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2018-12-18 10:19:18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吉见俊哉
关键词:日本 社会万象 点击: 我要评论
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到1990年的花博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延伸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将这几十年看成是战后日本的长期世博热的时代。实际上,70年代以后在日本举行的所有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受到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象征、成功动员了六千四百万名观众的大阪世博会的深刻印象的影响,用各种方式背负着它的幻影。

   自1970年的“日本万国博览会”(大阪世博会)起到“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爱知世博会)为止,日本一共举办过五次国际性博览会。大阪世博会举办五年之后的1975年,在冲绳举办了“国际海洋博览会”(冲绳海洋博览会),又过了十年,1985年在筑波研究型学园城市举办了“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筑波科技博览会)。五年之后的1990年,又一次在大阪举行了“国际花与绿博览会”(花博会)。

  反过来,也可以说在日本能够被称为“世博会”的只有1970年、1975年、1985年、1990年和2005年举办的这五次。其中,1970年和2005年是综合性博览会,1975年、1985年和1990年是有特定主题的专业性博览会,它们都受到了BE(国际展览局)的认可,三次专业博览会正好是在两次综合博览会之间举行的。

  另外,在这期间,1981年举办了神户港岛博览会,80年代后半期则出现了地方博览会的热潮,1994年还曾计划在东京举行城市博览会。由此而言,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即日本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一直沉浸在万博热中。

  实际上,神户市在人工岛港岛(Port Island)举办的港岛博览会,仅在会场设施上就投入了七百多亿日元,如果连相关公共事业也包含在内的话,则一共投入了两千多亿日元的事业费,规模宏大。参加该博览会的有国内企业约五百家,自治体和公共团体约五十个,还有多达三十个的海外国家,人场人数达一千六百万人,规模与世博会不相上下。受到该博览会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的刺激,80年代末地方博览会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例如1988年举办了琦玉博览会、濑户大桥博览会、奈良·丝绸之路博览会、岐阜中部未来博览会、青函隧道博览会,接着1989年同时举行了亚太博览会、横滨博览会等,泡沫破裂的趋势越发明显。

  将上述印象加以扩展,我们至少可以将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到1990年的花博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延伸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将这几十年看成是战后日本的长期世博热的时代。实际上,70年代以后在日本举行的所有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受到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象征、成功动员了六千四百万名观众的大阪世博会的深刻印象的影响,用各种方式背负着它的幻影。

5_副本.jpg

5_副本.jpg

  首先,1975年的冲绳海洋博览会毫无疑问是在大阪世博会的直接影响下构思出来的,可以说是大阪世博会的分身,或者说是底片。在讨论如何振兴回归后的冲绳时,正在举办的大阪世博会成了日琉双方都关心的话题,在冲绳举办“大阪世博会那样的世博会”逐渐被视为浅显易懂地表现“与本土不相上下”的手段。也可以说,日本政府通过赠送大阪世博会的分身给回归后的冲绳作为礼物这一手段,试图在回避过去的历史以及美军基地的现实的情况下,将“收入倍增”的梦想扩张到冲绳。虽然海洋博览会的入场人数没有达到冲绳经济界的期望值,但在冲绳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形象打造、日常意识的转变,尤其是在勾起经济高速增长型欲望方面,其大阪世博会的分身化战略取得了巨大效果。

  80年代之后是走上泡沫经济之路的时代,这期间举办了筑波科技博览会和大阪花博会,同期举办的还有神户港岛博览会及其后一连串的地方博览会。和冲绳海洋博览会相比,这些博览会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对大阪世博会的模仿。

  也就是说,80年代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上受到欢迎的展馆和展示主题都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以及让大家用整个身体来体验这种科技的影像展示。实际上,是将大阪世博会上的展示技术、制作系统和广告代理商等各个领域串联起来的人脉形成一个固定的系统,在幕后撑起了80年代的博览会热潮。而且,与大阪世博会相比,这些80年代以后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更明确地将博览会定位为地域开发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就连上面提到的塄屋也不得不发牢骚说,从会场建设到展示技术和人脉,后来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只不过是在“重温”大阪世博会。

  爱知世博会恐怕是背负着这种大阪世博会幻影的最后一次世博会了。在爱知世博会的策划过程中,无论是在国家对世博会的投入上,还是在市民参与这次世博会的程度上,切断“大阪世博会(=经济高速增长的梦想)”残影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90年代中期通产省官僚所尝试的向“环境世博会(=脱离开发)”转变的方针,弃用大阪世博会的人脉指出“环境世博会”将会破坏“海上森林”的环境这一问题的市民联盟,再加上爱知世博会讨论会议上的不同立场的横向对话和政策制定—这些情况都表明,完全不同于以收入倍增计划以来的开发主义范式为基础的大阪世博会的历史地平线正在浮现。

  然而,即便如此,爱知世博会在整体上还是没有脱离大阪世博会的框架,这也是事实。只要看看从名古屋申办奥运会失败到提出世博会构想的过程、围绕博览会体制和世博会结束后土地利用计划的纠纷以及2001年春天的“埤屋风波”就可以明白这点。结果,爱知世博会混杂了大阪世博会以来的旧要素和脱离大阪世博会的新要素,在掩盖前者和后者的不协调音的同时,采取了让两者并存的方式。

