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2019-05-31 11:50:18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丁小猫
关键词:日本 日本文化 点击: 我要评论
日本年轻人的“离现象”是在平成三十年中反复被讨论的社会话题,虽然这种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昭和时代:1972年,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年轻人的“活字离”,指的是他们对汉字失去兴趣。从平成后半开始,日本年轻人失去兴趣的东西仿佛越来越多,且没有打住的势头,一种论调认为:进入令和时代,年轻人的“离现象”会更加严重。

       最近学到一个新词:“令和離れ”。直译过来写作“令和离”。是说继“平成最后的XXX”之后,“令和”二字铺天盖地席来,无论电视新闻还是日常生活中,它的存在感无处不在。自4月1日发表这一新年号直至五月黄金周期间,每天都仿若召开“令和祭”一样热闹,据说各家企业也想出招式积极地“令和对应”,让年轻员工感到烦躁。于是在SNS上出现了“令和什么的,差不多够了!”“对令和时代已经感到疲倦”“早点结束吧”之类的发言。对“令和”失去兴趣感到厌倦,称为“令和离”现象。

  虽然是用“审美疲劳”四个字就可以总结的事情,日本人非要将之代入“〇〇离”语境中,也是渊源已久。日本年轻人的“离现象”是在平成三十年中反复被讨论的社会话题,虽然这种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昭和时代:1972年,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年轻人的“活字离”,指的是他们对汉字失去兴趣。从平成后半开始,日本年轻人失去兴趣的东西仿佛越来越多,且没有打住的势头,一种论调认为:进入令和时代,年轻人的“离现象”会更加严重。

  平成三十年,日本年轻人都对哪些东西失去了兴趣呢?前不久日本一家网站经过一番调查,评选出了“平成〇〇离排行榜”,TOP15依次是:香烟、报纸、赌博、高尔夫、恋爱、汽车、游戏、结婚、卡拉OK、酒、电视、海、读书、贺年卡、音乐。

  从结果上来看,好坏各半。对烟酒失去兴趣,可以说是健康志向。对报纸电视失去兴趣,是全世界的必然趋势。对恋爱结婚失去兴趣,是单身大国的日本特色。但果真如媒体所说的那样,是日本年轻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趣吗?又或者说,从平成到令和,有一些社会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烟离”之所以能荣登榜首,因为它不只发生在年轻群体中,而是在近十年来的全体烟民之中。根据日本香烟产业出台的一份“全国吸烟者比率调查报告”,日本社会吸烟率高峰出现在1966年,男性高达83.7%,女性也有18.0%,对于男性来说,那是一个“吸烟理所当然的时代。”进入平成以后,情况突然转折,吸烟率年年递减,到了2018年,男性仅有27.8%,女性则降至8.7%,男女合计吸烟率为17.9%,这也是自1965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数字。

  社会禁烟运动,健康生活号召,固然是让日本人远离香烟的因素,但香烟价格上涨,减少吸烟场所的相关法律的出台,才是实质原因。以日本人最爱的MEVIUS(旧名:MILD SEVEN)为例,1977年发售时为一包150日元,2019年已经涨到480日元,这和泡沫经济后“鸡蛋30年来未涨价”的情况截然不同。都是“香烟税”的功劳,480日元里有300日元用来交了税。即便不缺钱,很多在过去屡战屡败的戒烟者,也因为愈发找不到吸烟的场所,而真正戒了烟。这种情况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现在还只是走在大街上不能抽烟而已,大多数餐厅和咖啡馆还是友好地划分出吸烟区和禁烟区的,但将于2020年4月正式施行的《健康增进法》的改进法案中,明确规定饮食店必须禁烟,想必会对日本的“烟离”现象造成更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已经明确规定“不采用吸烟的员工”,虽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但这是趋势,令和之后,香烟将会成为上一个时代的嗜好品也说不一定。

  中国人很少会感受到日本的报纸正在衰落。因为在便利店里总能看见它们被摆放在醒目位置,一些咖啡馆和喫茶店也提供报纸,甚至早上还能看见送报纸的身影,似乎都是百花齐放的样子。但其实“报纸离”也是被日本社会讨论了很久的问题,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2015年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报告书”中称:20代的年轻人报纸阅读率,男性从20年前的24%降至8%,女性则从29%降至3%。日本报业协会另有一个数据:日本报纸发行量从2000年的5371万份减少到2017年的4213万份,贩卖总额中67%是由60岁以上的高龄世代支撑的。

