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美经贸关系
林泉忠:拜登政府设定“中美对决图",“新冷战格局" 意外疾速成形
拜登似乎在已经启动的“新冷战"的首战中,“旗开得胜”。然而,华盛顿仍不能安枕无忧,因为“新冷战"的特征,将会是根据一个个议题而形成对立的态势,并非纯粹只依据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列阵行事。美国的策士们正在努力的,正是如何费尽心机以“民主价值+国家安全"的设定...
【详细】
2021-04-16
丁咚:美国会推动对华政策新法案,暴露其真实意图
美国国会两党匆忙推动新的“战略竞争法案”,体现了其牵制拜登·贺锦丽政府,要求其按照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的“既定方针”办,继续深化和推进与中国的全面战略竞争,以及强化弱势的拜登·贺锦丽政府的对华政策态势的意图。...
【详细】
2021-04-12
曹辛:中国对中美关系要有具体的长远打算
无论如何,中国疫苗能否走向国际,关键要靠中国国企自己。当然,在这里美国仍然是一个客观影响力。中国对中美关系,的确要有个具体、长期的打算。...
【详细】
2021-04-12
伟达:中美双方的冷漠对峙必然导致双边关系发展停滞
如果中国的立场难以调整,而美国的原则始终如一,两国关系在未来一段时期,难免进入“停滞与冷和”状态。...
【详细】
2021-04-08
孙兴杰:后疫情时代世界秩序图景
维持大国关系的灵活性,需要中美具有自主性,刚性同盟必然会出现阵营化的局面。拜登政府修复同盟体系的限度在于,避免被盟友牵着鼻子走,形成“尾巴摇狗”的尴尬局面。拜登政府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承诺并未兑现,而日本在美日“2+2”联合声明中存在“抢跑”的嫌疑,韩...
【详细】
2021-04-02
余永定:中美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更不存在一个实现争霸的大战略。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冲突是认知问题。但对于美国来说,重要的不是意图而是能力。美国人会问自己,即便中国现在无意挑战美国的霸权,谁能保证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中国变得足够强大之后,中国不会对美国发...
【详细】
2021-03-31
柯庆生:似美苏冷战的局面能否在美中之间出现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变化
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威权主义和自由民主之间缺乏意识形态霸权的斗争,这意味着不太可能兴起新冷战。有两个方面的改变才会出现类似美苏冷战的局面。一是,如果中国发动一场有意识的运动来支持世界各地的威权主义和破坏民主,那么美国和中国的盟友将很...
【详细】
2021-03-30
哈斯&库普坎:世界需要建立大国协调机制以管控美中可能恶化的竞争
中国方面尚未表现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强大意愿,而是在全球多数地区采取了一种基本上是重商主义的方式。中国也没有寻求向其他国家探讨自己对国内治理的看法,也没有推出一套规范来巩固全球稳定。此外,即使美国继续走在战略紧缩的道路上,它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世界第...
【详细】
2021-03-30
孙兴杰:拜登对华政策将会是一场持久而颇具章法的阵地战
安克雷奇会晤可以说是拜登时代中美第一次面对面的试探,高手过招当然知道深浅,虽然开场白有些激烈,但是,双方完成了三场闭门会议。美方表示接下来会通过外交渠道继续与中国接触。换言之,双方高层次的外交接触还将继续,安克雷奇只是开始。...
【详细】
2021-03-25
相蓝欣:放任美国衰亡论和中国体制优越论宣扬,正中西方鹰派的下怀
中美关系尚在磨合期,美国启动阿拉斯加会谈的目的是试探性接触,对建立心理层面的磨合至关重要,但具体政策上不能期待过高。中国必须首先纠正外交姿态。继续战狼外交,公开要求美国“拨乱反正,纠正错误”的调门,与美国衰亡论和中国体制优越论如出一辙,只能进一步激化拜登...
【详细】
2021-03-24
张云:国际关系民主化与中美关系远景
中美关系的远景并不单纯取决于力量对比和利益构成变化,更重要的是双方对于国际秩序的认知能否找到“交汇点”。笔者认为,中美关系当前困难背后的认知根源,本质上是美国“单极秩序下的霸权稳定论”与“多极化下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稳定论”之争。...
【详细】
2021-03-24
林泉忠 :“2+2对话后,日本“全面倒向美国”,拜登时代的中美对峙揭开序幕
2021年将是中美日三角关系重新设定的转折点。拜登时代中美对峙的新局面才刚揭开序幕,在日本“全面倒向美国”之后,中日关系也面临重新设定的压力。不过,要断定中国Vs西方全盘战局的走向,仍为时过早。...
【详细】
2021-03-23
朱颖: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框架成形,顺势而为延续中美竞争状态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但在方式上呈温、理性和全面的特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是顺势而为,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民调显示,89%的美国人视中国为“竞争对手”或“敌人”,而非“合作伙伴”。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延续中美竞争状态,只有竞争才能让世...
【详细】
2021-03-22
曹辛:中美会晤是展示给各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看的
中美两国在阿拉斯加高层会晤中借助媒体,公开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在面对对方时的强硬,同样是为了给盟友以信心、以及突破自我心理障碍或限制,这同样也是为各自国内政治需要服务的。当前中美关系,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彼此国内政治所控制。...
【详细】
2021-03-22
克里斯汀·惠顿:阿拉斯加会晤后,美国对华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拜登政府向记者和国会议员保证,与中国官员的会晤只是公开重申他们私下里曾表达过的对中国的担忧。但更有可能的是,在短暂访问东京和首尔后,并显示一下对盟友支持的姿态后,拜登的官员们的主要目标是为推翻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打下基础。双方可能讨论的实质性话题包括减...
