估算,家族地位固化程度只有0.4,亦即父子收入的相关系数只有40%;如果用同一姓氏的相连两代英国家族的平均收入计算代际相关系数,那么英国人代际相关性高达75%,说明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程度远高于以前的估算。而且,如果把过去七个世纪分成不同时间段,英国社会财富阶层的连贯性基本没有变化,富有的姓氏有70%-80%的可能性一代后继续富有,有50%左右的概率在两代后仍然富有。对中国、美国、日本、瑞典、印度、智利等国家而言,基于姓氏估算出的社会流动性也都远低于基于父子收入的相关性。各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比我们原来理解的高很多,其背后的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原因都值得深入研究。
其二,Clark教授研究发现,自13世纪以来,精英姓氏子女一直比一般姓氏更能进牛津剑桥等贵族大学,今天仍然如此。如果用政治精英取代贵族大学的就学机会,那么,在英国,政治精英阶层自13世纪以来则更加固化,“官二代”有91%的可能性继续为政治精英。
Clark教授把姓氏研究方法应用到了中国。结果发现,在清朝初期,精英姓氏的举人占比是其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的8倍多,到乾隆末期还停留在4倍左右,到民国时期下降到2倍左右,最近降到1.5倍(对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他们以考进北大、清华等大学代替举人来定义精英)。由此可见,一宗族姓氏一旦进入精英阶层,社会阶层可以跨越朝代、跨越体制地固化下去。
他们强调,中国的情况并非孤例:瑞典从1936年推行“社会主义政策”以来,基于姓氏的社会地位代际传承系数仅从0.85下降到0.66(1相当于绝对的代际传承);英国于1944年普及免费中等教育以来,该系数值仅从0.7-0.8下降到0.6-0.7;日本二战后推动民主、厉行教育均等化,但是代际传承系数值高居不下,政商财阀皆为“世家”;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推行民主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规定低种姓人群在大学生和选民中的最低配额,但代际传承系数值最近五十年维持在0.89;美国精英大学录取对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阶层的优惠也没有提高社会流动性。公共政策似乎不能提升社会流动性,而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革命可能是更重要的降低社会阶层固化度的力量。按照其门徒郝煜的话说,“文化和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比物质资本的代际传递更重要,而前者很难被累进税或高遗产税等公共政策再分配”,决定学历和劳动力市场结果的更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社会网络。
【4】
犹太人、黑人的千百年不同境遇,贫富世袭比以往想像和描述中的更严重、社会阶层可以跨越朝代、跨越体制地固化下去,这些无情的事实,在揭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如果让我来总结,那就是:一个族群的“圈层文化”,比国家、时代的大环境,更能决定这个族群的命运!这种“圈层文化”,是一种内在基因一样的自我塑造的力量。
人类用了很多办法,从外部去特殊照顾弱势族群和弱势群体,却没有强力改变他们的命运;而历史上的强势族群如犹太人,如很多强势家族“家道中落”后的东山再起,本质上,都跟族群、家族、家庭传递的观念正相关。至于“社会关系”,我认为倒是次要的,因为“人走茶凉”才是人情社会的本质。
今日美国黑人的境况是奴隶制的产物和因袭吗?那为什么大部分非洲黑人的境况还不今日非洲裔美国人?
日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匿名历史教授(他自己说自己是有色人种)写了一封反对BLM的匿名公开信,其真实性得到了肯塔基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威尔弗雷德-雷利的证实,他说,他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一起收到了这封信的副本(这两位学者都是黑人)。
在公开信里,这位匿名教授写道:
如果我们声称刑事司法系统是白人至上主义的,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印度裔美国人和尼日利亚裔美国人被监禁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白人?即使是犹太裔美国人被监禁的比例也比外邦白人低。
黑人内部暴力是奴隶制和其他不公正的产物,这种说法主要是一种历史性的说法(笔者注:亦即“过时的说法”)。因此,要由历史学家来解释,为什么日本人的收容或欧洲犹太人的屠杀没有分别导致日本人和犹太裔美国人的功能障碍和低社会经济地位表现的同等比例。自911事件以来,阿拉伯裔美国人一直被恶意妖魔化,最近的华裔美国人也是如此。然而,这两个群体在几乎所有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上的表现都优于美国白人--尼日利亚裔美国人也是如此,即便他们拥有黑色的皮肤。(Michael 麦教授 麦教授随笔 2020.6.13)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把一切不幸都归结于外部客观环境,而应该积极主动从自身的主观上寻找原因和对策。因为同样的外部客观环境下,不同的族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且因为这种不同的表现,进而收获不同的结果和境遇。
【5】
犹太人命运、黑人命运、古今中外的代际传承与贫富世袭,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普遍规律:
没有什么命中注定,圈层思维、族群观念即是命运。
心在哪里,命运和未来就在哪里。
一个国家,一个族群,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不断需要有跳出自身思维局限、跳出命运的井口、仰望星空、放眼世界、敢于直面和批判自身痼疾和弱点的人。像纽约黑人大主教曼宁一样,毫不留情、血淋淋地解剖自身族群癌症一样的顽疾。
他们不仅不是“黑奸”,反而是真正能够把族群带向美好未来的人。如果对他们动辄删文、封号、解职,就不仅是族群的损失,而且是人类的损失。
【6】
人人都生活在“圈子”之中。“圈层思维”、“圈子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国家、社会大环境对人格和思维观念的塑造。
即使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圈层,命运也将截然不同。
改革开放40年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向东南方向移动,就是这种商业文明“圈层文化”的影响,东南沿海的商业文明传统,像千年的莲子,一遇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就迅速生根发芽。
【7】
知识星球会员提问:
请问商业文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尊重财产与自由吗?
