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奥多耶夫斯基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
他是俄国一个古老公爵家族中的最后一位公爵。而这个家族的直系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留里克王朝——这个作家的祖先,建立了第一个古罗斯东斯拉夫国家,他的体内流淌着纯正的贵族之血。
出身显赫的奥多耶夫斯基,在俄罗斯的政界和文化界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一辈子都在为政府工作。但是你无法想象的是,他在工作之余,以百科全书式的实践精神,完成人民公仆之外的众多身份:作家+思想家+音乐学家+教育家+哲学家+业余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后来有人把他誉为俄罗斯的霍夫曼,这么评价主要还是基于他在写给儿童的诡异小故事上的造诣。
关于霍夫曼,你只要知道一点就行了:这个德国作家,写了一个小故事《胡桃夹子和老鼠王》,后来被柴可夫斯基改编成了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除此之外,他还动手写了本书,叫《火蜥蜴和其他》。这本小说集,比之前的儿童诡异小说更进一步,与爱伦坡的文学浪潮齐头并进,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哥特故事集。
只要是提到俄国哥特小说,奥多耶夫斯基和他的这本书绝对不可忽略。
除了文学,他还非常喜欢食物。奥多耶夫斯基还用「MisterPuff」这个笔名,写了很多本美食评论集。
从欧洲的宫廷食物,到中亚远东的异域美食,再到斯拉夫本土的民间烹饪,全都在奥多耶夫斯基的视野与品位之中。
在当年的俄国,的确超不出几个全能且先锋如奥氏的人物。而他在文学史上的另一件大事,则是他在1835年,写了一部关于科幻小说《4338年》。
二、小说讲了什么
奥氏写科幻小说时候的俄国:1837年,普希金死于决斗
《4338年》是一部带着宏伟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文学,严格来说,它里面没有严肃的科学主义精神,更谈不上什么「硬科幻」的元素。
这就是一个浪漫的「软科幻」,设定时间在2000年后,一个用未来设定包装的政治奇幻小说——
4338年,正是比拉彗撞击地球的前一年,整个世界陷入惶恐。人们笼罩在末世情怀中,寻找最后的存在感。此时,蛮荒的美洲大陆已经陷落,稍纵即逝的辉煌的美国文明已经不值一提。而欧洲已经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变成了没落社会的栖身地。唯一屹立在世界的文明形态,只有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以及它的附庸小弟,中国。
在经历了可怕的大萧条大停滞之后,39世纪,中国终于在领袖HinGin的带领下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4338年,中国留学生IppolitTsunguev(一个有着俄文名的中国人),孤身来到世界中心彼得堡。
借由这个中国留学生写给中国亲友们的信件,传达出对俄国的惊叹和赞美,铺陈排列出未来俄罗斯帝国的样子。
最后,俄国和中国联合其他国家和人民,抵御了彗星撞击,化解了灾难。
故事在中国留学生「我将来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跟俄罗斯一样美好」的豪言壮志中,草草收尾。
是的,这就是结局。
乍一看,这部小说立意简单、平铺直叙的小说没什么大的亮点,但你如果把它放在19世纪中期,就会觉得它的伟大之处了。
1970年代的苏联未来幻想插画
小说中关于人类社会问题的估计,关于一些科幻设备的描述,对末日之下人类的描写,都无限接近于我们的现代社会。
是的,《4338年》更像是一个预言,或蓝图。它是作者对未来思考的一个总结,小说只是托物言志的「壳子」。
通过「造访者」对不同地点进行片段式、摘录式的描写,达到一窥社会的目的,奥多耶夫斯基期望展现的社会意识,便鲜活于纸上。
这样做,让有限的想象,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射在作者更关心的现实问题上。
奥多耶夫斯基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
他是俄国一个古老公爵家族中的最后一位公爵。而这个家族的直系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留里克王朝——这个作家的祖先,建立了第一个古罗斯东斯拉夫国家,他的体内流淌着纯正的贵族之血。
出身显赫的奥多耶夫斯基,在俄罗斯的政界和文化界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一辈子都在为政府工作。但是你无法想象的是,他在工作之余,以百科全书式的实践精神,完成人民公仆之外的众多身份:作家+思想家+音乐学家+教育家+哲学家+业余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后来有人把他誉为俄罗斯的霍夫曼,这么评价主要还是基于他在写给儿童的诡异小故事上的造诣。
关于霍夫曼,你只要知道一点就行了:这个德国作家,写了一个小故事《胡桃夹子和老鼠王》,后来被柴可夫斯基改编成了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除此之外,他还动手写了本书,叫《火蜥蜴和其他》。这本小说集,比之前的儿童诡异小说更进一步,与爱伦坡的文学浪潮齐头并进,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哥特故事集。
只要是提到俄国哥特小说,奥多耶夫斯基和他的这本书绝对不可忽略。
除了文学,他还非常喜欢食物。奥多耶夫斯基还用「MisterPuff」这个笔名,写了很多本美食评论集。
从欧洲的宫廷食物,到中亚远东的异域美食,再到斯拉夫本土的民间烹饪,全都在奥多耶夫斯基的视野与品位之中。
在当年的俄国,的确超不出几个全能且先锋如奥氏的人物。而他在文学史上的另一件大事,则是他在1835年,写了一部关于科幻小说《4338年》。
二、小说讲了什么
奥氏写科幻小说时候的俄国:1837年,普希金死于决斗
《4338年》是一部带着宏伟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文学,严格来说,它里面没有严肃的科学主义精神,更谈不上什么「硬科幻」的元素。
这就是一个浪漫的「软科幻」,设定时间在2000年后,一个用未来设定包装的政治奇幻小说——
4338年,正是比拉彗撞击地球的前一年,整个世界陷入惶恐。人们笼罩在末世情怀中,寻找最后的存在感。此时,蛮荒的美洲大陆已经陷落,稍纵即逝的辉煌的美国文明已经不值一提。而欧洲已经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变成了没落社会的栖身地。唯一屹立在世界的文明形态,只有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以及它的附庸小弟,中国。