  日本年轻人对报纸的态度是:不买、不读、不评价。这和互联网兴起,令他们觉得“情报是免费的”有一定关系。“报纸离”和“电视离”的情况有些相像,我曾经很苦恼地询问日本友人如何对抗NHK收费员,他一脸轻松:“反正我家也没有电视呀。要什么电视呢?有Youtube就够了。”

  漫画《赌博启示录》的大火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虽然这个行业每年仍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市场规模已经从2006年的35兆日元跌落到2015年的23兆日元,从1995年的顶峰时期开始,店铺数以每年250间的数量在减少。日本总务省的最新报告书显示:过去一年中,20~24岁群体中只有9.5%去过柏青哥店,25~29岁的群体中有11.4%,而30~39岁之间则为11.8%,无论哪一个数字都是史上最低。这三个年龄层曾经是柏青哥店的消费主体,在1991年高达37.8%、35.7%和32%。柏青哥店的利用者人数已经从1991年的男性1758万人、女性557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男性772万人、女性188万人——前者减少了6成,后者减少了3成。还有一个现象很有趣:柏青哥店里65岁以上的群体在年年递增。

  如今外国游客想去柏青哥店里猎个奇,看到的也只有一群大叔大妈而已。年轻人远离,当然是因为有了更好玩的东西。2023年日本第一间赌场将在大阪登场,如何超越柏青哥店、赛马和赛艇等老旧手段,用时尚的方式抓住年轻人的心,正是眼下的日本人正在挖空心思琢磨的事情。

  “高尔夫离”是和泡沫经济的崩坏同时发生的,完全没有回归的趋势。光是从2017年到2018年之间,日本的高尔夫人数就又减少了120万,这个数字可以匹敌2018年的新成人数字。在日本年轻人看来,高尔夫这种活动是和上司或客户之间进行的娱乐活动,今天他们的职场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休息日不想进行工作交际。”荒废的高尔夫球场越来越多,一些正在进行植树还林活动,而“会打高尔夫球”,渐渐也变得和“托业考了900分”“拥有会计师资格”一样,成了一种稀少的附加价值。

  过去20年日本职场环境发生的激烈变化,也间接造成了年轻人的“酒离”现象。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职场中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在减弱,年轻人对公司的归属意识变得薄弱,下班之后和上司一起喝酒参加二次会的风潮也大不如前。

微信图片_20190531114501.jpg

  通勤高峰,从地铁站出来的上班族

  日本国税厅的最新报告称:日本平均每位成年人的酒类消费量,从1992年的101.8公升逐年递减,到了2016年只有80.9公升。其中年轻人群减少最为明显,依照日本消费者厅2017年的《消费者白皮书》,未满30岁的单身男性平均每月的酒类支出额,从1999年的1737日元减少至2014年的1261日元,少了三分之一。其中又以啤酒最为明显:2018年日本五大啤酒厂家的上市量为3亿9390万箱(每箱约为20瓶),比前一年减少2.5%,这已经是连续14年递减了。

  已经不是“上司邀约就不得不去”的时代了,已经不是在二次会中“总之,先来一杯啤酒”的时代了。“为了节约成本,不能支付高额的打车费用,必须搭乘终电回家,即便喝酒也止步于一次会结束,需要更多和家人团聚或是独自度过的时光,这样的年轻、中坚社员在增加。”

  “卡拉OK离”大抵也是同样原因,直至2000年以前,它还是职场社交二次会的热门选项。如今,一个人的卡拉OK店倒是火起来了,符合一个人经济学。一个人吃饭也是一个人经济学的一环,一个人吃饭,但是不喝酒,看看《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郎就知道了。

  不谈恋爱不结婚,在单身大国的日本,早就见怪不怪。因此又有了“恋爱离”和“结婚离”。明治安田综合研究所的调查中:日本20代的未婚者中,78%的男性和67%的女性表示没有对象。