答:
商业文明最大的特点,是这个地区人们的整体观念。这是南橘北枳的“文明土壤”。
比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整体商业文化氛围还没有今天浓厚,但是福建闽南一带人教育孩子是这样教育的:你如果不好好读书,长大让你当干部!(犹太文化里,学者最受尊崇,可以没有国王,不能没有学者。)
但时至今日,东北、山东地区的人们,哪怕读完博士,最向往的归宿就是谋一个公职!
这么看,福建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东北和山东会衰落,根本原因就是商业文明的差别。
你把东北、山东的干部调到闽粤浙,他们的观念会变得开明、开放;
你把闽粤浙的干部调到东北和山东,他们则迅速官僚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改变人”,或者“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8】
知识星球会员 提问:
童老师,商业文明在内陆有无突破的可能,如成都,是否可以发展为商业文明与沿海并驾齐驱的城市?
答:
人类成长进步最根本的途径是自由迁徙。
成都会成为中国西部最好的城市,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要想与东南沿海并驾齐驱,凭什么?
我们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地方商业文明发达,说明超过50% 以上的人受商业文化浸润;相对不发达,那就超过50%的人缺乏现代商业理念,缺乏对产权和商业发自内心的尊重。
外来人口相对本地人口,永远是少数派,大部分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都会主动选择被当地文化同化。
所以,要想突破,必须有外力或内力。像武汉这样的地方,受这么大疫情了,内部有突破的可能吗?我看一点可能都没有。
外力来自哪里?外力突破,要么来自强有力的对手强力要求,比如二战后的德日被美改造;要么来自中国整体制度和文明由威权向民权和商业为重转化。
前一种外力根本不存在,后一种外力暂时也不存在。即使将来会有,那么,整体制度文化改变了,东南沿海是不是更得“风气”之先?
此外,还有地理环境的自然约束,在大航海和全球化时代,内地的地理环境与条件,永远没办法和沿海相比。
综上,在我们一生中可见的未来,成都绝无突破性发展为商业文明与沿海并驾齐驱的城市之可能。
用这种思考方式,我们也可以思考深圳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上海自贸区有无追赶深圳河以南的可能性。
理解了上述人类文明的转化逻辑,也就自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一再说“出生地的不平等,是人类最大的群体性的不平等”,为什么人类成长进步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自由迁徙!
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改变环境,而是环境改变了我和你。
所以,要想进步发展,最省心省力的,是放弃你现有的一切,积极主动、历进千辛万苦,投入到更好的环境中去!
再用事实去验证我的观点:
为什么1949~1978中国越来越退步,因为完全不允许人们自由迁徙,甚至于我奶奶她们干苦力,走70里山路,从城里帮人挑担(挑货)到乡下,都要派出所开通行证!
为什么1978年至今农民少种地却大多数富起来了,本质也是自由择业,自由进城打工、经商,给他们带来了90%以上的收入。
【9】
知识星球会员提问:
童老师,随着毛衣战和推行一代一陆这样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的房产价值会不会下降?或者说东南沿海经济中心的地位会不会下降?谢谢。
答:
我们还是要用经济逻辑来推理这个问题。
贸易战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更合作更开放,那么显然,东南沿海更好。因为贸易和人员往来更频繁,而航运是全世界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一种是更对立更封闭,那么,情况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但也不是复杂到不可以解析。
如果更对立更封闭,那么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拿什么去带路?带路是要钱的嘛!