【详细】
2021-03-19
秦亚青:美国霸权结束,但实力差距让中国不足以与美国形成两极对抗格局
中美战略竞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加剧,也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但两极格局和两极主导的世界秩序依然难以出现,一个撕裂的世界对任何人都不是好的事情,因此不会被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霸权和两极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与天下大势背道而驰,新两极、新冷战更多...
【详细】
2021-03-18
伟达:会晤前夕,双方思维认知层面的严重错位让中美关系难以改善
目前中美关系虽勉强维持,但政治基础已重回“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隔裂状态。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发生严重动摇,其他层面关系的重大改善也必定困难重重。这也准确深刻道出了目前中美关系“冷和与停滞“的症结所在。...
【详细】
2021-03-16
约瑟夫·奈:美中两国必须避免过度放大可能导致新冷战或热战的恐惧
声称中国主导世界秩序和美国已衰落的那些人,他们并没有全方位地考虑实力资源。美国的傲慢始终是种危险,但夸大恐惧亦然,它有可能让我们反应过度。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同样危险,加上对美国衰落的笃信,这会导致中国冒更大的风险。双方都必须提防误判。毕竟,我们面临的最...
【详细】
2021-03-16
曹辛:即将举办的中美高层会谈恐怕难以取得实际成果
回顾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尤其是上周美国针对18日即将举行的中美高层会面的立场,特别是12日美国主导的四国联盟首脑会议通过的针对中国“疫苗外交”的决定,基本上可以确定,拜登就职以来首次中美高层会面将以务虚的形式结束,很难有具体、务实的结果。...
【详细】
2021-03-15
孙兴杰 、齐艳坤:中美产业链之战与体系性大国竞争的未来
在中美关系中,彼此的战略定位和认知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美国将中国定义为“体系性大国”,但中国的自我定位依然是“体系内大国”。未来中美关系是在同一体系内调整,还是两个体系之间对垒?从拜登政府的《指南》中可以看到,给中国贴上“体系性大国”的标签,迫使中...
【详细】
2021-03-12
叶胜舟:五个干扰变量下,中美“竞合”关系能走向理想状态吗?
如果美国疫情不能在今年彻底控制住,将严重冲击拜登政绩和美国经济,民众的怨气一定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发泄,民主党继续控制参众两院的概率微乎其微。国内如此焦头烂额,美国怎么可能有精力与中国在国际上到处叫板?盟友们怎么可能紧随美国去叫板中国?...
【详细】
2021-03-10
沈大伟:拜登的全面竞争策略将进一步激怒中国,整个世界都应系好安全带
如果北京期待或希望中美关系“重置”,回到以合作为主的模式,那么华盛顿显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就北京方面而言,它似乎否认两国关系的特点是“竞争”,它从未正式使用过这个词,而只是大谈合作的必要性。...
【详细】
2021-03-08
伟达:拜登政府下,中美“冷和”,双方的敌意、对峙和不信任将持续存在
拜登并无意将特朗普政府所更新的“中共观”及搭建的“对华新策略平台”推倒重来,而是有意在继承其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补充自己的战略理念和举措。这将左右未来几年美中关系的基本走向。...
【详细】
2021-03-04
曹辛: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三个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发展核心高新科技的举国体制,从思想依据到操作模式,都是过去被西方封锁年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传统做法,目的是人有我有、唯我独有,并作为优势工具遏制对方。同样,美国也采取了一样的做法。除了核心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和技术发明,在遏制对方...
【详细】
2021-03-01
“拜登经济学”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重塑美国的话语权,以规则和理性对抗中国
“拜登经济学”以疫后经济复苏为首要目标,以财政、税改政策激活中产阶级活力为关键任务,以推动绿色基建和科技创新为重点支撑,谋求实现美国经济的再次繁荣。外交上,拜登及其政府将会回归多边舞台,优先修复盟友关系,同特朗普政府的非理性外交政策划清界限,重塑美国的话...
【详细】
2021-02-25
共2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曹辛: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
卢卡斯·库勒萨:对中国反应过度,可能导致美国联盟体系无力应对其他...
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胡耀邦,外国记者赞他“坦率真诚,又反应灵敏”...
周濂:华人川普主义者的三个迷思
林泉忠:拜登政府设定“中美对决图",“新冷战格局" 意外疾速成形...
寂寞旧战场:缅共人民军中的中国女知青
弗里德曼:与中国竞争,拜登应该学学毛泽东的“矛盾论”...
曹辛: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
凯伊: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会继续,拜登难以使局势降温...
卢卡斯·库勒萨:对中国反应过度,可能导致美国联盟体系无力应对其他...
曹辛:若制裁战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欧投资协定正式签署...
丁学良解读中美高层会谈:中美官员有一个很重大的不同...
曹辛:世界卫生组织为何反对中国疫苗护照的做法?...
相蓝欣:放任美国衰亡论和中国体制优越论宣扬,正中西方鹰派的下怀...
黄裕舜:西方对华的敌意并非不可避免,中国有必要改善国际形象...
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胡耀邦,外国记者赞他“坦率真诚,又反应灵敏”...
郑佳明:曾国藩的学问与格局,他为何发起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丨共...
周濂:华人川普主义者的三个迷思
热门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
中国外交
中美经贸关系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美国外交
中美贸易战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中东
欧洲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