  “草食系男子”被认为是日本人“恋爱离”的原因之一。这个词诞生在2006年,原本是指那些“长得还算受欢迎但对恋爱一点都不积极”的男性,2008年女性时尚杂志推出“草食系男子”特辑后成为年度流行语,虽然把这个群体往“美貌”和“温柔”的定位上延伸了一些,但是他们对恋爱的消极性、无关心性还是本质所在。2006年阿部宽主演的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最近突然宣布推出续集,时隔13年,我们的男主角从40岁到了53岁,依然对恋爱和结婚没有兴趣,过着悠哉的单身生活。这个话题够流行到今天,足以说明社会现状。

  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以AKB48为首的近在眼前的女子偶像团体的增加,被认为是“恋爱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数量众多的可爱女孩,总有一款适合你,在年轻男性中掀起一股空前的追星潮流。一生悬命地应援、购买CD参加总选举投票,加上每年各地的巡回演唱会等,需要大把时间和金钱,哪里还有余裕谈恋爱呢。

  濑户内寂听和池上彰曾经有一个对谈,濑户内寂听问:“那么,现在的年轻男孩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什么?”池上彰回答:“大概是SNS社交吧,从网络上获得情报什么的。对虚拟的东西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反而对和真正的人类接触感到麻烦。”两人都是上上一个时代的人,不太能理解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于是这场谈话有了一个非常哀伤的题目:日本的“青春”已经消失了。

  “结婚离”是“恋爱离”的必然结果,要问原因,多数人会回答:“太麻烦了,没有兴趣”“和人交往太累了”,等等。与其说是趣味和工作优先,不如说是刻意想逃避和人类进行深度交往这种事情。但SNS时代的青春真的因此消失了吗?对二次元虚拟偶像的爱就不能让人分泌荷尔蒙和多巴胺了吗?年轻世代显然不这么想。

  再来说说“车离”,一种更多发生在都市年轻人中间的现象。这个词语大约从2000年就开始浮出水面,到了2017年日本自动车工业会发表的市场动向调查中,10~20代的年轻人中超过半数表示“不想买车”,未满30岁的单身男性每月在汽车上的消费,已经从1999年的18814日元跌落到2014年的7351日元。日本大都市公共交通发达,从实用性上来说,不难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不买车,他们也不再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泡沫经济时代那种“没有车就找不到女朋友”的现象已经消失,更何况连女朋友也不是必需品。日本社会研究家松田久一曾经在书中评价过日本年轻人的“车离”现象:“车回归成为一种移动手段,必要的时候打车或是租车就够了。贷款买一辆车,每月再要用停车费、汽油费、车检费等繁琐费用来维持,实在是有点愚蠢。”

  日本有种观点认为:现代年轻人欲望低下,是造成“〇〇离”现象的主因。但松田久一则认为这是泡沫经济崩坏和失去的二十年后造成的,他将在经济低迷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称为“嫌消费”世代,讨厌消费的根源,其实是没有时间和金钱。

  那些在推特上讨论“〇〇离”现象的年轻人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把年轻人的“〇〇离”换算为年收入:不买报纸,年收+5万日元;不买车,年收+20万日元;不喝酒,年收+20万日元;不抽烟,年收+30万日元;不恋爱,年收+30万日元;不生小孩,年收+100万日元……

  不妨再看一个日本国税厅的调查数据:日本20代前半的男性的平均年收,从1996年的305万日元降落到217万日元;20代后半的男性的平均年收,从1996年的410万日元降落到383万日元。而根据内阁府的另一项调查,如今的日本职场女性,15~24岁之间的非正规雇佣者为36.2%,25~34岁之间的非正规雇佣者为42.1%,对她们来说,工资不会上涨,年金前途未卜。与此同时,发生在这30年里的事情还有:消费税从0%上涨到8%,健康保险从8%上涨到11%,年金保险从10%上涨到18%。

  对于未来的不安感,让日本的年轻人在消费上踩了刹车。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年轻人的“〇〇离”现象的根源,其实是“金钱离”。想要买车,想要旅行,想要结婚,都不是年轻人现在最大的兴趣。要问他们现在最大的兴趣是什么,超过半数的人会回答:“存钱”。要问存钱用来干什么,又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回答:“为了老后生活做准备”。