再说,带路那些非洲国,按照纽约黑人大主教曼宁博士的观点,根本不配称国家,也就是部落而已,他们何曾有过现代商业需要的契约意识?无底洞。
还有,如果更对立更封闭,那么,商业文明不那么发达,更加依赖工业制造业的内地城市,是不是更惨?
再有,如果更对立更封闭,就好比天突然冷下来,大家衣服都穿得少,要抱团取暖,那么,是到更发达、实力更雄厚的东南沿海抱团,还是到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中西部抱团?显然是到东南沿海。
可见,不管未来向好还是向坏,结果都是“一江春水东南流”。
也有前车之鉴或前人经验:苏解体后,卢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但是俄罗斯前一二的大城市房价大幅度上涨。说明在经济衰退下,大城市反而价值更高了!这一点,经济学很好解释。
这也是我一再强调,中国永远不会有日本房价崩盘模式,只会有俄罗斯模式的原因。
当然,我希望未来不会走向对立,而是走向与世界大国的更合作更开放。
4逃离原生层 才有自由解放的命运
——公平正义只能落实为个体权利自由 不该堕落成群体福利特权
【1】
如果我说,200年来,给中国人民带来最大自由与福祉的,非邓小平先生莫属。估计这一判断,今天大部分国人会同意。
但邓小平先生有一个不太为人所提起的人生经历,就是离开家乡后,一辈子再未回头看故乡一眼。原因我想是个谜。
2012年7月24日《扬子晚报》刊登特派记者谷岳飞文章《15岁离家的邓小平:为何至死也不回故乡》,文章写道:
从15岁离开广安开始,直到1997 年驾鹤西去,78 年间,小平的脚就再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令人唏嘘感慨。
小平先生为什么一直未曾回过故乡?
第一个原因便是“怕”。据毛毛(邓榕)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第二个原因便是“忙”。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党政军各类事务都要管,抽不开身,即使想回家也是“有心无力”。
第三个原因便是回家一趟“难”。未通高速前,从广安到最近的大城市重庆要一天时间,而且路况较差,加上老人身体欠佳,回家的愿望一直没遂愿。
明面上的原因是这些,但小平先生的真实想法,也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因为“近乡情却”,他亲口说的也未必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2】
对敢于奋斗的人来说,故乡,以及他的原生群体,很多时候是一种向下拖拽的力量。
最近,山东高考冒名顶替案件闹得沸沸扬扬。但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都是已经逃离山东的人在举报、在说话,本地人、本地媒体都不说话,甚至于被两次冒名顶替的苟晶,被迫向父老乡亲道歉,因为家丑为扬,让他们在当地受到了官方的压力。风暴中心的当地人,甚至可能还觉外面的人小题大做、甚至搞地域歧视。
据说,山东本地的民风民俗其实认可这种“潜规则”。在当地,如果你家的孩子顶替了别人,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本事很负责任,值得高看一眼。而如果你家的孩子被顶替了,周围的人会为你叹息一声,心里说谁叫你没本事呢?不配当爹。山东人办任何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首先想到的是托人找关系。而他们也相信没有凭关系办不成的事,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件事,让我想起•安兰德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文明,是一个人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过程。
安兰德
从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到最近美国的黑人事件,到黑人的数百年命运,到中国内地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别,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离他的原生地、原生种群越远,向上飞升的能量越大;反之,离他的原生地、原生种族越近,被拖后腿的力量也越大。
一个著名的故事说:1976年秋,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了一部家族史小说《根》。一出版就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同时, 在美国黑人中也形成了一股去非洲的“寻根”热。其中就有黑人拳王阿里。但在寻根之旅完成后,拳王阿里跳上飞机,返回美国时,说了一句:
“幸亏我祖宗上了当年那艘奴隶船!”
拳王阿里的意思是:外出当奴隶,也比待在当地强;没有父辈的奴隶经历,不会有我拳王阿里的今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有一段话也发人深省:
“我们生在哪个地方,不一定非要在那个地方干事,(转向身边的延安老总)别光邀请我们到你那儿看一看,世界那么大,你也去别处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对离开家乡是评价很低的,讲求落叶归根,一旦背井离乡、客死他乡,好像就很惨。其实现代化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就是‘客死他乡’,那我们就下决心别死在出生之地,虽然爱乡之情人皆有之,但干事要选选地方,孟母还有过三迁,那是为了孩子。各位为了公司实现梦想,当迁则迁,莫要含糊。”
“下决心,各位!”