  (本文节选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阅读日本书系”之《世博会与战后日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2018-12-18 10:19:18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吉见俊哉
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到1990年的花博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延伸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将这几十年看成是战后日本的长期世博热的时代。实际上,70年代以后在日本举行的所有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受到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象征、成功动员了六千四百万名观众的大阪世博会的深刻印象的影响,用各种方式背负着它的幻影。

   自1970年的“日本万国博览会”(大阪世博会)起到“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爱知世博会)为止,日本一共举办过五次国际性博览会。大阪世博会举办五年之后的1975年,在冲绳举办了“国际海洋博览会”(冲绳海洋博览会),又过了十年,1985年在筑波研究型学园城市举办了“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筑波科技博览会)。五年之后的1990年,又一次在大阪举行了“国际花与绿博览会”(花博会)。

  反过来,也可以说在日本能够被称为“世博会”的只有1970年、1975年、1985年、1990年和2005年举办的这五次。其中,1970年和2005年是综合性博览会,1975年、1985年和1990年是有特定主题的专业性博览会,它们都受到了BE(国际展览局)的认可,三次专业博览会正好是在两次综合博览会之间举行的。

  另外,在这期间,1981年举办了神户港岛博览会,80年代后半期则出现了地方博览会的热潮,1994年还曾计划在东京举行城市博览会。由此而言,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即日本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一直沉浸在万博热中。

  实际上,神户市在人工岛港岛(Port Island)举办的港岛博览会,仅在会场设施上就投入了七百多亿日元,如果连相关公共事业也包含在内的话,则一共投入了两千多亿日元的事业费,规模宏大。参加该博览会的有国内企业约五百家,自治体和公共团体约五十个,还有多达三十个的海外国家,人场人数达一千六百万人,规模与世博会不相上下。受到该博览会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的刺激,80年代末地方博览会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例如1988年举办了琦玉博览会、濑户大桥博览会、奈良·丝绸之路博览会、岐阜中部未来博览会、青函隧道博览会,接着1989年同时举行了亚太博览会、横滨博览会等,泡沫破裂的趋势越发明显。

  将上述印象加以扩展,我们至少可以将从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到1990年的花博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延伸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将这几十年看成是战后日本的长期世博热的时代。实际上,70年代以后在日本举行的所有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受到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象征、成功动员了六千四百万名观众的大阪世博会的深刻印象的影响,用各种方式背负着它的幻影。

5_副本.jpg

5_副本.jpg

  首先,1975年的冲绳海洋博览会毫无疑问是在大阪世博会的直接影响下构思出来的,可以说是大阪世博会的分身,或者说是底片。在讨论如何振兴回归后的冲绳时,正在举办的大阪世博会成了日琉双方都关心的话题,在冲绳举办“大阪世博会那样的世博会”逐渐被视为浅显易懂地表现“与本土不相上下”的手段。也可以说,日本政府通过赠送大阪世博会的分身给回归后的冲绳作为礼物这一手段,试图在回避过去的历史以及美军基地的现实的情况下,将“收入倍增”的梦想扩张到冲绳。虽然海洋博览会的入场人数没有达到冲绳经济界的期望值,但在冲绳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形象打造、日常意识的转变,尤其是在勾起经济高速增长型欲望方面,其大阪世博会的分身化战略取得了巨大效果。

  80年代之后是走上泡沫经济之路的时代,这期间举办了筑波科技博览会和大阪花博会,同期举办的还有神户港岛博览会及其后一连串的地方博览会。和冲绳海洋博览会相比,这些博览会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对大阪世博会的模仿。

  也就是说,80年代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上受到欢迎的展馆和展示主题都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以及让大家用整个身体来体验这种科技的影像展示。实际上,是将大阪世博会上的展示技术、制作系统和广告代理商等各个领域串联起来的人脉形成一个固定的系统,在幕后撑起了80年代的博览会热潮。而且,与大阪世博会相比,这些80年代以后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更明确地将博览会定位为地域开发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就连上面提到的塄屋也不得不发牢骚说,从会场建设到展示技术和人脉,后来的世博会和地方博览会都只不过是在“重温”大阪世博会。

  爱知世博会恐怕是背负着这种大阪世博会幻影的最后一次世博会了。在爱知世博会的策划过程中,无论是在国家对世博会的投入上,还是在市民参与这次世博会的程度上,切断“大阪世博会(=经济高速增长的梦想)”残影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90年代中期通产省官僚所尝试的向“环境世博会(=脱离开发)”转变的方针,弃用大阪世博会的人脉指出“环境世博会”将会破坏“海上森林”的环境这一问题的市民联盟,再加上爱知世博会讨论会议上的不同立场的横向对话和政策制定—这些情况都表明,完全不同于以收入倍增计划以来的开发主义范式为基础的大阪世博会的历史地平线正在浮现。

  然而,即便如此,爱知世博会在整体上还是没有脱离大阪世博会的框架,这也是事实。只要看看从名古屋申办奥运会失败到提出世博会构想的过程、围绕博览会体制和世博会结束后土地利用计划的纠纷以及2001年春天的“埤屋风波”就可以明白这点。结果,爱知世博会混杂了大阪世博会以来的旧要素和脱离大阪世博会的新要素,在掩盖前者和后者的不协调音的同时,采取了让两者并存的方式。

  (本文节选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阅读日本书系”之《世博会与战后日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为何沉浸在万博热中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