责任编辑: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2019-05-31 11:50:18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丁小猫
日本年轻人的“离现象”是在平成三十年中反复被讨论的社会话题,虽然这种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昭和时代:1972年,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年轻人的“活字离”,指的是他们对汉字失去兴趣。从平成后半开始,日本年轻人失去兴趣的东西仿佛越来越多,且没有打住的势头,一种论调认为:进入令和时代,年轻人的“离现象”会更加严重。

       最近学到一个新词:“令和離れ”。直译过来写作“令和离”。是说继“平成最后的XXX”之后,“令和”二字铺天盖地席来,无论电视新闻还是日常生活中,它的存在感无处不在。自4月1日发表这一新年号直至五月黄金周期间,每天都仿若召开“令和祭”一样热闹,据说各家企业也想出招式积极地“令和对应”,让年轻员工感到烦躁。于是在SNS上出现了“令和什么的,差不多够了!”“对令和时代已经感到疲倦”“早点结束吧”之类的发言。对“令和”失去兴趣感到厌倦,称为“令和离”现象。

  虽然是用“审美疲劳”四个字就可以总结的事情,日本人非要将之代入“〇〇离”语境中,也是渊源已久。日本年轻人的“离现象”是在平成三十年中反复被讨论的社会话题,虽然这种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昭和时代:1972年,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年轻人的“活字离”,指的是他们对汉字失去兴趣。从平成后半开始,日本年轻人失去兴趣的东西仿佛越来越多,且没有打住的势头,一种论调认为:进入令和时代,年轻人的“离现象”会更加严重。

  平成三十年,日本年轻人都对哪些东西失去了兴趣呢?前不久日本一家网站经过一番调查,评选出了“平成〇〇离排行榜”,TOP15依次是:香烟、报纸、赌博、高尔夫、恋爱、汽车、游戏、结婚、卡拉OK、酒、电视、海、读书、贺年卡、音乐。

  从结果上来看,好坏各半。对烟酒失去兴趣,可以说是健康志向。对报纸电视失去兴趣,是全世界的必然趋势。对恋爱结婚失去兴趣,是单身大国的日本特色。但果真如媒体所说的那样,是日本年轻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趣吗?又或者说,从平成到令和,有一些社会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烟离”之所以能荣登榜首,因为它不只发生在年轻群体中,而是在近十年来的全体烟民之中。根据日本香烟产业出台的一份“全国吸烟者比率调查报告”,日本社会吸烟率高峰出现在1966年,男性高达83.7%,女性也有18.0%,对于男性来说,那是一个“吸烟理所当然的时代。”进入平成以后,情况突然转折,吸烟率年年递减,到了2018年,男性仅有27.8%,女性则降至8.7%,男女合计吸烟率为17.9%,这也是自1965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数字。

  社会禁烟运动,健康生活号召,固然是让日本人远离香烟的因素,但香烟价格上涨,减少吸烟场所的相关法律的出台,才是实质原因。以日本人最爱的MEVIUS(旧名:MILD SEVEN)为例,1977年发售时为一包150日元,2019年已经涨到480日元,这和泡沫经济后“鸡蛋30年来未涨价”的情况截然不同。都是“香烟税”的功劳,480日元里有300日元用来交了税。即便不缺钱,很多在过去屡战屡败的戒烟者,也因为愈发找不到吸烟的场所,而真正戒了烟。这种情况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现在还只是走在大街上不能抽烟而已,大多数餐厅和咖啡馆还是友好地划分出吸烟区和禁烟区的,但将于2020年4月正式施行的《健康增进法》的改进法案中,明确规定饮食店必须禁烟,想必会对日本的“烟离”现象造成更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已经明确规定“不采用吸烟的员工”,虽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但这是趋势,令和之后,香烟将会成为上一个时代的嗜好品也说不一定。

  中国人很少会感受到日本的报纸正在衰落。因为在便利店里总能看见它们被摆放在醒目位置,一些咖啡馆和喫茶店也提供报纸,甚至早上还能看见送报纸的身影,似乎都是百花齐放的样子。但其实“报纸离”也是被日本社会讨论了很久的问题,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2015年国民生活时间调查报告书”中称:20代的年轻人报纸阅读率,男性从20年前的24%降至8%,女性则从29%降至3%。日本报业协会另有一个数据:日本报纸发行量从2000年的5371万份减少到2017年的4213万份,贩卖总额中67%是由60岁以上的高龄世代支撑的。