【3】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男女,美丑,高矮,胖瘦。抛开先天的差别不同,后天的勤奋与懒惰,贡献大与小,等等,更是差别巨大。
文化与文化、地域与地域、族群与族群之间,文化与文明层次,也是有明显优劣区分的。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一对父母,无法对所有的孩子“一碗水端平”。
但人类在很多时候,舍本逐末,无视各种个体的客观差别,过分追求对群体的“一视同仁”,并谓之以高大上的名词曰“公平正义”。
事实上,同一个池塘里王八和王八的差别,比不同池塘里王八的差别还大得多。忽视个体的差别,去追求群体的“平等”,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破坏。
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针对群体,只能针对个体。建立针对个体的公平正义规则,比针对群体,公正得多也有效得多。针对群体,只会使群体更堕落。
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必须有是非,有美丑,有对错,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享受社会的尊重与财富。
在不同社会的差序化格局中,对真善美、对创造与创新的尊崇,对假丑恶、对破坏与掠夺的“歧视”,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形态。市场自由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社会评价与淘汰机制。
但白左所奉行的,是用公权力去矫正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中形成的正常“歧视”,是在用反自由市场的“权力特权”,制造一种更大的歧视、更深的邪恶,乃至公序良俗价值观与正当社会秩序的毁灭!
美国“黑人照顾法案”使黑人上大学受到特殊照顾,但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并拿到文凭的黑人,只占17%。虽然美国的公立中学和小学都不收费,并有免费校车接送,但黑人学生的退学率是所有族裔中最高的。美国政府对黑人集中地的城市地区的教育投资,远多于对白人孩子较多的郊区和乡镇地区。这在波士顿、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地更为明显。最典型的是黑人比例很高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因福利好黑人云集),政府一年在每个学生身上要花15,000美元(远高于全美平均值),但那里学生的平均分数,却在全美垫底。
白左无视黑人在美国享有的特权,更回避黑人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据2003年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字,一千名18到19岁的黑人男子,有21名在监狱中。一千名20到24岁的黑人男子,70个在监狱中。这个比例是白人的7倍。2004年,14到24岁的黑人男性,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但却占全国杀人犯罪的26%。当年美国15%的杀人犯罪,是发生在同样年龄段的黑人之间。
美国司法部发布的2018年刑事受害报告显示:在暴力犯罪方面,黑人袭击黑人的案件高达547,948起,黑人袭击白人的案例有396,450起,黑人袭击亚裔的案件有50,113起。而白人袭击黑人的案件仅有59,778起,亚裔袭击黑人的案件小于564起。
【4】
群体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惰性,是非常可怕的。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塑造方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个人要想获得新生命,要想不断成长,必须有意识地不断逃离原生层,不断和外界更广阔空间里的异质文明杂交,才有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蜕变,才有视野与人格的新生,才能最终收获自由解放的命运。
农耕时代,以地域为归属感,以民族为归属感,以姓氏家族为归属感,是主流价值观。
时代在变,人类已经由农业时代,迅速跨越工业时代,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农业时代以地域、种族、民族为归属感的价值观,正在渐行渐远。
新的归属感,构建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观之上。
民族、地域、种族、肤色这类农业时代“抱团取暖”的价值观渐行渐远;轻关系重规则,轻群体重个人的“个人奋斗时代”飞速到来。
农业时代的种族和地域圈子,规模太小,且彼此互帮互争又互杀,最后难免同床异梦分道扬镳。而三观相同的同道者,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可以不断扩大。
【5】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是的,没有人心的改变,光有制度和经济的改变,人类可以分分钟回到野蛮时代。
而我想说,人心的改变,必须从个体脱离“族群观念”开始,进入真正“人人个体平等”的人类主义。
5世界是意识的 意识决定物质 观念决定财富
【1】
2020年6月20日,山东省通报了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两起被冒名顶替上学案的调查处理结果。处理了一大批人。
人们发现,被冒名顶替的仅仅是大专文凭,但却牵涉到高中学校、招生办、派出所、大学(大专)招录学校等多个环节,而且跨时较长,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真可谓一斑知全豹,此风气确实成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除了本次通报的这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外,工作专班正对反映该省“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开展调查。现已初步查明,上述冒名顶替问题发生于1999年至2006年之间,主要有被冒名顶替者完全不知情被冒名顶替、被冒名顶替者主动放弃入学资格被冒名顶替、被冒名顶替者知情并与顶替者之间存在交易行为等情形。