在经历了可怕的大萧条大停滞之后,39世纪,中国终于在领袖HinGin的带领下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4338年,中国留学生IppolitTsunguev(一个有着俄文名的中国人),孤身来到世界中心彼得堡。
借由这个中国留学生写给中国亲友们的信件,传达出对俄国的惊叹和赞美,铺陈排列出未来俄罗斯帝国的样子。
最后,俄国和中国联合其他国家和人民,抵御了彗星撞击,化解了灾难。
故事在中国留学生「我将来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跟俄罗斯一样美好」的豪言壮志中,草草收尾。
是的,这就是结局。
乍一看,这部小说立意简单、平铺直叙的小说没什么大的亮点,但你如果把它放在19世纪中期,就会觉得它的伟大之处了。
1970年代的苏联未来幻想插画
小说中关于人类社会问题的估计,关于一些科幻设备的描述,对末日之下人类的描写,都无限接近于我们的现代社会。
是的,《4338年》更像是一个预言,或蓝图。它是作者对未来思考的一个总结,小说只是托物言志的「壳子」。
通过「造访者」对不同地点进行片段式、摘录式的描写,达到一窥社会的目的,奥多耶夫斯基期望展现的社会意识,便鲜活于纸上。
这样做,让有限的想象,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射在作者更关心的现实问题上。
毕竟,你让一个19世纪的人如何去想象几千年后的衣食住行呢?说说人情世故、世间百态,足矣。
三、为什么瞧得起中国
在提到19世纪俄国以及西方的「东方意识」以及「中国印象」时,《4338年》展现了一个无比独例子。
因为,奥多耶夫斯基预言的这部大戏,描绘出的「一种中俄共存的未来」,与法国探险家勾勒的神秘主义中国、殖民扩张浪潮中的落后中国相比,完全背道而驰。
为什么在西方都不看好中国的时候,俄国人要看好中国呢?
俄国当时正处在对东方认识的初级阶段,虽然有探险考察的接触,也有通过西方其他国家传递来的资料,但是并没有对中国具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着彻底的认识。
作家群体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源是汉学家和探险家的转述——这些人群,主观上对东方很热爱且推崇。
于是,影响之下,作家对于东方神秘力量的崇拜,超过了对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依赖。让他们觉得,2000年后,当西方文明没落之后,只有中国和俄国文明,能屹立不败。
更重要,其实是俄国人自己的「照镜子心理」在作祟。未来中国之于俄罗斯,就像是当时稍逊于欧洲列强的俄国。
作家以及其他俄国精英们,从中国(大清帝国)的落后与衰败上寻找教训,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与中国共存,而是要让俄国自己跻身世界一流。俄国如果避免了中国遇到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强大。
其实,中国就是一个「等价」于俄罗斯的比喻。
四、一些有趣的敌意
义和团时期,在满洲的沙俄军人
《4338年》里面会有一些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作者对俄国社会的敌意。
除了那些特别司空见惯的未来科技,比如天马行空的旅行、电话、天气控制机、复印和扫描仪器等等。最有意思的,是作家把他对社交生活、对上流社会伪善的厌恶,完全释放了出来。
他在不经意间,通过中国留学生的口吻,介绍了「去除伪善的磁场淋浴」、「吐真言的药丸」,以及「产生幻觉的药剂」。
当然,上流社会的社交人们,肯定不会去除伪善的,他们会选择幻觉:
人们在经历了一场欢娱之后,都会选择进行失忆处理。他们会忘记自己说的蠢话,忘记别人说的秘密,忘记所有成为众矢之的的尴尬时刻。然后人们继续进入真空一般的社交气团中,享受浪漫和友情,享受美酒和歌舞。
当然,外交官们是不会享受这种娱乐的,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
尾声:《4338年》的前言
《4338年》
这些信件由一个世外高人提供,而他并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他醉心于催眠术实验多年,并已经将催眠运用到了艺术的高度。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随意进入梦游状态。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可以事先选定自己在梦游状态中通过视觉磁场所要观察的事物。
在此情况下,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自己送到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多么的遥远,或把自己送入某个人所在的任意时空中。通过长时间的修炼,他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这项绝技,并且可以记录下或口述出所有在他视觉磁场中呈现的东西。当他从梦游出窍状态中复原时,他迅速地忘记了一切,但仍能在毫不惊诧的状态下阅读自己的记录。
天文学家对于2500年后的那场浩劫的记述深深地震动了这位高人。他十分想知道,在比拉彗星不断逼近地球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度过末日前最后一年的:人们会如何谈论它?它又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千年之后的道德与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主宰着人类的野心、好奇与爱又是怎样找到情感宣泄途径的?为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世外高人梦游出窍并来到一个44世纪中国公民的身上。借助于这个彼时正在俄罗斯周游的中国人与他北京朋友的通信,高人向我们记录了千年之后那些热情洋溢的对话。
然而,当高人把他梦录的信件交给自己的朋友同事看过之后,他却被泼了一盆冷水。他所记录的东西是如此琐碎,充满了细微的生活片段以及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物。
他回答说:“我并不想就此解释什么,我们现在的所知所想总是会影响我们在出窍时的视像,超出现今科学规律的东西也会被视为无稽之谈而影响我们的判断。”但是就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而言,我们并不能说信件中那个中国人的口中之言皆不可信。首先,人们还是人们,一如既往地怀着相同的热情与信念。同时,未来生活的样子即使再离谱也有其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