  日本年轻人对报纸的态度是:不买、不读、不评价。这和互联网兴起,令他们觉得“情报是免费的”有一定关系。“报纸离”和“电视离”的情况有些相像,我曾经很苦恼地询问日本友人如何对抗NHK收费员,他一脸轻松:“反正我家也没有电视呀。要什么电视呢?有Youtube就够了。”

  漫画《赌博启示录》的大火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虽然这个行业每年仍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市场规模已经从2006年的35兆日元跌落到2015年的23兆日元,从1995年的顶峰时期开始,店铺数以每年250间的数量在减少。日本总务省的最新报告书显示:过去一年中,20~24岁群体中只有9.5%去过柏青哥店,25~29岁的群体中有11.4%,而30~39岁之间则为11.8%,无论哪一个数字都是史上最低。这三个年龄层曾经是柏青哥店的消费主体,在1991年高达37.8%、35.7%和32%。柏青哥店的利用者人数已经从1991年的男性1758万人、女性557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男性772万人、女性188万人——前者减少了6成,后者减少了3成。还有一个现象很有趣:柏青哥店里65岁以上的群体在年年递增。

  如今外国游客想去柏青哥店里猎个奇,看到的也只有一群大叔大妈而已。年轻人远离,当然是因为有了更好玩的东西。2023年日本第一间赌场将在大阪登场,如何超越柏青哥店、赛马和赛艇等老旧手段,用时尚的方式抓住年轻人的心,正是眼下的日本人正在挖空心思琢磨的事情。

  “高尔夫离”是和泡沫经济的崩坏同时发生的,完全没有回归的趋势。光是从2017年到2018年之间,日本的高尔夫人数就又减少了120万,这个数字可以匹敌2018年的新成人数字。在日本年轻人看来,高尔夫这种活动是和上司或客户之间进行的娱乐活动,今天他们的职场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休息日不想进行工作交际。”荒废的高尔夫球场越来越多,一些正在进行植树还林活动,而“会打高尔夫球”,渐渐也变得和“托业考了900分”“拥有会计师资格”一样,成了一种稀少的附加价值。

  过去20年日本职场环境发生的激烈变化,也间接造成了年轻人的“酒离”现象。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职场中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在减弱,年轻人对公司的归属意识变得薄弱,下班之后和上司一起喝酒参加二次会的风潮也大不如前。

微信图片_20190531114501.jpg

  通勤高峰,从地铁站出来的上班族

  日本国税厅的最新报告称:日本平均每位成年人的酒类消费量,从1992年的101.8公升逐年递减,到了2016年只有80.9公升。其中年轻人群减少最为明显,依照日本消费者厅2017年的《消费者白皮书》,未满30岁的单身男性平均每月的酒类支出额,从1999年的1737日元减少至2014年的1261日元,少了三分之一。其中又以啤酒最为明显:2018年日本五大啤酒厂家的上市量为3亿9390万箱(每箱约为20瓶),比前一年减少2.5%,这已经是连续14年递减了。

  已经不是“上司邀约就不得不去”的时代了,已经不是在二次会中“总之,先来一杯啤酒”的时代了。“为了节约成本,不能支付高额的打车费用,必须搭乘终电回家,即便喝酒也止步于一次会结束,需要更多和家人团聚或是独自度过的时光,这样的年轻、中坚社员在增加。”

  “卡拉OK离”大抵也是同样原因,直至2000年以前,它还是职场社交二次会的热门选项。如今,一个人的卡拉OK店倒是火起来了,符合一个人经济学。一个人吃饭也是一个人经济学的一环,一个人吃饭,但是不喝酒,看看《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郎就知道了。

  不谈恋爱不结婚,在单身大国的日本,早就见怪不怪。因此又有了“恋爱离”和“结婚离”。明治安田综合研究所的调查中:日本20代的未婚者中,78%的男性和67%的女性表示没有对象。