不管未来的调查结果如何,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
冒名顶替上学事件,乃是又一个层面的“底层互害”或“底层互利(买卖名额)”事件。
而那些大富大贵者,根本不需要走这个高风险、大不便(很多人要一辈子改名换姓)、低收益的路径。位高权重者,有的可以直接改成绩甚指定入学;有的则可以通过资助学校获得国内外名校入学资格,有的下一代无兴趣于新时代的“高考标准件”之路,会在父母的庇荫下不断自主寻找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的上一代积累了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资本,给了他们远多于平民百姓的人生试错机会。
不论底层互害还是底层互利,本质上都是一种内耗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存量财富(学位、学习经历、公职岗位都可以视为财富的表现形式)里争夺,螺丝壳里做道场;
二是心思不在公平正义的正道上,扭曲和毒害了未来的人生方法和路径依赖。
【2】
当这种内耗型文化成为一个族群、一个地方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模式,等待它的命运就是:
有强烈改变命运的欲望、而又无权无势无关系的人,以及族群中最优秀、不安分的分子,或被迫选择或积极主动逃离,远走高飞;
二是留在当地的人,会在酱缸文化的游戏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整个族群或区域发展,则会陷入不断落后的境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我国经济总量前四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的人口流动变化,近年来,尽管这四大省份的常住人口都在增长,但四省的人口净流入/出情况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广东的人口净流入合计236.03万人;浙江合计净流入165.05万人;江苏近三年人口净流入分别为9.3万人、3万人、2.55万人;而山东近三年人口净流出分别为41.97万人、19.55万人、19.93万人,合计净流出81.45万人。如果扩展到更长的时间来看,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间,山东人口净流出已经多达105.78万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包括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即使是山东最好的青岛,目前叫得响的品牌还是多年前已经享誉盛名的海尔、海信、青啤等,新兴产业与深圳、杭州等副省级城市差距很大。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民营经济是容纳年轻人就业的主体,山东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不发达,除了青岛、济南有一些新兴产业,其他地方还是以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而广东、浙江的民营经济很发达,这几年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很明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新、造富快,这些行业更吸引年轻人。
在金融方面,目前山东的资金存量是广东的45%,江苏的2/3,跟浙江也有较大的距离。目前广东的A股上市公司618家,浙江和江苏分别为458家、428家,而山东仅为211家。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差异背后,营商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根据《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山东最强的城市青岛只排在了第13位,济南则排到了第20位。丁长发说,民营经济、新兴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营商环境。山东的官本位思想十分浓厚,官本位思想又影响了方方面面,导致整体营商环境与浙江广东等地有较大差距。(第一财经2020-06-29)
【3】
山东不是特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和城市化重心呈现出“一江春水东南流”的明显态势。改革开放40年历程,是南方经济对北方经济的超越历程,“南强北弱”格局逐渐形成。广东、福建、浙江受到的改革红利最大,经济增速最高,经济增长都超过了400倍,与没落的东三省和西北几省形成鲜明对比。
从城市排名看,1978年时,东北四大城市都在全国前10。如今,前20名中,从1978年的占比过半,到2017年北方城市只有4个城市,南方城市几乎将北方吞噬。名次上升最多的,是福建(13位)、浙江(8位)、广东(4位)、河南(4位)、陕西(4位)。名次下降最多的,是黑龙江(13位)、辽宁(11位)、上海(10位)。
这是商业文明对官本位文明的全面超越和碾压。
“投资不过山海关”,中国东部崛起并且强者愈强,绝非偶然。
随着与传统工农业完全不同的服务业时代到来,这种趋势,还在加速。【图】
经济、人口和城市重心变化的背后,是两个诅咒:
一是资源的诅咒。
资源诅咒是一种经济术语,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增长得更慢。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经过考察会发现,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制度和科技环境下,资源的诅咒都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即使在我国,同样的制度环境,资源的诅咒一样普遍存在。地大物博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普遍地广人稀,发展落后;相反,土地和资源稀缺的地方,普遍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甚至形成了上千年来的“胡焕庸线”——当然,胡焕庸线背后也有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