  “草食系男子”被认为是日本人“恋爱离”的原因之一。这个词诞生在2006年,原本是指那些“长得还算受欢迎但对恋爱一点都不积极”的男性,2008年女性时尚杂志推出“草食系男子”特辑后成为年度流行语,虽然把这个群体往“美貌”和“温柔”的定位上延伸了一些,但是他们对恋爱的消极性、无关心性还是本质所在。2006年阿部宽主演的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最近突然宣布推出续集,时隔13年,我们的男主角从40岁到了53岁,依然对恋爱和结婚没有兴趣,过着悠哉的单身生活。这个话题够流行到今天,足以说明社会现状。

  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以AKB48为首的近在眼前的女子偶像团体的增加,被认为是“恋爱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数量众多的可爱女孩,总有一款适合你,在年轻男性中掀起一股空前的追星潮流。一生悬命地应援、购买CD参加总选举投票,加上每年各地的巡回演唱会等,需要大把时间和金钱,哪里还有余裕谈恋爱呢。

  濑户内寂听和池上彰曾经有一个对谈,濑户内寂听问:“那么,现在的年轻男孩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什么?”池上彰回答:“大概是SNS社交吧,从网络上获得情报什么的。对虚拟的东西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反而对和真正的人类接触感到麻烦。”两人都是上上一个时代的人,不太能理解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于是这场谈话有了一个非常哀伤的题目:日本的“青春”已经消失了。

  “结婚离”是“恋爱离”的必然结果,要问原因,多数人会回答:“太麻烦了,没有兴趣”“和人交往太累了”,等等。与其说是趣味和工作优先,不如说是刻意想逃避和人类进行深度交往这种事情。但SNS时代的青春真的因此消失了吗?对二次元虚拟偶像的爱就不能让人分泌荷尔蒙和多巴胺了吗?年轻世代显然不这么想。

  再来说说“车离”,一种更多发生在都市年轻人中间的现象。这个词语大约从2000年就开始浮出水面,到了2017年日本自动车工业会发表的市场动向调查中,10~20代的年轻人中超过半数表示“不想买车”,未满30岁的单身男性每月在汽车上的消费,已经从1999年的18814日元跌落到2014年的7351日元。日本大都市公共交通发达,从实用性上来说,不难理解年轻人为什么不买车,他们也不再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泡沫经济时代那种“没有车就找不到女朋友”的现象已经消失,更何况连女朋友也不是必需品。日本社会研究家松田久一曾经在书中评价过日本年轻人的“车离”现象:“车回归成为一种移动手段,必要的时候打车或是租车就够了。贷款买一辆车,每月再要用停车费、汽油费、车检费等繁琐费用来维持,实在是有点愚蠢。”

  日本有种观点认为:现代年轻人欲望低下,是造成“〇〇离”现象的主因。但松田久一则认为这是泡沫经济崩坏和失去的二十年后造成的,他将在经济低迷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称为“嫌消费”世代,讨厌消费的根源,其实是没有时间和金钱。

  那些在推特上讨论“〇〇离”现象的年轻人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把年轻人的“〇〇离”换算为年收入:不买报纸,年收+5万日元;不买车,年收+20万日元;不喝酒,年收+20万日元;不抽烟,年收+30万日元;不恋爱,年收+30万日元;不生小孩,年收+100万日元……

  不妨再看一个日本国税厅的调查数据:日本20代前半的男性的平均年收,从1996年的305万日元降落到217万日元;20代后半的男性的平均年收,从1996年的410万日元降落到383万日元。而根据内阁府的另一项调查,如今的日本职场女性,15~24岁之间的非正规雇佣者为36.2%,25~34岁之间的非正规雇佣者为42.1%,对她们来说,工资不会上涨,年金前途未卜。与此同时,发生在这30年里的事情还有:消费税从0%上涨到8%,健康保险从8%上涨到11%,年金保险从10%上涨到18%。

  对于未来的不安感,让日本的年轻人在消费上踩了刹车。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年轻人的“〇〇离”现象的根源,其实是“金钱离”。想要买车,想要旅行,想要结婚,都不是年轻人现在最大的兴趣。要问他们现在最大的兴趣是什么,超过半数的人会回答:“存钱”。要问存钱用来干什么,又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回答:“为了老后生活做准备”。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从平成到令和,日本年轻人逃不开的“离现象”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