除了资源的诅咒,另一个是文化心理、观念层面的诅咒,就是地域文化和族群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东北曾经是中国城市化最早最发达地区,但长期的官本位,终于导致了它的一蹶不振,不论行政力量如何努力“振兴东北”,它都像扶不起的阿斗,年年岁岁居于中国末位。
今日人们说山东正在“东北化”,也是对这么一种地域文化的反思和警醒。
【4】
“资源的诅咒”和“地域(族群)文化的诅咒”,清晰地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经济学界和哲学界的终极问题:
这世界,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答案是:这世界,既是物质的,更是意识的。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决定财富,意识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没有先进的符合公平正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不是鼓励诚信为本契约为命,而是鼓励阴谋诡计过河拆桥;不是鼓励法律面前平等,而是鼓励官大一级压死人;不鼓励优胜劣汰多劳多得,而是鼓励打劫偷盗高税收高福利甚至高税费低福利,这样的族群,这样的地区,这样的时代,再多的土地和资源、再少的人口留在当地,都会不断落后——诸如美国的底特律,诸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主城。
反之,再少的土地和资源,再多的人口,都会持续不断地繁荣进步。诸如沙漠上的迪拜、拉斯维加斯,蛮荒之地上的以色列,淡水都完全靠外界供应的中国香港。等等。
【5】
科技革命之下,时代剧变。
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变革都是由技术推动:
1820年前后的工业革命之前,1800年时间全球人均GDP仅增长50%,城市化率徘徊在3%;
1820到2000年,短短180年时间,全球人均GDP增长8倍,全球城市化率跃升至50%以上。
1998年左右成熟的互联网,再一次革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命。机器换人、人工智能将传统的物质生产和非创造性劳动,大规模、高效率地交给了机器和人工智能,传统的、生活必需品层面的工农业物质生产迅速进入非主流地位,并且只占据人类财富总额的的一小部分。而且,总占比越来越小。
这时候,一种新的财富形式应运而生,不在乎拥有权,而在乎使用权和链接:
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 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
这些表明一些有趣的事正在发生:真正的财富创造仅仅是链接!记住,别在你所在的圈子看世界。如果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如果你能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这就是趋势!
此时,传统经济学理论也面前新挑战,“信息化生产力”脱颖而出。
张弛、张曙光《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学术月刊》2018年第一期)认为:
网络信息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了三类技术,形成三大生产力。一类是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力,另一类是工业技术和工业化生产力,还有一类是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生产力是一种与传统农业生产力和工业化生产力不同的新型生产力,这种新型的经济以“使用而非拥有”(确切地说,是“使用主导而非拥有主导”)为中心。
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是有形、有限的物质资源,不能排他性使用。而信息符号和数据资源可以无限复制,可以排他性使用,不仅不会由于使用而减少,反而由于使用会产生新的信息而增加。
在以“使用而非拥有”为核心的分享经济中,由于拥有权淡出了主导地位,使用权起到了决定作用,以前有关产权问题的很多讨论都失去了意义,甚至变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是公有产权重要,还是私有产权重要,是公有产权有效率,还是私有产权有效率?还有,共享单车归谁拥有,是平台企业,还是单车使用者?实际上,共享单车变成了一种准公益产品。既然在分享经济中谁拥有并不重要,关键是谁使用、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因而既可以公有公用和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私用和私有公用,还可以共有共用和专有共用,只要用得合理,用得有效,而不必在意拥有不拥有。
随着产权及产权理论的变化,合约和合约理论也发生了变化。
在以“使用而非拥有”为中心的分享经济中,互联网平台和App之间不存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其合约都是使用者自动签约,自动解约。这才真正体现了合约自由和平权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是否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又回到了完全合约呢?只要有App的大量参与和进入,平台就会继承和发挥工业化经济大规模、集中化、同质性的优势,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某种垄断的态势,但App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间游走。依托互联网平台,App可以更好地发挥小规模、大范围、分散化、网络化、异质性的优势,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一种完全竞争的态势。整个经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双层)垄断——竞争结构。
专业术语有时不太好理解,我给它转换一下说法就非常通俗易懂了:
使用权为中心,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原因非常简单:
同一样东西,在A手里是垃圾,在B手里却能变成宝贝。
在传统的、相对匮乏的工农业为主、物质生产、物质财富为主的时代,人们争相占有,而且,A占有以后,即使无用,B也无法让财富发挥效用。
但是在网络时代,服务业为主的时代,信息和大数据这些新财富,几乎免费共享,A不能使它发生效用,B却有可能使它发挥巨大能量,形成巨大财富。
此时,“会用”比“占有”,使用权、使用能力比占有能力,重要得多。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地区与地区的差别,在于发现、发展和发挥“使用能力”。
【6】
在新的、非物质生产为主流、以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为中心、信息全面公开和共享的时代,传统的资源掠夺和占有越来越失去意义,考验一个人的,是如何在大数据的富矿中掘金、如何在信息共享中发现和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传统的族群、地域内部,以争夺、分配存量资源为主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族群慢性自杀的毒药。
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事金融、法律、咨询、文化、网络、科技、营销、研发等非物质生产的人和企业占比就越高,服务业占财富的比重也越高。
不是传统的工农业必需品生产变得不重要,而是它已经大规模、高效率地被机器生产所替代,而且在财富总占比中比例不断缩小。
比如美国,我们都知道它是科技大国,但它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业国,每个美国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全球130多个人。但它的农业GDP占比只有1.2%,从业人员只占人口的0.8%。
一边,是占财富比重越来越低的、有限的传统工农业生产和分配,一边,是需要自由、法治、契约才能支撑和维系的新型的、无限的服务业空间。
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对此的着眼点和观念不同,未来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也只有完全不同的命运,才配得上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认识能力。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正义。
【7】
任何群体,都有巨大的群体惯性和惰性。不管这个群体,以族群、地区还是以民族、国家的名目出现。
因此,一个人要想脱颖而出,必须积极主动地摆脱原生群体、阶层、地域的思维和观念限制,积极主动到更广阔的空间寻找新能量。
而最大的新能量,就是新思维新观念。
幸运的是,互联网给了我们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无限视野,人们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身在井底,眼观世界,胸怀人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给了人类非常致命的一击,很多人认为人类从此会进入逆全球化过程。但正如硅谷王川2020年6月28日 12:19微博所言:同学同乡同事这些概念,以后都会式微,让步于同道。“逆全球化”这个概念,似乎只对低端制造业的工人适用。虚拟世界的全球化,随着通讯技术生态的继续发展,正在继续加强,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完】
6人是情境的囚徒 个体解放靠逃离 群体解放靠碾压
【1】
1920年10月9日,在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附近,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女孩:8岁的卡玛拉(Kamala)和只有18个月大的阿玛拉(Amala)。
她们昼伏夜出,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行走;不吃素,吃肉,吃的时候不用手拿,用牙齿撕开......被“解救”的两个女孩最终无法适应人类世界,妹妹阿玛拉在1921年死于肾感染,姐姐卡玛拉1929年因肺结核去世。
这件事情引起了心理学家温斯洛普·凯洛格(Winthrop Kellogg)的特别注意。当时的心理学主流在分析狼孩姐妹的动物特征时,往往将此归结于她们的智力低下。凯洛格则有不同的观点:狼孩姐妹身上的野性是从狼群那里学来的,返回人类世界的她们不能适应环境,是因为想把生命早期固化下来的习性革除太难!
在人成长过程中,到底是本性、文化、遗传还是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凯洛格构想出一个疯狂的实验计划: 把一个智商正常的婴儿扔到荒郊野岭,观察研究婴儿的成长。由于法律和道德不容许,这个实验绝不可能被付诸实践。
于是凯洛格脑筋急转弯,逆向思维:把黑猩猩的孩子放在人类环境中成长,不就合情合理了吗?凯洛格最终说服妻子,让一只黑猩猩宝宝住进自己家里,给他们的儿子唐纳德·凯洛格当妹妹。
1931年6月26日,七个半月大的猩宝宝古娅(Gua)来到了凯洛格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家中,和他十个月大的儿子小唐一起当“人”培养。
起初,古娅的行为越来越像人类。但是很快,由于猩猩的发育比人类更快,这使得小唐开始处处模仿黑猩猩的行为,甚至导致小唐的智力发育也比正常人更慢,与古娅生活9个月后,小唐仅仅会说3个单词。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平均可以掌握50个单词,并开始利用这些词汇造简单的句子。连上战场都不怕的凯洛格,并没有预见到一只小猩猩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初他只想把一只猩猩教育成人,并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只猩猩。
原本计划5年的实验被迫在执行了9个月就紧急终止。
1933年12月21日,刚满三岁的猩猩古娅因肺炎去世。
在与小猩猩古娅分开后,小唐纳德的智力渐渐追回了美国孩子的平均值,交流能力也逐渐恢复正常。长大后的唐纳德并不记得那段与猩猩妹妹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健康成长,19岁考上了哈佛大学。不过,在父母病逝后的第二年 ,42岁时唐纳德因为抑郁症自杀。
【2】
人兽共同成长,既是一个十分疯狂的实验、但也是一个十分深刻地揭示人类行为基本模式的实验,它再一次说明:
人是情境的囚徒——这种情境既有可能是内心营造的,更有可能是环境制造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仅仅是在人类的婴幼儿时代,人的一生,都会或积极主动模仿趋近、或消极被动地臣服于环境中的强势力量。这种强势,不是某种单一的因素,而是原因复杂,既有可能是体魄的强健,也有可能是心理的强势,还有可能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地位等等的强势,同时亦有可能来自环境中“群体力量”的强势。而最大的强势,往往来自强权力量的强势。
因此,人类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总是文明战胜野蛮。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所言:“南方人创造文明,北方人就征服它、毁灭它、借鉴它、传播它。”从历史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有的只是“技术成就”。
这不仅仅是农业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铁骑践踏;即使在工业和服务业时代,野蛮的对文明的侵蚀,往往也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人类的这种“识时务者为俊杰”、向环境中的强势者、向强权和群体力量俯首称臣的基本心理与行为模式,可以强有力地解释:
为什么人类向贫困地区、向弱势族群的扶贫扶助政策总是失败,甚至效果适得其反——被扶助者不是变得更强大,而是变得更贫穷、更懒惰、甚至更野蛮;
为什么黑人接管了约翰内斯堡、底特律,带来的是城市的衰败;
为什么一些一向独立自由的灵魂,突然之间会180度大转弯,向强权臣服。
这一切都是因为,强势者或者足够大的群体对人类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塑造能力,往往远超于我们的想像。外援的文明力量,不管是经济支持,还是能力支持,都改变不了基本环境,从而陷入支持力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困境。
【3】
杜兰特还认为,经济的解释能阐明很多历史现象,但也不能低估了群众运动中非经济(如宗教的狂热、民族的情绪等)诱因所起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行为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
可见,群体力量之大,有时的确是超乎想像。大到宁可玉石俱焚集体毁灭也在所不惜——乌合之众下,群体的智商和道德都会大幅度下降。
这事给我们几个巨大的启示:
第一,个体很渺小,个人要想自由解放,只有不断逃离低文明社群,积极主动融入高文明层次社群——
要不断从乡村进入城市,从郊区进入城区,从穷人区进入富人区,从营商环境差的城市进入营商环境好的城市,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
“文明,是一个人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过程”,安•兰德的这句经典名言,值得反复咀嚼,并身体力行反复实践。
第二,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最好的帮助,不是把资源、技术、财富支援到相应地区和人群中,不是对他们进行任何政策倾斜,而是鼓励和帮助他们进入更文明、更发达地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
任何人之间,不分国籍、人种、肤色、地区,不分男女,不论贫富,永远都不存在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只有权利平等是社会要努力追求也可以逐步达成的目标。
第三,为了避免低文明层次借群体力量对高文明层次反向侵蚀和掠夺(如黑人进入后的底特律和约翰内斯堡主城),引发地区衰败,应该适当控制低文明群体进入新城市后的群体集聚规模,以实现高层次文明对低层次文明的同化,而非低层次文明对高层次文明的掠夺与屠杀。
由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族群的天然恐惧和防范心理,人们进入新的城市和区域,往往会通过老乡、种群等关系抱团取暖,形成类似“浙江村”、“唐人街”这样的种群聚落。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低文明群体的聚集。
第四,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整个国家来说,或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地接受高层级文明“碾压”“降服”的社会经济政治全面变革,是一种可以给区域带来爆发式增长,从而推动文明基因突变的最佳动力。二战后的德国(被动)、日本(被动)、新加坡(主动),以及当下中国第一繁华城市东方之珠即是优秀模范生。
多年以前,有个很著名的纪录片,发出“文明需要殖民一百年”的“汉奸”言论。其实从人类心理与行为科学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苏三《文明动力学与“发现新大陆”的殖民效应解剖》也认为,“发现新大陆”这样的高文明碾压低文明的殖民活动可能是一种可以给局部地区带来暴发式利益从而推动文明突变的动力。她在文章中写道:
1588年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英国开始称霸世界。最终英国与荷兰才是最大的两个殖民获益国。以1914年的数据,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全球各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不列颠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期间全球只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攻打过。英国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当时本国人口的10几倍,财富也突然增长了100倍。这就是英国乃至整个西北欧突然崛起的秘密,根本不是什么轻飘飘的一纸《大宪章》托起了英国民主社会,也不是什么黑黢黢的英格兰煤矿资源带来了工业革命,是广袤的殖民地资源剥削(大焕注:我对“剥削”一词持保留态度),甚至还有迅速产生的文明马太效应托起了英国与整个西北欧殖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